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12100000011

第11章 世界整体化历史的启动(1)

为了让自己的理想国能得以实现,柏拉图不断游说。公元前367年,狄俄尼索一世病故,他的儿子狄俄尼索二世继位,并由他的舅舅狄昂辅佐朝政,管理国家。但狄昂的心思并不在于诚心诚意帮助狄俄尼索二世,而是想着自己怎样才能当上最高统治者。狄昂早就知道柏拉图的学识,他把柏拉图邀请到叙拉古来,让他当狄俄尼索二世的老师。柏拉图便想通过狄俄尼索二世实现自己对“理想国”的梦想。

狄俄尼索二世在学习过程中,渐渐地对柏拉图所传授的知识产生了厌烦。而此时的狄昂正假借狄俄尼索二世的名义在外没收富裕公民的土地,增加税收,从而激起了人民的不满。狄俄尼索二世得知后,便以卖国罪处罚了狄昂。柏拉图的美好理想变成了泡沫,他的生命受到了威胁,不得不逃走。在这之后,柏拉图又连着受到几次打击,但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然而,他的理想是如此不切实际,根本无法成功。其实,柏拉图心中至善的城市,不过是空想的乌托邦。柏拉图在文艺、美学等方面,也有成套的理论主张。他的“对话”妙趣横生,想象丰富。

在柏拉图81岁生日,他去参加了一个学生的婚礼。在婚礼上,他只是笑眯眯地注视着这对新人。当大家向柏拉图举杯的时候,才发现这位伟大的哲学家已经与世长辞。柏拉图死后,他所创业的学园由他的弟子主持,代代相传,继续存在了数世纪之久。

柏拉图的哲学对后世影响极大。后人对其哲学进行深入研究,研究他的著作都能装满一个图书馆。柏拉图在认识论上提出的“知识就是回忆”的先验论主张,永远给人以启发。

亚里士多德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句意味深长的话出自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名言。亚里士多德治学严谨,坚持真理,是希腊古典文化的集大成者。

亚里士多德的父亲是马其顿王国的宫廷医生。亚里士多德17岁起,就被父亲送到当时著名的柏拉图学园,在那里他学习了20年。据说他每逢夜读时就拿一个小铜球,下面放一个铜制的容器,打盹时球落入容器中,发出叮咚响声,以此严格策励自己学习。由于他勤奋刻苦,涉猎广泛,很受老师柏拉图看重。可是,柏拉图又说:“要给亚里士多德戴上缰绳。”意思说,亚里士多德非常聪明,思想敏捷,不同于一般人,不加以管教,就不能成为柏拉图期望的人。亚里士多德很尊敬他的老师,但是,在很多问题上,他又有着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见解。

在学园里,亚里士多德经常和柏拉图争论,有时候,会把老师问得答不上来。他不同意柏拉图把真实存在看成是“人的理念”的唯心观点。他提出这样的问题:树就是树,由种子长成,结出果实。离开实实在在的树,仅仅是头脑中的树的概念又有什么意义呢?后来,亚里士多德终于抛弃了柏拉图的许多唯心论观点。他认为,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是永恒的,不是靠什么观念产生的。是先有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三角形状的东西,然后在人们头脑中才有三角形的观念。代数和几何的定律是从自然现象中抽象出来的。他还认为,生命和世界都在运动,没有运动就没有时间、空间和物质。这些都具有一定的辩证法观点。但是,亚里士多德碰到一些解释不了的现象,还是要把老师的一些唯心论的观点搬出来帮忙,常常弄得自相矛盾,在唯物论和唯心论这两种观点中摇来摆去。

柏拉图死后,亚里士多德离开学园。从公元前343年起,他给当时的马其顿王国王太子亚历山大当老师。亚历山大继承王位后,亚里士多德来到雅典,在阿波罗圣吕客翁体育场设坛办学,并从事学术研究工作。

亚里士多德与他的学生亚历山大他首先提出了对青年学生必须进行“智商、德育、体育”三方面的教育,并且提出了划分年级的学制。他主张,对于7岁到14岁的儿童,国家应该为他们办小学,让他们学习体操、语文、算术、图画和唱歌。对于14岁到21岁的青少年,国家应该为他们办中学,教他们历史、数学和哲学。体育是为培养强健的体魄,德育是为了培养自尊心和勇敢豪放的性格。他还主张,在青年们中学毕业之后,还要对其中的优秀分子继续培养。因此,他创办了吕克昂学园。这个学校是古希腊科学发展的主要中心之一。

亚历山大国王十分支持亚里士多德办学,据说先后提供了800金塔兰(每塔兰重合黄金60磅)的经费。亚里士多德在学园里建立了欧洲第一个图书馆,里面珍藏了许多自然科学和法律方面的书籍。

亚历山大还通令全国,凡是猎手和渔夫抓到稀奇古怪的动物,都要送到亚里士多德那里。学园里开展生物的研究,时常解剖各种动物。经过无数次的解剖,师生们发现一条规律:动物进化愈是高级,它的生理机构也就愈是复杂。

亚里士多德的学问非常渊博。教课之余,他还写了大量的著作:《工具篇》、《逻辑学》、《物理学》、《政治学》、《修辞学》、《形而上学》、《诗学》,等等,涉及到哲学、逻辑学、心理学、伦理学、政治学、历史学、生理学、美学、物理学、动物学、植物学、医学等众多的方面,并且都做出了有价值的贡献。值得注意的是,他的认识是有系统的,分门别类的,从基本知识出发加以分析推论或归纳,从而形成一个体系。他是形式逻辑的创始人。他的逻辑学,在两千年前的欧洲思想界就已形成体系。

在亚里士多德之前,科学还处于胚胎时期,亚里士多德孕育了这一胎儿并使它降生。希腊人之前的文化都是用超自然的力量来解释自然界的各种神秘变化的,到处都是神的作用。亚里士多德的光辉成就之一就是能以宽广的胸怀和勇气把科学组织成一个有条不紊的庞大机体。

但是,亚里士多德是拥护奴隶制度的。他认为社会上有一部分人做奴隶,一部分做主人,是“当然而合理”的事,这又说明他思想中的阶级局限。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死后,雅典人激烈地反对马其顿的统治。有人告发了曾做了亚历山大老师的亚里士多德,准备将他逮捕。亚里士多德的学生及时得到消息,帮助护送着他的老师逃出雅典,来到亚里士多德的故乡优卑斯亚岛的卡尔喀斯城避难。第二年夏天,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在凄凉的境遇中死去。

亚里士多德是希腊古典时代最后一位大哲学家。他死后留下的弟子们组成了“逍遥学派”,继续传播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影响甚广。

几何学的奠基人欧几里得

两三千年前,古埃及人生活在尼罗河两岸,生产力很发达,大片大片的土地被开发。但是,人类无法与大自然抗争,当时的人们对洪水束手无策。每年,当夏秋季节尼罗河泛滥时期,河两岸的田地就有不少被洪水淹没或因河床改道,好端端的一块农田就会被吞没一块。每到这时,就会有几个聪明的埃及人拿着木棍和绳子又比又量,准确地计算法老租给人们土地面积的变化。渐渐地,埃及人积累了不少计算面积的公式。如:矩形:A=ab(其中A是面积,a是长,b是宽。);三角形:A=ah/2(其中a是边长,h是高。);另外,还能计算出梯形面积。但是,当时的人们还没有把这些公式命名为几何学。

到了公元前320年,有一位叫作欧德谟的学者,根据埃及人的经验,写了一本《几何学的发展史》。这部书只有残篇传到了现在。又过了大约20年,古希腊出了一位叫欧几里得的人,他根据前人的经验,经过自己的计算推理,写出了一本共13篇的《原本》(又称《几何原本》)。这是人类第一次出现的“几何”概念。

欧几里得在《原本》这本书里,首先给出的是定义和公理。比如,他的点、线、面的概念:点是只有位置没有大小的;线是只有长度没有宽度的;面是只有长度和宽度的。

欧几里得同学生在研究几何

《原本》中还有关于圆的性质的讨论。如弦、切线、割线、圆心角等等。讨论了圆的内接和外接图形。其中,有一个命题是在一个圆内作正15边形。据说,当时的天文学一直认为地球赤道面与地球绕日公转面的交角是24°,即是圆周的1/15.于是,欧几里得运用自己的智慧,作出了正15边形,这在当时是一个难度十分大的命题。

欧几里得大约生于公元前330年,死于公元前275年。他深受亚里士多德的影响。他把亚里士多德的公理法则用到几何学中,推演出几何学的五条公理。这五条公理对几何学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现在看来,五条公理都非常简单,但在当时很了不起。比如说,两点之间可以连接一条线;如果两条直线和第三条直线相交,所交出的同旁内角和小于180°,那么两条直线延长,总会在同旁内角一侧相交。

