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13500000081

第81章 心理特点

心理发育特点

孩子的知识在增长,脾气也在增大,当不如意时,他会扔东西,发脾气,表示不服从。当孩子发脾气时,不要喝斥他,小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用别的事情吸引他,会很快忘掉不愉快的事情。

1岁多的宝宝,路走得稳了,活动范围大了,随之而来的是其独立观望意识开始萌生。喜欢用空盒子、小桶等有空间的容器装玩具。在日常生活中,喜欢模仿成人的动作、语气、喜欢玩球,会做把球举过头抛起来的游戏。喜欢和大人一起做认指眼、耳、鼻、口、手等认识人体器官的游戏。家长应尽量设置一个宝宝需要的活动环境,让他的如意心得到满足。

父母的温情和爱抚在1岁多的孩子眼中,已经不如以前那么重要了,你的关照可能变成了一种限制,会引起他的不耐烦,在安全的范围内,家长要适当地放手让孩子自由活动。

宝宝的路越走越稳,话也说多了,与外人交往也多了,这正是鼓励他与别的小朋友交往的好时机。开始孩子不知道怎样与别的小朋友交往,但通过与新面孔的接触、交往,交换玩具等简单活动中,宝宝能得到很多乐趣。每星期最好有2~3次机会与他们同龄小朋友一起玩耍,让宝宝用自己的独特方式接触别人,大人要多鼓励,千万不要加以干涉,宝宝经过尝试,会找到自己更合适的方法。

不要对孩子过度保护,小朋友之间发生小冲突,这是正常现象,大人不必多加指点,让孩子自己学会处理冲突。如果两个孩子抢玩具,家长也不要以成人的礼貌心理,强迫自己的孩子放弃自己心爱的玩具,那样会让孩子迷惑不解,且非常伤心。要让孩子有机会保卫自己的权利,这也是社会交往的基本规则。这也会为孩子今后的性格打下良好的基础。

怎样培养婴幼儿的良好个性

一个人比较稳定、比较经常的心理特征称为个性。个性一方面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宝宝在出生后就有神经类型的差异,但个性更主要的还是受后天环境的影响。随着年龄增长,遗传作用越来越小,环境影响越来越大。

老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宝宝到了3岁时兴趣表现和个性倾向已经明朗,比如在性格方面,有的活泼,有的沉静,有的胆大,有的胆小等。这些性格特点都是值得注意的,但它们还不稳定,一切仍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父母应尽力培养、发展宝宝良好的个性倾向。如有些孩子不合群,喜欢独占玩具,稍不如意便发脾气,家长就应让他懂得与人合作克制自己的情绪;有些孩子畏缩躲避,爱哭,不敢与人接触,家长就应逐渐培养他与小朋友们一起玩,让他在群体中锻炼胆量,而不能过分保护,让宝宝整天呆在家里,这样会使宝宝的适应力更差,不会与人相处,进而影响到宝宝今后的学习和事业。

宝宝也会表现各自的兴趣。有的喜欢听音乐,常常哼哼唱唱;有的喜欢拿笔乱涂乱画,画小动物,画图形、小猫、飞机等,有的宝宝特别喜欢听故事,能听得很投入,长大后可能对文学感兴趣。无论哪方面的兴趣都会激起宝宝的求知欲,这是宝宝以后在某方面成功的动力和基础。家长应积极培养孩子的兴趣,培养某一方面以及广泛的兴趣。家长应引导,而不应以自己的愿望给宝宝设定方向,不应强迫宝宝学习,弄不好只会让宝宝更没兴趣,适得其反。

宝宝这时已产生了真正的自我意识,能叫出自己的名字,掌握了“我”是谁了。认识自己,这是自我意识发展中的飞跃。在自我意识发展的基础上,宝宝能判断“好”与“坏”这样的词的含义,并能适当地控制自己的行为。

怎样正确看待婴幼儿的“乖”

常听有人说,“哟,这孩子真乖”。那么,什么是乖呢?有的孩子老老实实坐在角落里,玩一个皮筋、一块手帕或一张纸,可以玩上几个小时不动,很少说话,也很少哭、很少笑,对什么都不感兴趣。这些都是“乖”的表现。如此“乖”的孩子,不让父母操心,是不是好呢?

