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12500000001

第1章 大变局时代

陈兰彬(1816—1895)在79年的生涯中,经历了清朝五个朝代: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和光绪朝。嘉庆、道光年间,是陈兰彬的青少年时代,他出生在诗书世家,从小聪敏过人,理所当然地走上科举之路。咸丰年间,是陈兰彬科举成名,初露锋芒的时期。同治和光绪年间,是陈兰彬一生中最有作为,也是对国家有所贡献的时期。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特征,陈兰彬在19世纪70年代活跃在国内外政坛上,那个时代的特征,用当时人的话来说,就是:中国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再简单地说,“变”就是当时的时代特征。无论动机如何,朝野上下愿意与否,“变”已经成为事实。所谓变,就是过去没有做的事,现在做了。陈兰彬恰好生活在大变局的时代,又奉清政府之命走向世界,做的是前人未做过的事。

这个时代无论世界或是中国都发生巨变。工业革命使西方国家无与伦比地强大起来,随之也叩开中国的大门。列强用洋枪大炮敲开了中国的大门,这些曾被称之为“夷狄”的人用大炮向中国说明,他们不是贡使。在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65页。,战争以严酷的事实暴露了东西之间的差距,也把中国轰出中世纪。自此以后,外人破关而入,无孔不钻,东突西撞,令清政府来个措手不及。文学家钱钟书形象地说:“咱们开门走出去,正由于外面有人推门,敲门,撞门,甚至破门跳窗进来。”钟叔河:《走向世界——近代中国知识分子考察西方的历史》,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钱钟书序。外国人来了,哪怕我们不情不愿,也只好走向这个世界,因为我们绝没有办法走出这个世界。

在先进的西方和落后的东方的国际格局下,中国显得无可奈何、措手不及但也无法抗拒,于是,就以小变应对万变,开始了变法图强的洋务新政,变得快,变得广。19世纪60年代以后,部分士大夫已认识到中国面临着几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有人称之为“变动”,亦有人称为“变端”、“创事”、“创局”等,不过称之为“变局”较普遍。广东巡抚黄恩彤说,中国已经面临几百年来最大的一次变动。丁日昌断言,中西接触的扩大是一千年来所发生的最大的一次变化。李鸿章在一封信中写道,中西杂处之势方兴未艾,这种情况是不可变更的。王韬亦指出,“现在,外国人从地球上的各个角落向中国聚集,这的确是史无前例的事件——天下的大变局”费正清、刘广京编:《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下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86页。。无论怎么个说法,总离不开一个字:“变”。也就是说,部分中国人已意识到世界在变,中国不得不变。古代史往往几十年、上百年并无多大变化,近代每几年、每十年就来一个大变化。这是古今的不同,如何地面对变幻莫测的世界风云?郭嵩焘认为,新形势就像一把两刃刀。它可以加害于中国,也可以有利于中国,这要看中国是否能因势而利导。费正清、刘广京编:《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下卷,第191页。于是,从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中国掀起了“洋务运动”,又称“同治中兴”、“同光新政”,海外学者则多称“自强运动”。这是“采用资本主义外壳以保持封建主义统治的一种自救运动”,是中国早期的近代化运动。为期三十多年的洋务运动,对19世纪后半期的中国历史产生过一定的作用。就洋务运动的内容看,它建立了一批近代化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创置了科技、文化、教育方面的近代设施。这些内容以及相关观念的变化,构成了近代化一小步。从人的角度看,办洋务关键是人才,要有新型的人才。培养一批懂洋务,通达外情,理解科学的人才尤为重要。国内同文馆、西学堂纷纷建立,为广开渠道培养人才,又开始了派出去培养人才的途径。留美教育就是在这改革时代应运而生的新事物,陈兰彬也就在这个变革的时代被推上前沿,成为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风云人物。

新局势给中国带来了外交问题,也带来了晚清外交的转型。薛福成、丁日昌、王韬等一些有识之士意识到,中国必须抛弃与外界打交道的传统方法,以便寻求新的方法。19世纪中叶以前,中国与西方国家没有发生近代意义的外交关系,更谈不上建立近代意义的外交机构。然而,当中国固步自封的时候,世界却一日千里地发展。西方早在17世纪就走出中世纪,步入近代。近代的外交制度与外交理论在原来传统的基础上已发生了演变。各国先后建立了主管外交事务的中央机关,也逐渐产生各国主权平等的外交理论,形成近代外交新概念。尽管不同国家对外交理念有不同的解释,但都能理解为外交是各独立国家,基于主权平等的原则,通过谈判交涉的方式,解决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面对如此大的差距,随着中外交涉的日益频繁,中国不得不对外交来一番大动作的改革。

