登陆注册
10422700000021

第21章 立德光番后爱次子 杀任圜权相报私仇

却说李嗣源即位以后,更张庶政,改易百官,宰相任圜,尽心佐治,朝纲渐振,军民各饱食无忧。邺都守将赵在礼,却请唐主嗣源,转幸邺都。唐主颇以为疑,徙在礼为义成节度使。在礼不肯离邺,但表称军情未协,乃改拜邺都留守兴唐尹。尚有从马直指挥使郭从谦,本是个弑君首恶,唐主嗣源入都,并未过问,仍复旧职。既而出调为景州刺史,乃遣使加诛,并令夷族。入洛时,并未声讨,直至后来诛夷,转若罚非其罪,赵在礼明是乱首,乃壹意优容,嗣源之心不大可见耶。嗣源自不知书,四方奏事,统令安重诲旁读。重诲亦不能尽通,因奏请选用文士,上供应对。乃命翰林学士冯道、赵凤,俱充端明殿学士。端明学士的职位,向无此官,至是创设。唐主因侍读得人,使重诲兼领山南东道节度使。重诲奏言襄阳重地,不可乏帅,未便兼领,因此表辞。唐主始收回成命。但重诲自恃功高,未免挟权专恣,盈廷大臣,又要从此侧目了。奈何不鉴郭崇韬!

这且慢表,且说契丹主阿保机,自沙河败退,未敢入寇。见十四回。同光年间,反遣使聘唐通好,唐亦释嫌馆使,优礼相待。阿保机南和东战,恰出击渤海,进攻扶余城。适唐廷遣使姚坤,至契丹告哀,且报明新主嗣位。阿保机尚未返西楼,由番官伴坤东行,往谒行幄。坤入帐中,但见阿保机锦袍大带,与妻述律氏对坐。俟坤行过了礼,便启问道:“闻尔河南北有两天子,可真么?”坤答道:“天子因魏州军乱,命总管李令公往讨,不幸变起洛阳,御驾猝崩。总管返兵河北,赴难京师,为众所推,勉副人望,现已正位有日了。”

阿保机闻言变色,突然起座,仰天大哭道:“晋王与我约为兄弟,河南天子,就是我兄弟的长儿,今果因变致亡么?我闻中国有乱,未知确实,正拟率甲马五万,来助我儿,只因渤海未除,坐此迁延,那知我儿竟长逝了!”说毕复哭,哭毕复说道:“我儿既殁,理应遣人北来,与我商量,新天子怎得自立?”仿佛是无赖徒口吻。坤又道:“新天子统师二十年,位至大总管,所领精兵三十万,上应天时,下从人欲,哪里还好延宕呢?”阿保机尚未及言,长子突欲,一作托允。入帐指驳道:“唐使不必多渎,尔新天子究臣事故主!擅自称尊,岂不为过!”坤正色道:“应天顺人,岂徇匹夫小节,试问尔天皇王得国,究由何人授受?难道也是强取么!”突欲不能再驳,只好默然。阿保机乃和颜语坤道:“理亦应尔。”随即延坤旁坐,徐语坤道:“我闻此儿有宫婢二千人,乐官千人,放鹰走狗,嗜酒好色,任用不肖,不惜人民,应该遭祸致败。我得知消息,即举家断酒,解放鹰犬,罢散乐官,若效我儿所为,亦将同归覆没了!”外人尚知借鉴,所以渐臻强盛。坤答道:“今新天子圣明英武,剔清宿弊,庶政一新,即位才经旬月,海内慰望,亿兆咸怀。天皇王诚有心修好,令南北人民,共享太平,岂不甚善!”阿保机道:“我与汝新天子并无宿怨,不妨修好,但须割河北地归我,我从此决不南侵,与汝国长敦睦谊了!”坤又说道:“这非使臣所敢与闻!”阿保机复道:“河北不肯让我,但与我镇、定、幽州,也算了事。”说至此,从案上取过纸笔,令草让书。坤朗声道:“外臣为告哀来此,岂为割地来么?”遂缴还纸笔,不肯草写。

