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77800000002

第2章 北京大学和学生运动

蒋梦麟

原名梦熊(1886~1964),字兆贤,号孟邻。浙江余姚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中秀才,次年考入上海南洋公学。三十四年(1908)赴美国加州大学留学,开始接触孙中山,为同盟会在旧金山办的《大同时报》撰写了文章。民国元年(1912)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深造,民国6年(1917)获博士学位回国。曾任商务印书馆编辑、孙中山的秘书,帮助孙中山校订实业计划。民国8年(1919)任《新教育》主编。“五四”运动时,支持学生运动,但要学生服从学校领导。同年7月,受蔡元培委托,代理北大校务。反对学生的救国活动,要求学生“一心尽瘁学术”。民国12年(1923),再次代理北大校长,仍竭力反对学生参加反北洋军阀政府的政治活动。民国15年(1926)“三·一八”惨案后,态度有所转变,谴责军阀政府制造惨案,支持各校师生的爱国活动,主张抵制日货;因而遭到军阀嫉恨,逃离北京,回到杭州。民国16年(1927)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试行大学院制,受命出任第三中山大学(后改称浙江大学)校长,兼管浙江教育行政事务。次年10月,任大学院院长,大学院改教育部后任教育部部长。民国19年(1930),因与国民党的元老们意见相左,辞去部长职务,重任北大校长。在几次主持北大期间,创设研究院,提出北大发展的三个方向,一要研究西学;二要整理国故;三要注意自然科学研究,设立最完备的实验室等,对北大的发展作出过一定的贡献。民国35年(1946)6月离开北大,历任国民政府行政院秘书长、国民政府委员、中国农村复兴委员会主委。民国38年(1949)去台湾。继续主持“农复会”工作,并任“故宫中央两博物院共同理事会”理事,70岁时,台湾“教育部”颁予“当代儒宗”的“匾额”。著有《孟邻文存》、《东土西潮》、《新潮》、《中国教育管理研究》等。

如果你丢一块石子在一池止水的漫中央,一圈又一圈的微波就会从中荡漾开来,而且愈漾愈远,愈漾愈大。北京曾为五朝京城,历时一千余年,因此成为保守势力的中心,慈禧太后就在这里的龙座上统治着全中国。光绪皇帝在1898年变法维新,结果有如昙花一现,所留下的惟一痕迹只是国立北京大学,当时称为京师大学堂或直呼为大学堂,维新运动短暂的潮水已经消退而成为历史陈迹,只留下一些贝壳,星散在这恬静的古都里,供人凭吊。但是在北京大学里,却结集着好些蕴蓄珍珠的活贝;由于命运之神的摆布,北京大学终于在短短三十年历史之内对中国文化与思想提供了重大的贡献。

在静水中投下知识革命之石的是蔡孑民先生(元培)。蔡先生在1916年(民国五年)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他是中国文化所孕育出来的著名学者,但是充满了西洋学人的精神,尤其是古希腊文化的自由研究精神。他的“为学问而学问”的信仰,植根于对古希腊文化的透彻了解,这种信仰与中国“学以致用”的思想造成强烈的对照。蔡先生对学问的看法,基本上是与中山先生的看法一致的,不过孙先生的见解来自自然科学,蔡先生的见解则导源于希腊哲学。

这位著名的学者认为美的欣赏比宗教信仰更重要。这是希腊文化与中国文化交融的一个耐人寻味的实例。蔡先生的思想中融合着中国学者对自然的传统爱好和希腊人对美的敏感,结果产生对西洋雕塑和中国雕刻的爱好;他喜爱中国的山水画,也喜爱西洋油画;对中西建筑和中西音乐都一样喜欢。他对宗教的看法基本上是中国人的传统见解:认为宗教不过是道德的一部份。他希望以爱美的习惯来提高青年的道德观念。这也就是古语所谓“移风易俗莫大于乐”的传统信念。高尚的道德基于七情调和,要做到七情调和则必须透过艺术和音乐或与音乐有密切关系的诗歌。

