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88200000048

第48章 奋起宣战,太后用新政

慈禧打倒光绪之后,对外一味忍让,可惜列强的贪欲无有止尽,她的统治地位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迫使她进行反抗。同时,她也试着开始进行制度上的改革,以期延续爱新觉罗氏的统治。然而,这一切都已经太迟了,老天留给她的时日已经不多了,在掌握大清帝国近半个世纪后,慈禧迎来了生命中的最后的日子。随着她的去世,一个新的时代开始到来,而这个时代不再属于爱新觉罗家族。

自垂帘听政以来,慈禧对洋人采取了妥协与求和的态度,以此来换取可怜的“安定”。但侵略者并不怜悯软弱者,而是欺凌有加。由于侵略者的步步紧逼,利权不断地丧失,大清王朝日趋衰亡,慈禧的统治地位也受到了空前严重的威胁。这就使得慈禧无法照旧统治下去,便想寻找机会对洋人进行反击。就在这个时候,义和团起而仇洋,客观上提供了反击的时机。慈禧对义和团抱有非常大的期望,因此,她一语道出了数年来一直想说的话:“予四十年来,忍辱含垢,卧薪尝胆,以谋报复,如越王勾践之心,未尝一日忘之。予待洋人,不可谓不宽大,从前我不是请公使夫人到西苑游玩吗?现在全国一心,同仇敌忾,必能战胜无疑矣。”基于这种认识,慈禧对义和团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改变,只有这样义和团才有可能“奉旨”灭洋。

义和团源自义和拳、梅花拳和大刀会等民间秘密结社。最初,以设坛练拳为形式,以“保卫身家、防御盗贼”为口号。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冠县梨园屯村民在阎书勤的领导下拆毁教堂,义和团开始了与教会的冲突。很快,梅花拳首领赵三多也设厂练拳,次年,赵三多在冠县蒋家屯亮起“助清灭洋”旗帜。慈禧为了报复洋人,确有利用义和团的打算,但又怕偷鸡不成反蚀米,于是,她就派人前往山东等地调查详情,之后再作决定。道行喇嘛就是朝廷派出的一个特使。

道行喇嘛深得慈禧信赖,这不仅是因为慈禧崇拜佛教,还由于她更认为道行是个高僧,派他去调查,义和团的真伪便会一清二楚。但是她没有想到,端庄二王已和李莲英通了气。在道行出宫之际,李莲英特地找到了道行,向他传达端庄二王的意思,道行喇嘛一一记在心里。

道行喇嘛到达山东义和团本营以后,当即受到热情地接待。因为山东义和团首领李来中等早已与端王载漪、庄王载勋挂上了钩。道行未至,消息已先至。于是,李来中便在盛宴招待后,天天奉陪着特使道行,今天去看练操,明天去看练武,奉若上宾。

数日之后,道行喇嘛离开山东回京,一方面他既得李莲英嘱托,另一方面又受到山东义和团厚待,于是,回京后把义和团锦上添花地说得格外声势非凡,仿佛真像神兵天将一样了。慈禧听到报告后大喜,用义和团之心益增。

但是,用义和团抗击洋人毕竟非同等闲,慈禧还算慎重,于是,她在义和团发展到直隶以后,第二次派人前往涿州(今河北涿县一带)去调查,这次派出的人是刚毅和赵舒翘。两次调查的答案基本一致,慈禧决定招抚义和团。由于朝廷政策的转变,义和团迅猛发展,很快发展到京津一带。义和团发展之速、势力之大,使满朝文武也很震惊。大学士徐桐给慈禧出了一个主意:“利用反对洋人的义和团,给洋人压力,以收两败俱伤之效。”慈禧非常欣赏这一建议,传令召义和团入京。

义和团发展迅速,很快控制了京津地区。义和团势力的膨胀,吓坏了侵华的各国帝国主义。他们先向清政府提出抗议,要求清政府全力剿杀义和团,继而又组织八国联军,由德将西摩尔率领亲自剿杀义和团。为此,清廷召开了四次御前会议商定对策,最后,决定向八国宣战。但是,义和团并未取得彻底胜利。一方面由于他们“刀枪不入”的神咒不能避开洋枪洋炮,他们在使馆区前与西什库教堂门前留下了大批尸首,加之义和团进入京津之后纪律松弛,烧杀抢掠之事时有发生,有失士民之望;另一方面,统治者越来越不信任义和团。慈禧曾毫不隐讳地说道:“后来接着攻打使馆,攻打教堂,甚至烧了正阳门,杀的、抢的,我瞧着不像个事,心下早明白,他们是不中用,靠不住的。”

荣禄暗揣慈禧转变之意,也为了留一条后路,他阴通敌人,暗加助之。慈禧在这个问题上,虽未明确表示支持荣禄,但却事事默许,而对积极参战的董福祥甚至公开表示反对,这些事实,充分证明慈禧的态度有所转变,由积极支持义和团逐渐转为阴阻义和团。这样,义和团的行动受到限制,与洋人作战受到了像荣禄一类人的破坏,而就在此时,八国联军增兵派将,再次进犯北京,终于打败了义和团,北京成了八国联军横行霸道、掳掠抢劫的地方。