阿保机将他拘住,不使南归。及夺得扶余城,改名东丹国,留长子突欲镇守,号为人皇王,挈次子德光回国,号为元帅太子,途次遇病,竟致殁世。由皇后述律氏护丧返西楼,突欲亦奔丧归来。当由述律氏召集部酋,商议继统问题。述律后素爱德光,至是命二子乘马,俱立帐前,乃宣告诸部酋道:“二子皆我所爱,未知所立,还请汝等审择一人。如已审择得宜,可趋前执辔。”说至此,以目斜视德光,诸酋长素惮雌威,瞧着述律后形状,已经窥测意旨,便各趋德光马前,握住马缰。述律后喜道:“众志从同,我怎敢故违?”遂立德光为契丹嗣主。舍长立次,究属未当。令突欲仍归东丹,一面释出唐使姚坤,令他归国报丧。

坤还洛都,报明唐主嗣源,唐主以使臣得归,不便决裂,乃遣使吊问。德光尊述律氏为太后,送阿保机归葬木叶山,庙号太祖。述律太后征集各酋长夫妻,一同会葬,临葬时,问诸酋长道:“汝等思先帝否?”诸酋长自然同声道:“我等受先帝恩,怎得不思?”述律太后微笑道:“汝等既思先帝,我当令汝相见地下。”遂指令左右,引诸酋长至墓前,杀死殉葬。各酋长妻皆失色大恸。述律太后又传谕道:“汝等不得多哭,我今寡居,汝等岂可不效我么?”全没道理。各酋长妻无法违拗,只好退去。述律太后见左右桀黠,又常与语道:“为我传达先帝!”说毕,即牵至阿保机墓前,杀毙了事。前后被杀,不下百数,最后轮到阿保机宠臣赵思温,独不肯行。述律太后道:“汝尝亲近先帝,怎得不往?”思温答道:“亲近莫如皇后;太后若行,臣自当相随!”此子可谓有胆。述律太后道:“我非不欲追随先帝,侍奉地下,但因嗣子幼弱,国家无主,所以不便往殉呢。”道言未已,竟取剑截去左腕,令左右携置墓中。恰是一奇。赵思温竟得免死。

述律太后临朝谕政,大小国事,均由裁决,仍令韩延徽为政事令,见第十一回。纳侄女为德光帝后。德光性颇孝谨,每遇太后有恙,忧急异常,甚至不进饮食,太后疾愈,仍复常度。礼失求野,所以叙及。越三年始改元天显。述律太后素有智谋,德光亦勇略过人,所以雄长北方,依然如旧,并不闻有什么大变哩。惟契丹卢龙节度使卢文进,由唐主嗣源遣人游说,谓易代以后,无复嫌怨,何不归朝!文进部下皆华人,闻言思归,不由文进不从,乃率众归唐。文进降契丹亦见第十一回。唐主令为义成军节度使,寻复徙镇威胜军,加授同平章事,这真所谓特别宠荣了。

是时蜀亡岐降,吴尚照旧。岭南镇将南海王刘岩,因兄隐死后,承袭旧封。梁末建国号越,自称皇帝,改元乾亨。寻又改国号汉,更名为陟。尝与唐主存勖书,自称大汉国主。唐廷令改定国书,汉使何词不从,返报汉主。谓唐主骄淫,必不能久,汉主遂与唐绝好。南诏与汉境接壤,当时酋长蒙氏,为部下郑所灭,改国号为长和。遣使郑昭淳至汉,献上朱鬃白马,并乞和亲。汉王赐昭淳宴,赋诗属和,昭淳随口吟咏,压倒汉臣。汉主乃以兄女增城公主,遣嫁郑。其实已有后马氏,就是楚王马殷女,那增城公主到了长和,无非是备作嫔嫱罢了。既而汉南宫忽现白龙,汉王应瑞改名,易陟为。有胡僧呈入谶书,谓灭刘者,汉主乃更采飞龙在天的意义,杜造一个字,定音为俨,取以为名。白龙已不足信,至自造名字,更属无谓。未几与楚失和,楚人入攻封州,颇有惧意,筮《易》得“大有卦”,乃改元大有。遣将苏章救封州,用诱敌计,尽覆楚军。楚王马殷,乃遣使贡唐,联唐拒汉,自是楚汉相持,各按兵不动。

