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18900000038

第38章 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草庐

诸葛亮隐居在南阳卧龙岗,自比管仲、乐毅,有经天纬地之才,所有认识他、知道他、了解他的人,无不承认不及他的万一,把他看成是周之吕望,汉之张良。这样一个众望所归的智士,为什么过着表面上看来是出世的生活?

当时,天下纷争,群雄竞起,正是汉王朝所谓气数已尽以后,统一局面的结束,分化瓦解的开始,因此,合后之分,是一种必然,治后之乱,也是一种必然。明眼人看得出,在新的一轮角逐中,若不经过长期而反复的、严峻而痛苦的较量、争斗、火并、厮杀,一个能够领袖群伦、重新构筑统一的人物,是产生不出来的。诸葛亮站在漩涡外,有他自己的思考,即使有济世良才,能力挽狂澜吗?在他回答徐庶说的话中:“君以我为享祭之牺牲乎!”表明了他对于这种无望中挣扎的不抱希望和拒绝心理,正是这份清醒,才能有“我本是,卧龙岗,闲散的人”的潇洒。

然而,中国的知识分子,与这块灾难深重的土地,有着如同母体脐带相连似的息息相关的命运。所以,忧国忧民,是知识分子心灵中,一份永远推卸不掉的沉重负担。于是,干预也好,隐遁也好,便有每个人独特的表示关注的方式。入世,是一种关注;出世,也未必不是一种关注。诸葛亮身在茅庐,心系寰内。虽耕读自娱,但诗中“改尽江山旧”的情怀抒发,说明世间的一切,仍时刻萦系在他脑海之中。

诸葛亮不想入世,诸葛亮的朋友也不赞成他入世,他知道,他的朋友也知道,他入世未必于世有补,不得其时、徒费心力的悲剧在等待着他。可他终于难逃这种忧国忧民的心狱,还是走出了南阳诸葛庐。

这也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悲剧。

却说徐庶趱程赴许昌。曹操知徐庶已到,遂命荀或、程昱等一班谋士往迎之。庶入相府,拜见曹操。操曰:“公乃高明之士,何故屈身而事刘备乎?”庶曰:“某幼逃难,流落江湖,偶至新野,遂与玄德交厚。老母在此,幸蒙慈念,不胜愧感。”操曰:“公今至此,正可晨昏侍奉令堂,吾亦得听清诲矣。”庶拜谢而出,急往见其母,泣拜于堂下。母大惊曰:“汝何故至此?”庶曰:“近于新野事刘豫州,因得母书,故星夜至此。”徐母勃然大怒,拍案骂曰:“辱子飘荡江湖数年,吾以为汝学业有进,何其反不如初也?汝既读书,须知忠孝不能两全,岂不识曹操欺君罔上之贼?刘玄德仁义布于四海,况又汉室之胄,汝既事之,得其主矣。今凭一纸伪书,更不详察,遂弃明投暗,自取恶名,真愚夫也,吾有何面目与汝相见?汝玷辱祖宗,空生于天地间耳!”骂得徐庶拜伏于地,不敢仰视。母自转入屏风后去了。少顷,家人出报曰:“老夫人自缢于梁间。”徐庶慌入救时,母气已绝。后人有徐庶母赞曰:

徐庶竟不识曹操之诈乎?

这样的结果,是徐庶始料不及的。这不禁令人怀疑,他真是个其智十倍于程昱的谋士吗?

贤哉徐母,流芳千古。守节无亏,于家有补。教子多方,处身自苦。气若丘山,义出肺腑。赞美豫州,毁触魏武。不畏鼎镬,不惧刀斧。唯恐后嗣,玷辱先祖,伏剑同流。断机堪伍。生得其名,死得其所。贤哉徐母,流芳千古!

