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75800000015

第15章 信息需求的多元化决定了主持人节目的细分化(2)

(六)体育运动类节目

体育运动类节目,就是与体育运动内容相关的节目。在广播电视传播中,体育类节目中的“体育”是一个由体育与相关联的领域交叉构成的具有“边缘性”的“大体育”概念。

1.体育运动类节目的分类

对体育运动类节目的具体分类分项,大大小小,林林总总。比如按题材分,就有赛事新闻节目、体育活动新闻节目、体育事件新闻节目、体育人物新闻节目等。从报道形式上又可以把它分为体育消息类节目、体育系列(连续)报道类节目、体育重大事项专题类节目、体育评论类节目等。从节目制作上来说,它又分为体育新闻节目、体育比赛节目和体育专题节目三大类。这三类,可以说基本囊括了全部类型的广播电视体育运动类节目。

(1)体育新闻类节目。体育新闻类节目主要以报道当前国际和国内的重大体育资讯为主,涵盖体育赛事、体育事务、体育活动、体育人物及其他相关边缘性内容的节目。从报道题材上划分,体育新闻节目可分为体育赛事新闻、体育活动或事件新闻、体育人物新闻等。体育赛事新闻节目的报道内容主要是关于国际国内各级各类赛事的动态、综述。体育活动或事件新闻节目主要报道三个方面:一是社会、学校和军队开展的体育活动;二是与体育有关的重要事务,如奥运会、亚运会的申办工作、体育赞助活动等;三是一些与体育相关的突发性重大事件,如运动员服用违禁药物、球迷骚乱、假球黑哨等。体育人物新闻节目的报道内容主要是关注在体育领域里的有一定影响力的运动员、教练员等知名人士的最新动态。边缘体育新闻节目是指在报道中把体育和其他一种或多种内容相结合的新闻,如体育司法新闻节目、体育经济新闻节目等。

从体育节目的制作和播出划分,体育新闻节目主要有资讯类体育节目和杂志类体育节目两种。

资讯类体育节目主要是汇集赛事及所有与体育有关的动态消息的节目。它能将重要的体育赛事、体育活动、体育事物或体育人物的活动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及最新的动向及时向公众报道,以满足受众了解有关信息的需要,在广播电视体育新闻报道中运用最多、最广。这一类节目的特点是“短、新、快、广”。“短”是指篇幅短小,“新”是指新闻价值,“快”是指时效性,“广”是指其覆盖面宽,只要是和体育有关的均在报道之列。如广东电视台《体育新闻》,它以新闻播报的形式为主,每天有五个主要播出时段,可以满足各种层次、各种职业、各种生活习惯的关心体育资讯的观众的要求。各档新闻长度不一样,报道的信息量及深度也各有侧重,既能满足生活节奏快的人士对信息量的要求,也方便人在茶余饭后细细品味每天发生在世界各地以及身边的体育事件。“最快、最全、最有深度”是其对广大观众的承诺。其报道的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广东台记者报道的发生在广东省内的重大体育事件以及各种趣闻乐事;二是由北京、上海等国内十多家电视台合作开办的中国体育新闻素材(CSN)提供的国内主要赛事;三是由美联社、路透社加上ESPN体育新闻素材提供的国际重大赛事;四是由作为体育转播大台的广东台自己提供的第一手赛事信息。

杂志类体育节目,主要是围绕某一赛事、某一体育活动或事件、某一体育人物及其他与体育主题有关的若干新闻事实,综合运用消息、综述、述评等进行的综合报道。这一类节目就如同一本“杂志”一样,不可能与一般资讯类体育新闻在“快”和“新”二字上比拼,它的特点是“全、精、活”。“全”一方面是指它综合运用了多种报道手法,另一方面是指它的报道不受篇幅限制,可以写得全面一些;“精”是指它对报道的内容要经过筛选,去粗取精,突出重点,深化主题;“活”是指它的表现形式不拘一格,灵活多样。如中央电视台的《早安中国》,这是第一家在早间时段推出的融新闻、知识、服务于一体的大型直播类体育新闻杂志节目。其节目内容涉及体育新闻、体育人物、大众健身、心理卫生咨询、休闲垂钓、旅游度假、体育彩票等方面,旨在宣传强身健体的生活理念和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该节目以体育新闻和健身娱乐为主线,将以往属于生活服务类范畴的内容都融进“大体育”的概念中,形成了《早间体育新闻》、《媒体扫描》、《中国体育彩票》、《减肥纪实追踪》、《今日心情》、《车轮滚滚》、《鱼行天下》等若干个小栏目。

(2)体育比赛类节目。体育比赛类广播电视节目,主要是指电台和电视台直播或转播的国际国内各级各类比赛的节目。体育比赛类广播电视节目的分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划分:

根据赛事的类别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大型赛事(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等)直播(转播)节目;二是普通联赛(足球、乒乓球等)直播(转播)节目,类似NBA、英超等国外的联赛制度已非常成熟,我国目前也出现了中超、乒超等联赛;三是单个赛事直播(转播)节目。根据比赛的组织举办主体可分为国际级赛事直播(转播)节目、国家级赛事直播(转播)节目、地方性直播(转播)节目。根据赛事项目可分为足球赛事、篮球赛事、冰雪赛事、赛车、棋牌赛事直播(转播)节目等诸多类型。根据制作的方式可分为现场录播、加工转播、购买成品三种类型。

(3)体育专题类节目。体育专题类节目,是指针对具有专门内容取向的各种体育题材,作比较深入全面的反映的节目形态,是广播电视体育节目中的一种主要类别。专题节目在内容上能对体育某一主题作较为统一、全面、详尽、深入的反映,在形式上可以集广播电视各种表现手法、技法之大成,与新闻节目和比赛节目相比,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各电台、电视台都想方设法精心打造此类节目,借以凸现本台的优势与特色。

体育专题类节目根据形式可分为体育集锦节目、体育录播节目、体育娱乐节目、体育纪录片节目、体育谈话节目、体育教学节目等。根据某些全球性的重大体育赛事的需要,体育专题类节目还可以临时进行扩展和补充。比如在2008年北京举办的第29届奥运会前后,中央电视台就根据要办成“科技的奥运、人文的奥运、绿色的奥运”的宗旨,以及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家主流媒体职能的需要,把体育节目细分为《奥运城市行》、《奥运ABC》、《奥运传奇》、《人在奥运年》、《奥运经典》、《奥运殿堂》、《触摸奥运》、《CCTV谁将主持北京奥运》、《奥运故事会》、《我的奥林匹克》、《你好,2008》、《奥运进行时》、《天下足球》、《足球之夜》、《体坛快讯》、《体育晨报》、《武林大会》、《体育新闻》、《拳霸天下》、《奥运岁月》、《精彩F1》、《篮球公园》、《对手》、《赛车时》、《体育世界》等二十多个专题节目。

2.体育运动类节目主持人的功能

体育节目主持人的职责是对体育新闻事实进行解释、说明和议论;对转播、直播的体育比赛进行现场报道及说明;对比赛规则、比赛进程、胜负情况作出解说和评价。他与音响、图像配合共同形成节目的整体印象。体育节目主持人的功能有四个:

(1)解释说明功能。这是体育节目主持人的基本功能。由于体育运动比赛和体育活动的种类繁多,体育比赛中争夺激烈,一些技术动作都在瞬间完成,尤其是在双方混战、形势瞬息万变的情况下,观众难免有看不清楚的地方,或者是对某个技术动作的判罚不明白,对某些竞赛规则不理解。如果受众对体育运动项目及比赛的性质、特点不够了解,甚至不知道比赛双方到底在比什么,看点是什么,主要规则是什么,就会失去观看比赛的兴趣。因此,体育节目主持人最基本的功能便是结合比赛过程出现的现场情况,对体育运动及比赛的性质、特点、规则及要领及时进行解释说明,对一些容易引起争议的关节点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为受众“释疑解惑”。主持人需要重点解释说明的地方主要有:体育比赛的精彩之处,容易引起争议之处,观众不理解、不清楚之处和某个技术动作的判罚不明白之处。另外有时需要对非画面的情况进行补充,比如重要的历史背景资料、相关的值得了解和品味的“花絮”和反馈资料(如优秀队员的情况、双方的技术特点),这些都需要主持人在紧张比赛的中间休息时间,或者是在比赛比较和缓的阶段适当地进行补充介绍。