汉东就是福建,自王审知受梁封爵,称号闽王。同光三年,审知病殁,子延翰嗣,受唐封为节度使。至庄宗遇弑,中原多故,延翰也建国称王,表面上尚奉唐正朔。只是延翰好色,妻崔氏貌甚丑陋,却异常妒悍,延翰广选良家女,充当妾媵,被崔氏接连加害,一年中伤毙至八十四人,崔氏为冤鬼所祟,也致暴亡。延翰得拔眼中钉,很是欣幸,乐得淫纵暴虐,任所欲为。弟延钧上书极谏,反被黜为泉州刺史。延钧很是不平,便与延禀私下设谋,欲杀延翰。延禀为审知养子,本姓周氏,原名彦琛,素与延翰有隙,曾任建州刺史,此次遂合兵进袭福州。延禀先至,缘城得入。延翰为色所迷,一些儿未曾预闻,至延禀突入宫门,方惊走床后。延禀早已瞧着,令部兵牵出门外,面数罪状,将他杀死。即开城迎纳延钧,推为留后。延钧仍令延禀还守建州,一面详报唐廷。唐封延钧为闽王。但闽已立国,与汉相似,不过汉已绝唐,闽尚臣唐,所以后唐天成元年,分为四国三镇。唐、吴、汉、闽为四国,吴越、荆南、湖南为三镇,吴、汉不服唐命,此外还算称臣唐室,列作屏藩。此段是补叙文字,亦即是点醒文字,遥应前第三回,表明大势沿革。但荆南节度使南平王高季兴,与唐是阳奉阴违,当唐师伐蜀时,曾命充西川东南面行营招讨使,见十七回。他却请自取夔、忠、万、归、峡等州,唐庄宗当然允许。那知他实作壁上观,按兵不发。嗣闻蜀已被灭,不禁大惊道:“这是老夫的过失哩!”司空梁震道:“唐主得蜀,势必益骄,骄必速亡,何足深虑!且安知不为吾福?”季兴乃放着大胆,竟遣兵士截住江中,遇有唐吏押解蜀物,送往洛阳,即就中途邀劫,夺得蜀货四十万,并杀死唐押牙官韩珙等十余人。会唐都大乱,不暇过问。至嗣源即位,遣人诘问季兴,季兴满口抵赖,只说是押官覆溺,当问水神。嗣源闻报,未免含愤,但因即位未久,不便劳师进讨。那知季兴得步进步,且乞将夔、忠、万等州,归属荆南。唐主嗣源,还是含忍优容,勉强允许,惟刺史须由唐廷简放。偏季兴先袭踞夔州,拒绝唐官。那时唐主忍耐不住,遥饬襄州镇帅刘训为招讨使,进攻荆南。老天似暗助季兴,竟连日霪雨,不肯放晴,刘训部军,多半病疫,且因粮运不继,没奈何引兵退还。季兴遂并取忠、万、归、峡四州,已而唐将西方邺,突出奇兵,把夔、忠、万三州夺还,更欲入攻荆南,季兴才有惧意,竟举荆、归、峡三州,向吴称臣去了。同一称臣,何必舍北逐南。

唐相豆卢革、吴说,为谏议大夫萧希旨所劾,说他不忠故主,一并罢职,朝政悉令任圜主持。枢密使孔循,独荐引梁臣郑珏,得擢为相,寻又荐入太常卿崔协,任圜以协无相才,拟改用吏部尚书李琪。偏郑珏与琪不协,极力阻挠,安重诲又袒护郑珏,与任圜屡起龃龉,一日在御前争议,任圜愤然道:“重诲未悉朝中人物,为人所卖,协虽出名家,识字无多,臣方愧不学,谬居相位,奈何复添入崔协,惹人笑议!”唐主嗣源道:“宰相位高责重,应仔细审择。朕前在河东时,见冯书记博学多材,与人无忤,看来且可任为相呢。”语毕退朝。孔循面带愠色,拂衣先走,且行且语道:“天下事统归任圜,究竟任圜有什么才能?如果崔协暴死,也不必说了;协如不死,总要入相,看任圜如何对待呢?”全是蛮话。嗣是好几日称疾不朝。唐主令重诲慰谕,方入朝莅事,重诲私语任圜道:“现在朝廷乏人,姑令崔协备员,想亦无妨。”圜答道:“公舍李琪,相崔协,好似弃苏合丸,取蜣粪了。”重诲不答,心中很是不乐,每与孔循相结,毁琪誉协,唐主竟为所蒙,命冯道、崔协同平章事。看官!你想圜既短协,协必嫉圜,两人共掌朝纲,还能和衷共济吗?圜奈何还不辞职!