徐庶见母已死,哭绝于地,良久方苏。曹操使人赍礼吊问,又亲往祭奠。徐庶葬母柩于许昌之南原,居丧守墓。凡操有所赐,庶俱不受。

时操欲商议南征,荀彧谏曰:“天寒未可用兵,姑待春暖,方可长驱大进。”操从之,乃引漳河之水作一池,名玄武池,于内教练水军,准备南征。

却说玄德正安排礼物,欲往隆中谒诸葛亮。忽人报:“门外有一先生,峨冠博带,道貌非常,特来相探。”玄德曰:“此莫非即孔明否?”遂整衣出迎,视之,乃司马徽也。玄德大喜,请入后堂高坐,拜问曰:“备自别仙颜,日因军务倥偬,有失拜访。今得光降,大慰仰慕之私。”徽曰:“闻徐元直在此,特来一会。”玄德曰:“近因曹操囚其母,徐母遣人驰书,唤回许昌去矣。”徽曰:“此中曹操之计矣。吾素闻徐母最贤,虽为操所囚,必不肯驰书召其子,此书必诈也。元直不去,其母尚存;今若去,母必死矣。”玄德惊问其故。徽曰:“徐母高义,必羞见其子也。”玄德曰:“元直临行,荐南阳诸葛亮,其人若何?”徽笑曰:“元直欲去,自去便了,何又惹他出来呕心血也?”玄德曰:“先生何出此言?”徽曰:“孔明与博陵崔州平、颍州石广元、汝南孟公威与徐元直四人为密友。此四人务于精纯,唯孔明独观其大略。尝抱膝长吟而指四人曰:‘公等仕进,可至刺史、郡守。’众问孔明之志若何?孔明但笑而不答。每常自比管仲、乐毅,其才不可量也。”玄德曰:“何颍州之多贤乎?”徽曰:“昔有殷馗善观天文,尝谓群星聚于颍分,其地必多贤士。”时云长在侧曰:“某闻管仲、乐毅,乃春秋战国名人,功盖寰宇。孔明自比此二人,毋乃太过!”徽笑曰:“以吾观之,不当比此二人,我欲另以二人比之。”云长问:“那二人?”徽曰:“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也。”众皆愕然。徽下阶,相辞欲行。玄德留之不住。徽出门,仰天大笑曰:“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言罢,飘然而去。玄德叹曰:“真隐居贤士也。”

看来,感情因素颇能左右决策。

一开始,这位谁也不买账的关老爷,就对孔明心生嫌隙。

水镜先生“虽得其主,不得其时”这八个字,便成了诸葛亮一生不幸的谶语。

次日,玄德同关、张并从人等来隆中。遥望山畔数人,荷锄耕于田间,而作歌曰:

苍天如圆盖,陆地如棋局。世人黑白分,往来争荣辱。

荣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南阳有隐居,高眠卧不足。

玄德闻歌,勒马唤农夫问曰:“此歌何人所作?”答曰:“乃卧龙先生所作也。”玄德曰:“卧龙先生住何处?”农夫曰:“自此山之南,一带高岗,乃卧龙冈也。冈前疏林内茅庐中,即诸葛先生高卧之地。”玄德谢之,策马前行。不数里,遥望卧龙冈,果然清景异常。后人有古风一篇,单道卧龙居处。诗曰:

襄阳城西二十里,一带高冈枕流水。高冈屈曲压云根,流水潺湲飞石髓。势若困龙石上蟠,形如单凤松阴里。柴门半掩闭茅庐,中有高人卧不起。修竹交加列翠屏,四时篱落野花馨。床头堆积皆黄卷,座上往来无白丁。叩户苍猿时献果,守门老鹤夜听经。囊里名琴藏古锦,壁间宝剑映松文。庐中先生独幽雅,闲来亲自勤耕稼。专待春雷惊梦回,一声长啸安天下。

