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20000000007

第7章 中医护理学的哲学基础——阴阳、五行、精气学说

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是构筑在中国古代哲学基础之上的。中国古代的阴阳学说、五行、精气学说,贯穿于中医理论体系的始终,并成为中医理论体系密不可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用来分析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归纳疾病的本质与类型,从而作为指导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依据。

一、阴阳学说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重要范畴,它萌生于商周,成熟于战国与秦汉之际,是古人用以认识自然和解释自然的理性知识,其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和方法论内容。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对立统一理论,是用以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它认为阴和阳这两个对立统一的方面,贯穿于一切事物之中,是一切事物运动和发展变化的根源及其规律。阴阳学说对中医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及医疗实践有着深远的影响,用阴阳学说来阐释医学中的诸多问题以及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使阴阳学说与医学结合起来,形成了中医学的阴阳学说。阴阳学说贯穿于中医学的各个领域,它是中医学的理论工具和方法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它既可以代表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也可以代表同一事物内部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面。阴阳最初的含义甚为朴素,是指日光的向背而言,即向日光者为阳,背日光者为阴。向阳的地方光明、温暖;背阳的地方黑暗、寒冷,于是古人即以光明、黑暗、温暖、寒冷分阴阳,经漫长的历程,其含义被逐渐引申。阴阳的概念起源于《易经》,易卦由阴爻和阳爻组成。最早提出阴阳概念者,以现存文献考证出于《国语·周语》。西周末年,人们已用阴阳的矛盾运动来解释节气、地震等自然现象,至春秋时期,阴阳概念应用于医学中。

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本身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的结果。宇宙间一切事物都包含着阴阳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如白昼和黑夜,晴天与阴雨,炎热与寒冷。由于阴阳的变化构成了一切事物,并推动着事物的发生发展。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因阴阳是对自然界一切事物对立统一双方属性的概括,所以它并不局限于某一特定的事物。一般来说,凡是活动的、外在的、上升的、明亮的、温热的、功能的、兴奋的、机能亢进的,都属于阳的范畴;凡是静止的、下降的、晦暗的、寒冷的、物质的、抑制的、机能减退的,都属于阴的范畴。如以天地而言,则“天为阳,地为阴”;以水火而言,则“水为阴,火为阳”;以动静而言,则“静者为阴,动者为阳”;以物质的运动变化而言,则“阳化气,阴成形”。

事物的阴阳属性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其相对性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表现在一定条件下,阴阳之间可以互相转化,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另一方面体现了事物的无限可分性,即阴阳之中还可以再分阴阳。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1.阴阳的相互对立阴阳两个方面的相互对立,主要表现在它们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消长。如夏季本应炎热,但夏至以后阴气却渐次以生,用以制约炎热之阳;而冬季本应严寒,但冬至以后则阳气渐宣,用以制约严寒的阴。相互对立着的双方,一方总是通过斗争对另一方起制约作用。在人体的正常生理状态下,阴阳两个对立面,不是平静和互不相关地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而是在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的过程中完成着人的生长壮老已的变化。

2.阴阳的相互依存阴阳是对立统一的,二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如上为阳,下为阴,没有上,就无所谓下,没有下,也无所谓上;左为阳,右为阴,没有左,就无所谓右,没有右,也无所谓左;热为阳,寒为阴,没有热,就无所谓寒,没有寒,也无所谓热。所以说阳依存于阴,阴依存于阳;每一方都以其另一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前提。阴阳间的这种相互关系,称为阴阳的互根。《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言“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即是对阴阳互根互用的高度概括。

3.阴阳的相互消长阴阳的相互对立、相互依存不是处于静止不变的状态,而是始终处于“阳消阴长”和“阴消阳长”的运动变化中。只有不断地消长和不断地平衡,才能推动事物的正常发展。对人体来说,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如果这种“消长”超过一定的限度,不能保持相对平衡,就会出现阴阳的偏盛偏衰,在人体则呈现“阳盛则阴病”或“阴盛则阳病”的病理状态。