任圜自蜀入相,兼判三司,素知成都富饶,前时除犒军外,尚余钱数百万缗,乃遣太仆卿赵季良,为三川制置转运使,令送犒军余钱至京使。西川节度使孟知祥,怒不奉命,但因季良旧交,留居蜀中,不使任事。知祥妻李氏,系唐庄宗从姊,曾封琼华长公主,自与董璋分镇两川,内恃帝戚,外拥强兵,权势日盛,及季良至蜀,不得输送犒军余钱,唐廷颇加疑忌。安重诲尤欲设法除患,客省使李严,自请为西川监军,严母面谕道:“汝倡谋伐蜀,侥幸成功。今日尚好再往么?”严谓食君禄,当尽君事,竟不遵母教,得请即行。得意不宜再往,此去真是送死了。既至成都,知祥盛兵出迎,入城与宴,酒至半酣,知祥勃然道:“公前奉使王衍,归即请公伐蜀,庄宗信用公言,遂致两川俱亡,今公复来,蜀人能不怀惧么?况现今各镇,俱废监军,公独来监我军,究是何意?”严方欲答辩,知祥已顾部将王彦铢,令他动手。彦铢率严下座,严始惶恐乞哀。知祥道:“蜀人俱欲杀公,并非出自我意,公亦知众怒难违吗?”遂不由分说,竟被彦铢推至阶下,一刀两段。遂上表唐廷,诬严他罪,且请授赵季良为节度副使。

唐主嗣源,尚欲以恩信羁縻,再遣客省使李仁矩赴蜀慰谕。并因琼华公主及知祥子昶,尚留住都中,亦命仁矩乘便送去,知祥总算厚待仁矩,遣归洛阳,申表称谢,但心中已不免藐视唐廷了。为后文伏案。

时平卢军校王公俨作乱,幸得讨平,公俨伏诛,支使官名。韩叔嗣坐党并死。叔嗣子熙载奔吴,邺都军亦蠢然思动,留守赵在礼恐不能制,密求移镇。唐主徙在礼为横海节度使,授皇甫晖为陈州刺史,赵进为贝州刺史,遣皇次子从荣镇守邺都。卢台兵变,由副招讨使房知温,与马军指挥使安审通,合后围击,才得荡平。

宰相任圜,与安重诲同议内外重事,多半未合,唐主因敉平外乱,多出重诲主张,所以专信重诲。向例使臣出四方,必由户部给券,重诲拟改从内出,任圜与他力争廷前,声色俱厉。唐主也看不过去,怏怏入内。适有宫嫔接着,见唐主含有怒意,便问道:“陛下与何人议事,声彻内廷?”唐主说是宰相任圜,宫嫔道:“妾在长安宫中,从未见宰相奏事,如此放肆,莫非轻视陛下不成?”想是花见羞,详见下文。唐主被她挑拨,愈滋不悦,卒从重诲言。圜因求罢,遂免他相职,令为太子少保,圜心不自安,更请致仕,也由唐主允准,退老磁州。已经迟了。

嗣因唐主出巡汴州,行至荥阳,民间讹言纷起,都说车驾将调迁镇帅。朱守殷正出镇宣武军,颇怀疑惧。判官孙晟,劝守殷先发制人,守殷遂召都指挥使马彦超,与谋叛命。彦超不从,守殷便砍死彦超,登城拒守。唐主急遣宣徽使范延光往谕,延光道:“往谕何益,不如急攻。否则彼得缮备,反致城坚难下了。臣愿得五百骑速趋汴城,乘他无备,方可收功。”唐主乃拨骑兵五百,星夜前往,飞驰二百里,到了大梁城下,天尚未明,喊声动地。守殷从睡梦中惊醒,急忙号召徒众,开城搦战,两下里杀到黎明,御营使石敬瑭,又率亲军趋至,杀得汴军人仰马翻。守殷正要退回,遥见有一簇人马,拥着黄盖乘舆,呼喝前来。不由得意忙心乱,策马返奔,那知城上已竖起降,守兵一齐拥出,向前迎降,眼见是禁遏不住,无路可归,没奈何拔刀自刎,血溅身亡!死有余辜。

