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17000000020

第20章 美国新闻署针对各目标人群进行的宣传

尽管美国新闻署管辖的美国之音主要向共产主义国家广播,但是自由世界的听众却是美国新闻署的主要目标。根据美国新闻署的战略原则,“我们与苏联主要竞争自由世界的民众的美国新闻署观点。我们主要关注的是自由世界里不够坚定的人、三心二意的人、迷惑不解的人、无动于衷的人,以及迟疑不定的人。”

美国新闻署在全世界91个国家设有208个机构,但是没有一个是在铁幕之后的国家。到了50年代末,美国新闻署在欧洲设有大约有50个机构,近东和南亚34个,拉丁美洲40个,非洲34个,远东50个。从美国新闻署的财政分配和人员组成来看,其主要目标在德国、奥地利、日本和印度。1955年,美国新闻署在德国雇用了152名美国人和1581名德国人,年花费为250万美元。在奥地利雇用了52名美国人和303名奥地利人,年花费80万美元。其他主要项目集中在法国和意大利。此外在西班牙、南斯拉夫、希腊等国家也有相当规模的活动。

如前面章节中所提到的,在杜鲁门政府时期,美国新闻节目变得非常具有宣传性质,侧重强烈的反共主题。在1948年到1952年期间,新闻节目的主题明显从“给世人提供关于美国的、丰富的、公平的形象转变为强烈的反共”,而且美国的媒体语调过于尖刻、愤怒、对抗,而且过多地强调美国的能力。

在杰克逊委员会的建议下,美国的媒体慢慢转变了,从官方的新闻材料中删去了激进的反共内容,将其转入秘密宣传途径,由中情局秘密资助的电台继续进行颠覆性的反共广播。而美国之音则逐渐采取了一种令人尊敬的、客观的形象,尽力给听众提供“更加积极的概念,表明美国不只是关注反共,而且还代表人类的价值观,并且致力于人类的进步”。美国新闻署尽力地向他国表明“美国深厚的道德品质表明美国人代表了积极的价值观,包括积极的自由——学习、辩论、工作、生活,以及服务的自由”。以便向自由世界提供希望,保持其士气。

因此,在艾森豪威尔执政时期,美国的官方宣传主要侧重于积极的主题,这对于美国的心理战略尤为重要,也是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1953年的NSC162/2文件所说,“有人认为美国对于苏联的态度过于顽固,不妥协……反映出太多的反共考虑。我们重要的盟国也关注美国国内反共的发展,对它们来说,这与我们在自由世界的事业中担任的领导角色是不一致的。这些盟国的看法会损害(我们之间的)合作,如果不克服的话,可能会毁掉联盟,”因此NSC162/2建议,美国需要与反共无关的建设性的政策:“美国和盟国必须一致寻求创造以及维护自由世界对于其基本的思想和制度的希望和信心,而不是仅仅反对共产主义的威胁,相反要提供一种比共产主义更加优越的生活方式。”因为这样的话自由世界的民众就更容易接受美国的政策。

因此,总体说来,在艾森豪威尔时期,美国的公开和隐蔽宣传被很好地结合起来,取得了美国所希望的预期结果。如1953年国会的一份调查报告指出,“大多数国家几乎都充满了美国的宣传,而且民众怀疑任何他们能够觉察到的宣传”。1960年的一份调查报告则得出了不同的结论:美国的宣传策略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以至于“苏联的宣传家们发现必须公开地借鉴美国的(宣传)技术”。正如前面章节提到的,美国一般使用更加微妙的宣传策略来影响公共的观点,向苏联施加压力迫使其接受美国的提议,表现美国对于和平及裁军的诚意,以及揭露苏联的不真诚。因此在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美国的宣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美国新闻署的正式的使命就是“描绘美国人民生活和文化的各个方面,以帮助(世界)了解美国政府的政策和目标”。正如美国新闻署的政策指导所解释的,“从长远来看,我们的工作就是要增加国际社会对于我们的了解,我们的宗教信仰,我们的政府形式,我们的教育体制,我们对于别人的兴趣,我们对于艺术的热爱,这些都会引起他国对我们的尊敬,(他国)会认为我们在自由世界有能力进行明智的领导。”

