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89800000002

第2章 中国旅游客源与客流

掌握旅游客流形成的地理背景,旅游客流的时空分布特征,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的相互作用,掌握影响旅游客流形成的基本因素以及旅游决策的原则,掌握入境旅游客流、国内旅游客流和出境旅游客流的基本特征,了解感知环境与旅游决策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国客源市场的发展与结构。

第一节 旅游客流的形成与特征

一、旅游客流形成的地理背景

旅游客流指旅游者群体从旅游客源地向旅游目的地的连续空间移动,即旅游流。旅游客源地(简称客源地)指产生旅游者的国家或者地区,即游客来源地。旅游目的地(亦称客流地)指旅游者流向的旅游吸引物比较集中的区域。

地理环境差异是诱发居民出游的重要条件之一,这种差异往往使长期居住在常居环境中的人们产生旅游动机,并进而在其他条件成熟时成为旅游者。

地理环境差异性对旅游客流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自然条件的差异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引起居住在不同地区的人们产生旅游动机的自然基础,是旅游客流产生的最基本和最持久因素。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差异越大,自然景观越奇特,对人们的吸引力就越强,这是由人们求异、求知等心理作用产生的。

就我国而言,我国辽阔的疆域几乎涵盖了世界上所有中、低纬度的自然景观类型,孕育了数不清的名山胜水。独特的自然景观及其与人文景观结合而形成的人文山水,对世界各地的旅游者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如桂林山水、杭州西湖、长江三峡、山东泰山等。

(二)人文条件的差异性

人文条件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社会经济地理的差异

旅游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水平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往往成正比。一般情况下,经济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主要的旅游客源地和客流地,这是因为,旅游需求是人们在满足了吃、穿、住、行及安全感等基本需要之后才产生的一种带有精神享受的高层次需要,而这种需求要转变为现实的行为,还须具备两个条件,即一要有一定的经济能力,二要有一定的闲暇时间。一般来说,经济发达地区居民的出游条件比较优越,因而,经济发达地区就成为主要的旅游客源地。

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也往往能够成为旅游目的地,这是因为,区域经济越发达,就越有能力进行足够的旅游投资,将区域的旅游资源开发为旅游产品,即使区域旅游资源不丰富,也可以凭借经济能力人为创造旅游产品。

2.文化地理环境的差异

人类的文化主要包括语言文字、衣食住行、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社会组织、建筑、园林、音乐、舞蹈、美术、文学等物质与非物质文化形式,它们是由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自然环境和历史发展中所创造出来的不同的地域文化。

从世界范围来看,全球大体可分为五大文化圈:欧洲文化圈(又称西方文化)、东亚文化圈(又称东方文化或儒教文化)、阿拉伯文化圈(又称******或******文化)、非洲文化圈、太平洋群岛上的土著文化圈。

文化景观差异较大的地区之间互有较强的旅游吸引力。目前,对旅游者吸引力最大的文化景观地主要是知名度较大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大城市,就我国来说,如北京、上海、广州、西安等历史文化名城,以及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并茂的杭州、桂林、昆明等地。

3.旅游者的个人状况差异

同一国家或地区、同一个民族的旅游者也存在着个人状况的差异,这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收入差异,收入的差异与个人的职业、年龄、生活的区域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二是旅游偏好的差异,旅游者由于年龄、职业、文化层次、气质、性格等个性的差异而常常表现出不同的兴趣与爱好,会产生不同的旅游决策和行为。从年龄上看,青少年、年轻人好动,比较偏好带有“参与性”和“刺激性”的旅游活动;从文化层次来看,受教育程度高或有较高文化素养的人更加喜好旅游。

(三)旅游地理环境质量的差异性

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旅游目的地的环境质量日益得到旅游者的重视。目前,相当数量的旅游者旅游的主要目的是游览观光,这种旅游对自然环境质量的依赖非常大。因此,旅游地理环境质量的优劣对旅游客流的产生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影响。

目前,各地旅游环境质量衰退的现象日益严重,出现的主要问题有:植被破坏,水质污染,大气污染,噪音污染,水体干涸,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等。比如,九寨沟因森林砍伐过度而出现严重缺水现象,一些水景干涸,也有些景区因不科学兴建索道而带来山体植被和景观的破坏。