唐主入城,搜诛余党,共死数十百人,独孙晟乘间逃脱,径奔淮南。安重诲尚恨任圜,诬称圜与守殷通谋,密遣供奉官王镐赴磁州,矫制赐任圜自尽。圜受命怡然,聚族酣饮,然后仰药自杀。圜系京兆人氏,素有政声,相业卓著,不幸抗直遭谗,无辜毕命。小子有诗叹道:

折槛留旌抗直臣,汉成庸弱尚知人,

如何五季称贤辟,坐使忠良枉杀身!

重诲既矫制杀圜,然后出奏,究竟唐主嗣源如何主张?待至下回说明。

本回多叙外事,是前后过渡文字。前数回是专叙后唐,无暇述及外情,即如灭蜀一段,亦系唐廷直接用兵,唐为主,蜀固为客也。此回叙契丹事,兼及南方各镇,是契丹为主,而各镇为客,经此一回表明,则既足顾应上文,俾阅者知所沿革,下文因事叙人,自不至无绪可寻矣。至若孟知祥之杀李严,及平卢之乱,邺都之乱,汴州之乱,俱用简笔叙过,绝不渗漏。而任圜枉死,即顺手带出,后唐贤相莫如圜,特别提明,正所以表其贤而惜其死也。

同类推荐
  • 鱼缸中的一个少年

    鱼缸中的一个少年

    本书为短篇小说集。作者善于挖掘出现实中的荒诞现象并表达为文学的荒诞。小说描写了各个层面的“问题少年”,虽然是极端的生活状态下的文学人物,但是又极为真实的反映了失去父爱母爱以及处在极端压力下的少年问题,希望唤起人们的关注。
  • 傲慢与偏见(青少版)

    傲慢与偏见(青少版)

    围绕着英国小乡镇上一户家境不算富裕的绅士家的日常生活铺开的。班纳特先生有五位如花似玉的女儿,班纳特太太整日梦想着为五个女儿找到英俊富有的金龟婿。而此时正好有一位年轻的富家子弟宾利先生准备入住他们所在的乡村。当宾利先生和他的朋友达西先生一同出现在众人面前时,班纳特太太信心满怀,认定她美丽温柔的大女儿简一定能成为宾利先生别墅的女主人,而宾利先生和简也的确一见钟情。宾利先生的朋友达西先生是个俊朗而傲慢的年轻人,他的地位和财富令所有人望尘莫及,但他的冷漠和孤傲也令所有人厌恶。伊丽莎白是一位活泼机敏、举止优雅、气质不俗的姑娘,身份低微却聪慧可爱的她深深打动了达西的心,当他决定屈尊向...
  • 寻找桑妮

    寻找桑妮

    感情世界的虚幻,物质世界的现实,是两个极端。一个人从一个极端走到另外一个极端,为什么桑妮要选择“我”?应该是想抱住最后一根稻草。这根稻草也不可靠,单纯的虚幻世界是无法在现实的世界立足的,桑妮和我是两个孤岛。最终桑妮走了……
  • 无法承受的爱情凄绝:金粉记

    无法承受的爱情凄绝:金粉记

    民国六年,位于南京附近的苏和镇是一个偏远落后的小镇,蓝映阙和母亲在镇上靠着骗人的巫术糊弄乡邻。某天,一场大雨,附近的山泥塌陷,竟惊现一座清乾隆年间的墓穴。而同时,南京城里来了一封求救信。映阙就读于女校的妹妹蓝立瑶,因牵涉到一桩杀人案件,成为疑凶。映阙为了替妹妹洗脱嫌疑,只身来到南京,因而结识了死者的老板青年才俊萧景陵。彼此互相吸引,情愫暗生。经过一连串的调查,死者的女秘书似乎最具嫌疑,可就最关键的时候,女秘书意外死亡。萧景陵顺势将所有的罪名都归咎在女秘书身上,令蓝立瑶得到释放。事情看似圆满。
  • 古龙文集:碧玉刀·多情环