尽管在我们现在看来,美国新闻署出版的一些宣传美国的生活方式的材料有些可笑和虚伪,但是在冷战中,美苏两国都非常重视对于日常生活的宣传,都想在西欧民众中造成一种印象,即只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才是最佳的,自己的生活方式比对方的生活方式优越。因此生活水平、消费品、文化的成熟、科学成就、家庭关系、教育体制、社会价值以及经济利益都是冷战宣传的主题,种族、阶级和性别问题也不例外,也为美国的外交政策服务。美国新闻署努力向受众表明,美国正在致力于解决少数民族的民权问题,美国的资本主义能够使所有的美国人受益,工人们享受到了他们的劳动果实,而妇女们则过着充实的幸福生活。

美国新闻署将美国人刻画成“勤劳的”、“机智的”、“乐于改变的”、“自我批评的”、“负责任的”以及“多才多艺的”。根据美国新闻署的政策指导,美国人“几乎没有阶级感”,他们“不断地追求社会各个方面的进步和改善”。很多美国人都拥有私人小汽车、电视机和收音机。而且美国人还可以得到免费的公立学校教育、四车道的公路、大量的闲暇时间以及充裕的医疗服务。美国新闻署还强调“自由的思想和言论是美国民主中最基本的因素”,“美国的经济主要是由消费者来指导”。联邦政府被描述成一个非集权化的政府,在美国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但又不是过度的作用。联邦政府为工人、需要帮助的人和老年人提供社会保障,监督最低工资,协调劳资矛盾以及执行国家的对外政策。在美国的政府体制中,“人民拥有完全的主权”。宪法保证所有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政府官员们不论职务高低,都可以“通过撤销或弹劾而被免职”。此外,美国还被描述成一个信仰宗教的国度,在这里,信仰各种不同宗教的人们和平共处,自由地敬拜自己所信仰的神灵。美国新闻署的政策指导强调宗教在美国社会中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持各种信仰的人在宽容和合作的氛围中共同生活和工作。

美国的人权状况也一直是世界关注的对象,因此,美国不遗余力地要宣传其人权状况的进展。但是据美国新闻署的调查,其宣传效果却不容乐观。直到1954年高等法院作出“隔离但平等”的决议之后,美国新闻署便利用此项决议大做文章,在几乎所有美国新闻署插手的杂志上发表文章,宣传美国已经消除了种族歧视。但是好景不长,不到一年时间,美国国内对高等法院决议的抵制使美国新闻署的宣传遇到了挫折。1955年争取民权的艾莫特·特尔(Emmert Till) 被杀,1956年在阿拉巴马州白人顽固主义者阻止奥特林· 路斯(Autherine Lucy )入校,1955到1956年蒙特立市黑人对于公共汽车的抵制,以及南方诸州对于黑人人权的反对,一系列事件使世界格外关注美国的种族主义。尤其是1957年9月的小石城事件给美国的人权状况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艾森豪威尔在其回忆录中写道,“在海外,苏联和欧洲的苏联喉舌在大肆宣传小石城的‘反黑人的暴力’是在‘美国政府的纵容之下进行的。’”在对美国国民的电视演讲中,艾森豪威尔说道:“在我们面临严肃形势的时刻,由于共产主义对于我们这个基于人权的政府体制所怀有的憎恨,很难夸大(小石城事件)对于世界、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安全、我们的声誉和影响所带来的伤害。我们的敌人正在为此而得意洋洋,并且到处利用此事件来歪曲我们的整个国家。我们被刻画成违反联合国宪章所制定的标准的国家。”