玄德来到庄前下马,亲叩柴门。一童出问。玄德曰:“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皇叔刘备,特来拜见先生。”童子曰:“我记不得许多名字。”玄德曰:“你只说刘备来访。”童子曰:“先生今早少出。”玄德曰:“何处去了?”童子曰:“踪迹不定,不知何处去了。”玄德曰:“几时归?”童子曰:“归期亦不定,或三五日,或十数日。”玄德惆怅不已。张飞曰:“既不见,自归去罢了。”玄德曰:“且待片时。”云长曰:“不如且归,再使人来探听。”玄德从其言,嘱付童子:“如先生回,可言刘备拜访。”遂上马。行数里,勒马回观隆中景物,果然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猿鹤相亲,松篁交翠,观之不已。

刘备应该印张名片,省得这样啰啰唆唆自报家门。不过,“皇叔”算是什么官职呢?

忽见一人容貌轩昂,丰姿俊爽,头戴逍遥巾,身穿皂布袍,杖藜从山僻小路而来。玄德曰:“此必卧龙先生也。”急下马向前施礼,问曰:“先生非卧龙否?”其人曰:“将军是谁?”玄德曰:“刘备也。”其人曰:“吾非孔明,乃孔明之友博陵崔州平也。”玄德曰:“久闻大名,幸得相遇,乞即席地权坐,请教一言。”二人对坐于林间石上,关、张侍立于侧。州平曰:“将军何故欲见孔明?”玄德曰:“方今天下大乱,四方云扰。欲见孔明,求安邦定国之策耳。”州平笑曰:“公以定乱为主,虽是仁心,但自古以来,治乱无常。自高祖斩蛇起义,诛无道秦,是由乱而入治也。至哀平之世二百年,太平日久,王莽篡逆,又由治而入乱。光武中兴,重整基业,复由乱而入治。至今二百年,民安已久,故干戈又复四起,此正由治入乱之时,未可猝定也。将军欲使孔明斡旋天地,补缀乾坤,恐不易为,徒费心力耳。岂不闻顺天者逸,逆天者劳,数之所在,理不得而夺之;命之所定,人不得而强之乎?”玄德曰:“先生所言,诚为高见。但备身为汉胄,合当匡扶汉室,何敢委之数与命?”州平曰:“山野之夫,不足与论天下事。适承明问,故妄言之。”玄德曰:“蒙先生见教。但不知孔明往何处去了?”州平曰:“吾亦欲访之,正不知其何往。”玄德曰:“请先生同至敝县若何?”州平曰:“愚性颇乐闲散,无意功名久矣。容他日再见。”言讫,长揖而去。玄德与关、张上马而行。张飞曰:“孔明又访不着,却遇此腐儒,闲谈许久。”玄德曰:“此亦隐者之言也。”三人回至新野。

东汉党锢之祸,其实就是持续性的、大规模的迫害知识分子的运动,大批有才有智之士,报国为民之流,杀的杀,关的关,余下的,不是放逐,就是远遁,不是名列另册,就是永不叙用。当时很多有志之士,都不得不远离洛阳,藏身林下,躲脱混乱,逃避庸俗。一个政权及其统治集团所形成的政治中心,对文化精英阶层失去了号召力,更失去了凝聚力,甚至失去了最基本的信任,大概,也是其末日来临之时了。

崔州平“顺天者逸,逆天者劳”这八个字,诸葛亮只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

过了数日,玄德使人探听孔明。回报曰:“卧龙先生已回矣。”玄德便教备马。张飞曰:“量一村夫,何必哥哥自去?可使人唤来便了。”玄德叱曰:“汝岂不闻孟子云:‘欲见贤而不以其道,犹欲其人而闭之门也。’孔明当世大贤,岂可召乎?”遂上马,再往访孔明。关、张亦乘马相随。

时值隆冬,天气严寒,彤云密布。行无数里,忽然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山如玉簇,林似银妆。张飞曰:“天寒地冻,尚不用兵,岂宜远见无益之人乎?不如回新野,以避风雪。”玄德曰:“吾正欲使孔明知我殷勤之意。如弟辈怕冷,可先回去。”飞曰:“死且不怕,岂怕冷乎?但恐哥哥空劳神思。”玄德曰:“勿多言,只相随同去。”将近茅庐,忽闻路傍酒店中有人作歌。玄德立马听之。其歌曰:

这话说出口来,便是小人嘴脸。做过小本生意的买卖人,是习惯于掂斤簸两的。

壮士功名尚未成,呜呼久不遇阳春。君不见东海老叟辞荆蓁,后车遂与文王亲。八百诸侯不期会,白鱼入舟涉孟津。牧野一战血流杵,鹰扬伟烈冠武臣。又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硭砀隆准公。高谈王霸惊人耳,辍洗延坐钦英风。东下齐城七十二,天下无人能继踪。两人非际圣天子,至今谁复识英雄?

歌罢,又有一人击桌而歌。其歌曰:

吾皇提剑清寰海,创业垂基四百载。桓灵季业火德衰,奸臣贼子调鼎鼐。青蛇飞下御座旁,又见妖虹降玉堂。群盗四方如蚁聚,奸雄百辈皆鹰扬。吾侪长啸空拍手,闷来村店饮村酒。独善其身尽日安,何须千古名不朽!

二人歌罢,抚掌大笑。

玄德曰:“卧龙其在此间乎?”遂下马人店。见二人凭桌对饮,上首者白面长须,下首者清奇古貌。玄德揖而问曰:“二公谁是卧龙先生?”长须者曰:“公何人,欲寻卧龙何干?”玄德曰:“某乃刘备也。欲访先生,求济世安民之术。”长须者曰:“吾等非卧龙,皆卧龙之友也。吾乃颍州石广元,此位是汝南孟公威。”玄德喜曰:“备久闻二公大名,幸得邂逅。今有随行马匹在此,敢请二公同往卧龙庄上一谈。”广元曰:“吾等皆山野慵懒之徒,不省治国安民之事,不劳下问。明公请自上马,寻访卧龙。”

当时诸侯征伐,战乱频仍,生灵涂炭,民不聊生,迫使一部分知识分子逃避严峻的现实,远遁山林,避祸村野,崇尚庄老,追求无为,这也是看透了一切以后的旷达。诸葛亮所以和这些人过从甚密,自是思想上有共鸣之处。

玄德乃辞二人,上马投卧龙冈来。到庄前下马,扣门问童子曰:“先生今日在庄否?”童子曰:“现在堂上读书。”玄德大喜,遂跟童子而入。至中门,只见门上大书一联,云:“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玄德正看间,忽闻吟咏之声,乃立于门侧窥之。见草堂之上,一少年拥炉抱膝歌曰:

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

这两句话在诸葛亮的《诫子书》里写成:“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也是他一生的座右铭。

玄德待其歌罢,上草堂施礼曰:“备久慕先生,无缘拜会。昨因徐元直称荐,敬至仙庄,不遇空回。今特冒风雪而来,得瞻道貌,实为万幸。”那少年慌忙答礼曰:“将军莫非刘豫州,欲见家兄否?”玄德惊讶曰:“先生又非卧龙耶?”少年曰:“某乃卧龙之弟诸葛均也。愚兄弟三人,长兄诸葛瑾,现在江东孙仲谋处为幕宾,孔明乃二家兄。”玄德曰:“卧龙今在家否?”均曰:“昨为崔州平相约,出外闲游去矣。”玄德曰:“何处闲游?”均曰:“或驾小舟游于江湖之中,或访僧道于山岭之上,或寻朋友于村落之间,或乐琴棋于洞府之内,往来莫测,不知去所。”玄德曰:“刘备直如此缘分浅薄,两番不遇大贤。”均曰:“少坐献茶。”张飞曰:“那先生既不在,请哥哥上马。”玄德曰:“我既到此间,如何无一语而回?”因问诸葛均曰:“闻令兄卧龙先生熟谙韬略,日看兵书,可得闻乎?”均曰:“不知。”张飞曰:“问他则甚!风雪甚紧,不如早归。”玄德叱止之。均曰:“家兄不在,不敢久留车骑,容日却来回礼。”玄德曰:“岂敢望先生枉驾。数日之后,备当再至。愿借纸笔作一书,留达令兄,以表刘备殷勤之意。”均遂进文房四宝。玄德呵开冻笔,拂展云笺,写书曰:

备久慕高名,两次晋谒,不遇空回,惆怅何似!窃念备汉朝苗裔,滥叨名爵。伏睹朝廷陵替,纲纪崩摧,群雄乱国,恶党欺君,备心胆俱裂,虽有匡济之诚,实乏经纶之策。仰望先生仁慈忠义,慨然展吕望之大才,施子房之鸿略,天下幸甚,社稷幸甚。先此布达,再容斋戒熏沐,特拜尊颜,面倾鄙悃,统希鉴原。

这倒是刘备为人厚道之处,实话实说。

玄德写罢,递与诸葛均收了,拜辞出门。均送出,玄德再三殷勤致意而别。

方上马欲行,忽见童子招手篱外,叫曰:“老先生来也。”玄德视之,见小桥之西,一人暖帽遮头,狐裘蔽体,骑著一驴,后随一青衣小童,携一葫芦酒,踏雪而来。转过小桥,口吟诗一首,诗曰:

一夜北风寒,万里彤云厚。

长空雪乱飘,改尽江山旧。

仰面观太虚,疑是玉龙斗。

纷纷鳞甲飞,顷刻遍宇宙。

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

玄德闻歌曰:“此真卧龙矣。”滚鞍下马,向前施礼曰:“先生冒寒不易,刘备等候久矣。”那人慌忙下驴答礼。诸葛均在后曰:“此非卧龙家兄,乃家兄岳父黄承彦也。”玄德曰:“适间所吟之句,极其高妙。”承彦曰:“老夫在小婿家观《梁父吟》,记得这一篇,适过小桥,偶见篱落间梅花,故感而诵之,不期为尊客所闻。”玄德曰:“曾见令婿否?”承彦曰:“便是老夫也来看他。”玄德闻言,辞别承彦,上马而归。正值风雪又大,回望卧龙冈,悒怏不已。后人有诗单道玄德风雪访孔明,诗曰:

真是写得波澜起伏,层出不穷。

罗贯中为了突出刘备之诚,用了整整一回篇幅,见谁都误以为是诸葛亮,多次重复同一情节,结果,倒把刘备写得有些呆傻气了。

一天风雪访贤良,不遇空回意感伤。

冻合溪桥山石滑,寒侵鞍马路途长。

当头片片梨花落,扑面纷纷柳絮狂。

回首停鞭遥望处,烂银堆满卧龙冈。

玄德回新野之后,光阴荏苒,又早新春,乃命卜者揲蓍,选择吉期,斋戒三日,熏沐更衣,再往卧龙冈谒孔明。关、张闻之不悦,遂一齐入谏玄德。正是:

高贤未服英雄志,屈节偏生杰士疑。

未知其言若何,下文便晓。

听书,是一种中国式的读书方式。因为老百姓文化程度不高,识字者少,况且在印刷术未普及前,书籍为手抄本,其价昂贵,一般人难以问津。所以,就由一个识字的人,念给大家听,像后来的读报一样。慢慢地,说书成为一门职业,陆游那首“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诗,表明远在南宋时期,就有这种口头文学。

因为是为老百姓说书,便不可能不带有浓厚的民间色彩,不可能不反映老百姓的心愿和诉求。说书人要使听众耐心坐下来,不抽签,不退场,不起哄,不叫倒好,就必须了解听众“喜闻乐见”些什么。一、必须要与老百姓同声共气,呼吸相通;二、必须要爱其所爱,仇其所仇,善其所善,恶其所恶。《三国演义》这部书能够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有着经久不衰的魅力,主要原因,就在贯穿全书的这种难能可贵的平民精神。

