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15600000018

第18章 《老子》“音声相和”释义辑述

“音声相和”是《老子·二章》中的语词,对其语义所指,歧解颇多,或从自然、生活现象理解,或从音乐文化事象阐释,也有随意解释、信口而言、不知所云的情况。本文系统梳理了诸家释义,辑述其要,以见其意蕴之丰而释义之难。也为正确、准确地理解和阐释其语义所指提供参考。

一、从自然、生活现象理解“音声相和”

(一)将“音声相和”理解为鸟儿鸣叫,声相应和

《尔雅·释诂一》:“关关、噰噰,音声和也。”郭璞注:“皆鸟鸣相和。”邢昺疏:“关关、噰噰者,皆鸟鸣音声相和也。《周南·关雎》云:‘关关雎鸠。’《邶风·匏有苦叶》云:‘噰噰鸣鴈。’”

(二)将“音声相和”理解为发声必有回音的自然现象

高专诚《御注老子》宋徽宗注:“声举而响应,故曰声音之相和……鼓宫而宫动,鼓角而角应。”译云:“声音与回音互相回应”。

宋·葛长庚《道德宝华》注:“一风所鸣,万籁皆应。”

清·徐大椿《道德经注》云:“凡响皆谓之声,声出而相应者谓之音,有声而后有音。”

余培林《生命的大智慧——老子》云:“‘音声’,就是音响,响是回声。”

(三)将“音声相和”理解为耳听声而口发音,“口说→耳听→口说→耳听……”的协和

辛战军《老子译注》注:“指发音和听声总是相互应和的,发音则有声,闻声知有音……‘音’指口中发出之声,声’指入耳所听之声。口发音而耳听声,闻其声则必有音,故言‘音声相和’。”

刘兆英《老子新释》注:“发出为音,入耳为声。”译:“音和声出入相应。”

(四)将“音声相和”理解为两人说话、说答应和的言语活动

明·释德清《道德经解》:“故名则有无相生,事则难易相成,物则长短相形,位则高下相倾,言则音声相和,行则前后相随,此乃必然之势。”

陈怡、程钢《〈老子〉、〈论语〉今读》注:“发者为音,受者为声,意为说的人要和听的人互相应和才有效果。”

兰喜井《老子解读》注:“‘音’与‘声’含义基本无别,都指声音。但古字‘音’从‘言’,似乎侧重于声音的发出;‘声’从‘耳’,似乎侧重于声音的接受。和:相应,应和。”

(五)综合理解

马恒君《老子正宗》“讲疏”云:“‘音’是发出的声音,这里指声源。声’指回声,对人来说是指得到的反响,即被感知到的声音。相和’意为相互应和……‘音声相和’的直接意思是发出的声音和应和的声音相一致,用以指声和音的关系,是说没有发出的声音,就不会有被感知到的声音;没有感知到的声音,也就没有发出的声音,两者同样是相互依存、相互应和的。”译为:“发出的声音与被感知到的声音相互应和。”

二、从音乐文化事象理解“音声相和”

(一)从音乐构成中乐音相谐相和的角度理解“音声相和”

1.把“音声相和”理解为“单音”与“和声”相和谐。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注:“音,单音。声,和声。和,和协”。

姚淦铭《老子精华本》注:“音:单音。声:和声。”译:“音和声互相谐和。”

2.把“音声相和”理解为“乐音”与“和声”相对立而和谐

郭锡良主编《古代汉语》注:“音:指音调有高低的乐音。声:指音调简单的和声。和:和谐。音和声是相对立的,两者相配合才能形成和谐的音乐,显现出声音的高低。”

3.把“音声相和”理解为“单音”与“乐音”互相对立而和谐

任继愈《老子绎读》注:“音、声,古人用时有区别。简单的发音叫‘声’。声的组合成为音乐节奏的叫‘音’。古人称‘八音协和’,和而不同’都是以音乐为例,表达不同的事物之间的和谐共存,从而丰富了现实世界的生活。”译:“声音互相对立而谐和”。

张松辉《老子导读》注:“形成音乐节奏的为音,简单的发音为声。”译:“音和声在相互应和中得以区分。”

现代译注本从“单音”与“乐音”相和的角度理解“音声相和”的比较多,且都是以《礼记·乐记》对声、音、乐的区分、郑玄的注文以及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对“音”的注释等为“音声相和”作注。