艾森豪威尔对美国民众的讲话也是对世界的讲话。美国新闻署在全世界全文播发了艾森豪威尔的演讲,并着重声明大部分学校正在逐步进行合校。美国新闻处在欧洲的各个机构进行了一系列新闻发布会,宣传美国黑人民权的进展。例如,日内瓦和巴黎的美国新闻处成功地在当地媒体上发表了题为《小石城的种族隔离已经死亡》的文章,配有大幅的照片,展现黑人和白人学生在一起的场面。驻巴黎的美国新闻处还强调,“我们的国家权力被用于保证孩子们受到教育,而不像苏联,用武装力量去对付匈牙利。而且不论美国存在什么样的问题,与苏联的人权状况相比都相形见绌。”

此外,1958年的布鲁塞尔商品交易会也成了美国宣传其人权状况,反驳他国对于美国人权状况的批评之辞的场所。由于各国都对博览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使此次博览会成为冷战宣传的主要论坛。美国的展览包括许多令人眼花缭乱的消费品,以及针对“原子弹为和平”的主题而设计的模型。更为重要的是,美国用一个题为“未竟的工作”的展览,承认美国还存在社会问题。本来美国新闻署经常用事实性的语气报道一些对美国不利的新闻,以便增加其可信度。而此次的展览则又更进了一步,用一种令人惊讶的坦率方式展示了美国的种族关系。展览不是否认美国存在种族问题,而是先追溯美国黑人的历史,然后承认美国的1700万黑人至今并没有获得美国的民主理论所许诺的平等权利,但是黑人的民权状况却一直在进步:越来越多的黑人学生进入大学学习,更多的黑人参与国家政治生活,黑人生活水平一直在提高。展览还展示了黑人小孩和白人小孩在一起玩耍和学习的场面,最后是一幅黑人、白人和亚洲裔美国小孩手拉手的图片,所配字幕为“民主未竟的任务,已经部分达到,将会在全国范围内完成”。

总的来说,“进步”一直是美国宣传的一个主题。美国一直采用“事实战略”来宣传美国在内政和外交上取得的一切进步。苏联的宣传也在宣传自己国内取得的进步,称苏联将会建设一个不存在资本主义世界压迫和剥削劳动人民的“没有阶级的”社会。在斯大林去世后,苏联一直致力于提高其国内生活水平,赫鲁晓夫曾称苏联很快就会超过美国的生活水平。因此美国新闻署的大部分宣传都是以“进步”为中心,宣传美国致力于使世界更加美好,寻求结束冷战,努力保护人权,展示资本主义体制的优越性,以及宣扬美国式的自由和民主。美国新闻署用一种事实性的语气来向欧洲展示美国在和平使用原子能、科学、性别关系、种族关系、经济产量、裁军协议等方面的进步,从而向欧洲以及世界民众表明美国比其共产主义对手代表了更加光明、更加幸福的未来。而美国的宣传中对于日常生活的刻画则暗示,任何追随美国式的资本主义和民主的国家都会享受到这样美好的生活。

女性也是美国新闻署宣传针对的目标。在美国新闻署的政策指导中,“大多数美国女性对于家庭都很投入、很女性化、很勤劳,这些都是国外民众能够认同的品质”。美国新闻署强调女性在美国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志愿者和社区活动家、工人和公民、而且最重要的是,家庭主妇和母亲。美国新闻署的政策指导认为美国妇女应该被刻画成在政治、经济和社区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却要坚持她们最主要的角色应该是在家庭中。她们应该是母亲和家庭主妇,而不应该是体力劳动者。

