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22400000096

第96章 义和团血染紫禁城!八强盗蹂躏天安门(19)

对此,当时的当事人丁士源,曾经有过“更正”,但被文学家认为“没意思”,未予理睬。他记述当时的经过如下(译文):

德国翻译葛麟德,嗜好甚多,经常到妓女赛金花处吸鸦片,所以北京石头胡同的妓馆,如有被德兵侵扰者,就请赛金花转恳葛麟德宽恕或查办。

有一天,我和军机大臣王文勤的儿子,到赛金花那里酬应。葛麟德也在那里。赛金花说:葛大人,我们认识有好几个月了,上次我恳求您带我到中南海游览,你答应了,可至今未见实行。

葛麟德说:瓦德西大帅在中南海紫光阁办事,军令森严。我这个当翻译的不能带妇女入内。

说到这儿,葛麟德对我说:听说阁下曾入内谒瓦帅多次,昨日又认识了他的参谋。阁下也许能带领她到中南海去参观一下。

我说:可以。只是,赛金花必须男装。

赛金花一听,大喜。

我说:我得先看你的男装有否漏洞,然后再定。

赛金花于是散发编辫,头戴四块皮帽,擦去脂粉,穿一件灰鼠袍,金丝绒马褂。化装之后,我们都觉得她真似一青年男子。我就说:化装得还可以,可你的三寸金莲怎么办呀?

于是让赛金花买了一双缎子快靴,以掩饰她那双小脚。赛金花遂命窑子里的伙计把靴子买来,用绒布两大块分包双足。穿靴后,试行步履,觉得还算自然。

于是约定第二天早晨十点同往。当天晚上,赛金花就留下我们三人一起睡在她那里。

次晨,起床,葛麟德回他的办公处。我便和赛金花骑马出石头胡同,经观音寺,越前门,到了景山三座门。

守门的是美兵,问我:到哪?

我说:拜见瓦元帅。

美兵就让我们进了门。

经过团城时,法国水兵守门,又问我哪儿去,我说了。法兵也让进去了,经过金鳌玉练桥时,赛金花大呼:好景,好看!

我说:别出声!

到了中南海大门,我对守门德兵说:要见瓦帅。

德兵说:今天早晨,元帅外出了。

我问:参谋长在否?

德兵说也和瓦元帅一起外出了。

这就没法进去了。于是返回,到了赛金花那里,已钟鸣一下。

午餐后,我就回家了。

我的朋友们见我昨晚未归,认为必有“妙事”。我就把一切经过告诉了他们。

这两位朋友,一个姓钟,一个姓沈,回去以后,每人戏草一稿。一篇寄给了上海《戏报》;一篇寄给了上海《新闻报》。稿件中说:赛金花被召入紫光阁,与瓦德西元帅如何如何。说得活灵活现,好像真的一样。对此,瓦德西回国后,发表《剿拳日记》以反证之。

但后来有文学家写作《孽海花》一书,更加蜚语伤人,以讹传讹。懂事的人,就拿它当个笑话吧。

毫无疑问,赛金花并没躺过瓦德西的“龙榻”。而且,就算是瓦德西曾经睡过她,而赛金花这个妓女也是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一个妓女的枕边风,就能吹得本想瓜分中国的瓦德西不再瓜分中国了,这才真是笑话!

瓦德西的性格是:“我在中国期间,从未使任何人受到咨询之扰,以至终局。我平生行事,最少向有咨询,偶然咨询一次,而其结果并不常常有益。因此我在中国期间,始终依靠我自己的独立判断,自己作主,寻途而进。”

但瓦德西确实是在中国期间改变了他的瓜分中国的意图。是什么事情、什么人物促使他作出了这样的“独立判断”呢?

是因为他终于了解了中国人民。

但这个“中国人民”中,似乎不包括当时在北京的知识分子。

在许多中国人眼里,瓦德西是个喜欢交际的西方统帅。他到北京以后,建议招致京中绅士,参与安民善后事宜,每日开会议事。“一时士民颇颂之”。

于是遍设警察,巡逻各地,维持治安,由中国绅士主持。瓦德西本人,除军、政大事系联军自主,其余民事,都和中国绅士商榷而后行。他的中国顾问差不多有数十百人,俨然外国政府的座上宾,走出“瓦德西的紫禁城”时,一个个都得意洋洋的。

