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16900000014

第14章 概述

一、变态心理学的概念

变态心理学(abnormal psychology)又称病理心理学(pathological psychology),是研究人的异常心理过程和异常个性心理特征的科学。它研究认识、情感、意志、智能、人格等方面的异常表现,探讨异常心理的发生、发展、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它不仅要描述异常心理现象并进行分类和解释,还要说明其本质和发生机理,以便理解、预测和有效地控制人的行为。

变态心理学是医学心理学中发展最早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异常心理的学科。对变态心理要下个明确的定义是比较困难的,变态心理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凡是偏离正常的心理过程或行为均属广义的变态心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所下的定义,这些变态心理患者虽然既无疾病,也无缺陷,但他们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并未处在完好的状态。狭义的变态心理一般指“精神疾病”,如焦虑、抑郁、性变态、药瘾、酒癖及幻觉、妄想等各种神经症和精神病。

对变态心理和精神疾病的认识,与社会文化密切相关。在欧洲中世纪时代,精神病人被认为是魔鬼附体,因此用祈祷、符咒、驱鬼等方法治疗,甚至用残酷的拷问、审讯、炙烙皮肤、长针穿舌等对待病人,认为这是处罚躲在人体内的魔鬼,借以“拯救”病人。而对情欲,则认为是女人,特别是女巫所激起的邪恶,于是教皇指定编辑了一本《魔鬼的锤子》(Malleus Maleficarum)于1487年发表,书中揭露女巫所施行的邪恶手段,指出要给予严厉处罚,有不少女性因此被活活烧死。17世纪以后,工业革命推动了科学的进步,医学也逐渐摆脱了宗教神学的束缚。18世纪法国大革命胜利后,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比奈(Pinel)第一个被任命为“疯人院”的院长,他去掉了精神病人身上的铁链和枷锁,把疯人院变成了医院,进行了划时代的改革。从这时开始,精神病才被看做是一种需要治疗的疾病,精神病人被看做是社会的成员。

在我国古代,也认为变态心理、精神异常与鬼神有关,如《荀子?解蔽》说:“凡人之有鬼也,必以其感忽之间、疑玄之时正之。此人之所以无有而有无之时也。”认为幻觉是因为“有鬼也”,驱除之首靠巫术。长期把精神病患者关在寺庙,锁于庭柱。之所以如此,乃因科学文化的不发达,宗教迷信乘虚而入,影响人们对变态心理的认识。现今普遍一致的观点认为,变态心理是因为没有能力按社会认可的适宜方式行动,以致其行为后果对本人或社会是不适应的。其所以“没有能力”,是由于存在着器质性或机能性的缺陷。

除此之外,由于社会环境、风俗习惯、道德标准不同,对变态心理的标准认识也有不同。现代许多学者认为,如与当时当地的社会相适应,与环境协调一致的,就是正常心理,否则属变态心理。例如对同性恋,在许多国家,特别东方一些国家,认为这是一种变态心理,有的地区还要绳之以法。而在某些国家,如阿拉伯国家某些地区,则认为是正常心态,也是合法的。这是导致变态心理概念不统一的原因之一。

此外,一个正常人有时也会掺杂某些变态心理与变态行为,因此正常与非正常之间常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使人难以精确分辨。

由于人们对变态心理的精神疾病在认识上不易取得一致,因此对变态心理目前还无一致公认的定义,但对它的概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变态与常态,是相对而言。同一个人,变态与常态心理可同时交织在一起,要看哪一个是其主要方面。对变态心理的认识,受社会环境、风俗习惯、道德标准、科学文化、价值观念等的影响,特别因时代及地区不同而有差异。对变态心理应该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去认识,要与实际相结合,随时代而变化更新。

变态心理学与精神病学虽然研究对象都是心理变态,但它们仍有不同之处。精神病学是从医学角度研究精神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护理和预防方法。变态心理学则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异常心理过程和人格特征发生的原因和机制。除精神病人外,还研究非精神病人和正常人在患躯体疾病、应用药物或其他特殊情境下出现的异常心理和行为。

二、正常与异常心理的判断标准

变态心理学既然要研究心理变态,就要承认心理有正常和异常之分。在一般情况下,两者有着实质性的差异,必须加以区分。但是,心理正常与否却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普遍适合的绝对标准,心理正常和异常的界限既随时代而变迁,也因社会文化的差异而变动。因此,正常和异常的界限不能绝对地确定。判断一个人心理是否变态,只有把他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置于当时的客观环境、社会文化背景中加以考虑,和社会认可的行为常模比较,才能判断他有无心理变态。

我们认为心理正常和异常之间存在着界限,区分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通常按以下四条标准进行判断。

(一)内省经验标准

内省经验标准指两个方面,其一是病人的主观体验,即病人自己觉得有焦虑、抑郁或没有明显原因的不适感,或自己不能适当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因而寻求他人支持或帮助。但是,在某些情况下没有这种不适感反而可能提示有心理变态,如亲人亡故,没有一点悲伤情绪,也需考虑其可能有心理变态。其二是从观察者而言,即观察者根据自己的经验作出心理正常和异常的判断。尽管这种判断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其标准因人而异,但观察者们根据其积累的经验,也可形成大致相近的评价标准。故对大多数心理变态仍可取得一致的看法。