蔡先生崇信自然科学。他不但相信科学可以产生发明、机器,以及其他实益,他并且相信科学可以培养有系统的思想和研究的心理习惯,有了系统的思想和研究,才有定理定则的发现,定理定则则是一切真知灼见的基础。

蔡先生年轻锋芒很露。他在绍兴中西学堂当校长时,有一天晚上参加一个宴会,酒过三巡之后,他推杯而起,高声批评康有为、梁启超维新运动的不彻底,因为他们主张保存满清皇室来领导维新。说到激烈时,他高举右臂大喊道:“我蔡元培可不这样。除非你推翻满清,任何改革都不可能!”

蔡先生在早年写过许多才华横溢、见解精辟的文章,与当时四平八稳、言之无物的科举八股适成强烈的对照。有一位浙江省老举人曾经告诉我,蔡元培写过一篇怪文,一开头就引用《礼记》里的“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一句。缴卷时间到时,他就把这篇文章缴给考官。蔡先生就在这场乡试里中了举人。后来他又考取进士,当时他不过三十岁左右。以后就成为翰林。

蔡先生晚年表现了中国文人的一切优点,同时虚怀若谷,乐于接受西洋观念。他那从眼镜上面望出来的两只眼睛,机警而沉着;他的语调虽然平板,但是从容、清晰、流利而恳挚。他从来不疾言厉色对人,但是在气愤时,他的话也会变得非常快捷、严厉、扼要——像法官宣判一样的简单明了,也像绒布下面冒出来的匕首那样的尖锐。

他的身材矮小,但是行动沉稳。他读书时,伸出纤细的手指迅速地翻着书页,似乎是一目十行的读,而且有过目不忘之称。他对自然和艺术的爱好使他的心境平静,思想崇高,趣味雅洁,态度恳切而平和,生活朴素而谦抑。他虚怀若谷,对于任何意见、批评,或建议都欣然接纳。

当时的总统黎元洪选派了这位杰出的学者出任北大校长。北大在蔡校长主持之下,开始一连串重大的改革。自古以来,中国的知识领域一直是由文学独霸的,现在,北京大学却使科学与文学分庭抗礼了。历史、哲学,和四书五经也要根据现代的科学方法来研究。为学问而学问的精神蓬勃一时。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同样有机会争一日之短长。背后拖着长辫,心理眷恋帝制的老先生与思想激进的新人物并坐讨论,同席笑谑。教室里,座谈会上,社交场合里,到处讨论着知识、文化、家庭、社会关系,和政治制度等等问题。

这情形很像中国先秦时代,或者古希腊苏格拉底和阿里斯多德时代的重演。蔡先生就是中国的老哲人苏格拉底,同时,如果不是全国到处有同情他的人,蔡先生也很可能遭遇苏格拉底同样的命运。在南方建有坚强根据地的国民党党员中,同情蔡先生的人尤其多。但是中国的和外国的保守人士却一致指责北京大学鼓吹“三无主义”——无宗教、无政府、无家庭——与苏格拉底被古希腊人指责戕害青年心灵的情形如出一辙。争辩不足以消除这些毫无根据的猜疑,只有历史才能证明它们的虚妄。历史不是已经证明了苏格拉底的清白无罪吗?

我已经提到蔡先生提倡美学以替代宗教,提倡自由研究以追求真理。北大文学院院长陈仲甫(独秀)则提倡赛先生和德先生,认为那是使中国现代化的两种武器。自由研究导致思想自由;科学破坏了旧信仰,民主则确立了民权的主张。同时,哲学教授胡适之(适)那时正在进行文学革命,主张以白话代替文言作表情达意的工具。白话比较接近中国的口语,因此比较易学,易懂。它是表达思想的比较良好也比较容易的工具。在过去知识原是士大夫阶级的专利品,推行白话的目的就是普及知识。白话运动推行结果,全国各地产生了无数的青年作家。几年之后,教育部并下令全国小学校一律采用白话为教学工具。

