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03700000013

第13章 动植物与生命之爱

你踏上了林中小路,阳光透过树梢照进了路面,鸟儿在唱歌,许多昆虫欢乐地嗡嗡叫。但是,你对此无能为力的是:你的路意味着死亡。被你踩着的蚂蚁在那里挣扎,甲虫在艰难地爬行,而蠕虫则蜷缩起来。由于你无意的罪过,美好的生命之歌中也出现了痛苦和死亡的旋律。[29]

——施韦兹生态文学最重要的精神立场就是在整体生态系统的视野下对生命的敬畏和平等共处、相互依赖的观念,对动植物的保护和关爱在生态伦理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施韦兹在《敬畏生命》中甚至把是否保持与其他生命的亲近当做衡量人类德行的标准,他敬畏生命的伦理学成为生态理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指出:“善是保存和促进生命,恶是阻碍和毁灭生命。如果我们摆脱自己的偏见,抛弃我们对其他生命的疏远性,与我们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那么我们就是道德的。只有这样,我们才是真正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有一种特殊的、不会失去的、不断发展的和方向明确的德行。”[29]在人类中心主义和享乐主义的肆虐下,世界上的动、植物的数量和种群正以惊人的速度消失,我们与自然生命的联系越来越远,在人类的世界里,除了作为人类消遣和娱乐的少数动物和供我们食用的动物外,我们已经很少能在周围看到自由成长的生命了。

传统文学中大量关于动、植物的话语里都包含了丰富的生态智慧,展示了人类从自然到人文的进程。人类从自然中本能地把自己和动植物的生长、气候的变化、四季的变迁连在一起并以它们作为参照,渴望获得生命力和生殖力等充沛的自然力量。伴随着对自然的认知,必然出现相应的表述,神话传说及与神话和信仰相关的大量生活习俗、仪式活动中包含着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成为早期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生态叙事”、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固化和有形形式。其实,“人类曾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一直将自己视为与动物为伍的同类分子。人类学上的一个用语‘图腾’(意为他的亲族),专门解释动物与人类的‘亲属关系’。所谓的‘神话思维’、‘前逻辑思维’(卡西尔)、‘原始思维’(布留尔)、‘野性思维’(列维-施特劳斯)这些概念,虽然并非完全相同,但都有一个基本的言说条件,即人类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面并没有将自己与动、植物区分开来而把自己视为高一等。”[29]植物给人类提供了重要的食物,使人类获得了生计的基本保证,而且“对于人类,就对生命的认识而言,可以说最早从植物变化上感知到生命的时态。因此,在象征和比附上,人类将生命比做植物,比如‘生命树’亦最为平常。植物的‘一岁一枯荣’韵律和变化直接为人类观察生命的存在和运动提供了参比物。人类通过‘生命树’的母题不仅仅从植物的意象中作出对生命的认同,还可以通过神话和仪式作为创世纪的原生形态的纽带和中介。”[30]如葡萄、常春藤、松柏、枫树等植物中都被嵌入了人类早期认识世界的态度和知识,这些不同的植物联结和象征了不同的文化心理和生存场域。几乎所有人类传统文化信仰和习俗的内容都离不开植物,那些仪式、习俗中包含有大量关于动物和植物的叙事,自然界中的动、植物通过信仰习俗获得了神圣因子并进而得到人们的敬畏和保护,因此“植物的生命意象无须作更多的思辨就已经悄然地成为作家们必备的创作养分”[30]。

