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75800000022

第22章 主持人语言发展趋势的预期效果

要提高广播电视主持人语言的传播效果,还必须研究主持人语言的发展趋势,也就是研究当前主持人语言传播活动的发展走向、规律及其预期效果。

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来看,主持人语言艺术的发展是人类文明历史发展的必然。从语言发展创造的观点来看,由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类语言的发展也必然导致人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产生许多共同的需求与创造,这种发展的趋势则预示着更多的预期效果。

从我国主持人传播活动的群体性和个体性特征来考察,我国主持人语言的发展趋势和预期效果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多元共存,和中求异

在《读书》杂志前几年发表的一篇题为“单一性:生命活力的杀手”的文章中,作者唐韧谈到他20年前在长白山林区工作时,曾赞叹一片经过优选的红松林的整齐茂盛,觉得它们将来一定比天然的多品种的自然林产出更多更好的木材。直到后来他才懂得:这种单一树种的人工林,生物多样化锐减,林下缺少自然林的冠草覆盖,腐殖层很薄,土壤肥力低,涵养水源能力差,林下难以分散的针叶层干燥易燃;纯人工林还会导致虫害的发生,无法靠萌生繁殖……文章最后揭示了森林生态的一个规律:单一性会导致脆弱性,多样性会导致稳定性。

实际上,森林生态平衡中“单一性会导致脆弱性,多样性会导致稳定性”的规律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大自然和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个共同规律:客观世界本来就是一个多元结构体,事物之间的差异性和矛盾性是它发展的根本动力。事物之间的共性是相对的,差异性却是绝对的。而正是在世界万物和人类的差异性生存的过程中,产生了既互相依赖、协调,又互相矛盾、斗争,从而推动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断更迭创新的变化和发展。如果没有了多种事物的差异性生存、合作和斗争,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就失去了前进的根本动力。

这样的教训不仅在我们过去处理与大自然的关系问题上比比皆是,在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中,令我们痛心疾首的历史教训还少吗?计划经济、公有制的单一性经济体制、“革命样板戏”的单一艺术范本、国家政府办学的单一教育模式、大学毕业生国家分配的单一就业渠道……由于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僵化的意识形态的困扰,以及错误的思想与政治路线的束缚,曾几何时,社会上形成了各种单一化、公式化的思维定式和管理上的条条框框,很大程度上限制和制约了广大人民群众作为社会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几乎成了一句空话,各行各业万马齐喑,一片萧条。这是何等深刻的教训!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改革开放思想,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要用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来打破陈旧僵化思想的禁锢,彻底冲破一切束缚我们社会经济发展的僵化的思想观念、社会关系和生产关系,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建设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和全面小康社会。实践已经证明,我国的改革开放不仅带来了我国社会经济历史性的跨越式发展,而且推动了社会政治民主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文化水平的提高,我们所处的已经不再是一个单一化、封闭化的时代,而是一个经济全球一体化、政治格局多元化和社会信息全球化的开放的现代社会。由于信息技术和国际文化传播的迅速发展,多元的思想意识、文化思潮、观念形态的大碰撞与大发展,必然在大大拓宽人们的视野的同时,引发人们的换位思考,加速人们世界观、价值观的巨大变化和文明需求的极大提高。

我们这里说的“和中求异”,如果从哲学的角度讲,就是在事物的共同发展中,利用事物的差异性和矛盾性,来推动事物在正常竞争中和谐发展。从审美的角度讲,就是指多样性和差异性的审美对象共生共存,反对千篇一律。《中庸》里说“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和”是中华民族内心深处沉淀的一种审美意绪,是中华文化结构中随处可见的一种艺术哲学。

我们说“多元共存,和中求异”是节目主持人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因为我们的国家在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加强对外开放中,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和政治文明的不断进步将会进一步推动大众传播事业和主持人节目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指引下出现满园春色。其中的“多元共存”是指当代社会广大受众对主持人节目的审美需求的多样化和主持人语言个性风格的多样化,必然决定了受众对节目对象、内容、形式与宗旨多层面的需求,决定了主持人自身思想、作风、品性、修养、性格及语言运用能力、习惯等方面的多元发展。不仅不同节目将会呈现出不同风格,即使同一类节目,面对同样的听众,不同的主持人也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展现出不同个性风格。“和中求异”则是指在我们国家“两个文明”建设的和谐发展中,将会通过鼓励创新而催生更多不同语言个性风格的主持人在良性竞争中各显神通,相得益彰;有更多的主持人节目标新立异,锐意创新。这将推动我们的主持人节目不断推陈出新,耕耘出一个又一个更加明媚的春天!

