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09800000022

第22章 二十二 生产劳动的物质性与产业部门的界定

种产品的活动。简言之,生产劳动是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但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观点出发,则要加上更切近的规定:生产劳动是直接增殖资本的劳动或直接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从本质上说,资本主义生产劳动是直接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这是资本主义生产劳动的社会规定性。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并不消除劳动过程的一般规定。劳动过程生产产品与商品。只要劳动物化在商品即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统一中,这种劳动就始终是生产劳动。”直接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就是“表现为剩余产品的劳动”。

社会主义的生产劳动同样必须是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但是由于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上的需要,因而只有生产出能够满足人们身心健康的物质产品的劳动才是生产劳动,以破坏资源、浪费资源、污染空气和水源为代价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生产黄、赌、毒产品的劳动,生产受污染甚至含毒素的产品的劳动,都不能称之为生产劳动。和资本主义生产劳动相比较,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的概念更进一步缩小了。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消除产值统计中的虚假部分。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只有直接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才是生产劳动,有些学者却将间接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也看作是生产劳动,甚至用利润这一属于分配领域中的范畴取代生产领域中的剩余价值范畴,将一切能为资本家获得利润的劳动都称之为生产劳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又将一切能够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要的劳动称之为生产劳动,于是生产劳动的概念从物质生产领域扩大到非物质生产领域,从经济领域扩大到政治、军事、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一切非经济领域中,这是人为地扩大了生产劳动的概念。

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其中除一小部分外,不生产物质产品,他们的劳动始终不是生产劳动,当然也不可能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劳动或社会主义生产劳动。与此相联系,不生产物质产品的部门,始终不是产业部门。

例如,马克思肯定了亚当·斯密在所列生产劳动项目中不包括教育方面的劳动,认为“他受某种正确的本能支配,意识到,如果他在这里把后一种劳动包括进去,那他就为各种冒充生产劳动的谬论敞开了大门。”

当法国经济学家热尔门·加尔涅质问亚当·斯密,为什么“诱惑我的嗅觉的香水制造者”应当认为是生产劳动者,而“陶醉我的听觉”的音乐家却是非生产劳动者呢?马克思代替斯密回答说:“因为一个提供物质产品,另一个不提供物质产品。道德和这两个人的‘功绩’一样,同这里的区分毫无关系。”马克思还批驳了加尔涅提出的既然乐器制造者是生产的,使用乐器的演员也应该是生产的,指出:“如果这样来谈问题,那就会得出结论说:吃粮食的人和生产粮食的人一样,也是生产的。”

上述教师、音乐家、演员等劳动均可称之为服务性劳动,其特点是劳动不是作为物,而是作为活动提供给购买者,这种服务性劳动始终是非生产劳动。马克思说:“假定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以前是2/3人口直接参加物质生产,现在只要 1/3人口参加就行了。以前是2/3人口为1/3人口提供生活资料;现在是 1/3 人口为3/3人口提供生活资料。……现在2/3的人口中一部分是利润和地租的所有者,一部分是非生产劳动者(由于竞争,非生产劳动者的报酬也差了),这些非生产劳动者帮助前者把收入吃掉,并且把服务作为等价提供给前者或者(例如政治的非生产劳动者)强加给前者。我们可以设想:除了家仆、士兵、水手、警察、下级官吏、姘妇、马夫、小丑和丑角之外,这些非生产劳动者一般会有比以前高的教育程度;并且,特别是报酬菲薄的艺术家、音乐家、律师、医生、学者、教师、发明家等等的人数将会增加。”非生产劳动的性质绝不会因非生产者的人数增加和在人口中占的比重增加而发生改变。

不是作为物,而是作为活动提供给购买者的服务,所以不能是资本主义生产劳动,是因为它不能生产剩余价值,它所以不能生产剩余价值,首先就是由于不能生产商品,从而不能创造出价值和剩余价值。为什么说上述纯粹的服务劳动不生产商品?是因为它不生产物质产品。作为商品必须是物质产品,因为商品的价值是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要凝结就必须物化在一个物质产品中,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价值,才有商品的存在。马克思认为:“商品必须看作一种和劳动本身不同的存在”。“商品表现为过去的、物化的劳动这个说法还是对的,因而,如果它不表现为物的形式,它就只能表现为劳动能力本身的形式,但永远不能直接表现为活劳动本身”。这里必须注意消费品和商品的区分,用作个人消费的商品固然是消费品,而消费品却未必就是商品,因为商品必须是物质产品,而在消费品中,除物质产品外,还包括以服务形式出现的消费品。马克思指出:“任何时候,在消费品中,除了以商品形式存在的消费品以外,还包括一定量的以服务形式存在的消费品。因此,消费品的总额,任何时候都比没有可消费的服务存在时要大。”从这段话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马克思不认为纯粹的服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从而谈不上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

