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15600000010

第10章 屈原:楚民族“宗教—道德—文化”的精神领袖

屈原:楚民族“宗教—道德—文化”的精神领袖——屈氏所守莫敖、三闾大夫为神职官员说

一、屈氏世守莫敖之职

屈氏世系,据何浩先生考述,“从屈瑕初次出现到屈景生活的顷襄王末为止的四百三十九年间,屈氏共计十七世”(包括中缺者),可考者二十四人,“每世平均二十四年半,也大体合于人口生殖的自然规律。同一个时间内,楚王室由楚武王长子楚文王算起,到顷襄王时,共十五世、二十王。与屈氏相比,较为接近”。

赵逵夫先生作《屈氏先世与句亶王熊伯庸——兼论三闾大夫的职掌》《楚屈子赤角考》《屈氏世系与屈原思想的形成》《战国屈氏世系及其对屈原的影响》等系列文章,考订为二十五世(包括中缺者)三十七人。今依赵先生考论引述如下:

(一)春秋屈氏人物

1.熊伯庸,屈氏的始封君,为西周末年楚君熊渠之长子,被封于庸以北的甲水边上,故《庄子·庚桑楚》篇以甲氏为屈氏。

2.屈侯某,伯庸之子,是以“屈”为氏之第一代,生活于周厉王、宣王之世。

3.屈瑕(?—前699),楚武王(前740—前690)后期任莫敖,大约为伯庸的第六代孙。

4.屈重,楚武王四十二年至楚文王(前689—前677)时任莫敖。

5.屈完,楚成王(前671—前626)前期或继任莫敖之职,应为息(今河南息县)公。

6.屈御寇,字子边,屈完之子,继任息公。

7.屈赤角,字子朱,屈御寇之子。楚成王三十七年至穆王(前625—前614)继任息公,任莫敖。

8.屈荡(?—前558),字叔沱,楚庄王时为左广之车右。屈建之祖父。袭任莫敖。

9.屈到(?—前551),字子夕,叔沱之子。楚康王二年(前558)任莫敖。

10.屈乘,屈到之弟,车右屈荡之次子。

11.屈建(?—前545),字子木,屈到之子。楚康王九年(前551)任莫敖,楚康王十二年(前548)任令尹。

12.屈荡,楚康王二年(前558)任连尹,楚康王十二年(前548)任莫敖。与屈建之祖父同名。

13.屈申(?—前537),屈荡之子,屈建之孙。楚灵王(前540—前529)初期任莫敖。

14.屈生,屈建子,楚灵王四年(前537)任莫敖。

15.屈罢,应为屈生之子,楚平王(前528—前516)时应任莫敖。曾受命简东国之师于召陵。

16.屈大心(?—前506),楚昭王(前515—前489)前期为莫敖,死于吴楚柏举之战。

17.屈春,楚平王、昭王时甚有声望,并未成为令尹,应当任莫敖。

18.屈建,当是屈春之子,楚昭王、惠王(前488—前432)时人,与子木同名。似有过失而去职,由其弟屈庐继任莫敖。

19.屈庐,楚惠王时任莫敖。

20.屈固,字公阳,任圉师之职,官阶较低,可能后来亦以救王之功至莫敖之位。

(二)战国屈氏人物

1.屈将,又称屈将子,战国初期楚人,墨子再传弟子。应为楚简王(前431—前408)、声王(前407—前402)时人。

2.屈宜臼(也作“咎”),“息大夫”也即“息公”,亦称“屈公”。生活于楚悼王(前401—前381)、肃王(前380—前370)、宣王(前369—前340)、威王(前339—前329)时代。可以肯定,屈宜臼是屈原的祖父。

3.屈昜,屈原父亲,其生活年代大约与莫敖子华(沈尹章)同,活动于楚宣王、威王时期和怀王早期。怀王八年以前曾任楚大莫敖。

4.屈上,战国中后期楚罗邑连嚣。

5.屈(丐、盖)匄(?—前312),楚怀王前期曾任大将军,死于秦楚丹阳之战,当活动于宣王、威王及怀王前期。

6.屈遥,楚怀王初年任大尹之职,是朝廷中负责国君渔猎活动,曾参与司法活动,同阳成公等一起接受下蔡山阳里人的申诉。

7.屈为人,楚怀王初年任新大厩之职。大厩为楚王宫管理马匹的机构,“新大厩”为大厩的行政长官。

8.屈宜,战国末期楚国贞人或为是朝廷贞人,其时代亦在怀王十二年前后。

9.屈景,楚国之能人贤士而有大志者,未得重用,闻燕昭王招贤,于楚怀王十九年以后至燕国。屈景之年岁大约与屈原相近。

10.屈署,大约年岁较屈原为轻,其世次尚难确定,有可能是屈匄的子侄或孙辈。或为楚之上柱国。

11.屈,怀王初年任大之职,怀王十二年(前317年)与大尹夏句浩一起接受申诉,参与司法工作。

12.屈挚,楚怀王初年任恒思之地的少司马。

13.屈惕,战国末期楚国邑之攻尹。

14.屈犬,安陆之下隋里人(安陆其地在今湖北省云梦县以北),是同屈原有亲属关系的人物。似无任职,大约年纪稍轻。

15.屈貉、屈庚、屈贾,威王、怀王时人物,似均未任职,大约已完全成为等同于庶人的“没落贵族”。

依赵先生考订的屈氏世系来看,春秋时,除屈乘因兄屈到继任莫敖而未袭其职,楚昭王、惠王时的屈建似有过失而未袭莫敖之职外,其余16人都袭任莫敖之职。战国时,除楚威王前期沈尹章曾任楚莫敖外,仍为屈氏世守。赵先生说:

屈昜于怀王八年以前曾任楚大莫敖之职,而莫敖(战国时在朝廷者一般称“大莫敖”)在春秋时代为屈氏世职,战国时也有别氏担任的情况,但也应主要为屈氏担任。

对于屈氏世守莫敖之职,学界无异议。如姜亮夫先生说:

楚官以令尹、司马、莫敖三公,皆以其公族子弟为之,与春秋以来诸国皆不同……然莫敖一官,历考诸史,皆屈姓之士,且有父子祖孙可考,则其为世官无疑。此在诸国,或偶有父子兄弟一时相继,而无历世相承之习。

詹安泰先生也指出:

屈氏极盛于春秋,春秋时楚国的莫敖,为屈家独占;屈瑕,屈建,屈荡,屈生都做过莫敖。

蔡靖泉先生说:

楚国主要官职皆由王族子弟担任,但除莫敖之外,没有任何王族支脉历世承袭一职。唯有莫敖为屈氏世袭,而且至战国之时似也仍未改变。

二、莫敖为神职官员

但是,关于莫敖的职守,却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是认为莫敖为军职,张正明、何浩、赵逵夫先生主此说;一是认为莫敖为神职,许多楚辞学者主张此说,如姜亮夫、岑仲勉、唐嘉弘、萧兵、过常宝等先生。现举要引证如下:

张正明《楚国社会性质管窥》一文中认为,莫敖“是楚族军事首领的尊号”:

后世有莫敖掌军,秦末楚人的连敖也掌军。由此可知,敖应是楚族军事首领的尊号。

何浩《春秋战国楚屈氏世系考述》一文认为,“莫敖之职相当于司马一级”,理由是莫敖屈暇曾代表楚国参加盟会,又曾献计诱敌制胜,并曾单独率兵伐罗。

石泉主编、何浩、陈伟副主编的《楚国历史文化辞典》中认为,莫敖“为楚国最高军事长官”:

大莫敖的职掌当与一般莫敖相类。主要是负责军事,但亦可兼管司法民政。

一般认为,其职掌、地位前后阶段不同。春秋初,其职掌相当于司马、大司马,为楚国最高军事长官,常做主帅统兵出征,有时主持与邻邦盟会。楚武王时莫敖屈瑕曾率兵伐绞、伐罗,盟贰、轸。至春秋中期后,其地位略有下降,楚国另设大司马及右、左司马等官,莫敖则位次右、左司马之后,其职掌也可能有所变化。

赵逵夫先生认为,莫敖“是司马之外专设的防卫边境的官职”:

《左传》记屈氏袭职为莫敖。莫敖之职守,宋孙逢吉《职官分纪》二以为即司空,明董说《七国考》一也说:“楚改司空为莫敖”。但司空为掌水土及工程建筑的官职,显与莫敖之职守不合,其误甚明。有的人根据“莫敖”二字之读音与外国或少数民族语中某一词偶然相近,便或者说是来源于波斯火教教士之“穆护”,或者从近代西南少数民族祭宗巫族“呗髦”、“毕摩”等名目去探求莫敖的职守,都难免牵强。因为史籍中没有一处提到莫敖之职守与宗教有关。

从史籍考察,莫敖的职守在军事方面。如屈瑕领军拒郧人及随、绞、州、蓼之师,败郧,伐罗;屈重从武王伐随,武王卒则入随与盟;屈建伐陈,屈申伐吴等(此皆明确记载以上诸人任莫敖之职期间的事迹)。从这些看,他们的活动主要在北部一带,以抗拒侵略、保卫边境为主。

可是,《左传》中不仅莫敖同司马互见,也与左司马互见。如襄公十五年:“蒍子冯为大司马,公子橐师为右司马,公子成为左司马,屈到为莫敖。”则莫敖与司马或左司马非同一官职甚明。我以为春秋时莫敖是司马之外专设的防卫边境的官职,因其职守与等级同司马、左司马相近,故后人与之相混。

《说文》有“”字,许云:“健也,从力,敖声,读若豪”。段注:“此豪杰真字。自假豪为之而废矣。”莫敖之“敖”,或为“”之假借,“莫”即豪强莫比的意思……堵敖、若敖等楚王称谓中的“敖”,为“豪”之借,有酋豪或豪强的意思,是楚人传统的一种称号,“莫敖”也是楚官楚语,它是就武力及防卫方面为说。

莫敖在春秋中期以后主要负责北方的防卫,至战国中期屈宜咎仍担任息公,便是一个说明。

姜亮夫先生则认为,“莫敖之官比于后世秩宗宗正”,“语言之含义可解为祭司长之类”:

莫敖一名,义不甚可解,然楚自熊咢以后,以敖为号而非名(熊仪始称若敖),十四王中有若敖、宵敖(熊坎)、堵敖(文王子,又作杜敖)、郏敖(熊员)四君及公孙敖……敖字疑为含某种意义之楚语,而与宗姓有关……疑莫敖之官比于后世秩宗宗正,皆非甚谬。

莫敖有似汉以后之宗正,掌王族之专职也,故其名至奇诡,则楚先世之旧语。

盖莫敖为楚故习,为楚最早之高官,乃更加令尹之上为主军国大事。则莫敖者……楚在氏族制未破坏前主国事之重臣,保存其较原始之氏族,语言之含义可解为祭司长之类。

萧兵先生从“比较文化学”的视角,广征博引,论证认为,莫敖是巫酋、豪酋,是“政教兼理,天人并司”的“大巫”:

莫敖一类“大巫”,政、教兼理,天、人并司,权力和地位都较高;普通的就是所谓“小巫”,如近世之神汉、巫婆。

我们认为,屈氏世职莫敖应是楚王族的神职官员,而非军职。理由如下:

(一)行政和军职无须世守,唯有神职才需要世守。楚国的行政、军事官职如令尹、司马多为公族子弟担任,但无世守之例。或以为屈氏世守莫敖,“可能出于楚之先王对屈氏的特殊褒赐”,此说理据不足。若说“特殊褒赐”,楚王族中可受“特殊褒赐”的代不乏人,但无一姓世守一职之例。其实,楚国与宗周有别,在官职上并无“特殊褒赐”,即使如令尹,虽为百官之长,且多为楚王兄弟或其他王室贵族担仼,但若有渎职营私、触禁犯罪行为,即被免职甚至处死,所以楚国自春秋以来没有出现中原各国那种列卿坐大、政在家门的现象。莫敖屈瑕伐罗兵败,“缢于荒谷”。史载屈瑕为楚武王之子,其时主持楚之军政外交,且有功于楚,一次兵败竟以死谢罪,屈氏有何“特殊褒赐”?屈氏世守莫敖之职,当另有原因。

据巫觋史、宗教史和古文献之研究,唯有神职因其所习巫术、巫法、巫技、神能的神秘性和所掌巫史文献的神圣性,有父子相继、祖孙相传的“世袭”现象。譬如南北方少数民族中主持宗教、政治大事的“鬼主”,其职位都是父子相继。杨汉先先生说:

鬼主在氏族中的地位是相当高,他可以指挥氏族间个人的行动,氏族内的一切争端他可以解决。鬼主与巫师是不相同的,鬼主被认为正派,巫师有时候被认为邪派,在社会地位上鬼主远过于巫师。但是在宗教仪式上两者是相辅的,鬼主的职位大半是传袭,如果自己没有儿子就传给与自己较为亲近的本氏族的男子……而鬼主是绝对的只传与本氏族的。

前苏联学者P。伊茨在《东亚南部民族史》中也说:

鬼主的正式职责只是管理祭祀典礼,但在他的身上也体现一种政权的有限结合——他是氏族或部族的首领,并且他的职位是父子相传。

在楚国,神职也是世袭的。如楚国大巫观氏,就是世守卜尹之职。楚武王时有观丁父,“武王以为军率,是以克州、蓼,服随、唐,大启群蛮”;楚康王时有观起,得宠于令尹子南,后子南得罪,观起被车裂;观起死后,其子观从被楚平王继续任命为卜尹:

平王……召观从,王曰:“唯尔所欲。”对曰:“臣之先佐开卜。”乃使为卜尹。

又有卜尹观瞻:

巴人伐楚,围鄾。初,右司马子国之卜也,观瞻曰:“如志。”故命之。及巴师至,将卜帅。王曰:“宁如志,何卜焉?”使帅师而行。

杜预注:“观瞻,楚开卜大夫,观从之后。”昭王时有观射父,被楚大夫王孙圉称之为“国宝”:

楚之所宝者,曰观射父,能作训辞,以行事于诸侯,使无以寡君为口实。

又有观义、观喜、观繃、观虢等卜官见诸楚简:

葛陵简有观喜,简文残缺,所用卜筮占具不详。包山简之观繃用长灵,观义用保家,望山简观虢用黄灵,所用均为卜具,这与《左传》所载观氏世职卜官是相符的。由观氏之例或可推测,楚地的巫者大概多为世袭之职。

由此可见,观氏世守卜官之职,且父子祖孙相袭。屈氏世守莫敖,应与此相同,并非“特殊褒赐”。

(二)制度是一种文化性质最直接的体现,官职是制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楚国以神巫大酋为重官,官职制度体现了浓重的氏族神巫文化性质。确定莫敖之职守,应将其置于楚氏族神巫文化环境之中。令尹、司马、莫敖(亦作“莫嚣”)为楚之三公,皆由楚公族子弟任之。令尹总揽军政,位居三公之首,辅佐楚王处理全国政治、经济与军事要务;司马(亦称“大司马”)次之,为最高军事首领;莫敖又次之。但宗周无莫敖之职,按之宗周及秦汉官制,在主行政、军事的重官之外,则是掌宗族祭祀礼仪之官,这是官制之通则。按此通则,联系楚氏族神巫文化特点,莫敖当为掌宗族祭祀礼仪之官无疑。假若象学者所言,司马、莫敖皆为主军事之职,且官职等级平行又不相附属,这与先秦及秦汉官职制度相悖。故姜亮夫先生说:“或以为莫敖为主兵戎之官,恐不确。襄十五及二十三《左传》言楚命官,别有司马,在令尹之次,则不得更有主兵之官明矣。”

(三)莫敖之称又见之于楚的附庸小国曾国,如湖北随州曾侯乙墓,简文有“大莫敖阳为”;又见于地方官职,如:包山楚简114之“莫嚣疥”,是为战国时楚国州地莫嚣;简111、119之“莫嚣”,是为战国时楚正阳莫嚣;简113之“莫嚣”,是为战国时楚国新都莫嚣。如此,则赵逵夫先生认为“莫敖是司马之外专设的防卫边境的官职”,值得商榷。

关于楚国地方司马,包山楚简中更为多见,如简22之“司马”,简114之“州司马”等。不论中央司马(大司马)还是地方司马,都有附属之官,而中央莫敖和地方莫敖则无。中央司马之属官为左司马、右司马;地方司马之属官为小司马,亦作“少司马”,包山楚简129之“恒思少司马”、简173之“正阳少司马”,都为地方司马之副贰。由此可以看出几点:第一,莫敖和司马各有职守,但职位平等,互不附属;第二,司马为军职,莫敖就不会还是军职;第三,“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从中央到地方,既有掌军事防卫的司马,也应有主祭祀的神职,从中央到地方的莫敖应是神职;第四,世俗的行政、军事官职,可以有附属之官职;唯有神职不能有附属官职,因为神职只有具有某种特殊知识和能力的人才能担任,是世传世守之职,故有大小之称,而无正副之别,这犹如佛教中有大和尚与小和尚之称,而没有正和尚副和尚之别;第五,由此,我们想到,楚官中这奇怪的莫敖官职,原初并非官职名称,而是职业名称,是对掌管楚王族宗族祭祀礼仪之长的屈氏的尊称,但因莫敖屈氏又为楚之三公之一,故莫敖又渐成为官职之名,且因战国时各地设置莫敖官职而将中央的莫敖称为大莫敖。莫敖与令尹、司马等官职的区别也是清楚的,莫敖具有职业性质,令尹、司马是非职业性的。

