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18200000046

第46章 静思内省让你的直觉变得更敏感

见利思益是每一个人的天性,只是一些人表现得比较明显,一些人懂得隐藏而已。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人们总想着得到的利益越多越好,这也是大多数人心里共同的想法。当看到他人赚钱时,自己也总想着发财,这其实也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但是君子爱财,必须要取之有道,一个人绝对不能贪心不足。一旦人过贪则会被他人利用,只有能够忍贪者,才能够让自己静下心来,进行内省。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够让自己的直觉变得更加敏感。就如:作为国君如果太过贪婪,那么国家灭亡的日子就不远了;而作为一个官员如果贪无止境,那么他的政治前途也将要丧失;即使作为一名商人如果贪心不止的话,那么其在商战中也一定会以失败而告终。正是因为贪欲不止,所以在人们的眼里才会只见利而不见害,这样的结果也只能是利未得到,反而将害招来。

千万不可受贪欲诱惑

一旦一个人的贪欲过长的话,便一定会受到利所带来的惩罚,因此贪欲是众恶之本。人在贪欲过强之时,往往会使自己方寸皆乱,而计算谋虑一乱,欲望就会变得更多,贪欲多便会变得心术不正,进而就会被贪欲所困,它让自己离开事物本来之理去行事,就会导致将事做坏、做绝,大祸也便临头了。因此,贪欲不忍者什么事情都办不好,受贪欲的影响,则会让一个人整天想着好事儿,奢望自己能够不劳而获。假如稍有不如意的地方,则会气恨不已。殊不知,如果只看到眼前的利益,不仅会损害自己的人格,而且还会让自己失掉长远的利益。

不可否认的是人人都有贪心,但是如果不加以控制,而任由自己拥有私欲,便不可能让自己坚持公道,最终也只会以公肥私。

为官的贪婪,则最终遭殃的是老百姓。如果过于贪心的人是一名为商的人,那么他恨不能一天就收获十倍、百倍的利钱,可实际上根本做不到。这样一来他们便会采用不正当的手法满足心中的欲望,或是缺斤少两,或是以次充好,或是以假当真,欺骗他人,以获得最后暴利,这实际上是目光短浅的一种表现。这样也许暂时会获得一些利益和收获,但时间一长,大家就会识破你的贪心,也就不会再有人愿意与你合作了。为商不贪,让利于众,这才是一名会经商的人。

因此,作为一名商人,在与别人的合作中,便需要做到适可而止,能够见好就收,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保持你已经享有的利益。因为贪心一旦萌动,攫取的双手可能会造成不仅不能多得,反而会使本已拥有的散失殆尽的后果。

生活中,不知有多少人因为贪心而“凿大”了“流米洞”而使前“有”尽弃!有一点需要人们明白,那就是:世界上的好处,不可能都让你一个人占有,每个人都应十分珍惜已有的“流米洞”,让它细“米”长流。因此,人们需要时时地提醒自己,让自己时常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从重庆沿长江而下,过了忠县,有一座孤峰屹立在北岸,那里的景色十分奇秀。在那座孤峰的峰顶有一塔,塔内有一洞,被人们称为“流米洞”。

在那里流传着一个故事:在“流米洞”每日都有米自动从这个洞口流出来,以供这里寺院中的和尚们享用。

但是,后来由于有一个和尚嫌洞口太小,虽然流出来的米能够供得上他们吃用,但是他还是决定偷偷地将洞口凿大,希望能够多流出一些米换钱。

令这位和尚没有想到的是,当他将洞口凿大之后,那个流米洞便不再流米了。

正是因为和尚的贪心,才使得原本可以利用流米洞流出来的米维持生计的和尚们,再也没有了食物的来源。试想,若是那位和尚能够以一颗清醒的头脑,面对贪欲的诱惑,那么,也不至于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因此,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是最为重要的,也只有有了清醒的头脑,才能够让自己获得最后的成功。

其实,人生中的许多东西并不必占有太多,物质金钱如此,荣誉名声也一样,能得到自己该有的那一份你就应当感到满足,若是攫取得太多,在最后也只会惹来更多的忌妒和图谋的目光,无端地增加自己的身心负担。