二、打破定式,推陈求新

周振甫在《文心雕龙注释》中说:“按照不同的内容来确定不同的体制和风格,这就是定式。”定式是规律在一定程度上的外在表现形式。“定式不都是前行的阻力,没有定式就没有主题的共感与经验移植;要定式,还要‘并总群势’,要掌握各种各样的式,才可能按照不同内容选择跟它相应的体制和风格来写”,但是事物与一定历史阶段需要相吻合的“定式”是相对的,它只能是某一历史时期的产物。事物处于不断打破旧的定式,建立新的定式的过程中。当某种“定式”已经违背或成为妨碍事物发展趋势的时候,事物必然要打破旧的定式,建立新的定式。

主持人节目也一样,一定时期节目主持人的语言,是传播主体有意识地将自己的内心经验与艺术语言基本规律结合起来,进行探索、交流和磨合,在经验交流和共同对象作用下形成某一阶段节目主持人的语言思维模式或先在结构。它带来一段时期主持人节目语言适应社会大众普遍需求的和谐的语言风格、特点和范式。但是,语言是社会生活的窗口和交际的工具,社会生活又是日新月异的,广大受众对语言风格、特点和范式的需求和口味也是不断变化的。所以一定时期内形成的节目主持人的语言定式(包括语言风格、特点和范式等)也必然随着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而不断被打破。这是一个推陈出新的过程,尤其是到了今天这个信息传播全球化的时代,广大群众对大众传播的信息需求越来越高,其中就包括要求节目主持人的语言风格、特点和范式都适应人们思想观念和审美观念更新的需要。“文革”前那种“千人一面,百部一腔”,喜欢讲空话、讲套话、讲大话、讲假话的语言“定式”固然早就该退出历史舞台,即使是过去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中的那种正襟危坐、四平八稳,过分强调政治性、严肃性、正面性、程式化、同一性的“宣传腔”,也早就不受群众的欢迎了。经过推陈出新,今天的新闻主持人节目的语言又出现了许多具有新的风格的模式。比如:

(一)从口头播报到以说代播

以往的新闻报道比较流行采用“口头播报”的方式,虽然这样也有它的特点和优势,比如结构严谨、格式规范、布局紧凑、语言精练和字正腔圆等,但是播报大都是播音员在朗读别人的稿子,依靠提示器,见字出声,照本宣科,容易给人一种“例行公事”的感觉,缺乏互动感、亲切感和感染力。随着国家传播环境的日益宽松、政治民主的发展和人文关怀的日益被重视,具有口语性、开放性、平民性的“说新闻”应运而生。大众传媒不仅仅是政府喉舌,而且担负着监视环境、文化传承、提供娱乐等多种功能。与“口头播报”相比,“说新闻”显示了强大的亲和力、感染力和娱乐性,甚至还逐步形成了节目主持人的语言个性风格。比如《播报多看点》是湖南卫视2004年11月开播的一档大型新闻生活服务类节目,节目主要特色表现为时尚化的处理新闻、个人化的心理援助、积极调查百姓所关注的新闻,分为《播播事务簿》、《H3街头播报》、《重案看点》、《专家看点》四个板块。《播播事务簿》包括“个人事务簿”、“公共事务簿”、“特别事务簿”,这一环节把过去24小时内发生的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新闻进行时尚化的采集、处理,以最少的时间报道最多的信息。《H3街头播报》中的“H3”由健康(Health)、幸福(HaPPy)、快乐(Hi9h)三个词的英文开头字母组成,街头播报员在街头采取点对点、一对一的个人化播报、援助方式,把全球健康资讯轻松告知观众。《重案看点》跟进老百姓关心的新闻,调查分析其背景、余波,把“百姓关心”作为选材的唯一标准。《专家看点》是一个心理援助板块,被生活压力困扰、有各种心理障碍的人可在这里“参加一日减压实验,体会第二人生”,包括“心理咨询”、“科学解梦”、“减压游戏”等环节。《播报多看点》播出以后,其新颖的报道形式赢得很多观众的喜爱,成为我国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又一支生力军。《播报多看点》的创新,主要表现为报道形式的创新,也就是新闻传播方式的创新,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传播类型突破单一化;传播视角更为平民化;受众意识更为显性化。当然口头播报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隐患,比如为形式而形式,为说而说;对“平民化”的要义理解不透,片面迎合部分观众口味,导致内容庸俗化;说新闻在追求刺激性和煽情性上有抬头之势等。

