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00800000020

第20章 一身正气,维系国脉

清代,兰州通过科举途径登上仕途的士子比明代大有增长,参加国家事务活动人数、范围,内容均较明代有所扩大,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家事务也产生了一些影响,涌现出了像朱克敬、吴可读、卢政、周士俊、安维峻、王树中、王世相等一批循吏、能吏、良吏,其中的吴可读、周士俊、安维峻等还成为政界知名人士。

朱克敬,字螟庵,清代甘肃皋兰安宁堡人,思想家、文学家。早岁贫寒,流寓云贵,后至湖南,捐为龙山县典史。他关心民间疾苦,常至田间地头,体察民情。同治十年(1871年)客居长沙,曾受巡抚刘昆延聘,参与编纂《湖南省通志》,编修《龙山县志略》。晚年行医,忧心国事,议论时政,被人目为“狂士”,遭谗言指控,立案弹劾。一生交游甚广,与湘军重要人物和幕僚关系密切,同直隶杨翰、江西陈宝箴、浙江张修府、湖北黄文琛等交往甚密,尤其与著名洋务思想家、中国首任驻英法公使郭嵩涛交游30余年,友情颇深。他的文学思想仍是儒家的,认为“六艺皆源于圣道”。颇重视文学的功利作用,厌恶陈腐文风,其论说文质朴切理,笔记体语言流畅,文笔简洁,诗作或托物言志,或借景咏情,或感事抒怀,无不雄丽凄清,沉郁顿挫。他一生著述颇丰,计有《挹秀山房丛书》、《鹧言内篇》、《鹧言外篇》、《螟庵杂录》、《晦鸣录》、《浮湘访学录》、《螟庵诗录》、《螟庵学诗》、《螟庵丛稿》、《螟庵杂识》、《螟庵二识》、《儒林琐记》、《雨窗消意录》、《柔远新书》等。还撰有《历代边事汇钞》、《国朝边事汇钞》和《湘军志》等。未收入丛书的《通商诸国记》被辑入《小方壶舆地丛钞》。

他提出的一些思想观点已突破“夷夏之防”的陈腐观念,从洋务思想向维新思想过渡,如“国无大小,在能自立”、“师夷之长技所以制敌”、中国应以农为本,大力兴办洋务,派人学习西方军事技术等,赞赏西方“国家大政,谋及庶人”、“法令严整,上下一心,议事常自下起”等;提出国内要“中外臣民各言得失……各献其能”的主张。提出可与西方各国互通贸易,“彼以通商为吞噬之口,我即用其术以御之”,提出“遣官开矿或招商合股”等主张,但终未超越“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范畴。

清代葛虚存《清代名人轶事·怜才类》中记有这样一件事:朱暝庵流寓长沙时,有一年到了年底,天寒地冻,由于贫穷,很难保暖,于是写了一首诗贴在门上,诗曰:“申椒零落菊英残,从古潇湘作客难。连日市门三尺雪,更无人记问袁安。”当时,正好威毅伯曾国荃回到老家,听到这件事后叹息说:“文人至此,我辈之责也!”急忙去拜访并赠钱十万。到了大年三十晚上,朱又在门上贴了一首诗:“羔酒笙歌饯岁时,蓬门苔瘦得春迟。苍生莫问安危局,我且无聊尔可知?”有人告诉了巡抚,巡抚非常生气,准备把他逐出长沙。又有人劝解说:“这是名士固有的狂态,没有必要追根究底地去责备。”巡抚笑着说:“名士!名士!能辟谷乎?”朱克敬听到后,又写了一首诗:“名士原无辟谷方,贵人休替达人忙。冰山有我天公在,胜似人家沈部堂。”

朱克敬晚年患眼疾失明,目残学不辍,湘中名士多推崇备至,后贫病而殁。曾自拟墓志曰:“生无补于时,死无闻于后,既盲而学古无有,独以其盲传不朽。”

周士俊,甘肃榆中金崖人,清代进士。为广东长乐知县时,明查暗访,采取果断措施,平息了上、中坊土著居民和外来客商之间的长期纠纷,使上、中坊恢复了祥和与安宁。同时,专门成立了巡逻船队,一遇水灾便出动为灾民保驾护航。制止了每年闹水灾时,当地恶少乘机打劫抢掠,打伤、打死灾民的不法行为。因此他爱民的美德便在长乐县城广为传颂。

其任番禺(今珠江三角洲北部)知县时,秉公执法,维护民族尊严,被称为“强项令”。番禺是当时广东省会,乔居的外国人很多,洋人势力很大,甚至可以左右官府。周一上任,便遇一宗争田诉讼案,经审理,将理曲者抓了起来。但总督却强令释放,声言是洋人打了招呼的。周据理抗争:“县令不是洋官,怎么能听洋人的指挥?!”硬是将理曲者处以杖刑。“总督怒其强项,撤任闲住”。