(2)文化教育功能。体育是文化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他为《奥林匹克运动》一书写的序中说,以顾拜旦为首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从他们重建奥林匹克运动一开始就坚信:“按照一定原则组织起来的体育运动可以提供给青年,以至于整个人类的,不仅是身体方面的益处,而且是精妙的、文化的,特别是道德方面的品质。”体育运动的这种强大的功能应当通过大众传播尤其是体育节目主持人的传播发扬光大。在对体育比赛和体育活动进行解说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体育本身的教育意义。一方面,与体育比赛相关的知识固然很多,其中涉及体育运动竞技的知识、体育比赛规则的知识、科学技术知识、历史和地理知识、人文知识等;另一方面,体育的教育意义还在于通过体育比赛中体现人的理想、精神、心理、意志、情感和毅力等方面的生动例子和事件,告诉大家应该如何面对人生中的种种竞争、挫折和变故。从这个角度上讲,体育解说员其实也是老师,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将体育比赛中的道理表达出来,使受众得到启发和鼓舞,学会如何正确面对人生的种种挑战。关于这一点,在2008年8月北京举办的第29届奥运会期间中央电视台就作了一个非常生动、全面、深刻的演绎,为国内外的广大受众提供了一个全天候的、内容丰富的文化教育大课堂。中央电视台共开设了二十多个与北京奥运内容相关的丰富多彩的节目,为了增强其文化教育功能,不仅通过层层严格的推荐与选拔,从全国数千名优秀的节目主持人中精选出几十名出类拔萃的体育节目主持人,而且对这些不同内容的节目赋予了不同的风格特色,从不同的角度发挥了各节目的文化传播教育作用。比如《奥运ABC》是中央电视台一档介绍奥林匹克运动会比赛项目的节目,通过高科技手段详细解析各个竞技项目的精彩看点,对全民进行各类体育竞技知识和审美知识的普及;《奥运来了》是借助报道奥运提升城市品位、优化城市功能的具体举措,使百姓对奥运的举办理念——“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以及奥运与城市面貌改变、交通状况改善、人文素质提升的重要作用有真实而深切的了解;《我的奥林匹克》是中央电视台2007年开始全力打造、强档推出的以“人物与奥运之间的关系”为关注点的电视人物专题节目,它使受众有机会更多地了解到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的“有功之臣”的光辉业绩;《奥运中国》是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为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设的专题栏目,向全球华人华侨、华语观众推介中国奥运文化,讲述中国从古到今为奥运拼搏的有特殊作为的人物;《奥运城市行》面向世界传播奥运,介绍中国各个城市如何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作出自己不懈的努力和贡献;《北京2008年》把人们带进“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奥运盛会中,让其深刻而真切地感受北京这个东方文明古都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化中的历史巨变;《CCTV谁将主持北京奥运》则是通过对挑选北京奥运会主持人的海选报名开始到紧张而精彩的过关斩将,再到北京奥运会主持人脱颖而出的全过程报道,展示我国节目主持人实现自己的飞翔梦想,超越自己青春的胆识与才气。

(3)政治功能。由于现代体育运动是一项具有鲜明国际性的社会活动,随着奥林匹克运动在全球的深入发展和奥林匹克精神所推崇的和平主义与国际主义原则深入人心,以奥林匹克运动为代表的国际体育运动对国家政治和国际政治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由于大众传播的发展和体育节目的传播而得以无限地延伸和扩大。这主要表现在:促进了国际的相互了解,维护了世界和平;促进了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统一;促进了民族间的平等共处;促进了国际关系准则的建立和维护。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在世界各地的圣火传递过程中,虽然发生了个别国家局部地区少数人的破坏活动,但是通过各国广播电视的现场直播,各国的广大群众都受到了一次很好的国际主义、和平主义教育。据新华网北京4月14日电(记者常璐)报道,瑞典首相弗雷德里克·赖因费尔特2008年4月14日在北京大学演讲时说:“我相信,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将使全世界获益。”“奥运会是全球化的一个良好范例,通过竞赛、交流与互动将世界各国运动员乃至人民联系起来。奥运会与体育运动有关,也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有关。我希望北京奥运会取得圆满成功。”赖因费尔特在演讲中还说:“我不相信抵制北京奥运会是正确选择。北京获得举办2008年奥运会资格的决定是完全正确的。”体育运动的这种发展趋势与功能要求每一个体育节目主持人必须有坚强的国际意识、政治意识、社会意识和大局意识。

(4)审美功能。体育节目主持人不同的语言个性风格能给人不同形态的美感享受。比如“文革”以后,由于传播观念、地域文化、语言特点、受众口味以及经验积累等多方面的差异,国内体育节目主持人已逐渐形成了三个比较明显的派系,分别是: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为平台的“京派”,以上海乃至华东地区电视台为平台的“海派”,以广东及港澳地区电台、电视台为平台的“粤派”。这三大派系各自具有自己的典型代表和独特风格。如以宋世雄、张路以及他们培养出来的孙正平和韩乔生为代表的“京派”,解说具有专业性强、感情充沛、昂扬向上的风格;以上海唐蒙为代表的“海派”,解说具有细腻、技术分解到位、眼光独到、语言专业性强的风格;以王泰兴为代表的“粤派”,解说具有语言通俗、评点精要、富于激情和幽默的风格。这几种不同的体育解说风格适应了不同受众的欣赏习惯和审美情趣,大大拓展了体育节目的审美功能。