二、感知环境与旅游决策行为

(一)旅游决策的基本原则

决策是为达到某一特定目的,从两个以上的可替代方案中选择一个最满意方案的过程。在外出旅游前,人们根据收集到的有关信息,结合自己的旅游偏好,从众多的旅游目的地中选择自己的旅游目的地、旅游路线及旅游方式的过程称为旅游决策行为。旅游决策行为是旅游活动开展的前提。

对一个生活在现实中的人来说,每一个人都具有理性的一面,因此,旅游决策是在一系列的原则基础上做出的。其中,最大效用原则,即在资金和闲暇时间确定的条件下去追求最大的旅游效用,是指导旅游者决策的基本原则。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最小的行游比

在一次完整的旅游过程中,用于往返旅游客源地与旅游目的地的时间,与在目的地游玩所消耗时间的比值称行游比。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在作旅游决策时总是不愿意将时间花费在对于旅游目的来说意义不大的“行”上,而是愿意将尽可能多的时间花费在“游”上,即追求最小的行游比。决定行游比大小的主导因素是“行”的时间,而“行”的时间又与旅游者有限的资金与现有交通条件有关。如何求得最小的行游比,有两种途径:一是当旅游目的地尚未确定时,在旅游地类型相同、所提供的游玩时间近似的各个旅游目的地中,选择距离居住地最近的;二是当旅游目的地确定后,选择最快捷的交通方式。旅游者可以根据距离的远近和可能选择的交通方式作出最后的决策。

2.最大的信息获取量或最高的满意度

获取旅游过程的满意或者最大量的信息是旅游目的之所在。这种满意程度的高低,与旅游目的地环境质量的高低和旅游地活动项目结构的丰富性与合理性有关。观光游览型旅游是由于地理环境的时空差异引起的,因此人们力图通过旅游获得最大的环境信息量,以便从感知上扩大和增加对异地环境的了解;娱乐、购物旅游则是在特殊的环境条件下才能开展的活动,故旅游者希望在此获得最大的放松与开心,以充分恢复精力、增进健康,同时买到称心的物品。对最大信息获取量和最高满意度的追求,使人们在选择旅游地时有以下倾向:一是选择最有名的旅游目的地旅游;二是选择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与常居地差异较大的旅游目的地旅游;三是选择娱乐和购物旅游的典型区域。

(二)感知环境对旅游决策的影响

地理环境的差异是激发人们外出旅游的根本原因之一,但不是影响旅游决策的直接原因。直接影响旅游决策行为的因素是感知环境的差异。这种差异不是指客观存在的环境差异,而是指决策者头脑里感知到的环境差异。

感知环境即人们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所获得的对外界环境的整体印象。根据被感知对象范围的不同,可分成宏观环境感知和微观环境感知。由于人们对外界的感知总是要受到现有条件的局限,所以感知环境源于客观环境但不等于客观环境。人类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总是为了某种行为的需要,行为性质的不同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也不同,因此,影响不同行为的感知环境的内涵不同。

影响旅游决策行为的感知环境包括两个方面,即旅游地的旅游环境和客源地到旅游地的感知距离。

1.旅游环境

旅游环境包括旅游目的地的性质、旅游目的地产品及其组合状况、旅游活动内容组合、旅游目的地的环境质量、旅游目的地的接待条件等。

旅游目的地的性质指的是旅游目的地的类型和功能,该目的地是游览观光型、度假型、娱乐型、购物型,还是以某项功能为主的综合型,以及在同类旅游地中的知名度。

旅游目的地产品及其组合状况是指旅游目的地的资源是以自然旅游资源为主体,还是以人文旅游资源为主体,或是两者兼而有之,以及在此基础上开发出的旅游产品。

旅游活动内容组合是旅游目的地经营者根据旅游者可能停留的时间长短,人为地将本地的旅游景区(点)或各项旅游活动搭配组合成几种方案,以便满足旅游者的要求。如北京有一日游、三日游、五日游等不同组合方案。

旅游目的地的环境质量是旅游者关心的核心因素之一。在同类旅游目的地中往往是这项因素最终左右了旅游者的决策。一般而言,环境质量优越的旅游目的地,往往能够成为旅游者的首要选择。