北大是北京知识沙漠上的绿洲。知识革命的种籽在这块小小的绿洲上很快地就发育滋长。三年之中,知识革命的风气已经遍布整个北京大学。

这里让我们追述一些往事。一个运动的发生,决不是偶然的,必有其前因与后果。在知识活动的蓬勃气氛下,一种思想上和道德上的不安迅即在学生之中发展开来。我曾经谈过学生如何因细故而闹学潮的情形,那主要是受了十八世纪以自由、平等、博爱为口号的法国政治思想的影响,同时青年们认为中国的迟迟没有进步,并且因而招致外国侵略应由清廷负其咎,因此掀起学潮表示反抗。

第一次学潮于1902年发生于上海南洋公学,即所谓罢学风潮。几年之后,这种学生反抗运动终至变质而流为对付学校厨子的“饭厅风潮”。最后学校当局想出“请君入瓮”的办法,把伙食交由学生自己办理。不过零星的风潮仍旧持续了十五六年之久。有一次“饭厅风潮”甚至导致惨剧。杭州的一所中学,学生与厨子发生纠纷,厨子愤而在饭里下了毒药,结果十多位学生中毒而死。我在惨案发生后去过这所中学,发现许多学生正在卧床呻吟,另有十多具棺木停放在操场上,等待死者家属前来认领葬殓。

表现于学潮的反抗情绪固然渐成过去,反抗力量却转移到革命思想上的发展,而且在学校之外获得广大的支持,终至发为政治革命而于1911年推翻清政权。

第二度的学生反抗运动突然在1919年(民国八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此即所谓五四运动。事情经过是这样的:消息从巴黎和会传到中国,说欧战中的战胜国已经决定把山东半岛上的青岛送给日本。青岛原是由中国租给德国的海港,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取青岛。中国已经对德宣战,战后这块租地自然毫无疑问地应该归还中国。消息传来,举国骚然。北京学生在一群北大学生领导下举行示威,反对签订凡尔赛和约。三千学生举行群众大会,并在街头游行示威,反对接受丧权辱国的条件,高喊“还我青岛!”“抵制日货!”“打倒卖国贼!”写着同样的标语的旗帜满街飘扬。

当时的北京政府仍旧在军人的掌握之下,仅有民主政体和议会政治的外表,在广州的中山先生的国民党以及其余各地的拥护者,虽然努力设法维护辛亥革命所艰辛缔造的民主政制,却未著实效。北京政府的要员中有三位敢犯众怒的亲日分子。他们的政治立场是尽人皆知的。这三位亲日分子一交通总长曹汝霖,驻日公使陆宗舆,和另一位要员章宗祥——结果就成为学生愤恨的对象,群众蜂拥到曹宅,因为传说那里正在举行秘密会议。学生破门而人,满屋子搜索这三位“卖国贼”。曹汝霖和陆宗舆从后门溜走了;章宗祥则被群众抓到打伤。学生们以为已经把他打死了,于是一哄而散,离去前把所有的东西砸得稀烂,并且在屋子里放了一把火。

这时武装警察和宪兵已经赶到,把屋子围得水泄不通。他们逮捕了六十位学生带往司令部,其余的一千多名学生跟在后面不肯散,各人自承应对这次事件负责,要求入狱。结果全体被关到北京大学第三院(法学院),外面由宪警严密驻守。

有关这次游行示威的消息,遭到严密的检查与封锁。但是有几个学生终于蒙过政府的耳目,透过天津租界的一个外国机构发出一通电报。这电报就是5号上海各报新闻的惟一来源。

5号早晨报纸到达我手里时,我正在吃早餐。各报的首页都用大字标题刊登这条新闻,内容大致如下:

北京学生游行示威反对签订凡尔赛和约。三亲日要员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遭学生围殴。曹汝霖住宅被焚,数千人于大队宪警监视下拘留于北京大学第三院。群众领袖被捕,下落不明。

