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84500000012

第12章 传统动因理论回顾

国外关于企业国际化理论与实践的研究,首先起源于对国际贸易研究。但是,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有许多假设前提:如市场结构为完全竞争,运输费用和各种贸易障碍可忽略不计;劳动力和资本在国内可以自由流动,但在国际间不能流动,等等。因此无论是亚当·斯密、李嘉图的古典贸易理论,还是赫克歇尔—俄林的新古典贸易理论,都认为应根据各国资源情况,各自生产成本最低的商品,然后进行贸易,实现的途径是商品在国际间的流动。然而经济史表明,资本的国际流动早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代就已存在,进入20世纪后,资本国际流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并已成为国际经济活动的一种主要形式。

近年来,世界经济的发展表明,当今的国际贸易正在形成“体外循环”(外部市场交易)依赖“体内循环”(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格局,以直接投资为特征的跨国经营正取代传统的国际贸易方式而成为世界经济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正如美国学者彼德·德鲁克所说:“过去是投资跟在贸易后面,而现在却是贸易越来越依赖于投资。”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跨国公司的发展,对企业国际化的研究更侧重于国际直接投资的研究。总体上说,这些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主要分析以下三个问题:

(1)使企业能够在国际市场上竞争的条件是什么?

(2)促使企业到国外投资的动机是什么?

(3)影响企业在哪里投资的因素是什么?

由此出现了包括垄断优势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内部化理论、国际生产折中理论等关于跨国公司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在企业成长方面,企业国际化理论回答了:一个国内企业是怎么样成长为国际企业或跨国公司的?为什么一些企业能成功实现国际化成长战略,而另一些企业却不能达到其预期目标?与之相关的理论有阶段理论、网络理论、经营国际化的带动论、企业国际化的四要素模型、与创新相联系的国际化模型,等等。

现有关于企业国际化成长的理论大部分是在研究从大公司的跨国行为和理解其跨国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尽管近年来对发展中国家跨国投资的研究日益增多,但是,在解决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国际化成长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并不能提供现存的答案。通过回顾和评述已有的理论文献,有助于了解目前企业国际化理论的研究中已经取得的成果和学科发展的前沿,了解各学派的基本理论。

(一)市场不完全性、产品生命周期性与企业的国际化

从市场不完全性的角度来考察企业的国际化行为,海默和金德伯尔格认为企业在利润最大化的驱动下,其国际化发展的可能在于拥有相应的垄断优势。海默认为,在时空、市场、文化、人员、货币以及政府等对东道国企业有利的环境中,跨国公司必定承受更高的生产成本和组织成本,正是基于市场结构的不完全性,跨国公司才得以充分发挥企业优势提高竞争力,有效地与当地企业竞争。金德尔伯格在海默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市场结构的非完全性和垄断优势。他认为,企业国际竞争的特殊优势就是指产品或生产要素的市场不完全性,包括对产品市场上完全竞争的偏离、对要素市场上完全竞争的偏离、内部和外部的规模经济、政府对退出或进入的限制等这四方面的垄断优势。具有控制力的企业可以基于自身垄断优势,利用国际市场中的机遇,进行跨国拓展,而内部资源有限的企业只能被动适应。凯夫斯则强调了企业国际投资应该享有在特殊资产方面的信息优势,同时企业的国际化应该采用多种形式。垄断优势理论解释了在选择国际化战略方面,国内市场的寡头企业更具进攻性,企业往往主动采用国外直接投资以达到利润最大化的国际化发展的动因(HYMER,1960;KINDLEBERGER,1969;CAVES,1971,1982)。

