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13500000002

第2章 生理发育

出生第1天婴儿的生理状况

一般情况,刚出生婴儿体重在2.5~4公斤之间,身长约46~52厘米,头围34厘米左右,胸围要比头围小1~2厘米。

体重

婴儿出生体重若在2.5公斤以上,则为正常新生儿;体重不足2.5公斤,称为“未成熟儿”,对“未成熟儿”必须采取特殊护理措施。

头部

健康婴儿的鲜明标志是皮肤鲜嫩呈粉红色,出现大声啼哭。刚出生婴儿有时啼哭,但常常处于酣睡状态。头部比例相对较大,一般呈椭圆形,像肿起一个包(产瘤)。这是由于胎儿的头部在产道受压迫引起的。头胎婴儿或年龄大的产妇生的婴儿,其椭圆形更为明显,日后可以自然地长好。所以要特意去注意枕头和囟门。囟门呈菱形,大小约2×2厘米,较软,有跳动感,要防止被尖硬的东西碰撞。

脸部

脸部好像有些浮肿,这属正常现象。特别是眼睑发肿的较多,且有眼屎。婴儿鼻梁蹋,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自然增高。

胸部

胸廓呈桶状,呼吸浅快,有时不规则,每分钟约40~50次,观察呼吸应看腹部的起伏。

脐带

脐带在离肚脐1~2厘米处被结扎,如果拿掉纱布,会看见脐带变黑且气味难闻。

生殖器

男孩的阴囊稍肿,睾丸下降,浮肿会自然消退。女孩的小阴唇比大阴唇要大,好像有突出来,也会自然长好。

姿势

婴儿的姿势和胎儿期大致相同。头先出生的婴儿,头部前屈,下巴与前胸相挨,后背呈圆形,握着的拳头向内,腰和膝都是弯曲着,脚也向着内里弯曲,能看到脚掌。

儿斑

新生儿的骶骨部、臀部常常可见蓝绿色的色素斑称为“儿斑”,随年龄增长,色素斑将逐渐消退。

大小便

婴儿多在出生后24小时以内排出第一次大便和小便,粪便呈暗绿色或黑色粘稠块(叫胎便)。也有的健康婴儿是在48小时后才排尿的。有时尿布上会留有砖红色沉淀物,这是尿酸盐的结晶,不必担心。

体温

刚刚分娩的婴儿显得热气腾腾,出生后体温逐渐下降,比在母体时降1℃~2℃,因此要十分注意保暖。生后8小时体温应保持在36.8℃~37.2℃左右,呼吸每分钟34~35次,脉膊120~130次。

内分泌

这时,即使很热,婴儿也不出汗,也不流口水,因为内分泌腺还不发达,眼睛看不见东西,耳朵能听到声音。

感觉

出生第一天的婴儿24小时内沉睡少动,偶有啼哭,感觉不是非常灵敏,还不如在母腹那么活跃。

出生第1周婴儿的生理特点

出生第1周的婴儿正是处于朦朦胧胧的时期,吃饱就睡,能睁开眼睛,但几乎什么也看不见,较大的声响能引起惊跳。出现一系列的反应,正是婴儿变成“人”的鲜明特点。

出现黄疸

多半婴儿出生后2~3天出现皮肤及巩膜(眼白)发黄的现象,但孩子吃奶和大小便均正常,精神也很好,这就是生理性黄疸,不用治疗。一般情况下,黄疸第7天消退,第10天退尽;也有在两三天内黄疸即可消退的婴儿。如果黄疸出现过早(出生后24小时之内),或迟迟不退,或者黄疸退后又复现并加深,同时伴有精神不振、不愿吃奶等现象,则属病理性黄疸,需请医生诊治。

脐带脱落

脐带在4~7天脱落,脱落后可见肉牙组织,不用处理。如果流水可撒些松花粉。

乳房肿大

生后4~7天,无论男婴、女婴,都可能出现乳房肿大,甚至有乳汁分泌现象,一般2~3周会自然消退,千万不可用手去挤,以免发炎。另外,有的女婴会从阴道里流出来似牛奶或夹杂血液的液体,这是受母体雌性激素的影响而产生的,也会自然痊愈。

