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18900000044

第44章 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

诸葛亮一生最光辉处,莫过于舌战群儒,挫败东吴投降派,促成吴、蜀结盟,在赤壁鏖战中,以少击多,以弱击强,打退曹操八十三万人马,终于出现了他所期盼的鼎足三分的局面。

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里,人们盼望有一个英明的君主,更盼望有一个大贤大能的丞相。所以对于管仲、乐毅、张良、萧何这类兴国立业,励志图强,外御内安,邦富民康的治臣贤相,后人褒美礼赞之词,甚于他们辅佐的那些君主。在人们的心目中,皇帝弱一点,只要不是昏君,哪怕当个摆设都行。但没有一个治理天下,为民造福的贤能之相,那老百姓的日子就不堪设想了。秦二世若无赵高,唐玄宗若无李林甫,宋徽宗若无蔡京,明熹宗若无魏忠贤的话,也许情况又是另外一个样子。

一般来说,中国当皇帝的人,圣明者少,而昏庸者多,荒淫者多,暴虐者多,好大喜功者多。因此,种种程度不同的恶若不加以抑制的话,所造成的灾难性的后果,必是老百姓来承担。所以,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良相,常常起到作为皇帝和他的子民之间的调节器的作用。而且,历朝历代的皇帝,无能者多,除一些开国之君称得上英主外,其余治国有方的,真是屈指可数。实际治理国家的还是丞相,若皇帝把他的心思只用在三宫六院上,倒是小民之福了。

楚、汉相争之际,鸿沟划界,刘邦欲归,若非张良劝止,天下属项属刘,又当别论了。刘备若非诸葛亮,新野、樊城一败,走投苍梧吴臣,也就穷途末路了。所以,相之举足轻重,由此可见。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和他的超人才智、治理能力、远见卓识、应变才干,构成了贤与能的高度统一。作为一个相,光贤不能,不行,光能不贤,也不行,孔明就是这样一位大贤大能的辅弼之臣。

所以,哪朝哪代没有“丞相”这个内阁重职呢?只泛提“丞相”二字,人们想到的准是诸葛亮。杜甫诗云:“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正表明了这两个字在某种程度上的专属意义。

尤其对曾经在赵高、李林甫、蔡京、魏忠贤治下的中国人来说,“丞相祠堂何处寻”的“寻”,不也是一种不言自明的心声吗?

却说鲁肃、孔明辞了玄德、刘琦,登舟望柴桑郡来。二人在舟中共议。鲁肃谓孔明曰:“先生见孙将军,切不可实言曹操兵多将广。”孔明曰:“不须子敬叮咛,亮自有对答之语。”及船到岸,肃请孔明于馆驿中暂歇,先自往见孙权。

权正聚文武于堂上议事,闻鲁肃回,急召入,问曰:“子敬往江夏体探虚实,若何?”肃曰:“已知其略,尚容徐禀。”权将曹操檄文示肃曰:“操昨遣使赍文至此,孤先发遣来使,现今会众商议未定。”肃接檄文观看,其略曰:

孤近承帝命,奉词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荆襄之民望风归顺。今统雄兵百万,上将千员,欲与将军会猎于江夏,共伐刘备,同分土地,永结盟好。幸勿观望,速赐回音。

鲁肃看毕,曰:“主公尊意若何?”权曰:“未有定论。”张昭曰:“曹操拥百万之众,借天子之名,以征四方,拒之不顺。且主公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既得荆州,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势不可敌。以愚之计,不如纳降,为万安之策。”众谋士皆曰:“子布之言,正合天意。”孙权沉吟不语。张昭又曰:“主公不必多疑。如降操,则东吴民安,江南六郡可保矣。”孙权低头不语。

这封信太哀的美敦了。

首席谋士竟是主降派,众谋士无一主战,吴下诸公竟心惊胆战至此?也许知识分子有过于敏感和神经脆弱的一面,容易被来势汹汹的表面现象吓得惊慌失措。一枪未放,就要竖白旗了。