内部化理论明确了世界范围市场的不完全性,跨国公司内部化就是以高效率的行政结构替代被扭曲的低效率的市场结构。也就是说,企业通过国际直接投资和一体化经营,采用行政管理方式将外部市场内部化。企业国际化的目的是为了降低交易成本,以保持竞争优势,跨国公司可以视为市场内部化过程的产物(BUCKLEY,1992;CASSON,1983;A。RUGMAN,1997)。亨纳特在科斯(COASE,1937)交易成本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了关于FDI的市场交易成本理论。他指出,跨国公司以行政组织制度减少了交易成本,有利于某些特定交易的进行,因此会增加整个社会的福利。他的研究结果表明,成本最小化始终是FDI的重要动力(J。HENNART,1988)。在融合海默、巴克利和卡森等前人理论基础上,邓宁(1977)首次提出了折中理论。邓宁认为,企业之所以在海外直接投资,是该企业具有的所有权特定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这三大优势综合作用的结果。如果企业仅拥有所有权特定优势,既无合适投资地点,又无法将优势内部利用,此时企业仅能采用技术转让方式向海外扩张。如果既拥有所有权特定优势,又拥有内部化优势,企业可同时选择技术转让和产品出口两个方式向海外扩张。因为,在无合适投资地点的前提下,企业只能将所有权特定优势在国内予以运用,进行国内生产,然后出口海外,但企业若同时具备了上述优势,企业就可以进行对外直接投资。这就较为全面地分析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动因和决定因素,并运用三种优势的不同组合来解释说明跨国公司在技术转让、出口、对外直接投资三种方式之间的选择。

邓宁通过分析,把企业海外投资的动因分为四种类型,即:资源寻求型、市场寻求型、效率寻求型、全球战略型(DUNNING,1997)。

弗农提出并发展了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VERNON,1966,1971,1977,1979)。弗农把一种产品的周期划分为创新、成熟和标准化三个阶段,不同的阶段决定了公司不同的生产成本和生产区位的选择。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跨国公司的行为类型主要有两种:一是完全周期型,其所选择的经营方式的顺序是:国内生产→出口→进口替代→对外直接投资;二是周期跳跃型,其所选择的经营方式的顺序是:国内生产→对外直接投资。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企业采取国际化成长一方面可以在产品的初创阶段跟踪国际先进水平;另一方面则是向国外转移标准化产品,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在国际化经营中,重复使用的技术在新环境下,仍能实现规模收益递增的目的。对浙江民营科技企业而言,某些技术虽不一定具有技术优势,但仍具有很大的成本优势,因此企业完全可以采取国际化成长战略。

应该看到,以上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主要以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的跨国公司为研究对象,认为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主要来自企业对市场的垄断、产品差异、高科技和大规模投资以及高超的企业管理技术等。相比之下,浙江民营科技企业很多并不具备上述优势,它们往往缺少名牌产品,投资规模小,大多是由传统产业改造而来、技术优势不明显,如纺织、低压电器、工艺制品等。因此,上述跨国投资的经典理论难以解释和指导浙江民营科技企业的国际化行为,本书在研究中将以上述理论为基础,结合浙江民营科技企业的实际状况进行具体分析。

(二)对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研究

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威尔斯(L。WELLS)在1977年发表的《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一文中提出小规模技术理论。小规模技术理论的最大特点,就是摒弃了那种只能依赖垄断的技术优势打入国际市场的传统观点,将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竞争优势的产生与这些国家自身的市场特征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为经济落后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理论依据。由于世界市场是多元化、多层次的,即使对于那些技术不够先进、经营范围和生产规模不够庞大的企业来说,参与对外直接投资仍有很强的经济动力和较大的市场空间。