其时,军机大臣等西走随驾,朝例一空,显宦眷属,多避津门。走不了的,商民以外,就剩下落拓穷途的知识分子。

有一天,瓦德西偶然与绅士们纵谈中国政治,忽然说道:“我在民事方面做了许多事情,只是在文化方面,到今天也没提倡什么。你们学界人才,不要说我是武人,不懂得是非黑白呀!我从小就受到良好教育,长研学问,最喜赞助文化上的事情。现在,我既然在这里主持一切,不可冷落了学士文人。我有一个想法,遍招全国学界,考其优劣,一施赏罚。但这将用何种手续,请你们谈谈。”

于是绅士纷纷建议,有的说,应该开科取士;有的说,应该特行殿试;有的说,应该临时举行博学鸿词科。并一一为瓦德西解释。

瓦德西说:“贵国考试,重在八股试帖。开科取士当然是正办,但需时太久,全国的知识分子哪能一时都给招来?我恐怕不能在北京住得太久,因此开科取士是办不到的。至于殿试策论,当然可以一现贵国知识分子的治国之道,但这种做法,是皇帝才有的特权。我国也有皇帝,两国权衡,此等名分,我不可僭越。至于举行什么博学鸿词科,根据你们的说法,亦与殿试相同,而且是特典,若仓促举行,恐怕反遭贵国知识分子讥议,这也不是妥善之道,还请诸绅士另议办法。”

这时,绅士中有一个姓丁的,很狡黠,他说:“聆将军之教,真是令人悦服。所谓临事不苟,聪明正直者也。我想给您献一策,不知可否采纳?”

瓦德西说:“快说。”

丁绅说道:“鄙国平时校试士子,都在书院中,这就好像外国有学堂一样。京师最大的书院叫做金台书院。凡是被选任当官的,都要到该书院应试。将军您有意嘉惠鄙国士林,应当拥戴将军您为考试的长官。如承将军不弃,弄些士子来,请您考试他们一番,就在金台书院中举行,如何?”

瓦德西大喜,一边鼓掌一边说:“这才是我的意思。书院恰如学堂,我正想问这个呢!你真是善解人意呀!校试学堂,适合我现在的位份。明日就通知考试的日期,三日之内开考。”

瓦德西又说:“那么,就请丁先生为考试总裁。凡考试一切事宜,都由丁先生全权办理。应拨费用若干,预算一表,即付鄙处照拨,好好地筹划,千万不要太节省。你要知道,这可是难得的事情呀!”

确实难得。瓦德西想通过这种方式,考验一下中国知识分子的“学问”和“德性”。第二天,丁绅呈预算表于瓦德西,一切布置费用,需要五万多两银子。瓦德西说:“贵国崇尚节俭,凡事都不铺张,如此表可以概见。你真是一位热心办事的人呀。”丁唯唯而退,喜极欲狂。

又过了一天,北京城内贴出了瓦德西的“谕旨”:“瓦德西将军考试金台书院,名次靠前者,都能得到优厚的奖金。”

当时,流落北京的知识分子们,正苦衣食不给,听说考试可得奖,都跃跃欲试,就好像饿虎逢狼,较之平常在自己国家的朝廷主持下参加考试,情形更为激切。平常为了虚荣,现在为了实利,果然有所不同。报名应试的知识分子,涌如怒潮。定额本拟千人,三日之间,逾额两倍以上,最后,居然来了三千多人。

丁某命令“截止”,并向瓦德西报告说:“以将军威德,士子闻风而来,云集波涌,院中位置,实不能容,估计需要扩充坐位。可是添置之费很多,原先的预算就不够了,而奖金更当加额。是否可行,不得不请示于将军。”

瓦德西摸着自己的胡子,喜滋滋地说:“这是盛事,怎能小气吝惜,辜负了贵国知识分子的好意?快去添办。经费一切,随加随支,事竣决算,决不限制。就请你作主,一定要来者不拒。”丁唯唯奉命出,趾高气扬,如登云雾。

考试那天,金台书院中,坑谷皆满,咿唔之声,数里之外,声声可闻。

题目出来了,章楷为《不教民战》,试帖则是《飞旆入秦中》。前者需指斥自己的政府“纵容义和团匪”,后者则要歌颂瓦德西统帅的西方联军之侵略为解放中国,才算压题。起初,知识分子哗然,认为这是对中国的侮辱。但为了得奖,没一个人捣乱败事。于是,考场上,人人研思抽秘,鏖战夺标。