须臾,权起更衣,鲁肃随于权后。权知肃意,乃执肃手而言曰:“卿欲如何?”肃曰:“恰才众人所言,深误将军。众人皆可降曹操,唯将军不可降曹操。”权曰:“何以言之?”肃曰:“如肃等降操,当以肃还乡党,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降操,欲安所归乎?位不过封侯,车不过一乘,骑不过一匹,从不过数人,岂得南面称孤哉?众人之意,各自为己,不可听也。将军宜蚤定大计!”权叹曰:“诸人议论,大失孤望。子敬开说大计,正与吾见相同,此天以子敬赐我也。但操新得袁绍之众,近又得荆州之兵,恐势大,难以抵敌。”肃曰:“肃至江夏,引诸葛瑾之弟诸葛亮在此。主公可问之,便知虚实。”权曰:“卧龙先生在此乎?”肃曰:“现在馆驿中安歇。”权曰:“今日天晚,且未相见。来日聚文武于帐下,先教见我江东英俊,然后升堂议事。”肃领命而去。

主,不能降,国当然也就不降了。鲁肃辩才,堪称一流。

次日,至馆驿中见孔明,又嘱曰:“今见我主,切不可言曹操兵多。”孔明笑曰:“亮自见机而变,决不有误。”肃乃引孔明至幕下,蚤见张昭、顾雍等一班文武二十余人,峨冠博带,整衣端坐。孔明逐一相见,各问姓名,施礼已毕,坐于客位。张昭等见孔明丰神飘洒,器宇轩昂,料道此人必来游说。张昭先以言挑之曰:“昭乃江东微末之士,久闻先生高卧隆中,自比管、乐,此语果有之乎?”孔明曰:“此亮平生小可之比也。”昭曰:“近闻刘豫州三顾先生于草庐之中,幸得先生,以为如鱼得水,思欲席卷荆襄。今一旦以属曹操,未审是何主见?”孔明自思:“张昭乃孙权手下第一个谋士,若不先难倒他,如何说得孙权?”遂答曰:“吾观取汉上之地,易如反掌。我主刘豫州躬行仁义,不忍夺同宗之基业,故力辞之。刘琮孺子,听信佞言,暗自投降,致使曹操得以猖獗。今我主屯兵江夏,别有良图,非等闲可知也。”昭曰:“若此,是先生言行相违也。先生自比管、乐——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乐毅扶持微弱之燕,下齐七十余城。此二人者,真济世之才也。先生在草庐之中,但笑傲风月,抱膝危坐;今既从事刘豫州,当为生灵兴利除害,剿灭乱贼。自刘豫州未得先生之时,尚且纵横寰宇,割据城池;今得先生,人皆仰望,虽三尺童蒙,亦谓彪虎生翼,将见汉室复兴,曹氏即灭矣。朝廷旧臣,山林隐士,无不拭目而待,以为拂高天之云翳,仰日月之光辉,拯民于水火之中,措天下于衽席之上,在此时也。何先生自归豫州,曹兵一出,弃甲抛戈,望风而窜,上不能报刘表以安庶民,下不能辅孤子而据疆土,乃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无容身之地。是豫州既得先生之后,反不如其初也。管仲、乐毅果如是乎?愚直之言,幸勿见怪。”

舌战群儒,其实只为站在幕后的一个旁听者而磨嘴皮子,那就是孙权。诸葛亮知道这番政策大辩论的实际意义,因为谋士所说所想,也正是孙权徘徊在降、战之间所思所虑的。因此,难倒这班东吴谋士,也就等于巩固了孙权的主战之心。虽然诸葛亮三寸不烂之舌功不可没,但若无鲁肃对孙权说的“人皆可降、独孙权不可降”的晓以切身利害的一席话,若无主战派周瑜举足轻重的分量,若无从内心里不甘向曹操俯首称臣的孙权决断,舌战也就是舌战罢了。宣传是对民众的,对统治者来讲,最能动其心的,是利害关系。