五条公理最后一条就是平行公理。在当时,平行公理引起过怀疑。它的文字多,读起来又不是那么显而易见。以后历经两千年,一些数学家均未证实。一直到19世纪20年代,德国的高斯、俄国的罗巴切斯基、匈牙利的亚·鲍耶三位数学家重新提出平行公理的不可证性,作出了正确解答,才消除了人们对平行公理的怀疑。三位伟大的数学家在证实中发现了一种新的几何学——非欧几何学,对近代物理学、天文学以及人类的思维方式的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欧几里得涉及的学科不只是数学,除《原本》外,我们知道的还有《数据》、《光学》、《曲面——轨迹》、《现象》等。但《原本》尤其引人注目。《原本》是进行数学基础知识教育和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极为有效的教材。

《原本》13篇中共有467个命题。这些命题和推理所建立起来的几何学体系是相当严谨和完整的,以至于连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都这样说:一个人当他最初接触欧几里得几何学时,如果不曾为它的明晰性和可靠性所感动,那么他是不会成为科学家的。

从《原本》的出现到现在,这部书出版达一千次以上,几乎世界上所有的数学家都是读着《原本》成长起来的。两千多年来,《原本》就像一尊坚固的宝塔,其坚固程度没有人能撼动它。因此,后人,尤其是科学界都把《原本》看作是一部经典奇书。

伊索的寓言

提起伊索,也许熟悉的人不多,但提起《农夫和蛇》、《狼和小羊》、《龟兔赛跑》等,大家就不陌生了。

《农夫和蛇》的故事家喻户晓:农夫在路上碰到一条冻僵的蛇,他可怜蛇,就把它拣起来放在怀里。蛇温暖过来后,竟忘恩负义地咬死了救命恩人。农夫临终时悔恨地说:“我可怜了恶人,死有应得。”这则故事说明人们对待恶人决不能心怀怜悯,心慈手软。

《龟兔赛跑》也是我们所熟悉的一则寓言故事:乌龟与兔子比赛谁跑得快。兔子自恃“武艺高强”,认为十拿九稳能赢,竟狂妄地在半路上躺在一棵大树上睡起觉来,结果睡过了头,输给了乌龟。乌龟虽然爬得慢,但能持之以恒地向前跑,最终获得胜利。这个故事向人们揭示了“骄兵必败”、“勤可补拙”等道理。

这是《伊索寓言》中的两个小故事。在这部寓言故事集中,像这样脍炙人口的故事有三四百个。

伊索本是古希腊的一个奴隶,他生活的时代正是古希腊奴隶制城邦的形成时期。那个时代,奴隶主为非做歹,奴隶和下层平民备受欺凌。奴隶和下层平民对奴隶主贵族的专制并不是逆来顺受的。他们把寓言当作武器,向奴隶主做斗争。在众多的奴隶出身的寓言作家中,伊索是最有代表性的一位。他以他的才智受到主人的赏识,并获得了人身自由,被允许可以四处游历。广博的见识加上丰富的才学使伊索创作出一个又一个精彩而又耐人寻味的小故事。后来被人改编整理,编纂成集。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寓言故事集。

其实,今天所流传的《伊索寓言》并非伊索一人所作,而是古希腊寓言的汇编,是长期以来古希腊人民的集体创作,个别篇章还可能来源于亚洲和非洲。

《伊索寓言》里的小故事主要反映的是受欺凌的下层平民和奴隶的斗争经验和生活教训。寓言通过描写动物之间的关系来表现当时的社会关系,主要是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寓言作者谴责社会上人压迫人的不合理现象,号召受欺凌的人团结起来同恶人进行斗争。寓言凝聚了当时劳动人民的智慧,总结了他们的种种生活经验,表达了他们对社会和自然界的看法。如《狗和公鸡与狐狸》告诉人们要善于运用智慧,战胜敌人。在《狮子与鹿》、《捕鸟人与冠雀》、《两个锅》等故事里,揭露了当政权掌握在贪婪残暴的统治者手中时,贫苦的人就不可能平安地生活下去。《狼与小羊》揭示了统治者为了压迫人民是不愁没有借口的。《伊索寓言》中有些故事还总结了古代希腊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斗争经验;其中有的长期被后人引用,成了人们熟知的典故,如《狐狸与葡萄》、《乌鸦与狐狸》等等。

伊索创作的寓言故事中把奴隶主比为狮子、毒蛇,揭露了他们的残暴,同时又鼓励人民团结起来,向奴隶主作斗争。因此,奴隶主对伊索恨之入骨,千方百计想杀害他。公元前560年的一天,伊索被奴隶主押到爱琴海边的一块高耸的岩石上。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伊索从容不屈。终于伊索被推下了山岩。

伊索在世时,他的寓言就在人民中间以口头文学的形式广为流传,但当时并未编成书。后来经过多次汇集和改写,就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伊索寓言》共360篇。《伊索寓言》的内容极为丰富,大多采用拟人化的手法,用一个简短的动物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赋予各种动植物及无生物以人的思想、性格和语言,让它们像人一样思考、运动和交谈,从而构成一个活生生的世界。它那浅显易懂的道理不仅是向孩子们灌输善恶美丑观念的启蒙教材,也是成年人爱不释手的言行准则。我国语言大师钱钟书先生曾说它“虽是一本小孩子的读物,看了愈觉得我们是成人了,已超出了那些幼稚的见解”。

作为一本生活的教科书,《伊索寓言》对后世的影响是相当大的。它为后来的欧洲寓言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7世纪法国人拉·封丹和19世纪初俄国人克雷洛夫的寓言创作,都深受《伊索寓言》的启发和影响。

伯罗奔尼撒战争

公元前五世纪上半叶希波战争结束后,在下半叶又爆发了波及全希腊的伯罗奔尼撒战争。

伯罗奔尼撒战争是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与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尼撒同盟之间的战争。战争从公元前431年到公元前404年,除了暂短的间歇外,前后延续了二十七年之久。

伯罗奔尼撒战争是希腊城邦体制危机所造成的,特别是雅典和斯巴达积极对外扩张争霸的结果。两大城邦虽在希波战争中一同抗击敌人,这样的时候并不多,相互间的矛盾由来已久。希波战争后期,部分希腊人为了反对波斯的势力,以雅典为中心组成了海上同盟——提洛同盟,但是,雅典人很快利用同盟的力量进行对外扩张,并称霸爱琴海和小亚沿岸。雅典势力的扩张必然威胁斯巴达。所以,希波战争结束后,两者的矛盾也就激化了。

雅典不仅巩固和发展了它在黑海方面的势力,而且力图向意大利、西西里扩张,以便控制富饶的粮食产地。但是,当时西西里的贸易已掌握在伯罗奔尼撒同盟手中,特别是科林斯工商业城邦手中。因此,在东西地中海贸易上,雅典的扩张必然导致双方矛盾的尖锐化。

雅典是民主共和制,斯巴达是贵族寡头共和国了。雅典为了扩大政治势力,到处扶持民主派,反对斯巴达;斯巴达则积极支持各邦的贵族寡头分子,反对雅典民主政治及其同盟者。结果,两方势同水火,终于引起了长达27年的大战。

公元前431年3月,斯巴达盟邦底比斯夜袭雅典盟邦普拉提亚,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了。

伯罗奔尼撒战争是希腊各邦之间的一场内战。斯巴达凭借陆上优势,开始向雅典进攻。5月,斯巴达王率领伯罗奔尼撒大军侵入阿提卡。斯巴达的战略方针是大肆蹂躏雅典城的近郊和农村,挑动雅典人出战。雅典的民主派领袖伯里克利则采取“坚壁清野,固守城垣”的方针,把被破坏地区的居民移到城内,并发挥海军的优势,沿伯罗奔尼撒半岛破坏伯罗奔尼撒同盟的沿海城市。

这年冬天,伯里克利在死亡将士的葬礼上发表了流传千古的墓前演说:“我们的祖先在这块土地上延续到现在,凭借着自身的勇敢,把一个自由的国家传到了我们这一代。我们的制度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中。为民主政治而战,虽死犹荣。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我们没有别的出路,只有为自由而战,为自由而死!”