吴可读,清代甘肃皋兰(今兰州市)人,其祖籍是浙江处州,明初随扈肃庄王就藩而迁居兰州,世为耕读之家。据《清朝野史大观·清人逸事》记载,吴可读年轻的时候倜傥自喜,不修边幅。有一年入京会试没有考中,于是留在京城等候下一次考试,实际上是因为迷恋一个妓女,难以别离。姐儿爱财,无奈资斧不继,同乡劝他移居关中会馆九天庙,陕甘一体,免费食宿,正好用功,没想到才住了三天,就又回到那个妓女居住的地方。待到身上的钱全部花光了,床头金尽,壮士无颜,同乡又不得不接济,但有一个条件,就是必须回到九天庙居住用功读书。吴可读再放诞豁达,也不能无惭,想想自己年逾不惑,学业未成,功名未立,有负老母殷切期望,不可为人。因而在九天庙中,好好用了一年功,道光三十年庚戌科会试,中了进士,抽签到刑部当主事,晋升为员外郎。吴可读秉性耿直,不畏强暴,任御史时,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直言敢谏,直声震动朝野。其中最为有名的有两件事。一是关于外国使节朝见大清皇帝要不要行跪拜礼的事。按照中国封建王朝的礼节规矩,不论朝中大臣还是平民百姓,朝见皇帝必须行三拜九叩的跪拜礼,历代如此。清王朝虽然是满族政权,但入关后,特别是康熙以后几乎全盘接受汉文化,也行三拜九叩的跪拜礼。但是外国使节见中国皇帝要不要行跪拜礼,历朝多有不同。朝中争论不休,相持不下,历时半年之久。吴可读直言上疏,请令各国使节觐见皇帝时不必强迫行跪拜礼,应当根据各国的礼俗行事,这样才能显示出大清的宽大胸怀,不可因为这些末节小事而损害了国家形象和国家的利益。这一奏章充分反映了吴可读不妄自尊大,平等待人,尊重他国、他族礼仪习惯的进步思想。二是请诛成禄的事。成禄是乌鲁木齐提督,其在任期间,沙皇军队侵略新疆,而其却畏敌如虎,听任沙皇侵略军从伊犁长驱直入乌鲁木齐,烧杀抢掠,自己则龟缩在甘肃高台,不敢到前线去。不仅如此,他为了自己的升官,却纵兵诬杀良民二百多人冒功请赏,实在是罪大恶极。对此,吴可读非常气愤,便上疏痛陈成禄的罪状,说有可斩之罪十,有不可缓之势五,言词颇为激烈。但是清廷却有意庇护成禄,仅仅给了个免官监候的处分就算罢了。吴可读气愤至极,再次上疏,措词中大发戆劲,说是“先斩成禄之头悬之藁街以谢甘肃百姓,然后再斩臣之头悬之成氏之门以谢成禄”。穆宗大怒,认为吴可读是欺他年幼,才敢如此顶撞,非要他脑袋不可。三法司会审时,刑部为了迎合皇帝,办了吴可读的死罪,但是,按照大清律法,定死罪是要全堂同意的,缺一不可。刑部尚书、左右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副都御史、大理寺正卿、少卿,共计十三位堂官,一个个在奏稿上画行,画到大理寺少卿王家璧,无论如何不肯下笔。就因为王家璧的持正不阿,吴可读才保住了性命,降三级归里。吴可读劾成禄被降级处分后,当时人有《赠柳堂二十韵》,形容吴可读的风骨气概:“乾坤双泪眼,铁石一儒冠”,传诵一时。吴可读回乡后,当时的陕甘总督左宗棠对他十分礼遇,并聘请他为兰山书院的山长。

同治时吴可读复任为吏部主事。穆宗要吴可读的脑袋,吴可读却以死为他争嗣,无怪乎慈禧太后要说他“孤忠可悯”了。

事情是这样的:同治十三年(1874年),穆宗同治皇帝去世,没有子嗣,慈禧太后为维护其专权,立其胞妹(醇亲王福晋)之子为帝,是为光绪,这一来,自己仍然可以以皇太后的身份垂帘听政。穆宗的嘉顺皇后不堪凌辱,服毒自杀,满朝文武无不起戒慎恐惧之心。这种以弟继兄的做法,虽然违背了大清王朝“以子传子”的祖宗旧制,但慑于太后淫威,朝臣虽多非议却不敢言。吴可读当时只是一个吏部主事的小官,却决定以死相谏,要求将来载湉生了儿子后,仍旧继承为穆宗之子,使“大统有归”。