当然,作为在自然界中共同生活的生命,只有动、植物各个种群数量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才能维系,各种生命之间也才有生存和发展的可持续性。因此,各种动、植物之间遵循着自然的法则,食物链之间的动、植物充满了互为依赖基础上激烈的较量争夺。在传统文学书写中,这是一种在大自然背景下展开的公平的较量,人类只是靠着有限的器械和智慧来捕猎,而且目的是为了获得生存必需的食物而不是取乐和享受。那时,人口的数量是有限的,人类的生存活动并没有影响到其他生命正常的生存繁衍。然而,随着人类的进步发展,人掌握了越来越多的技术,各种各样的武器和设备足以使动、植物遭受灭顶之灾,加上人口增加、欲望的膨胀,人类对大自然过度开发、掠夺,原来人与其他生命共存的家园被人类大肆侵占,越来越多的动物要么被人类过度捕杀而濒临灭绝,要么失去它们的家园而无处栖居。

动、植物在很多生态文学作品中是主要描写和表现的对象。作为与人同样的生命存在,动、植物不仅是生态灾难的直接受害者,而且还是人类暴行的直接施于对象。对非人类生命的热爱能唤起我们命运的共同感,给人类带来温暖和安慰,而对其他生命的残暴则映照了人类的自私和冷酷,折射了人类内在心灵的孤独和绝望。生态文学对动、植物的生命书写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对丰富多彩的动、植物世界和人与动、植物和谐亲密关系的描写。如梭罗的《瓦尔登湖》、李奥帕德的《沙郡年记》、缪尔的《我们的国家公园》等,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独居的日子其实并不孤独,因为他有湖泊、有森林树木和各种动物做邻居,他可以和野鼠等小动物像朋友那样相处:“有一天,我用肘支撑自己,坐在凳子上,它(指野鼠)爬上我的衣服,沿着我的袖子,绕着那块包着我的午饭的纸团团团转。这时,我把那块纸拉近自己,躲开它,和它玩捉迷藏的游戏。最后,当我捏起了一片干酪时,它跑过来,坐在我的手掌里一口一口吃了下去。接着,像苍蝇那样把脸孔和爪子舔擦干净,便扬长而去。”[1]在冬天里给松鼠和小鸟喂食,麻雀放心地飞到他的肩膀停歇,松鼠淘气地从他的脚上踩过,野兔和他成为邻居。在观看红蚁和白蚁的殊死搏斗中,梭罗完全用人化的语言来描写蚂蚁之间的战争。他用这样的语言来形容:“一场两个蚁民族之间的战争”、“遍野横尸”、“奄奄一息”、“不战死,毋宁死”、“激动”、“窥测”、“怒气冲冲”,从而让他:“仿佛我由于目睹门口发生一场残酷、横尸遍野的人类战争而使我为之激动和痛苦不已。”[1]而在缪尔的笔下,荒野中的生命与人类完全站在平等的地位上来审视人类。他这样描写在荒野中与一群鸟的相遇:“一群高山鹑从我身后的河谷中走了上来……终于,它们中的一只与我四目相对,它惊异地盯着我,经过片刻的沉寂,发出一声特别的尖鸣,接下去就便是一串‘咕咕’、‘咕咕’的急切的低声细语,仿佛是在演讲……接着,走在前面的高山鹑一哄而散,奔向后面的同伴,向它们通报新闻。‘那是什么?那是什么?噢,你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东西’,它们似乎在说,‘不是鹿,不是狼,也不是熊;过来看呵,过来看呵。’‘在哪儿?在哪儿?’‘在那儿!那棵树下。’然后,它们小心翼翼地走过来,隔着树,一个个依次伸长自己的脖子,向我张望……”[15]看到这样的文字,你能说在其他生命里没有和人类同样的情怀吗?