(二)从叙议分家到事理兼容

在以往的新闻节目中,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严格分开,泾渭分明。这样处理的好处是首先让受众在第一时间了解更多的主要新闻,让他们自己选择需要参考评论意见的时候再看专门的评论。但是在当今的信息时代,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日渐加快,不少人希望借助媒介及时的点拨加快了解新闻事件的节奏,提高获取和理解、运用新闻信息的效率。所以原来把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严格分开的形式逐步被打破,开创了一种事理兼容的新体裁,把新闻事实的报道与新闻事件的评论有机结合起来。最成功的一个典型就是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节目。它的节目内容都是一些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而且都以客观真实、鲜活典型的新闻事实为基础,然后通过夹叙夹议的手法,进行合情合理的科学分析,形成了有叙述、有评论,有感性的撼动,也有理性的指引的动感传播模式。比如其中的《看透李洪志》系列、《政绩出了“羊”相》、《走私伙的背后》、《药品过期,良心变质》、《飞去的“乌纱”又飞回来》、《化肥“肥”了谁?》、《“吹牛”该由谁上税》等。其中《算命竟然有公司》一期,节目主持人首先介绍了这样一个新闻事实:四川有一个名叫宫闾的人,居然在通往深圳的公路上相继办起了几家算命公司。接着主持人针对全国的“算命热”这个典型的新闻事件,以事实报道和科学分析揭穿骗子以研究中华古典文化为名,搞封建迷信诈骗钱财的骗局。这种事理兼容体裁的好处是抓住典型,切入热点,事实客观,点评精要,有理有据,释疑解惑。

(三)从宣传说教到寓教于乐

研究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使人们认识到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人类从他诞生的时候开始,就需要通过体育娱乐性质的活动来宣泄情绪、消除疲劳和平抚内心。这就是娱乐起源的自然动力。只不过一直到后来人类生产力有了较大的发展,出现了休闲阶级,娱乐才从自娱的形式中脱胎出来,走向商业化。但是娱乐始终是人类的天性。在“文革”前,由于指导方针和思想方法的错误,我们的大众传播节目过分强调了大众传播媒介的政治宣传和统一舆论的“政府喉舌”功能,却严重忽略了大众传播的其他功能。“文革”后,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思想观念的更新,大众传播的文化传承功能、娱乐身心功能、发展经济功能、监测社会功能才被逐步开发出来。传播学的集大成者施拉姆早就把“传播学”定义为:“研究人的学问,研究人与人,人与他的团体、组织和社会的关系,研究人怎样受影响,怎样互相影响,研究人怎样报道消息,接受新闻及知识,怎样受教及教人,怎样消遣及娱人。”这表明包括我们的主持人节目在内的传播活动应当赋予它传递信息、传承文化、监测社会、娱乐身心和发展经济等多种功能。由于现代社会各行各业的竞争日益加剧,生活的节奏逐步加快,生活水平和社会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越来越希望尽量减轻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精神负担和压力,拥有更多的机会去舒缓神经、宣泄情绪,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具有轻松感、安全感和娱乐感。要达到这样一个目的,除了要发展综艺节目以外,在主持人节目的语言应用上也应通过寓教于乐的模式,体现这个规律,适应这种需求。

