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77800000024

第24章 三论问题与主义

胡适

我那篇“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承蓝知非、李守常两先生,做长篇的文章,同我讨论,把我的一点意思,发挥的更透彻明了,还有许多匡正的地方,我很感激他们两位。

蓝君和李君的意思,有很相同的一点:他们都说主义是一个“共同趋向的理想”(李君的话),是“多数人共同行动的标准,或是对于某种问题的进行趋向或态度”(蓝君的活)。这种界说,和我原文所说的话,并没有冲突。我说,“主义初起时,大都是一种救时的具体主张。后来这种主张,传播出去,传播的人,要图简便,便用一两个字来代表这种具体的主张,所以叫他做某某主义。主张成了主义,便由具体的计划,变成一个抽象的名词。”我所说的是主义的历史,他们所说的是主义的现在的作用。试看一切主义的历史,从老子的无为主义,到现在的布尔什维主义,那一个主义起初不是一种“救时的具体主张”?

蓝李两君的误会,由于他们错解我所用的“具体”两个字。凡是可以指为这个或那个的,凡是关于个体的及特别的事物的,都是具体的。譬如俄国新宪法,主张把私人所有的土地,森林,矿产,水力,银行,收归国有;把制造和运输等事,归工人自己管理;无论何人,必须工作;一切遗产制度,完全废止;一切秘密的国际条约,完全无效……这都是个体的政策,这都是这个那个政治或社会问题的解决法——这都是“具体的主张”。现在世界各国,有一班“把耳朵当眼睛”的妄人,耳朵里听见一个“布尔什维主义”的名词,或只是记得一个“过激主义”的名词,全不懂得这一个抽象名词所代表的是什么具体的主张,便大起恐慌,便出告示捉拿“过激党”,便硬把“过激党”三个字套在某人某人的头上。这种妄人,脑筋里的主义,便是我所攻击的“抽象名词”的主义。我所说的“主义的危险”,便是指这种危险。

蓝君的第二个大误会,是把我所用的“抽象”两个字解错了。我所攻击的“抽象的主义”,乃是指那些空空荡荡,没有具体的内容的全称名词。如现在官场所用的“过激主义”,便是一例;如现在许多盲目文人心里的“文学革命”大恐慌,便是二例。蓝君误会我的意思,把“抽象”两个字解作“理想”,这便是大错了。理想不是抽象的,是想象的。譬如一个科学家,遇著一个困难的问题,他脑子里难想出几种解决方法,又把每种假设的解决所涵的结果,一一想象出来,这都是理想的。但这些理想的内,容,都是一个个具体的想象,并不是抽象的。我那篇原文自始至终,不但不曾反对理想,并且极力恭维理想。我说:

凡是有价值的思想,都是从这个那个具体的问题下手的。先研究了问题的种种方面的种种事实,看看究竟病在何处,这是思想的第一步工夫。然后根据于一生的经验学问,提出种种解决的方法,提出种种医病的丹方,这是思想的第二步工夫。然后用一生的经验学问,加上想象的能力,推想每一种假定的解决法,该有什么样的效果,推想这种效果,是否真能解决眼前这个困难问题。推想的结果,拣定一种假定的解决,认为我的主张,这是思想的第三步工夫。凡是有价值的主张,都是先经过这三步工夫来的。不如此,算不得舆论家,只可算是抄书手。

这不是极力恭维理想的作用吗?

但是我所说的理想的作用,乃是这一种根据于具体事实和学问的创造的想象力,并不是那些抄袭现成的抽象的口头禅的主义。我所攻击的,也是这种不根据事实的,不从研究问题下手的抄袭成文的主义。

蓝李两君所辩护的主义,其实乃是些抽象名词所代表的种种具体的主张(这个分别,请两君及一切读者,不要忘记了。)。如此所说的主义,我并不曾轻视。我屡次说过,“一切学理,一切主义,都只是我们研究问题的工具。”我又屡次说过,“有了学理做参考的材料,便可使我们容易懂得所考察的情形,看什么意义,应该用什么救济方法。”我这种议论,和李君所说的“应该使社会上多数人,先有一个共同趋向的理想主义,作他们实验自己生活上满意不满意的态度”,并没有什么冲突的地方。和蓝君所说的“我们要提出一种具体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必定先要鼓吹这问题的意义,以及理论上的根据,引起一般人的反省”,也没有甚么冲突的地方。因为蓝李两君这两段话,所含的意思,都是要用主义学理作解决问题的工具和参考材料,所以同我的意见相合。如果蓝李两君认定主义学理的用处,不过是能供给“这问题”的意义,以及理论上的根据,——如果两君认定这观点,我决没有话可以驳回了。