体温不稳

有些婴儿出生后1周全身开始脱一层皮,不用管它。有少数新生儿在生后3~5天内会出现发烧,体温在38℃左右,持续2~3个小时,一般认为是水分不足,可喂点温开水。新生儿体温不稳定,室温过高,尤其是夏天,易使体温高达38℃以上,这时应多喂些开水以防婴儿脱水,室温过低时应注意保暖。

体重减轻

新生儿生后3~4天,因吃喝少,可能会出现体重暂时下降的现象,只要在10天内恢复就属正常现象。

口腔加厚

新生儿两颊有厚厚的脂肪垫,俗称“螳螂嘴”,这有利吸吮吃奶。上腭或牙龈边可见小白点,俗称“马牙”,不会影响吃奶,2~3个月后自然消失,千万不能用针去挑或用布去擦,以防感染。

及时喂奶

现在一般主张饿了即喂。有的婴儿一天要吃7~8次,甚至更多;有的则只吃5~6次。有的婴儿吃得快,10分钟就能吃饱;有的婴儿则吃吃停停,吃几口就想睡,弄醒后就再吃几口,吃一次要20多分钟。这些都是正常的。

排大小便

胎便应在3天内排尽,如果出生48小时后仍无胎便排出,则应找医生检查。排便的次数及大便的颜色因婴儿不同而异。一般来说,喂母乳的婴儿,大便为金黄色糊膏状,每天3~5次,也有仅1次或多达6~7次的。喂牛奶的婴儿,大便较硬,呈浅黄色,有时其中还夹有白色的“奶瓣”。有的婴儿大便呈绿色并混有白色疙瘩和夹杂粘液;还有的婴儿排出的大便颜色发白,但只要婴儿能正常生长,就不必太介意大便的颜色和形状。

小便的次数很多,有的婴儿能间隔一定的时间按固定的次数排小便,有的则毫无规律。

满月儿的生理现象

婴儿从出生到满月为止称新生儿期,这是婴儿脱离母体成为生命个体的重大转折时期。为了适应新的环境而“独立”生存,婴儿身体内部还要不断地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其中以第一周的变化最大。

首先就是要自己进行呼吸,自己摄取营养,此时婴儿的心脏构造和循环状态与在母体内时不同,并继续发生变化。这一阶段的婴儿,即使是在很安静地睡觉,身体内部也在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

婴儿的标准

健康婴儿的哭声响亮、有力,手脚活动自如,吸奶力气大,睡得好,皮肤红润,显得圆乎乎。从外表看,没有畸形,而且身长和体重的增长情况与标准相近。

婴儿的体重

刚生下不久的婴儿就会出现生理性体重减轻现象。这主要是因为没有喝足奶、排了便、皮肤上有非汗性蒸发等原因造成的。通常在出生后第三四天时体重最低,到第7~10天时体重可恢复到出生时水平。这种体重减轻称为生理性体重减轻,这以后,体重就只增不减了。一直到满月,婴儿的体重增长非常快,平均每天增长30克左右。满月时,如果体重比出生时增加1公斤以上,则表明没有什么问题。如果每天平均增长不足20克,则说明母乳不足或吃奶粉太少。

婴儿的身长

身长不像体重那样差别悬殊,平均是50厘米,这只不过是一个平均值,具体到每一个婴儿身上会有差异的。

在家里量身长时,可利用床与床头挡板。具体方法是:将孩子平放床上,使孩子头顶着床头挡板,将孩子双膝抓住,使其两腿伸直,然后在脚后跟顶上一本书(其它东西也可以),再量一下挡板和书之间的距离,这个距离就是孩子的准确身长了。

满月的男婴平均身长为56.6厘米,女婴平均身长为55.6厘米。

婴儿的脑袋

婴儿的头都很大,刚出生时头占整个身长的1/4,而成人的头约为整个身长的1/6或1/7,因此,婴儿的头显得特别大,看起来与整个身体很不成比例。

在刚生下的婴儿中,有的头上会有产瘤,那是由于分娩时通过狭窄的产道受压形成的软瘤。一般三四天后就会自行消失。有的婴儿还会有头颅血肿,这是由于头骨与骨膜之间充血而产生的瘤,摸上去和产瘤相似,软绵绵的。头颅血肿不会马上消失,一般要过一二个月后才会消失,可不必理会它。