另外,体育运动自身蕴涵着丰富多彩的艺术与审美元素,主持人要成功地主持体育节目,就不仅要及时、准确、生动地解读体育运动竞赛过程本身,同时还要充分挖掘和烘托出这些体育比赛细节中的艺术性和美感元素,使受众在观看体育比赛的同时,得到艺术上的美感享受。中央电视台著名的女节目主持人沈冰之所以能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总主播,与她善于发挥体育节目的特殊美感魅力有很大关系,早在新加坡读大学期间,她就已经以“英超”为起点而关注足球。虽然她在主持2002年韩日世界杯转播初期曾受到诸多男球迷的排斥,但她的独特魅力逐渐得到认可。她认为“关注足球专业技术和关注男球星的女性都越来越多,各种各样的看球方式都无可厚非,这恰恰体现了足球的多元魅力。男性球迷可能特别喜欢钻研配合、技术、脚法,女性球迷可能对这些关注相对少一些,但对于球星们的外形、服饰、发型等会多一些关注。”她认为,足球运动本身的内涵是多元的,世界杯除了看比赛、看球星、看技术,更是一扇了解其他国家民族文化的窗口。可以看到国家、民族乃至种族之间微妙的文化差异和特点,这也是一种看球的乐趣。“她们挖掘和享受着世界杯的多元本质,为这场盛宴增添了色彩。”她还提出,男女球迷其实都应该放平心态:一方面,女球迷不必因为专业知识不如男球迷而觉得低人一等,一样可以虚心求教球技上的知识,“说不定有一些男球迷平时生活比较压抑,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机会‘显摆显摆’”,“女球迷们就包容一些,顺便也能补充点知识,大家开心;另一方面,男球迷也别觉得自己就特别牛,大家欣赏角度不同而已。”也许正是因为许多出色的女体育节目主持人的崛起,“世界杯让女人走开”在当今已不会成为问题。

当然,在体育运动节目的传播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其中的美感魅力,节目主持人主要依靠声音而不是通过表演来进行传播,体育运动员的出色表演和紧张激烈的体育竞技过程所包含的许多美感元素,是需要通过现场比赛的动态图景加上主持人的即兴解说来展示的,比如其中的理想美、情感美、意志美、幽默美,都是要通过现场画面加上主持人的语音美、辞采美和韵律美来表现的。语言将成为整个体育视听产品艺术档次的决定因素。

3.体育运动类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特点

(1)准确鲜明、生动精练。要做到这一点,首先主持人自己对体育活动与比赛的类型、特点、规则、程序不但要“看得懂,看得清”,而且在对比赛进行介绍、补充和评论的过程中,要有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正确地引导受众进行观赏,使他们获得知识、娱乐和美感等多方面需求的满足。体育比赛是一项专业性运动,整个体育比赛过程都是由双方战略战术的运用和每个队员的技术动作、彼此配合组成的,对比赛过程的解说实际上就是对每一个战略战术或每一组技术动作的解说。这就要求主持人在表达过程中语言要专业术语化。尤其是体育赛事现场转播专业要求高,从历次的赛事转播看,观众挑剔最多的是解说员和主持人。主持人和解说员水平参差不齐往往是一个“软肋”,所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中央电视台决定要面向全国选拔人才以确保奥运主持节目的质量。一般体育活动和比赛时间大多在几十分钟甚至一两个小时,如此长的时间里观众既希望解说员能够给予适当的引导,又不希望解说得太呆板、太空泛、太啰唆。所以解说员一定要做到语言准确、简洁、精练,这既反映出一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风格,又能增强解说的整体效果。因此,解说的语言表达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宋氏解说”之所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口齿伶俐、思维敏捷,表达自然流畅。在电视解说过程中,虽然主持人的语速不必要求像广播解说那样快,但绝不可以拖泥带水,言不及义。

在其他各类新闻评论中,一般情况下是不允许使用文学语言进行描述和评说的,因为文学语言难免存在着主观推断和个人情感因素,容易给新闻事实的真实性带来损害。但是广播电视体育评论中允许广泛使用适当的文学语言,从而使体育评论产生不同于一般新闻评论的生动性感染力。比如著名体育解说评论员张之学识渊博,功底深厚,精通英、日、俄、西班牙语等四门外语,善于从古今中外的艺术宝典中引经据典。比如,他用李白“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来形容足球守门员的严密防守;用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来描绘比赛过程中的局势变化;用李贺的“黑云压城城欲摧”来比喻足球场上的重兵压境。1961年,第26届世乒赛在北京举行,张之对比赛的评论解说成为体育解说史上的经典之作。他以精妙的文学语言、传神的描述、公正的立场和友好的态度将场上扣人心弦的形势生动地传到了千家万户,极大地鼓舞了听众,连毛主席收听了实况转播后都说:“广播好紧张,让人听得心都要跳出来了。”

但是,现在也有一些体育节目主持人,其中也包括某些比较著名的主持人,用语不够准确和规范,受众对此比较反感。当然,在瞬息万变的体育现场解说中,要做到完全“滴水不漏”几乎是不可能的,对偶然的小差错也不应过分求全责备。但是如果老是那样就是不允许的了。比如中央电视台的一位著名体育节目主持人的语言风格本来很受欢迎,但由于在解说中屡屡出错而在网上受到一些受众的抨击。人们上网通过搜索引擎的检索,就会引出“韩××语录”、“韩××经典”、“大嘴韩××”、“韩××语录大全”、“韩××妙语录”等数百页。其中许多已被老百姓作为茶余饭后的笑料。比如:

守门员一声哨响,比赛结束。

裁判员突然从跳台上跳下去了。

南非队的教练是个大胖子,当他跳起来的时候,产生了很大的势能。

各位观众,中秋节刚过,我给大家拜个晚年。

现在由中国队守门员范志毅开任意球。

在上周刚举行了一场别开婚面的生礼。

巴乔在前有追兵后有堵截的情况下带球冲入禁区。

水晶宫队已经赛了7场,2胜2平4负。

这球算进,裁判判进球无效。

而这位主持人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的游泳比赛现场解说中仍然把他的“韩××妙语录”进行下去:

站在领奖台上的是我国游泳队的小将……(旁边的主持人说,“老将了,代表国家队出战了很多次了”)年龄毕竟还是很小的……

第八泳道是我国游泳名将王海军(旁边的主持人低声说,是“王海波”)……

怪不得有些球迷总结出一条“韩××定律”来开玩笑,意思大体是:韩××在解说比赛时,眼睛里看着球员A,脑子里想起了球员B,嘴里说着球员C,实际指的是球员D,观众以为是球员E。

可喜的是,这位主持人后来对自己存在的语言失误已经有所认识,他反省说:“既然你坐在国家电视台主持人的位置上,观众就有理由对你进行挑剔,因为他们要听到最高水平的解说。在足球解说方面,我与黄健翔是有差距的,我知识的积累没有他多,也没有场上的感觉,但我现在对足球有真情的投入,也会为足球流眼泪,表现我的喜怒哀乐。我只有认真地钻研业务来提高自己。”

(2)评论客观、中肯、精要。体育节目是一档具有多重性质的节目,它既具有新闻性,又具有娱乐性。但它首先还是建立在正在发生的某些新闻事实的基础上,因此体育节目也是一种新闻传播活动。它必须遵循新闻传播讲究真实性的基本原则,这就要求体育节目的主持人要以传播体育比赛和体育活动的事实为根本,让受众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作出相应的判断。主持人有时也需要作出相应的分析评论,但应该是力求中肯,点到即止,切不可自以为是地信口开河,尤其是作为电视转播体育比赛的节目主持人,评论更应当结合画面的真实情况,站在公正的立场,保持转播的客观性。

比如2006年7月足球世界杯在德国举行,在赛事开始一段时间以后,中央电视台体育新闻评论节目的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在节目中进行了一次评述,他有理有据地把前段的比赛概括为六个“有”与“没有”:

有一个惊艳的开始,却没有一个惊艳的继续;有漂亮的进球,却没有漂亮的比赛;有伟大的教练,却没有伟大的革命;有回归的秩序,却没有期待的黑马;有金球金靴,却没有令人信服的获奖;有越来越多的中国球迷,却没有中国足球队。

其中,在说到“有回归的秩序,却没有期待的黑马”时,白岩松说:

比赛结束了,黑马终于没有出现,非洲与亚洲的球队早早回家洗洗睡了,大家似乎不适应欧洲;然而欧洲适应,强队适应,于是秩序恢复。可秩序真的恢复,怎么又感觉那么乏味呢?好在下届世界杯在南非,估计又要天下大乱,来吧,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是太累还是太被人熟悉?这届世界杯的明星乏善可陈,偶尔几个巨星,还忙着告别,花活多于实际工作,即使拿走了金球,也有点“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意思。齐达内就更让人可惜,但这是他自己的选择,我们无法说什么!好不容易上一届罗纳尔多用8个进球破了6个进球的射手魔咒,这一次就一把回到解放前,5个进球就最佳射手!估计克洛泽自己都郁闷。还有小罗,天王一样来德国,却无人喝彩,连巴西都不好意思回,不像鲁尼,毕竟带红而走,然而,都是一声叹息!没办法,比赛既然是属于教练,明星就是螺丝钉,闪光很难。

在评论到“有越来越多的中国球迷,却没有中国足球队”时,白岩松说:

对于中国球迷来说,这是一届有时差的世界杯,没想到,热度更甚,可见我们生活压力之大以及偶尔的空洞乏味。但是,中国足球不用倒时差,只需适应自己的北京时间,然而这错过的是怎样的舞台与盛典?这种习惯性的缺席,让我们在前方当记者的都有点二等公民的意思,只好不断拿北京奥运会来充门面。我们虽然嘴上调侃:没有中国队,世界杯更纯洁,水平更高!但我们知道内心的伤痛。要知道,中国的世界杯氛围比德国都高,要是有中国队参加呢?要是我们主办世界杯呢?