由陈伟鸿主持的《对话》节目是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播出的一个演播室谈话节目。开播三年多,不仅深受高层次观众的喜爱,而且在央视优秀栏目综合测评中多次名列第一,成为社会公认的名牌栏目。它的一条最主要的成功经验就是寓教于乐。这个栏目组的成员为了使这个本来比较枯燥、抽象和呆板的经济类谈话节目变得生动、活泼和有趣,提高节目的吸引力,实现“给社会一片飞翔的天空”的节目宗旨,策划通过“思想的交流与智慧的碰撞”形成《对话》节目的核心竞争力。比如他们在2004年11月24日播出了一期《对话·黄××》节目。主持人把中国家用电器零售业的龙头老大、××电器公司的总裁、中国××集团主席黄××请到了节目现场做节目嘉宾。年仅35岁的黄××18年前还只有4000元钱,但今天已经拥有105亿元人民币的“家业”。这个嘉宾本身就非常具有传奇色彩,但节目应当如何策划和主持,才能把受众对黄××的注意力吸引到一个正确的方向,使节目收到一个比较理想的传播效果呢?主持人陈伟鸿的策划十分巧妙,他首先借助一个非常有趣的假设性的提问,别开生面地引入了话题:

我们在办公室经常会说,如果我有100万的话,我会如何如何;当然也有想象更大胆一些的人会说:如果我有500万,我会如何如何。但我想我们在座的任何一个人从来没有想象过105亿这样大的数字,今天我们让这种想象在我们的现场来实现。我们一起来假设一下,如果在座的每一个人都有105亿的话,我们会怎么来花它呢?

这个富于想象的假设性提问马上激发了现场观众的丰富想象和对未来投资方向的憧憬。围绕着105亿这样一个对一般人来说的“天文数字”,大家饶有兴致地发表着各种意见:有的表示想在中国办一万个海尔的专卖店,有的想把今天的中国企业家杂志办成最权威的文化传媒集团,有的计划用来在太平洋上买10个小岛,还有的准备……在大家七嘴八舌地发表意见之后,大家自然都想知道黄××自己对这105亿元的未来是怎么计划的。这时节目主持人水到渠成地请黄××现身说法。完全出乎大家意料的是,黄××的回答只有三个字:“不够花。”在现场观众的期待和探询的目光中,黄××才开始对自己的投资见解进行深入浅出的解释,使大家在投资理财的理念和经验方面学到了不少东西。为了把节目引向深入,主持人又把话题及时转到对第二个问题的追问上:

主持人:其实大家看到今天的你,可能很难想象出在18年前那个时候的你单枪匹马地来到北京。你想来干什么呢?

黄××:……原来因为我跟我哥哥去内蒙古做推销业务嘛,我觉得内蒙古的市场还是比较小,我想把这种业务带到北京来做,那就是来北京的目的。当进入北京的时候,花了五毛钱,去住一个地下旅馆,花了一块钱让三轮车拉我去找那个旅馆,结果找了半天,实际上是三轮车夫绕了一个大圈。第二天起来以后,我一看北京站就在门口。当时我觉得北京很大,结果走来走去就是在北京站这个周围走,实际上就是今天恒基中心这一带,老的地方就是一些小摊位嘛,应该说在那里转了半天。转到最后不知道哪是商业区,怎么去做买卖……

正是节目主持人的巧妙提问,引出了黄××关于自己身世和经历的这一番耐人寻味的介绍,它不仅成了关于黄××创业细节鲜为人知的独家新闻,而且非常生动、深入浅出地揭示了一个成功人士所必须经历的艰难曲折和心路历程,使广大受众不仅获得了许多经济投资的知识和经验,而且受到一次生动、深刻的关于人生、奋斗、事业的教育。