刚出世时的孩子头形不一定是圆的,有的椭圆形好像一个鹅蛋;有的左右不对称;有的显得高高低低。凡属这类情况均不必担心,也不需求医,会自然好起来的。虽然有特殊枕头可帮助矫正,但使用这种枕头反而会妨碍呼吸,许多专家并不主张使用。偏头主要为单侧下陷,这是由于孩子在胎里时所处位置所致。平常睡觉时,可哄着孩子往相反方面侧着睡,或让孩子向有光的方向睡,过一段时间再反过来,就这样轮换着方向睡,自然会好起来的。

婴儿的囟门

头上有前囟门和后囟门。前囟门是在前头骨和左右头盖骨之间形成的菱形无骨空档,后囟门是在脑袋后面呈三角形的无骨档。用手轻按,两处感觉都是软绵绵的。前囟门一般需1年至1年半方完全闭合,后囟门则闭合得较快,通常只需二三个月。如果后囟门一直未能闭合,而且头围比平均值大3~5厘米以上,则可能是大头症(脑积水)。相反,如果闭合太早,头围较小,则可能为小头症,脑发育问题。遇到以上情况,应引起注意。

婴儿的胸围

婴儿的头围一般在31~35厘米左右,胸围比头围少1厘米左右。出生6个月前后,头围和胸围大致相同,一过周岁,胸围就会超过头围。通过头围与胸围的对比,可以直观地看出孩子是否有小头症或脑积水现象,有异常现象,就应去医院儿科检查。

婴儿的呼吸

刚出生的婴儿不是每一个都呼吸很好,有的有时呼吸很无规律,一会快,一会慢,有时还稍微停顿一下。只要呼吸停顿时间不长,嘴唇不发紫,则大可不必担心。即使是健康的婴儿也打嗝、打喷嚏、呼吸急促、轻微咳嗽,有时会有呕吐,这些现象在3个月内都是正常的,只要孩子情绪正常,则不必为此担心。

婴儿的脉搏

新生儿的脉搏跟呼吸一样也没规律,刚哭完和刚吃完奶,或发生呼吸障碍,脉搏数会增高些,因此测量婴儿的脉搏和呼吸,都应选在婴儿安静时,这种时候,一般应每分钟120次左右。

婴儿的体温

测量体温的时间要选在婴儿安静时,将体温计塞于孩子腋下一分钟即可量出。婴儿体温要比成人稍高些,以37.5℃以下较为正常。新生儿还不能很好地调节体温,要用衣服、被子、室温等帮助调节,特别是夏天和冬天最热最冷的时候。

婴儿的肤色

新生儿皮肤的颜色本来应泛红,但一般在出生后三四天起,都会出现生理性黄疸,这时的肤色稍带黄色。1周前后为黄疸高峰期,大约2周后自行消失。有的黄疸会持续2周以上,如医生认为无关紧要时,这种黄疸多为生理的迁延性黄疸。属于这种情况,孩子应吃奶正常,情绪正常、愉快、不发烧,大便的颜色也是黄的。如果黄疸持续1个月以上,孩子有情绪不佳、拒奶、发烧等症状时,则可能是患了肝炎。如果孩子的大便呈白粉笔色,则孩子可能患上胆管闭塞症了。遇到上述情况,应及时就医诊治。另外,婴儿身上的青痣(俗称蒙古斑)和红痣,一般都会自行消失。

婴儿大小便

在满月以前,用母乳喂养的孩子通常大便较多,而且很软。有时大便会出现粘液,有时还可以拉绿色大便,只要孩子吃奶正常,体温不超过37.5℃,则都是正常的,大便的次数一般一天三四次左右。人工喂养的婴儿大便稍干,次数也少些。小便一天10次左右,要勤换尿布。

婴儿的睡眠

婴儿的第一个月即新生儿期,一般一天睡15~20小时,但不是一概而论,睡眠的长短有个体差异。睡眠对婴儿很重要,要充分注意室温和寝具,创造一个快乐舒适的睡眠环境。

婴儿的感觉

视觉

婴儿出生时对光就有反应,眼球无目的地运动。出生两周后对距离50厘米左右的灯光,眼球可追随运动。

听觉

刚出生的婴儿耳鼓腔内还充满着粘性流体,妨碍了声音的传导。随着流体的吸收及中耳腔内空气的充满,婴儿听觉的灵敏性逐渐增强。

嗅觉

新生儿的嗅觉比较发达,刺激性强的气味会使他皱鼻。新生儿还能辨别出妈妈身上的气味。

味觉

新生儿一周后能辨别出甜、苦、咸、酸等味道。如果吃惯了母乳再换牛奶会拒食;如果喝惯了加果汁或白糖的水,再喂他白开水,他会不喝。此时婴儿的味觉最喜欢甜食,最厌苦的辣的,其次是酸的食物,因此最喜欢喝糖水。而吃到苦的药时,就一点点往外吐。