旅游目的地的接待条件指旅游目的地所能提供的吃、住、行、娱、购等条件的能力和质量。

上述几个方面即是旅游环境被感知程度的具体表现。决策的结果必须是在两个以上的可替代方案中产生。在旅游目的确定后,掌握的同类型旅游目的地的数量越多,可供选择的决策空间就越大,这就是感知环境的数量。决策者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受信息和知识的局限,其所感知的同类旅游目的地的数量限制着他们的选择范围,有时甚至会失去对客观环境中存在着的很有价值的旅游目的地的选择机会。

2.感知距离

感知距离与实际距离是距离概念内涵的两个方面。实际距离是地表两点间的实际长度,以里程来衡量。感知距离是一种心理感应距离,是用人们对克服实际距离所消耗的时间、资金和精力等的感知来衡量的。实际距离是感知距离的基础,感知距离则取决于交通便利的程度以及信息掌握的程度。

在旅游决策过程中,对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起着增强或削弱作用的是旅游者的感知距离,而不是实际距离。

由于感知环境的限制,人们在旅游决策中所追求的最大旅游效用,可能是最满意的,但不一定是最佳的。

三、旅游客流的时空分布特征〖=〗

旅游者的流动是旅游活动的本质特征之一。旅游者实施旅游活动必然会产生具有一定流向和流量的旅游者群体的流动,即旅游客流。其中,流向和流量是衡量旅游客流移动方向和规模的主要特征指标。流向是指从旅游出发地到旅游目的地的方向;流量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进入同一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者的数量。研究旅游客流的特征与规律,对旅游目的地的资源开发与建设有着重要意义。旅游客流在时间和空间上表现出的特有规律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主要流向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但正在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转移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UNWTO)旅游统计中通常采用的方法,全球分为六大旅游区,即欧洲旅游区、美洲旅游区、南亚旅游区、东亚及太平洋旅游区、中东旅游区和非洲旅游区。目前,就世界范围而言,国际旅游客流集中的区域是欧美地区,尤其是集中于欧洲和北美洲地区,而这两个地区是当今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可见,世界旅游客流的最重要特征是流向经济高度发达的区域。

但与此同时,上述这些旅游发达国家和地区,由于长时间旅游客流的高度集中,导致一些旅游目的地在旅游旺季达到或者超过了饱和状态,超出了旅游承载力,其旅游吸引力就有所降低。另一方面,由于旅游信息传播手段以及流行思潮等因素的推动,人们越来越愿意到与本土文化、风土人情和自然景观迥然不同的目的地去旅游。而在此转变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因开发不足、经济落后而保存下来的相对的原生态环境及其经济的腾飞和政府对旅游业的支持,使得这些区域对国际客流的吸引力以及接待能力在逐步增加,亚太地区的旅游崛起便是其具体表现之一。

(二)主要流向附近的国家和地区,同时远程旅游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

在全球旅游市场上,国内旅游无论是在旅游人次还是在旅游收入上均超过国际旅游,这个事实本身就反映了这一规律。在国内旅游市场上,近距离旅游的人也居于绝对主导地位。主要原因有三:其一,近距离旅游最大的优点是节约时间和金钱;其二,办理入境手续和交通比较便利;其三,相邻地区的生活习惯、文化传统接近,旅游障碍较少,有一定的文化认同感。

尽管距离仍然是旅游活动的主要限制因素,近程旅游仍然处于主导地位,但是,远程旅游仍有逐渐增长的趋势,其发展前景非常广阔。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的日益提高、人们的经济能力和闲暇时间的逐步增加及交通、通信工具的日新月异,使得人们出行同样距离所花费的时间和金钱逐渐减少,这就使得距离虽然遥远、但具有强烈自然人文差异的旅游目的地的魅力大大增强。再加上越来越多的旅游目的地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可进入性大大提高,使得远程旅游变得更加可行,远程旅游的发展也在逐渐加快。

(三)主要流向风景名胜地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风景名胜地具有立体形象感染力,不仅能够以其雄浑、幽深、险峻、壮阔等景观给人以特殊的美感,同时,也能够以其特有的名气满足旅游者特殊的心理需求。人们游历其中,很容易把情与景、意与境交融为一体,形成一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思想感情相互交融的超脱艺术境界。因而,风景名胜地就成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吸引着大量的旅游者。