三、娱乐泛化,游戏求乐

席勒提出过一种“艺术游戏说”的理论,认为“游戏解放人类的天性,给人类带来情绪的宣泄和精神的自由,而艺术同样是一种宣泄情绪、表现创造的渠道,因此不难把游戏和艺术相提并论,甚至有人直接认为‘艺术就是游戏’”。如果说当初这种理论还没有被许多人所理解和接受的话,那么到了今天,许多艺术游戏化和游戏艺术化的现象都证明了席勒的远见卓识。在全球化传播的大屏幕上,最终起作用的却还是“眼球经济 娱乐至上”的游戏规则,“娱乐是人类的天性”这句话也已经被人类娱乐泛化的浪潮所验证了。在主持人节目中,无论是直接以娱乐和游戏作为主要内容和形式的综艺类节目,还是其他时政新闻类、经济贸易类、社会生活类、文化教育类、体育竞技类的节目,虽然娱乐的方式和分量不完全一样,但除了特别严肃和令人沉痛的内容外,受众一般都希望在节目信息传播过程中获得某种程度上的游戏般的情趣和审美的享受。他们对节目主持人语言的期待当然也就少不了能使他们获得情绪宣泄、精神放松、艺术审美和娱乐谐趣的“快乐因子”。

节目主持人要为自己的语言增添更多具有游戏意味的“快乐因子”,绝不能单纯为游戏而游戏,首先要养成自己语言传播审美中的游戏精神和游戏趣味。从审美的角度看,并不是所有的人、所有的语言结构形式都可以具有艺术和游戏意味的张力。“所谓游戏的精神,是一种自由的精神。在游戏中,人不受世俗的、物质的、具体的、功利的限制,你的精神是充分自由的,你可以拥有审美的自由想象。”“在一种具有艺术意味的形式知觉中,对象不仅呈现为外表完整的物质实体,还呈现出结构各部分之间的内在秩序和联系,具有一种完美的和谐。或者,它的各部分既表现出完整统一,又有各自的冲突和抗争;以一种富于戏剧性的方式展开,借以表现出它内在的张力。这就是形式上的游戏趣味。但不仅于此,审美对象超乎实体之外的意义也必须具有游戏趣味。游戏趣味最有代表性的属性不是玩世不恭、虚伪歪曲,而是赤子情怀、人性的返璞归真。因此审美对象意义的游戏趣味将文明中尊重和彰显人性的规则放大,剔除和摒弃阻碍天人和谐的粉饰与教条。那些出于特殊政治动机的、维护少数特权的、保护经济倾斜的、观念反动倒退的意义是与游戏趣味水火不相容的,即使进入游戏的形式也无法发生游戏的趣味。”

在具备了语言传播中的游戏精神和游戏趣味的基础上,主持人有很多语言策略是可以运用的。比如:结合主题,讲一段生动精要的故事、趣事、怪事、逸事引入话题;即兴取材,从眼前临时捕捉一些人物、事件、景物,借题发挥,别开生面地引申出人们意想不到的主题或气氛;积极修辞,结合现场语境的实际和语旨的需要,恰当运用比喻、夸张、比拟、反语、借代、拈连、回文、摹状、警句、双关、对偶、连珠、层递、歇后语等修辞手段达到形象生动、谐趣幽默的表达效果;还有运用善意的讽刺、谐趣的调侃、精彩的对辩、奇妙的竞猜,别开生面的开头语、过渡语、对答语、结束语,令人忍俊不禁的幽默,从容应变的各种奇言奇招等都是为广大受众所喜闻乐见的获得娱乐趣味与美感享受的有效手段。

这些包含了“快乐因子”的语言手段的共同特点是:语言生动,机智谐趣,造成悬念,给人以美感,使人愉悦,发人深省。比如《对话》节目在采访惠普公司总裁卡莉·菲奥利娜时,根据当时惠普公司与康柏公司合作的背景,以一个“中国故事”开场:

很久以前,有一座山,山上的石头在暴风雨中一起往下滚落,其中的两个石头在滚落的过程中拥抱在一起,然后你认为将会发生什么事情?