触觉

新生儿的触觉很灵敏。轻轻触动他的口唇部便会出现吮吸动作,并转动头部;触其手心,小手会立即紧紧握住。总之,触觉从新生儿期开始健全。

温度觉

新生儿对温度比较敏感,食乳和洗澡时的水温过冷或过热,或者湿尿布都会使他哭闹不安或表示反感。

痛觉

新生儿的痛觉较弱,尤其是早产儿痛觉比较迟钝。

总之,新生儿时期婴儿的大多数感觉是较灵敏的,但都尚未发育完善,因此要特别注意多加保护,所以适当地给新生儿期的婴儿的感觉器官以适当的刺激,可以促进孩子神经系统的更好发育。

新生婴儿具有许多特殊的生理现象,这一阶段处于非常特别的时期,一定要非常特别地精心护理。

婴儿发育的规律及保健措施

婴儿从出生时只能四肢活动到一周岁时能独立走路,动作发育十分迅速。为了婴儿的健康成长,父母亲有必要掌握婴儿的生长发育规律。

随着婴儿年龄的增长,动作也按照自身的规律逐渐发展。婴儿的动作发育是从上到下依次进行的,如先是头部可以自由活动,用手抓东西,然后坐、爬、站立直到走路。正面的动作发展快于反面的动作,例如先学会用手抓东西,以后才会放下手中的东西;先会从坐位扶着栏杆立起来,然后才会从站立位置坐下来;先学会向前走,以后才会倒退着走。手的动作发育是由近到远,离躯干近的肌肉先发育,然后才有肢体远端肌肉的发育,如先能抬肩,然后再用手抓取东西。动作也是逐渐由不协调到协调而发育的。这些动作发育的规律是每个婴儿都遵循的,几乎没有例外,在训练婴儿动作发育时也应遵循这些规律。

不同年龄的婴儿动作发育有一定的顺序,各年龄阶段的婴儿应该出现的典型动作是:1个月手脚活动,抱起能竖头片刻;2个月俯卧时稍能抬头;3个月俯卧时下颌及双肩离开桌面,两前臂能支撑前胸;4个月头竖直稳定,抬头90度;5个月能从俯卧翻身到仰卧;6个月从仰卧翻身到俯卧;7个月能坐稳;8个月开始爬行;9个月能扶住站立,自己能坐下;10个月能扶一个手站立,能爬阶梯;11个月扶两手能行走,单独站立片刻;12个月扶一手能走,放开手走几步但不稳。

父母掌握了这些规律后,对婴儿的健康成长一定会起到促进作用。

婴儿脐带与脐疝的护理方法

婴儿的脐带是连结胎儿和母亲的生命线,曾经输送着母亲与胎儿的血液,有胎儿生命形成的过程中可以说是功不可没,胎儿在出生后1~2分钟内就结扎剪断了脐带,与母亲完全脱离,开始自己独立生存。脐带结扎剪断后,但留有一小段脐带残端,是一个创面,要很好保护,否则细菌在此繁殖,引起脐部发炎,甚至引起败血症,危及生命。因此做好脐部护理,避免感染对新生儿是非常重要的。

结扎剪断脐带时,必须要消毒。居住边远地区的产妇如果来不及赴医院分娩或发生急产,宝宝脐带结扎未来得及消毒的,应该在24小时内请医生重新消毒结扎脐带,并给宝宝注射抗生素与破伤风抗毒素,以预防新生儿破伤风和脐炎。脐带结扎后一般3~7天就会干燥脱落。在脐带尚未脱落之前,必须保持脐部干燥、清洁。避免洗澡水及尿液弄湿;随时注意包扎脐带的纱布有无渗血、潮湿,如果脐带包扎纱布弄湿了,要及时用消毒纱布更换。脐带脱落后,局部仍为创面,尚未结疤,仍需保护脐带的清洁和干净,可用75%的酒精擦拭,再覆盖消毒纱布,一般需持续半个月左右,直到结疤形成肚脐窝。