光绪二十六年的夏末,八国联军逼近北京,清王朝的统治者冒着酷暑仓皇出逃。慈禧一行仓皇逃到了西安。慈禧西行之时,就积极谋求与八国联军和议。还在逃跑的路途中,七月二十六日便电谕李鸿章与徐桐、荣禄、崇绮立刻与八国议和。为了议和,也为了保持她的权势地位,她宣布的第一批替罪羊有载漪、载勋、刚毅、赵舒翘等。他们死的死,流放的流放,撤职的撤职,降级的降级,处罚是极为严厉的。

经过多方交涉,加之慈禧等也按帝国主义列强提出的条件而行,接受了他们提出的要求,处死或严处了同帝国主义作对的官吏,最后,和议终算达成了。光绪二十八年八月二十六日,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签订。和八国达成议和之后,慈禧一行便从西安分批返回北京。

经过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之役,不只全国被剥削、被压迫的下层百姓感到不能依然生活下去,就连统治者和剥削者也感到不能照旧统治下去了。在戊戌政变中,慈禧夺取了光绪帝的权力,拔除了变法维新的旗帜,而到了此时此刻,她也必须实行新政,重新踏上了光绪帝走过的老路。

慈禧新政内容涉及较广,“举凡朝中国政,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制”诸方面均有。综其要者,大致有如下几方面内容。

第一,兴学堂,改科举。学堂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欲振兴中国,挽救危局,人才是急需的。因此,对兴办学堂,慈禧给予了高度重视。她认为“人才为政事之本”,“兴学育才,实为当今急务”。在此思想指引下,她又积极地颁令实办。

为了堵住科举选仕之路,慈禧又下令:“自明年(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会试开始,凡一甲之授职修撰编修,二三甲之改庶吉士,用部属中书者,皆令入京师大学堂,分门肄业,其在堂肄业之一甲进士庶吉士,必须领有毕业文凭,始咨送翰林院散馆,并将堂课分数,于引见排单内注明,以备酌量录用。”这样一来,仕官之途不再是科举,而是由学堂肄业。到此为止,自隋朝以来一千余年的科举制被正式废除了。

第二,改兵制练士兵,举办武备学堂。在同列强的战争与镇压农民革命中,充分显露了八旗、绿营兵的腐败与兵制的落后,不改兵制不足以振武,不练士兵不足以御敌。在这种情况下,清政府便开始较前更为积极地改制练兵活动。在兵制方面,清政府制定了许多营规法规,确定军制以镇为经常编制,镇设统制统领,下辖二协,协置协统统帅;协辖二标,标有标统指挥;标下设三营,营以管带为长;营辖四队,设队官;队辖三排,排辖三班。在练兵方面,清政府令旨迭出,号令全国认真训练。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京师成立了练兵处,责成其统筹诸地练兵事宜。在地方上,责令各省成立督练公所,负责本省的练兵事宜。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取得了一定效果。

在改兵制、练士兵的同时,为了更有效地提高军队素质与指挥水平,清政府于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下令停止武科举,改由设置武备学堂造就军事人才。清廷旨令颁发,全国各地陆续设立武备学堂,武备学堂的设立并以严格的制度练习训练,培养了人才,可以说,武备学堂代替武科举是一大进步。

第三,游学西方,考查西方政治。从中国的挨打受奴役,尤其是对八国联军之战败逃西安的惨痛历史中的反省,慈禧方知中国政弱之源,知道中国欲抵御列强,必须“师夷之长技”,向西方学习。因此,慈禧传出懿旨:“饬令各省选派学生出洋游学,以资造就。”慈禧又旨令屡下,加以对不实办此事官吏的惩处,使游学西方诸国之人增加不少。这些人,对未来中国的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面对中国挨打受欺、任人宰割的现状,作为最高权力主宰者的慈禧,必须考虑中国致弱之因。千思百虑,她感到中国的政治制度似乎有弊病。因此,她认为应对西方诸国的政治进行考察,力求吸取其有益于中国的东西,对中国政治有所好处,故特设政务处。并且于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十月,派出了端方等五人考察团,“出洋考察各国政治”。与此同时,又设立了考察政治馆,目的是“延揽通才,悉心研究,择各国政治与中国相宜者,斟酌损益,纂订成书,随时进呈,候旨裁定。”

尽管慈禧并非真心改革中国政治,但她从现实状况中,追索政治腐败的原因,并力求向西方学习,损益中国政治,她所迈出的这一小步,也是难能可贵的!