4.阴阳的相互转化阴阳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各自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如自然界的气候,属阳的夏天可以转化为属阴的冬天,属阴的冬天亦可转化为属阳的夏天;人体的病证,属阳的热证可以转化为属阴的寒证,属阴的寒证可以转化为属阳的热证。阴阳的转化是当阴阳的消长运动发展到一定阶段,使该事物属性发生了转化,所以说阴阳转化是阴阳消长出现质变的结果。在疾病发展过程中,也不乏由实转虚、由虚转实、由表入里、由里出表等阴阳转化的例证。阴阳相互转化,一般都产生于事物发展变化的“物极”阶段,即所谓“物极必反”。因此,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如果说阴阳消长是一个量变的过程,则阴阳转化是在量变基础上的质变。

阴阳的相互转化既可以表现为渐变形式,又可以表现为突变的形式,如一年四季之中的寒暑交替,一天之中的昼夜转化等,即属于“渐变”的形式;夏天极热天气的骤冷和下冰雹,急性热病中,由高热突然出现体温下降,四肢厥冷等,即属于“突变”的形式。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的组织结构可以用阴阳两方面来加以概括说明。人体脏腑组织的阴阳属性,就大体部位来说,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属阳,体内属阴;外侧属阳,内侧属阴。就体内脏腑来说,六腑属阳,五脏属阴;上部的心肺属于阳,下部的肝肾属于阴。具体到每一脏腑,又有阴阳之分,如心有心阴心阳,肾有肾阴肾阳等。总之,人体上下、内外各组织结构之间,以及每一组织结构本身,无不包含着阴阳的对立统一,都可用阴阳来加以概括说明。

2.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是阴阳双方保持对立统一的协调关系的结果。如以功能与物质为例,则功能属于阳,物质属于阴,物质与功能的关系就是对立统一关系的体现。人体的生理功能是以物质为基础的,没有物质就无以产生生理功能,而生理功能的结果,又不断促进着物质的新陈代谢,人体功能与物质的关系也就是阴阳相互依存、相互消长的关系。如果阴阳不能相互为用而分离,人的生命也就终止了。

3.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阴阳是互根、互用、互为制约消长的,阴阳失调则导致疾病的发生。人体的正气和病邪皆可分为阴阳两个方面,病邪有阴阳,人体内部也有阴阳,所以阳邪致病,就会出现阳盛伤阴的热证;阴邪致病,就会出现阴盛伤阳的寒证。阳气虚则不制阴,而出现虚寒证;阴液不足则不制阳,而出现虚热证。由于正邪的抗争,病情的衍变,机体阴阳双方虚损到一定程度,常导致对方的不足,即所谓“阳损及阴”、“阴损及阳”,甚至出现“阴阳两虚”。在某些慢性病的发展过程中,常见由于阳气虚弱而累及阴精的生化不足;或由于阴精的亏损而导致阳气的生化无源的病理变化。

4.用于疾病的诊断由于疾病发生发展的机理在于阴阳失调,所以任何疾病尽管其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千变万化,都可用阴阳来加以概括说明。正确的诊断首先要分清阴阳,才能执简驭繁,抓住本质。例如,望诊中色泽鲜明者属阳,晦暗者属阴;闻诊中声音洪亮者属阳,低微断续者属阴;切脉中浮、大、滑、数、实者属阳,沉、小、涩、迟、虚者属阴。

5.用于疾病的治疗治疗疾病的原则是调整阴阳,促使阴阳恢复平衡。如阳热盛而损及阴液者,可损其有余之阳,用“热者寒之”的治法;若因阴寒盛而损及阳气者,可损其有余之阴,用“寒者热之”的治法。反之,若因阴液不足,不能制阳而致阳亢者,就须补其阴;若因阳气不足,不能制阴而造成阴盛者,就应补其阳,使阴阳恢复新的相对平衡。