孔明听罢,哑然而笑曰:“鹏飞万里,其志岂群鸟能识哉!譬如人染沉疴,当先用糜粥以饮之,和药以服之,待其腑脏调和,形体渐安,然后用肉食以补之,猛药以治之,则病根尽去,人得全生也。若不待气脉和缓,便投以猛药厚味,欲求安保,诚为难矣。吾主刘豫州向日军败于汝南,寄迹刘表,兵不满千,将止关、张、赵云而已,此正如病势尪赢已极之时也。新野山僻小县,人民稀少,粮食鲜薄,豫州不过暂借以容身,岂真将坐守于此耶?夫以用兵不究,城郭不固,军不经练,粮不继日,然而博望烧屯,白河用水,使夏侯惇、曹仁辈心惊胆裂,窃谓管仲、乐毅之用兵,未必过此。至于刘琮降操,豫州实出不知;且又不忍乘乱夺同宗之基业,此真大仁大义也。当阳之败,豫州见有数十万赴义之民扶老携幼相随,不忍弃之,日行十里,不思进取江陵,甘与同败,此亦大仁大义也。寡不敌众,胜负乃其常事。昔高皇数败于项羽,而垓下一战成功,此非韩信之良谋乎?夫信久事高皇,未尝累胜。盖国家大计,社稷安危,是有主谋,非比夸辩之徒。虚誉欺人,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诚为天下笑耳。”这一篇言语,说得张昭并无一言回答。

不禁语塞,但又不能语塞。

自负何妨!

把那些只会卖狗皮膏药的人,看得透透的。至今,这些耍嘴皮子的,谁不是像张昭那样在上座肥头大耳地坐着?

座间忽一人抗声问曰:“今曹公兵屯百万,将列千员,龙骧虎视,平吞江夏,公以为何如?”孔明视之,乃虞翻也。孔明曰:“曹操收袁绍蚁聚之兵,劫刘表乌合之众,虽数百万,不足惧也。”虞翻冷笑曰:“军败于当阳,计穷于夏口,区区求救于人,而犹言不惧,此真大言欺人也。”孔明曰:“刘豫州以数千仁义之师,安能敌百万残暴之众?退守夏口,所以待时也。今江东兵精粮足,且有长江之险,犹欲使其主屈膝降贼,不顾天下耻笑。由此论之,刘豫州真不惧操贼者矣!”虞翻不能对。

座间又一人问曰:“孔明欲效仪、秦之舌,游说东吴耶?”孔明视之,乃步骘也。孔明曰:“步子山以苏秦、张仪为辩士,不知苏秦、张仪亦豪杰也。苏秦佩六国相印,张仪两次相秦,皆有匡扶人国之谋,非比畏强凌弱,惧刀避剑之人也。君等闻曹操虚发诈伪之词,便畏惧请降,敢笑苏秦、张仪乎?”步骘默然无语。

忽一人问曰:“孔明以曹操何如人也?”孔明视其人,乃薛综也。孔明答曰:“曹操乃汉贼也,又何必问。”综曰:“公言差矣。汉传世至今,天数将终。今曹公已有天下三分之二,人皆归心。刘豫州不识天时,强欲与争,正如以卵击石,安得不败乎?”孔明厉声曰:“薛敬文安得出此无父无君之言乎?夫人生天地间,以忠孝为立身之本。公既为汉臣,则见有不臣之人,当誓共戮之,臣之道也。今曹操祖宗叨食汉禄,不思报效,反怀篡逆之心,天下之所共愤。公乃以天数归之,真无父无君之人也,不足与语,请勿复言。”薛综满面羞惭,不能对答。

凡在一场政策大辩论中,真理往往是在少数人手里,否则也就无需舌剑唇枪了。特别在强敌逼境下有关和战的定夺,在古代中国,主和派常常是压倒主战派的,因为人们太爱惜自己的坛坛罐罐了。