(四)从《左传》等文献记载来看,莫敖屈氏的活动多见于军事防卫方面,这是以神职兼行军事、甚或外交、司法,但并不能依此而认定莫敖必为军职。因为,在楚国,以神职而兼行军事、外交、司法、教育的情况,是恒常之事。如卜官观氏,楚武王时有观丁父,曾“为军率”,“克州、蓼,服随、唐,大启群蛮”;楚昭王时有观射父,以其“能作训辞,以行事于诸侯”,而为“楚之所宝”,俨然外交官;又如观从,在楚灵王十二年(前531)公子比、公子黑肱、公子弃疾(即楚平王)的复国之役中,“使观从从师于乾溪”,后来弃疾夺得王位,因其先人佐开卜,而使为卜尹。又如左史老,与左史倚相一样,是位熟悉典籍、博识史事的巫史,也曾于楚惠王四年(前485)佐司马子期伐陈,惠王十一年(前478)楚再拟伐陈,太师子谷推荐其为伐陈主帅,后因有争论,卜定由公孙朝率师伐陈。这些记载说明,在楚国,神职兼行军事、外交之事是常例。不能由此而认为楚之卜尹、左史也是军职或外交官吧。

春秋战国之际,战事频仍,《左传》又多记军事战争活动,故莫敖屈氏多出现在军事战争、外交结盟活动中,事属自然,然其掌王族宗族、祭祀、礼仪的本职始终未变,故而渔父见屈原时,仍亲切而尊敬地称之曰:“三闾大夫”。

三、三闾大夫屈原也为神职官员

莫敖屈氏,春秋之时地位仅次于王族,到战国时代逐渐衰微。首先,作为世职的莫敖,已不再是屈氏所专任;其次,任令尹、司马等要职的现象,再没有了。其地位远在昭氏之下(战国昭氏任令尹者,见于记载的至少有三人:昭奚恤、昭阳、昭鱼),也在景氏之下(战国时景氏任令尹者大约有二人:景翠、景鲤)。战国时屈氏任职可知者,有大莫敖、息公、大将军、大尹、新大厩、贞人、左徒、三闾大夫及地方官吏而已,还有因不能得到重用而去他国者。

屈原的任职情况,据《史记》载,唯有左徒一职。但民间则亲切地尊称屈原为“三闾大夫”。关于左徒与三闾大夫的关系,学界多以为三闾大夫是屈原被贬后的任职,但《史记》未有此说,不可信从。或以为左徒即春秋时之莫敖,也少理据。我们以为,左徒为战国时楚国的行政官职,史载曾由屈原和春申君黄歇出任,恐与神职莫敖无关。不能因楚国神巫文化社会神职兼行行政者多,就将左徒等同于莫敖或三闾大夫。倒是三闾大夫与莫敖有关,左言东先生《楚国官制考》一文中说,屈原为莫敖之后,“三闾大夫当是莫敖的俗称”,此说可从。

关于屈原的职守,姜亮夫先生认为类似秦汉之太常、宗正,是祭司长之类的神职官员,他说:

自左徒晋为令尹,则左徒之职甚崇,非左右拾遗之比也。按原本传下言:入则图议国事,出则应对诸侯。盖近内官,其职颇与汉制太常相似。《渔父》称三闾大夫,王逸以为掌昭、屈、景三姓,此与汉制之宗正似。按王莽改太常为秩宗,而以宗正属之,莽制多模古,宗正可并太常,则左徒或即三闾大夫之主官,而三闾为其从属大夫专掌昭、屈等三姓者与欤?

他在《屈原事迹续考》中又说:

左徒之职仅次令尹,至为尊宠。三闾之职盖专宗姓之守者也,此当为屈姓世守之职。怀王甚任之时,则进而为左徒,此政治上之晋阶也;既则退守宗庙,理族姓,此宗族上之职守也。

汉制太常,即秦之奉常,景帝中元六年(前144)改名太常,为九卿之首,掌宗庙礼仪,属官有太乐、太祝、太宰、太史、太卜、太医六令丞等。王莽时,改太常为秩宗。东汉太常,除掌礼仪、祭祀外,兼掌选试博士。后代沿置,仅专管王朝祭祀、礼乐诸事。宗正之官,秦设汉沿,为九卿之一,是皇族事务机关的长官,汉平帝元始四年(前4)更名宗伯。《后汉书·百官志·宗正》:“掌序录王国嫡庶之次,及诸宗室亲属远近,郡国岁因计上宗室名籍。若有犯法当髡以上,先上诸宗正,宗正以闻,乃报决。”依姜先生的观点,屈原是掌王族典籍档案和祭祀礼仪、兼司贵族子弟教育和管理的神职官员。此说总体可取,但言左徒与三闾大夫有主从关系,或由左徒贬任三闾大夫,却属臆测。

蒋海生先生《屈原投江新探》一文也认为,三闾大夫屈原是“楚之最高祭司”:

《渔父》中称屈原为三闾大夫。《谷梁传》僖公四年、文公九年,《公羊传》文公九年皆称楚无大夫,可见三闾一称实为晚出。王逸说三闾掌屈、景、昭三姓,掌王族三姓即掌王族共同的宗教祭祀事务以及教育王族子弟之职责,惟共祭之神与祖才能在三姓间构成共同的经常性事务,而且王族所祭之神必为楚之最高之神,故其祭祀的执掌者必为楚之最高祭司。

