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91400000001

第1章 序

李琦

陈扬勇同志从事周恩来生平思想研究多年,他运用在参加撰写《周恩来年谱》(1949-1976)过程中接触的大量第一手材料,写出了《周恩来在1967》。这本书是在他参加撰写《周恩来年谱》有关部分的基础上,对“文革”中的周恩来进行了一些思考和研究写成的,读起来文字活泼,有一定的新意和深度。全书以周恩来在1967年所经历的重大历史事件为主线,较全面地反映了周恩来在文化大革命中最混乱的年代里的主要活动、思想轨迹,以及他在维护党的团结大局、稳定军队、苦抓经济、维系外交、保护干部等方方面面所作出的历史性贡献,也反映了周恩来如履薄冰的艰难处境,以及他与林彪、江青一伙不屈不挠的艰辛斗争,史料翔实,有些事情是我过去也不十分清楚的。看过书稿后,回想起总理,感慨不已,久久不能平静。

“文化大革命”,这场中华民族史无前例的大劫难,已经过去20余年了。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周恩来,就是在这场劫难中渡过了他一生中艰难而光辉的最后岁月。

对于那些没有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青年,也许已很难想像文化大革命时的情景。往往有人提出:周恩来为什么不公开反对文化大革命?为什么周恩来要执行一些明明是错误的东西?甚至认为如果当时周恩来不赞成,文化大革命就发动不起来,等等。

列宁说过,马克思主义要求我们一定要历史地来考察斗争形式的问题,而不能脱离历史的具体环境来研究问题,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起码常识。

众所周知,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亲自发动和领导的。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在中国长期的革命实践中自然形成的,他在党内外享有极高的权威,受到全党全国人民的衷心爱戴。毛泽东对自己以为正确的重大决断,决不会让步和妥协,而是要排除一切阻力去实现它。因此,对毛泽东发动和领导的文化大革命,周恩来也好,其他领导人也好,即使觉察出了不妥和错误,在当时情况下也都难以反对。这种党内政治生活中的不正常现象,是酿成文化大革命悲剧的主要原因之一。历史的教训,值得我们认真思考,永远记取。

当然,周恩来自己对“文化大革命”也有一个认识过程,并不是一下子就把问题看得那么清楚。尽管他最初对有些做法感到难以理解,但还是抱着良好的愿望,仍以为“文化大革命”的目的是发动群众,消除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某些阴暗面,防止产生修正主义。后来事情的发展远远离开了周恩来的原有认识和最初预料。周恩来的一些想法和做法也与毛泽东的考虑出现分歧。特别是周恩来没有想到林彪、江青一伙处处利用毛泽东的某些错误,在青年中煽起无政府主义思潮,蓄意把运动推向动乱。他同这一伙更是形成尖锐对立。

在这种情况下,周恩来怎么办?

一方面,从党和国家的大局出发,周恩来必须尽量维护毛泽东的威信,以维护党的团结。顾全大局、相忍为党,这是周恩来毕生所恪守的信念。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他都始终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1964年10月23日,我去听周恩来给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演职人员作报告。谈到维护党的团结时,他说了这么一句话:“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一个执行铁的纪律的党,就要有坚持革命、团结对敌的精神。只要这个基本的立场不变,即使犯了错误的人,我们也还要团结他;即使领导一时有错误,也需要等待,要逐步地使其改变。不能因为领导有错误,而造成党的分裂,使革命遭受损失,使对敌斗争瘫痪下来,那样就对革命不利了。”这段话,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听过报告多年以后,我才逐步弄懂。在文化大革命这种特殊环境下,党和人民的最高利益就是要求维护大局、避免分裂、保持统一。如果党分裂了,国家分裂了,军队分裂了,后果将更不堪想像。小平同志说过,文化大革命中,由于“有毛主席、周总理等老一辈领导人的威信,说是‘全面内战’,到底不是大打,真正的内战并没有出现”。因为当时党还起作用,国家权力还起作用。

在周恩来的一生中,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当中,他用自己全部的智慧、信念和忠诚,竭尽全力维护了党的团结和统一。这对于我们历尽坎坷却依然存在和发展壮大的党及其领导的国家和军队来说,又是多么难能可贵、多么重要和幸运啊!

另一方面,在力争党不分裂的前提下,周恩来还要适时地、恰当地对毛泽东的某些指示作出有利于党和国家的解释、补充修订,或者在执行过程中加以正确地完善;又要抓住有利时机,提出正确的口号、措施和意见,见缝插针地、千方百计地加以贯彻;同时还要与林彪、江青一伙作各种形式的斗争,以减少动乱给各方面带来的损失。