其实不然,二三岁时的孩子应该是活泼好动的孩子。语言发育也较好,很爱和大人或别的小孩子讲话。相反,很少和大人游戏或与别的小朋友交往的孩子,他的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发育都较晚;或是在他一二岁时,父母让他看电视、听音乐过多,造成他总是一个人呆着,这些都使他显得特别“乖”。

对这样的“乖”孩子,父母要注意不要用过激的语言指示他的行动或禁止他的行动,或打骂他,这样容易造成他错误地理解人与人的关系,促使他打自己或打别人,形成不关心别人也不关心自己,喜欢一人独处的不良性格和行为,要给孩子以爱,要关心他、多与他在一起游戏、多给他讲故事,让他多和小朋友接触、使他感到人间的温暖,这样才能使他健康成长。

婴幼儿不良行为的处理方法

对宝宝的要求要合适

许多父母在对宝宝的态度上,常会出现两种极端,都不利于宝宝身心健康的成长。一种即为溺爱,对宝宝百依百顺,宝宝在家中不仅是小太阳,更是小皇帝。这样会让宝宝过分任性、自私。另一种却是“棍棒教育”,对宝宝态度粗暴强硬,让宝宝无时无刻不心惊胆战无所适从,长此以往会使宝宝胆小、内向,并在他内心留下粗暴的阴影。还有一些父母在对宝宝的教育上往往很不明确,对宝宝的要求一时一个样,也会让宝宝感到困惑,易造成任性,应给宝宝立一些具体、明确,适当可行的规矩。规矩一经制定,不应轻易破例,要让宝宝习惯规矩对他不合理的要求和不正确的行为的约束。

这时给宝宝立些规矩是必要的。宝宝已具有了初步的道德行为的判断力,对于“对”与“不对”,“应该”与“不应该”,“可以”与“不可以”,只要大人耐心教诲,宝宝便会逐渐理解。规矩立后,不是死的,应与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不失时机教育宝宝应该怎样,不该怎样等。规矩应多为正面要求,比如大人看见宝宝爬上高处,应说“快下来!”不要说“不能爬那么高”。正面的语言宝宝容易听懂。规矩不要太多,否则会束缚宝宝的活动和智力的发展。

在实际生活中,父母及家中其他人如爷爷、奶奶态度要明确一致,否则宝宝不能知道他到底是错是对,该做还是不该做。比如爸妈责备教育宝宝,但爷爷奶奶却护着,这样宝宝在爸妈面前可能很听话,但在爷爷奶奶面前却要发泄、胡闹、任性。

父母应成为宝宝的榜样

不要以为只有在你们和儿童谈话的时候,才在教育儿童。你们生活的时时刻刻,都教育着儿童……你们如何穿衣,如何和人谈话,如何谈论其他的人,你们如何欢乐和不快,如何对待朋友和仇敌,如何笑,如何读报……所有这些,对儿童都有很大意义。

马克思说:“为了孩子,我的举动必须非常温和和慎重。”

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成长、生活习惯、性格品质的形成和发展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孩子和父母具有天然的联系,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都离不开父母,看到的是父母,听到也是父母。的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生的老师。

虽然一两岁的宝宝模仿积极性很高,但他们对是非善恶却无法判断,所以父母怎样,宝宝也是怎样,如一些父母困惑“宝宝怎么会骂人呢?没谁教他呀?”其实这都是宝宝跟大人学的,这位家长一定常骂人。正如俗话说的“孩子是父母的镜子”。

父母应以身作则,让宝宝身心健康地成长,给宝宝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培养宝宝良好的生活习惯,优良的性格品质。只有自己先做到做好了,宝宝才能跟着模仿。