主持人在节目开头不落俗套,用两个从山上滚落的石头的故事吸引了现场观众的高度注意和思考兴趣,这个故事实际上也是一个比喻和双关,它既生动形象又委婉含蓄、诚恳亲切地表达了对这次合作的疑问,引起对方对相关情况的陈述,也引发了观众对惠普公司与康柏公司的合作前景与风险的思考,显得非常得体和机敏。

再如1998年美国“环球小姐大赛”电视实况转播,主持人雅伦和日本小姐坂口有一段很精彩的对话:

雅伦:请问你在(美国女子)大学主修什么课程?

坂口:美国文学。

雅伦:那么,你看美国文学与日本文学有什么不同呢?

坂口:它们如此相同,要说不同,那就是日本文学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而美国只有200年历史……(语塞,她似乎觉得有些失礼了)

雅伦:如果可以打比方,美国只能算是一篇“短篇小说”,(全场大笑)请问您,美国最吸引您的是什么?

坂口:美国汽车间的旧货市场最令我向往,因为我在日本从未看见过……

雅伦:那你是否注意到这些旧货最多也只不过200年历史?(全场又一次大笑)

这短短的几段对话中,主持人非常敏捷地抓住坂口回答中所说的两个数字的对比,临时运用了“短篇小说”的比喻和“这些旧货最多也只不过200年历史”的调侃,既为当时略感“失礼”的坂口小姐解了窘,又让全场观众在享受了语言美感的快乐的同时,产生了对美国历史和文化的回顾与思考。

四、触发感觉,刺激求锐

在当今的文明社会里,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展,尤其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信息传播技术的现代化和全球化,使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每天所需要的信息。然而,与此同时出现的一个令人忧虑的现实状况是,大众传播的飞速发展,造成了所谓“信息爆炸”的局面。齐默尔曼认为,超量的信息消费往往是深藏的心理积淀和社会灾难的表征;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华裔新闻主播员宗毓华认为,这是一个“信息虽发达,知识却匮乏”的时代。

现代社会中许多成功的节目主持人已经注意到这样一个经验和道理:要在浩如烟海的信息海洋中获得自己的一席之地,进而塑造自己节目的品牌,首先必须按照受众接收信息的心理规律,从“吸引注意”开始,进而用信息的功能和效益“激发兴趣”,增强他们获取信息的欲望,最后进入思想共鸣和积极行动。所以节目主持人语言传播的第一个工作就是用强烈的语言审美刺激吸引受众的眼球和耳朵,触发传播对象的审美感受,形成审美体验。主持人节目的传播实践经验证明,如果主持人节目所发出的刺激越强烈,也就是说如果节目的审美价值(审美锐度)彰显得越清楚,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所产生的感觉、知觉、直觉、情感、想象、兴趣、欲望、意志等心理活动就越强烈,并在此基础上产生更深层次的心灵意蕴、生命体悟和精神自由。

节目主持人要达到加强锐度、刺激受众感觉的效果,就要充分利用受众的好奇心理、求知心理、自尊心理、逆反心理、崇名心理、求利心理、从众心理等。主持人在开场白、过渡词、对答语中引发受众高度注意的语言手段主要表现在内容与形式的独特、生动、深化与创新上,如选题别开生面、素材新颖奇特、提问发人深省、控场机智善变、角度独辟蹊径、观点深刻独到、语言诙谐幽默等,都是成功的节目主持人吸引受众的语言手段。

五、崇尚品牌,个性求特

广大受众对节目主持人的语言审美发展趋势还体现在对品牌节目主持人语言风格个性化、多元化的追寻与期待上。品牌个性本来是营销学和心理学的概念,品牌就是心理学上的“个性”,逐步引申到其他多个领域,被赋予了人性化的生命和性格。