悬奖之额,第一名为100两银子,依次递减。这在瓦德西看来,过于省钱了。而在金台书院过去的考试中,从来没有过如此大奖。

考试的时候,凡是与试者,都赏给外国点心两枚,以示优待。

终于考完了。丁某把卷子呈送瓦德西。瓦命分派各校试者阅荐,然后由丁某总阅。阅定,再次呈送瓦德西。

考得最好的,本来是位浙江人。当时在京的知识分子,正穷困潦倒,如能得到100两银子,不无小补。所以便都顾不得耻辱了。不料,瓦德西对中国的文言文,如观天书,他认定的考试好坏,只看是否楷书匀整。那浙江人本来善书,但过去,此等考试不重书法,因此,他的卷子,半属行草,被瓦德西抑置第五名,只得到了30两银子。

终于榜发。为了奖励知识分子如此听从他的号召,瓦德西特于前三名加奖200两银子。

而考试之后,主持其事的丁某,囊中已经装了3万两。

按照北京知识分子的这份“德性”,瓦德西认为,要瓜分掉中国,并征服中国人的心,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很快发生了“娘子关事件”,一举改变了他的看法。

事件起因于正在逃亡途中的中国政府,对于西方各国要求“惩治战犯”一事,态度暧昧。所谓“战犯”,自然是指“纵拳屠洋”的慈禧太后、载漪、刚毅、毓贤等人,慈禧等当然不会同意惩治自己。此事先引起法国不满。当时,慈禧刚刚逃到太原,法军决定进军山西,活捉祸首,为被义和团杀害的法国传教士报仇雪恨。但瓦德西认为,如果进军,也要他统一指挥。于是,他首先下令德军进军,以着先鞭。

瓦德西万万没有想到,他的先遣部队,刚刚行进到娘子关附近,便遭到中国军队的伏击,居然“全军尽没”。

瓦德西大怒复大惊。他曾是指挥普法战争的德国名将,一个军事专家,很有政治头脑。他深知:倘若中国人真为“东亚病夫”,则可以征服。倘若不是,则所谓瓜分中国,不过是西方人的一厢情愿而已。北京知识分子的表现,本来坚定了他彻底征服中国人的信心。但“娘子关”一战,又使他的信心顿失。这中国人究竟是怎么回事?

他决定亲自考察一番。

他首先命令原德军军法处长、现任北京知府的格耳,派军医官26人,下士52人,分布北京十三门。凡中国男人出入城门者,均按德国军队检验入伍兵体格章程,强迫检验。结果每一百个中国人,从18岁到60岁者,竟有95人符合德国士兵的体格。

瓦德西大惊。这怎么能说中国人是“东亚病夫”呢?!他命令部队停止西进,并向德皇威廉二世汇报。威廉也大惊,亲自组织了一个调查团,包括几十名著名科学家,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专门调查中国人的性情、习惯、体格、脑力以及生活情形。该调查团在华北各省,分头游览,深入中国民间达一年之久。最后形成的调查报告说:中国人的体力、知识和智慧,都不亚于白种人,而其勤苦耐劳,尤在白人之上。

瓦德西的试验取得了成果。他在其《瓦德西拳乱笔记》中说(译文):

中国文化在400年以前,常有若干方面,比欧洲文化优秀得多。但自从那时以后,中国就呈现出停顿不进的样子;尤其是对于火车、轮船等现代技术所引起的世界巨大变迁,未能加以理会。而且数世纪以来,中国没有遭受外来敌人的严重压迫,以至于养成为一种不能战争的民族。所有的上流阶级,对于世界情形,毫无所知,只是骄傲自大,盲目反对白人。至于官吏人员,则为腐败之气所充塞,毫无精神之可言。其在皇室方面,则又似乎不能再行产生振作有为的杰出人物。

但说到这里,有一件事情,我们西方人千万不能忘记:这就是,中国领土之内,除开西北两面的蒙古和西藏不计外,共有人口4亿,全都属于一个种族;不仅不以宗教信仰相异而分裂,而且有“神明华胄”的自尊思想,充满脑中。

此外,还有一件事也不能忘记:我们西方人,对于中国群众,不能视为已经成为衰弱的,或者已经失去了德性的人;他们在实际上,还是充盈着无限蓬勃的生气,而且备具出人意外的勤俭巧慧等品质,还有,中国人守法易治。