脐带布要经常换洗,脐带布可用一块长形的布条,两端缝上两根带子。这样的脐带布方便,应准备数根,便于经常换洗。如果脐带护理不好,可使脐带周围皮肤发红,脐部有粘液,甚至有脓性分泌物,带有臭味,这就是脐炎或脐带感染。脐炎可伴随发热、不吃奶,严重时可致黄疸加深,引起败血症、腹膜炎。因此,如果发现脐部有问题要及早处理,并及时送往医院治疗。

脐带脱落后,有的婴儿会发生脐疝,脐孔处的肌肉鞘未能很好合拢,而形成一个薄弱的部位,当孩子哭闹时,腹腔压力增高,腹腔内的肠子便从脐部薄弱地方突出来,形成脐疝。脐疝可大可小,小的只有0.5cm~1cm,大的可有2cm~3cm直径,触摸脐疝可以有囊性感觉,稍用力可把脐疝回纳到腹腔中,并有“咕噜、咕噜”的声音。脐疝一般不引起什么不舒服,如果脐疝很大可以有消化功能不良的表现。

小的脐疝一般随年龄增长而自愈。只要少让宝宝啼哭,腹腔压力不高,脐疝可以慢慢消失。如果脐疝超过1cm,脐疝自愈的可能性较小,可以用“蝶形膏布”粘贴法来矫治。具体的做法是:用二块胶布剪成6cm×9cm左右,一块中间剪个长方形的孔,另一块在两边各剪两个小口后折叠,形成一个工字,然后两块相串叠成“蝶形”,在婴儿安静状态下,暴露脐部,将蝶形膏布放在脐疝部位,这时的“工”型胶布和“口”型胶布分别有一面靠近皮肤,另有一面在上,将两块靠皮肤的一面先贴在皮肤上,然后把脐疝推入腹腔内,再将蝶形膏布的另两向两侧拉,让胶布下的皮肤皱摺,将胶布贴牢,注意胶布要贴平,不起皱。小脐疝持续粘贴1~2个月可愈合,大的需2~3个月。胶布如有脱落应及时重新剪膏片粘贴,不能中断。有些家长用钱币压在脐孔中包扎,这样效果不好。有些大脐疝经粘贴后仍不消失,就要去诊治了。

预防婴儿脐带感染的方法

婴儿的脐残端是个创面,无皮肤覆盖,脐部又凹陷,易积水、积垢,不易干燥,容易感染。脐炎如扩大感染,通过血管可发生败血症,通过腹壁能发生腹膜炎。

新生儿的脐带常在生后5~7天脱落,脐带未掉以前,要注意避免沾湿或污染,不要随便打开看。洗澡时要避开脐部,尿布最好不要盖在脐带上,以免湿尿布上的尿液污染脐带。如果脐带包布已经沾湿,必须更换,并先用消毒棉花蘸2.5%碘酒消毒,用75%的酒精擦去碘酒,另取无菌纱布重新包扎。处理时,碘酒不可沾着小儿皮肤,以防止灼伤。

新生儿脐带脱落后,根部有痂皮,应让它自行剥离。痂皮脱落后如果脐孔潮湿,或有少量浆水渗出,每天用75%酒精将脐带孔擦净,滴2%的龙胆紫,数天后即愈。如果脐孔有肉牙组织增生,可用75%酒精消毒后,再用10%的硝酸银液或硝酸银棒点灼,点灼后用盐水洗净再涂上龙胆紫消炎粉。如果脐部周围红肿,并有脓性分泌物,这是脐炎表现,应及时找医生治疗。每个初当母亲者要护理好婴儿,不要使婴儿脐带感染。

预防疝气的措施

小儿疝气男孩多见。它属于先天性腹股沟斜疝,是由于腹股沟管内腹膜鞘状突未闭所造成,表现为腹股沟区出现隆起,可延伸至阴囊内,往往平卧后消失,站立、活动或哭闹时出现,如发生嵌顿,可在腹股沟区扪及肿块,并有压痛。6个月以内的婴儿出现疝气,部分病儿可自愈,但超过1岁未愈或1岁以后出现者,一般需要手术治疗。目前医学上对小儿斜疝的治疗态度是年龄超过一岁者就应及早手术。由于小儿气手术简便、快捷、有效。且手术创伤较小,术后痛苦也很轻,目前已不主张采用非手术疗法。