婴幼儿缠人的处理方法

宝宝总是对母亲格外依恋,尤其是当宝宝痛苦或生病时,会更加依恋母亲的怀抱,这是正常的,也是宝宝健康的表现。

但有的宝宝却对母亲过分地依恋,在家中几乎只要妈妈,白天不要妈妈离开,晚上也要和妈妈睡在一起。如此很多母亲被宝宝缠得精疲力尽,但作为母亲却只有忍受的份,并有时为对宝宝的厌烦情绪而内疚。其实这是不必的。在现代的社会以孩子为自己的整个生命、整个世界的育儿思想现已落伍了,母亲也要有自己的事情要做,更何况,宝宝这时已有了一定的自理能力,应该去接触更广阔的空间,接触更多的人和社会。宝宝过分地依赖妈妈不利于其独立性的增长,也不利于宝宝其他的兴趣和能力的增强。整天在妈妈的围裙下转会失去许多发展锻炼的机会,为宝宝的入托无疑大有影响。所以被宝宝缠住的母亲应该找找形成这种状态的原因,设法去改变,去让宝宝发挥他的好奇心,培养更广泛的兴趣,多和小朋友们接触。父母应有意识地为宝宝安排活动,给宝宝自我锻炼的机会,培养宝宝的独立生活能力。

怎样培养婴幼儿善良品行

在孩子遗传基因中就具备善良和体贴的天性。但如果后天得不到很好的教育,那么就会消失。

在看电视时,孩子被电视节目引得哗哗流泪了,千万不要笑话他软弱,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流泪才是软弱,理解和同情别人的痛苦,那叫善良,这可是一种好品性。善良的人一般性格温和,乐于助人,由于能够理解体谅别人的痛苦,较少计较自己的得失,反而显得坚强、开朗,容易保持心理平衡。冷漠狭隘的人患得患失,终日琢磨别人,弄得自己心神不安。古语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孩子天性是善良的,但后天的教育非常重要,善良的品性是可以培养的:

在游戏中激发善良

孩子们喜欢在游戏中把自己想象成另外一个人,你不妨为孩子设计一些游戏来激发他们善良的天性,比如孩子用积木搭了一座迷宫,你说请他把迷路的小白兔送回家。你自己也不妨经常“生病”、“丢东西”,请孩子当小医生和小警察。不过你千万要记住,得到帮助要向他道谢。这样孩子就会乐于帮助别人,从中获得一种特殊的精神愉悦,保持积极的生活情趣。

在生活中培养善良

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善良品性,就是要让孩子知道生活中有善良。一是对孩子要爱之得法,文学家高尔基曾经用通俗的语言说出一个深刻的道理:爱孩子,这是连母鸡也会的事情,关键是怎样去爱。对孩子娇宠放纵,从来没有好结果。与其对孩子在物质上关怀备至,不如从精神上体贴入微。得到理解、关怀和尊重(不是迁就)的人,才会用同样的感情去对待别人。独生子女普遍物质供养过剩,精神关怀不足。以至他们也就不知“理解”为何物了。其二是让孩子多参加这样的实践。探望病人,慰问邻居,帮助朋友,都可以带孩子一同前往,让孩子习惯于帮助别人。

给孩子一颗善良的心

给孩子一颗善良的心,要让孩子从爱护生命开始,不要随便打杀小动物,比如鸡、兔、猫等。同时不要让孩子有太多的烦恼,这样就会使孩子健康地成长。

同类推荐
  • 富爸爸家训2

    富爸爸家训2

    最近,美国某州评选出来的优秀教师在家庭教育方面向家长提出以下十条建议,让父母不仅拥有“慈爱的目光”,更能拥有“长远的眼光”! 本书观点新颖、行文流畅,是极具现代教育理念的家庭教育手册,或许也能给新时期的家庭教育带来一次方法与理念的革新,是父母们的首选读物。
  • 世界上最神奇的十大教育法