白岩松这些评述中的六个“有”与“没有”不是凭空而论的,而是缘事而发,例证典型;陈述事例也不是就事论事,而是由表及里,一语中的。评述的语言生动精彩,善于调侃,而概括的结论却又高屋建瓴,耐人寻味。

(3)有声有色,动态动情。主持体育节目是一种过程解说,因为大多数受众远离比赛场地,无法直接目睹关于比赛的场景和细节,只能借助主持人的语言中介才可以“进入”体育比赛的现场。因此,解说员在解说过程中应当注重比赛过程表述的逼真、动态和动情。所谓“逼真”,就是通过术语化的表达,把比赛现场的状况和关键性细节真实客观、生动传神地报告给听众,使听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能够在头脑中建立一个完整、动感、持续不断的比赛画面。这样才能使听众通过收听广播达到“观看”的目的。所谓“动态”,是指由于体育比赛对抗激烈,有高潮也有低潮,从始至终龙争虎斗,变幻莫测,结果难料。正所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文似看山喜不平”。中央电视台的著名体育解说员孙正平日常生活中显得谦和文静,可是一到体育节目主持现场直播体育赛事时他的声音就激情洋溢,非常具有感染力。所以聂卫平说:“和其他的解说员相比,孙正平的语言、声音对观众的吸引力更大,非常有特色。”白岩松评价说:“这可能就是孙哥,表面平静却拥有内心激情的体育解说员。”体育解说过程也要适应比赛过程的节奏变化,以解说者对语音语调节奏快慢、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处理来充分展现现场比赛的动态和魅力,充分吸引受众的注意力。所谓“动情”,就是对比赛过程中一些关键性的精彩场面可以着力渲染,让受众跟着比赛的节奏,心理和情绪上及时进入“高潮”,体验体育竞技的刺激与美感。

在2006年世界杯法国对巴西的比赛最后30秒钟,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黄健翔也有这样一段连珠炮式的声情并茂的解说和评论:

5、4、3、2、1,比赛结束了!法兰西万岁!法国队凭借亨利下半场刚开场的进球、齐达内的妙传,他们淘汰了五星巴西。本届世界杯的前四名由欧洲球队包揽,半决赛法国将迎战葡萄牙队,这是2000年欧洲杯的重现。齐达内今天的表现向世人宣布:我还是世界上最好的球员。今天应该说齐达内的光芒盖过了小罗、大罗、瘦罗,真的让人怀疑他是不是应该退役?

巴西队输给了自己,也输给了一个强大的对手,20年前巴西队点球败给了法国队,今天他们连这样的机会都没有能够赢得。集全世界万千球迷宠爱于一身的巴西队、拥有最多受人喜爱的球星的巴西队,今天败在了整体组织严密的法国队面前。这就是世界杯,这就是淘汰赛的残酷!

让我们跟大罗、小罗、瘦罗、阿德、卡卡他们说再见吧。让我们期待着齐达内和亨利在后面的比赛中面对菲戈、面对C罗、面对德科的时候再为我们上演精彩的表演,为我们奉献经典的表现。经典难以重现,但是我们今天看到了新的经典,这是属于法国的时刻,属于齐达内的时刻!

体育节目的情感性,不只是浮于赛事的表面,而是旁征博引,穿插背景,注重探讨事件的来龙去脉,甚至运用文学的语言,展开分析评论,夹叙夹议,产生理性诉求和感性诉求相结合的良好效果,并且在某些时候情感的诉求还要高于理性的诉求,尤其是在围绕竞技比赛的评论中。广播电视体育评论的情感性成为它区别于其他评论的鲜明特征。黄健翔之所以成为深受球迷欢迎的足球评论员之一,即使他在2006年世界杯的现场解说中由于激情难禁而“越了位”、“失了态”,广大球迷还是怀念他,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他激情四溢的解说和独特的个人风格魅力在广大球迷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体育主持人节目的情感诉求,还表现在体育新闻的字里行间渗透着对体育运动的真谛、运动快感和人的内心世界的揭示,它充分体现了媒介的“人本主义”追求。评论员的评说应当将体育运动的精神充分展现出来,同时表现出对运动场中人的情感的尊重,挖掘出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广播电视体育新闻的情感不仅着眼于对生命的关怀,而且着眼于对人性、精神、情感、道德的关怀,把人的生存、发展视为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价值取向。当下大众的新闻消费已由理性消费向感性消费甚至体验消费转变。观众在接收新闻信息时已经不满足于纯粹的平面化的报道,而希望能在视听阅读中获得某种情感上的宣泄、寄托或是体验,以消解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带来的压抑感。在迎接北京奥运会和北京残奥会这几年的体育新闻报道中,“以人为本”的报道理念得到了极大的彰显。