有的学者援引马克思在 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中说的话:“服务有一定的使用价值(想象的或现实的)和一定的交换价值”。论证纯粹的服务劳动也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服务性劳动也是生产劳动。这是对马克思著作的误解,服务有价值和服务劳动能创造价值是两回事,正如同我们不能因为机器有价值,由此得出机器也能创造价值的结论。说服务有价值,是“由于它们的生产费用,也有交换价值。”服务过程中会发生各种耗费,如设施和材料的耗费,劳动力的耗费,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这些耗费都表现为价值的耗费,因此,作为提供活动的服务,不仅不创造价值,反而是消耗价值。

在马克思著作中,也可以见到把受校董雇用的教员、剧院老板雇用的演员等称之为生产工人,他们的劳动称之为生产劳动这样一种说法,这种说法和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生产劳动的定义是不一致的,并不是马克思自己的观点。例如,在《剩余价值理论》第 1册第148~149页上,把剧院老板雇用的演员称之为生产劳动者,就是根据亚当·斯密的和资本交换的劳动是生产劳动的观点提出来的,并且说:“这里,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始终是从货币所有者、资本家的角度来区分的,不是从劳动者的角度来区分的”。马克思还以法国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加尼耳等人为例,指出从这一角度出发产生出荒谬的论调。在更早的1857~1858 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就批评了西尼耳关于钢琴演奏者和钢琴的制造者一样,都是生产劳动的观点,指出西尼耳等人“把自然意义上的产品同经济意义上的产品混为一谈了”。马克思讲的是“经济意义上的生产劳动”,而西尼耳等人讲的却是非经济意义上的生产劳动,而这种非经济意义上的生产劳动“就像生产幻觉的傻子的劳动不是生产劳动一样”⑤。

什么是产业和产业部门?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篇论述资本形态变化及其循环时指出:“在总循环过程中采取而又抛弃这些形式并在每一个形式中执行相应职能的资本,就是产业资本。这里所说的产业,包括任何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的生产部门。”撇开它的社会形式,所谓产业就是从事物质产品生产的部门,在《剩余价值理论》中,马克思列举了采掘工业、农业、加工工业和运输业四个物质生产领域,在《资本论》第三卷中,马克思列举了采矿业、农业、畜牧业、制造业和运输业五个产业资本的分支部门。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卷研究的就是产业资本,为什么直到第二卷研究货币资本的总循环时,才来解释产业和产业资本?因为总循环是产业资本的运动形式与特征,离开这一运动形式,就谈不上是产业资本。教师、医生、演员、店员等各种不生产物质产品的服务人员的活动不具有总循环形式,当然不能列入产业部门中去。

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区别同产业部门和非产业部门之间的区别,二者之间“是有天壤之别的”④。马克思严厉斥责那种把不生产物质产品,更不创造价值与剩余价值的纯粹商业部门说成是产业部门的谬论,指出:“最荒唐的看法莫过于把商人资本———不管它以商品经营资本的形式或货币经营资本的形式出现———看作是产业资本的一个特殊种类,就像采矿业、农业、畜牧业、制造业、运输业等等是由社会分工造成的产业资本的分支部门从而特殊投资领域一样。”⑤马克思认为这种荒唐的看法是“粗陋的见解”⑥。令人惊奇的是,这种荒唐的看法和粗陋的见解在我国竟能得到广泛流行。