伯里克利的讲演豪气冲天,打动了每一个与会者的心。会后,烈属领取了抚恤金。国家将把烈士的子女抚养到18岁为止。

公元前430年夏天,在斯巴达的围困下,雅典难民遍布于露天剧场、寺庙等地。外面输入的粮食不能按时供应,食宿发生了严重的问题,瘟疫的蔓延更为可怕。由于饥饿和瘟疫,有的全家都死光了,广场上和街道上堆满了尸体。由于鼠疫的蔓延,居民死亡人数达到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左右。

公元前429年,伯里克利因到处奔忙,也染上了瘟疫。转眼到了秋天,伯里克利仰卧在病榻上,国难当头,他忧心如焚。几天后,他去世了,但两眼一直没有闭上。这年,他已经66岁了。为了雅典,他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公元前421年,斯巴达和雅典的战争已经进行了10年,都无力再战,缔结了为期50年的《尼西阿斯和约》。

从此,雅典失去了杰出的引路人,国家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的和平刚刚维持几年,雅典主战派领袖西比德,希望通过远征西西里来补充日益短缺的奴隶市场,树立海军霸主地位。伯罗奔尼撒后期战争展开了。

公元前415年,雅典远征军就要出发了。就在军队即将出发的前一天夜里,雅典城内所有十字路口的赫尔墨斯神像全被人砸碎了。这可是个不祥的预兆,迷信的雅典人对此十分震惊。统帅亚西比德分外恼火,他打算彻底清查雅典城,严惩破坏者。但大军马上就要出发,不容拖延,他只好悻悻地带领军队离开了雅典城。

远征西西里是雅典前所未有的军事行动,耗资巨大,所派军队最多。计有各类战舰136艘,重装步兵5万多名,轻装步兵1万多名。仅划桨手就有26000人。每一个雅典士兵都满怀着胜利的信心。

庞大的舰队从爱琴海出发,往西横跨亚得里亚海,不久就到了意大利南端的西西里岛。亚西比德踌躇满志,对即将来临的恶战毫不在意,但他却未料到,国内的政敌比他的异国敌人更加恶毒。就在他率军离开雅典不久,有人就开始罗织他的罪名,在公民大会上宣布他有罪,要将他召回受审。

雅典的舰队刚刚靠岸,一个雅典传令官走下船来,直奔统帅大营,向亚西比德宣布了召他回国的命令,亚西比德惊异不止,不得已将兵权交给了副统帅尼西亚。乘上自己的军舰,在一仗未打的情况下,垂头丧气地回国了。途中,他自思回国后没有好结果,于是调转船头,向远离雅典的方向划去。他要投奔雅典的敌人斯巴达。

亚西比德投敌的消息传到雅典后举国哗然,人们纷纷谴责他的变节行为。公民大会宣布判他死刑,并没收他的全部财产。亚西比德知道后十分恼火,他向斯巴达人献策说:“要战胜雅典,你们要大力援助叙拉古,并抢占狄西里亚,以瓦解雅典人的提洛同盟。”斯巴达人马上采纳了他的建议,向西西里岛派出了大批援军,并以重兵攻占了狄西里亚。

雅典军队的新统帅尼西亚不但是一个主和派人物,而且还是一个胆小如鼠的平庸之辈。他硬着头皮当了统帅,却不知道该将这支庞大的舰队领到何方。他恨不得马上撤兵求和,但已经来到前线,又不能一仗不打。于是,他下令在叙拉古城外筑了一道城墙,试图以此包围叙拉古城,迫使敌人屈服或求和。谁知雅典人刚刚筑起城墙不久,增援来的斯巴达人又在雅典人的后面筑起了一道城墙,形成了一道反包围圈,雅典人立刻陷入前后夹击的危险境地。士兵的给养也发生了严重危机。尼西亚连忙派出使者回国请求增兵,并要求辞去统帅的职务。

这时,斯巴达人已经占领了距离雅典城仅20多公里的狄西里亚,雅典城受到威胁,自身难保。当局没有同意尼西亚的辞职要求,但仍然为他派出70艘战舰和8000名士兵。

西西里岛上,双方展开了激战。最初几仗,骁勇善战的斯巴达重装步兵把雅典人打得落花流水,尼西亚见此情景吓得急忙收兵,退回城里不敢再战了。最后,他征得国内同意,不得不下令撤军。就在他准备撤军的当晚,即公元前413年8月27日,天空出现了月蚀。迷信的尼西亚急忙向随军的预言家咨询,预言家正色警告说:“现在撤兵必有灾难,只有等过了三九二十七天才能撤兵。”尼西亚听后言听计从,于是传令坚守27天后撤军。27天的时间给叙拉古重整海军、补充军资的好机会。待到雅典军撤退时,叙拉古的海军已将海面封锁,再一次把雅典军打得大败。

海路走不通,尼西亚指挥军队从陆路撤走。但是4万大军全无斗志,行动起来十分艰难。沿途不断受到叙拉古人的袭击,伤亡惨重,到第5天时,粮食又全部断绝了,一天军队才行走1公里。

经过几次重大的袭击,最后,雅典军只剩下7000人了。走投无路之际,尼西亚不得已向叙拉古人投降,希望能借此保存自己和7000士兵的生命。叙拉古人接受了尼西亚的投降。但受降之后,叙拉古人马上把尼西亚斩首示众,并将7000余战俘全部卖为奴隶。

庞大的雅典远征军在西西里战中全军覆没,这在雅典战争史上是十分罕见的,也是损失最大的一次。由此,雅典主力军队消耗殆尽。

公元前405年,在赫勒斯海峡北岸的羊海,雅典和斯巴达的海军再一次展开激战,结果雅典军又遭惨败,3000人被沦为俘虏。从此,雅典海军在地中海上失去了往日的霸主地位。第二年,雅典人不得不接受伯罗奔尼撒同盟各国的苛刻条件。从而,长达27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宣告结束。

雅典的民主政治被推翻了,代之以斯巴达的寡头政治,所谓寡头政治就是政权集中在极少数人的手里。雅典加入了伯罗奔尼撒同盟,接受了斯巴达的领导。

伯罗奔尼撒战争以雅典人的最终失败而结束,为欧洲带来了新的格局。结果,使马其顿人染指昔日雅典的殖民地,力量渐渐强大起来,崛起了一个马其顿强大帝国。

马其顿的兴起

马其顿原是个贫困落后的国家,在腓力二世执政期间,马其顿很快由弱变强。可以说,腓力二世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马其顿地处希腊半岛的东北边缘地带,分上下两个地区。上马其顿山岭纵横,森林密布,适于牧业,是马其顿人的主要居住地。下马其顿依山临海,地势平缓,适于农业。整个马其顿穷困落后,在希腊没有政治地位。马其顿人民风粗犷,尚武善战,喜欢豪饮,被当时的希腊人视为异族蛮人。

马其顿立国较迟,公元前六世纪才形成国王统治的国家。希波战争时迫于形势,依附波斯,派兵加入波斯入侵军。但身在波斯,心在希腊,不时向希腊人提供情报。战后,马其顿在希腊大国之间仍不受重视。

进入公元前四世纪,马其顿王室发生权力之争,国王派迪卡尔遗下的幼小的儿子继位。国家三面受敌,北有派奥尼人威胁,东有色雷斯军队进逼,西面的伊利里亚人也要大举进攻,马其顿危在旦夕。马其顿国王的叔叔腓力受命于危难之际,成为摄政王。

腓力当时不过二十四岁,却显出了雄才大略。他早年经历坎坷,曾因国弱而有过受辱的经历。十七岁那年,他被当作人质留在底比斯名将埃帕米侬达家中。他在民主政体的底比斯耳濡目染,学了不少军事和政治经验。由于受不了当地人对人质的鄙视,他逃回马其顿,立志要振兴国家。

腓力做了摄政王后,为了安定国家,他先花钱让色雷斯人退兵。当时,马其顿是个穷国,王室也不富裕。周围的人见腓力把本国本来就缺少的黄金送给敌人,都有些不满。腓力立刻召开公民大会讲清道理。人们听他言之有理,又见敌人果真退兵了,也就不再说三道四了。

马其顿方阵不久,马其顿的王位觊觎者阿尔盖乌斯在雅典获得支持,企图借外部势力夺取王位。雅典人为保护自己的粮道和造船、建筑材料来源,也对靠近色雷斯的马其顿颇为关注,便派出一支舰队和三千名重装步兵护送阿尔盖乌斯回国登基。腓力心知立足未稳,部队又欠训练,不是雅典的对手,便以屈求伸,让出自己占领的色雷斯沿海要塞安菲波里,作为雅典抛弃阿尔盖乌斯的交换条件。雅典前方将领果然上钩,在阿尔盖乌斯和安菲波里之间选择了后者。腓力轻而易举了击败了阿尔盖乌斯。