4.把“音声相和”理解为“单音”与“音乐(曲)”相和

丁冰《读〈老子〉札记》云:“《乐记·乐本》:‘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郑玄:‘宫商角徵羽杂比曰音,单出曰声。’由是可知:声乃单音,音乃曲调,音声相和,即单音与乐曲相和。”

林建福《先秦诸子文精读》注:“音声:人和物所发出的一般声音叫‘声’,音乐叫‘音’。相和:相互应和。”

(二)从乐律相互应和的角度理解“音声相和”

明·焦竑《老子翼》卷一:“吕(吉甫)注:黄钟为君,则余律和之;余律为君,则黄锺和之;是之谓声音之相和。”

明·孙瑴编《古微书》卷二十一:“宫唱而商和,是谓善,太平之乐;角从宫,是谓衰世之乐;羽从宫,往而不返,是谓悲,亡国之乐也;应,相生,应即为和;不相生,应则为乱也。”

(三)从“五声”调和“八音”而成和谐之乐的角度理解“音声相和”

古棣、关桐《老子十讲》:“‘音声相和’,即五声与八音相配合,则构成悦耳的音乐,也就是说没有对立面的依存,单是一种声调也就没有音乐。”

(四)从各类乐器协和演奏的角度理解“音声相和”

1.同类的不同乐器协和演奏,声相应和

《礼记正义·中庸》:“《诗》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帑。’”郑康成注:“琴、瑟,声相应和也。”孔颖达疏:“妻子好合,情意相得,如似鼓弹瑟与琴,音声相和也。”

2.不同类的乐器协和演奏,声相应和

牛龙菲《“音声相和”还是“意声相和”》一文说:“就人类音乐艺术的史实而言,特别是就中国音乐艺术的史实而言,某种打击乐噪声和弦管乐乐音的‘音声相和’,乃是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某种“弦乐其中杂以打击乐响的传统,其渊源始自《尚书·益稷》‘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的形式。经过‘龟兹乐—秦汉伎’的中介,至今这种传统仍保留在‘华剧—碗碗腔中’。”“这种‘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文场、武场弦管乐乐音与打击乐噪声之音声相和的传统,乃是中国古典音乐的一大特色。”

丁冰《读〈老子〉札记》云:“《国语·周语下》:‘革木一声’,韦昭注:‘革,鼗鼓也。木,柷敔也。一声,无清浊之变也。’《乐记·魏文侯》:‘圣人作为鞉鼓椌楬埙篪,此六者,德音之音。然后钟磬竽瑟以和之,干戚旄狄以舞之。’先秦之乐皆是革木所做的,只能发出单音的乐器与其他管弦钟磬合奏,是乃音声相和也。”

(五)从乐器演奏与人声歌唱相协相和的角度理解“音声相和”

张忆《〈老子〉白话今译》云:“乐器的音响和人的声音相应和。”刘宏彬《老子》云:“乐器的音响与人声相调和。”

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注:“乐器的音响和人的声音互相调和。”译:“音和声彼此相应和。”

清宁子《老子道德经通释》注:“‘音’指乐器音响;‘声’指人的声音。两者互相调和。”“意解”:“‘音’和‘声’由互相对应而谐和。”

(六)从歌唱时有唱有和、声音相随相应的角度理解“音声相和”

王卡点校《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河上公注:“上唱下必和也。”

高专诚《御注老子》清世祖注:“此唱而彼和之,彼唱而此又和之。”

(七)把“音声相和”理解为音乐中安乐、悲怨之情的相互对待、相反相成朱谦之《老子校释》云:“盖天下之物,未有无对待者,有矛盾斯有前进……音声,一对待也;安乐悲怨,其出不同,无悲则无以知乐,无乐则无以知悲,此音声之相和也。”

(八)从“美丑”、“善恶”相互依存、转化的角度理解“音”、“声”相和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资料注译》(上册)注:“‘音’指艺术之声,是世俗之美;‘声’指自然之声,是世俗之丑。音声相和’即认为‘音’之美与‘声’之丑既互相依存,又可以互相转化,其美丑是相对的,不可靠的;而对‘道’而言,对无声之至美而言,人为之‘音’就不是美而是丑,所以应该无为,而不追求人为的音乐之美。”译:“音声相反相和。”