6.指导疾病的预防中医学说认为,人体内部的阴阳变化如能保持与天地间阴阳变化协调一致,就能够祛病延年。如在春夏季节要保养阳气,秋冬季节需固护阴精,以顺应四时,调节阴阳,此不仅可使人体健康,并可增强预防疾病的能力。相反,如果不能顺应四时,把握阴阳,便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二、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亦属古代哲学范畴,五行学说是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特性及其“相生”、“相克”的规律来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和探求宇宙规律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五行学说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所构成,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物质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五行学说运用于中医学领域,主要是阐述人体脏腑生理、病理及其与外在环境的相互关系,从而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五,指构成客观世界的五种基本物质,即木、火、土、金、水。行,是指运动变化。五行,即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五行的最初含义与“五材”有关,即木、火、土、金、水这五种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物质。人类对五行学说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程,是伴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以及对每种物质的发现和应用而形成完善的,至《尚书·洪范》始对五行的特性作了经典的阐释,其谓“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穑。”将五种物质的各自特性作为万物归类的基本依据,并以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之“相生”和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的“相克”规律作为阐释各种事物普遍联系的基本法则,从而形成了五行学说。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1.五行的各自特性木的特性:“木曰曲直”。曲,屈也;直,伸也。曲直,即指树木的枝条具有生长、柔和,能屈能伸的特性,引申为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

火的特性:“火曰炎上”。炎,具焚烧,热烈之义;上,指上升,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升腾、明亮、化物的特性。引申为具有温热、向上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

土的特性:“土爰稼穑”。爰通曰;稼,指种植谷物;穑指收获谷物。引申为具有生化、承载、受纳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

金的特性:“金曰从革”。从,由也;革,即变革。从革,即说明金的产生是通过变革而实现的。金质地沉重,且常用于杀戮,引申为具有收敛、肃杀、下降、清洁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

水的特性:“水曰润下”。润,即滋润、濡润;下指下行,向下。润下乃指水滋润下行的特性,引申为凡具有寒凉、滋润、下行性质或作用的事物,皆归属于水。

2.对事物属性的五行分类古代医家运用五行学说,对人体脏腑、组织、生理、病理现象以及与人类生活有关的自然界事物采取“比类取象”的方法,按照事物的不同性质、作用与形态分别归属于木、火、土、金、水五行之中,借以阐述人体脏腑组织之间的复杂联系及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

五行学说是以五行的特性来推演和归类事物的五行属性的,所以事物的五行属性并不等同于木、火、土、金、水本身,而是将事物的性质和作用与五行的特性相类比得出事物的五行属性。如水性的特点是寒润、下行,凡是具有这种特性的便概括称之为水;火性的特点是阳热、上炎,凡是具有这种特性便概括称之为火;木性的特点是伸展、易动,凡是具有这种特性的便概括称之为木;金性的特点是清肃、收敛,凡是具有这种特性的便概括称之为金;土性的特点是长养、变化,凡是具有这种特性的便概括称之为土。因此,医学上所沿用的五行,实际是五种不同特性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抽象概括。

3.五行的生克乘侮五行学说以五行间的相生相克联系来探索和阐述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协调,以五行间的乘侮来探索事物间的协调平衡被破坏后的相互影响。

相生,是指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促进、助长和滋生的作用。五行中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依次相生,如环无端,生化不息。在五行的相生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我生”两方面的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所以,五行相生的关系又叫“母子关系”。以水为例,生我者“金”,则金为水之母,我生者“木”,则木为水之子,其他四行以此类推。

相克,就是指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生长和功能具有制约的作用。这种关系就叫做“相克”。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这种克制关系,也是往复无穷的。五行的相克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我克”、“克我”两方面的关系,我克者为我所胜,克我者为我所不胜。因此,五行的相克关系又称为“所胜”与“所不胜”的关系。以“木”为例,克我者为“金”,我克者为“土”,那么土就是木之“所胜”,金就是木之“所不胜”。其他四行以此类推。

制化,“制化”有相互制约、生化的意思,是把相生、相克联系在一起而言的。如果五行只有相生而没有相克,则不能维持正常的平衡,如果仅有相克而没有相生,则万物无从生化。五行的关系实际上就是相互生化,相互制约,也就是制中有化,化中有制,亦制亦化联系。