    古龙文集:碧玉刀·多情环

    春天。江南。段玉正少年。十九岁的段玉身携家传碧玉宝刀和父亲的七大戒条赴宝珠山庄向朱二太爷祝寿,也顺便向朱二太爷的掌上明珠朱珠求亲。一路上他都在一遍遍地默念着父亲的七大戒条,却不料莫名其妙地卷入了一场场麻烦事儿,被偷、被诬陷、被通缉,又爱上了一个莫名其妙出现的泼辣女孩华华凤……夜,夜已深,天香堂堂主葛停香手里把玩着双门环的多情环。曾经称霸一时的双环门被他一举摧毁,为了斩草除根,他向双门环幸存的弟子下了追杀令。然而名单上的双环门逆徒萧少英却凭借着对葛停香的迎合而活了下来,并受到其重用……
热门推荐
  • 创出那个业

    创出那个业

    主人公六岁那年立志要做一名像比尔盖斯一样富有的人,他像普通孩子一样在中国式的教育熏陶下成长着,叛逆着,他经商的神经永远不安的跳动着,他一次次失败。。。
  • 浪遏扁舟

    浪遏扁舟

    人生如浪里扁舟,坎坷似遏浪而来;没有爱情的支撑,生活就难以前进。本文写主人翁从小立志要富起来,可在他求索中才知道生存是那么的难,他受尽了人间苍伤。他与几个女子都有爱情,可是都被现实击破了踏入伊甸园美好梦想,以致他的爱情多次受挫而痛苦的经历。
  • 寻仙之途

    寻仙之途

    仙在何处?好似近而远,远而近。漫漫仙路,路在何处。神州大陆,儒道之争,释道之争,儒释之争,究竟是谁对谁错。魔道又起,时时东侵,正魔相斗。解飞升之迷,探世间绝地,寻遗世奇珍。让我们跟随主角青木的脚步进入这个瑰丽多彩的修真故事...
  • 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财商课

    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财商课

    为什么有些人能获得巨大的财富与荣誉呢?为什么在创富的过程中有人赚有人赔呢?这正是“财商”在起着作用,财商正是改变人们财富命运的必要手段,而提高财商、拥有财富是我们每个人的必修课。本书通过对财商的分析与阐释为大家揭开财富密码。
  • 怎样得到晋升

    怎样得到晋升

    本书由张瑛编著,全书内容公分八章,从各个角度分析晋升的方法。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猎爱重生:错惹冷魅撒旦

    猎爱重生:错惹冷魅撒旦

    雪地重生,邂逅狼君,这到底是难解的缘,还是难解的虐……救命恩情,破身为奴,岂料处处关心,却接二连三,弄巧成拙,暗夜,他化身为狼,寒锐的眼眸透着魅入骨髓的诱惑,嗜血的獠牙寸寸而生,狠狠折磨着她……“你既然敢接近我,就该知道沦为玩物的下场!”
  • 流日

    流日

    沈暮瑭作为一个普通而自卑的文科生,唯一一次英勇救人还落得个尸骨无存。莫名其妙的被召唤到海之国瑶惜,这哪里是海底世界?分明就是陆地嘛!遇到一群不靠谱的古装人士也实在倒霉,而那个不近人情的男生梁修则是最大的麻烦!这里的天空就像个不透明罩子,没有太阳,却依然四季分明。原来的世界是回不去了,但这不是穿越!因为从那面青玉浮雕中还能看到现代世界,那个曾经居住过的小城的样子,和那轮永恒的白日。“从青玉中望去,那明媚火热的朱华宛如柔水秋波般轻轻浮动,水月镜花似的红日没有印象中的伟岸壮丽,但它却是海之国的希望。流日之名,今后,这碎金般流淌的景色也必将成为沈暮瑭心中的圣景。”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问渠哪得清如许:那些扣击心灵的经典哲理美文

    问渠哪得清如许:那些扣击心灵的经典哲理美文

    185篇人生哲理美文,185段经典的人生哲理感悟。一篇美文就是一道独特的人生风景,让您品味生活的千滋百味 一种感悟就是一泓深邃的哲理清泉,助您开启生命的智慧之光。这一篇篇充满智慧的美文,充满哲理的感悟,教会我们用心去拥抱生活,用爱去点燃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