还有一类对动、植物的生态书写揭露、批判了人类对待动、植物的暴行,表现了在自然环境破坏和人类疯狂的杀戮、掠夺下动、植物濒临灭绝的命运。如艾特玛托夫的《断头台》,莫厄特的《与狼共舞》、加里的《天根》等。艾特玛托夫在《断头台》中描写了母狼阿克巴拉一家被人类赶尽杀绝的悲惨命运:一对狼夫妇在人类利用各种武器的围猎中失去了自己的三个孩子和家园,被迫离开荒野逃走,在一个湖滨安家生下了五个孩子。可人类为了开采这一带的矿藏,竟然一把火把一望无际的芦苇荡全烧了,连着狼的五个孩子也烧死了。两只狼又开始伤心的逃亡,最后在一个山岩下安了家。它们再也无路可走了,前面已是茫茫的大海。这一次,它们又生下一窝四个孩子。结果,它们的孩子被人给偷走拿去卖。狼夫妇发现后一路追赶,围在偷盗者藏身的地方哀嚎。最后,一再失去孩子的母狼把一个小男孩叼走,它只想做这个孩子的母亲,只想让自己的母爱能够有依托。最终,人类的子弹在击中母狼的同时也打死了无辜的孩子。狼的孩子和人的孩子、狼的悲愤和人的自私,多么可怜的狼,多么残忍的人!艾特玛托夫颠覆了我们对人与狼关系的传统认识,在人对狼的暴行中展开对人类道德良心的拷问。

生态文学作家们把动、植物作为有生命意识和人类的共同体来书写,超越了传统文学中把动物视为神灵和猎物的观念,摆脱了神秘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的褊狭,在对生命普遍尊重的基础上,站在把所有生命都视为生命的立场,赋予每一种生命以情感和尊严的诗意怀想,承认每一个生命和每一种生活方式的合理和珍贵,尊重和平等看待每一种生命及其生活,在生态文学写作中让它们作为生命的存在使人类的生活有了超越自身狭隘世界的意义。生态作家对动、植物的描写是在主体间性的立场中展开的,它摆脱了传统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的对立,物我交融契合为一。动、植物成为人性化的、与人类交往对话的生命存在,它们自然自在的存在与今天人类的生存行为形成对照,在人类对动、植物肆意的掳掠和征服中凸现它们生命的神奇、灵性和它们捍卫生命的惨烈、悲壮,警告目空一切的人类即将遭受随着动、植物的毁灭而到来的生存危机和毁灭,指出只有动、植物与人类相互和解之时,才有可能真正重建生态系统的平衡。

通过各种意象,生态文学生动形象地传达了丰富的生态主题内容,这些意象在带给读者审美享受的同时引发了读者对生态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从而构建起由作者和读者共同组成的心灵共同体,形成普遍的生态共识并对人们的行为和道德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美]梭罗,梭罗集[M]。罗伯特·塞尔,编;陈凯,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553、560-570、575、647.

[2][美]阿尔·戈尔,濒临失衡的地球——生态与人类精神[M]。陈嘉映,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177.

[3][德]海德格尔,荷尔德林诗的阐述[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60.

[4][英]柯林武德,自然的观念[M]。吴国盛,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

[5][美]戴斯·贾丁斯,环境伦理学——环境哲学导论[M]。林官民,杨爱民,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76、264.

[6]汪树东,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自然精神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284、75.

[7]彭兆荣,人类学仪式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327.

[8]鲁枢元,生态文艺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93.

[9]赵志军,作为中国古代审美范畴的自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13、23-24.

[10]卡西尔,人论[M]。甘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59、105.

[11][日]秋道智弥,等,生态人类学[M]。范广融,尹绍亭,译,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27.

[12]储昭华,大地的涌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3.

[13]王乾坤,文学的承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158-159、204.

[14][美]霍尔姆斯·罗尔斯顿,哲学走向荒野[M]。刘耳,叶平,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64、410、214、408.

[15][美]约翰·缪尔,我们的国家公园[M]。郭名倞,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55、153.

[16]刘小枫,诗化哲学[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86:238、237.

[17]彭兆荣,旅游人类学[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359.

[18]徐刚,大地之门丛书:守望家园[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后记、3.

[19]钱中文,文学理论:走向交往与对话的时代[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345.

[20]彭兆荣,人类学仪式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334、335.

[21]丁来先,自然美的审美人类学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6.

[22]周宪,文化现代性与美学问题[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5.

[23]彭锋,美学的感染力[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82.