从上述相反相成的生克制化关系中,还可以看出五行之间的协调平衡是相对的。因为相生相克的过程,也是事物运动变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时刻会出现一定限度的太过或不及的现象,而这种现象的出现,其本身就会引起再一次生克制化的调节。这样,随之出现再一次的协调平衡。这种在不平衡中求得平衡,而平衡又被新的不平衡所代替的运动,就不断地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乘侮,是指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遭到破坏后出现不正常相克现象。相乘,即乘虚侵袭的意思。相侮,就是恃强凌弱。例如:金本克木,木本克土,但当木气亢盛,土气虚衰,金不能对木加以正常克制之时,亢盛的木不仅乘土之虚而制之,同时还会反过来“侮金”。相反,如木气虚衰,金气亢盛,势必导致金将乘木,土反侮木。五行的乘侮关系,是五行生克关系失去正常协调的表现。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类比脏腑的生理功能与阐述脏腑相互关系五行学说在将人体的内脏分属于五行的同时,还以五行的特性来类比五脏的生理活动,木有生长升发舒畅条达的特性,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有疏泄的功能,故以肝属“木”;火有温暖之用,心阳有温煦之功,故以心属“火”;土有生化万物的特性,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故以脾属“土”;金有清肃、收敛的特性,肺有肃降作用,故以肺属“金”;水有滋润的特性,肾阴有滋养全身的作用,故以肾属“水”。

各脏腑组织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亦可藉五行学说加以说明。如肾水之精以养肝,肝木藏血以济心,心火之热以温脾,脾土之谷以充肺,肺金清肃下行以助肾水,这就是五脏相互滋生的关系。脾土之运化,可制止肾水泛滥;肾水之滋润,可防止心火之亢烈;心火的阳热,可制约肺金清肃太过。这就是五脏相互制约的关系。

2.说明脏腑间的病理影响五行学说还可说明病理情况下脏腑间的相互影响。不论一脏受病还是多脏受病,本脏的病可以传至他脏,他脏的病也可以影响本脏。如肝病可以传脾(木乘土),脾病也可以传肝(土侮木),肝脾也可以同病(木郁土虚),肝病也可传心(母病传子)、传肺(木侮金)、传肾(子病及母)。肝病如此,他脏也可类推,都可以用五行生克乘侮的关系,说明它们在病理上的相互影响。

3.用于诊断和治疗五脏与五色、五音、五味以及相关脉象的变化,在五行分类归属上有着一定的联系,所以在临床诊断疾病时,就可以根据四诊资料,联系五行所属及生克乘侮的变化规律来推断病情。如面色青、喜食酸、脉弦,就可以诊为肝病;面赤、口苦、脉洪数,就可以诊断为心火亢盛。脾虚病人,面色青黄,多为木来乘土;心病面见黑色,多为水来克火。

疾病的发生发展有时与脏腑生克关系异常有关,因此在治疗时,除对所病之脏进行治疗外,还应根据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来调整各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控制其传变,以达到治疗的目的。《难经·七十七难》:“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与脾,故先实其脾气”,就是运用五行生克关系指导治疗的具体体现。临床上常用之培土生金、滋水涵木、扶土抑木、壮水制火等治法亦依据五行间的生克关系推衍而来。

临床上依据五行理论进行疾病诊断、治疗和护理,确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但是,并非所有的疾病都可以用五行生克规律来诊疗施护的。因此,既要正确地掌握五行生克规律,又要依据具体病情进行辨证论治或辨证施护。

三、精气学说

精气学说起源于先秦时期,是中医学中重要的理论基础,用来说明人体生命与健康、生理与病理、诊断与治疗、养生与预防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气,指一切无形的、不断运动的物质,是宇宙万物构成的本原。精,乃气中之精粹,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具有促进生长发育、滋养、生殖的作用。

(一)精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并化生万物

在先秦道家的“道生万物”的宇宙发生模式中,精气是构成天地万物包括人类的共同原始物质。两汉时期,精气学说逐渐被此时兴起的“元气学说”所同化,并进而发展为“元气一元论”。它认为气是宇宙的唯一本原或本体,精气自身的运动变化,化生阴阳五行之气,阴阳二气的升降交感,五行之气的搀杂合和,生成了宇宙万物。人同样也是禀受了精气,构成了人体的脏腑、筋脉、精血等基本物质。