小儿疝气手术方法不同于成年人,只要将疝囊高位结扎就能达到治疗目的。手术时皮肤切口只有1.5cm~2.0cm,不必剪开腹股沟管,只要将疝囊外牵作高位结扎就可。一般约20分钟左右完成手术,住院时间2~3天即可,伤口可不用缝线缝合。目前有许多医师,对小儿疝气仍采用成人剪开腹沟管的方法治疗,这是不太科学的。因为破坏了腹股沟管,则加大了手术创伤,术后恢复时间也延长。因此,当决定给患儿做手术时,家长应向做手术的医师作相关咨询。另外,提请病家在择医时注意一点,由于目前的医疗市场尚欠规范,最好选择比较正规医院的小儿外科进行治疗,以使疗效得到保障。

不要相信所谓的“胎毒”

有些科学文化不发达和人的素质不高地方,还存在一种传统的习俗,认为宝宝出生时身上带有胎毒,要给刚出生的宝宝吃些清热解毒的排毒药,如黄连、黄柏之类的中药,以去掉宝宝身上的“胎毒”。其实胎毒是不存在的,硬给刚出生的宝宝灌什么“开口连”“四磨汤”,实在作贱小宝宝。宝宝在母亲的子宫内生活是舒适、安详、无菌的,一切营养都是由母亲的血液通过胎盘提供的,分娩过程也是无菌操作,所以,根本不存在什么胎毒。主要有人看到刚出生不久的新生儿有些特殊表现,而实际上这些表现在新生儿身上是正常现象,不是什么“胎毒”,纯粹是误会。

胎儿出生后,由于光、空气、衣服、包布、尿布以及温度等的刺激,在新生儿皮肤上出现鲜红色斑块,以脸部、躯干、肢体上多见,这叫做“新生儿红斑”,一般3~4天会逐渐消退。在红斑消退时伴有皮肤少量脱屑或脱皮,这不是胎毒,是新生儿的正常现象,不需要任何处理。

新生儿期皮肤易脱屑,是因为在宫内时,胎儿是浸在羊水中的,出生后,胎儿生活环境由湿润一下子变成干燥,湿润的皮肤也就会变得较干燥,薄薄的一层表皮就很容易脱落了。婴儿一般在出生后2~3天开始出现脱屑,以躯干、四肢末端多见,而脸部一般没有脱屑。干燥的皮肤可适当用消毒的食用植物油敷擦。新生儿脱屑也不是胎毒。

在新生儿出生后2~3天,皮肤开始出现黄疸,一般持续7~10天,再慢慢消退。这个过程叫生理性黄疸。大多数新生儿均会出现,属正常现象。生理性黄疸的出现,是由于胎儿在宫内时,身体需较多的红细胞去携带氧气,出生后新生儿自己开始呼吸,吸入大量氧气,那么就不需要如此多的红细胞携带氧气了,所以一部分的红细胞要破坏,分解成胆红素,加上新生儿肝脏功能发育差,不能很快分解胆红素,血液中胆红素高于正常,就出现了一时性的黄疸。

新生儿身上出现的这些情况,是正常的,不是胎毒,不需要服任何药物和做任何治疗,这些现象都会自行好转的,用不着担心。

新生儿头上包块的处理方法

刚刚出生的宝宝被接回家后,有时父母会发现其头上有包块,这是怎么回事?该怎么办呢?

新生儿头部包块一般由两种情况引起,即产瘤和头颅血肿。产瘤又称为先锋头,是由于孩子在娩出过程中,头部受阴道挤压而发生头皮下局部水肿所致。多在刚出生时最明显,以后逐渐变小,36小时内可完全消失。而头颅血肿则为颅骨骨膜下血管破裂,出血被骨膜局限在局部所致。这是由于孩子在娩出时颅部和母亲骨盆间相互摩擦、挤压或因生产困难而采用了产钳或胎吸助产所致。孩子在刚出生时往往头部包块不明显,数小时后或1~2天后头部包块逐渐增大,以后缓慢地缩小。一般在生后二周至三个月自然吸收。大多数孩子在上述两种情况下均无明显的不适之感,亦不会出现发热、呕吐、抽搐等异常情况。