许啸天《老子》注:“他拿有,易,长,高,声,前,六种,来比方美和善;拿无,难,短,下,音,后,六种,来比方恶和不善。”

这里,注者将“音声”与“美丑”相对应,虽结论相反,但其致思方式完全相同。蔡先生以“音声相和”为世俗之人的观点,世俗以“艺术之声”的“音”为美、以“自然之声”的“声”为丑;许先生则以“音声相和”为老子的主张,老子崇尚自然,故以自然之“声”为“美和善”,以人为之“音”为“恶和不善”。依许先生的理解,老子推崇自然之“声”。按蔡先生的理解,老子既不推崇“声”,也不推崇“音”,因为“‘音’、‘声’之美丑又可以互相转化,音’、‘声’是互相依存又相互转化”,都是“不可靠”的,故老子否定世俗崇尚的“音声”(音乐)而推崇无声之“大音”。

(九)从人为之音与自然之声相和而成乐的角度理解“音声相和”

李明《试释〈声无哀乐论〉之“声”》云:“音,人为者;声,自然之声。音与声相和乃自然永恒之道也。”

李先耕《老子今析》注:“音、声义近……音的本义是言之声,也就是‘成文’之声,人化之声。声从耳,为所有之声,一切声源所发出的声响。和,和谐,调和。相和,互相和谐。音声相和,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张刚《老子音乐思想探密》认为,“老子主张‘音声相和’与他的‘天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哲学观点是一致的。人为的‘声’必须依法于自然之‘音’才可能达到‘相和’的境界。”“人为之‘声’必须依顺于天籁之音才能产生和谐的音乐。好的乐曲都是人为之‘声’和自然之音互相和谐而产生的。”“如《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良宵》《夜深沉》《梅花三弄》《百鸟朝凤》……哪一支不是顺应自然的天籁之音谱成的!再看那些久为传唱的民歌、民谣,哪一支不是产生自人们劳动、生活的自然之音而形成的!”

(十)将“音声相和”理解为寂静与音响相对而羼和(和谐)

杨润根《发现老子》注“音”云:“许多版本都为‘音’,但按照这个字所处的语言系统(情景)的自然逻辑和人们日常的常识来推论,音’应是‘喑’字之误,其意思是哑或静默、寂静、无声。音声相和’意思也就是‘喑声相和’,即沉静与喧声相混合,难解难分。在自然界中,只有有些物体在发音,有些物体在不发音(在音域之外),这样我们才能听见声音,而当我们听见声音的时候,同时也就是听见了静默,因为声音正是在静默的背景中呈现出来的。没有广阔背景上的静默,人们的耳膜就无法正常地感受声音。在音乐艺术中,演奏的音乐作品,除了需要广阔背景上的静默为条件之外,仅仅就它本身也是由声音与静默构成的。当音乐家演奏1、2、3时,那么4、5、6、7也就处于静默之中。就某一个声音来说,只有声音,没有静默,声音就成了连续不断的噪声。只有声音,没有静默也就构成不了音乐作品所最不可缺少的关键要素——节奏。任何一部音乐作品都是声音与静默的巧妙的协调一致有机整体。单纯的声音并不能构成音乐,只有声音与静默才能构成音乐,尽管在音乐乃至自然界之中,往往表现为多种声音的混合。但这种混合并不反映音乐或声音的本质。”“相和:对立双方相互羼和,难解难分。”

孙雍长《老子注译》注:“音,当为‘喑’之初文,与声相对,指寂静无声。和,和谐。单有死一般的寂静和一味声响无休止都不能构成谐和的境界。”译:“寂静与音响相对而和谐。”作者又在《〈老子〉解诂二则》一文中作了进一步论证。

谭步云、郭加健编注《老庄精萃》注:“音,根据文义应读为‘喑(yin)’,无声。马王堆帛书甲本作‘意’,从心从音,表明那是用心去倾听的声音。第四十一章‘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可以参证。”译为:“无声和有声互相协和。”

(十一)从音乐生成、呈现过程中主观、内在的“意”与客观、外显的“声”相反相成的角度理解“音声相和”