在本书的开始我们就详细探讨过关于节目主持人语言的个性风格问题,并提出节目主持人的本质特征就是“个性化”和“人格化”。

任何一个品牌节目的产生与节目主持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而主持人的个性化主持风格是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主持人魅力的先决条件,有个性才会产生活力和魅力。主持人保持发展其个性主持风格直接关系到该节目受众群的稳定和扩大。主持人适合节目特点的个性化主持在节目中占有很重的分量。许多具有鲜明个性风格的明星主持人成了所在台、所主持栏目宝贵的“品牌资源”,比如1992年进入消息类节目《中国新闻》主持人行列的徐俐,由于平常就对时局非常关心,加上她准确地把握了当时邓小平同志到南方讲话后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形势特点和海外华人的生活节奏与接收习惯,她在主持节目时大胆地进行了富有个性色彩的创新性探索。她运用了密集的语速、积极权威的语调、夸张的重音和停连的语句处理,形成了自己“疾语如风、刚毅练达”的语言个性风格,很好地适应了当时中国改革开放的生活节奏和表达了对祖国未来发展的自信心,受到广大受众的欢迎。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又开始了新的探索和创新。现在她主持的节目在保持必要的信息量的同时,语速比过去明显放慢了。其原因是她认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自信和速度已经被世界所了解了,这与当初急于开放自己,急于让别人了解自己不一样。我们现在不需要用这种很外化的东西去告诉外国人我们变了,我们的改革开放应当表现得更加从容和大气。我们不仅应当让外国人看到中国的新闻,更应当让外国人感觉到中国人的内心。

同类推荐
  • 追寻教育的乌托邦

    追寻教育的乌托邦

    本书记载了作者的心灵成长、记录了作者变革的梦想,体现了作者对理想教育的向往及一种大教育的情怀。全书内容包括:走向讲台——在执著与坚毅中为人师表、享受课堂——让课堂成为孩子的精神舞台、学生观——你的心我永远会懂等七章。
  • 电视节目编辑

    电视节目编辑

    《电视节目编辑》总结了电视节目编辑中的基本原理与规律,强调后期编辑意识前置处理的方式方法,以电视编辑敏锐准确的眼光剖析电视节目。电视媒体无疑已经成为现阶段最有影响的传播媒介,能够加入电视媒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是无数学子孜孜以求的目标。然而电视又是一个发迅速的媒体,几乎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这种发展不仅表现在电视媒体自身的快速发展,同时也表现在电视语汇的迅速发展变化,随之而来的是电视观念的迅速更新。
  • 难忘又一年

    难忘又一年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2009年是共和国建国60周年。在党与共和国的历史上.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里程碑的“伟大转折”无疑是最为重大的历史事件。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它在拨乱反正,提出改革开放任务,推动农村改革方面起了伟大的历史作用。围绕这一事件,作者在深入研究后发现,邓小平主持的1975年整顿是历史转折的前奏;1976年粉碎“四人帮”的胜利为历史转折创造了前提;此后的两年为历史转折作了准备。
  • 大学生GE阅读(第4辑)

    大学生GE阅读(第4辑)

    《大学生GE阅读(第4辑)》以“人文情怀、学术精神”为宗旨,以通识教育为主板,以文、史、哲、艺、政、经、法、社等学科为重点,陆续开设“大学讲堂”“博士开谭”“专题专论”“评书评人评事”“海外文摘”“网上撷英”以及“反馈与批评”等栏目。文章以栏目为单元,以文学、历史、哲学、艺术、政治、经济、法学、社会学为序次,举凡论文、散文、书评、随笔、讲演稿、谈话录等,文体不拘,文风不限。编者诚心虔志,企盼有创见、有发现、有风骨、有格调之文章,希望与同仁同道共同开拓一片中国大学生喜闻乐见的通识天地与文化乐园。
  • 为了更好地出发

    为了更好地出发

    本书是一本围绕转型发展这一主题,总结了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典型经验,同时收集了其他一些地区在类似领域转型发展的先进经验。全书分为总论篇、魅力北湖篇、实力北湖篇、生态北湖篇、开放北湖篇、幸福北湖篇六部分,共38篇报告。
热门推荐
  • 国际传媒整合营销传播