而且,我认为,中国的下层阶级,在生理上,实在比我们西方多数工厂区域的下层阶级要健全得多。

因此,倘若中国方面将来产生一位聪明而有魄力的杰出人物,成为中国的领袖,他能够利用世界各国的贡献和他们的近代文化方法,来振兴中国,那么,我相信,中国的前途,有无穷的希望。这只要看一看日本明治维新后的迅速崛起与成功,则我指出的这一点就值得我们西方人加以特别注意了。

至于中国人所有的好战精神,尚未完全丧失,可以在这次中国所谓的“拳民运动”中看出来。在山东、直隶两省之内,至少有几十万人参加了这一运动。当然,他们失败了,但那是因为武器不如我们的缘故,他们的大部分人,甚至根本就没有火器。

倘若中国一旦强盛,那么,受其影响,首当其冲的是其邻居俄国。俄国人肯定将会看到,在距其首都数千公里远的长长的边境线上,一个危险甚至势均力敌的对手就要诞生了。

这一篇被称为“瓦德西论中国”的论文发表后,西方舆论大哗。德皇威廉二世也对此感到惊奇、恐惧。他认为,如此一个中华民族,决无久居人下的道理。于是一个震撼世人的说法,通过这位西方皇帝的口诞生了,这就是延续到20世纪末仍然汹汹然的“黄祸论”。

西方人想象着,当中国成为一只老虎的时候,西方将臣服于中国的脚下,恭恭敬敬地“给虎爪戴戒指”――“不错,中国人至今还在做梦。但当他们梦见自己做梦的时候,他们就要醒了!”

所有这些舆论都影响着即将开始的北京和谈。一位牧师在德国的《未来》杂志上撰文说:“灭亡中国?请问:我们俘虏了4万万中国佬干什么?养活他们都很困难。如果我们遇上4万万条毛毛虫,我们会怎么做?把他们都统统碾死吗?!”

在舆论的喧嚣声中,瓦德西开始理会被他在北京干晒了三个多月的中方议和大臣李鸿章。他开始向后者伸出了他曾经不可一世的手。

李鸿章的逻辑

78岁的李鸿章在北京坚忍了3个多月,才握住了瓦德西的手。从1900年10月到12月,他一次次地请求与瓦德西会面,对方就是置之不理。他感到有些累了,而且终于病倒。但每当有机会与西方列强进行对话,他总是勉强支撑病体,挺住。

多年前,李鸿章还在帮着曾国藩干事的时候,认曾为老师。在他的一生中,只要提到曾国藩,必称“我的老师”,即使曾已去世多年,李鸿章也已七十多岁,这一称呼仍然未改,显出他对曾国藩无比的崇敬。在那段师生戎马,共剿太平军的年代,李鸿章向曾老师学了不少东西,自称“一生受用不尽”。其中的精华就有“十八条挺经”。

遗憾的是,这“十八条挺经”通过李鸿章的叙述,留到今天的,只有一条了。那是一个好像很平常的故事(译文):

有这么一家子,老翁请了贵客,要留在家里吃午饭。早晨吩咐儿子,到集市上买些肴蔬果品回来。但眼瞅着就到中午了,还不见儿子回来。老翁心慌意急,亲到村口看望。

村口便是水田,只有可容身一人的一条土埂可行。老翁看到,儿子挑着菜担,正和一个京货担子在土埂上相对着,谁也不肯退回去让路。

老翁就赶上去婉言道:“老哥,我家里有客人,正等着这菜吃饭呢。请你往水田里稍避一步,等他过去,你老哥也就可以过去了,岂不是两相方便么?”

那个人说:“你叫我下水,怎么他就下不得呢?”

老翁说:“他身子矮,一下水,恐怕担子就浸湿了,坏了食物。你老哥身子高些,可以不至于沾水。因为这个理由,所以请你避让的。”

那个人说:“你这担子里的东西,不过是菜蔬果品,就是浸湿了,也还可以将就用的。我的担子里都是京广贵货,万一着水,便是一钱不值。这担子的身份不同,怎么能叫我避路呢?”