宋·李昉《太平御览·天部一·太极》:“《乐动声仪》曰:神守於心,游於目,穷於耳,往乎万里而至疾,故不得而不速。从胸臆之中而彻太极,援引无题,人神皆感,神明之应,音声相和。”

这里,将“音声相和”理解为人的内在的精神、意志、情感与天地宇宙、冥冥神灵的交感、应和、显发。

李曙明《〈老子〉与〈声无哀乐论〉音乐观新探》一文,依据帛甲本“意〈音〉声之相和也”的文字,认为《老子》“音声相和”,本应为“意声相和”。文章认为,《老子》这一章讲“有与无,难与易,长与短,高与下,前与后,都是对立统一的成对范畴,充分体现了‘道者反之动’的根本规律”,但是“音声相和”之“音归根结底属于声的范畴。声与音之间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而非通常意义下的对立统一关系。仔细推敲,颇感将‘音声相和’与‘有无相生’、‘难易相成’等相反相成之命题并列一起,有些不大协调。”而“‘意声相和’命题具有显而易见的主客观、主客体之间对立统一的涵义。”所谓“意者,志也,意识、意念、意境等心态也。意’字暗示了精神与语言之间的辩证关系。就音乐艺术说,意’是音乐艺术审美主体精神运动的概称。声者,振动着的空气层也。它是与主体相对应的音乐艺术审美客体的乐音运动之概称。审美主体之精神运动,总须借助自身外化的物质手段,才能现实的完成。这手段就是有审美功能之‘声’。意声相和’,从宏观角度概括、规定了音乐艺术的审美主客体辩证统一的动态系统存在方式。其主体的‘意’的运动,是音乐艺术的内容,其客体的‘声’的运动,是音乐艺术的形式。意声相和’即审美主客体在自然历史时空中的相反相成、相互转化的‘和律’运动势态,即《老子》的与‘道’同一的音乐世界。意声相和’堪称《老子》音乐观的核心命题。”

三、从声音的大小、长短、强弱、高低、清浊的对立应和理解“音声相和”

这是将“音声”作为一个词语,从声音(包括自然之声、言语之声、音乐之声)的大小、长短、强弱、高低、清浊的对立应和的角度理解“音声相和”。

元·吴澄《道德真经注》云:“物之有无,事之难易,形之长短,势之高下,音之辟翕,声之清浊,位之前后,两相对待,一有则俱有,一无则俱无……‘相和’,谓一倡一和……五者皆言其偶,独‘音声’不言者,盖止曰辟翕、清浊,则人不知其为言音声也。言‘音声’,则其有辟翕、清浊之相偶自可知。故但指言其实,而不言其偶也。”

高专诚《御注老子》明太祖注:“言既有即生无,既难即生易,既有长即生短,既有高而必生下,既有音声,谐和内音,必高低者相挟。”“简读”云:“有了声音,才能分出高音和低音。”

高亨《老子正诂》:“《吕氏春秋·适音》:‘夫音亦有适,太巨则志荡,太小则志嫌,太清则志危,太浊则志下。’音声相和,谓音声之矩小、清浊相和也。”高亨著、华钟彦校《老子注译》注:“音声的大与小、长与短、强与弱、清与浊,都是彼此对立相应和,无此则无彼,无彼则无此。另一说,音与声有别,始发声谓之声,声成文谓之音,音与声对立,而又统一。”译:“音声的大小、长短、高低、清浊是对立相配和的。”

四、随意注解、不知所云的情况

另外,有些注本和论著,在注解和阐释时,信口而言,不知所释。如:刘权《老子道德经新探》注:“音声相和:同一目标,希望。”译:“音声同一目的。”东北《紫气东来》(上)云:“音声相和是指音乐与歌声要相和,这样就会悦耳,否则就会难听,难听就已不是歌声了……老子是在告诫修行者,在自己的修行之歌中要音声相和,不要音声相违,自相矛盾,那样就不是修行之歌而是噪音了。”陈俊才《道德经全集》等书译为“音节与旋律”相互和谐(配合、应和)。周卫《道德经新译新评》译:“声和音,和差以配。”卫广来《老子》注:“音声:人鸣曰声,物鸣曰音。”译:“音和声由互相对立而和谐。”马德五《老子道德经·汉英对照》译:“‘响音’和‘弱声’也是相互和调的。”李红《老子本义》译:“音和声相比较而应和。”南怀瑾《老子他说》云:“音与声相和,才构成自然界和谐的音律。因此,又有‘禽无声,兽无音’的说法。《礼记》中《乐经》说:‘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等,虽属个别情况,但若以讹传讹,也将贻误读者。