英国经济学家拉奥曾提出用技术地方化理论来解释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行为。拉奥认为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技术特征尽管表现为规模小、使用标准化技术和劳动密集型技术,但这种技术的形成却包含着企业内在的创新活动。导致发展中国家能够形成和发展自己独特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1)发展中国家技术知识的当地化是在不同于发达国家的环境中进行的,这种新的环境往往与一国的要素价格及其质量相联系。(2)发展中国家通过对进口的技术和产品进行某些改造,使它们的产品能更好地满足当地或邻国市场的需要,这种创新活动必然形成竞争优势。(3)发展中国家企业竞争优势不仅来自于其生产过程和产品与当地的供给条件和需求条件紧密结合,而且来自创新活动中所产生的技术在小规模生产条件下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4)从产品特征上看,发展中国家企业往往能开发出与名牌产品不同的消费品,特别是当东道国市场较大、消费者的品位和购买能力有很大差别时,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产品仍有一定的竞争力。(5)上述几种优势还会由于民族的或语言的因素而得到加强。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出现了加速增长的趋势。特别是一些新型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它们国际化的触角直接伸向了发达国家,并成为当地企业有力的竞争对手。如何解释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新趋势,是跨国公司理论界面临的重要挑战。英国里丁大学研究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问题的著名专家坎特威尔(CANTWELL JOHN)教授与他的弟子托兰惕诺(F。TOLENTION)共同对发展中国家企业国际化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考察,提出了发展中国家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理论,并提出了两个命题:一是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的升级,说明了发展中国家企业技术能力的提高是一个不断积累的结果;二是发展中国家企业技术能力的提高是与它们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直接相关的。在两个命题的基础上,得出基本结论是:发展中国家国际化的产业分布和地理分布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变化的,并且是可以预测的。

坎特威尔和托兰惕诺认为,从历史上看,技术积累对一国发展的促进作用,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技术创新是一国产业、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创新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发达国家企业的技术创新表现为大量的研究与开发投入,掌握和开发尖端的高科技,引导技术发展的潮流。而浙江民营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大多并没有很强的研究与开发能力,主要是利用特有的“学习经验”和组织能力,掌握和开发现有的生产技术,或者对发达国际化的先进技术进行模仿创新。

(三)企业学习、企业网络与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国际化成长

在迎面而来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传播的速度、创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知识资本、知识型人才成为科技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企业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在这种背景下,注重学习、注重网络的建立与维持是企业国际化成长的重点。从组织决策过程看,在假定企业具有经验与组织学习积累前提下,企业的国际化可以认为是对环境与内部条件变化的一系列调整过程的结果,其动因在于减少风险和不确定性(WELCH,1988;MWLIN,1992;MCDOUGAL,1994)。为了减少风险与不确定性,北欧学派(JOHANSON,J。AND VAHLNE,J。E。,1990)指出企业国际化多采用渐进的过程,并用“市场知识”(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来解释企业国际化的渐进过程。当企业经营者缺乏对市场信息的了解时,减少风险的本能使其把海外市场的投入降低到最低点,此时,企业决策也处于试探阶段;经过一段时间的海外经营活动,企业获得并积累了对该市场的认识和经验,海外经营活动反过来增加了决策者的市场知识,成为企业决策中认识和把握海外市场机会的新基础,从而推动企业把更多的资源投向海外市场。企业往往在一个相对熟悉的环境下经营的成功概率要比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高得多,在此,“心理距离”(PSYCHIC DISTANCE)的概念被北欧学派用来分析、解释企业选择海外市场的先后次序。

一个企业从其自身行动中学习,当他获得足够的经验并且其风险降低到一个可以接受的水平时,他就准备走向下一步。企业的经营者掌握了相同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工具,或者企业之间通过相互学习从而模仿那些在国际化中取得成功的企业的行为。当所有企业都遵守这个通过学习减少风险的规则时,就会存在一个国际化发展的一般模式。即企业的国际化过程是一个连续的、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通过上一阶段的学习和经验的积累转到下一个阶段。