但是蓝君把“抽象”和理想混作一事,故把我所反对的和我所恭维的,也混作一事。如他说“问题愈广,理想的分子亦愈多;问题愈狭,现实的色彩亦愈甚。”这是我所承认的。但是此处所谓“理想的分子”,乃是上文我所说的“推想”,“假设”,“想象”,几步工夫,并不是说问题的本身是“抽象的”。凡是能成问题的问题,都是具体的,都只是这个问题或那个问题。决没有空空荡荡,不能指定这个那个的问题,而可以成为问题的。

蓝君说,“问题的范围愈大,那抽象性亦愈加。”这里他把“抽象性”三字,代替上文的“理想的分子”五字,便容易使人误解了。试看他所举的例,如法国大革命所标的自由平等,如中国辛亥革命所标示的排满,都不是问题本身,都是具体问题的解决。为甚么要排满呢?因为满清末年的种种具体的腐败情形,种种具体的民生痛苦,和政治黑暗,刺激一般有思想的志士,成了具体的问题,所以他们提出排满的目标,作为解决当时的问题的计划。这问题是具体的,这解决也是具体的。法国革命以前的情形,社会不平等,人民不自由,痛苦的刺激,引起一般学者的研究。一般学者的答案说:人类本生来自由平等的,一切不平等不自由,都只是不自然的政治社会的结果。故法国大革命所标示的自由平等,乃是对于法国当日情形的具体解决。法国大革命所要解决的问题,都是具体的。大革命所提出的自由平等,在我们眼里,自然很抽象了,在当日都是具体的主张,因为这些抽象名词,在当日所代表的政策,如废王室,废贵族制度,行民主政体,人人互称“同胞”……那一件不是具体的主张?

所以我要说:蓝君说的“问题的范围愈大,那抽象性亦愈增加”,是错了。他应该说,“问题的范围愈大,我们研究这种问题时所需要的思想作用格外繁难,格外复杂,思想的方法,应该格外小心,格外精密。”更进一步:他应该说。“问题的范围愈大,里面的具体小问题愈多。我们研究时,决不可单靠几个好听的抽象名词,就可敷衍过去;我们应该把那太大的范围缩小下来,把那复杂的分子分析出来,使他们都成一个一个的具体的简单问题,如此然后可以做研究的工夫。”

我且举几个例:譬如手指割破了,牙齿虫蛀了,这都是很简单的病,可以随手解决。假如你生了肠热症(Typhoid),病状一时不容易明了,因为里面的分子太复杂了。你的医生,必须用种种精密的试验方法,每时记载你的热度,每日画成曲线,表示热度的升降,诊察你的脉,看你的舌苔,化验你的大小便,取出你的血来,化验血里的微菌……如此方才可以断定你的病是否肠热症。断定之后,方才可以用疗治的方法。一切大问题,一切复杂的问题,并不是“抽象性增加”;乃是里面所含的具体分子太多了,所以研究的时候,所需要的思想作用,也更复杂繁难了。补救这种繁难,没有别法子,只有用“分析”,把具体的大问题,分作许多更具体的小问题。

分析之后,然后把各分子的现象,综合起来,看他们有甚么共同的意义。譬如医生把病人的脉,血,小便,热度等现象综合起来,寻出肠热症的意义,这便是“综合”。但是这种综合的结果,仍旧是一个具体的问题,(肠热病)仍旧要用一种具体的解决法(肠热病的疗法)。并不是如蓝君所说“从许多要求中,抽出几种共同性,加上理想的色彩,成一种抽象性的问题”。

以上所说,泛论“问题与主义”,大旨只有几句话:“凡是能成问题的问题,无论范围大小,都是具体的,决不是抽象的;凡是……种主义的起初,都是一些具体的主张,决不是空空荡荡,没有具体的内容的。问题本身,并没有什么抽象性;但是研究问题的时候,往往必须经过一番理想的作用;这一层理想的作用,不可错认作问题本身的抽象性。主义本来都是具体问题的具体解决法。但是一种问题的解决法,在大同小异的别国别时代,往往可以借来作参考材料。所以我们可以说主义的原起,虽是个体的,主义的应用,有时带着几分普遍性。但不可因为这或有或无的几分普遍性,就说主义本来只是一种抽象的理想。”