五、简要评述

对“音声相和”的语义所指,古代学者主要从声相应和的自然、生活现象理解,故而对“音声相和”未作注释或注释很简略,如王弼《老子注》、苏辙《老子解》、范应元《老子道德经古本集注》等注本都无注文。现代学者多从音乐文化事象理解“音声相和”,将其作为老子音乐美学思想的重要命题,对其语义所指作了多层面、多向度的阐释,歧解异释,也丰富了“音声相和”的所指。

对“音声”的理解,绝大多数学者都将其作为两个相对、相反的概念,译作“音和声”,但都未能以先秦文献用例为证,而是引证《礼记·乐记》对声、音、乐的区分、郑玄的注文以及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音”下条注“单出曰声,襍比曰音”为“音声相和”作注,这是值得商榷的。因为,第一,西汉时,河间献王刘德(约前176或前170—前130)等人的《乐记》,在论“乐”之构成(“声→音→乐”)时,对声、音、乐的概念的区分:“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声成文,谓之音”,郑玄注:“宫、商、角、徵、羽单出曰声,杂比曰音。”又:“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这,只是《乐记》作者的理论区分,并非先秦两汉时期声、音、乐的概念和词语在文献中的用例情况如此。战国后期集先秦学术之大成的荀子,在《乐论》中,就没有对声、音、乐的概念进行区分和解释。王晔《浅释“音”、“声”》一文指出:“《乐记》曾将‘声’、‘音’、‘乐’的概念作出明确划分,但是这一概念在当时及以后均未获得认同,几乎所有的文献仍旧混用‘音’‘声’,甚至《乐记》本身也是如此。”所以,若用《乐记》对声、音、乐概念的区分来解释《老子》“音声相和”的涵义,不论从《老子》和《乐记》出现的时间顺序,还是音、声在先秦两汉文献中的实际用例情况看,都是不合适的。第二,即使以“声成文,谓之音”、“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来解释“音声相和”,认为“简单的发音叫‘声’。声的组合成为音乐节奏的叫‘音’”,那也如李曙明先生所说:“音归根结底属于声的范畴。声与音之间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而非通常意义下的对立统一关系。”故此,高亨先生坚持将“音声”作为一个词语解释,特别值得注意。

关于“和”,古代学者多取“应和”之义,现代学者则多取“和谐”之义,其次是“应和”,也有取“调和”、“谐调”、“配合”、“附和”、“羼和”之义的。许多学者在注释和翻译中前后取义不同,显得混乱。如,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注为“乐器的音响和人的声音互相调和”,译为“音和声彼此相应和”,可见用现代汉语的话语体系转译和阐释《老子》的话语和思想是有一定难度的。

通过对“音声相和”诸家释义的梳理,我们发现,如此之多的歧解异释,反映出现代学术研究中的某些局限和误区。首先,现代学术研究过分追求“创新”的学术风气,使学者们在多层面、多向度的阐释“音声相和”的丰富意蕴的同时,也忽略了前人的、已有的正确观点。如对“音声”的理解,吴澄的注解是深思熟虑、很有见的的,但现代学者几乎无人予以重视和阐述。追奇求新,以至于随意注解、信口而言、不知所释,或人云亦云、转抄因袭、讹误衍传,是现代学术研究中的两大弊症,这在对“音声相和”的释义中也有表现。对一个概念、词语、命题的理解和阐释,看似微不足道,但其中也显现出一个学者的学术识断、学术品格,譬如高亨先生在译注“音声”时的学术坚持,显示出他的学术素养,值得我们珍视。其次,现代学术研究运用“科学化”思维,力求条分缕析的“精确”,但是,用“注释 翻译”的方法,力图“精确”地转译和阐释古典文献的语义所指,反而会造成理解、阐释的不正确、不准确,如将“音声相和”翻译成“音和声相对立(比较……)而和谐(应和、调和……)”,令人费解,而古人的“关关、噰噰,音声和也”、“言则音声相和”的“模糊”注释,反倒让人觉得正确、准确、清晰、明了。因为,“音声相和”是古人对自然、生活和音乐文化活动中音声相互应和的直觉体验性描述,具有综合性、模糊性、歧义性特征,而现代学术研究要用“科学化”思维,“精确”分析其语义所指,这就出现了“你不说我还清楚,你越说我越糊涂”的现象。古人重直觉体验,今人重科学分析,如何用现代汉语的思维方式和话语体系转译和阐释古代文献的语义所指,还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同类推荐
  • 轻舞飞扬