开平矿务局矿井加图《二十四史》的730的S2516第四,兴办商务、矿务事业。慈禧新政在经济方面的重要表现,就是兴办商务、矿务。商务、矿务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在清政府财力匮乏的情况下,兴办商务、矿务极为重要。因此,慈禧对此较为重视。在责令各地实力兴办商务、矿务的同时,又于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成立商部,加强对商务、矿务的督导。随后,又由商部陆续制订颁发了许多有关商务的章 程,使商务、矿务有了很大程度发展。

与此同时,在各方的压力下,慈禧开始进行其准备立宪的工作,但是,直到她病死,也没有颁布宪法,召开议会。各地官绅要求立宪,是要推进中国近代民主化的历史,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提高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而慈禧的预备立宪则是为了巩固清政府的统治,把军政大权愈加集中在以她为首的满族权贵手中,制止革命党人的革命活动。慈禧的预备立宪加剧了满汉矛盾,加剧了清政府与人民群众的矛盾,起到了加快清政府灭亡的作用。这是她所始料未及的。爱新觉罗·溥仪(1906—1967),字浩然。在位时间仅3年(1908—1911),道光皇帝曾孙,醇亲王载沣长子。光绪死后继位,是清朝和中国历史上的末代皇帝。他在位期间,一心想恢复祖宗基业,夺回属于他的天下,不惜与虎谋皮,最后,沦落为日本帝国主义控制的傀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改造成为新人,后患肾癌而死,终年62岁。火葬,骨灰安放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侧室,总理指示移放于正室,后又迁葬华龙皇家陵园。溥仪——末代皇帝,普通公民。

同类推荐
  • 苏格拉底(名人传记丛书)

    苏格拉底(名人传记丛书)

    苏格拉底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思想家,被公认为西方哲学的奠基者。为了拯救雅典城邦,他终身致力于美德、正义、真理、民主的批判和辩论,最终被雅典法庭处以死刑。他放弃了逃亡的机会,以死亡维护了雅典法律的权威。本书讲述了苏格拉底的一生,阅读该书可以加深读者对这位思想巨人的了解,并从中受益。
  • 绘画天才:毕加索

    绘画天才:毕加索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长征中的女战士6

    长征中的女战士6

    大约有两千名女战士参加了长征,但是她们在这一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事件中的经历却鲜为人知。讲述了在彻底打败国民党之前红军所进行六千英里的从撤退走向胜利的传奇故事。《长征中的红军女战士》除了讲述女战们的长征经历之外,还着重揭示在二十世纪前半叶贫穷落后的中国的女性的社会地位。
  • 曼德拉 彼得大帝(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曼德拉 彼得大帝(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本书主要是对曼德拉和彼得大帝两位名人的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等做了详细介绍,尤其探究了中外名人之所以成功的主客观因素。而且此书对名人成功前的鲜为人知的事件也有详细的介绍。
  • 高尔基(世界十大文豪)

    高尔基(世界十大文豪)

    高尔基(1868~1936)是最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以丰富的艺术创作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新纪元,列宁称之为“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
热门推荐
  • 别惹我我不好惹

    别惹我我不好惹

    一个小孩在收拾屋子,这是咋了!一个箱子一个石头!可以修炼!你在逗我呢!
  • 爱妻魔法:娇妻甜蜜蜜

    爱妻魔法:娇妻甜蜜蜜

    莫名其妙的叫她签了两份契约,这就成了他的契约未婚妻了?在搞什么啊!因为一次错误,好不容易拐到的未婚妻一气之下去了美国,为了能让未婚妻刮目相看,他不得不改变自己。前往美国,她却已经有了新的男友。那怎么行呢?他不准,绝对不准……
  • 新股民入门必读

    新股民入门必读

    本书系统介绍股票知识、入市规则、投资理念、炒股技巧、技术解析、股市投资经典理论以及股市趋势研判、抄底逃顶跟庄等诸多诀窍。
  • 向孙子学计谋:最有中国味的谋略之道

    向孙子学计谋:最有中国味的谋略之道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及其价值,我们应当站在更高的角度来重新认识,要不断发掘传统文化的优势,并赋予其新的内涵,将之转换成有效的资源和力量。左燕编著的《向孙子学计谋:最有中国味的谋略之道》不仅孵释孙子计谋的内涵,而且结合实例进行解说。对于这种传统文化的传承,《向孙子学计谋:最有中国味的谋略之道》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主旨为生活和工作提供经验以供借鉴。
  • 置酒行

    置酒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问汝平生爱情

    问汝平生爱情

    作者努力地想把这本小说写成:一枚70后的成长史,一个师专生的爱情史,一介乡土知识青年的心灵史。作者真诚地想以这本小说,向那些营养中国农村青年的现实主义小说文本,致敬。
  • 森林资源社区共管脆弱性研究

    森林资源社区共管脆弱性研究

    本书主要内容有:社区共管、脆弱性理论介绍与评估、脆弱性评价方法及技术路线、森林资源社区共管脆弱性的界定与现状等。
  • 每天和孩子一起做个小游戏

    每天和孩子一起做个小游戏

    本书精心挑选了300多个妙趣横生的知识性小游戏,内容涉及语文、数学、自然、身边游戏、光的世界、声音、简单力学、电和磁、动植物等多个领域。全书旨在通过游戏让孩子享受其中的乐趣、掌握科学知识、揭示大自然的奥秘,同时提高孩子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记忆力。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