在提醒别人的同时也要学会自

我提醒

曾有人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似乎也挺有道理的。就如一些人在看到别人走错方向的时候,总会提醒别人。然而,真正轮到自己时,人们往往会变得头脑不清。

曾有一位老太太坐在马路边望着不远处的一堵高墙,她认为这堵高墙马上就会倒塌,于是,她只要看见有人向那走过去,便善意地提醒道:“那堵墙要倒了,远着点走吧。”被提醒的人时常不解地大模大样地顺着墙根走过去了——那堵墙没有倒。

对此,老太太很生气:“怎么不听我的话呢?”

又有人走来,老太太又予以劝告。三天过去了,许多人在墙边走过去,都没有遇上危险。第四天,老太太感到有些奇怪,又有些失望,她便不由自主地走到墙根下仔细观看。然而就在此时,墙倒了,而老太太最终气绝身亡,她被掩埋在灰尘砖石中。

当一个人在提醒他人的时候,往往都十分的容易。然而,当自己需要清醒的时候,人们却无法真正地做到清醒的面对。其实,许多危险的来源往往是人们自身,就如故事中的老太太一样,她虽然能够清醒地提醒他人,而自己却无法清醒地看待问题,最终才导致了她命葬倒墙之下。

任何一个人都会因自觉而成长,因自满而堕落;自我批判的认错心理,是道德人生的第一课,也是人格升华的阶梯。任何一个人都是在原谅自己的那一分钟开始懈怠的,而在这个时候最应该做的便是时时地提醒自己、给予自己警告。能够原谅他人的人,可以称其已经具备了一种美德,而能够原谅自己的人则具备了一种损德。因此,在人们的生活中,一定要时时地给予自己提醒,时时地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检讨。因为自省不仅是心灵的告白,也可以对自己受到污染的精神进行一次大扫除。想要做成某事并非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一个人如何才能庄严此生,自尊己灵呢?答案便是“惭耻”。而所谓的“惭”指的便是当自己有错时,就要赶快认错,并且能够做到以后不会再犯同类的错误,也只有这样你才能够成为一个真正成功的人。

吾人自懵懂无知而至体认世事,不论有心或无心之过错,皆须忏悔。忏悔能够使之感到清静,也只有清静才能够让自己的头脑更加灵活,以此去除自身的烦恼。

在利益面前时刻保持清醒

但凡一个有所成就的商人,他们往往具有一个相同之处,那便是他们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他们中的大多人都能够克制住自己急于发财致富的心理。因为在他们心里,他们都能够深刻理解到事物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财富的积累也是由少到多,一步一步地来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这些人获得成功的方法,便是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与艰苦的努力,他们中很少有人是一夜暴富的。

若是想要成为一个有作为的商人,你必须要将自己的眼光放得长远一些,不可因为一时的小利益而阻碍了自己日后的发展。若是你只为贪图一点儿蝇头小利,而不注意获得这些小利益之后将会给自己带来的大害,那么你势必会付出惨重的代价。无论任何一个行为,只有具有远大目标的人,才不会去计较眼前的一点小利,而让自己失去更大的利益。

然而,大多数的人往往只能看到眼前的小利益,而忽视小利益背后的一切。在日常工作中如果想要得到长远的利益,就需要有舍弃眼前小利益的勇气,这时便需要人们在小利益面前不失去自我,同时这也是忍小利的重要内涵。

作为一名大企业家,正是因为他们有着永不停歇地对财富的渴求的动力,所以他们才会在最后把公司办得越来越大。就像福特公司一样,他们公司所奉行的企业宗旨则是:市场不是100米的短跑,而是一个42公里的长跑,是马拉松。如果停止脚步,这个世界将以两倍于前的速度加速前进,那么公司迟早会被淘汰。

同样雅各布布·富格是拥有许多家公司的一名成功企业家。而他有一位商业伙伴退休了,有一天当其碰到富格时便对他说:“我们已经赚足了钱,应该将赚钱的机会让给他人了。”对此,富格并不赞同。因为在富格眼里,机会是需要每个人自己去争取、去创造的,不是别人给的。他还认为在自己有能力工作的时候离开便是怯懦的表现,因而他拒绝了朋友的提议。