[24]韩少功,遥远的自然[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3:1.

[25][加]大卫·铃木,阿曼达·麦康纳,神圣的平衡[M]。何颖怡,译,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3:33-34.

[26]聂振斌,等,艺术化生存[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397、398.

[27]本雅明,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M]。王才勇,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122.

[28]唐代兴,生态理性哲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75.

[29][法]阿尔贝特·施韦兹,敬畏生命[M]。陈则环,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22、19、123.

[30]彭兆荣,文学与仪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35、139.

§§第五章 生态文学与生态批评

同类推荐
  • 爱你如诗美丽(纪伯伦全集)

    爱你如诗美丽(纪伯伦全集)

    本书收入了纪伯伦不为人知的大量散文、杂文、演讲、译文、箴言录等等,纪伯伦的诗歌才华掩盖了他作为冠绝一世的散文家的身份。这是目前全球收录纪伯伦散文、杂篇最全的一本书。从这本书中你可以看到一个慷慨激昂、横眉冷对的纪伯伦,或许这才是他作为20世纪最富盛名的思想家该有的一面。文中饱含纪伯伦对时代、民族、家国的忧思,因为这本书,他足以和鲁迅一起留名青史。
  • 郭沫若集

    郭沫若集

    郭沫若(1892-1978)是我国著名的诗人和作家、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曾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和主任。他学识渊博、才华卓著,在哲学社会科学的诸多领域均有重大建树。本文集选录他有关历史学、古文字学和文艺理论、文艺批评的一些重要的、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四十八篇,分为上下两编。 编为历史学和古文字学,下编为文艺理论和文学批评。
  • 唐诗宋词元曲(第一卷)

    唐诗宋词元曲(第一卷)

    唐诗、宋词是中国诗歌史上流芳百世的不朽丰碑,将我国的诗词艺术推向了最高峰。警句名篇被历代文人墨客所吟咏,以至名人评说“唐后无诗,宋后无词。”为了更好的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本着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兼顾,信达雅并重的原则,重新校订注释编纂了这部《唐诗宋词》,并配以清晰线描图,以飨读者。可谓“吟一首如遍品天下之敬醴,诵一句若尽阅华夏之圣观”! 本书采取最为脍炙人口的经典选本,融合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作品,生动形象地阐发文学的主旨和意境,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
  • 落雪有声

    落雪有声

    刘燕的诗感情浓郁、色彩绚烂、想象丰富,驾驭语言行云流水,略感不足的是,语言有欠精约,铺陈有欠节制,沉于写实而有欠空灵。优秀的诗篇总是实中有虚,虚中含实,虚实相融,简约含蓄,语有尽而意无穷。以刘燕的聪慧,只要注重切入的新颖、构思的新颖、意象的新颖和语言的精致,她的诗会强化艺术感染力。
  • 守望精神

    守望精神

    《守望精神》是由郭运德编写,《守望精神》共分3个章节,旨在警示国人,大力提倡读书。具体内容包括《历史遭遇娱乐潮》、《打造文化产业的菱形结构》、《尴尬的文艺批评》、《从风光到文化的深刻置换》等。该书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热门推荐
  • 打破寂寞的寂寞

    打破寂寞的寂寞

    少年在女友逝去之后,坠入了颓废的境遇。直到青梅竹马的儿时玩伴来到身边才打破了寂寞。寂寞被打破后,少年重新认识世界,眼前的世界如此真实。各种人的各种嘴脸,身边的一切,把世界烘托的更加“寂寞”。少年走进社会后,生活中的一切都随着时间慢慢更新,一切都不再是以前的模样。最后只能一个人站在楼顶,仰望着星空,等待着那颗打破寂静星空的流星。
  • 花都异能狂少