除此简短新闻外,别无其他报导。

这消息震动了整个上海市。当天下午,公共团体如教育会、商会、职业工会等纷纷致电北京政府,要求把那三位大员撤职,同时释放被捕或被扣的学生。第二天一整天,全上海都焦急地等待着政府的答复,但是杳无消息。于是全市学生开始罢课,提出与各团体相同的要求,同时开始进行街头演说。

第二天早晨,各校男女学生成群结队沿着南京路挨户访问,劝告店家罢市。各商店有的出于同情、有的出于惧怕,就把店门关起来了。许多人则仿照左邻右舍的榜样,也纷纷关门歇市。不到一个钟头,南京路上的所有店户都关上大门了,警察干涉无效。

罢市风声迅即蔓延开来,到了中午时,全上海的店都关了。成千成万的人在街头聚谈观望,交通几乎阻塞。租界巡捕束手无策。男女童子军代替巡捕在街头维持秩序,指挥交通。由剪了短发的女童子军来维持人潮汹涌的大街的秩序,在上海公共租界倒真是一件新鲜的事。中国人和外国人同样觉得奇怪,为什么群众这么乐意接受这些小孩子的指挥,而对巡捕们却大发脾气。

几天之内,罢课成为全国性的风潮。上海附近各城市的商店和商业机构全都关了门。上海是长江流域下游的商业中心。这个大都市的心脏停止跳动以后,附近各城市也就随着瘫痪,停止活动,倒不一定对学生表同情。

租界当局听说自来水厂和电灯厂的雇员要参加罢工,大起惊慌。后来经过商会和学生代表的调停,这些人才算被劝住没有罢工。各方压力继续了一个多星期,北京政府终于屈服,亲日三官员辞职,全体学生释放。

各地学生既然得到全国人士的同情与支持,不免因这次胜利而骄矜自喜。各学府与政府也从此无有宁日。北京学生获得这次胜利以后,继续煽动群众,攻击政府的腐败以及他们认为束缚青年思想的旧传统。学生们因为得到全国舆情的支持,已经战胜了政府。参加游行示威,反对签订凡尔赛条约,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愿意做的事。学生们因为有较好的组织,比较敢言,比较冲动,顾虑比较少,所以打了头阵,并且因此拨动了全国人民的心弦。

亲日官员辞职,被捕学生释放,上海和其他各地的全面罢课罢市风潮歇止以后,大家以为“五四”事件就此结束,至少暂时如此。但是北京大学本身却成了问题。蔡校长显然因为事情闹大而感到意外,这时已经辞职而悄然离开北京。临行在报上登了一个广告引《白虎通》里的几句话说:“杀君马者道旁儿,民亦劳止,汔可小休。”他先到天津,然后到上海,最后悄然到了杭州,住在一个朋友的家里。住处就在著名的西湖旁边,临湖依山,环境非常优美,他希望能像传统的文人雅士,就此息影山林。虽然大家一再敦劝,他仍旧不肯回到北大。他说,他从来无意鼓励学生闹学潮,但是学生们示威游行,反对接受凡尔赛和约有关山东问题的条款,那是出乎爱国热情,实在无可厚非。至于北京大学,他认为今后将不易维持纪律,因为学生们很可能为胜利而陶醉。他们既然尝到权力的滋味,以后他们的欲望恐怕难以满足了。这就是他对学生运动的态度。有人说他随时准备鼓励学生闹风潮,那是太歪曲事实了。

他最后同意由我前往北京大学代理他的职务。我因情势所迫,只好勉强同意担负起这付重担。我于是在7月间偕学生会代表张国焘乘了火车,前赴北京。到了北京大学,初次遇见了当时北大学生,以后任台大校长的傅孟真(斯年),现在台湾任国史馆长的罗志希(家伦)。两位是北大“五四”的健将,不但善于谋略,而且各自舞着犀利的一支笔,好比公孙大娘舞剑似的,光芒四照。他们约好了好多同学,组织了一个新潮社,出版了一种杂志,叫做“新潮”,向旧思想进攻。我现在写《西潮》,实在自从“五四”以后,中国本上,已卷起了汹涌澎湃的新潮,而影响了中国将来的命运。然而“五四”之起因,实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帝国主义之崩溃,以及日本帝国主义的猖狂。所以毕竟还是与西潮有关。