农业本来就是产业,但是按照农业产业化的说法,在社会分工下从事农业生产还不是产业化,只有将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组合在一起,尤其是还要和商业活动结合在一起,才算是农业产业化,这是把商业和产业混为一谈了。这里且不说,即使商业也是产业,农工商相结合也不能称之为产业化。从历史发展上看,原来工业资本家是兼营商品销售的,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商业从工业中分离出来而独立存在,这是一个进步,可是按照农业产业化说法的逻辑,工业兼营商业时是实行了工业产业化,后来商业从工业中分离出去,工业部门专心从事工业生产,反而不是产业化了。此外,还有银行商业化和农村城市化的说法,令人费解,因不属于本文探讨的范围,另找机会再去涉及它。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经济学系)

-王 岩 赵海东-

在价值量决定及变动问题上,市场供求对其影响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市场关系中确定的,所以,简单否定供求因素的作用是不客观的,但是有一些研究者据此得出供求也是价值决定的重要因素,则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不相符合,这里有对马克思的理论理解错误的问题,也存在着马克思对价值量决定和变动过程的具体分析需要完善的问题。

(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实质上由在同种商品市场上占大量的商品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

马克思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分析暗含的前提是供求水平既定,供给量和需求量平衡,抽象掉了市场供求因素。此时,众多生产同种商品的生产者可能存在生产条件(生产力水平)差异,因此,个别劳动耗费不同,但是总会有一种生产条件是较大多数生产者具有的。马克思认为,无论哪种生产条件下生产出的商品在其市场上占了大量,这一生产条件就是该商品的正常生产条件,在该条件下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就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其形成的个别价值量决定该种商品的价值量。由于占大量的程度以及其他条件下生产的商品量比例存在差别,因此,在实际经济活动中,价值量不完全等于占大量的商品的个别价值量,但最接近其个别价值量,所以严格讲,应当是商品价值量由市场中占大量的商品的个别价值量调节。这即我们所提出的价值量决定中存在着的平均数规

同类推荐
  • 转型成长中的甘肃经济问题研究

    转型成长中的甘肃经济问题研究

    甘肃是研究转型经济中如何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最好样本。首先,计划经济时代的甘肃经济其现代部门得到了长足发展,在体制变迁中,这些部门都经历了内部的产权制度和外部管理体制的变革,它们的成长与起伏中有很多值得总结的东西;其次,市场化进程中的甘肃传统部门已形成了一些新的经济成长模式,急待总结;最后,甘肃在西北经济中的区域地位、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经济内部的结构和地区差异等等,对于研究落后地区的经济转型问题具有代表性。
  • 改革现场:晚清经济改革始末(全集)

    改革现场:晚清经济改革始末(全集)

    1862年,晚清经济改革拉开序幕,在执政集团与汉族武装集团争权夺利的过程中,马尾船厂、江南制造总局两大军工项目上马。衙门化的国有企业运作效率极低,在1872年开始的一场国企反腐运动中,改革的大门向民营资本开放。自此,1872年成为国有向民营、局部向整体改革的一个起点,也是晚清王朝为自己埋下隐患的起点。以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袁世凯、张之洞为首的官方实力派成为改革的主角,以唐廷枢、胡雪岩、盛宣怀、郑观应为首的新旧商人成为改革的先锋。朝廷与商人的较量,国退民进、民进国退的多年交锋,最终使经济改革倒逼政治体制改革。在一场商业势力助推的宪政改革中,1911年晚清走向灭亡。
  • 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

    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

    本书主要研究了如何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如何评价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是什么决定着企业国际竞争力?中国企业如何培育和提高自己的国际竞争力等问题。
  • 第二次起飞:中国经济为什么能

    第二次起飞:中国经济为什么能

    本书从一个求实中国学者的视角,以翔实的数据剖析21世纪中国在第二次起飞进程中的种种因素,特别是对中国经济的新制度再创新、城市化进程、新消费群、新经济增长点、新主导产业群以及潜在的增长优势,包括劳动力优势、后发和大国优势、非均衡增长优势、城市化和区域一体化形成的规模经济优势等都作了精辟的分析。同时指出中国在未来第二次经济起飞进程中潜在的隐忧、困境和危机,特别对庞大人口、贫富差距以及国际大环境等一些长期影响中国经济走势的问题做了详尽的描述和论证。本书为关心中国及其经济未来的广大读者,特别是投资中国的国内外读者提供了一面认识21世纪中国社会经济镜像的不可多得的机会之窗。
  • 国有企业的产业特质:国际经验及治理启示