比如在2008年的北京残奥会上,北京交通广播电台的主持人为了更好地和盲人朋友一起欣赏残奥会,特地邀请了从事播音和主持工作的盲人大学生晋吉征等几位嘉宾、志愿者和观众一同主持残奥会节目《行走天下》,他们轮番抓住重点,向盲人观众介绍比赛场馆、比赛项目、赛事进程、精彩镜头、现场气氛,还不时地穿插一些与运动员有关的花絮逸事,甚至让演播室里的现场盲人听众、嘉宾、志愿者共同探讨对比赛的感受,所有这一切介绍、叙述、抒情、议论,都非常适应收音机前盲人听众希望了解比赛、欣赏比赛、获得娱乐和美感享受的心理需求。当比赛快要结束时,主持人和现场盲人听众、嘉宾、志愿者有这样一段感人至深的精彩对话:

主持人:这是最后升国旗。

小晋:我们现场近9万名观众一起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现在听到这样的录音我心情还很激动。

主持人:是,要非常地感谢小晋给我们带来这么鲜活的、非常精彩的录音;而且我们不仅看到的是赛场内这些包括中国运动员在内的精彩的比赛,其实赛场外也是一样的精彩。包括看台上,我能感觉得到这么多人,几乎是9万人,都满了吧?

嘉宾:对,确实人特别多,欢呼声像人浪一样,那么大的声音,震耳欲聋。

主持人:你们在这样一个氛围当中虽然看不到,但是你们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完全可以感受到现场。

嘉宾:对,也是宋丹丹老师一直在倡导残健同行,通过志愿者的讲述让我们能够进一步地更深刻地理解奥运会,观看咱们的残奥会,其实我在这里特别要感谢他们能够给我们盲人朋友带来这么大的快乐,就像残奥会的理念所说的,超越、融合、共享。这些如果都做到了,盲人朋友真的应该很感谢这么多志愿者,这么多健全的朋友。

嘉宾:我们也更应该感谢小晋,因为有小晋,让我们今天的节目这么精彩,有那么多人通过小晋的话筒、小晋的声音来感受比赛。我刚刚听到那个录音,真的觉得特别地感动。这个体育有这么大的魅力,可以让这么多人都一起快乐,和近9万名观众一起高唱国歌的那种感觉,我刚才听小晋说话,到现在都能感觉到他心里的激动,那种自豪,还有那种荣耀。

主持人:据说昨天在“鸟巢”当中上演的“中国日”,在“鸟巢”里一共6次升起了中国的国旗,6次奏响了中国的国歌。

嘉宾:其实这种情况在雅典残奥会时就有了。当时雅典残奥会主席就说了,中国的国歌甚至成了雅典残奥会的会歌。

主持人:昨天还有一个印象特别深的,就是女子100米有一个T11级的比赛。吴春苗,一个青岛的小姑娘,她在比赛完了以后把自己的金牌挂在了她的领跑员的胸前,领跑员是一个健全人,而且是一个大学生。

嘉宾:比赛之前我们在社会公开招聘领跑员,我们是有一定要求的。我没有现场看到比赛的情况,我是后来看到照片,给我印象特别深刻的就是吴春苗把金镶玉的奖牌挂在了领跑员的胸前,他们两人一同站在五星红旗下,让我觉得特别地激动。在那个领奖台上还有两个人也是让我非常地激动,那是夫妻第三名铜牌,可以说是铜镶玉,两个人一同,夫妻两个人一起跑在百米的跑道上,一起站在国旗下,一起听着国歌,那种感觉让我觉得(他们)心与心相依、手与手相牵。有这么一句话说“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我不知道千年万年是不是才能修得一起跑步然后共同赢得奖牌。

在北京交通广播电台的这个节目中,主持人对参与主持节目的嘉宾、现场观众的挑选,内容形式的策划,素材的选择运用,播讲的语言和主题的升华,无不寄寓了对盲人观众的充分理解和真诚关怀,凸显了体育节目主持人对盲人朋友朴实真诚的关爱情怀和“以人为本”的传播理念。

(4)现场解说,全、快、细、活。随着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体育事业发展的加快,人民群众对参与体育活动、观赏体育赛事和获取体育信息的需求与日俱增,球赛的火爆程度日甚一日。随着广播电视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普及应用,体育节目有着无限宽广的市场,尤其是观赏体育重要赛事的现场直播,几乎成了广大受众每天工作之余的重要娱乐休闲活动内容。作为体育赛事现场直播的节目主持人,必须通过自己的语言配合电视的画面和广播的音乐和现场的声音效果,使收音机和电视机前的受众就像到了比赛现场一样,不仅仅可以观赏到比赛,而且被吸引,陶醉于其中。要做到这一点,主持人的语言就应该做到“全、快、细、活”。