光绪五年闰三月初五(1879年4月25日),同治大葬,吴可读随扈而行。大葬完毕之后,返回途中,到了蓟州(今河北省蓟县),住在马伸桥三义庙内,在三义庙上疏后,从容自缢。自缢前,在上吊的白绫上写了一幅对联:“九重懿德双慈圣,千古忠魂一惠陵”。本想结环自缢,但因三义庙年久破败,梁木朽折,因此改以服毒自尽,并写了一首题作为“柳堂氏感遇感怀,赋此俚言七律一首”的绝命诗,诗云:

回首六十八年中,往事空谈爱与忠。

坯土已成皇帝鼎,前星预祝紫微宫。

相逢老辈寥寥甚,到处先生好好同。

欲识孤臣恋恩所,惠陵风雨蓟门东。

吴可读为了维护封建道统和大清王朝“以子传子”的祖宗旧制,安定宗庙社稷,以死相谏为同治立嗣。其实,在他生前同治皇帝并不喜欢他,而且常想置他于死地而后快,其中有道不尽的恩恩怨怨。那么,吴可读又何以为同治如此深远地谋虑,又为自己想了一个以死相谏的笨拙办法?实在令一般人难以理解。因此吴可读的死,实在是人奇事奇。用一条性命,巩固了“国本”,则死有重于泰山,于是社会清流在宣武门的文昌阁吊唁,在京的许多王公大臣、清流名士前来祭奠,满目都是情文并茂的挽联,翰林院编修黄贻楫的一副挽联:“天意悯孤忠,三月长安忽飞雪;臣心完夙愿,五更萧寺尚吟诗”,被人们广为传播。

吴可读在他的绝命诗和奏疏中预祝光绪生子,将来继承大统,谁知前星不耀,同治竟尔绝后,成为吴可读的泉下之憾。其实,他的这种想法只是固执的道统维护者的一种幼稚的幻想,即使慈禧太后答应了他提出的请求,同治将来也有了后,仍然不可能再继承大统。在中国历史上,此类小宗入主、以弟继兄、以叔继侄的故事甚多,谁见哪一个还江山来。尽管如此,作为封建时代的一个知识分子,敢于以死相谏、以身殉道,也实在是难能可贵的,其事可嘉,其情可悯,因此《慈禧外纪》赞吴可读曰:“其功不可没也。盖其死也,实根于忠勇之天性,从容就义,视死如归,非匹夫血性之勇,士君子道义之勇也。其光明之怀,信道之笃,实令人仰叹不置。”

以死建言,在今天人看来,未免愚蠢,但在封建社会,却是骨鲠之士立身处世的最高境界。吴可读有《携雪堂诗文集》传世,其中《携雪堂对联》部分收联87副,有他死谏前的自挽联:“九重懿德双慈圣;千古忠魂一惠陵。”在京邸自题联:“万事未甘随俗转;一官辛苦读书来。”题兰州甘肃贡院联:“广厦万千间,地转长安,文运从来关国运;圣朝三百载,天生名相,将坛拜后又词坛。”

同类推荐
  • 重庆往事

    重庆往事

    重庆,是一处很特别的地方。重庆城,是一座极其特别的城市。重庆人,是一个极富个性的群体。作者以细腻优美的笔触,深入重庆历史与现实的角角落落;以个性感悟又略带伤感的记忆,捕捉重庆那些美丽且具价值的人文画面;以现代时尚的旅游视角,描绘勾勒出重庆一幅幅立体多面的绚丽图景。
  • 土眼洋事之万国聊斋

    土眼洋事之万国聊斋

    《点后斋画报》,它像一个巨大的橱房,既遇映射出西方的巨大投影,也反映出国人对西方文化的最初印象。人们从这份画报上可以看到有矣西方的种种事像:外国的总统和国王,贵妇与时装,天上飞的气球,地上跑的机车,水里走的轮船。当然,也有大最也不知道是谁编出来的“人咬狗”的奇闻怪事。国人也因此知道了,洋人也有男欢女爱,也有贪生怕死,也有凶杀和恶行,有一切中国人也能有的爱好和毛病。虽然,我们的画师画的无论哪一国的洋楼,都是租界的产物,画面上一股洋泾浜味。官方的战报也跟民间的战事传闻一样有着报喜不报忧的习惯……
  • 隐痛与暗疾:现代文人的另一种

    隐痛与暗疾:现代文人的另一种

    本书解读了近六七十年响当当的名字:鲁迅、胡适、顾颉刚、张爱玲、周作人、郁达夫、徐志摩、苏雪林、沈从文、陈寅恪、胡风、胡兰成、郭沫若、孙犁、萧乾、乔冠华、胡乔木等。
  • 鱼凫文化论:首届温江鱼凫文化高端论坛文集