晚清外交的变化首先表现在外交体制的变化。鸦片战争前,中国并无近代意义的外交,也没有建立专门的外交机构,只由礼部、理藩院、鸿胪寺等机构负责接待外国朝贡使臣。从1757年至鸦片战争,中国只准外商在广州一隅通商,由两广总督兼理对外交涉。鸦片战争后,对外交涉由广州扩大到五口通商口岸,先后由兼任五口通商大臣的两广总督和两江总督办理。随着通商口岸的扩大,由南北洋大臣办理对外交涉事宜。随着中国外交往来日益频繁,清政府觉得有设立外交机关的必要,1861年建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又称“总理衙门”、“总署”或“译署”。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与外国进行对等交涉的中央外交机构,它是中国门户向外国开放的产物,是适应变化了的情况而建立的涉外机构。1901年,总理衙门为“外务部”所代替,内部组织也加以革新。

随着外交的开展,中国人的国际意识也在提高。1860年以后,中国逐渐吸收西方的国家主权和国家平等的观念。国家主权观念的增强是用血的教训换来的。一方面,中国主权的丧失,是列强侵略所致。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与西方列强之间建立了一个所谓“条约制度”的关系,中国不得不接受帝国主义强加于中国的不平等“契约”,而这些条约,也支配了中国与西方列强之间的外交关系。这样一来,中国的主权在一系列的条约中受到了损害,外国人总是用条约维护他们在华的既得利益,并进而扩大其特权,中国不但不能利用条约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反而受到条约的束缚。另一方面,中国一些主权的丧失也与清政府官员的无知有关,由于对利权观念的淡薄,列强所得的特权中,有些是清政府官员主动奉送的。在如此残酷的现实面前,中国人觉悟到要致力于争取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平等地位。吸取了一次次外交失败的教训后,中国尤其关注使中国主权受到巨大损害问题上,诸如治外法权、最惠国待遇、关税税率等。国际意识的增强,使中国人开始利用国际法去争取中国在国际间的平等地位。

晚清外交行为变化的重要表现是中国驻外公使的派遣。它体现了晚清外交的新格局,也是中国逐步走上外交近代化的缩影;它标志着中国传统体制的转变,中国逐步加入了国际社会;也标志着中国放弃以前的天朝观念,接受了西方的主权国家观念。光绪元年(1875年8月),清政府任命候补侍郎郭嵩焘、候补道许钤身(后改为刘锡鸿)为出使英国的正副使。年底,任命陈兰彬、容闳为驻美国、西班牙和秘鲁的正副使。第二年9月,又调任原为驻英副使的许钤身、翰林院编修何如璋为驻日本正副使,后因许钤身丁忧未赴任,由何如璋、张斯桂充任正副使。早期三个驻外使节的委任,标志着晚清中国驻外使馆的建立。这里说的“公使”,在清政府文书中称“钦差大臣”或“使臣”。晚清中国驻外公使的派遣是属于一个新的官方的群体,是19世纪中叶中国向外开放后的重要团体。当第一批外交官走向世界时,既要超越只有朝贡而没有外交的传统观念,又要了解和适应当时流行的国际法规。无论如何,他们都是从被动的外交适应开始走过来的,这是一个艰难的外交历程。

由此可见,走向世界是时代赋予近代中国人的历史使命,而晚清第一批驻外公使则是真正意义上走向世界的一个突出群体,陈兰彬就是属于他们当中的早期外交官,首任驻美公使。他们在无前人经验可循的情况下走向世界,代表中国办理外交事务,对他们的研究正是对近代中国外交史、中外关系史研究的重要探索,均有重大的意义。

同类推荐
  • 清圣祖康熙(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清圣祖康熙(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康熙大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是清代定都北京后的第二位皇帝,是被公认的英明皇帝。他聪慧好学,知识丰富;他精明强干,勤于政务;他南征北战,叱咤风云;他事必躬亲,励精图治;他所向披靡,政绩卓著,向被史学家所称道其是“康乾盛世”的开创者。尽管因为社会制度封建性的局限,使康熙大帝具有与其他封建帝王同样的阶级压迫及封建剥削,但这并不损害他作为封建君主的睿智与英明。
  • 李自成第四卷:李信与红娘子

    李自成第四卷:李信与红娘子

    明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崇祯三年(1630),李自成辍业,于米脂号召饥民起义。后与农民军首领张献忠等合兵,在河南林县(今林州)击败明总兵邓玘,杀其部将杨遇春,随后转战山西、陕西各地。七年,连克陕西澄城、甘肃乾州(今乾县)等地,后于高陵、富平间为明总兵左光先击败。
  • 造物先造人:松下幸之助的经营哲学与做人理念

    造物先造人:松下幸之助的经营哲学与做人理念

    松下幸之助(1894—1989),被人称为“经营之神”——“事业部”、“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等日本企业的管理制度都由他首创。松下幸之助为人谦和,无论见了谁都点头哈腰,他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经营哲学:“首先要细心倾听他人的意见”。如果你想用最短的时间学习日本式管理的精髓,那么最好的入门书就是阅读松下幸之助的教诲和哲学。松下幸之助一生共出版了60多种著作,累计达数百万字。他的著作被译成英、法、德、中等20多个国家的文字,在全世界广泛流传。书中那些令亿万人为之倾倒叹服的经营秘诀,为人们打开了一道通往经营成功的大门。
  • 海明威 卡夫卡(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海明威 卡夫卡(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海明威和卡夫卡是著名的外国文学作家,他们的著作至今影响深远。名人成功后的事迹为人们所熟知,但成功前的历史却鲜为人知。本书对二人的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着墨颇多,尤其探究了二人成功的主客观因素。该书对成长中、探索中的青少年有所裨益。
  • 关东枭雄张作霖