美国新闻署还主要宣传这样一些主题:“父母对孩子的关爱”,“美国的母亲和别的母亲一样,关心孩子的健康和教育,而且致力于维护一个和平的社会,孩子可以在这个社会中成长为有用的、幸福的成年人”。为了驳斥苏联的宣传中将美国女性描述成过着奢侈懒惰生活,有厨房用具、女仆以及快餐帮助的人,美国新闻署着重描述尽管家用电器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减少家务劳动的辛苦,美国妇女作为家庭妇女和母亲还是需要做艰苦的劳动,称“相对很少的美国家庭雇用仆人”,绝大多数美国家庭都是自己做家务。此外妇女还有充分的选择工作的自由,如果她们愿意,也可以追求自己的成功,她们在职业生涯中拥有与男性同样的权利,有充分的机会可以在工作中取得成功。如果男女工资不平等的话,也只是由于女性们“往往定期地出入劳动力大军”,而且女性没有“考虑到职业而计划自己的教育”。

此外,美国新闻署还针对一些有影响力的妇女或妇女团体采取行动,给她们赠送书籍、举行研讨会、举办展览等,另外还制作一些专门针对女性听众的广播节目、出版女性刊物等等。这些活动的目的是使这些国家的女性认识到“美国女性有着与她们一样的兴趣和目标”,使她们对美国女性产生认同感。而且,美国新闻署还希望,女性们会给丈夫和政府施加压力,使他们按照对美国有利的方式来行事。

根据美国新闻署的调查,很多欧洲民众仍然将美国的资本主义看成19世纪的自由资本主义,或者是欧洲国家的卡特尔式的或封建制的资本主义,严重剥削工人,工人失业率高,缺乏社会保障。因此在美国新闻署的宣传中,美国的经济也一直是一个主题。美国新闻署的政策指导要求应该将美国的资本主义表现成一种新型的资本主义,这种资本主义由“混合经济”组成,融合了三种基本的元素:自由竞争的经济制度、自由劳力以及“有限但是又重要的”政府角色。自由竞争的经济制度是美国经济的“活力之源”,但是“在美国,19世纪高度个人化的资本主义已经发展成为‘混合经济’,在这种经济中,政府协调各种矛盾的力量和利益”。美国新闻署的宣传材料指出,美国的经济将权力授予普通民众,作为消费者,他们决定工业生产什么产品,提供什么服务。此外,美国的经济既不像马克思所预测的那样发展,也不像其他国家的资本主义。美国式的资本主义是一种“新型的资本主义”,政府、工业和工人通力合作来保证社会福利、高生产率和广泛的繁荣。

在驻所有国家的美国新闻处中,工会一直是一个主要的目标群体。美国新闻署的一部分宣传通过美国新闻署的广播和当地的媒体进行,另有一部分宣传是隐蔽的。一些国家的工会出版的报纸、杂志和广播节目中都有隐蔽的由美国新闻署提供的宣传美国工会的资料。在一些国家,美国新闻处准备“工会新闻简报”,分发给这些国家的工会领导人,这些领导人又将这些材料分发给其工会成员。例如驻意大利的美国新闻处就曾报道,当地出版物大量地引用其工会新闻简报中的材料。

在苏联的宣传中,美国的资本家们通过剥削工人的劳动而获得个人利益。美国新闻署相信工会和美国经济都是美国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应该从正面向西欧的民众介绍美国的工会和经济。美国新闻署的政策制定者们认为,“关于美国的工业成就的报道可以用来说明普通美国工人的生活:他是如何生活的,如何工作的,他可以得到什么样的利益。”为了驳斥苏联的宣传,美国新闻署则强调工人们享受着高生活水平,拥有集体谈判的力量,以及可以得到的社会保障。

在美国新闻署的宣传中,工人们可以享受到带薪假期、健康保障、工伤和疾病补助、失业保险、退休金等等。美国的工人不仅比以往挣得多,而且他们的购买力也比以往大大增加,可以购买私人小汽车,购买更多的家庭消费品、食物、衣物等等。这些都可以向西欧民众表明,只有坚持美国式的资本主义,他们也可以享受到美国工人享受到的这些福利。美国新闻署强调,这些福利是苏联的工人永远享受不到的。