孩子出现头部包块后,不论是哪一种情况,均不必特殊处理。产瘤最迟在5天内自行消退。头部血肿自然吸收时间较长,在此期间只须注意保护皮肤,不使其受感染即可。在给孩子洗澡时动作要轻柔,不要用手使劲地搓揉,还应避免碰撞。更应注意的是不要穿刺抽血。因头颅血肿内的血液处于半凝固状态,既不易抽出,又极易引起细菌在其内繁殖而造成感染,而头部细菌感染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如在此期间孩子伴有光睡觉不吃奶、少哭、反应差、面色苍白、尖叫等情况,则应警惕颅内出血的可能,及时带孩子去医院进行头颅B超或头颅CT等检查。如确实存在颅内出血,则医生将酌情给予手术等治疗。此外,如头颅血肿较大,孩子可有贫血、黄疸加深等继发现象,亦应去医院由医生进行诊治。

不要给婴儿剃“满月头”

许多年轻父母误以为,剃掉胎毛可以促使多长头发。就在宝宝一满月后,父母就给宝宝剃“满月头”,期望这样能使长出满头乌发。

这其实只是旧习俗,简直是给刚来到人间的小天使的痛苦和不幸,纯粹是好心做了坏事情。在剃“满月头”时,用锋利的剃头刀给刚满月的婴儿剃头,常常会在娇嫩的头皮上,留下许许多多肉眼看不到的伤痕。由于婴儿皮肤的防御功能不够完善,剃刀又没经消毒,极易造成头皮感染。

其实宝宝的头发长得多与少、黑与黄与剃不剃胎毛毫无关系。毛发与人的体质、营养和遗传密切相关。因此在母亲孕期要有充足而全面的膳食营养;婴儿出生后坚持母乳喂养;婴儿应尽早到户外活动,让头皮常晒到阳光并按时为婴儿添加各类辅食。在婴儿出生后每周用37℃左右清水轻轻揉洗头发1~2次,去除头皮胎垢,增加血液循环,促进头皮的新陈代谢,对小儿的生长发育及头发的生长十分有益。

由于孩子满月后,在户外时间逐日增多,父母给孩子穿得漂亮些,理理发也是应该的,但给婴儿理发最好用剪子,而不应用剃刀。

因此,剃“满月头”的旧俗应该根除,树立科学文明的育婴观念。

新生儿皮肤发育特点及保健措施

新生儿的皮肤表皮层薄,皮下毛细血管透露皮表,所以皮色较红。新生儿的周围血液循环较差,自动免疫能力较弱。

孩子出生后一般不主张立即进行全身洗澡,只要用消毒纱布蘸温水轻轻擦拭头皮、耳后、面部、颈部及其他皮肤皱褶的部位即可。生后3~5天可以开始用温水洗澡,逐渐的可以使用无刺激性的肥皂、浴液,但洗后应该用清水冲洗干净,防止残留皂液刺激皮肤。每次洗澡后只要用柔软的毛巾沾干皮肤上的水,不要摩擦,新生儿的皮肤表面留有少量的皮脂,能起到滋润、保护皮肤的作用。

新生儿的周围血液循环较差,所以冬天要注意保暖,防止冻伤。夏天要勤洗澡,保持皮肤清洁,洗澡后应该在皮肤皱褶处扑粉,预防潮湿、糜烂。新生儿用的衣物、尿布等,应该使用旧的、柔软的棉布,以防止摩擦损伤孩子的皮肤。

同类推荐
  • 心灵解密:走进典型初中生的心灵花园

    心灵解密:走进典型初中生的心灵花园

    本书遴选了16类典型初中生,每种类型的体例分为“典型案例”、“案例解读”、“理论拓展”三个部分。“典型案例”约占篇幅的一半,它情节曲折、语言简洁、叙述生动,有很强的可读性;它来自现实生活,材料鲜活,既有作者的亲身经历,也有同事提供的经验,既有城市的,也有乡镇的;“案例解读”是依据现代社会基本的价值观、教育教学理念、心理健康标准和以历史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等对案例中的学生、教师、家长的做法进行分析探讨,以利读者分清是非,吸取经验和教训,启迪自己的未来。
  • 父母决定孩子的未来

    父母决定孩子的未来

    当一个孩子受到欺负时,国外的父母会对孩子说:他欺负你是不对的,你要懂得保护自己,必要时你可以寻求帮助;国内的父母则说,你是男孩/你是哥哥,你要让着他,你们要好好相处/到底为什么啊,我跟他爸爸说去……以小见大。 教育的差距最终造成社会的差距。二十年前的灌溉,二十年后的果实。为了二十年后的孩子以及社会,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从家庭开始,从家庭教育的点滴开始,去正视差距,去学习一些合理的家教理念与家教方式。
  • 新手豆妈的101件NG尴尬事