蓝君和我有一个根本不同的地方。我认定主义起初都是一些具体的主张。蓝君便不然。他说:

一种主张,能成为标准趋向态度,与具体的方法恰成反比例。因为愈具体,各部分的利害愈不一致。……故主义是一件事,实行的方法又是一件事。……主义并不一定含着实行的方法,那实行的方法也并不是一定要从主义中推演出来的。……故往往有一种主义,在主义进行的时候,效力非常之大,各部分的团结也非常坚强。一到具体问题的时候,主张纷歧,立刻成一纷扰的现象。

蓝君这几段话,简直是自己证明主义决不可和具体的方法分开。因为有些人,用了几个抽象名词,来号召大众;因为他们的“主义”里面,不幸不曾含有“实行的方法”和“具体的主张”;所以当鼓吹的时候,未尝不能轰轰烈烈的哄动了无数信徒,一到了实行解决具体问题的时候,便闹糟了,便闹出“主张纷歧,立刻扰乱”的笑柄来了。所以后来扰乱的原因,正为当初所“鼓吹”的,只不过是几个糊涂的抽象名词,里面并不曾含有具体的主张。最大最明的例,就是这一次威尔逊先生在巴黎和会的大失败。威总统提出了许多好听的抽象名词——人道,民族自决,永久和平,公道正谊,等等,——受了全世界人的崇拜,他的信徒,比释迦、耶稣在日多了无数倍,总算“效力非常之大”了。但是他一到了巴黎,遇着了克里蒙梭,鲁意乔治,牧野,奥兰多等,一班大奸雄,他们袖子里抽出无数现成的具体的方法,贴上“人道”,“民族自决”,“永久和平”的签条——于是威总统大失败了,连口都开不得。这就可证明主义决不可不含具体的主张。没有具体主张的“主义”,必致闹到扰乱失败的地位。所以我说蓝君的“主义是一件事,实行的方法又是一件事”,只是人类一桩大毛病,只是世界一个大祸根,并不是主义应该如此的。

请问我们为什么要提倡一个主义呢?难道单是为了“号召党徒”吗?还是要想收一点实际的效果,做一点实际的改良呢?如果是为了实际的改革,那就应该使主义和实行的方法,合为一件事,决不可分为两件不相关的事。我常说中国人(其实不单是中国人)有一个大毛病,这病有两种病症:一方面是“目的热”,一方而是“方法盲”。蓝君所说的“主义并不一定含着实行的方法”,便是犯了这两种病。只管提出“涵盖力大”的主义,便是目的热;不管实行的方法如何,便是方法盲。

李君的话,电带着这个毛病。他说:

大凡一个主义,都有理想与实用两方面。例如民主主义的理想,不论在哪一国,大致都很相同。把这个理想实用到实际的政治上去,那就因时,因地,因事的性质情形,有些不同。……我们只要把这个那个主义拿来做工具,用以为实际的运动。他会因时因地因事的性质情形,生一种适用环境的变化。

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主义论。前次杜威先生在教育部讲演,也曾说民治主义在法国便偏重平等;在英国便偏重自由,不认平等;在美国并重自由与平等;但美国所谓自由,又不是英国的消极自由,所谓平等,也不是法国的天然平等。但是我们要知道这并不是民治主义的自然适应环境,这都是因为焚国、法国、美国的先哲,当初都能针对当日本国的时势需要,提出具体的主张,故三国的民冶各有特别的性质。(试看法国革命的第一二次宪法,和英国边沁等人的驳议,便可见两国本来主张不同。)这一个例,应该给我们一个很明显的教训:我们应该先从研究中国社会上政治上种种具体问题下手;有什么病,下什么药;诊察的时候,可以参用西洋先进国的历史和学说,用作一种“临症须知”;开药方的时候,可以参考西洋先进国的历史和学说,用作一种“验方新编”。不然,我们只记得几首汤头歌诀,便要开方下药,妄想所用的药进了病人肚里,自然“会”起一种适用环境的变化,那就要犯一种“庸医杀人”的大罪了。