为了针对西欧的工会活动,美国大力宣传只有美国式的自由工会才是工人进步的关键。美国新闻署的政策指导认为应该宣传“美国的工人通过负责任的自由工会继续改善他们的收入,工作条件和劳动安全,这些工会拒绝共产主义,并且通过协商解决与资方的矛盾。”美国新闻署通过一系列的材料介绍美国自由工会的活动,宣传它们如何与资方进行集体谈判。如《美国劳工联合会的表现反映了劳资合作》、《美国联合汽车工会扩展集体谈判领域》、《工会的培训项目有助于工人和企业》、《美国工人赢得更短工作周》、《美国工人增加了生活的花费》等等。此外,一些文章还介绍工会在社区的服务,强调“美国的工会成员并不是一个阶层,而是这个国家和他们各自社区的一员”。

劳资双方通过合作和平地解决劳资矛盾也是美国新闻署宣传的一个重点。一条题为《由合作产生的劳资和谐》的新闻报道了劳资双方都参加的社区服务项目是如何将双方结合得更加紧密,如何消除双方的分歧。美国新闻署的政策指导认为,尽管在财富、教育和环境方面都存在差别,但是美国人很少有阶级观念,而且整个社会的流动性很强,劳资双方的关系是基于一个平等互利原则:工人们为满足家庭所需而为资方提供劳动,资方尊重工人的个人尊严,而且工人也必须尊重资方的合法需求,因此,劳资双方的矛盾是良性的,是可以合作解决的。但是,另一方面,工人们反对共产主义则是“反对无情的冷酷的敌人”。美国新闻署的政策指导要求向西欧的民众传达一种信息,即“美国的工人们详察并且反对共产主义、其他极权组织,以及同情共产主义的人,防止他们渗透并且利用工会,因为他们发现这样的团体声称要为工人们服务,但是却将工人们的需求和愿望置于他们的政治利益之下”。所以,工人们“实际上毫无异议”地接受资本主义。

青年和学生也是美国新闻署宣传的主要对象,因为他们以后会在生活和工作中占据领导地位,而且在大多数国家中,主要是青年人在积极反对美国的政策。1958年,国务院的政策设计室建议进行一项针对全世界青年的项目,“尤其是那些不受政治信仰约束的国家和共产主义影响非常强大的国家的青年”。政策设计室认为“美国新闻署将青年看做主要的目标是很重要的,必须要设计一些与青年组织发展紧密联系的项目,并且必须将其大部分资源都投入到这些项目中”。

美国新闻处主要通过教师和学生交流项目、美国新闻处的工作人员为青年人教授英语课程、举办研讨会以及电影展览等来接触青年和学生。新闻官员们还在当地媒体上发表一些针对年轻人的文章和新闻等等。例如,驻维也纳的美国新闻处出版了《青年》这本杂志,向奥地利的孩子们介绍美国的文化。这本杂志包括关于美国孩子的文章,与美国有关的字谜游戏,以及其他被设计用来培养青年们对美国感兴趣的有趣的节目等等。此外,美国新闻署还将“青年专题”发送给国外的每一个分处,包括有关青年的或者他们感兴趣的文章。一些文章介绍美国青年们如何参与到国家的经济建设中;一些则传达关于美国的正面形象,如介绍美国学生们在学校的课余活动,关于美国大学的信息、美国青年团体的志愿者活动等等;还有一些文章介绍美国的流行音乐、体育等。而体育也一直是美国新闻处进行宣传的一个主要方面,来自不同国家的各种肤色和种族的体育明星在美国取得的成就被用来证明美国所有的种族都是平等的、和谐相处的,都可以在这个自由国度追求梦想的成功。

总之,在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中央情报局和美国新闻署等政府部门和机构,与私人组织和团体一起,针对西欧进行了大量心理战活动,在引导西欧舆论、改变西欧的态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同类推荐
  • 辽西烽火