    国际传媒整合营销传播

    本书是国内第一本国际传媒整合营销传播的教材。编者立足于传播全球化的背景,探讨了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在中国传媒贯彻“走出去战略”、开拓国际市场实践中的应用。本书介绍了整合营销传播基本理论,分析了国际传媒品牌内涵与构成要素、实施整合营销传播的必要性及整合营销传播主客体构成,并从战略、策略、手段、保障、评估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国际新闻或国际传播专业教材,也可以为国际传播工作者提供参考,还可以为国内传媒的营销实践提供借鉴。
  • 雪落千寒

    雪落千寒

    爱情,有许多种答案,只是有些答案在现在已经看不到。曾经有个男人告诉我这么一种答案:不需要付出的回报!
  • 龙飞凤舞傲九重

    龙飞凤舞傲九重

    这段话给可爱的编辑:我怎么申请了两次啊?刚才那个怎么也找不到了。如果有的话,麻烦您给我把那个删除了。一个普通的高中生,因为一次莫名其妙的遭遇,展开了他身不由己的人生。
  • 手心至爱我许你来世

    手心至爱我许你来世

    一朝穿越,成了银月国的九公主,自从回宫,自己的未婚夫被姐姐抢了不说,还是个爹不疼,娘不爱的住但这是他的前世,她还有一个爱他的洛璃那日,他拿着她的坠子,一遍又一遍的抚摸着,看着那块坠子……“萱儿,我不可能保护你了,如果有来世,让我多看看你可好,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你若幸福,便是终点”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插肩而过,而我?是不是和你停留太少,才会连看你的资格也没有,沐子宵道
  • 问剑之旅

    问剑之旅

    自古邪正是死对头,而他身为魔教之人,但却比那些所谓的正派人士光明磊落。最终他能否改变世人对魔教的看法?
  • 华丽高卢:法国皇室

    华丽高卢:法国皇室

    本丛书选择欧洲和亚洲具有典型性的几个皇室家族作为主要故事,以历史文献资料为素材,并通过对相关资料的系统挖掘、整理,以家族历史为主要剧情,以皇族重要人物为主角,由历史学家担当编剧和导演,来表演几出皇族历史剧。
  • 时空论

    时空论

    本书,魔法,异能、BT武功等不切实际的东西通通没有,匪夷所思的事物全部都有合理的解释。科幻,基于科学的想象。日本何惧,美国何惧?通通都是跳梁小丑,华夏重新恢复世界之巅之日,便是日美恐惧绝望之时!阴谋即将实施之际,华夏遭受创伤之际,百姓陷入恐慌之际,看主角如何一步步的破除阴谋,抹平创伤,安抚恐慌……
  • 清水寒

    清水寒

    帝位空悬,四子夺位。民间隐士,奇幻传说。好似这个王朝都变的不一样了。清水一样的心境,却被逼着一步步的走进帝王之尊。
  • 魂归大明

    魂归大明

    公元1627年,明天启七年五月,后金兵进犯宁锦,数攻不下,撤围而去。八月,熹宗崩,信王朱由检即皇帝位,昭告天下,改明年为崇祯元年。这年的九月,皇明山西承宣布政使司潞安府长治县,当地豪商申家的后院,隐隐传来一阵老妇人的低泣声......
  • 西风奇谭录

    西风奇谭录

    自古以来,命运无常。有人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有人谓:时也,命也。凡此种种,不一而举。是矣,国人皆羡慕王侯将相、英雄豪杰,大丈夫生当如此,彼可取而代之,于是乎,你来我往,上演了一幕幕惊天的风云传奇。本段故事,源起盛唐之末,后世子孙回望那段历史,高山仰止,无不称谓当时经济繁荣,政治开明,文化发达,交流频繁,可惜繁华终有头,烟云终消散,乱世当道,群雄涌现,群魔乱舞,征伐连连,尘世之间终免不了种种迷惘、争斗、贪嗔、杀戮、欲望与痛苦,连篇故事,令人长叹:命运皆能抗拒,终不能改变。在这里,每一篇故事都是一个传奇,每一个传奇都是一曲奇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