    鱼凫文化论:首届温江鱼凫文化高端论坛文集

    论文集包含方位系统与古蜀文化、鱼凫文化总论、鱼凫文化与考古遗存、蜀王鱼凫与历史文化、鱼凫文地理与名号考论、鱼凫文化与田园城市、鱼凫神话与传说掌故、等几部分,共收录42篇研究文章。
  • 你最该知道的中国之文化艺术

    你最该知道的中国之文化艺术

    本书包括文人文学、书法艺术、美术绘画、音乐戏曲舞蹈、陶瓷雕塑、建筑艺术、民间工艺七章内容。
热门推荐
  • 炎仙

    炎仙

    一个跳崖不死的废物,却无意想起了前生的回忆,并且得到了一枚能够时光倒流的蝙蝠戒指。一个被命运耍的团团转的废材,突然想起来前生的一切记忆,修仙正道的盟主、亦正亦邪的怪胎奇才、究竟为何沦落到此,难道真的是老天故意玩他?废材转身变成天才...事情往往反差就是这么大,手持至宝、脚踏众仙尸骨、天下美女尽收眼底,究竟我为何而来?看一代修仙宗师回到一万年前另开天地、再造修仙正统!新书书友群:陶醉①群:133865337(位子紧缺)陶醉②群:121128681(大量空位)
  • 你好窝边草

    你好窝边草

    青梅竹马就一定是两小无猜?NOnono,姜允忱躲她都来不及了,毕竟这个世上也只有舒晴鸿一个,让他觉得单纯的打个照面都是煎熬。舒晴鸿?她怎么想?姜允忱猜她根本没想法,顶多在意他高中毕业后怎么就一下子不理她了,两人关系从阳春三月一下子到冰冻三尺,中间只经历了一个骄阳似火的暑假而已。
  • 穿越之爱你无悔

    穿越之爱你无悔

    姚遥穿了,悲摧的穿了,穿了就穿了呗,活着总是好的吧?可惜命与愿为,未待完全清醒,便被爹娘卖了,成了个粗使丫头。为了逃脱成人奴仆便为砧板鱼肉,想被咋切便被咋切的悲摧下场,更为了不沦为小妾,被配二货,或是送作填房此等更悲摧下场。她勤奋,她努力,她保守斗争,可谁知……
  • 道起轮回

    道起轮回

    仙路坎坷,万古沧桑,道起轮回,这是一个始于轮回之末的故事。一个一灵根的少年,一个号称修炼界废根的家伙,凭借着至宝轮回珠在修真界不断攀爬……“天才又如何,不过是天道的养分,妖孽又如何,终将化为尘土……而小爷我,必将脚踏天道,笑傲巅峰。”
  • 独家宠恋

    独家宠恋

    夏晓迟,标准的三流推销员,别的本事没有只会守猪待兔。“大帅兔”厉连城既不怜香又不惜玉,碰扁她鼻头不说还拿警察叔叔吓唬她。混口饭吃容易吗!丢了饭碗碰巧进了他所在的公司,好嘛,自己撞上的枪口我活该。原以为他冷若冰山,高高在上……谁想到私下里竟是那么地颠覆想象!
  • 《英雄流氓》

    《英雄流氓》

    分数不够不一定不能上清华,也许有笨蛋会为你放弃机会;
  • 嗜血仇妃

    嗜血仇妃

    十年前,她为爱。十年后,为恨!血染嫁衣,今日,她只为复仇而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你是夫君又怎样

    你是夫君又怎样

    无情杀手一朝穿越,她,现在叫纨绔!面对层出不穷的阴谋诡计,打击与报复。风少表示很心累:“我只想做一个安静的美男子,干嘛一个两个都在我面前嘚瑟?当真是命太长,得收,没脑子,得治!某女一觉醒来:“我身上的战甲呢?”“这个啊,不是你半夜嚷嚷着热自己动手脱下来的吗?”某男迷人的琉璃眸泛着无辜。“你确定?”某女表示,她此刻想动粗!默默挣扎在阴谋的漩涡中,且看她这枚纨绔如何权谋天下,抱的美男归!"【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纯净血统

    纯净血统

    不知为何,季扬总觉得内心深处有一个声音在呼唤着自己,让自己心潮澎湃的感觉,难以抑制的激动,难道这就是热血,是使命感?
  • 情已逝

    情已逝

    凌然(男主角)在开学报到时出于正义替王倩(女主角)抓小偷而受伤,王倩到医务室看望凌然却没有找到。第二天开学,他们竟然分到了一个班,之后在学校发生的一系列故事让得两个人产生了爱情的火花,从此就一发不可收拾。一个不经意的相遇,邂逅一段完美的爱情。一个是校草,一个校花,却在开学报到时相识。于是一段美丽的故事就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