    花都异能狂少

    在这个浩瀚无垠的空间之内,不是只有凡人所认知,只存在着当下的世界而已,而是有十二个时空跟一个诡异邪恶的魔界共生着,这个故事就有其中之一的铁时空开始展开。铁时空铁克禁卫军首席战斗团东城卫团长——修,修抱着艰苦的任务,寻找终极铁克人回到了铁时空,因缘际会发现了隐藏着极高异能指数的夏东,他就是极有可能成为铁时空的最强者——终极铁克人,一旦这个身份确立,夏东就拥有可以拯救十二时空的能力了。但是不明究理,而且对成为终极铁克人兴趣缺缺的夏东,究竟能否成为终极铁克人?而夏东的异能冒险之旅又会发生哪些危机呢?夏天的异能冒险之旅就此展开。
  • 八股文

    八股文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机融合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的历史沉积。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本民族的文化。我们只有加强对本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才能更好地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意识。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一个民族的存在依赖文化,文化的解体就是一个民族的消亡。
  • 帝统记

    帝统记

    复旦大学高材生阴差阳错重生在混沌大陆,此时,他父母双亡,流离失所,饥饿交加,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当林嘉宇快饿死之际,临冬城主的车队巧好经过,心地善良的城主夫人救了嘉宇一命,十四岁的少年从此进入临冬城主府成为家丁。
  • 狐狸老师撞上坏坏女生

    狐狸老师撞上坏坏女生

    她千不该,万不该,就是不该对一个衣冠楚楚,人面兽心,披着羊皮的狼提出那样的质疑。然后让这个男银有了名正言顺的理由,证明他到底行不行,给就地正法了。早知道,打死她也不会说出“老师,你行吗?”这样的话。天知道,她问这句话的动机真的粉单纯粉单纯的啊。
  • 诸神盟约:狼吃狼

    诸神盟约:狼吃狼

    惊险、科幻、探险多元素视角;《猎人迷踪》一本神秘的世界,犹如一场惊悚的跑马,让你的心时刻悬于刀锋之上。将悬念持续到最后……神庙化为灰烬,笼罩的烟雾,流淌的鲜血,似汨汨的河流……尘封千年的秘密重见天日……一次被动的海外冒险,林维和发小马贲,被贩卖军火的美国兄妹,卷入非洲的亡命之旅神秘莫测的黑衣人,美丽诡异的女巫师……,一齐拥进群魔乱舞之地,各路神魔现身,大杀器临世,只为传说中的创生之秘……在那些人类极少涉足的大自然禁地中,隐藏着多少危险与秘密。连环不断的生死劫,挥之不去的死神吻,主人公将经历怎样的劫生缘。暗符即将扣开……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仙灵大陆最强之路

    仙灵大陆最强之路

    在这古老的大陆,人们和灵兽订下契约。向着实力的巅峰缓缓而行。四大虚空巨头在大陆挑选合适的继承人,还有那被魔神附体的能人,个个都是实力强大的神。不知谁能打动他们的心。这无人知晓,也无人能答。
  • 致命情人:美男总裁不好惹(大结局)
  • 魔返三国

    魔返三国

    他穿越至东汉末年,遇见一绝世美人儿!这正是黄巾起义,他要打出名气!后来为了爱人,斗破苍穹,杀仙弑神!刘天虎,到底是何人?
  • 凰珏,三嫁成后

    凰珏,三嫁成后

    乱世之中,她不求大富大贵,只求一人白首。然非,事与愿违。她不愿争,却被迫争。与天争运,与人争命。遇见他,本以为所有的纷争到此为止。然,转眼即逝的温柔,狠心血辣的手段让她望而却步。深陷宫廷之争,朝堂阴谋中不能自拔。奸人陷害,小人挑唆,她饱受折磨如困顿小兽。寻恨而来,终于与他携手。拔奸臣,除惘宁,把飘摇江山紧紧的握在手心。凤凰涅槃方能重生,她破茧成蝶终成一宫之主。然江山如画,能否换回美人曾经赤诚之心?万里江山,又能否挽来佳妻如梦?【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