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般都是比较大的发达城市,这些城市往往能够凭借其特殊的城市地位和职能,以其强大的经济活力、优越的物质生活、齐全的娱乐设施、现代化的交通通信等,对旅游者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使旅游者获得多方面的旅游满足,因而每年都吸引着大量旅游者前往。相应的,这些城市也建立了各种为旅游者服务的机构和设施,如旅游景区(点)、旅行社、旅游饭店、娱乐购物、医疗保健等,这就进一步强化了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的旅游功能,使之大都成为重要的旅游中心和集散中心。

(四)旅游客流时空分布不均衡

这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流量的不对称性,即两地之间旅游客流不平衡,如发达地区到不发达地区的旅游客流要明显强于不发达地区到发达地区的旅游客流;二是空间分布的集散性,即客源市场、客源地分布的广域性、分散性和旅游吸引物、旅游地分布的集中性引起旅游客流从分散到集中、再到分散的空间分布的集散性;三是时间分布的季节性与集中性,即气候的季节性、景观的季相性以及客源地闲暇时间的集中性等所引起的旅游客流流向与流量在时间分配上的季节性与集中性。

第二节 中国旅游客流地理

一、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发展与结构

(一)洲别结构

中国的国际旅游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欧、北美三大区。其中,来自亚洲的客流量占入境外国客流总量的50%左右,1994年以后上升到60%左右;1980年到1987年,北美客流量略大于欧洲,1988年以后,欧洲经济的好转以及原苏联(俄罗斯联邦)客流量的猛增使得欧洲客流量增到美洲客流量的二倍左右;2005年,亚洲客流量继续增长,占到总客流量的60%以上,大约是欧洲客流量的三倍。

(二)国别结构

在中国十大客源国中,1991年以前,日本、美国一直为最大的两个客源国。1987年以前,两国客流占入境外国客流总量的一半以上,1988年以后,虽然两国绝对数值持续上升,但其所占的比例大幅度下降,从1988年的48.4%降到1993年的28.2%。到21世纪初,随着周边国家客流量的持续增长,美国被挤出前三位的行列。与之相反,苏联客流量在1988年以前一直居前十位之外,仅占外国入境客流总量的0.55%~1.9%,1989年却猛增为第三位,之后其客流量一直保持在前几位,直到目前。2007年,排在前四位的客源国依次为韩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

(三)地域结构特征

1.周边国家和地区占绝对优势

港、澳、台同胞一直是我国入境客流的主体,1978~2001年曾连续占入境旅游者总数的90%以上,至今仍然占到80%以上。另外,多年以来,日本、俄罗斯、韩国、蒙古、哈萨克斯坦、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朝鲜、印度、越南、缅甸等周边国家来华游客合计占外国入境游客的半数以上。

2.经济发达国家(地区)占绝对优势

在我国入境外国游客中,来自人均收入较高的经济发达国家的游客如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瑞典、荷兰、新西兰、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新加坡、韩国及葡萄牙等,占全部入境外国游客的比重多年保持在七成以上,居绝对优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初步形成了以亚洲周边国家为中心,以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地区)客源市场为两翼的格局。其中,日本为我国最大的客源国,其次有俄罗斯、美国、韩国、蒙古、新加坡等国家(地区)。而美国和英国又分别是我国第一、第二大的远程客源国。

3.传统和历史上联系较多的国家(地区)游客比重相对较大

日本、韩国与我国历史文化渊源较深,东南亚是我国海外华人、华侨的主要分布地区;美国、加拿大虽距我国比较遥远,但却是我国海外华人、华侨相对集中的西方发达国家;而英国、葡萄牙和俄罗斯与我国有着特殊的历史联系。以上这些国家在我国入境旅游客源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入境旅游客流流向地理特征

我国入境客流主要流向的地区是东部沿海地区,其主要原因是这些区域是我国经济、文化发达、交通便利、气候宜人、风景优美、名胜古迹丰富的地方,旅游城市相对集中,并且多是港澳台同胞的原籍地。

从旅游目的地类型来看,我国入境客流多集中于以下四类地区:

(一)全国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

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城市是我国入境客流最集中的地区,也是我国最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历史文化名城。其中,广州因邻近我国内地最大的入境客源地——港、澳、台地区,在绝大多数年份均为我国第一大入境客流地。

(二)全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城市和地区

统计显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接待外国旅游者最多的十大城市是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桂林、深圳、杭州、苏州、南京和昆明。此外还集中于厦门、大连、无锡、黄山、长江三峡等地。这些城市和地区无一不是我国风景名胜集中的城市和地区。