蓝君对于主义的抽象性,极力推崇,认他为最合于人类的一种神秘性;又说:“抽象性大,涵盖力可以增大。涵盖力大,归依的人数愈增多。”这种议论,自然有一部分真理。但是我们同时也该承认人类的这种“神秘性”,实在是人类的一点大缺陷。蓝君所谓“神秘性”,老实说来,只是人类的愚昧性。因为愚昧不明,故容易被人用几个抽象名词骗去赴汤蹈火,牵去为牛为马,为鱼为肉。历史上许多奸雄政客,懂得人类有这一种劣根性,故往往用一些好听的抽象名词,来哄骗大多数的人民,去替他们争权夺利,去做他们的牺牲。不要说别的,试看一个“忠”字,一个“节”字,害死了多少中国人?试看现今世界上多少黑暗无人道的制度,那一件不是全靠几个抽象名词,在那里替他做护法门神的?人类受这种劣根性的遗毒,也尽够了。我们做学者事业的,做舆论家的生活的,正应该可怜人类的弱点,打破他们对于抽象名词的迷信,使他们以后不容易受这种抽象的名词的欺骗。所以我对于蓝君的推崇抽象性和人类的“神秘性”,实在很不满意。蓝君是很有学者态度的人,他将来也许承认我这种不满意是不错的。

但是我们对于人类迷信抽象名词的弱点,该用什么方法去补救他呢?我的答案是:

多研究些具体的问题,少谈些抽象的主义。一切主义,一切学理,都该研究,但是只可认作一些假设的见解,不可认作天经地义的信条;只可认作参考印证的材料,不可奉为金科玉律的宗教;只可用作启发心思的工具,切不可用作蒙蔽聪明,停止思想的绝对真理。如此方才可以渐渐养成人类的创造的思想力,方才可以渐渐使人类有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方才可以渐渐解放人类对于抽象名词的迷信。

[说明]此篇原载于1919年8月《每周评论》第36号。

同类推荐
  • 可不可以不加班

    可不可以不加班

    本书是一本适用于每个人的时间管理经典。我们面临的是一个高度现代化的社会,工作常加班令许多人困惑、矛盾,甚至对生活感到失望。本书作者不仅仅讲述一些利用时间的技巧和忠告,以幽默和智慧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人应该如何提高工作效率、享受生活,同时也向读者提出了对生活的挑战:如何关注自己每日的生活?如何满足自己真正的欲望?如何让自己过得更加充实?
  • 糊涂学的智慧

    糊涂学的智慧

    《糊涂学的智慧》讲述了:刘玄德的“巧借闻雷来掩饰”、诸葛亮的“空城计”、兵法中的“浑水摸鱼”,以及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无不为”……都有力地说明了“难得糊涂”作为一种处事方法和技巧对成就一件事情或达到一种目的的重要作用。糊涂不难,难就难在如何做到把握糊涂的尺度,每个人糊涂的路数不同,心态也未必一致。以自己特有的大智慧去拥抱人生,以自己固有的方法去展开生命,这就是糊涂的智慧。
  • 北大的青春不迷茫

    北大的青春不迷茫

    北大好比一种精神力量,以深刻隽永的厚度培育出一代代的精英领袖,它也像是一部沉淀着中国近代史的活词典,在这里,你能找到有关“青春”的代名词——不迷茫,不乏力,睿智、创新、颠覆权威….. 本书聚焦北大历史上影响中国、激励人心的北大人,看看他们如何化苦难为辉煌,从失败走向成功。 希望,这本书能助你走出迷茫的困局,面迎全新的人生。
  • 新月集(感动青少年的文学名家名作精选集)

    新月集(感动青少年的文学名家名作精选集)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是人生的一面镜子。好的文学作品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它能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
  • 受益一生的34种记忆方法

    受益一生的34种记忆方法

    好的记忆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首先要端正记忆的态度,树立信心。其次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只有不断的应用各种精彩的记忆方法到记忆中去,才能真正的提高你的记忆力。再次就是创新的精神和习惯。
热门推荐
  • 浮生烟云