(二)统计学标准

在普通人群中,对人们的心理特征进行测量的结果常显示常态分布,居中的大多数人心理正常,而远离中间的两端被视为异常。因此,决定一个人的心理正常或异常,应以其心理特征偏离平均值的程度而决定。显然心理正常与异常是相对的,是一个连续的变量。偏离平均值的程度越大,则表现越不正常。

统计学标准提供了心理特征的量化资料,比较客观,也便于比较。但这种标准也存在一些缺陷,如智力超常的人在人群中是极少数,但不能被认为是病态。所以统计学标准也不是普遍适用的。

(三)医学标准

这种标准是将心理变态当做躯体疾病一样看待。认为精神疾病的某些心理现象或行为可以找到病理解剖或病理生理变化的依据。其心理表现被视为疾病的症状,其产生原因则归结为脑功能失调。这一标准为临床医师们广泛采用。他们深信心理障碍病人的脑部应有病理过程存在。有些目前尚未发现病理改变的心理障碍,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进一步发展,将来是会发现细微的病理改变的。这种病理变化的存在是心理正常与异常划分的可靠根据。医学标准比较客观,十分重视物理、化学检查和心理生理测定,许多医学的概念也被变态心理学所采用。但是,医学标准也并不完全令人满意。虽然器质性心理障碍使用医学标准非常有效,但对像人格障碍、神经症等功能性心理障碍则无能为力。由于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划分心理正常与异常还需要其他的标准。

(四)社会适应标准

在正常情况下,人们维持着生理心理的平衡状态,人能依照社会生活的需要去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因此,正常人的行为符合社会准则,能根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即其行为符合社会常模,是适应性行为。如果一个人不能按照社会认可的方式行事,致使其行为后果对本人或社会形成不适应时,则认为此人存在着心理异常。这里正常或异常主要是与社会常模相比较而言。许多心理学家主要从社会适应的角度提出判断心理是否正常的项目,如马斯洛(Maslow)等提出了以下十项标准:(1)有充分的适应能力;(2)充分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恰当的估计;(3)生活目标能切合实际;(4)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和谐;(6)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适度的情绪发泄与控制;(9)在不违背集体意志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挥个性;(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情况下,个人基本需要能适当满足。

以上十项说明了心理正常的大致情形,但是正常人群中这些方面也并不完全一样,其变化幅度是很大的。因此,判断一个人心理正常或异常,只能通过比较的方法,首先与社会认可的行为比较,如果一个人行为不能为常人所理解,此人就可能有心理障碍。其次,是与一个人以往一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相比较,看其心理过程或心理特征是否发生了显著变化,即与常态有无明显不同。通过比较,明显的心理变态不难判断,较轻的心理变态,其行为改变不明显,判断比较困难。此外,社会适应标准还受到地区、时代、社会习俗及文化的影响。因此,心理正常与异常是相对的。

上述每一种标准都有其根据,对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都有一定使用价值,但都不能单独用来解决全部问题。应互相补充,对各种心理现象进行科学的、综合的分析,才能作出心理有无异常的判断。

同类推荐
  • 不拖延的心理学

    不拖延的心理学

    拖延是可怕的敌人,是时间的窃贼。它会损坏人的性格,消磨人的意志,使人对自己越来越失去信心,怀疑自己的毅力,怀疑自己的目标,怀疑自己的能力,从而让人变得一事无成。《不拖延的心理学》从众多心理咨询领域中汲取的丰富理论和经验,对拖延问题进行了一次仔细、详尽、有时也颇为幽默的探索。从科学里汲取力量,终结掉拖延对你的干扰,你可以活得更精彩,再不用承受那些常与无必要的、自寻烦恼的拖沓相伴而来的痛苦。这样,你就会在需要的时候尽快地爆发出潜力。你也会有更多的时间来娱乐,同时,从拖延中抢回更多的时间,也会让你的工作完成得更出色。
  • 笑着读完心理学

    笑着读完心理学

    心理是一个十分广阔而又充满无限神奇的世界。在心理的世界中有不尽的是是非非、纷纷绕绕,也有无数的快乐、惊喜、幸福和感动。心理引导我们的生活,数不尽的嬉笑怒骂,看不尽的欢喜烦忧,五彩斑斓、丰富多彩的日子一天又一天与我们擦肩而过,而你是否安静地、用心地体味过它的滋味?如果没有,那就从现在开始吧!
  • FBI犯罪心理分析课