随后,腓力又打退派奥尼人和伊利里亚人,消除了外部袭来的危险。腓力不仅树立起个人的威望,而且培养起一支听命于他的军队,可谓名利双收。

腓力当初任摄政王时,的确有辅佐幼主的打算。但当他名声大振,权势炙手可热时,野心便澎涨来。他整饬内政,把贵族会议和公民大会变成听命于他的工具,然后废黜幼主,自立为王,进行了历史上有名的“腓力军事改革”。腓力深知军队既要有铁的纪律,又要有严格的训练。所以他的士兵被禁止使用车辆运载辎重,出征作战时要自驮30天的粮食。与希腊各邦不同之处在于同是重装步兵,马其顿的比其他邦的在战术上要灵活些,装备上也十分独特。马其顿方阵的基本单位中“斯佩拉”,由256人组成,近似现代一个营的兵力,其队形可依战场敌方阵式而改变,或纵深32排、16排、8排。阵内每一士兵手持一根名副其实的长矛,矛身长六米三,临战时战士左手在前,握在矛身一米八处,右手在后,握在长矛尾部。圆盾则用皮革套在左臂和脖子上。士兵在方阵中,前后排间隔90公分。战斗开始时,前5排横端长矛,依次贴着前边士兵的右侧伸向前方。5排后的士兵因尚未进入战斗,将长矛竖起,视前排战况依次将长矛放下端平。这种超长的武器能在远距离先行打击敌人。为避免长矛折断后敌人前来近战,每一士兵还佩有半米长的短剑。步兵的作用在于顶住敌人的攻击,必要时冲垮敌阵。

战斗的结局一般仰赖优势骑兵对敌阵两翼的冲击。腓力是希腊中第一个赋予骑兵重要意义的人。经过几年卧薪尝胆般的努力,腓力训练出一支纪律严明、无坚不摧的军队,一投入战场就显出了它的实力。

公元前333年,腓力拿下北希腊平原,次年夏天进逼中希腊的咽喉要冲温泉关,吓得雅典急遣一彪兵马抢先占据关口,这才化险为夷。

事后,中希腊的政治家们都出了一身冷汗,这才知道北方兴起了一个不可等闲视之的强敌。他们刚要联合,腓力却仿佛知道他们的心思似的,很快退回马其顿。以后几年,他专门收拾近邻国家,把雅典的盟友和不肯归顺的地方部落一个个臣服了。

面对马其顿的威胁,雅典公民分成了主张姑息和斗争的两派。反马其顿派以著名政治演说家德摩斯提尼为代表,认为唇亡齿寒,号召支援盟友。姑息马其顿派以埃斯奇来斯、恩布鲁斯为首,反对雅典介入不必要的国外战争,在公民大会上鼓噪只有温泉关与赫伦斯滂海峡、博斯普鲁斯海峡、才是雅典的生命线。正当雅典陷入无休止的争论时,腓力已经扫清了周边国家,只给雅典留下了色雷斯的军事基地凯尔索奈斯。雅典无奈,只好采取和谈政策,于公元前346年与腓力签订了一项和约,双方保证维持现有控制区。雅典的和平使团带着腓力对条约的保证兴高采烈地返回雅典,全城陶醉在和平成功的喜悦中。哪里想到腓力这位枭雄,根本不按常规办事。条约墨迹未干,他就着手入侵中希腊了。中希腊的小邦弗西斯的部队此时正把守温泉关,该邦正缺钱花。腓力摸准守将是个见钱眼开的小人,便用重金买下关隘。大军兵不血刃便进了关,轻取弗西斯,建起了进可攻、退可守的桥头堡。

雅典人这才如梦方醒,于是八方串连,组成反马其顿同盟,使腓力进一步南下的阴谋暂时受挫。

腓力能屈能伸,不逞一时之勇。他见南下困难,便转而避实就虚,矛头一转,折向赫伦斯滂海峡,围打扼黑海与地中海交通咽喉的派林图斯与拜占廷两邦。

雅典闻讯,带头出兵,与友邦组成联合舰队,大败马其顿海军,解了拜占廷等城之围。腓力失利,退回马其顿。

雅典人不敢有丝毫懈怠,在德摩斯提尼倡议下,公民大会经过激烈辩论,决定把公民的福利之一观剧津贴转用于军事开支,并令一千二百名最富有的公民分成若干捐献组,负责提供造舰的款项。雅典如同希波战争时一样,成为希腊人反马其顿入侵的中坚。

腓力马上派外交团赴底比斯,陈述了马其顿想要结好的愿望,一再保证腓力绝无征服希腊的野心。但底比斯的公民早有预见,坚决与雅典结盟了。

底雅双方旋即集结军队,拨出一部分兵力堵住自弗西斯进入彼奥提亚的道路,另一部分扼守科林斯湾附近的通道,防止腓力进入海湾。公元前338年夏天,腓力的军队击败由雅典将军卡莱斯率领的阻击部队,夺取科林斯湾附近的安菲萨,威胁着联军的后方。

联军撤至喀罗尼亚平原,想要袭击进犯底比斯的敌军。一场决战即将开始。雅典和底比斯联军得到科林斯、墨加拉等邦的增援,总计约3万。马其顿步兵3万,骑兵二千,兵力稍多于对方。会战在8月的一天早晨开始。经过一番激战,雅典军队大败,只有底比斯的军队寸步不让,同马其顿骑兵直战至最后一人,赢得了不朽的荣誉。随着喀罗尼亚会战的结束,反马其顿联盟也就破产了。

底比斯的精锐损失殆尽,只好屈服于腓力的长矛之下,民主政体被废除,允许马其顿军队驻扎城内。中希腊各邦纷纷倒戈,只有雅典像希波战争时一样,实行总动员,准备坚决抵抗。但腓力并未对雅典过分进逼,而是以诱人的条件呼吁和平。双方讨价还价,雅典不仅保住了独立,并保住了大部分海外领地。

解决了中希腊问题之后,腓力没有丝毫懈怠,于同年秋进入伯罗奔尼撒半岛,将斯巴达大片土地分割给科林斯、美塞尼亚、铁该亚等国,确立了自己对整个希腊的霸权。

亚历山大东征

亚历山大大帝

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356年生于马其顿首都培拉。他是古代最著名的征服者。亚历山大的父亲菲利普二世是一位有卓越才能的人,由他重组的马其顿军队,为亚历山大继位后的东征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亚历山大从小兴趣广泛又聪明勇敢。在他12岁的时候,父王得到一匹未经驯练的烈马。在驯马时,几名驯马好手都被烈马摔得狼狈不堪。亚历山大见了却偏不服劲,走上前去使劲扯过马缰绳,飞身上了马背。烈马顿时暴跳如雷,但掀了几掀没有把亚历山大掀下马来,最后只得服服贴贴接受了这个新骑手。在场的人见了这惊心动魄的一幕,无不为小皇子的勇敢而折服。

13岁时,腓力二世为儿子请了当时希腊最有名的学者亚里士多德当老师。亚历山大向这位学者学习了三年的历史、哲学和数学知识,使这位王子学识大长。之后,腓力二世又让他熟悉和掌握“马其顿方阵”的战法。

马其顿方阵是腓力二世征服希腊各城邦时创立的军队队形,纵深达16-20排重骑兵和重步兵。亚历山大以他的聪颖和勇敢很快地掌握了这种战法。18岁时,老国王就任命他当了马其顿军队的副统帅。

当腓力二世遇刺身亡,亚历山大刚刚继位之时,希腊各城邦蠢蠢欲动起来,企图借此摆脱马其顿的控制。亚历山大把军队悄悄开到雅典的底比斯城,当底比斯人刚一起义之时,亚历山大的大军一下子攻入城内,使这座古城变成了一堆瓦砾,全城的居民都沦为奴隶。至此,希腊各城邦才知道亚历山大的智勇远远超过其父。一个月后,希腊各城邦在科林斯召开大会,亚历山大宣布自己是希腊——马其顿联军的最高统帅。

从此,亚历山大雄心勃勃。公元前334年春,他率领35000军队和160艘战舰远征波斯。行前,他把自己所有的地产收入、奴隶和畜群分赠给他人,一位将军不解地问:“陛下,您把财产分光了,给自己留下什么呢?”

“希望。”亚历山大说,“我把希望留给自己,它将给我无穷的财富!”