(三)东南沿海经济特区和侨乡

粤、闽两省不仅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同时也是我国著名的侨乡,因此,这些地区尤其是邻近港澳台地区的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和福建泉州、广东中山及汕头等侨乡城市,是港澳台同胞及华侨客流量最稳定和集中的地方。

(四)全国各大区域的中心城市

我国各大区域的一些中心城市,由于其特有的经济、政治、文化、交通优势,也成为入境客流量比较集中的地方,如天津、武汉、重庆、成都、沈阳等。

三、 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的发展与结构

在20世纪80年代,旅游对于国人来说还是一种奢侈,参与旅游的主要是一些经济条件好的城市居民。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大众旅游蓬勃兴起。

国内各种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国内游客以近程旅游为主,中程旅游次之,呈现出十分显著的空间距离衰减规律。如杭州以江苏、浙江、上海的旅游者为主,桂林以广东、湖南、湖北的旅游者为主。

同时,国内旅游目的地日益扩展。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长距离的旅游线路多集中在旅游热线区,流向主要是由北向南,20世纪90年代以后开始出现由南向北、由东向西、由“热线”区域向“温冷线”区域转移的趋势。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兴起的各种特色旅游,如冰雪旅游、生态旅游、农家乐等专项旅游,使中西部、北部的温冷地区旅游开始升温。

四、 国内旅游客流流向特征

(一)呈持续快速增长之势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国内旅游长期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态势。2005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次达12.12亿,2007年更是达到了16.1亿人次。中国国内旅游客源市场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国内客源市场,国内旅游人次占全世界60多亿旅游人次的1/10.旅游已成为我国许多居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二)旅游客源地比较集中

受经济发展水平、交通等条件的制约,我国国内旅游客源地主要集中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以及东部人口稠密的省份,如粤、沪、苏、浙、京、鲁、辽、川、豫、鄂和湘等省份,尤其是这些省份的大中城市、珠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和京津唐城市群是目前我国最主要的国内旅游客源地,这些地区长距离出游人数较多,比较讲究旅游的品位,出游倾向偏好于自然景观比较原始的旅游目的地,多倚重于团体旅游方式。

(三)旅游目的地比较集中

我国国内旅游不仅旅游客源地比较集中,而且旅游目的地也比较集中。这些集中的旅游目的地主要是以沿海发达地区为主的旅游城市,还有内地以大中城市为依托、交通方便、知名度高的自然风景名胜地和历史文物古迹。具体可分为四类:①中心城市和口岸城市等旅游发达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②风景优美的名胜地,如杭州、苏州、桂林、青岛、厦门、大连、昆明、长江三峡、黄山以及新兴旅游热点的张家界、海南岛、武夷山、九寨沟等;③知名的历史文物古迹目的地,如北京、西安、承德、敦煌、洛阳等;④大中城市周围的一些休闲度假区,尤其是特大城市周围形成的环城游憩带。

(四)旅游客流流向特征鲜明

国内旅游客流流向特征十分鲜明,主要有三个流向类型:①由大中城市中心向环城市周围地带流动的周末度假客流,如上海市居民周末前往环城游憩带的旅游活动;②由中小城市和农村向大都市流动的观光与购物客流;③以我国南北方向旅游为主的中长距离客流。

五、出境旅游客流流向与特征

出境旅游在我国出现的比较晚,基本上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到相邻的国家(地区)探亲、购物、游览或洽谈生意,即边境旅游;另一种是到不相邻的国家(地区)去旅游。

中国出境旅游是从中国公民自费出境探亲旅游发展起来的。1990年起,中国政府陆续允许公民赴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开展探亲旅游;1997年起,根据新的原则与程序,陆续批准开放了一些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的目的地国家,使出境探亲旅游正式改变为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截至2007年10月15日,中国公民组团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共有92个,到2008年8月,中国政府已经批准了135个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地区),并开展了几乎与所有毗邻国家的边境旅游,赴中国香港、澳门特区的旅游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中国已经成为亚洲地区一个新兴的旅游客源输出国。这是我国综合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外开放程度加大的必然结果。因此,出境旅游也会随着上述因素的发展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中国的出境旅游业起步晚,但发展速度较快,出境总人次、境外总消费、接待国(地区)数目的增长率都很突出。1992年,中国出境人数达293万人次,在亚洲名列第四。2005年,中国出境旅游总数达到3 102.63万人次,2007年,中国出境游达到了4 09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6%。