“文化大革命”是党的主要领袖毛泽东的决策严重失误与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这一失误肆虐横行交织在一起。这就注定了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面临的是一场过去从未经历过的特殊战斗。从斗争对象看,他们所面对的是一群罩着“革命”的光环、盘踞在党内高层、在党内军内握有重权、一时不容易被揭露和识破的野心家、阴谋家。而斗争的环境是,党的主席毛泽东决策的严重失误和林彪、江青一伙处处利用这些失误来搞阴谋。虽然毛泽东所主张的“天下大乱”与林彪、江青一伙的那种乱法有着本质的不同,但是,在某些具体问题上,毛泽东时而支持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时而又支持林彪、江青一伙的做法。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对林彪、江青一伙的斗争,如果不审时度势,掌握好火候,掌握好分寸,就有可能触及到毛泽东。可以说,人民内部矛盾与敌我矛盾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面对这样的斗争对象和斗争环境,许多老一辈革命家刚直不阿,拍案而起,抨击林彪、江青一伙的倒行逆施和“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做法,往往被扣上反对“文化大革命”、反对毛主席的帽子,轻则罢官免职、受批挨斗,重则被迫害致死。对于周恩来来说,由于他所处的地位,如果他拍案而起,其后果不仅仅是他自己被打倒,更为关键的是整个中国政治权力的格局必将发生对党和国家十分不利的大裂变,林彪、江青一伙将攫取更多、更大的权力,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会更加险不可测。在“文化大革命”中,林彪、江青一伙始终把周恩来看作是实现他们篡党夺权阴谋的最大障碍,一直在寻找机会必欲除之而后快。这就是有些同志说的,周恩来的一进一退,一举一动,不光是他自己的荣辱安危,而是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江山社稷。

正因为如此,大智大勇的周恩来审时度势,被迫选择了一条比拍案而起更为艰难、更为痛苦的、如鲁迅所说的韧性的不屈不挠的斗争方式。他义无反顾,忍辱负重,巧妙斗争,起到了他人绝难替代的历史作用。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他不能不说一些违心的话、做一些违心的事。但是人民谅解他。毕竟历史为他留出的回旋余地太有限了!正如小平同志所说的:“他不做这些事,不说这些话,他自己也保不住,也不能在其中起中和作用,起减少损失的作用。”周恩来为人做事一向光明磊落,遇到这种情况,他内心的痛苦是可想而知的。

还有,在有些人看来,好像周恩来在“文革”中对林彪、江青一伙只是一味地退让和忍耐。其实不然。一旦时机成熟,火候适当,周恩来会像闪电一样,迅猛出手,给作恶者以打击。这样的事在这本书中有不少反映。如果只是一味忍耐退让,文化大革命的发展、结局,绝不是后来这种样子,只会更糟。

回顾这段不寻常的历史,更使人感到陈云所说的“没有周恩来同志,‘文化大革命’的后果不堪设想”这个评价是多么公正和深刻。试想,没有周恩来及其他老一辈革命家作中流砥柱,林彪、“四人帮”就有可能篡夺并把持党和国家更多的权力,大批老干部将难有出头之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局面也就无从谈起了。因此,单就保护和“解放”广大老干部这一问题来说,周恩来的历史功绩便难以估量。至于其他方面,如经济、国防、外交、统战、科技、文教等等,哪一项事业的发展能离开周恩来的关怀,没有浸透周恩来的心血?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一致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周恩来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的这种别人无法替代的历史作用,作出了公正的评价:“周恩来同志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鞠躬尽瘁。他在‘文化大革命’中处于非常困难的地位。他顾全大局,任劳任怨,为继续进行党和国家的正常工作,为尽量减少‘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损失,为保护大批的党内外干部,作了坚持不懈的努力,费尽了心血。他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破坏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斗争。”

“文化大革命”早已过去了,以史为鉴,让我们正确认识和总结“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教训,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

1998年12月

同类推荐
  • 俄罗斯十年:政治 经济 外交(上卷)

    俄罗斯十年:政治 经济 外交(上卷)

    本书是中科院重大课题,学术专著。主要论述俄罗斯十余年叶利钦时代和普京执政前两年的政治、社会、经济、外交等领域的发展历程,决策得失,以政治为主。有重大事件的记述和俄发展战略的评述,努力找出规律性,对我学术研究和国家政治、经济政策改革有参考价值。
  • 监督制度创新

    监督制度创新

    《中国国家高级公务员市场经济课程培训能力的开发与研究系列教材:监督制度创新》深入阐述了监督制度创新与政治体制改革、完善权力运行机制和廉政文化建设互为因果的内在联系;监督制度创新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要求,而后者是前者的政治保证;监督制度创新是完善权力运行机制的关键,而后者是前者的主要目标;监督制度创新是廉政文化建设的结晶,而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同时,提出了在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各个领域逐步铲除腐败的基本途径。
  • 中国选举制度改革

    中国选举制度改革

    中国选举制度的改革已经在农村、城市社区、乡镇和基层人大代表的选举过程中展开,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并在人大选举政府官员的改革方面也出现了许多变化。这些都表明,进一步推动中国选举制度改革的时机已经成熟,现在是抓紧时机从法律、制度层面推动中国选举制度改革的时候了。从这样的考虑出发,世界与中国研究所组织有关方面的专家和学者对这个问题展开了深一步的研究,就选举制度的改革提出比较详细的意见和进一步改革的想法。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研究