将士们被亚历山大的雄心激励了,他们决心随他到东方去掠夺更多的财富。

公元前333年,亚历山大在伊索城附近大败波斯王大流士三世,大流士三世的母亲、妻子和女儿成了他的俘虏。次年,他切断波斯陆军与海军的联系,长驱直入埃及,埃及人向他俯首称臣。于是,他在尼罗河三角洲亲自选地,亲自规划,建起了一座亚历山大里亚城,用以宣扬他的卓越战绩。此城至托勒密王朝时人口达到70万,成为古代世界名城。公元前331年9月,亚历山大高加米拉与波斯军决战,波斯军号称百万,但终因缺乏战斗力和指挥不当而失败。大流士三世逃跑至大夏被杀,亚历山大一举攻下波斯都城巴比伦,从此波斯降服。

公元前327年,亚历山大率领军队离开中亚,南下侵入印度,在印度河谷建立了两座亚历山大城,迅速占领了西北印度的广大地区。他想进一步征服印度的心脏地带,向恒河流域进发。但此时亚历山大的士兵已厌倦了长期的紧张战争,再加上印度的炎热、暴雨和疾病,他们拒绝前进,要求回家。他们纷纷举行集会,发生哗变,印度的土著居民也群起反击。亚历山大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公元前325年,将大部队撤出印度。

亚历山大的部队分两路撤回。一路在海军将领涅河霍斯的率领下取海道由伊朗海湾入波斯湾;一路由亚历山大亲自率领,从陆路经卡曼尼亚沙漠而归。公元前324年初,两路大军会师在巴比伦境内的奥皮斯城。由于长途跋涉,亚历山大的部队损伤极大。将近10年的亚历山大远征,终于结束了。亚历山大将巴比伦作为首都。他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它的版图西起希腊、马其顿,东到印度河流域,南临尼罗河第一瀑布,北至药杀水。

在远征以前,亚历山大认为希腊民族是世界独一无二的民族,只有这个民族才真正具有开化的文明,而其他非希腊民族都是野蛮的民族。随着东征,亚历山大逐渐认识到波斯人和希腊人一样具有杰出的智慧和才能,他们也应该受到尊敬。因而亚历山大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改变,他认为各民族应该是公平平等和睦相处。他因此产生了一个伟大的计划,想让波斯人、希腊人与马其顿人结为友好的同伴。为了促进马其顿人和波斯人、东方人的融合,亚历山大和大夏贵族罗克珊娜结婚,并鼓励马其顿人和东方女子结婚。在苏萨城,亚历山大举行了一次盛大奢华的结婚典礼,他亲自和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的女儿斯塔提拉结婚。同一天举行婚礼的马其顿将士有1万对之多。在婚礼上,亚历山大宣布:马其顿人和东方女子结婚,可以享受免税权利,他还给新婚夫妇馈赠了许多礼物。

在巴比伦,亚历山大还整编一只庞大的军队,将3万波斯青年编入马其顿部队。并准备继续进行远征。他计划侵入阿拉伯与波斯帝国北面的土地,还想再次入侵印度、征服罗马、迦太基和地中海西岸地区。但不幸的是公元323年6月,亚历山大突然患恶性疟疾,从发病到生命结束仅10天时间。他匆匆离开了世界,年仅33岁。

由于死亡的突然降临,亚历山大未明确他的接班人,导致争夺王权的激烈斗争。在斗争中,他的母亲、妻子与儿女都被反对党杀死。将领们纷纷拥兵自立为王,横跨欧亚非三洲的马其顿王国从此分裂为若干个希腊化的国家。亚历山大庞大的帝国只存在了短短的13年。

亚历山大的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开拓了人们的眼界。东方的城市出现了优美的希腊式雕塑和建筑,东方的天文学和数学知识也传入希腊、西方,丰富了西方的知识宝库。亚历山大的东征,还开辟了东西方贸易的通路。他在东方建立的几十座城市,都逐渐发展成为商业中心。如埃及的亚历山大港至今仍是埃及著名的大海港。

罗马和母狼

孪生子与母狼继希腊之后称霸地中海的是古罗马,罗马的首都就是现在的意大利罗马城,关于罗马建城,流传着一只母狼喂养两个婴儿的美丽神话。

公元前1184年,古希腊城邦联军用10年时间最终用“木马计”攻下小亚城市特洛伊。城中一些特洛伊人逃了出来,其首领是伊尼亚。传说这些特洛伊英雄历经千辛万苦,一路奇遇,来到意大利中部拉丁姆海岸,在神的启示下定居下来。当地一位首领热情地接待了伊尼亚,并将自己的女儿拉维妮亚嫁给他为妻。后来,伊尼亚和拉维妮亚的儿子阿斯卡尼建立了阿尔巴龙伽城。

经历数代之后,到努米特统治拉丁区的阿尔巴龙伽城时,他的弟弟阿穆利乌斯不择手段,终于取而代之。阿穆利乌斯将努米特赶下王位,杀死努米特的儿子,并把努米特的女儿西尔维亚送去做贞女祭司,使她不能结婚,以免有后代与他争夺王位。传说西尔维亚奇迹般地怀孕,生下一对双生子,战神马尔斯是他们的父亲。阿穆利乌斯便以此为借口,下令处死西尔维亚,并把两个婴孩放入篮子,抛到台伯河中。不料河水却把婴儿篮子冲上岸边,搁浅在一棵无花果树旁。这时恰好有一只母狼到河边饮水,寻着婴儿的哭声而来。这只母狼通人性,慈爱地低下头,用长长的舌头舔干了孩子的身体,又用自己的奶喂饱了他们。

后来,国王的一个牧人发现了这对孩子,把他俩带回去交给妻子抚养,并给他们取名,一个叫罗慕洛斯,一个叫勒莫斯。兄弟俩一天天地长大,他们从牧人那里知道了自己的不平凡身世,决心杀死篡位的阿穆利乌斯。事成之后,两兄弟决定在牧人发现他们的地方建立一座新城。

不幸的是兄弟俩为确定新城市的名字和新城市的统治者争吵起来,哥哥杀死了弟弟,自己成了新城市的最高统治者。他用自己的名字命名这座城市为罗马。这件事据说发生在公元前753年4月21日,古罗马人把这一天作为开国的纪念日。

罗马城终于建立起来了,但城市的人口很少。因为这是座新的城市,有正当工作的居民都不愿迁居到这座新城,所以罗马接纳的多是逃亡者,流浪汉、甚至流氓、盗贼。他们多为男子,崇尚武力,凶狠好斗,他们的恶名声使得周围的部落都不愿把姑娘们嫁到这儿来。男人们都娶不到媳妇,罗马城的人口怎么能增加呢?

罗慕路斯为城市人口的增加苦思冥想,绞尽脑汁,终于他想出一个聪明的计谋了。他向周围的部落发出邀请:罗马城要举行一次盛大的节庆日,欢迎大家前来参加。节庆的日子终于到了,周围的部落陆陆续续有人来了,其中萨宾人的部落来的人最多,他们带着妻子儿女,整个罗马城陷入一片欢腾中。他们又吃又喝,又玩奇妙的游戏,开心极了。突然,罗慕路斯发出暗号,罗马的男人顿时全体出动,冲进玩乐的人群中,每人抓住他们早已看中的萨宾姑娘,带回自己家里成亲。萨宾人觉得受了极大的侮辱,他们怒气冲冲地退出罗马城,发誓要报仇雪恨。

一年以后,尚武的萨宾人终于准备停当,向罗马进攻了。双方军队在罗马城旁的一个峡谷中,摆开阵势。一场残酷的血战眼看就要爆发了,空气中充满不祥的恐怖气氛。

正在危急时刻,从山岗上冲下一群被罗马人抢走的萨宾妇女。她们泪洗满面,怀抱刚吃奶的孩子,哭叫着来到两军阵前,她们跪在地上,苦苦衰求双方不要互相残杀。因为不管哪一方得胜,她们都是受害者,或者是失去父亲兄弟,或者是失去孩子的父亲,成为寡妇。她们的哀求和哭诉深深感动了双方战士,他们扔下手中的刀和箭,彼此和解了,并且订下和约:两个部落合二为一,世世代代都居住在罗马城,互相关心,互相保护……

这是关于罗马城的传说故事,表达了罗马人民对自己历史的深厚感情,反映了罗马先民们创业的艰辛。在罗马博物馆里,现在仍保存着一尊很特别的青铜像:一只母狼圆睁双眼,露着尖厉的牙齿,正警觉地注视着前方,在它的腹下,有两个可爱的男婴,正抬头吮吸着母狼的奶头。据说这尊铜像已保存400多年了,它生动了表现了罗马人民对自己祖先的怀念之情,对母狼的感激之情。许多现代学者认为,罗马建城的传说不足为信。但是,在神话传说的背后,实际上存在着一些历史的真实。阿尔巴龙迦城是真正存在过的,这已经得到考古发掘的证实。神话里说,罗慕洛斯把罗马城建于台伯河畔的帕拉丁山冈上,这里恰好是第一批移民出现的地方。