    新手豆妈的101件NG尴尬事

    本书以准妈妈的视角,写了妈妈们在养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的状况,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和专家建议,让读者在轻松一笑之余还能从中学到一些道理,让育儿变得更加的简单快乐。
  • 每天懂点孩子心理学

    每天懂点孩子心理学

    孙玉梅,资深记者、编辑,现从事中外儿童教育理论研究和策划撰稿工作,致力于先进家庭教育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及普及类图书的写作策划,在多所知名早教机构担任顾问等工作。
  • 福建特殊教育:区域特殊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福建特殊教育:区域特殊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福建特殊教育》是对福建特殊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一次全面总结与研究,也是我国区域特殊教育研究的一次尝试。全书内容涉及福建特殊教育的概况、历史、行政、师资培养和儿童安置;智障、视障、听障和自闭症儿童的教育;福州、泉州、厦门等9个市区的特殊教育以及福建特殊教育与残疾人事业等。
热门推荐
  • 夫君追着跑

    夫君追着跑

    出祸加借尸还魂外加新娘?人家不想嫁啦!新郎美貌,却只能看不能吃?算了,还是袱款款闯江湖去吧,岂料桃花一朵接一朵,让我有些应接不暇啦!
  • 独我为王

    独我为王

    上古世纪的二千多年前,四大种族中欲统领天地为王者大有人和兽在,翻天覆地、永不休止的大陆以及南大海的地昏海翻的战争中,神、人、兽之戳杀,究竟谁独为王?!————亲!放心收藏,赐予票票哦!无票留下片语评论,辛苦码字也就心满意足呐!好!您支持!我精彩!祝您读书快乐!
  • 华严原人论发微录

    华严原人论发微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传送地球

    传送地球

    本书以太空舰队战为主要描写方向,从几十艘战舰展开攻击到几百、上千、上万艘的战舰集团作战,人类从与外星人对抗,到与外星人联手对抗魔萨尔(一个终级智能生命,占领了广阔的星际空间),再到功败垂成,经历了无数的战斗与磨难。而最终人类却籍由一个无法想像得到的环型反应找到濒临灭亡前的出路。全书共66万字左右,共十九章,每章约十五节左右。全书中的部分章节采用了比较特殊的文法,目的是为了从多角度体现人类未来的太空文明和外星科幻视角。PS:本书已经申请到了相关版权(著作权)登记。
  • 青春逆道:高校问题生

    青春逆道:高校问题生

    她,抽烟,喝酒,打架,全门课程都排倒一的问题生。被逼无奈上男校。让她乖?抱歉,她只能让这所平凡的学校来点刺激。他,沉着淡漠的天才生。他,性格古怪的学生会会长。他,冷淡孤僻的帅校草。另外,再加上两个校草级别的美男,邪魅的于洛飞,率直大气的俞阳。这所学校因她的到来会有怎样的闹剧发生呢?不管前方是什么,这条青春的道路上,她将无畏惧的走下去。
  • 现代爱恋:陈妍希陈晓

    现代爱恋:陈妍希陈晓

    看看现代的姑姑【陈妍希】和过儿【陈晓】的甜蜜爱恋
  • 重生之豪门千金

    重生之豪门千金

    叶明珠爱了封翎一辈子,封翎却害死她父兄,在新婚之日为她奉上一杯毒药。再次睁开眼,已是十年前。十七岁的叶明珠,用洞悉的目光看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封翎、妹妹、姑妈、奶奶、从小照顾她长大的仆人……原来每个人都有着另外一张面孔。面对即将到来的血雨腥风,哥哥牵起了叶明珠的手:“你是我的明珠,无论发生什么,我都会宠你护你,今生今世。”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黄帝素问宣明论方

    黄帝素问宣明论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禅灯世谱

    禅灯世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请给我青春最后一场雨

    请给我青春最后一场雨

    这是一篇偏向于自传的故事,其实我并不是很想告诉每个人我的故事,但我想把我的心情,记录下来,故事会从小学就开始讲起,可能会觉得小学生思想幼稚,但是我觉得很真实,我会尽量把自己所记得的,记录下来,写成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