    世界上最神奇的十大教育法

    一个浓缩的家庭教育智慧读本,一本马上能用得上的家庭教育对策。优化你的教育方法=优化孩子的人生,重塑你的教育理念=重塑孩子的未来。本书提炼整理出世界上最著名、最有效的十大教育法。结合中国家庭教育的现状,并根据许多家长头脑中客观存在的误区提出相关建议,寻求解决之道。
  • 指尖的呵护:培养情智健康的宝宝

    指尖的呵护:培养情智健康的宝宝

    对婴幼儿的智力干预和开发越早越好。早期教育之所以针对0-3岁的孩子,是因为3岁以前是孩子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早期教育不等于提前进行读、写、算等技能训练。早期教育的目的以激发和培养婴幼儿的学习兴趣为主。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讲述了婴幼儿的情感需求、父母面临的挑战、关爱婴幼儿需注意的事项、婴幼儿智力开发以及目前早期教育存在的误区。
  • 胎教必修课

    胎教必修课

    对时下许多80后年轻的准妈妈来说,由于忙于工作,而缺少对每月胎教常识的了解和掌握。因此,《胎教必修课》精心地为职场准妈妈播报每月胎教健康方案和重点注意事项,使您在“职场上”和“孕场上”都更胜一筹。同时,还根据祖国传统医学的养生法,贴心地为您奉献四季胎教养生方案和不同体质准妈妈的胎教方案,相信一定对您的孕期生活大有裨益。
  • 世界上最经典的9大家教法:感动世界的教育

    世界上最经典的9大家教法:感动世界的教育

    本书把这些杰出教育家的富有生命力的教育思想与方法,系统地展现给广大的中国父母,以便使中国的父母们能够花较短的时间,感受世界经典教育方法的魅力。
热门推荐
  • 大乘起信论裂网疏

    大乘起信论裂网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深夜将至,别吃罐头

    深夜将至,别吃罐头

    它是这样的一本短篇小说集结,一篇故事就是一个罐头,而每个罐头都期待能让你在某个私密的夜晚想起,不多不少,就只让你一个人想起:关于恐惧那张感官模糊又诱人的面孔。大概每个人都摆脱不了午夜一个人独处的心悸吧。只是你从来不知道让你辗转不安的东西是什么样子的。来吧——85后台湾作家“不带剑”用令人惊艳的笔触,告诉你关于深夜的秘密。
  • 紫元君授道传心法

    紫元君授道传心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仙鬼志异

    仙鬼志异

    剑起星崩,刀落仇泯!一个从小生活在小村落的猎人,突有一日杀来一批剑修,种种恩怨由此展开。自古仗义每多屠狗辈,一两清风二三朋友,刀剑锋芒起,气冲三界外!
  • 明道篇

    明道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陀罗尼门诸部要目

    陀罗尼门诸部要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风华如歌:魔君别乱来

    风华如歌:魔君别乱来

    她和他是青梅竹马,他为了救她,自愿出卖灵魂与终身自由,却换来整整七十年的分离……一场无期徒刑的爱,一对为爱拼杀的金童玉女。错的究竟是爱,还是命运?
  • 果冻女孩棒棒糖男孩

    果冻女孩棒棒糖男孩

    两人因为被打劫相识,什么打劫相识。是不是像《天下无贼》一样呢。男主喜欢吃棒棒糖,女主喜欢吃果冻。棒棒糖和果冻的爱情会怎么样呢。他们的爱情之路会平坦吗?他们的爱情会有结果吗?他们之间会有怎么样的故事。。。。
  • 法界宗莲花章

    法界宗莲花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卿非卿

    卿非卿

    关于爱,悲剧是亘古不变的主题,是倾颜对太子枫背信的痛恨,是皇月眼睁睁看着漠岚心里怀着另一个女人死去时的无奈,是雪泫等了一千年却没有等到自己最爱的人而哭死花丛……但雪枫与雪澈圆满的结局也算是那一点遗失的温存吧。当放弃了一切,只为了自己爱的人,而自己的心便再也不属于自己。等了一千年,你已不是当初的你,而我,仍然是那个不变的我--卿已非卿,我仍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