    轻舞飞扬

    《轻舞飞扬》是“文苑精品”系列之一,荟萃中外美文,辑录了一篇篇经典、精彩、有趣、有益的文字,纯粹、清新、智慧,发人深省,感人至深,充满生活情趣,宣扬理性哲思,解读平凡中的意趣与智慧。《轻舞飞扬》坚持与读者同行,力求成为读者最需要、最具阅读价值、最令人感动的文章集粹。做到真正的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做到真正的深刻感动,恒久铭记!
  • 生命第一:5·12大地震现场纪实

    生命第一:5·12大地震现场纪实

    许多人不想重现汶川大地震的灾情,是因为人的生命在那一刻变得极端的脆弱与痛苦、无助与悲恸。但这是历史,这是客观。不记述这生命之苦,就不知道人类从动物世界走向衣冠楚楚、讲吃讲穿的文明历程的每一步痛苦与辉煌,这对人类更好地走向未来也是无益和有害的。
  • 四书五经名句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四书五经名句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数千年来,儒学经籍浩繁,汗牛充栋,人们要想一窥堂奥,殊属不易。除鸿儒学者外,一般人对儒学的汲取主要是以儒学经籍的名篇名句,尤以四书五经为首。儒学的经典名句,具有能传之千古,播之四海的功能,让世世代代的人们受其熏陶教育,从而使整个儒学的传承,像浩浩长江,永不衰竭,且历久常新。
  • 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幸福深处,是一种真爱。爱的表达方式不一,爱非经冬不知甜。心灵深处有最爱,不能晓悟人间温暖。有人说:亲情是一种深度,友情是一种广度,爱情是一种纯度。作家刘心武说:人生一世,亲情、友情、爱情三者缺一,已为遗憾;三者缺二,实为可怜:三者皆缺,活而如亡!失却这些情谊的人是世间可怜的孤独者,没有这些真情的社会只能是一片繁华的荒漠。
  • 石评梅大全集(超值金版)

    石评梅大全集(超值金版)

    本书本着优中选精的原则,斟酌再三,将石评梅最脍炙人口的散文、诗歌、小说、游记、戏剧、书信等作品精选出来,集结成书。鉴于石评梅的散文和诗歌的成就最大,因此本书内容的重点侧重于对其散文、诗歌作品的遴选上。
热门推荐
  • 工班尘事

    工班尘事

    就呵呵呵个积分就放假呀发帖发放vgfjhv
  • 国学大讲堂Ⅰ:老子、庄子的做人绝学

    国学大讲堂Ⅰ:老子、庄子的做人绝学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言若讷,大勇若怯。我们看世事。往往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而成大事、生活得轻松自如的,则常常是那些“笨蛋”、“傻子”。就像老子说的: “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老子认为,水虽然表面上看来是柔弱卑下的。但它能穿山透石。淹田毁舍,任何坚强的东西都阻止不了它,战胜不了它。因此,老子坚信柔弱的东西必能胜过刚强的东西。这里,老子所说的柔弱。是柔中带刚、弱中有强、坚韧无比。所以,对于老子柔弱似水的主张,应该加以深入理解,不能停留在字面上。由此推而言之。老子认为。体道的圣人就像水一样,甘愿处于卑下柔弱的位置。对国家和人民实行“无为而治”。
  • 网络营销与实训

    网络营销与实训

    本书由11章构成,知识点介绍从网络营销概述出发,到网上市场调研、网上消费者分析与定位策略、网站推广工具、无线网络营销、网络营销广告、网络营销的策略组合、以网络营销为导向的企业网站建设、网络营销的实施到网络营销实训。
  • 花叶未落心已伤