过常宝先生将“左徒”之能与“三闾”之职联系起来,认为屈原是掌管楚王族宗族和宗教事务的长官,类似于《周礼》之“宗伯”:

司马迁在说及“左徒”之后,称赞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这几句话应该反映了“左徒”一职在个人修养方面的特点。“博闻强志”四个字表明这种职务要求能够熟悉“文献”,可以设想这些文献可能有两个部分:一是包括《诗经》在内的中原典籍,二是本族的历史文献。前者在春秋战国时是每一个贵族都可能有的修养,没有什么职业特点,可先不考虑。春秋战国时期非常重视本民族的历史,楚国当然也不能例外,那么,屈原的“博闻强志”不可能不包含楚史或其他楚文化方面的内容,因为,只有历史知识才能使人“明于治乱”,才能和楚王“图议国事”。今人姜亮夫先生以西汉时“太常”、王莽时“秩宗”来比喻“左徒”,所谓“秩宗”,约相当《周礼》之“宗伯”或《楚语》观射父所谓“祝、宗”,两者皆由巫史发展而来。《周礼》所描述的官制过于琐细,显然糅进了理想的因素,不可尽信,但其所述诸种事务和职掌的大抵分类应是早已存在的。我以为考虑“内宗”、“外宗”及诸“史”的职责,可以大略反映宗伯的职掌。总结《周礼》的内容来看,他们既要传习本民族历史,辨别昭穆,还要指导各种宗教礼俗,从事外交应对。观射父虽分言祝、宗,而其职掌之范围交错混淆,不能分别。概而言之,宗伯或祝、宗的职事主要包括两部分:宗族氏姓和祭祀礼仪,他们其实都是相当于负责王族之宗族事务和宗教事务的长官。

至于“三闾大夫”一职,王逸云:“三闾之职,掌王族三姓,曰昭、屈、景。屈原序其谱属,率其贤良,以厉国士。”这一节写得非常清楚,“掌王族三姓”分明言其为楚王族宗族长官,“序其谱属”就是传习、修撰宗族的历史、族谱,后二句是说还对宗族子弟负有教育的责任……《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称屈原任官“左徒”,而“三闾大夫”是屈原“行吟泽畔”时他人对他的称呼,也就是说,司马迁并未言及屈原改任之事,王逸《离骚经章句》只言屈原官“三闾大夫”,不及“左徒”。又据以上分析,“三闾大夫”和“左徒”之职掌相近,皆为王族宗族事务,那么,“三闾大夫”或者就是“左徒”的别称?不管如何,屈原的职掌是王族宗族长官,类似于《周礼》中之“宗伯”,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宗族长官,显然应由王室宗族成员来担任,屈原与楚王同宗,这一点史有明载。

过先生还将左史倚相与左徒屈原进行比照,认为“‘左徒’和‘左史’在所传习的‘文献’内容方面是一样的。同时,左史’也负有教育的责任……从知识结构和职掌来看,从其宗族出身来看,我们完全可以肯定:屈原之职掌与左史倚相之职掌是相同的”。

综合诸家之说,联系屈氏家族世守之职、屈原的任职情况和知识学养、三闾大夫的称呼等,我们认为,屈原应为神职官员,类似周之“宗伯”。按之《周礼·春官·宗伯》所载,宗伯系统,以大宗伯为其长,小宗伯、肆师为之佐,以巫、祝、卜官、乐官、史官为其属,其实是由古代巫官衍化而来。宗伯之职,“帅其属而掌邦礼,以佐王和邦国”:

大宗伯之职,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祇之礼,以佐王建保邦国。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祇: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实柴祀日月星辰,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以貍沈祭山林川泽,以疈辜祭四方百物;以肆献祼享先王,以馈食享先王,以祠春享先王,以禴夏享先王,以尝秋享先王,以烝冬享先王。以凶礼哀邦国之忧:以丧礼哀死亡,以荒礼哀凶札,以吊礼哀祸灾,以礼哀围败,以恤礼哀寇乱。以宾礼亲邦国: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觐,冬见曰遇,时见曰会,殷见曰同,时聘曰问,殷覜曰视。以军礼同邦国:大师之礼,用众也;大均之礼,恤众也;大田之礼,简众也;大役之礼,任众也;大封之礼,合众也。以嘉礼亲万民: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以婚冠之礼,亲成男女;以宾射之礼,亲故旧朋友;以飨燕之礼,亲四方之宾客;以脤膰之礼,亲兄弟之国;以贺庆之礼,亲异姓之国……以礼乐合天地之化、百物之产,以事鬼神,以谐万民,以致百物。

小宗伯之职,掌建国之神位,右社稷,左宗庙。兆五帝于四郊,四望、四类亦如之。兆山川、丘陵、坟衍,各因其方。掌五礼之禁令与其用等。辨庙祧之昭穆。辨吉凶之五服、车旗、宫室之禁。掌三族之别,以辨亲疏,——其正室皆谓之“门子”——掌其政令。

另有内宗、外宗,皆“掌宗庙之祭祀”,协助宗伯工作。宗、祝、巫、卜、乐官、史官在具体活动中的角色和职责虽然不同,但在知识结构、社会—文化职能方面是相通或相同的,所谓“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司马迁《报任安书》)。楚国的巫史系统与宗周的宗伯系统未必一样,但其文化职能应是一致的。

关于宗伯的任职资格,据《国语·楚语下》载卜尹观射父话说:

古者民神不杂。民之精爽不携贰者,而又能齐肃衷正,其智能上下比义,其圣能光远宣朗,其明能光照之,其聪能听彻之,如是则明神降之,在男曰觋,在女曰巫。是使制神之处位次主,而为之牲器时服,而后使先圣之后之有光烈,而能知山川之号、高祖之主、宗庙之事、昭穆之世、齐敬之勤、礼节之宜、威仪之则、容貌之崇、忠信之质、禋洁之服,而敬恭明神者,以为之祝。使名姓之后,能知四时之生、牺牲之物、玉帛之类、采服之仪、彝器之量、次主之度、屏摄之位、坛场之所、上下之神祇、氏姓之所出,而心率旧典者为之宗。

观射父在此分述了巫、觋、宗、祝之由来和区别。但实际上,宗、祝也应具有一定的巫、觋之“能”,巫、觋也应具有一定的宗、祝之“知”。当然,在具体的神事活动中,巫、觋、宗、祝的角色和职责是有区别的,宗、祝长于“知”,巫、觋长于“能”。至于屈原,从其所传楚辞看,既有巫觋之“能”,又有宗祝之“知”。以观射父所言考量,可以说,屈原是完全具备楚之宗伯的任职资格和条件的:

(一)屈原为“楚之同姓”,为“名姓之后”。旧说屈暇为楚武王熊通之子弟,赵逵夫先生认为屈氏始自西周末年熊渠长子伯庸。不论何种说法,屈原可谓“先圣之后之有光烈者”,是“名姓之后”无疑。

(二)屈原应知“氏姓之出”。王逸注《楚辞章句》言屈原“仕于怀王,为三闾大夫。三闾之职,掌王族三姓,曰:昭、屈、景。屈原序其谱属,率其贤良,以厉国士”。

(三)从屈原所传楚辞看,《九歌》写楚所祀之天神、地祇、人鬼,写牺牲之物、玉帛之类、采服之仪、彝器之量、次主之度、屏摄之位、坛场之所,写请神、迎神、娱神、恋神、送神之仪;《大招》《招魂》《远游》《卜居》《离骚》写招魂、远游、占卜、陈辞之术;屈原应是“知四时之生、牺牲之物、玉帛之类、采服之仪、彝器之量、次主之度、屏摄之位、坛场之所、上下之神”,“知山川之号、高祖之主、宗庙之事、昭穆之世、齐敬之勤、礼节之宜、威仪之则、容貌之崇、忠信之质、禋洁之服,而敬恭明神者”。

(四)屈原可谓“心率旧典者”也。《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招魂》《大招》,非楚之旧典者欤?有学者认为屈原为楚之史官,非为无据。按之《周礼·春官宗伯》,大史、小史、内史、外史、御史等史官为宗伯之属佐,“大史掌建邦之六典,以逆邦国之治。掌法,以逆官府之治;掌则,以逆都鄙之治。”“小史掌邦国之《志》,奠《系》《世》,辨昭穆,若有事,则诏王之忌讳。”“外史掌书外令,掌四方之《志》,掌三皇五帝之书,掌达书名于四方。”宗伯为其长,自然也应“心率旧典”。

在楚国神巫文化环境中,具有巫史文化素养的左史倚相,因其“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能道《训典》,以叙百物,以朝夕献善败于寡君,使寡君无忘先王之业,又能上下说于鬼神,顺道其欲恶,使神无有怨痛于楚国”,而被尊为“楚国之宝”。

史载屈原“博闻强志”,从屈原所传之楚辞看,内容涉及天文、地理、历算、政治、历史、巫术、医药、哲学、道德、文学、艺术等。非“心率旧典”者,岂能为楚辞?特别是《天问》,应包含了《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训典》的内容。过常宝先生言:

仅从文献的内容来看,《天问》实有似于《训典》,倚相能“朝夕献善败于寡君”,《天问》亦每每感叹于历史上人事成败;而且,《天问》亦多叙神鬼物怪,有类于《训典》;再考虑屈原的巫史职务,我们完全可以就此推断,《天问》正是以屈原自己所掌握的巫史文献作为素材而创造出来的长篇诗歌。

不仅屈原谙熟楚之旧典者,从史料看,屈原先祖如屈到、屈建都熟知楚之旧典。《国语·楚语上》云:

屈到嗜芰。有疾,召其宗老而属之,曰:“祭我必以芰。”及祥,宗老将荐芰,屈建命去之。宗老曰:“夫子属之。”子木曰:“不然。夫子承楚国之政,其法刑在民心,而藏在王府,上之可以比先王,下之可以训后世,虽微楚国,诸侯莫不誉。其《祭典》有之曰:‘国君有牛享,大夫有羊馈,士有豚犬之奠,庶人有鱼炙之荐,笾豆、脯醢则上下共之。’不羞珍异,不陈庶侈,夫子不以其私欲干国之典。”遂不用。

从这段记录可知,屈到、屈建熟知楚之《祭典》,也可谓“心率旧典”者。屈到是莫敖,还曾颁刑施法,是礼法之官和行政长官。屈到的功绩和影响非同一般,上可比先王,下可训后世。但是,祭祀有一定的仪轨,屈建认为不能因为其父屈到“嗜芰”而破坏了《祭典》的规定。

综上所述,屈原有资格、有条件,而且实际上也就是楚之“宗伯”,民间尊称为“三闾大夫”。

周之宗伯除职掌祭祀邦国之天神地祇人鬼外,还要参与悼念、抚恤、救荒、丧葬、朝会、接盟、出征、赋税、校点户口、田猎习兵、筑宫修城、分疆划界、饮食亲族、燕飨宾客、庆贺邻邦等政治、军事、外交、教育、司法等等的社会性事务,既是神职又是官员。在神巫文化氛围很浓的楚国,以神职兼行政治、军事、外交、司法、教育之事,更是自然之事。除前文列举的卜尹观氏、左史老外,又有左史倚相、莫敖屈氏。此处略作申述:

左史倚相“能道《训典》”,“叙百物”,“朝夕献善败于寡君,使寡君无忘先王之业”,俨然是楚王的高级顾问。又《楚语上》载,子亹是楚庄王派给太子的箴师,以老耄“而欲自安”,“左史倚相廷见申公子亹,子亹不出,左史谤之”,激怒子亹出见左史倚相,左史倚相于是引卫武公年九十五岁而“犹箴儆于国”以及《周书》所载“文王至于日中昃,不皇暇食。惠於小民,唯政之恭”等史实,告诫子亹要尽箴师之责。又载,“司马子期欲以妾为内子,访之左史倚相”,左史倚相告诫曰:“违而道”,“从而逆”,“君子之行,欲其道也,故进退周旋,唯道是从”,应象子木(屈建)违其父屈到“嗜芰”之欲,“以之道而去芰荐”,维护《祭典》之神圣那样,唯道是从。职在巫史的左史倚相,岂不是“明于治乱”的高级政治顾问吗?卜尹观射父,楚大夫王孙圉称其“能作训辞,以行事于诸侯,使无以寡君为口实”,则俨然是“娴于辞令”的外交家。

更有莫敖(三闾大夫)屈氏,既职掌楚王族的宗族、宗教事务,又参与政治、外交、军事、司法、教育等社会活动。如:《左传·桓公》十一至十三年记,楚武王时之屈瑕主持楚之军政外交,败郧师,盟贰、轸,伐绞、罗;《左传·庄公四年》记,莫敖屈重从武王伐随,“除道梁溠,营军临随”,并“以王命入盟随侯”;《左传·僖公四年》记,楚成王时屈完与齐桓公结盟召陵;《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记,楚康王时“屈建从陈侯围陈”;《左传·昭公四年》记,楚灵王时,“楚子以诸侯伐吴……使屈申围朱方”;怀王时之屈原既“明於治乱”,又“娴於辞令”,出入议对,“造为宪令”(与其先祖屈到相同),两次使齐国,结盟邻邦,兼左史倚相和卜尹观射父之长,谓“楚之所宝者”,不为过誉。

屈原后来虽被谗疏放,流转于汉北、沅湘之地,但因其三闾大夫的神职,在民间深受民众信仰,成为战国后期楚国社会“宗教—道德—文化”的精神领袖。屈原死后,受到民众祭拜,其故事到汉代仍在故楚之地传播。这才有贾谊的追念祭祷之文和司马迁的《屈原列传》。“不有屈原,岂见《离骚》。”作为楚国历史文化典籍的楚辞,随着创制、传习、典掌者的“莫敖—三闾大夫”屈氏家族最后一位神职官员屈原的离世,而流播于故楚之地,至汉代又由故楚之地的方国集纳于中央王庭,并逐渐辑录而成《楚辞》一书。

四、屈原:楚民族“宗教—道德—文化”的精神领袖

最后,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不能误将屈原理解为官方的巫师。屈原是楚国的神职官员,与周之宗伯、秦汉之奉常、太常、秩宗、宗正相类,是总理楚王族宗族事务、宗教事务、神事活动、乐事活动的神职官员。

屈原从莫敖屈氏家族世袭传承的巫史文化中得到天文、地理、历算、政治、历史、巫术、医药、哲学、道德、文学、艺术的知识和修养,又以官员的身份地位,为国、为民、也为自己的理想而不懈地努力甚至于斗争。他出入议对,监察群臣,造为宪令,两次使齐,联齐抗秦,谏阻怀王,谏杀张仪,俨然是一个政府官员;他又以《九歌》之乐,祀天神,礼地祇,祭人鬼;他典掌着《招魂》之乐,为国君招魂;他以“天问”形式为国子讲授天地形成、万物创造、山川来源、社会演进、民族起源、人事兴废的历史知识;他以《离骚》《九章》之乐,陈辞祖灵,记述楚民族创业迁徙的艰难历程,极力倡导中正、耿介、纯粹、无私的太阳神精神……他又是具备巫史知识和学养的神职。

屈原是楚民族历史文化的传承者、创制者、典掌者:《九歌》是楚民族郊祀乐典;《招魂》《大招》是楚民族招魂乐典;《天问》是楚民族“百科全书”式的创世诗史;《离骚》《九章》是楚民族祭祀其宗神——祝融的“陈辞”乐歌;《卜居》描写了楚民族的占卜之仪;《远游》描写了精合真人、神与化游的奇妙景象,显示了人类追求超越、探求生命本真、享受生命之乐的精神努力。

屈原是楚民族道德文化的倡导者、捍卫者。在战国中后期楚国社会由氏族奴隶制向宗法封建制转型的过程中,屈原所秉承于神巫文化的中正、耿介、纯粹、无私的道德理想与“纵欲不忍”、“竞进贪婪”、“不厌求索”的“战国之风”发生了激烈的矛盾冲突。作为“精爽不携贰”、“齐肃衷正”的神职官员,屈原在巫祭活动中,极力倡导中正、耿介、纯粹、无私、诚既勇、忠刚强的道德精神。虽然,这在战国时代的楚国是注定要失败的,但作为三闾大夫的屈原,他那坚守信念、崇尚道德、坚持修身、疾恶如仇、不懈斗争、九死未悔、爱国忠君的人格魅力和被谗疏放、流转沅湘、去国不忍、自沉汨罗的悲剧人生,使他成为当时及后世民众心目中永远敬仰、爱戴、崇拜、同情、悼悯的“宗教—道德—文化”的精神领袖。《渔夫》的记载;贾谊的《吊屈原赋》;汉人悼屈悯宋的拟骚之作;刘安“与日月争光可也”的评价;司马迁饱含激情的传述;穿越历史融入民俗的端午节祭拜活动;以及历代王朝对屈原的追封……都在证明,屈原,不只是现代学者心目中的诗人,也不仅仅是楚王族的神职官员,而是楚民族“宗教—道德—文化”的精神领袖。