总体来说,中国出境客流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一)量小流短

尽管近年来出境旅游增长较快,但与国内旅游相比仍显得微不足道。实际上,出境旅游人数还不到国内旅游人数的1%。到目前,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的目的地,虽然已由周边国家扩展到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欧美等较远的国家和地区,由周边城市扩展到外国个别的内地城市(如莫斯科),但与国际旅游总体相比较而言,中国的出境旅游客流还有着明显的数量较小、游程较短的初级阶段特征。

(二)边境旅游为主,流向集中

受距离衰减规律的作用,边境旅游在出境旅游中占主导地位,为我国出境旅游的重要形式之一。徒步出境旅游者几乎全部是在边境上进行的。除了边境旅游地外,中国出境旅游主要流向港澳地区、日本、俄罗斯、泰国、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朝鲜等周边国家和地区,以及北美、西欧诸国和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远程国家和地区。

(三)客源地集中

中国出境旅游者大多集中在与周边国家(地区)相接壤的省份和我国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由旅行社组织的出境旅游人数比较多的省份有广东、北京、云南、黑龙江、广西等省市。

(四)人员结构简单

如果不考虑边境徒步出游,中国出境旅游人员结构相当简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部分:主体是因公务、商务、考察、交流、援外等目的出国的国有企事业公职人员;第二部分是城镇企业家和企业承包者;第三部分是富裕起来的专业户和城市个体户。后两部分人集中在人均收入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广东、福建、山东等沿海开放地区以及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

2007年国内旅游基本情况

一、2007年国内旅游基本情况

二、2007年主要城市接待情况

1.你所在的城市是否有著名的自然或人文景观?通过调研,试分析某一景点的主要客源及吸引这些客源的原因。

2.调查一下你身边的人是否有出境游经历,主要的目的地是哪里?为什么选择这样的目的地?

同类推荐
  • 古代发明与发现

    古代发明与发现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动物探索:中华文化撷英(四)

    动物探索:中华文化撷英(四)

    世界是多元的,文化也是多元的;民族文化是民族的魂,是每个民族成员的精神之根;不论意识到还是没意识到,也不管自己愿意不愿意,人人都时时生活在本民族的文化环境中;即使长期生活于他国,文化之魂和根也还是要时时伴随着自己。文化就是这样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这些,是全世界各个学科学者们的共识。
  • 精彩绚丽的宇宙时空

    精彩绚丽的宇宙时空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科技的进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已日益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由于现代科学的分工越来越细,众多的学科令人目不暇接。对于处于学习阶段的广大青少年而言,难免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困扰。有鉴于此,我们组织了数十名在高等院校、教育科研机构的工作、有着丰富的青少年教育的专家学者,编选了这套《新编科技大博览》。
  • 野马:重返卡拉麦里(戈壁女孩手记)

    野马:重返卡拉麦里(戈壁女孩手记)

    这是作者十余年来在新疆野马繁殖中心亲历的养马故事,这是作者30多万字日记及观察记录整理而成的曲折心路和野马家族的悲欢离合,书中写的都是关于野马非常动人的故事,笔触细腻,在书中,几乎每一匹野马都有名字:“秀秀”、“黑豹”、“小浪荡”……这个家族有悲欢离合,也有生死之恋,其中有不少片断是对野马感情纠葛的人性化的呈现。让我们一同来倾听这荒原野马的动人故事,体味戈壁女孩的内心情感,阅读这潜心原创的生态文学!
  • 危及人类的100场灾难

    危及人类的100场灾难

    关于灾难,人人谈虎色变。对于那些切身经历过灾难的人来说,它可能会是一生都挥之不去的梦魇;对于那些已经在灾难之中失去生命的人们,我们活着的人也只能是扼腕叹息,祝愿他们一路走好;而对于那些未曾有过此类经历的人,希望此书能让人们认识到那些触目惊心的伤痛和灾难。
热门推荐
  • 听说我们遇见过