在富格看来,钱是最为重要的,他认为赚钱是人生中必须持续不断进行的事业,他想要一直干到他不能赚钱为止。而他之所以能够拥有现在这样的业绩,也正是他的这种生命不息、“赚钱”不止的企业家精神,才保证了他今天在企业市场激烈的竞争中能够获胜。也只有在这种精神的促使下,才能够创造出更多的财富,从而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其实,促使一个人摆脱平庸的人生的,便是这种对财富的渴求。人们也只有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才能够在自己有限的生命之中,做出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其中,做到不能赚钱为止,这也正是作为一名企业家能够行动起来的动力。同时需要人们注意的是,一定要明智地对待金钱,守财或者挥金如土都是不可取的,若想做到成功,你必须时时地自省,并为自己树立起明智的金钱观。要知道,钱虽然并非万恶之源,但是过分地、自私地、贪婪地爱钱,便可以让其成为万恶之源。努力赚钱的前提是获得金钱的手段要光明,不可贪小便宜毁了自己的诚信。

一个人也只有在利益面前能够时时地保持清醒,并且能够处处做到静思内省,这样才能让自己的思维变得更加敏锐,一个人只有抛弃各类利益的诱惑,才能让自己拥有一颗清醒的头脑,进而让自己的思维变得更加敏捷,让自己的想法更能够为自己的发展发挥出正常的作用。

同类推荐
  • 让业绩倍增的销售口才

    让业绩倍增的销售口才

    无论我们从事什么行业,本质上都在做销售:政治家销售自己的政见、科技工作者销售自己的科研成果;男人销售自己的才华横溢,女人销售自己的风华绝代……总而言之一句话;人生何处不销售!时代在进步,客户也越来越精明。成功的销售人员,往往能够成功地说服客户。本书总结销售过程中提高口才技巧的诸多方法,让你在客户面前变得更“能说会道”,用出色的口才打动客户,让销售业绩变得更加卓越!
  • 20岁女人不能做的78件事

    20岁女人不能做的78件事

    二十几岁的你,一方面不能懒惰地浪费人生;另一方面也要培养工作、生活游刃有余的视野。二十几岁不是实现什么梦想的时期,而是为了三十岁以后的成功累积养分的时期。哪怕是能力再出众的人,如果不虚心接受经验教训,终究难以获得成功。
  • 奥巴马给年轻人的11个忠告

    奥巴马给年轻人的11个忠告

    成功需要方法,但更需要智慧,作为美国第一位黑人总统,奥巴马的成功可以说是空前的,本书汇集奥巴马成功智慧,总结了这位现任美国总统给年轻人的11个忠告。
  • 中华鉴人术(大全集)

    中华鉴人术(大全集)

    鉴人是一门大智慧。中华文明的鉴人智慧之丰富,足以令世界上其他国家叹为观止。中国古代对于鉴人的经验和方法富含科学性、系统性。如今,鉴人的智慧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到人力资源中,并早已走出国门,在众多国家的实践中继续得到发扬光大。《中华鉴人术大全集》由雅瑟、凡禹编著,正是在参考前人的鉴人智慧,融合古代的经典案例的基础上,精心编汇而成。从对人的客观方面的观察,如眼神、神骨、气态、容貌、谈吐等,再到主观方面分析,如性格、习惯、爱好等,详述各种识人的妙法,介绍识人的技巧,相信能为你的人生、事业增添成功的智慧!
  • 职场“蜗居”术

    职场“蜗居”术

    《职场蜗居术》讲的,是别人从未说过的职场如何“蜗居”,相信大多数职场人都处于“蜗居”状态。
热门推荐
  • 欺仙骗圣

    欺仙骗圣

    他是在学校厕所抽烟被抓后,全校通告的不良分子。他只是偏科于幻想文学的屌丝一枚,却被人们亲切的称为——学渣。当某个百无聊赖的星期天,他躲在厕所里享受生活时,一个绝美的女人破门而入然后质问他:“你是谁,你怎么在圣墓里?”对,他穿越了,厕所变成了圣墓,而他被怀疑是圣人重生。就这样,他带着寿元系统,揭开修真界惊人之谜。他耍了仙圣,就在他嘶声尖笑时,一只黑手让他陷入一场惊天的阴谋。请看,少年如何欺仙骗圣,享受,一段爆爽之旅……
  • 隋唐三教哲学