老翁见说不通,就挺身走上前来说:“来来,我看这样办:待我老头儿下了水田,你老哥把货担子交给我,我顶在头上,请你从我儿旁边岔过去,我再把担子奉还给你,如何?”当即俯身解袜子脱鞋。

那人见老翁如此,一下子就过意不去了,说:“既然老丈如此费事,我就下了水田,先让你们的担子过去吧。”

在李鸿章的后半生中,他经常给他的同僚和朋友们讲述这个故事。每次讲完都赞道:“好个老头,他只挺了一挺,一场竞争就消解了。这就是我老师的‘挺经’中开宗明义第一条。”

众人洗耳恭听,请他接着谈,李鸿章含笑挥手说:“就这一条,够了够了,我不说了。”据当场记录下这条“挺经”的吴永体会,它的意思是:“大抵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自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也。”

在后世的许多史家那里,李鸿章至少有这样两个罪名:一个是“恐洋”,一个是“媚外”,因此导致了他的“投降主义”。

然而,检索当事人(不是后来的历史家)对李鸿章的记载,他却既不怕洋人,也不巴结洋人,恰恰相反,他“卑视外人之思想”常常倒有些过分。

李鸿章领导外交工作时,有许多故事流传着。一位总署(外交部)官员记载道(译文):

在总署,过去凡是有外国大使到来,一定要拿出酒和水果款待,而且只要外国人还在,酒和水果就不能少。仅仅这一项开支,一年要花掉几千两银子。

李鸿章来领导总署后,一天,诸使要来拜见他,依例摆上酒和水果。

李鸿章挥了挥手说:“意思一下就行了。”

于是,外宾始至,乃款待以酒果,吃完了,后面就没有了。诸大使等着,见还是没有,脸色都变了,但总不能因为这个和李鸿章争执吧。

法国驻华大使施阿兰,是只老狐狸,就是恭亲王也很头痛他。后来,李鸿章和他相见,正谈论公事,骤然询问道:“你今年多大年纪啦?”

外国人最恶别人询问他的年龄,但慑于李鸿章的威望,不能不答。

李鸿章听说后,笑了:“这么说,您和我的三孙子是同岁呦!你知道吗:去年我路过巴黎的时候,曾经与你的爷爷谈了好几次,这事儿,你知道吗?”

从此,施阿兰的气焰给杀掉啦。

实际上,李鸿章不怕洋人是有了名的。一年岁暮,俄国大使忽然来书来见,李鸿章立刻批复:“准于明日候晤。”

总署的人很惊讶,说:“明日?明日是大年三十呀!您怎么能有时间会晤外国人呀?那个俄国大使也没什么大事,不过来瞎搅和而已,不如辞掉吧。”

李鸿章说:“你们的家属都在北京,儿女妻妾,团圆情话,守岁迎接,可也。但老夫不过一个人在北京,逢年过节,就这么干坐着,没意思。不如招几个洋鬼子来,与他们嬉笑怒骂,这也是一种消遣的方法呀。明日你们都不要来署,老夫一人当之可矣!”

有一位同文馆(中国第一所公办学堂)的教师,生平没见过李鸿章,但无意中有次会面,从此印象深刻,终生不忘:

清朝同文馆就设在总署。一天,我偶然和两位老师一同到总署去访问朋友,经过一个客厅的后廊,听到人声嚣嚣,就从窗外窥看。只见座中有三个洋人,六七个中国官员,还有司官翻译,全都翎顶辉煌,气象肃穆,正议论一件重大交涉。

首座上的一个洋人,正滔滔汩汩,大放厥词,好像正在指斥我方。他忽起忽坐,矫首顿足,另外的两个洋人也轩眉努目,以助其势,态度极为凌厉。

洋人说完后,由翻译传述之,中国官员危坐祗听,面面相觑,支吾许久,始由中方座在为首位置的官员答了一语,声细如蝇,殆不可闻。

翻译未毕,一个洋人就耸然起立,词语稍简,而神气悍戾,频频以手攫拿,好像要把桌子推翻的样子。

翻译述过,中方官员彼此愕顾多时,才发一言,一个洋人就用手指指驳驳的,其势汹汹。另外一个洋人,也是如此,不容中方有任何插嘴的余地。只有另外一个洋人,意态稍为沉静,偶发一言,则所有的人都安目凝视,好像他很有控制能力。但中方官员的应答,始终只有只言片语,满脸都是汗,局促得很。

我见此情状,血管几欲沸裂。忽闻外间传呼声,不一会儿,一个人报“王爷到!”但三个洋人竟不起立。只中方官员肃立致敬,三个洋人视若无睹,虽勉强起立,满脸的看不起,口中还念念有词。

那王爷先趋至三洋人面前,一一握手,头低得几乎要垂到膝盖上了。而洋人傲岸如故。那王爷尚未就座,洋人就又开始厉色聒噪。王爷含笑以听,意态殊极恭顺。

我看到这里,再也忍耐不了,立刻扯着两位开始走了。找到我的总署朋友后,把所见所闻告诉他。

我的朋友问:“中堂(李鸿章)在座否?”