    在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的日子里,这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研究》终于最后完稿了。跨越了三度寒暑、数易其稿的历程,当画上本书最后一个句号时,我们的心情是难以言说的,既有一些欣慰,更有许多遗憾。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实在还有太多不满意的地方,比如有些应当深入探究的问题没有来得及深入研究,有些章节风格上难以完全统一。但是,这本书的问世,毕竟是我们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理论的一次努力,同时也为以后的探索和研究提供了一种参考。 这本书是集体创作的成果,是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设计、分工写作、统一定稿的产物。
  • 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和理论

    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和理论

    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辩证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是世界历史性事业的本质内涵,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的演进规律,系统总结了世界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的宝贵经验和深刻教训,给理论以深化、给实践以指导、给未来以启迪。
热门推荐
  • 斗战圣王

    斗战圣王

    掌轮回,夺造化,破乾坤,逆阴阳,斗天战地,成就无上圣王!
  • 丹劫公子

    丹劫公子

    豪门公子云龙飞因碌碌无为而被父亲“流放”到华夏国最混乱的城市“锻炼”,结果他遇到渡劫失败而藏于怪石中的三丰真人,在老道的“忽悠”下在神奇幻境内修炼金丹大道。从此,他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起来,修修仙,炼炼丹,做点买卖赚大钱;帮人渡劫,替人消灾,想成功飞升的请过来!
  • 花都剑圣

    花都剑圣

    剑圣穆不卓灵魂穿越而来,成为了燕京大学的贫困书呆子穆不卓,从此书呆子逆袭了,校花倒追了,女警花也缠上来了,总之该上手的都上手了,不该上手的也招惹过来了……!
  • 校花的帅哥保镖

    校花的帅哥保镖

    泡妞技术哪家强,Q阅读找晨星天,一个倒霉的富二代少爷,拒绝家人的帮助,在另一个新的城市打拼出了一个新的天地,什么萝莉,御姐,都快快到碗里来吧,哈哈哈......什么什么?坏人来找麻烦了怎么办?嘿嘿,暴揍一顿,再把他们送回家,有实力就是拽,不服你来咬我啊。。。。。哈哈哈哈
  • 问佛陀:《碧岩录》里明心见性大智慧

    问佛陀:《碧岩录》里明心见性大智慧

    此书著于宋徽宗政和年间,以雪窦禅师精选的一百则佛家公案作为底本,由当时的佛家名宿圆悟禅师加以点评而成。《碧岩录》运用垂示、本则、颂古、着语、评唱等形式将公案故事讲解得通俗易懂,帮助研习者荡涤心中杂念,启悟潜藏已久的智慧,对于参禅悟道与明心见性极具启发功用。因此,《碧岩录》被禅林弟子称为“雾海之南针,夜途之北斗”。
  • 与生俱来的依恋:走进艺术设计

    与生俱来的依恋:走进艺术设计

    本书上篇主要讲述了艺术设计的来历、特点、本质、内涵,以及在现代生活的作用、地位;下篇则选取艺术设计中最具代表的衣、住、用、看几个环节做样板,通过通俗易懂的讲解,加上自己动手训练这两种方式。
  • 大山里的校长

    大山里的校长

    遍远山区小学师资力量的严重短缺,工作环境闭塞,生活条件差,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双重匮乏。他们的平凡的职业,卑微的梦想,简单的生活,单纯的爱情。在这里,他们总是想把自己的事业做到不悔,把自己的生活过得精彩。一群人就那样在那一所山村小学里,在校园里的那两棵梧桐树下,演绎着他们的人生故事。
  • 谁主沉浮2:从八品乡官到省级高官(中国当代官场百科全书)

    谁主沉浮2:从八品乡官到省级高官(中国当代官场百科全书)

    宦海玄妙异常。当然,做人有做人之道,为官有为官之道,守道者生,悖道者死,自古及今,概莫能外。
  • 逗比军旅生涯

    逗比军旅生涯

    2011年3月11日,日本于当地时间11日14时46分发生里氏8.9级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20公里。自古日本就和中国有着不共戴天之仇,早在明朝嘉庆年间,日本就企图想把整个中原吞掉;清朝末年,中日甲午战争更让中国丟尽脸面;民国二十五年七.七卢构桥事变更是让中国的生活水深火热,历史永远不会抹去的南京大屠杀,每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永远不会忘记。
  • 骇客机缘

    骇客机缘

    一个骇客机缘巧合之下拜得得道高人,传授逆天功法,获得上古道派传承,踏入修真界,获得上古灵宝,运用物理学知识发现平行世界,在骇客和修真界搅风搅雨,携美同行,财色兼收,最后在骇客界和修真界取得令人敬仰的地位和名声!面庞是羸弱乌黑地,可是带着一种坚毅地线条,眼眸虽说充满红丝,可是肯定里边只有自负而没落拓,在朝上瞧,左方眉上有一个伤疤,一张脸充满豪放和坚定。他要如何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