我到校以后,学生团体开了一个欢迎大会。当时的演说中,有如下一段:

……故诸君当以学问为莫大的任务。西洋文化先进国家到今日之地位,系累世文化积聚而成,非旦夕可成。千百年来,经多少学问家累世不断的劳苦工作而始成今日之文化。故救国之要道,在从事增进文化之基础工作,而以自己的学问功夫为立脚点,此岂摇旗呐喊之运动所可几?当法国之围困德国时,有德国学者费希德在围城中之大学讲演,而作致国民书曰:‘增进德国之文化,以救德国。’国人行之,遂树普鲁士败法之基础。故救国当谋文化之增进,而负此增进文化之责者,惟有青年学生。……

暴风雨过去以后,乌云渐散,霁日重视,蔡先生也于九月间重回北大复职视事。

北大再度改组。基础益臻健全。新设总务处,由总务长处理校中庶务。原有处室也有所调整,使成为一个系统化的有机体,教务长负责教务。校中最高立法机构是评议会,会员由教授互选:教务长、总务长,以及各院院长为当然会员。评议会有权制订各项规程,授予学位,并维持学生风纪。各行政委员会则负责行政工作。北大于是走上教授治校的路。学术自由、教授治校,以及无畏地追求真理,成为治校的准则。学生自治会受到鼓励,以实现民主精神。

此后七年中,虽然政治上狂风暴雨迭起,北大却在有勇气、有远见的人士主持下,引满帆篷,安稳前进。图书馆的藏书大量增加,实验设备也大见改善。国际知名学者如杜威和罗素。相继应邀来校担任客座教授。

这两位西方的哲学家,对中国的文化运动各有贡献。杜威引导中国青年,根据个人和社会的需要,来研究教育和社会问题。无庸讳言的,以这样的方式来考虑问题,自然要引起许多其他的问题。在当时变化比较迟钝的中国实际社会中自然会产生许多纠纷。国民党的一位领袖胡汉民先生有一次对我说,各校风潮迭起,就是受了杜威学说的影响。此可以代表一部分人士,对于杜威影响的估计。他的学说使学生对社会问题发生兴趣也是事实。这种情绪对后来的反军阀运动却有很大的贡献。

罗素则使青年人开始对社会进化的原理发生兴趣。研究这些进化的原理的结果,使青年人同时反对宗教和帝国主义。传教士和英国使馆都不欢迎罗素。他住在一个中国旅馆里,拒绝接见他本国使馆的官员。我曾经听到一位英国使馆的官员表示,他们很后悔让罗素先生来华访问。罗素教授曾在北京染患严重的肺炎,医生们一度认为已经无可救药。他病愈后,我听到一位女传教士说:“他好了么?那是很可惜的。”我转告罗素先生,他听了哈哈大笑。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的思想界,自由风气非常浓厚,无论是研究社会问题或社会原理,总使惯于思索的人们难于安枕,使感情奔放的人们趋向行动。战后欧洲的西洋思想就是在这种气氛下介绍进来的。各式各样的“主义”都在中国活跃一时。大体而论,知识分子大都循着西方民主途径前进,但是其中也有一部分人受到1917年俄国革命的鼓励而向往马克思主义。《新青年》的主编陈独秀辞去北大文学院院长的职务,成为中国共产运动的领袖。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运动也促使知识分子普遍同情俄国革命。第三国际于1923年派越飞到北京与中国知识分子接触。某晚,北京撷英饭店有一次欢迎越飞的宴会。蔡校长于席中致欢迎词时说:“俄国革命已给予中国的革命运动极大的鼓励。”

俄国曾经一再宣布,准备把北满的中东铁路归还中国,并且希望中国能够顺利扫除军阀,驱逐侵略中国的帝国主义。苏俄对中国的这番好意,受到所有知识分子以及一般老百姓的欢迎。这种表面上友好表示的后果之一,就是为苏俄式的共产主义在中国铺了一条路。