    FBI犯罪心理分析课

    FBI是美国联邦调查局,他们在打击犯罪、维护治安的过程中,立下赫赫功绩。他们之所以能取得成功,与准确读懂犯罪心理有密切的关系。FBI在长期与犯罪分子交锋的过程中,总结出一套宝贵的经验,他们通常会通过对方的面部表现、肢体语言、说话声调、穿着打扮等方面,捕捉对方的心理变化,从而识破他们的伪装,让真相浮出水面。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身边同样存在着诸多的真真假假,如何辨识他们的真伪,需要我们了解和掌握FBI在破案过程中运用的方法与技巧,只要将它们融会贯通,运用到工作、生活和人际交往中,就会让我们变得更加睿智,更加受人尊重,同时在实现个人理想的征途上少走弯路。
  • 弗洛伊德2: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

    弗洛伊德2: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

    此套《弗洛伊德文集》(12卷)是中国第一部且唯一一部关于弗洛伊德文萃性的经典恢宏译著,由中国研究弗洛伊德第一人、学术界公认的弗洛伊德研究权威、著名心理学家车文博主编,经全国四十余位专家教授严谨翻译多次修订,堪称海峡两岸最权威、最完整的弗洛伊德心理学著作版本。本卷仅收录《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一部作品。这部作品是弗洛伊德用动力心理学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事件的一部重要著作。他从分析人们日常生活中大量的、常见的遗忘、口误、笔误、失误行为等现象入手,挖掘了潜意识过程对人的行为的制约性,说明了潜意识的活动和对潜意识的压抑不仅存在于变态心理活动当中,而且广泛存在于正常人的心理活动当中。
  • 人性能达到的境界

    人性能达到的境界

    此书是心理学大师、管理学大师马斯洛探讨关于人性与社会关系的著作,全书共8篇23章。书中详细探讨了自我实现及其超越、人类的创造性、价值、高峰体验、需求层次关系等人本主义心理学重要概念和哲学观点,是一本极佳的人本心理学启蒙读物。书中还自述性地解释了马斯洛为何开始研究自我实现,使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大师的思想历程。希望我们精心策划和编辑的这本“人性指导书”,能为迷茫中的人在寻找存在意义的路上指明方向。更希望通过关于人性的大讨论,为每个人的自我成长提供参考。
热门推荐
  • ALMAYER'  S FOLLY

    ALMAYER' S FOLL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欠债难逃·县委书记

    欠债难逃·县委书记

    千乔县新任县书记夏雨浓刚上任就干出了几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先是去监狱会见了因贪污而被捕入狱的前任县委书记,而后亲自去机场劝说一个漂亮的女研究生留下来为县里工作。一下子闹得满城风雨。前任县委书记贪污案的余波还没有过去。县里又连续发生了几起经济案件,一件比一件严重。为了最大限度的避免干部的腐几现象,夏雨浓决定采用向社会招聘县局级干部的方法。这又触动了话多人的切身利益,反对声四起,连党委班子里也有许多不同意见。几年前,县里强制农民种果树,结果农民赔了钱。可这却成了某些人升官的政绩。农民对政府的抵触情绪很大,甚到多次到县时闹事。夏雨浓彻底否定了前几任县领导的做法,结果又得罪了一大批人。
  • 波罗提木叉僧祇戒本

    波罗提木叉僧祇戒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乱古道途

    乱古道途

    星辰斩尽,万物凋零,宇宙寂灭,大道花瓣凋零绽放更迭。圣地万族,群雄争霸,天地动荡。再回首,却闻英雄醉酒,笑红尘……
  • 《穿越火线之卖萌可耻》

    《穿越火线之卖萌可耻》

    穿越火线,大多都是男生玩,其实也有女汉子玩,淑女,玩不玩?
  • 血咒

    血咒

    忽然,阿格猛地坐了起来,“该死……”长长舒了一口气道:“又是这个怪梦,难道不能梦见点别的,比如美女什么的……嘿嘿。”他肆虐的笑了笑,抬头看到了墙上挂着地长剑,想起方才遇见的黑骑士,心中不免还有毛毛的感觉,于是他站起来拿下那把剑,缓缓的触摸着……让他有一种说不出的愉悦感觉。
  • 云仙纪

    云仙纪

    这是一个谪仙轮回的故事,这是一个凡人修炼的故事。再到天地轮转,他重回云端,把酒摘桃。为新情,为旧仇……
  • 红颜已老

    红颜已老

    红颜已老是写章惜雨衣个有家室的教授余书林之间的恋情,他们的恋情是属于中国文化中才有的。瑰丽的文字,与语言上的才华,娓娓叙说爱情的无奈,幻灭,红颜已老的怅惘,处处都显示出作者在创作上的才华。小说的体裁是非常现代的,在现实中最容易接触到的,而那份爱人之间的情愫,却又是及中国的,这是作者的安排和巧思。
  • 午夜凶楼

    午夜凶楼

    一座死亡的诡楼,活人住屋子,死人睡棺材,让我带你去看看那个可怕的世界吧!
  • 篮球天才传

    篮球天才传

    一个中国的篮球天才因为一次比赛的视屏被人录制上传到网上而被职业联盟看中看他如何一步一步的成为世界篮球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