同类推荐
  • 哲理精粹

    哲理精粹

    在这套《中外名家精品荟萃》中,包罗了近百年来中外广泛流传的名家名作。它们的作者大都是在历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曾经影响过文坛的大师、巨匠、泰斗。这些作品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和历史的洗礼,作者的思想高度和精神内涵在岁月中不断沉淀,最终成为最美丽的琥珀。本书为其中之一的《哲理精粹》分册,书中精选了中外著名作家的有关名篇,还精选了哲学家、成功家、思想家等著名人士的哲理美文。
  • 也说西游

    也说西游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通过连环画、电视剧的演绎、推介,其人物和主要情节家喻户晓,耳熟能详。作者对这部名著情有独钟,深入钻研,并把自己的解读和体会写下来,成就了《也说西游》这本专著,这是一项文化成果和赏心乐事,书中颇出新意,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 激情岁月(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激情岁月(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是颓废还是辉煌:郁达夫作品的思想与艺术

    是颓废还是辉煌:郁达夫作品的思想与艺术

    本书共分为8章,内容采用了专题论述的方式,从历史、文化、文学、语言、美学、宗教、心理等相关联的角度,结合郁达夫本人的文艺思想、主观因素、外来影响及艺术创作上的表现手法等,对其各类作品及译著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 高廷瑶和他的后裔们

    高廷瑶和他的后裔们

    《高廷瑶和他的后裔们》历史纪实散文,用纪实的手法记述了贵州清代明贤高廷瑶和他的后裔高以庄、高以廉、高培谷、高可亭、高言善、高言志等人生平事迹。
热门推荐
  • 知道我有多爱你们

    知道我有多爱你们

    Shmily……SeehowmuchIloveyou.知道我有多爱你们。一声朋友一生朋友一声兄弟一生兄弟接下来的路,我陪你们走下去。
  • 日本大冒险(环游世界大探险)

    日本大冒险(环游世界大探险)

    普通的四年级学生米娜和卡奇在博物馆内遇到了有着非凡超能力的神奇男孩莱恩,他从一个妄图征服地球的黑暗兵团里逃到日本,希望能拯救日本。受莱恩的影响,米娜和卡奇也参与了这个保卫日本、对抗黑暗兵团的冒险,他们一起躲过混乱能剧场的危险,勇斗相扑高手,揭穿凯瑟琳的阴谋,历经浅草寺和富士山的险阻,终于找出了幕后凶手,将黑暗兵团打败……
  • 武帝风暴

    武帝风暴

    宇宙星河,武道为尊,有强者一怒,流血漂橹,伏尸百万;更有武道皇者,遨游太虚,弹指遮天。杨修从地球崛起,携神魔霸体踏天而起,冲向那神秘无尽的星河。
  • 故乡是家兵营似海

    故乡是家兵营似海

    由作家毕淑敏创作的短篇小说《藏红花》是惟一一篇获得《小说月报》第10届百花奖大奖的军事题材作品。它具有同类作品所不可多得的艺术魅力。作品描写和讴歌了边防军人的战友情和爱情,准确地把握了边防军人独特的感情世界,因为准确,所以真实,因为真实,所以感人……
  • 圣宗

    圣宗

    打怪捡宝必须有的,吃人没有,太重口味了......萌妹子和女皇也是有的,11没有,太重口味了......为兄弟两肋插刀也是有的,11没有,嗯,还是太重口味了......如果传统武侠世界里多了妖魔鬼怪、丹药阵法会是怎样的?梦里非梦断肠魂,黄梁犹却武林途;豪情一朝风云起,英雄血洒江湖路。
  • 胜宗十句义论

    胜宗十句义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大药师

    大药师

    一块手表,却能促使植物生长!一块玉佩,却能开出红花,一个骚年,却能创造奇迹……把脉,娘胎里就会了。点穴,三岁就学了。治病,用针灸吧。杀人,也用针灸吧……萝莉,我爱,御姐,也爱。外国友人,咳咳,自然也要奉献出爱心!所谓花开当折直需折,莫等花落空折枝。希望大家喜欢!!!
  • 猥琐在战国

    猥琐在战国

    这是一代鬼畜王的传奇!本书最关键字:爽!……………………严重注意:战国第一智将吴起,由于连番陷害主角,马上就要被我们的小白主角整死了……………………墨家巨子墨翟、利己主义者杨朱、大儒子思、道家环渊一齐登场,阵容豪华!看小白主角如何在战国混的风生水起,和吴起、商鞅、庞涓等超级大神一起把持战国政局!挂六国相印——持六国虎符——霸占七国公主!为啥不去统一中国当个始皇帝?懒人不操那份闲心!…………俺不喜欢在书的内容里讨要票票,可是不讨又不行,只能在这里向大家乞讨了,呵呵推荐……收藏……推荐……收藏……推荐……收藏……推荐……收藏……推荐……收藏……推荐两本新书:猎魔的《异世之科技狂修》和三千鱼的《魔法世界的修真者》
  • 重生古代职业小三

    重生古代职业小三

    选男人,一定要帅气的、英俊的、健硕的,总之,一定要极品的;对男人,一定要媚惑的、温柔的、笨笨的,总之,一定要用尽一切办法搞到手;踹男人,一定要冷酷的、无情的、惨忍的,总之,绝对不能留半点情;一句话:上了他的人、要了他的身、掠了他的心,三更可以来,五更必要走,否则,杀无赦。
  • 穷小子之大翻身

    穷小子之大翻身

    在一个夜黑人静的地方,当一个你正在绝望的时候,突然出现了一个声音:“你想不想成为最牛最牛的人?”....当然,这一切都是有代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