座上又一人应声问曰:“曹操虽挟天子以令诸侯,犹是相国曹参之后。刘豫州虽云中山靖王苗裔,却无可稽考,眼见只是织席贩屦之夫耳,何足与曹操争衡哉?”孔明视之,乃陆绩也。孔明笑曰:“公非袁术座间怀橘之陆郎乎?请安坐,听吾一言。曹操既为曹相国之后,则世为汉臣矣。今乃专权肆横,欺凌君父,是不唯无君,亦且蔑祖,不唯汉室之乱臣,亦曹氏之贼子也。刘豫州堂堂帝胄,当今皇帝按谱赐爵,云何无可稽考?且高祖起身亭长,而终有天下。织席贩屦,又何足为辱乎?公小儿之见,不足与高士共语。”陆绩语塞。

座上一人忽曰:“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均非正论,不必再言。且请问孔明治何经典?”孔明视之,乃严畯也。孔明曰:“寻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兴邦立事?且古耕莘伊尹,钓渭子牙,张良、陈平之流,邓禹、耿弇之辈,皆有匡扶宇宙之才,未审其平生治何经典,岂亦效书生区区于笔砚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乎?”严畯低头丧气而不能对。

孔明大概可算是实践检验真理论者,但这个世界上,更多的是寻章摘句的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和不能随着发生了变化的时代而变化的腐儒,和永远瞪着眼睛挑别人错误的数黑论黄者。所以,这位耗心耗力的实践者,五十多岁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那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却长命百岁地活着。忽又一人大声曰:“公好为大言,未必真有实学,恐适为儒者所笑耳。”孔明视其人,乃汝南程德枢也。孔明答曰:“儒有君子小人之别。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正恶邪,务使泽及当时,名留后世;若夫小人之儒,唯务雕虫,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且如扬雄以文章名世,而屈身事莽,不免投阁而死,此所谓小人之儒也。虽日赋万言,亦何取哉?”程德枢不能对。

众人见孔明对答如流,尽皆失色。时座上张温、骆统二人又欲问难。忽一人自外而入,厉声言曰:“孔明乃当世奇才,君等以辱舌相难,非敬客之礼也。曹操大军临境,不思退敌之策,乃徒斗口耶?”众视其人,乃零陵人,姓黄名盖字公覆,现为东吴粮官。当时黄盖谓孔明曰:“愚闻多言获利,不如默而无言。何不将金石之论为我主言之,乃与众人辩论也?”孔明曰:“诸君不知世务,互相问难,不容不答耳。”于是黄盖与鲁肃引孔明入至中门,正遇诸葛瑾。孔明施礼。瑾曰:“贤弟既到江东,如何不来见我?”孔明曰:“弟既事刘豫州,理宜先公后私。公事未毕,不敢及私,望兄见谅。”瑾曰:“贤弟见过吴侯,却来叙话。”说罢自去。鲁肃曰:“适间所嘱,不可有误。”孔明点头应诺。

孔明不会知道小人之儒,如今可是很吃得开,没有一个像扬雄那样投阁而死的。

引至堂上,孙权降阶而迎,优礼相待。施礼毕,赐孔明坐。众文武分两行而立。鲁肃立于孔明之侧,只看他讲话。孔明致玄德之意毕,偷眼看孙权,碧眼紫须,堂堂一表。孔明暗思:“此人相貌非常,只可激不可说,等他问时,用言激之便了。”献茶已毕,孙权曰:“多闻鲁子敬谈足下之才,今幸得相见,敢求教益。”孔明曰:“不才无学,有辱明问。”权曰:“足下近在新野,佐刘豫州与曹操决战,必深知彼军虚实。”孔明曰:“刘豫州兵微将寡,更兼新野城小无粮,安能与曹操相持?”权曰:“操兵共有多少?”孔明曰:“马步水军约有一百余万。”权曰:“莫非诈乎?”孔明曰:“非诈也。曹操就兖州已有青州军二十万,平了袁绍,又得五六十万,中原新招之兵三四十万,今又得荆州之兵二三十万,以此计之,不下一百五十万。亮以百万言之,恐惊江东之士也。”鲁肃在傍,闻言失色,以目视孔明。孔明只做不见。权曰:“曹操部下战将还有多少?”孔明曰:“足智多谋之士,能征惯战之将,何止一二千人。”权曰:“今曹操平了荆楚,复有远图乎?”孔明曰:“即今沿江下寨,准备战船,不欲图江东,待取何地?”权曰:“若彼有吞并之意,战与不战,请足下为我一决。”孔明曰:“亮有一言,但恐将军不肯听从。”权曰:“愿闻高论。”孔明曰:“向者宇内大乱,故将军起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今操芟除大难,略已平矣,近又新破荆州,威震海内,纵有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其不能,何不从众谋士之论,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权未及答,孔明又曰:“将军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疑贰之见,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诚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降操?”孔明曰:“昔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又安能屈处人下乎?”孙权听了孔明此言,不觉勃然变色,拂衣而起,退入后堂。众皆哂笑而散。