    关东枭雄张作霖

    张作霖为什么能够崛起?一个穷小子,一无权,二无势,在日俄两大列强以及清庭和革命势力之间趋利避害、闪转腾挪而终于成就了霸业,除了上天眷顾以外,他是如何做到的?本书透过这中间千丝万缕的因果关系,引领读者去发现一个不一样的关东枭雄张作霖。
热门推荐
  • 真神劫焰

    真神劫焰

    大雨。斗笠。蓑衣。长短刀。烈火盛燃。//两大遗迹穿越时空降临现世,天辉夜魇圣者邪魔各显神通。而他拔刀烈火,却要与世间为敌。
  • 冰钰诀

    冰钰诀

    万年出一旷古奇迹,武功秘籍冰钰诀的出世令江湖人争相抢夺,苏妙戈自知祸因她起,决心定要拿回冰钰诀,没想到一入世就卷进武林是非中,爱恨茫茫无路,最后她是选择宠她无下限的尊师之子江无痕,还是选择暗自守护她从不说出口的英雄榜单第一名的摄政王夜墨寒?面对个性洒脱的夜轻染、多少年伴其左右的追影,她又该怎么做?如果爱你,我一定不会让你受到伤害。可惜我不会爱你,不论是以前还是现在。
  • 我勇敢的心

    我勇敢的心

    暂停一下下过段时间稿子多了一起发据说这样比较好
  • 轮回至尊

    轮回至尊

    堪破生死悟轮回,风云际会征九天。再世为人,究竟是巧合还是必然?
  • 陆医生,高冷是种病

    陆医生,高冷是种病

    我一直觉得陆医生说什么都令人讨厌,唯独一句他说的令人心旷神怡,那就是:温菲菲,就算我看遍了你全身,对你也毫无兴趣。说的我像对他有兴趣似的。这个高冷的男人,坐在轮椅上,不仅是个教授,还是这家医院的大公子。他身有残疾,灵魂却完美无缺。陆医生有一天突然说,他这一生坎坷,直到遇到我,才算圆满。
  • 公孙世家的传说

    公孙世家的传说

    一仙坠落,产子源大陆。万物皆有因,一切因果难说破。混元大仙传功走火入魔坠落地间产子,并命其子造混元霞殿。公孙姬因爱慕不成,铸烈焰刃逾陆,来到由源大陆分裂而成的诺伊亚大陆……十种天赋,四个种族。一个落魄家族,一位神奇少年的崛起之路。
  • 势霸

    势霸

    一袭黑袍猎猎,百年不过指尖。伫立千山之垫,掐算九天星玄。一曲大漠孤烟,惊起霜天断雁。笑看红尘世界,黄粱一梦间。荒冢又堆新坟,沙场忠骨埋血。王城姓氏改写,又添史书几页。是谁信手折叶,来将江山指点。繁华过眼云烟何必起执念。赏过汉朝乐府,看过离裳羽舞。崖山一劫;万事为爵镜花水月,山河易主。一将功成,身后万骨枯。败者为寇,史官笔下误。千秋工业,掺几分世故。金銮殿前,江山一舞
  • 只属于我的英雄联盟

    只属于我的英雄联盟

    在这个地球上英雄联盟玩的好又能怎么样?玩游戏在家人眼中终究是不务正业!社会之上一无用处!一个除了玩英雄联盟之外,什么都不会的男人。一个完全将英雄联盟看做最高荣誉的世界!他离开了地球来到了这个世界,带着一群只属于他一个人的英雄!“这是只属于我的英雄联盟,由我来在这世界缔造新的辉煌。”——路泽。
  • 佛说转法轮经

    佛说转法轮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冷王抢婚:朕的女人谁敢动

    冷王抢婚:朕的女人谁敢动

    青灯下,她身影萧瑟,单手覆在隆起的腹上,神色荒凉。一墙之隔外,是他在对另一个怀着身孕的女人的嘘寒问暖。她微微阖起慵懒的眸子,想象此刻被他拥在怀里的人是自己,他的声音清冽,一声声疼惜从薄唇里溢出;他指尖温柔,点点落在她的脸上,温暖至极。就像,曾经那样!睁开眼的时候,果真看到他的脸。只是那温柔已不再,男人面色阴鹜,凝视着她一脸来不及收回的哀伤,讽刺的一笑,“季小鱼,你也会痛么?呵,痛就对了,你曾给本王的痛苦,本王如今都会一点一点的还给你!”她脸上有片刻的悲凉,下一秒却是笑了,最后只是道了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