    花叶未落心已伤

    花叶未落为何心中已经充满了淡淡的忧伤?呵呵,可能真的有些悲伤吧!
  • 悍妾

    悍妾

    唐秋穿越第一天就“被”成婚,娇妻艳若画中仙子。曾经荣华于一身,如今家徒四壁。贫贱夫妻百事哀。很快祸事临头,有人抢婚,图的并非他娇妻的美色,只因唐秋光芒太耀眼。英姿飒飒的女将军,官宦世家的千金小姐,谜一样的流落公主,还有那不开窍的小妮子……人非圣贤,美色当前,来者不拒。家有悍妻非我愿,等过上了愁云惨淡的日子,唐秋悲呼哀哉:“大姐们,退货行不行?”PS:面对家庭暴力,一定要勇敢说“NO。”
  • 我的老公是蛇王

    我的老公是蛇王

    我出生便被视为一个不详之人,阿妈难产死去,死法极其诡异,阿爸痛恨我,给我取名一个弃字……
  • 芊芊萌萌哒

    芊芊萌萌哒

    “本公子我可好看?”“没本公子我好看!”“敢问公子大名?”“白——哦不,吕卜晖,我是说这个鸡很白。”白芊芊讪笑着回答,李萌看着那只剩下鸡骨头的盘子,鸡很白吗?”白芊芊心不在焉地问着;“李公子,你是做什么的?”李萌笑着回答,“我做买卖的,你呢?”“我家里蹲——哦,不,我也是做买卖的,只不过是做店铺生意,呵呵!”
  • 良辰好景,老婆,离婚无效!

    良辰好景,老婆,离婚无效!

    【完本】人前,他们是令人羡慕的模范夫妻,时下最萌的“老夫少妻”组合背后,她对他冷淡似水,小心翼翼,还常常被小三骚扰。“纪景年!麻烦让你的莺莺燕燕少来骚扰我!”“老婆,你可以给她们发律师函啊……”,他在她脸颊上偷了个香,戏谑道。顾凉辰很想抓烂他那张皮笑肉不笑的脸,第二天,真的发了律师函!顺便发了一封给他!纪景年生平第一次收到律师函,新婚小妻子要跟他离婚!“小老婆,为什么离婚?”“你放开我——!”“他们说,一定是我没能满足你,是么?”“纪景年!《中国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条——”“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是,你是我老婆!”“婚内强.也是啊——”,小女人的反抗声被撞碎……***顾凉辰帮好友代班,却莫名其妙地倒在了客人的chuang上,还被前男友抓个正着!第二天上课,那位客人出现在课堂上——他们的临时法学老师,纪景年。男友拥着好友在她面前示威:顾凉辰,我们分手了!记住,是我甩了你!那一刻,她才知道,是好友的设计,抢了她的男友!她二话不说,甩了好友一巴掌!潇洒离开!在失恋、背叛,双重打击下,她在河边喝得烂醉如泥,被他捡走。***他是她儿时喜欢过的邻家大哥,多年不见,他已忘了她。可他却一次次地出现在她的身边,一次次为她解难……当她的心逐渐沦陷时,才明白,他接近她,不过是为了——他亲手将她的继父送进监狱,任她如何相求都不能!却在她再度家破人亡时,逼她嫁给他!“你不是恨我吗?为什么还要我嫁给你?!”,顾凉辰歇斯底里地吼。“你小时候不是说过,长大了嫁给我的吗?”,他戏谑道,深眸认真地锁着她。她冷笑,别开头,“年幼无知的话,你也会当真?”“当然,不。娶你,不过是哄爷爷开心。”,他轻佻地说道,淡漠的目光后,掩着一颗受伤的心。他的一句话,彻底封闭了她的心!
  • 无极剑神

    无极剑神

    天武大陆,宗门林立,弱肉强食,适者生存,为救亲人,苏云一念成魔,偶获逆天剑匣,习得惊世剑诀,一把由十万八千口仙剑镇压的神秘之剑,铸就了一段不朽剑神传说!
  • 总裁霸爱,老公请节制

    总裁霸爱,老公请节制

    “求求你,放过我……”“你的身体比嘴巴要诚实得多!”一场惊心设计,他夺走了她的第一次……叶薇表示就当被狗咬了一口算了,可眼前的这个总裁太讨厌了,每天晚上都来压榨她!一次结束还要来第二次!“老公大人,能不能节制一点!”某腹黑BOSS点了点头,“好,一次一个姿势,重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