凡做任何事情,要想达到某种目标,必须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措施,应急临变,千招万式,因时因地,不必拘泥。只有那些僵死的笨伯,才会死抱着一本书、一套话、一个腔调、一种方法、一条道走到黑的。

《三国志》载周瑜说孙权:“今使北土已安,操无内忧,能旷日持久,来争疆埸,又能与我校胜负于船楫可乎?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他的意见,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鲁肃责孔明曰:“先生何故出此言?幸是吾主宽洪大度,不即面责。先生之言,藐视吾主甚矣。”孔明仰面笑曰:“何如此不能容物耶?我自有破曹之计,汝不问我,我故不言。”肃曰:“果有良策,肃当请主公求教。”孔明曰:“吾视曹操百万之众如群蚁耳,但我一举手,则皆为齑粉矣。”肃闻言,便入后堂见孙权。权怒气未息,顾谓肃曰:“孔明欺吾太甚!”肃曰:“臣亦以此责孔明,孔明反笑主公不能容物。破曹之策,孔明不肯轻言,主公何不求之?”权回嗔作喜曰:“原来孔明有良谋,故以言词激我。我一时浅见,几误大事。”便同鲁肃重复出堂,再请孔明叙话。

曹操的精神攻势,所谓八十三万人马下江南,确实是吓坏了东吴一些人的。战争从来都是实力的较量,所以,对敌方的虚实是不能不在意的。孔明故意把反面文章做足,也无非是让孙权明白,他唯有“与中国抗衡”,否则就是“北面而事之”的一种选择而已。而对一个统治者来说,最痛苦的事情就是俯首称臣了。

权见孔明谢曰:“适来冒渎威严,幸勿见罪。”孔明亦谢曰:“亮言语冒犯,望乞恕罪。”权邀孔明入后堂,置酒相待。数巡之后,权曰:“曹操平生所恶者,吕布、刘表、袁绍、袁术、豫州与孤耳。今数雄已灭,独豫州与孤尚存。孤不能以全吴之地,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与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孔明曰:“豫州虽新败,然关云长犹率精兵万人,刘琦领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惫,近追豫州,轻骑一日夜行三百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荆州士民附操者,迫于势耳,非本心也。今将军诚能与豫州协力同心,破曹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则荆吴之势强,而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唯将军裁之。”权大悦曰:“先生之言,顿开茅塞。吾意已决,更无他疑。即日商议起兵,共灭曹操。”遂令鲁肃,将此意传谕文武官员,就送孔明于馆驿安歇。

张昭知孙权欲兴兵,遂与众议曰:“中了孔明之计也。”急入见权曰:“昭等闻主公将兴兵与曹操争锋,主公自思比袁绍若何?曹操向日兵微将寡,尚能一鼓克袁绍,何况今日拥百万之众南征,岂可轻敌?若听诸葛亮之言,妄动甲兵,此谓负薪救火也。”孙权只低头不语。顾雍曰:“刘备因为曹操所败,故欲借我江东之兵以拒之,主公奈何为其所用乎?愿听子布之言。”孙权沉吟未决。张昭等出,鲁肃入见曰:“适张子布等又劝主公休动兵,力主降议,此皆全躯保妻子之臣,自为谋之计耳。愿主公勿听也。”孙权尚在沉吟。肃曰:“主公若迟疑,必为众人误矣。”权曰:“卿且暂退,容我三思。”肃乃退出。时武将或有要战的,文官都是要降的,议论纷纷不一。