    国有企业的产业特质:国际经验及治理启示

    本书内容包括:国有企业:从实践到理论的多重视角、国有企业特质:国际经验证据、自然垄断与所有权治理、经济增长、战略产业与国有企业等共7章。
热门推荐
  • 穿越之蝶妃

    穿越之蝶妃

    人生,总会跌宕起伏七情六欲,无人能免爱恨交织,悲喜交加当恨意代替理智,爱情被掩埋步步为营,却发现一直以来只是一个误会是否能再回头或许罢
  • 赛车道上的感动宣言:长寿化工企业文化解读

    赛车道上的感动宣言:长寿化工企业文化解读

    本书以用文化的独特视觉和理性思考剖析在长寿化工发展历程中,尤其是改革改制资产重组以来的主要成就及企业的文化现象。全书由历史足音、特别关注、亮点聚焦、价值观念、编后感言:灵魂的震撼等板块构成。
  • 末世的孩子

    末世的孩子

    能源危机,文明退步,生存空间狭小,食物和物资短缺等问题。人们的生活质量变差城市污水等等现代主义的弊端,人心物质化,为了生存被迫迁移,寻找更富饶的土地。死了一半的人,找到了新土地,另一批人也来到,意味着人均资源不多。生存问题严重。依照曾经科学家留下的线索,十二岁的柯凡发现新能源。
  • 踏悲歌

    踏悲歌

    伴随七彩神凰涅槃而生,她是世间唯一的一株不死草。天地初开而成天地之灵,他是高坐九天的大帝。前世今生的恩怨纠缠,他们本应安安稳稳。奈何,奈何,奈何这世间多是为情所困之人,若想在红尘中得成全,必踏过一曲曲悲歌。
  • 仙尘逸事

    仙尘逸事

    成仙?成魔?这是一个问题!杀?止杀?这反倒不是一个问题!少年林小七知道,妖魔神仙无一不是踏着他人的尸骨成尊的!说是仙尘,其实说的还是人世,这人世里有妖,有魔.有神,有仙!
  • 地球“发烧”了(趣味地理卷)

    地球“发烧”了(趣味地理卷)

    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各种自然现象、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区域差异的学科,是最美丽的科学,也是与我们的生活联系最紧密的科学。为什么这样说呢?
  • 毛泽东瞩目的现代名流

    毛泽东瞩目的现代名流

    毛泽东是伟人,是政治家,也是读书人。作为伟人的毛泽东,他在书海中畅游,汲取前人的智慧,形成自己的识见和思想,凸现出人格力量和精神力量。作为政治家的毛泽东,他有繁忙的党务、政务,读书不可能没有选择,不可能没有倾向。作为读书人的毛泽东,他又确有读书人的本色和癖好,表现出与一般政治家的不同。
  • 武灵戮

    武灵戮

    三千世界,有大有小,世界宗门,武道为尊,弱者为奴,强者为天!他是天命者,必与天斗,他的降临,使整个世界动乱,他手拿长枪,一戳破天穹!一怒,横尸百万,血流成河,他是血族血天!
  • 王爷要咬人:宝贝,别太坏!

    王爷要咬人:宝贝,别太坏!

    她大概是史上最倒霉的医学天才,研究个药方还能把自己炸死,灵魂坠入异世。再度睁开眼,已重生在晋阳侯府唯一的嫡女身上,成了世人口中的笑柄。渣男未嫁先休,甩了她一封休书,皇帝又将她打包赐婚给素有不喜欢女人之名的轩王,这不是存心要她守活寡嘛!新婚之际,轩王故意刁难,要她爬狗洞进府。“可以啊!只要你承认自己是狗,我就爬,谁怕谁?”谁敢欺她、辱她,她手持银针往死里扎!她医术高绝,可救人、亦可杀人于无形!轩王讥她不过是兽医,她笑回:“医的就是你这只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再见梦之谷

    再见梦之谷

    读这套书,可以体验到什么是真正的快乐阅读。哦,“开心学校”真开心!仔细阅读这套幽默校园小说,可以帮助孩子们放松心情,跟着作家李志伟娓娓动人的叙述,不知不觉地进入到各种故事场景,这种故事场景及场景里的人物,是孩子们十分熟悉的,因此会使他们感到特别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