法西斯笞棒

一提起法西斯,人们就会联想到意大利的墨索里尼和德国希特勒的种种暴行。其实,法西斯这个古老的名词,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的后半叶。

公元前六世纪后半叶,罗马的统治者是塞维·图里乌。他按照财产的多少,把罗马人划为五个等级;同时设立一个所谓百人团会议,来处理国家的重大事务。在这个会议中,多数是第一等级即最富有的人。罗马的政体,也就逐步过渡到了奴隶制国家。

塞维有个女儿,生性贪婪残暴。他的女婿塔克文,同样是个野心勃勃的人物。夫妻俩经过一番密谋,准备夺取老塞维的王位。

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划,塔克文认为时机成熟,就穿着当时只有国王才能穿的高筒红靴子和宽大的红斗篷,率领着一批武装队伍,冲到罗马城的中心广场,大摇大摆在走进元老院,坐在国王的宝座上。

老塞维见塔克文这么无礼,非常气愤,径直走上台阶,要把塔克文拖下宝座。

塔克文丧心病狂地抓住老塞维的衣领,猛然把他摔下台阶。塞维刚想站起身来,塔克文的打手们一拥而上,当场把他打死,并把尸体抛在大街上。

第一个来祝贺塔克文成功的,是他自己的妻子。在她乘车回家的途中,车夫突然惊骇地勒住了马,原来老塞维的尸体就横在马车前。塔克文的妻子毫无人性地命令车夫驱马从她父亲的尸体上辗过去。

塔克文成了国王以后,非常专制独裁,一个人主宰一切。然而,他非常害怕别人也会用同样的阴谋手段来对付他,因此变得猜疑多端,动不动就残酷地处死他所不喜欢的人。他崇尚武功,到处作战,并且大兴土木,装潢自己的城市。连年的战争、沉重的劳役和血腥的杀戮,引起了们普遍不满。

塔克文曾经处死了罗马最富有的一个贵族及其长子,只留下了他年幼的小儿子鲁齐。鲁齐渐渐知道塔克文是杀害自己父亲和兄长的凶手。为了伺机报仇,他把自己伪装成傻子。塔克文也深信不疑,不把他放在眼里。

一次,塔克文的儿子依仗父势,当众严重地侮辱了罗马一位最显贵的妇女,引起了大家的公愤。人们早就痛恨塔克文一家的专横、残暴,就纷纷拿起武器反抗塔克文。鲁齐也不再装傻了。他在人民大会上发表演说,历数塔克文杀害丈人,他妻子驱车辗压父亲尸体,以及加给人民的各种痛苦等种种罪行。大家推举鲁齐为起义的首领。人民大会决定剥夺塔克文的权力,并把他全家从罗马驱逐出去。当时,塔克文正在城外的一个军营里,听到城内发生事变,立刻赶来。鲁齐带了一队志愿兵勇猛地冲了过来,塔克文只好赶紧逃跑。据说这件事发生在公元前510年。

罗马人在驱逐了塔克文以后,决定不再产生新的国王。并且郑重宣布,个人专制要处以死刑。他们选出两个首脑来代替国王,开始称为军政长官,后来称为执政官。这种职位没有薪俸,但享有很高的荣誉,罗马人甚至用他们的名字来做每年的纪年。

执政官有12名侍卫官。侍卫官肩上荷着一束打人用的笞(chī)棒,中间插着一把斧头,象征国家最高长官的权力。这种笞棒称为“法西斯”。执政官平时是罗马的统治者和法官,战时是罗马军队的统帅。不过他们的权力是受到限制的:两名执政官权力均等,其中的一名随时可以撤消另一名的命令;执政期只有一年,到期就变成普通的公民;如果人们对执政官的命令有不同意见,可以在人民大会上提出。与此同时,元老院也起着巨大的作用。其中的300名元老,由退职的执政官和氏族中的长老组成。元老院管理国家财政、外交和占领区的事务,批准所有法律,选举公职人员。执政官和元老院的成员,都是从贵族中选出来的。这样,罗马就变成了一个贵族专政的共和国。共和国第一任的执政官之一,就是为推翻塔克文作出重大贡献的鲁齐。

塔克文被逐出罗马后,一直企图夺回自己已经丧失的权力。他军事上力量不足,便阴谋煽动罗马一些贵族青年反对共和国。这些贵族青年答应在塔克文率领武装部队来到的时候,给他打开罗马城门,来个里应外合。但是塔克文的阴谋没有得逞,富有警惕性的公民帮助共和国揭露了这个阴谋。参加叛乱的贵族青年被抓了起来。

在这批贵族青年中,竟有鲁齐的两个儿子和另一位执政官的两个外甥。罗马人都严肃地注视着,这两位执政官将如何处理他们亲人中的叛国贼。

两位执政官把全城人民召集到中心广场,由他们亲自当众审判叛国贼。

先由鲁齐审问自己两个儿子的叛国罪行。两个儿子供认了自己参加阴谋的活动,他们含着眼泪请求父亲宽恕自己的罪过。人们紧张地等待鲁齐的判决。

“这两个人犯了反对共和国的严重罪行,”鲁齐声若洪钟地宣判说,“应该用‘法西斯’对他们处以死刑!”说罢,他向站在一旁的侍卫官坚决地挥了一下手。

侍卫官们立即从肩下解开笞棒束——“法西斯”,狠狠地抽打着面前的两个罪人,直到把他们抽得皮开肉绽,然后又拉他们跪在地上,从“法西斯”中抽出斧头,当场砍下了他们的头颅。当这一切在进行的时候,鲁齐安然坐在椅子上,目光炯炯地注视着,连头都不转动一下。

现在轮到另一位执政官审问和判决他的两个外甥了。那位执政官缺乏像鲁齐那样坚强的意志和大义灭亲的勇气,提议把他两个外甥放逐出罗马,以代替他俩应获的死罪。

“不,”鲁齐坚决地说,“这两个叛徒也应当先用‘法西斯’抽打一顿,然后砍下他们的头颅!”

人们坚决拥护鲁齐的宣判,侍卫官们立即执行了这个判决。至于那个徇私护亲的执政官,则根据鲁齐的提议,被放逐出罗马。

法西斯笞棒做为一种权力的象征,确实有它震慑枉法者的作用,在罗马人的心目中,法西斯笞棒不是什么刑具,它象征着公正的裁决。

白鹅的功勋

公元前4世纪末,罗马已是一个势力强大的国家。罗马征服了意大利的中部,它周围的许多部落都臣服它。但西北部的高卢人却不承认罗马的统治,而且不断南侵,准备进攻罗马。

高卢人是个勇敢的部落,他们个头矮小,颈带金项圈,但体格健壮,英勇善战,他们受伤后,只要还有一口气都不离开队伍。这次,他们向克鲁城进攻了。克鲁新城离罗马仅有200公里,守城的将士见高卢人气势汹汹、锐不可挡的样子,急忙向罗马元老院求援。

罗马元老院得悉后,经过紧急会议决定派3个使节去见高卢人的首领高林,劝他立即退兵。不料高林傲慢无礼,对使节扬言:“别为别人操心了,再有100天,我们就攻进你们的罗马城了。快滚吧,罗马人!”