在这同时,许多留学欧美大学的杰出科学家也纷纷回国领导学生,从事科学研究。教员与学生都出了许多刊物。音乐协会、艺术协会、体育协会、图书馆学会等等纷纷成立,多如雨后春笋。教授李守常(大钊)并领导组织了一个马克斯(思)主义研究会。当时北京报纸附栏,称这研究会为“马神庙某大学之牛克斯研究会”,不过作为嘲笑之对象而已。马神庙者北京大学所在地也。此时北大已经敲开大门招收女生。北大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所给男女学生同等待遇的高等学府。教员和学生在学术自由和自由研究的空气里,工作得非常和谐而愉快。

北大所发生的影响非常深远。北京古都静水中所投下的每一颗知识之石,余波都会到达全国的每一角落。甚至各地的中学也沿袭了北大的组织制度,提倡思想自由,开始招收女生。北大发起任何运动,进步的报纸、杂志,和政党无不纷起响应。国民革命的势力,就在这种氛围中日渐扩展,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在这环境中渐具雏型。

同类推荐
  • 著名企业求职面试指南

    著名企业求职面试指南

    本书以企业招聘为出发点,立足求职者能力素质的培养,从面试例题、面试技巧、面试经验等多个方面展开剖析,深入浅出地讲解了面试的诸多事项,对于刚刚步入社会准备踏上求职之路的应届毕业生和准备向不熟悉的行业领域跳槽的求职者都有很大的指导作用。书中不仅涉及了国内中小企业常见的面试案例,还对一些知名企业的经典案例进行了分析讲解,对金融类岗位、管理类岗位、销售类岗位等许多职位进行了重点剖析。全书案例生动、技巧实用、紧扣现实、着眼未来,用人力资源的现代化理念为求职者打开了一扇通往事业巅峰的大门。
  • 女人要懂得的人生哲理

    女人要懂得的人生哲理

    本书以生动的故事、通俗的语言为你娓娓道来你必须懂得的人生智慧,内容包括:美丽是女人一生的必修课、女人要懂得爱自己、女人不要自怨自艾、调节自己心态、女人的自我修炼和提升、女人要懂得男人、女人要会花钱等。
  • 送礼有学问:教你何时何地怎样送礼

    送礼有学问:教你何时何地怎样送礼

    本书首先介绍包罗万象的可作为礼物的物品,礼品的包装,并对亲朋、年节、婚庆、商务公关等送礼的学问进行讨论。
  • 男孩一生要结识的100位名人

    男孩一生要结识的100位名人

    读一本好书,犹如和一个优秀的人成为朋友,本书将让你和100个成功的人成为朋友。100位名人的成长经历,犹如100个锦囊妙计,在你需要的时候,一一打开,人生的道路就会越走越开阔。
  • 给大忙人看的生存智慧

    给大忙人看的生存智慧

    本书通过讲述一个个历史故事揭示生存智慧,包括看清——谨防一叶障目被忽悠、理清——做到思考行动两不错、想清——切记做事一定多想想、做清——即使意想不到也有法等。
热门推荐
  • 第十九狱

    第十九狱

    讲述了牛子悲惨可怜的一生,并最终选择了死亡
  • 大荒风云录之神隐时代

    大荒风云录之神隐时代

    远古大荒之中,芸芸众生,难道只是为了成为别人的棋子?,巫妖大战,逐鹿之战的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阴谋?跟着心走,去看那一个个属于大荒的故事,去领悟那些传说人物的恩怨情仇。
  • 无情皇妃