我说:“我不知道谁是中堂。”

朋友说:“李中堂啊!只要中堂在此,绝对不是这个样子!”

我就拉着他再到那个地方。朋友为我逐一指认,告诉我他们的姓名,然后说:

“中堂还没来呀。不过,他今天一定来,你等一等。”

我就等着李鸿章的到来。忽然听到呼报,我以为李鸿章来了,但其实是另外一人,还是趋前与洋人敬谨握手,然后就座。我大失所望。

就在这时,又听到了呼报,一个侍者挟着衣包,悄悄地,一点声音也没有地快步走进来,把手中的东西放在旁边的茶几上。

我的朋友说:“这一定是中堂到了!”

果然,李鸿章走了进来,身边只跟着两个侍者。他走进大厅,只几步,便止步不前。此时,三个洋人的态度,不知何故,立时收敛,一一趋就李鸿章的身畔,鞠躬握手,既恭敬,又谦虚。

只见李鸿章好像很不经意的样子,举手一挥,好像是请那几个洋人还座,随即放言高论,手讲指画。

同类推荐
  • 逆刃英雄

    逆刃英雄

    景初三年正月,司马懿联合曹爽,发动兵变,诛杀魏明帝曹叡于洛阳。同年司马懿立曹芳为傀儡皇帝,暗中把持军政要权,名为臣,实为君。然而三国杀是现在风靡全国的游戏,云湛一直以曹操为榜样,连续抽了两次主公牌的他,游戏又一次的开始了····若你们喜欢可以关注新浪微博:兮大王-
  • 中国史一本通

    中国史一本通

    《中国史一本通》从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精心选取了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最深远影响的一百九十多个重要问题,按时间顺序以点连线。同时,我们力求语言简洁生动,将浩繁的中国历史深入浅出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各个阶层的读者都能够以轻松愉悦的方式最大限度地获取历史知识。除此之外,我们还选取了相关的历史图片,使事件更加立体,人物更加丰满,让读者真实感受到历史演进的全过程。《中国史一本通》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为一体,不仅是学生的课外读物,也是各阶层读者全面系统了解中国历史的优良读本。
  • 回到南宋当名将

    回到南宋当名将

    李子玉本想从此泡泡小美女,揍揍小流氓,轻松快活一辈子。可岳飞的救命之恩,让他再难舍弃,没办法,谁让咱是个义气人呢。于是下定决心,以后就跟在老大身后打打仗,升升官。嘿嘿,要是再讨几房老婆那就更妙了。从此,冲锋陷阵杀金兵、游戏花丛泡美女、立于朝堂斗奸臣,看李子玉如何让大宋风起云动,成就名将生涯。
  • 历史年鉴之1913

    历史年鉴之1913

    本系列包含了世界历程、科技、文学、宗教、哲学、历史、国运纪事等各方面的整理记录,作为系列年鉴。
热门推荐
  • 驭兽斋·宠兽星球

    驭兽斋·宠兽星球

    依天无意中触发了神剑中的机关,被传送到星球大战前星际联盟政府开发的第五行星。星球大战之后,此星球被四大星球的人所遗忘,因为犯罪而被遣送至此的罪民们不得已只能从文明的最低端开始逐渐发展。这是一颗高温的星球,遍布各种强悍的生物,在这里人类并不占据食物链的顶端……依天在和第五行星的独特食肉植物鞭树搏斗的时候,遇到了石氏部落的石凤和石龙姐弟,被邀请至石氏部落暂时定居下来。这个星球的一切都让依天感到惊奇,依天一边在石氏部落中的鹰巢打工养活自己,一边积极寻找联盟政府遗留在第五行星的遗迹,希望能找到回地球的方法……
  • 弃妻难求:惹火娇妻惹人怜