三个外交使节觉得受了极大的羞辱,他们违反外交惯例,立即赶往克鲁新城,帮那里的将士出谋献策。其中的一位使节是弓箭手,他的箭法超人,居然一箭射死了一个来探听消息的高卢人的酋长。

高林得知消息后,肺都气炸了。他立即挑选几个身体壮实的高卢人做使节,去罗马向元老院抗议,要求把罗马派出的3个使节交给他们惩治。罗马元老院当即拒绝,而且把那3位使节选为罗马军事保民官。这是一种人身不受侵犯的特殊官职,权力极大,甚至可以否决元老院的决议。

高林听到这一消息后,咆哮如雷,像一头发疯的狮子。他亲自率领7万大军,直接向罗马发动进攻。

高卢人全部光着头,他们猛烈冲锋,至死不离开部队,他们挥着长矛、板斧,残酷地挥舞着,居然砍下罗马士兵的胳膊,津津有味地啃着。罗马军队从未见过高卢人的作战方式,他们很快就被高卢人逼到河里,很多人被激流吞没了。一部分罗马士兵狼狈逃回城里,慌乱中,连城门也忘了关闭。罗马军队是个骄傲的军队,在此之前从未遇过这样的惨败。这一天是公元前390年7月18日。后来罗马把这一天定为罗马的国耻日。

罗马军队溃退到城内。执政官曼里把一部分居民从别的城门撤离到城外去,一部分军队和年轻的元老决定撤到城后的卡庇托林山岗上,等待援兵。卡庇托林山岗是罗马城内最高的山,陡峭险峻,悬崖绝壁,易守难攻。

大约有100多位年长的元老,他们不愿到山上避难,他们身穿华丽的节日盛装,来到罗马的中心广场。准备和罗马城共存亡。

罗马的城门未关,高卢人以为是罗马人设下的圈套,第一天不敢轻举妄动。探子侦察后报告高林说城里城外毫无动静。高林终于纵身上马,冲进罗马。

罗马城空旷无人,家家关门闭户,只有几只鸽子在街上啄食。高林大队人马冲到中心广场。只见在宽阔的广场上,上百位衣着华丽的老人手持圣杖,在象牙圈椅子上岿然不动,像一尊尊雕像。高林走到他们面前,他们毫无动静,既不站起来,也不改变脸色。高卢人以为他们是雕塑。一个高卢人小心翼翼地拉了拉一位元老的花白胡子,这位老元愤怒地用圣杖打了他的头。这时,高卢人才相信他们是活的,于是用乱剑将长老们杀死。顿时,血流遍地,广场被染得通红。高卢人开始抢劫放火,在短短的几天里,罗马城成了一片废墟。高卢人寻找罗马的军队和百姓,但是连影子都看不见。一个探子告诉高林,他们在卡庇托林山岗。高林率领军队如狂风一般扑向山岗。高卢人的多次进攻都失败了。高林决定改变策略,实行长期围困,用饥饿、缺水来逼罗马人投降。

执政官曼里住在山顶的指挥所里,他几天几夜都没合眼。他在想怎样和城外的援兵联系,派谁去合适呢?一名叫波恩的勇敢年轻人接受了这个任务,他在夜色的掩护下,在悬岩峭壁中冒着生命危险拽着蔓藤往下爬。但不幸的是,他的脚刚落地,就被高卢人的利剑夺走了生命。

高林为此高兴异常。因为他从波恩下山的路线中发现一条上山的通道。当晚,高林挑选几十个最敏捷、最勇敢的高卢人,准备爬上悬岩,一举攻下山岗。

深夜,寂静无声,高卢人悄悄地往上攀登。山岗上静极了,不仅士兵,连山上的狗都没有发现高卢人的阴谋。高中人眼看就要上山顶了,突然,“嘎、嘎——”的鹅叫声刺破万籁俱寂的夜空。

执政官曼里在睡梦中惊醒,他马上意识到什么,立即操剑冲向悬崖,用盾牌将第一个上山的黑影推向悬崖,又挥剑刺中第二个高卢人的胸膛。倒下去的高卢人坠落时又砸倒几个人。这样赢得了时间,罗马士兵纷纷赶来,他们一鼓作气,用石块、长矛、投枪,把高卢人打下悬岩。山岗得救了,罗马人得救了。

山岗上的白鹅是哪来的?原来,这是罗马人奉献给山上女神庙的。山岗上虽然食物稀少,但大家还是你省一口我省一口地用口粮喂它们,但也不能喂饱它们。这些饥饿的白鹅很不安静,特别容易受惊。它们最早听到高卢人上山的动静,因此就惊叫起来。它们的叫声拯救了山岗和罗马人。黎明时,曼里将战斗们召集起来,向大家叙说白鹅的功勋。大家纷纷把粮食拿出来奖赏白鹅。

高卢人对卡庇托林山岗的围困持续长达7个月,但坚强的罗马人顶住缺水缺粮的折磨,誓死不投降,坚守阵地。高卢人最后自己打了退堂鼓,他们要求和罗马人谈判。高卢人得到1000斤黄金的赎金,撤离了罗马。罗马人和高卢人的战争终于结束了。

“白鹅拯救了罗马”成为罗马人的谚语。为了庆祝白鹅的功勋,每年的一定时间,罗马人给白鹅颈上戴上装饰华丽的项圈,身上披挂上彩带,抬着它游行,街上的人们见到白鹅,热情地向它欢呼,并且称它为“圣鹅”,以示敬意。

布匿战争中的汉尼拔

古代罗马史是一部连绵不断的对外扩张史。公元前4世纪初,罗马只是拉丁诸族中较大的一个城邦而已。经过长期的战争,罗马不但扩大了势力范围,而且到公元前3世纪初,已经完全把意大利统一起来。自此,罗马跻身于地中海强国之列。下一步,罗马的目标将是征服整个地中海地区。

迦太基位于非洲北部突尼斯沿岸一带,是地中海的一大商业枢纽。前814年由腓尼基城邦推罗的移民所建,公元前7世纪至4世纪发展成为西地中海的强国,首都迦太基城。

公元前3世纪中期至2世纪中期,迦太基和罗马为争夺地中海霸权,进行了长达119年的战争。因为罗马人称腓尼基人为“布匿”,史称布匿战争。布匿战争的焦点,是争夺地中海西部诸岛屿,尤其是西西里岛。这里有迦太基大部分殖民市场,同时又有罗马统治下的大希腊利益。战争的导火线,是希腊在西西里东部两个殖民地邦城叙拉古和麦山那之间的冲突,麦山那的两派雇佣军同时向迦太基和罗马求救,布匿战争就这样开始了。

汉尼拔是古代迦太基人的军事统帅。

公元前264年,地中海两强罗马和迦太基为争夺西西里岛,发生了第一次布匿战争,战争以迦太基的失败而告终。在第一次布匿战争中,迦太基败军的统帅正是汉尼拔的父亲哈米尔卡·巴卡。

巴卡将儿子带到柏尔摩洛克神殿的祭坛前让他庄严宣誓:竭其一生,血战到底,击败罗马,为国为父报仇雪恨。

汉尼拔从9岁起就随父兄出征,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严格的军事训练。他知识渊博,通晓几国语言,体魄健壮,机智顽汉尼拔强,深负重望。

公元前221年,25岁的汉尼拔被任命为迦太基的军事统帅。汉尼拔在迦太基国势衰微的形势下,积极展开外交斗争,同敌视罗马的部族建立同盟,自己腾出手来在比利牛斯半岛(今西班牙)建立基地,训练出一支精锐的陆军。在作好战争准备后,他先攻打罗马的盟友,迫使罗马于公元前218年向迦太基宣战,于是,第二次布匿战争爆发。

罗马依仗其海上的优势,把大部分兵力集中在意大利南部,准备直接攻打迦太基城。汉尼拔布置好守城事宜后,率领6万大军大胆地越过阿尔卑斯山,在损失大批兵员、战象情况下,汉尼拔的军队开下山时,一些仇恨罗马统治者的高卢部落纷纷来投奔。大军直捣罗马的腹地,把战争引到敌国的领土。罗马执政官见势不妙,只好回军尾追,却在意大利中部的特拉西米诺湖畔遭到迦太基军队的仗击。罗马四个军团3万人在三面环山,背后临湖的峡谷中被迦太基军队打得乱作一团,几乎全军覆灭,统帅弗拉米尼阵亡。获胜后,汉尼拔把罗马和拉丁同盟的移民地洗劫一空,但对其他意大利人的财产则予以保全,俘虏中的罗马人都带枷锁,而将无罗马公民权的其他意大利人一律释放,以此削弱和孤立罗马。

公元前216年春,汉尼拔攻占了罗马重要的粮仓——亚得里亚海的坎尼(一译康奈)。8月2日,罗马执政官瓦罗和鲍路斯率领步兵8万、骑兵6千,到奥方托河以北的平原与汉尼拔决战。汉尼拔当时只有步兵4万,骑兵1.4万,从数量上看罗马占优势。但是汉尼拔懂得天文学,能预测到一些天气、风向的变化。他观测到坎尼这一带中午时分有猛烈的东风,于是在罗马大军来到之前,便抢先占据了东边的高地。有的将领提出疑问:“高地在海边,背后便是大海,这不是自决后路了吗?”汉尼拔说:“你管它背后干什么,只要脸能看到敌人就行了。”将领们看到统帅一付稳操胜券的神情也就放心了。

罗马军队一见迦太基军队全列在海边,就发起进攻,妄图一举把他们赶到大海里葬身鱼腹。汉尼拔指挥兵士沉着应战。仗打到中午时分,突然东风大作,越刮越猛,刮得昏天黑地飞沙走石,迎着海风的罗马士兵被尘沙迷住了眼睛,无法看到对面的敌人,而迦太基士兵顺风作战有如神助,毫不费力涌上阵前,标枪、石块的杀伤力大增,砍杀敌人手起刀落,杀得敌人片甲不留,罗马大军渐渐退到山谷。汉尼拔早已设置好的伏兵乘机掩杀过来,两翼精锐的骑兵包抄敌军后路,打得罗马大军毫无还手之力。