三顾茅庐,诸葛亮出场,为《三国演义》的重要章节,这样下力气描写,不仅仅构置悬念地吸引注意,重锣密鼓地突出人物,更是一种张扬正气的政治取向,一种道德高度的价值宣示。如果说《三国演义》是一部讲权谋的书,那么在善于弄权方面,当数曹操为第一好手,无人能过之;同样,在精于用谋方面,当数诸葛亮为第一谋士,无人能出其右。这两位,善恶对峙,正邪较量,贯穿全书,一以“宁我负人,人毋负我”的杀戮开场,满纸血腥,一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诚终结,万世流芳。所以《三国演义》从早期的《说三分》群体创作,到罗贯中的成书,当然要对刘玄德三顾茅庐,诸葛亮第一次出场,绘声绘色,不怕重复,浓墨重彩,不惜工本,力求在读者心目中将高大形象树立起来。

同类推荐
  • 灵灵和一朵花

    灵灵和一朵花

    乡村很大,是一个永远也写不完的题材。谢应龙的小说大多都在二千字左右,基本上都是小小说,用小小说这样极短小的篇幅来概括广袤的乡村,是有很大难度的。然而,小说基本上做到了缩千里于尺幅,而且有一种与田园风光相符的恬静、悠闲、蕴籍之美,达到了近乎诗意地批判。
  • 感动中国的名家随笔:清韵

    感动中国的名家随笔:清韵

    《感动中国的名家随笔》之“清韵”,收录了中国和外国文学史上当代著名作家的代表作品。才女张爱玲记录着生活情趣和窃窃私语;梁晓声默读着陌生女孩的来信,听窗的话语;俞平伯怀念打橘子的岁月:季羡林叹息着幽径的悲剧……细细读来,一篇篇随笔仿若一段段清灵的竹韵,动人心弦,悦人耳畔,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体会其中韵律。
  • 涛语:石评梅作品精选

    涛语:石评梅作品精选

    文学大师是一个时代的开拓者和各种文学形式的集大成者,他们的作品来源于他们生活的时代,记载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包含了作家本人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思考,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永恒的魅力。他们是我们心灵的工程师,能够指导我们的人生发展,给予我们心灵鸡汤般的精神滋养。
  • 历史是明天的心跳

    历史是明天的心跳

    人们为何在回顾生命时总要陷入对历史的追问,为的是将生命扶成正果。历史的神情里常有一些深邃的忧伤把我们感动,一种无法言说的荒诞令我们悲戚或惊忧,使我们对其中所有的细节充满敬仰。本书以古今中外的历史名人为感悟对象,如蔡伦、文天祥、钱钟书等历史人物,通过提纯他们身上历史的美质,以增强现代人的人格情操;采撷历史精英人性之美,净化现代人被污染的灵魂。
  • 解放洛阳

    解放洛阳

    敌为固守洛阳,修了无数明碉暗堡,使洛阳堡垒化,又派出悍将“邱老虎”镇守,这样,我军志在必得,敌人死守不弃,战斗岂能不烈?
热门推荐
  • 一见钟情,倾尽一生

    一见钟情,倾尽一生

    一见钟情的确是个奇妙的东西。一次不经意的邂逅相遇,一副面容,甚至是一句话语,一个眼神,也许上天故意让我们在遇到生命中的真命天子之前,遇到几个有缘无份的人,这样我们才能学会去珍惜这份迟来的礼物。随着一切冲动,激情,浪漫的消失,你对那个人的关心及牵挂仍然丝毫未减。那便是爱了,然后倾尽一生的去守候你的爱情。
  • 冷帝的刁蛮妃

    冷帝的刁蛮妃

    一个是皇帝,一个是王爷,孪生兄弟,一模一样,老天爷她糗毕了。第一次认错,她泼了皇帝一身脏水,第二次认错,她猛K了皇帝,第三次,把花心大萝卜当成了皇帝,哇啊啊啊,他们两个到底谁是谁啊?她真正喜欢的又是谁啊?
  • 傻妃惹邪王!