对于来势汹汹的对手,必须多一份冷静,了解那些虚张声势的背后,到底有多大实力。如果精神上先被压倒,必然仓促上阵,会被人家打个措手不及。但生活中确实更多是“银样鑞枪头”的货色,买空卖空,狐假虎威,色厉内荏,装神弄鬼,看上去是挺唬人的。只要站稳脚跟,把握情况,沉着应对,又能奈我何?但是,真正咬人的狗并不叫,有杀手锏者没准是个笑面虎,想把你置之死地,还说不定猫哭耗子假慈悲呢!真开枪,真杀人,会连一声招呼也不打的,这大概就是生活的复杂性了。

且说孙权退入内宅,寝食不安,犹豫不决。吴国太见权如此,问曰:“何事在心,寝食俱废?”权曰:“今曹操屯兵于江汉,有下江南之意。问诸文武,或欲降者,或欲战者。欲待战来,恐寡不敌众;欲待降来,又恐曹操不容,因此犹豫不决。”吴国太曰:“汝何不记吾姐临终之语乎?”孙权如醉方醒,似梦初觉,想出这句话来。正是:

追思国母临终语,引得周郎立战功。

毕竟说着甚的,且看下文见解。

公元208年(东汉建安十三年),曹操在赤壁发动了一场大战。这是他将黄河流域的各路诸侯,大漠朔方的各族渠首,统统打趴在地以后,腾出手来收拾长江流域强敌,一次乘胜追击的决定性行动。曹操是强悍的政治家,是善战的军事家,也是才分很高的文学家,但是这位枭雄选择的战机,无论在天时、地利、人和上,都不是最佳状态。曹操灵魂中的诗人性格,浪漫气质,使他失去最起码的谨慎。

现在分析起来,曹操要打这一仗,也是势所必然,他作了相当的打仗准备,也是众所周知。虽然他对于对手的估计,对于时机的把握,对于水战的经验,对于人心的动向,都有尚待完善的谋划不够之处。但是一个接连打胜仗的统帅,更容易迷信武力解决问题。这也是西方古罗马帝国败亡,东方秦帝国之覆灭的历史证实了的。这既是统帅太过自负的性格悲剧,也是一支打了胜仗的军队,很轻易就能发动下一场战争的惯性作用。成功使人骄傲,胜利使人膨胀,立不世之功的自我期许,能使人觉得掉一回脑袋也值得的。

苏东坡谪放湖北黄州任上,游赤壁,作《念奴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里面包含着事物发展的辩证法。强,可以变弱,弱,可以转强,赢了今天,不一定能赢明天,输了今天,并不一定明天也输。

同类推荐
  • 所欲心迹

    所欲心迹

    本书收录作者近年创作之诗文70余篇,并配以相应诗文之书法,书法作品为“毛体”,亦诗亦书,有一定的鉴赏价值。
  • 衣食大义

    衣食大义

    《衣食大义》:食衣住行,各有门道,中国五千 年礼仪制度传承下来,攒下不少花活儿。汪朗检索自 己的知识库,引经据典,《衣食大义》集成数十篇关 于食衣住行的散文随笔,趣谈先人们的文化和智慧, 重拾远逝的礼仪风俗,让色彩斑斓的民族传统文化再 现灵光。
  • 榕阴草堂诗集校注

    榕阴草堂诗集校注

    潘乃光的诗歌,直抒性灵,清淡自然,是他几十年幕府生活的结晶,亦是他用心灵去触摸幕府体制之后的伤痛之言。其诗不仅是他游幕的人生传记,同时也是他整个心灵的独自,是一部心灵的历史。它展示的不仅是他个人的人生遭遇,同时更是整个晚清游幕文人的生存状态的历史缩影,生动地再现了他们的生活原貌。在他的诗中,其情感之无端,思想之激烈,人生之蹉跎,岁月之流逝,种种伤时感世之言,无不警示着幕府士人生存状况的恶化,诠释着他们在特定时代的心灵感受,掀开了晚清一代游幕士人所处文学生态环境之一角。本校注以光绪十九年铅印本作底本,手抄本为参校本。对潘乃光的诗歌文本进行了系统的校正与阐释,力图再现其诗歌原貌。
  • 警路留痕