    辽西烽火

    这是一部反映抗战时期辽西人民英勇顽强、艰苦抗战的故事的长篇小说。小说通过对书中人物的描写,热情讴歌了老李、老刘、大伟、大山等英雄人物,深刻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让我们知道和平来之不易,更要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再次复活给中国、给世界带来的恶果。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只有强大的国防、强大的中国才能让我们过上幸福的生活。
  • 军事常识悦读

    军事常识悦读

    就目前的军事发展方向而言,以高技术兵器为支撑的战略逐步取代以核威慑为主的战略已经势在必行。所以说,作为新时代新青年,我们有必要了解和学习一些军事知识,以免自己在时代的发展中成为思想落后的人。本书把军事常识进行了编辑整合,搜罗了众多古今中外的著名军事将领,跟随本书去认识他们吧!
  • 解放军战斗的故事之七:援邻抗美的故事

    解放军战斗的故事之七:援邻抗美的故事

    对1965年至1975年,在越南人民抗击美国侵略者的民族解放战争中,中国政府及军队应越南政府的请求,从物质上和人力上给了越南人民真诚、巨大、有效的援助。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部队在协助越南军队进行防空作战中,共击落美机1700余架,击伤1600余架,俘获美军飞行员42名,沉重地打击了美国侵略者。本书主要是对抗美援朝和援越抗美部分精彩战斗的描述。
  • 遏浪微湖

    遏浪微湖

    微山湖畔,抗日的枪声与号角响彻云霄,运河两岸,武装斗争的烽火熊熊燃烧,以“刘和尚”为首的英雄的抗日武装和当地人民,勇敢的拿起镰刀、锄头、土枪和鱼叉,配合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坚持游击战,同日寇进行殊死斗争,用鲜血和生命谱写出一部悲壮的抗战史诗!
  • 开国第一战1

    开国第一战1

    《开国第一战》是著名军史研究专家双石20年的积淀和心血之作。这部曾以《百战青锋劈泾渭》火爆各大军事论坛的作品,在海内外千万军迷中引起了极大反响,被认为是目前国内描写朝鲜战争“最精彩纷呈的佳作”。一位长期受美式教育影响的海外华人称:“这是迄今为止所见到的最真实感人的记录,从中第一次认识了中国军队将士的伟大。”这部全景式展现抗美援朝波澜壮阔历程的长篇军事作品,详尽记述了20世纪50年代朝鲜战争从背景到发生、演变、结束的全过程,真实再现了战争的原貌,揭秘了战争最隐秘的细节:朝鲜的进攻过程,美国政府的战略决策,志愿军的出兵经过,美军的战略布局,朝鲜战争的历次战役……
热门推荐
  • 女神的贴身保镖

    女神的贴身保镖

    强者回归都市,成为了校花的随身保镖。踩纨绔,整恶霸,斗黑恶势力!纵横花都,横扫八方,上演一场美色与热血齐飞的故事。凡是在他面前装逼的,有躺着医院昏迷不醒的,有坟头长着三尺深草的!有缺胳膊少腿,有~
  • 最后的骑士传说

    最后的骑士传说

    黑夜茫茫,骑士降临,以吾之鲜血为祭,将光芒照于大地,愿神为你祈祷,愿荣誉伴你左右!
  • 夏城流光

    夏城流光

    豪门酒会,她一同出席,没想到又被那道阴鸷眼神盯上。恶魔般的男人,豺狼似的蚕食,他撕碎她的尊严。他冷唇带笑,说出的话差点让她昏厥。狼性首席誓死,要将她一并毁灭……
  • 封印神兽(兽王系列)

    封印神兽(兽王系列)