    无情皇妃

    21世纪的大学生慕容雅白意外穿越到一个大陆,选秀不成反被一个陌生男子轻薄。谁知这人竟是王爷!王爷看上了她?怪哉!不过是一夜情,哪知中了一个小萝卜头。闲散王爷司徒勤宇与穿越女慕容雅白,究竟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偌大的王府,王妃容不下她,小妾蛇蝎心肠,下人墙头草,唯利是图。一次失误是她慕容雅白蠢,但是她慕容雅白会是那种蠢到任人欺压的人吗?想害她,也要看你有没有本事?想害她慕容雅白的孩子,就要有做好被她反击的准备!这样一个王府,看她慕容雅白如何争出一片属于她的空间!
  • 水族动物的奇闻怪事

    水族动物的奇闻怪事

    本书介绍了水族动物的基本知识和不同的特征特性、奇异功能、趣闻轶事以及人类对水族动物的研究认识。主要有水族万花筒、海底万象、水族世界趣闻等,知识性、趣味性强,阅读此书,可轻松了解增长水族动物知识。
  • 景云谣

    景云谣

    青梅煮酒既论英雄,也论知己。只是,英雄易找,知己难觅……一场梦幻,一次穿越。在现代,她是一个再固执不过的丫头,固执的不愿意忘记过去,固执的不愿意接受现实,也固执的拒绝着爱情。可是她并非是那样不可理喻的人,只因为,她的心已经被埋在了过去。于是,她离开了现代,出现在一个繁华鼎盛的年代。可是,她依然拒绝着爱情,别人的争斗嬉笑,她一笑而过,因为她知道自己不属于这里,闲话般的威胁在她看来真的如闲话一般。
  • 八夫临门逍遥女王爷

    八夫临门逍遥女王爷

    夫君一“这一世有了你,黑暗不再是黑暗。我定会一世伴你左右。“夫君二”你的快乐,是我的甘甜,你的忧郁,是我的悲伤,我虽不是你的唯一,但你却是我的一切。“夫君三”当时光燃烧我的一切时,最不能让我忘记的是你那一眼的温暖;当我合上双眼时,我渴望的仍是你那一眼的温暖!。“夫君四”如果有来世,我愿意做你的瞳孔,在你照镜子的时候,可以把你最深情的注视给我!“夫君五“如果全世界都背叛了你,我便会站在你背后背叛全世界。”夫君六“爱是很奇妙的一种东西,将曾经的陌生人,突然之间变成了我的整个世界。”夫君七“纵然有百万个理由离开你,我也会寻找一个理由为你留下。”夫君八“其实,我一直都在你身后,就只差你一个回头。”
  • 小气魔王:腹黑二小姐

    小气魔王:腹黑二小姐

    她从出生起就跟着父亲,被狼心狗肺的父亲训练成了顶级特工,好,终有一日她要炸了他的基地,取了他的性命……一个杀人机器变成了白衣天使,八年之后却死在了乱枪之下,没想到却穿越到了一个没有魂灵,没有灵力的废物小姐身上……可是谁来告诉她,面前这个对着她贼笑贼笑的银发紫眸的美男子是谁?他含笑着说道:“既然我是你的救命恩人,那你就以身相许来报答我,如何?”“好。”而她居然答应了!
  • 医生的绝世魅宠

    医生的绝世魅宠

    咱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受伤害,但是还是懂什么叫识时务者为俊杰,人家订婚了,那咱就收手吧。那他是谁?他是一名医生,最高医学学府毕业,技艺精湛,却在我们这个中小城市医院卧虎藏龙。他是我的老师,冷面,寡言,却总是倾囊相授,诲人不倦。是选择暗恋对象还是选择明恋自己的老师?
  • 末世之炮灰女配逆袭女王

    末世之炮灰女配逆袭女王

    她,出身于武术世家,在家主争夺斗争中被人偷袭重生到她十分熟悉的一本末世小说中。因为书上的第一女配和她同名同姓。再次醒来,她不是她,在末世看她如何打倒女主,虐待男主,成功逆袭,成为女王。(本文纯属虚构)加作者群《绝代风华》兴趣群483842713作者QQ3114023992
  • 深红的心眼

    深红的心眼

    彦宴本是一家小酒吧的服务生,一次意外的车祸,与被正在被人追杀的血族相遇接触到了对方的血,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初拥成了吸血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