    听说我们遇见过

    当所有的友谊都变凉、变成了陌路,那么你所剩下的希冀又是什么?她贪恋他们给的好,却亲眼目睹每个人的甩手离去。她不懂得知足,像个傻子一样细数满地的伤心。当光年似水,繁华落尽,青春里所浮躁的一切也终将安份落幕!————(全文免费)————
  • 重生少年时代

    重生少年时代

    高考前夕,来自农村的少秋为了省下几十块钱,在网吧睡了一夜,第二天,错过了高考,错过了自己的一生。十年后,少秋穷困潦倒,对着祖坟发泄心中的不甘,就在此时,祖坟上竟然扬起一阵青烟,然后,少秋就穿越了,回到了十年前,回到了他的少年时代。少年时代qq群:423803053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契约无敌

    契约无敌

    当这个剑与魔法激荡长空,龙与地下城遍布大陆的时代,已经开始变得让人厌烦的时候。李陌说:契约师才是最强的!不信?我喊你一声,你答应试试?=============================分隔线=============================其实这就是个幸运的小子为了改变自己命运而奋斗却意外的改变了所有人命运的故事,有一点点爱,有一点点搞笑,有一点点啰嗦,也许并没惊心动魄,也不怎么波澜壮阔,我只是努力的把心中的那个世界描绘出来,希望你们喜欢。PS:书友群26322585
  • TFBOYS之凯源玺的女朋友

    TFBOYS之凯源玺的女朋友

    这是写三个女孩和三小只的恋爱。作者QQ:1419483008
  • 世界屋脊之书

    世界屋脊之书

    散文与个人生活的关系尤为密切,它是个人生活情感思想和行踪最真实的记录,它是最纪实的文体。《世界屋脊之书》就是作者在世界屋脊生活和旅行的片段,是作者在那高海拔群山中行走时留在记忆中的点滴之美。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般很少想起这些群山,正如法国作家克莱齐奥所说,遥远的美人不能触摸,如夜空中的星辰或如晨曦,它到达了路的尽头,越过了有限世界的门槛,进入不可逾越的区域。
  • 糖尿病调治养护手册

    糖尿病调治养护手册

    糖尿病是常见的“富贵病”之一,被冠以“三高”疾病之一,目前糖尿病已经成为世界上继肿瘤、心脑血管病之后第三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糖尿病危害人体的心、脑、肾、血管、神经、皮肤等。据有关调查报告,我国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在世界上,发生得最早、最多、也最严重。据统计,患糖尿病10年以上的病人,有78%以上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
  • 四十惑不惑

    四十惑不惑

    高邑编著的这本《四十惑不惑》紧紧围绕“四十惑不惑”这一核心内容,从生活中取材,着重点部分进行分析。书中的内容只有在付诸行动实践那一刻才有真正的价值,才能感受到四十“入世”而惑与“出世”不惑的巧妙结合。
  • 旅游房地产学

    旅游房地产学

    本书通过对房地产、旅游两门主要交叉学科的基本原理以及系统工程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的介绍,使读者了解《旅游房地产学》这门边缘学科形成的基础和原理。本书还介绍了旅游房地产项目的开发程序,对可以作为旅游房地产项目开发的主题或者参与的相关学科及其参与方式作了阐述;对旅游房地产项目特有的经营管理,包括旅游房地产的物业管理和资金筹措也作了原理性的介绍。
  • 异世之焚天邪神

    异世之焚天邪神

    一个普通少年,一次失败的召唤,从空间中竟然走出一个衣服被撕破的女子。因为这个女子的到来,让少年踏上异界追求至高力量之路
  • 王游的游戏

    王游的游戏

    王游穿越了,不过他很倒霉,没有他的那些穿越者先辈们那么好运,不是回古代称王称霸,也不是去洪荒做圣当祖,更没有那么好的运气带着金手指去异界灭圣弑神,甚至连那些到末世挣扎求生的人都不如。因为他虽然穿越到了最好的年代,不愁吃喝还有全息游戏玩的未来世界,但是,他在这一世的身份,却不是人,甚至连猪猪狗狗这样的生物都不是,只是一段程序,一个游戏角色。为了重新过上人的生活,他制作了一个拟真度很高的虚拟游戏作为容身之所。(主角是人)在游戏完成之时,突然开窍的王游的获得了人的身躯,脱离的网络世界的他开始以人的身份玩自己制作的游戏。“既然无法把游戏世界当我的世界,那么就把世界当我的游戏世界好了。”王游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