经过12小时的鏖战,罗马大军5.4万人被歼灭,1.8万人被俘虏,执政官鲍路斯及军团将校全部阵亡,只有执政官瓦罗率残部得以逃脱。迦太基方面则伤亡6000余人。相传迦太基军队打扫战场时,光从战败的罗马士兵身上取得的金戒指就有3筐。坎尼战役表现了汉尼拔卓越的军事指挥艺术,成为世界古代军事史上一个少有的以少胜多的光辉战例。“坎尼”也成了包围并全歼敌军大会战的军事术语。

汉尼拔在无后方作战情况下,驰骋在敌国疆土征战15年之久,先后占领了敌国400多个城镇。曾经兵临罗马城下,成为罗马人心目中最凶恶、最可怕的敌人。

战功赫赫威震四方的汉尼拔在取得了亚平宁半岛上最繁荣的城市加普亚后,沉湎于奢侈腐化的享乐之中,疏于治军;又因连年战争,军力耗竭,遂大失昔日雄风。在公元前202年,第二次布匿战争的最后一役扎马战争中,汉尼拔的军队被罗马人击溃。战胜他的罗马军事统帅小西庇阿,因而获得“阿非利加的西庇阿”的光荣称号。公元前196年,汉尼拔当选为迦太基最高行政官,实行了许多重大改革。但这些改革却遭到贵族寡头们的强烈反抗,并准备用汉尼拔换取罗马人的欢心。无奈之下,汉尼拔逃往叙利亚等地,终于未能东山再起。当他确信自己没有可能再为迦太基复仇时,便于公元前183年,在小亚细亚的俾拉尼亚服毒自杀,以恪守自己与罗马血战至死的誓言。汉尼拔不仅是一位天才的军事统帅,也是一位政治家、谋略家,他对战争全局的筹划有较高的谋略思想,国外军事史家称之为“战略之父”。

第二次布匿战争之后,罗马已经登上西部地中海霸主的地位,迦太基则沦为它的属国。罗马人借口迦太基人破坏合约,大肆蹂躏迦太基国土,发动了侵略性质的第三次布匿战争。罗马人将幸存的5万居民全部卖为奴隶,并将迦太基划为罗马的“阿非利加行省”。迦太基灭亡以后,罗马便成为地中海世界的唯一霸主。

战象功过

在古代战争史上,有过一种受过训练的战象,在战争中发挥着现代部队中坦克的作用,破城门、折武器、陷敌阵,常给敌方造成极大的杀伤力。希腊人使用战象是在远征印度过程中学会的。公元前305年,亚历山大的部将塞流古再次远征印度,同孔雀王签订了和约,换得战象500头。这些战象在

同类推荐
  • 和名家一起回眸汉室基业

    和名家一起回眸汉室基业

    这本书以汉朝历史发展脉络为主线,把大师、要事、名人等串联起来,讲述一个个生动的任务故事、历史事件。希望每个读完这本书的人,都能有所体悟,有所收获。
  • 三国争锋之铁血军皇

    三国争锋之铁血军皇

    他意外穿越到诸侯割据、战火连天的三国乱世,灵魂附身在一个什么都不是的阿斗身上,身份成为无法甩脱的羁绊。可是乱世沉浮,必须要坚强地活下去,阿斗终究要变得不再是那个什么都不是的阿斗。他力挽狂澜于一身,统合小小的蜀国军民,抱美人,合人心,会人才,灭豪强,练精兵,以染血的征袍一统天下!
  • 江山美人图

    江山美人图

    金戈铁马,征战天下,试问天下英雄谁敌手?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何人能与我比肩?江山锦绣如诗,美人倾城如画,描绘出一部如诗如画的《江山美人图》。
  • 江山枭雄

    江山枭雄

    秦朝末年,风起云涌,是中国历史上最浪漫的时代之一。本书故事,也正是发生于这个多姿多彩,英雄辈出的时代。
  • 日本:速兴骤亡的帝国(强国兴衰史丛书)

    日本:速兴骤亡的帝国(强国兴衰史丛书)

    本书揭示了近代以来日本国崛起的秘密,追寻了其发展历程,探究了其盛衰规律,为国人提供了史鉴。
热门推荐
  • 快穿之寻夫之旅

    快穿之寻夫之旅

    穿越层层位面,只是为了寻找那个让自己魂牵梦绕的夫君,不懂什么系统君的古人,看小小古代女子怎样在不同位面中找到属于自己夫君的灵魂碎片!
  • 大唐稀客

    大唐稀客

    人生百年起起落落,谁也无法跑到一分钟之后,看看自己的未来会是个什么样子。本文的故事只是借用了唐朝的年代,讲述着一个即熟悉而又陌生的故事。本文的主角杜凡本是大中华的一名特种护卫,在一次事故当中,奇迹般的穿越至了大唐盛世。凭借着21世纪的智慧与阅历,杜凡屡屡战胜困难,获得成功。但就在一切看似天下太平的时候,背后却总有一只大手在摆布着杜凡的人生。杜凡历尽辛苦揭开了黑幕的真相,却不知,这幕后的黑手,居然是自己寻找已久的故人。杜凡的感情与他的人生相仿,起起落落间却经历了人生的酸甜苦辣。看似美好的姻缘,却是暗流涌动;看似有些无稽之谈,却让人唏嘘不已。饱尽坎坷,能够陪杜凡走到最后的,依旧是那对的选择。
  • 王爷追爱:宠妃难逃

    王爷追爱:宠妃难逃

    秦轩墨最后悔的事情便是相信自己的好兄弟,若不是太过于盲目的相信,就不会闹出那么多的烂桃花,让自己与女神失之交臂。沐水怜喝下忘忧草,前尘往事犹如过眼云烟,唯独他刻苦铭心。往日的情分他忘不掉。好在上天怜悯,又把她送回自己的身边,这一次,他不再放过。一场苦逼的追求记开始上演。且看闷·骚王爷如何追寻自己的失忆女神!【感谢创世书评团提供论坛书评支持!】
  • 何以忘川

    何以忘川

    她是一个失去记忆的孤女,他是统领一方的王者,他们相遇在一个被冰雪覆盖的地方,他向她伸出手,说带她回家。她总问“我只是一个孤女,无依无靠,为什么你会对我这么好?总感觉你很熟悉,我们以前是不是在哪里见过?”梦里,一位穿着墨绿色衣服的男子对她说着什么,看不清他的模样,但他的神情很冰冷,很决绝,很可怕。
  • 魔域七君

    魔域七君

    在允和华的庇护下繁衍生息的人类世界,在安静的生活下涌着怎样的洪流。是魔的降临还是神的争斗?恶魔与天神的争锋,孰赢孰输?妖,神,魔,人一场戏!!!
  • 最让你乐观自信的幽默故事(智慧背囊16本)

    最让你乐观自信的幽默故事(智慧背囊16本)

    常言说,笑一笑,十年少。幽默是生活的润滑剂,是快乐人生的五彩拉皮。社会在高速发展,生活的节奏也愈来愈快,现代人正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压力与挑战。因此,编者精心汇编了这本《最让你乐观自信的幽默故事》。本书汇集了上百个幽默小故事,以一笑顿悟来进行点拨,使广大读者在一笑之后回味无穷,得到启发、领悟、受益,更加以一颗快乐的心去面对生活、开创生活。
  • 重生修大仙

    重生修大仙

    一本石心书引发的故事。一个轮回盘,天庭,西方极乐,截教,阐教。巫,妖。各方的轮转看小人物马冬。如何从低到高。一路向道。感谢创世书评团提供论坛书评支持
  • 六指琴魔后人在异世

    六指琴魔后人在异世

    天魔琴,天外陨石为身,上古天蚕丝为弦.昔日六指琴魔只是学到了外八音,既天龙八音,就已经横扫江湖,在无对手.后人吕飞携天魔琴穿越到异世,又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发生呢?天魔琴真正的秘密,又是什么呢?且看牛奔的天龙八音如何在异世界里称雄.在看琴魔后人是如何在异世界里混的风生火起.
  • 天与谋

    天与谋

    苍穹之下,是谁在暗中精心谋划,他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 TFBYS凯源玺之恋

    TFBYS凯源玺之恋

    汐雨沫,欧阳花雪,遇到了三小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