    沙漠部落、军部、向家堡三股势力在沙漠上展开了彼此攻伐,神秘莫测的桃花源叛徒哈里兽突然出现在地下城中,原来他是受到新联盟的委派,前来帮助向家堡消灭沙漠部落和兰虎等人,修为高强的哈里兽试图用自己精制多年的神剑坯体封印腾蛇,炼制成威力无匹的神剑,腾蛇不甘心被封印,与哈里兽厮杀起来,沙漠部落派出全部精锐战士,联合云岩城中倾向沙漠部落的军队首领,对向家堡发动了最后的反攻,向家堡被攻了个措手不及,向天道狗急跳墙,从自己的地下基地中引来了秘密研制多年的尚未完善的成千上万的各种基因兽,对攻打向家堡的众人展开了报复。
  • 凄美生死恋

    凄美生死恋

    有些人会一直刻在记忆里,即使忘记了他的声音,忘记了他的笑容,忘记了他的脸。但是每当想起他时的那种感觉,是永远都不会改变的。假如有一天我们不在一起了,也要像现在一起一样。直到我临死的那一刻,我才知道,原来我们彼此都深爱着对方,可惜一切都太晚。《凄美生死恋》由始至终都是一个很悲惨的故事,也许若琳并不应该出世,她的出生注定是一个悲剧,被诅咒说克双亲,而且还不能爱,一旦爱上,心就会痛,可是却始终剪不断冥冥中暗藏的情线。
  • 盛世红颜——嫡女倾城

    盛世红颜——嫡女倾城

    沈倾城,人如其名,倾国倾城,沈国公府的嫡长孙女,未来了太子妃,未来的皇后,却经历了一切苦难,痛失亲人,流落他乡,究竟是回来复仇呢,还是选择平静的生活,似乎平凡从一开始就跟她无缘,所以她要不平凡的活着,谁说女子就该乖乖嫁人,相夫教子,她沈倾城偏不。我爱你时,你不相信爱情,你爱我时,我却没有时间给你爱情我爱你时,你身边有人,等你身边没人的时候,我已经娶了别人,给不了你想要的幸福我爱你,从未变过,即便我娶了别人,我最爱的也是你,最在乎的也是你答应我,不论以后怎样,你都要好好的活下去,跟着自己的心活下去,要幸福的活下去要说我们没缘,你却为了我去死,等我想好好爱你,你却要嫁给别人,我恨你
  • 成大事必具的10种性格

    成大事必具的10种性格

    十大成功性格,挖掘你性格中的优势,改造你性格中的缺陷,教你成功。究竟什么样的性格才能有助于我们成大事呢?本书运用了大量生动而真实的事例,将有助于我们成大事的性格分为十类。分析这些性格与成大事的关系,目的在于帮助想有一番作为的朋友强化自己性格中有力的部分,弥补自己性格中的缺陷和不足。
  • 成为妹妹的日子

    成为妹妹的日子

    看着镜子中的自己,叶启知道自己跟妹妹叶兮交换了身体,为了不让外人家人发现这件事,他们只能交换身份,在学校,在家里,演着妹妹是哥哥,哥哥是妹妹的喜剧。
  • 限时试爱:首席请自重

    限时试爱:首席请自重

    一场车祸,将她逼上联姻的道路,一次精心策划的暗杀,使她在大婚前卷入别人家的争斗,为了得到她,两个卓尔不凡的男人步步算计,暗中较劲。一个是人人畏惧的黑帮教父,一个是纵横白道的神秘贵公子,在这场注定与爱无关的风月局里,她的盛世婚礼到底会与谁举行?
  • 开个飞机去明朝

    开个飞机去明朝

    皇后娘娘寿辰到了,没有珠宝送什么?送张照片啊。皇太极十万骑兵寇掠辽东,怎么搞?用挖掘机啊。李自成马上就要打到北京了,怎么办?去接陈圆圆回来啊。皇帝陛下煤山吊死了,该如何?让他死啊,我来干。崇祯可以死,大明不能亡。我是皇叔朱常渊,我为自己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