    弃妻难求:惹火娇妻惹人怜

    她是个不施粉黛的绝色美女,好玩,好酒,却不懂情为何物。嫁一绝世美男为妻,夜半偷抱偷吻,只想了解情为何物。然,却被他责骂,还一怒休之。她心中有了恼火,只不过是一男人嘛,天下最多的就是这个,谁稀罕,凭这容貌,还能寻不到被她迷倒的男人!
  • 苍空大百科之黑暗王朝篇

    苍空大百科之黑暗王朝篇

    本书为《黑暗王朝》专属大百科书籍是为了配合该书增设因为大百科里包含了《黑》一书里面涵盖的人物、历史、建筑、事件等等分门别类的相关解释,而总体篇幅比较大,不适合在该书的作品相关连载因此特别开出一本,以配合该书,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在阅读正书之余,了解一下本人做的一些小设定《黑暗王朝地址》http://chuangshi。qq。com/read/novel/index/showid/44338133。html
  • 傲绝武道

    傲绝武道

    一息若存,心便永存;身在乾坤,心在虚无。废材,废材又如何,谁说废材就是废物,天地之大,机遇无数,废材尚也可以成为妖孽,看一代陨落的天才从废材成为一代妖孽,傲绝乾坤。
  • 历代王朝

    历代王朝

    两耳不闻古今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欢迎阅读我的系列小说:古今圣贤。我的新浪作家认证微博是:洪和章。我的和国读者Q群是(121345644)(121345844)。我的微信是(gujinshengxian)(honghezhang)。
  • 末世之全球变异

    末世之全球变异

    2013年,一颗小行星突然出现在地球的外太空。被核弹击碎后,碎片洒落地球,同时带来了引起全球生物变异的超级病毒。人类完全成了变异生物口中的食物,城市沦为废墟,社会轶序全部崩坏。与此同时,一款名为神选者辅助光脑的手机被快递到了乔白的手中,他可以通过猎杀怪物,从手机中兑换华夏武功,并速成。华夏武功,让他成为了对抗变异生物的领军者。到这时,他才知道原来地球被神分为了八大战区,每个战区均代表着一个种族进化的方向,八大战区便是人类对抗变异生物的希望。然而,这是事情的全部真象吗?华夏战区武功列表:降龙十八掌;独孤九剑;凌波微步……日本的忍术,欧洲的法师,苏俄的力士,非洲的巫师……八个进化的方向,谁才能成为地球的主宰?
  • 创新的开拓(优秀人才成长方案)

    创新的开拓(优秀人才成长方案)

    俗话说,为人一师,再生父母。在人生的旅途上如果有一位恩师能够指点迷津,提携你共同走过漫漫人生之路,那么你的内心将不再孤独,你的前途就会充满光明,在这一点上,清代著名的官僚曾国藩就有一套成功的做法。人们在步入社会之初,往往有许多问题搞不明白,要摔几个跟斗,交一些学费才会变得成熟起来。这时,如果虚心地拜几位恩师,学一点知识,得到一些呵护,那么,立足就会快些、稳些。一般来说,凡是举止威严、诚实通达的人,就可以尊他为老师;如果仅仅是博学典雅、会做文章的人,则可以与他结为朋友。这样,你的人生道路就能够变得平坦而光明。
  • 逆凡道

    逆凡道

    世界并不是唯一的世界,因为有平行空间;宇宙也有生灭,人亦如此。但死亡真的是结束么?未必!有人说成功是逼出来的,不是被人逼,就是自己逼自己。而主角的人生如果不遇奇遇,也许永远不会脱颖而出,异于凡人!只会是一个淹没在时光隧道里的凡人!
  • 戮铭

    戮铭

    在这里不只是无尽的杀戮,才能镌刻成这个大陆的碑铭,但是只有热血与晋级,才能成就一世英雄吧。看至高无上的血族,看多种多样的魔兽,看不为人知的世界!
  • 小姐有毒

    小姐有毒

    顽仙木烺背负巨石被贬人间,却依然不改顽劣本性。搅得好端端的江湖山庄人仰马翻,甚至连庄主蒋武都离庄出逃。若干年后,蒋武之女蒋琼儿在因缘际会下来到江湖山庄,承担起蒋武的责任,决定帮助木烺寻回巨石的碎片,助他重返天庭!可谁又知道顽仙木烺与琼儿之间究竟有怎样剪不断理还乱的瓜葛?在一次次的寻石之旅中,天庭的真正用意才渐渐露出了端倪。顽仙木烺,你欠的,总归是要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