(二)精气的存在形式

精气以“无形”和“有形”两种形式存在。所谓“无形”,指用肉眼看不见,即精气处于弥散而运动状态,不占有固定的空间,不具备稳定的形态,充塞于无垠的宇宙空间,是精气的基本存在形式。所谓“有形”,指可以肉眼看清其具体性状,即精气处于凝聚而稳定的状态,《素问·六节藏象论》有“气合而有形”之说,故有形之物为气凝聚而成。

(三)精气的运动和变化

气的运动,称为气机。气机形式多种多样,可概括为升、降、出、入。升,即由下向上;降,即由上向下;出,即由内向外;入,即由外向内。四者保持着对立、协调、平衡关系。通过气的运动,必然产生各种各样的变化,这些变化称为气化。气化的表现十分复杂,如气与形之间的转化、形与形之间的转化、气与气之间的转化。由于万物都是由气构成的,故万物之变化,亦皆属气化。气化,也是永不休止的,如人类之生、长、壮、老、己,正是由于人体内之气的不断运动而推动和调控的气化过程。若气机失调,则为病态,如气逆之咳嗽、呕吐,气陷之内脏下垂,气滞之闷、胀、痛等,在治疗中以调畅气机,恢复其升、降、出、入的平衡和协调状态。

知识链接:

气形互化——无形之气交感聚合成有形之物;有形之物死亡消散,化为无形之气。形形互化——自然界的冰化为水,水化为雾或雨雪;人体内精血互化、津血互生等;气气互化——天气下降于地变为地气,地气上腾于天化为天气。

同类推荐
  • (便携式)针刺手法图解手册

    (便携式)针刺手法图解手册

    本书共分九章,详尽介绍了毫针基本知识、基础针刺方法、基本针刺手法、单式针刺手法、复式针刺手法、单式补泻手法、复式补泻手法、配穴补泻手法、《内经》刺法等内容。附篇中收录了近代12位医家刺法,以供读者学习之用。在“单式针刺手法”一章的编写中,采用当代针刺手法大师张缙教授所提出的“二十四式单式手法”进行编排论述,其中部分内容由张缙教授及高滨昌博士提供。另外,附篇中的“张缙二十四式单式手法”一文由张缙教授亲授,给拙作大增光辉。值此,对张缙教授的大力支持和热情指导深表谢意!新中国成立以后,对针刺手法的研究颇为重视。
  • 科学国药:用药指南

    科学国药:用药指南

    《科学国药》旨在总结佛慈制药80年艰辛而辉煌的发展历程,挖掘并发扬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让人民群众更好地了解中医药、合理应用中医药,从而让基层群众在医疗、预防等方面切实享受到中医药的良好服务。
  • 近视与弱视防治必读

    近视与弱视防治必读

    本书介绍了近视与弱视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以及对人们健康的危害性;强调指出:科学的用眼卫生、正确的预防措施、恰当而有效的治疗是降低本病发生率,控制病情发展和减少并发症的三大关键。
  • 中风临床检查与最佳保健方案

    中风临床检查与最佳保健方案

    本书从中风病因、临床表现、用药、运动与康复、生活起居、心理、护理、婚育、性生活等方面提供了保健基本知识。
  • 眼科专家谈眼病防治

    眼科专家谈眼病防治

    本书介绍了常见的眼科疾病的诊断与简单的治疗措施。并针对患者的疑问,请专家逐一解答,约有300条用眼、护眼、眼病防治等方面的专家答疑。
热门推荐
  • 末日之病毒危机

    末日之病毒危机

    T病毒的泄露,给人类带来的噩梦,但是病毒虽然可怕,人心却猛于病毒千百倍。书中所有的角色都是读者的名字,从主角到配角,都是读者扮演,只有炮灰才是作者自己想的人物。本书是为读者写的,全本免费。普通群:365-526-737
  • 明史讲义

    明史讲义

    《明史讲义》原是孟森先生在北京大学授课时的讲稿,最初为北大内部发给学时使用的教材,后被中华书局等多家书版社整理出版,长期以来被作为各大学的教材使用。全书分两编:第一编总论,为提纲挈领的说明文字;第二编分为开国、靖难、夺门、议礼、万历之荒怠、天崇两朝乱亡之炯鉴、南明之颠沛七部分,对明朝各个时期的史实进行了评述。作者以正史《明史》为基础,以私修史及野史笔记等作为引证,将《明史》中诸多疑问勘正清楚。本书全书内容充实、轮廓清晰、考证翔实,具有极高的学术深度,在明史研究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为现代明史研究的代表作之一。
  • 英雄联盟之冠军MVP