    隋唐三教哲学

    《隋唐三教哲学》阐述隋唐时代的儒佛道三教哲学,运用过去较少涉及的儒教经注、佛教北宗材料,把老庄等作为唐代道教的主流。认为安史之乱是导致隋唐哲学发生根本转折的主要事件;转折使儒教哲学趋于建立自己的心性论,使佛教诸宗归禅,使道教丹术理论心性化。分析深入,且揭示三教哲学发展趋势。
  • 天音少女:单挑腹黑美男

    天音少女:单挑腹黑美男

    楚之之拥有漂亮邪魅脸蛋,没有大志向,只爱打架的她,却无意被某男看中,然后……财迷、花痴,这不是她的错。可是,明明有钱,却舍不得花,明明有N多美男在身后等着她采摘,却只远观不近摘,那便是她的错!所以,楚之之这个妖孽,在世间纵横了这么多年,终于要被某法力高强的美男给收了……
  • 师陀散文选集

    师陀散文选集

    本书收入作者不同时期的散文作品43篇,表现了小说手法的散文风采。
  • 九灵玄变

    九灵玄变

    横遭谋害,肉身失踪。秉持元神,穿越灵界,纵横九重,重塑魂灵。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大牌校花I美男有种

    大牌校花I美男有种

    圣可唯学院,全市贵族子女聚集在此她,是大牌千金,绝色容貌虽伪装却掩盖不了她的傲娇,他,是商业之龙,为对她卸下自己邪魅的伪装,独宠着飞来的“小鸟”火花火花,燃烧起来吧,点额按他们熊熊的恋情
  • 铁拳威武

    铁拳威武

    一个东方玄幻的世界这个世界没有神也没有魔可恶,竟然没有办法修炼这个世界所特有的真气那好吧,抹去真气在这个世界上的痕迹改变世界规则!或许我可以尝试着做一下神,或者魔应该是很有趣的样子
  • 溺恋黑道公主

    溺恋黑道公主

    她,是沐浴在血腥中的妖娆尤物,冠绝天下她,是慵懒高贵的优雅女王,无心无情她,是冰冷单纯的冷心美人,杀人无数他,是单纯可爱的帅气少年,却身份惊天他,是温柔体贴的阳光暖男,心机似水深他,是邪肆冷傲的花花公子,迷倒万千少女当她们与他们相遇,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 过期恋人:霸道老公靠边站

    过期恋人:霸道老公靠边站

    命运的罗盘将他们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时光是记忆的橡皮擦,别让时光苍白了等待。“喂,你还好吗?别吓我啊,你撑着点,我背你去医院!”“医生,快救救他!”“还愣着干什么,赶快输我的血救他,出了事,我负责!”“幸运之星,他怎么也有,他、难道他是,对,就是他!”上天不会简单地将两个人系在一起,时间会证明一切。他冷酷、他无情,失恋彻底将他冰冻。于她,她只是他发泄的工具,在他眼里她只不过是又一个想要飞上枝头变凤凰的人,她不配拥有。失去后才珍惜,他终于发现,她是当年救过他一命,而且她是真的幸运之星。他悔恨,于她,只有爱,而她早已伤痕累累。
  • 宠婚之警妻别太狠

    宠婚之警妻别太狠

    正版灰姑娘从未被超越。但是,这又是听谁说的,谁特么在当她是童话?!现实中,她警校毕业,自力更生,有手段。而且她二十岁就生子,用一个孩子换到了她的家庭无法给予她的东西。因为规定,她不去过问孩子的父亲是谁,她和一个陌生男人生下的孩子,他们两个却相互不知道谁是谁。时间长了,她也好奇,问她的宝贝,谁想宝贝才六岁已经学会碾压她的智商。(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