    傻妃惹邪王!

    灵魂重生!却横遭陷害!她只想安静的过日子!却怎奈美男纠缠........
  • 都市御妖师

    都市御妖师

    非我族类,皆为妖!然而在都市中,人妖却是共处。封妖家族的公子,潜入都市,发现隐藏在黑暗下的协议。封印的妖孽出世,封妖家族和妖的协议成为了一纸空文。第二次封妖家族和妖的大战就要爆发,繁华的都市面临坍台的危险。一扇门从天而降,连接另外一个世界,九州天下,所谓的妖竟然只是一缕精气神。混沌初开,分阴阳二气,衍轮回之理。生死循环,谁能超脱,执掌乾坤,封妖传承的秘密终于浮出水面……
  • 修盗成仙

    修盗成仙

    简介:修仙问道,法侣财地缺一不可。说白了,就是需要供应修炼的各种资源。修士之间的争斗,很多都是因为修炼资源,是赤裸裸的掠夺。修仙之路,在于‘争夺’二字,争宝物,夺资源。明争直抢都弱爆了,暗中偷盗危险才最低。亲们,修仙是个高危职业,入门需谨慎哦!
  • 黄金的歌谣

    黄金的歌谣

    “你的愿望是什么?”每当在公开场合被问及这个问题,名为安图恩的青年总会祭出自认为和善的笑容,坚定有力地回答道:“当然是大陆和平。”然而等到四下无人的时候,他又会开始碎碎念:“不然什么国王、什么教皇之类的最后都来拜托我出门解决事件,实在是很麻烦啊。”总而言之,这是一位炼金术师和他愉快的小伙伴们在充斥着神魔和非人种族的大陆上冒险、成长,与各类存在谈笑风生的同时顺手改变世界故事。(大概算系统流奇幻。如果特别抗拒此类故事的话,为了您的身心健康,请勿点开本书)
  • 新妻养成,总裁太蛮横

    新妻养成,总裁太蛮横

    她是三线小演员,沦落到陪酒的地步,变态男友更是将她逼到被十个男人围堵的地步。绝望之时,她以为自此堕入地狱。那个男人逆光而来,浑身的寒气足以让所有人恐惧。“救救我,薄先生。”她期盼又难过的唤道。“看来你忘记了我究竟是谁?”他眼底都是不悦,漫不经心的看着她狼狈模样。“姐夫……救我出去,我错了……”她苦苦哀求,本以为挣脱他的保护伞,能够重获自由。迷醉之时,她紧紧攀着他的身体,“薄竟行……”“乖,我喜欢你叫我的名字……”姐姐失踪三年,警方判定死亡,她要将心底最禁忌的爱埋藏,却不想他根本不允许……--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往生净土忏愿仪

    往生净土忏愿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华人十大科学家:竺可桢

    华人十大科学家:竺可桢

    竺可桢(1890年3月7日—1974年2月7日),又名绍荣,字藕舫,汉族,浙江上虞人。中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他先后创建了中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和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担任13年浙江大学校长,被尊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1974年2月7日竺可桢因肺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竺可桢》由张清平编著,是“华人十大科学家”系列丛书之一。《竺可桢》记述了竺可桢的成长之路,他的童年时代,他的求学历程,他的梦想,他的探索与实践,他的勇敢为人类带来了认知世界的曙光。
  • 把神帝踹下王座

    把神帝踹下王座

    她,身负血海深仇,却毫不在意;她,身份特殊,天赋妖孽;她,唯恐天下不乱,到处捣蛋。但,为毛还有一个妖孽和她一起捣蛋,祸害天下?某天,某女说:“幽,我好像喜欢上你了。”某男说:“真凑巧!雪,我好像也喜欢上你了。不过我们的身份……”某女:“走我们的路让别人说去!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以子偕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