    英雄联盟之冠军MVP

    联盟刚刚内测,小伙伴儿们先等等,咱们开黑一波。重新走过那些版本,第一个版本的刀妹、可以飞全图的卡牌一直到剑圣修改Q移除AP、塞恩重做、河流之王塔姆的出世。。武器大师语音:“最强的是补丁!但有一个人已经超越了补丁的存在,他的ID是,先驱者。”
  • 独家专宠:蜜糖甜妻有点萌

    独家专宠:蜜糖甜妻有点萌

    新书已发【青梅有点甜:哥哥,轻轻宠】顾伊伊满月当天,六岁的即墨然一句话将双方家长雷了个外焦里嫩。“顾叔叔,她这么丑长大一定嫁不出去,我就勉为其难收了吧!”顾伊伊四岁那年,被爸爸打包到即墨然家,美其名曰‘培养感情’。“哥哥,我要喝奶奶。”“……”“哥哥,我要拉粑粑。”“……”“哥哥……”即墨然看着那个拿着比脸还大的棒棒糖的小萝莉,心中无限后悔当初为什么要在她满月当天说那么一句话……温馨提示:阅读有风险,入坑需谨慎!
  • 证道之战

    证道之战

    从神像之中走出的诡异少年,为了寻找封印自己的真相,意外卷入一场洪荒浩劫的阴谋中。美女,功法,战技……统统归于囊中。洪荒浩劫,亿万杀戮,山巅之上,牧天仰天怒吼:此战,证道!
  • 八方之王

    八方之王

    年轻的男子李未央,一个医者。无意间闯入了一个神秘的洪荒母系部落,那里的女人们称他是奇葩男人。神奇的世界,奇异的风俗,神秘的力量,诡谲凶恶的异兽,古怪的文字。她们来至哪里?难道我们这个现实世界之外,还有另一个不为我们所知的异界?被惩罚者追杀,被漂亮的拟态猴绑架,这一切到底是为什么?一场部落间的战争,血雨腥风,他被卷入其中。继承人争夺,勾心斗角,暗招迭出,他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他爱的女人,爱他的女人,她们离奇地死去。
  • 蛮古荒纪

    蛮古荒纪

    “玉米棒怎么了?玉米棒怎么了!”“它能吃、能填饱肚子,它能开花结果、能当种子,它还能用,而且能大能小。”“呐呐呐!邪恶了不是!”“看我如意玉米棒,金属化、我变...!”“大大大大....!”“我的大棒已经饥渴难耐了。”这是一个讲述莽荒大地上,一根棒棒如何进化成擎天巨棒的故事。
  • 那姑娘很拽

    那姑娘很拽

    被神遗落在人间的女儿,却意外拥有着双生的天赋,一手轮回,一指涅槃,于半梦半醒里,神游太虚幻境......被人亲睐的宠儿,却因为一场赌气,一边救赎,一边重生,于高山大河之间,照见过去未来......“愿一切挫折,尽入轮回”“愿众生渴望,至此涅槃”“骄狂的人看多了别人的卑微,懦弱的人仰止于星空的伟岸,我行走在世间,步履应从容,丈量红尘,一步一巅......”
  • 封棺人

    封棺人

    一个被盗墓界追捧的神秘吊坠惊现八景楼,众多新老人物争相抢夺,背后竟牵扯出一个古老的家族。一个无神论的时代,仅凭一件信物就能够让人如此疯狂?究竟这个家族的真面目为何?云:封棺人,可以天下为棺,封凌万物!
  • 傲剑八荒

    傲剑八荒

    麒麟动世,圣人将出!在这个即将大动乱的时代,资质普通的世家子弟项器身负麒麟之血,如何凭着一股傲气一路高歌?男人立世,不弯腰,不低头,不下跪;纵使苍穹再高也要怒目张望。项器:“一生所愿者,手执三尺青锋,傲视天地八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