以上均将企业当作独立的决策单位来分析的,但任何企业都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才能生存,一个行业就是企业间的社会关系网络。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各行为主体(包括企业、政府、区域经济组织)之间的相互联系越发密切,行为主体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了一张张相互连接的大网,各行为主体不过是这张网上的一个个结而已。“单个厂商的生存依赖于其他企业所控制的资源,企业是通过其在网络中的地位来得到这些外部资源。”(JOHANSON,JON LARS-GUNNAR MATTSSON,1988)企业国际化成长并不仅仅是一个企业单独的、主动的行动,往往也是外力推动与压迫的结果。例如,经营国际化的带动论就强调了订单带动、客户带动与竞争带动的作用。克辛科塔(CZINKOTA,1982,1991)、卡佛斯格尔(CAVUSGIL,1980,1982)则将技术创新的演进性质应用于企业国际化进程分析。他们认为,企业的跨国经营是企业外部的“推动机制”(PUSHMECHANISM)和内部拉动机制(PULLMECHANISM)相互作用的结果。企业外部的“推动机制”包括市场结构的变化、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等。企业内部的“拉动机制”主要是指企业制度创新、所有权优势的形成。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企业网络在国际化方面的作用成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在社会交换理论看来,企业网络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企业之间的关系,其中企业间的每一个交换关系都可以概念化为几个典型参与者之间的关系”(ANDERSON,1994)。浙江经济的一个典型特点就是块状经济、集群经济十分发达,这就使得民营科技企业处于天然的网络中,其国际化成长活动受到其所处的企业网络中的其他参与者国际化程度的影响。根据网络理论,可以将企业国际化成长视为企业当前行为空间的扩展以便把企业和国外企业的相互作用也包括进来,这种网络的跨边界扩展是企业在网络中所处位置及企业抓住当前网络相互作用所引起的机会的结果。这样,企业的国际化就产生于网络成员之间连续不断的日常相互作用,而通过国际化成长战略的实施,企业也会与国外的对应企业建立并保持关系,从而培育自己的网络能力。浙江民营科技企业可以通过扩展——即和新市场里的行为主体或者网络建立联系、渗透——即深化和加强企业现有的和国外网络的联系以及合作与整合——即改善企业和不同市场上不同网络成员间联系以及完善自己在不同国家的网络中的地位这三种方式来实现国际化发展。

同类推荐
  • 中国零售管理创新

    中国零售管理创新

    本书对中国零售业创新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内容包括:零售创新的概念、方法与理论、创新赢得零售竞争优势、零售业盈利模式创新、零售业态开发创新、网上零售管理创新、零售企业定位管理创新等。
  • 中小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

    中小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是一个整体、系统的工程。塑造核心竞争力,是中小商业银行迎接外资银行涌入带来的新挑战,跨出未来长远发展的第一步。经过短期的历练之后,我国的中小商业银行将踏出国门在世界金融业的舞台上驰骋,并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中小商业银行终将以一个崭新的姿态攀登上世界金融业的巅峰!
  • 主管实用全书

    主管实用全书

    本书分为自我定位篇、关系处理篇、管理强化篇等八篇二十六章。对于主管工作在宏观上给予理论阐述,在微观上给出具体可行的指导。主管工作无巨细,主管的素质层次决定着企业的发展高度。
  • 飞翔的懒蚂蚁

    飞翔的懒蚂蚁

    《飞翔的懒蚂蚁——企业家的创新经营》这是懒蚂蚁企业家理论的重点内容之一。企业家的天职是领导企业图谋发展,因而经营工作是其最基本的份内工作。在经营中持续不断地创新是懒蚂蚁企业家的高明之处,也是现代企业成功腾飞的关键所在。
  • 亮剑精神 蓝血精神 解放军精神

    亮剑精神 蓝血精神 解放军精神

    《亮剑》是一部军事影视剧作品,“蓝血”是世界军人企业家的代名词,“解放军”是战无不胜的东方组织。如果要用一根线把这个三个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那就是军魂——军人的胆和识。无论是艺术塑造的影视人物、东西方叱咤风云的企业家,还是我们崇拜敬仰的人民解放军,他们刚毅的气质、过人的胆识、卓越的智慧、巨大的成功不仅深深吸引了普通人的目光,而且引起了企业家和中外职场人士的广泛关注。他们的精神不仅是军魂,还是企业和个人发展壮大的精气神,是职场人士学习的绝佳案例。
热门推荐
  • 糊涂学(历代经典文丛)

    糊涂学(历代经典文丛)

    古人曾经说过:“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然而对于现代人来说,行万里路容易,读万卷书则太难了。科技的车轮正以惊人的速度横扫世界,终日在电脑和千奇百怪的机器前忙碌的现代人,用电线、轨道、或航线,把地球变成了一个村落。点击鼠标,我们可以在世界的任何角落把自己粘贴出去。
  • 启迪学生思考人生的故事全集:粉红色的信笺