    警路留痕

    本书的作者是派出所的所长,多年的警察工作让他经历了各种类型的案件。本书即是作者从警经历的真实记录,书中不仅包含了对现实生活中真实案件的介绍,情节惊奇,让人觉得匪夷所思,触目惊心,也有作者的文学创作,如小品剧、漫画、诗歌等,以及作者对生活、工作和人生的一些感悟。
  • 倚栏独语

    倚栏独语

    本书收录作者近年来发表过的散文随笔,或游历山水,或感念亲友,或感悟人生。”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作者始终坚守着一份心灵的恬淡,用深情如水的文字和浪漫情怀营造了串串美妙的花絮。一颗真诚质朴之心汇成涓涓细流,流淌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澎湃着一个个思想的火花,并用一颗善感的心思考着、记录着……展示了作者的文学素养和艺术追求。
热门推荐
  • 时光与你共眠

    时光与你共眠

    他们之间相差九年,这段感情并不被人看好,阮眠很多时候都没有安全感。对此,齐俨的态度是:“无妨,我们努力做到让他们看好。”阮眠的母亲去世后,她的世界连唯一的星光都暗淡了下去。直到那个男人出现……后来,他成为了她的全世界。
  • 仙情染暮

    仙情染暮

    《仙情染暮》铧沐染卿,精心著作。一个关于争夺乾坤两位神器的战端在慢慢的进行着。殇卿阁对抗的鬼煞殿,又悄然无声的再进行着一个天大的阴谋。沐月之女(女主角)沐染卿,带着爹娘的期待,走向了寻觅行月宫,拜师的道路。沐染卿在去泗月的道路上,结识了(男主角)殇暮,两人携手共进行月宫。然而他们却发现了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简介:两位神器:乾位神器【水月剑】---坤位神器【紫棠剑】
  • 外来智能

    外来智能

    遥远宇宙中,一个比地球科技先进五百多年的星球,因为没有解决好智能机器的控制程序,星球上有的智能机器,程序进化出了自己独立意识的推理程序,脱离了人们的控制,智能机器自己能够摄取能量,修复自己,对星球上的人们进行了残酷的攻击,试图霸占星球,在人机的对抗中,最终因为能量过多的爆发,星球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星球上的超级智能机器,纷纷逃离能量急剧爆发的星球。进入深深的宇宙,其中一个智能机器人闯入了地球的大气层,丝毫没有让地球所有的高科技探测设备发觉,地球上的青年,柯雄意外的碰到了这个外来的超级智能,,,,,,
  • 华严七处九会颂释章

    华严七处九会颂释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红颜乱天下

    红颜乱天下

    想在皇宫过平静日子?梦还没醒吧!为了宠爱她的皇兄奋力向前冲吧!什么阴谋阳谋,手到擒来!虽然皇兄是伪的,可这情却是真的!助他登上皇位,她为后宫之主,可他!却用百万大军压镜,迫她出嫁,她能否逃离他的囚禁,重返皇兄身边?
  • 总裁非常不善

    总裁非常不善

    秋可沁十八岁成年礼喝醉了。喝醉之后的她,放下豪言,要扑倒帝都高不可攀,30岁都没有和任何一个女人或者男人传过绯闻的宫邢珩。扑倒是扑倒了。但事后,秋可沁就后悔了。可后悔没用,她被宫邢珩豢养了。成了宫邢珩的未婚妻,开始了隐藏而又害怕的未婚生活。可在某一天,秋可沁发现,宫邢珩竟然是因为这样才娶她的。
  • 末世之不败虐杀

    末世之不败虐杀

    萧轩在玩《三国杀传奇》的时候,一次十连抽。之抽到了一张没有名字的黑卡。萧轩来没来得及骂。手机又爆炸了!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Barlaam and Ioasaph

    Barlaam and Ioasaph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辰霄拳刹

    辰霄拳刹

    热血少年成长之路,一代拳刹成长记,在广袤的现代异界大陆所向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