    浮生烟云

    这是一部写满人世悲喜的作品,用我最真挚的情感来写其中的喜怒哀乐,没有恶搞和无厘头,有的只是人性的探索……
  • 异界之极限秒杀

    异界之极限秒杀

    新书《空贼法则》已经发布,“最新章节试阅”下面有直通车,喜欢秒杀、和对秒杀抱有一丝遗憾的朋友,希望都可以过去看看。虽然很多东西都不一样了,但秒杀的缺点,空贼不会再有,秒杀的优点,空贼会一并继承下来(包括那些热血、激动人心的地方)。以前的白菜能写出秒杀,现在的滴水(新笔名)就能写出比秒杀更优秀的空贼。还有,新书在完本以前,不会断更,其他的,滴水(白菜)也就不再多说了。
  • 紫雷忻小姐

    紫雷忻小姐

    一次意外,让七彩结晶都掉落到了人类世界,夏忻悦偶然得到了虹之紫晶,从此,她的人生得到了崭新的开始,成长的一路,有笑,有泪,有对人世的绝望,有对生活的信心,倔强的她,也在不知不觉中信任了这么多人......
  • 三国风云变

    三国风云变

    一人,一驴,一把无锋之剑,试问三国群雄,谁人敢惹?一世,一笑,一段不羁红尘,笑问三国历史,风云可变?且看屌丝之奇遇,三国之奇变,红颜之新作——《三国风云变》本文为纪实文学。口述:白东风。笔录:念红颜。^_^
  • 云墙

    云墙

    修,二十一世纪的退伍特种兵。穿越到一片充满未知机遇与挑战的大陆。高耸的云墙,将这方大陆与世隔绝。修所在的大陆被神所遗弃修意外与巴赫,纯种血族连立契约。他能否穿越云墙,拯救这片大陆,让它重焕光明?
  • 狼族兵王

    狼族兵王

    狼族特战队队长退伍,秉承军人退伍不褪色的原则,路见不平掳获芳心无数,无意卷入一场超级大势力的博弈中险些死亡,被一个名为“地狱”的组织所救,从此内外兼修,成为一名出色恶魔,重战江湖,与外族群抗衡,护我族类,成就王者霸业,缔造华夏英雄。
  • 书香国税

    书香国税

    本书是一部作品集。书稿从甘肃省国税局开展的“善读书、净心灵、强素质”全员读书活动中遴选出优秀作品,包括读书心得体会和读书感悟等,经汇编成册。凸显了甘肃国税人的知识与思考、智慧与文采;反映了甘肃国税人良好的社会形象与精神风貌。
  • 某穿越的武侦君

    某穿越的武侦君

    注意:本书在某点娘上的名字为《某穿越的侦探君》。两者是一样的,只是创世上名字已经存在,所以才会改成了《武侦君》,绝对,绝对不是的抄袭的说!!“这位美丽的小姐,你能给我看一下你的胖次吗?”“难道先生就是传说之中的hentai,御坂用鄙视的眼神看着眼前的怪人,心中却是对有人想看御坂的胖次感到开心的说道!”“嗯,这位小姐,你说道胖次是虽是双眼无神,但是脸上却有着红晕,话语之中充满着鄙视的意味,但是暴露的内心却绝对是言不由衷!”“就本元芳看来,你是三无+傲娇”“那么胖次的真相只有一个,凶手就是蓝白条!!”
  • 冬日暖阳

    冬日暖阳

    凝聚所有温暖与伤痛的暖伤之作,暖伤小天后锦年用过去和现在织就悲歌,用微笑和眼泪讲述离伤。青梅竹马的感情在时间的消磨中变得模糊,细水长流的温暖也渐渐消散。她站在十字路口,却找不到一个有光亮的方向,只有钢琴为伴。年少时的爱恋化为心底最深沉的伤,成长时默默相伴的人成了不可触及的痛。这一年冬阳光温暖,她似乎也看到了未来和光亮。
  • 幻刃传说

    幻刃传说

    书萧,万天阁杀手,年轻有为,是个百年不遇的超级天才。——至少在他落魄前是如此。那天,书萧莫名其妙被阁主列入黑名单,惨遭万天阁不死不灭的追杀,一身修为尽毁,险些丧命深林。走投无路之时,他意外获得了将美女变成专属兵器的能力!为了揭开事情的真相,也为了和最爱的师傅重逢,他踏上了一条满是花朵与鲜血的传奇之路。“滚开,别碰我!”妹子抹了抹湿润的嘴唇,愤怒地骂道。“敌人就要来了,快给我亲一口,这样我才有武器啊!”说罢,书萧朝妹子扑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