    启迪学生思考人生的故事全集:粉红色的信笺

    人生仿佛是四季的轮回,生命的状态便是这四季的写照。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春、夏、秋、冬,不必为沐浴春风而得意,也不必为置身冬季而叹息,人生中的每一个季节都是我们必经的过程,生命中的每一个时刻都是值得我们珍藏的记忆。
  • 国际图书与版权贸易

    国际图书与版权贸易

    本教材以出版国际化为背景,突出媒介融合传播环境下版权资源利用与开发的新特征,吸收版权贸易的新成果,概述版权贸易和图书贸易的主要内容与操作要点。重点阐明国际图书与版权贸易现状与发展趋势,国内图书进出口贸易的建立和发展,WTO与中国图书的国际化,图书版权贸易的基本理论,版权代理与经纪,版权贸易的相关法律与争端解决,版权贸易合同与版权价格,引进图书版权的程序与合同,销售图书版权的程序与合同,引进版权图书的市场营销,网络版权保护与开发利用等内容。
  • 女权天下—琼蓝国

    女权天下—琼蓝国

    “各位同学们,我刚刚发明了一个手游叫做《女权天下》,你们回去玩一下呗!”“是关于什么的游戏啊?”窈窈问道。“想知道,那你们就快去玩吧!至于游戏的人物设定嘛,那都是按照你们每个人的性子来制作的。中途会有惊喜哦。”范范说。“好的,范范。我们可以回家了吗?好累啊!”露露说。“好吧,你们回去吧,记得一定要玩哦!”范范说。同学们回到家中,都看了一下这个游戏,发现这个游戏如果不一次性打完,就无法退出,于是都准备先睡一觉,明天起来再玩。结果,他们一觉醒来,记忆全部消失了,而且身边的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而代之的都是古代的各种人物,并且他们身边还出现了陌生人。一场穿越之旅就此展开。
  • 何为天道

    何为天道

    何为命运?何为天道?龙岳的机遇是福是祸?为何一切都不是自己想要的?
  • 不想孤独

    不想孤独

    一座现代化城市穿越到古代会发生什么样的历史碰撞?元代凭借什么能统一亚欧大陆?西亚美女家珍如数,无敌战舰南航东渡。
  • 媚者无双

    媚者无双

    她在大婚的时候被人掐‘死’,醒来后已经被人装棺,她的丈夫正在灵堂上和小妾做造人运动。她趴在棺材沿上指点,“夫君,你这姿势不对,应该再深些,再用力些,才容易生儿子。”男人一抖,她惊讶道:“原来不是姿势不对,是东西太小。非礼勿视,非礼勿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未闻蔚蓝

    未闻蔚蓝

    她有一颗泪痣,一双爱哭却要强装笑意的眼睛。她说:大海的蔚蓝色是因为大家一颗颗真心坠落的泪珠凝聚而成。这个战火飘摇的世界,蔚蓝色没有再出现过,永恒的消逝。最终,她的生命也凋零在人心的污秽之下。没有守护好珍视之物的他,终结在夕阳色的光辉下。但这一切,不是结束。无论经历多少轮回,承受多少痛楚,他也要找到她,只因那曾经的誓言。我要带你,寻觅蔚蓝!
  • 元明文献中的忽鲁谟斯

    元明文献中的忽鲁谟斯

    本书是由两位欧洲当代著名汉学家德国马尔堡菲利普斯大学汉学系廉亚明博士(Dr.Ralph Kauz)和慕尼黑大学东亚研究所葡萄鬼博士 (Dr.Rodrich Ptak)撰写的关于元明时代中国与波斯湾口主要国家之一伊朗政治、外交、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史的专著。作者以中国元、明两朝记载中国与“西洋”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往关系的第一手文献,尤其是明初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的航海日志和航海图为基础,结合西方历代汉学家的研究成果,对这段重要的国际关系史进行了精辟的考证和诠释。
  • 命运我掌控

    命运我掌控

    写的不好,不喜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