“全”,就是要心中有全局,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在宏观上把握住整场比赛的流程、局势。用球赛中的专业术语叫做“把握场上比赛的节奏”,让比赛解说呈整体性、连续性,急缓相间,张弛有度。首先,主持人要把握住场上的总体形势,如谁强谁弱、谁攻谁守、战略战术、阵形变化等,将整体局势传递给听众,让听众及时了解场上的局势。其次就是连续性,比如在球赛中要求主持人的嘴尽可能快地跟着“球”走。即使在广播没有画面的情况下,听众最感兴趣的还是即时的场面,就是“球现在在哪儿?”随着球的转动,介绍持球队员及球员间的技术套路等,由这些“点”串起一条连贯的比赛线路,结合对整体局势的把握,就可为听众绘出一副完整的“脑电图”。我们来看一下广东电视台体育评论员王泰兴在2006年世界杯中评点意大利和澳大利亚的一场比赛:

足球为什么那么神奇?因为它像魔方,转来转去没有结果,让你永远充满期待。足球为什么那么有魅力?因为终场哨声响起之前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瞬间就会天翻地覆,被动变主动,输的变赢,难以预料,你必须自始至终目不转睛,稍一走神就可能留下遗憾。

意大利与澳大利亚之战就很好地诠释了足球的神奇与魅力,它让你期待,让你郁闷,让你失望,让你惊异,让你心惊,让你不敢相信,让你回味无穷。

意大利是公认的强队,是夺冠的热门队伍之一。人们期待一场激情的对攻战,就像打加纳那样酣畅淋漓。但开场后,意大利队却非常谨慎,大打控制球,激烈的对抗、精妙的配合并未出现,沉闷的场面,零比零的比分令人失望和昏昏欲睡。可下半场只打了五分钟意大利队就被罚下一人,悬念出现了。难道澳大利亚要创造历史?难道希丁克又要续写神话?此时,意大利亚球迷开始为意大利祈祷,期待奇迹发生。澳大利球迷则盼望澳大利亚大举进攻、激情爆发。但澳大利亚队依然慢慢腾腾,再加上“锋无力”,场面仍然不见改观。这种打法正中意大利下怀,经验丰富的意大利队似乎看到希望,稳固防守,长传反击,力争冲乱对手以创造杀机。后来深不可测的里皮把托蒂调上场,终于成为转折点。他一上场,意大利队马上大举进攻,利用托蒂中路的盘带吸引对方后卫向中间靠拢,左后卫趁势压上助攻,突入禁区制造了点球形成绝杀。这时还有10秒钟比赛结束,这令全场惊愕、惊奇、惊叫、惊喜……所有的感情交织在一起。比赛结束后,人们还在继续谈论、讨论、争论,大呼过瘾。足球真的魔力无穷。

意大利队是应该进八强的,但面对并不强大的澳大利亚队,进得这样艰难是没有预料到的。四分之一决赛对阵乌克兰也不可掉以轻心,因为足球是圆的,如果换一个裁判,意大利队就可能得不到那个点球了,那意大利还是伟大的吗?

这是一篇很精彩的总结性评论。它对双方技术战术使用的得失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对赛况、双方表现进行了评述,最后站在全局的基础上,提出质疑,令人回味和深思。

“快”,就是主持人从观察、判断、反应到表达都要快速敏捷。不言而喻,转播球赛的主持人都是“快嘴”,场上局势瞬息万变,尤其是广播直播,由于没有画面,更不能慢条斯理地去解说。要及时、准确地把随时发生的场景传递给听众,这就更要求解说员在“快”字上下工夫。要做到“快”,主持人首先要对比赛规则、参赛队员、专业术语有详尽的了解,事先要预备若干可以脱口而出的直播素材。这样,既可以保证解说的准确性,又可省去大量的思考时间。比如宋世雄在北京奥运会中“重出江湖”,人们一下就听出了他的声音,因为他一直保持着二十多年前的解说风格,那就是声音高亢激昂、语流快捷清晰、长短句交错。所以当他在解说中美女排比赛时,网友的怀旧感慨最多:“还是中美女排交锋,还是郎平,还是宋世雄解说,那么熟悉的声音,是回到了二十多年前吗?”大部分网友赞许宋世雄的解说是“思维清晰、快速敏捷”,“功力深厚、宝刀不老”,还有人称宋世雄解说听着像赋诗,即使是“中国展现拼搏精神,古巴核心力挽狂澜”这样对称的短句,也能在瞬间脱口而出。他还可以思维清晰、快速流畅地说出专业水准的超长句,比如:

古巴女排是一支特点鲜明的球队,她们身体素质出色,弹跳能力强,发球和进攻极具冲击性。特别是主攻1号鲁伊兹和12号卡尔德隆在四号位的高点强攻非常具有威胁性。而在“四二配备”特有的战术体系中,两名二传在二、三号位的快变突击也能够保持有效的牵扯作用。

体育比赛的现场主持解说要跟上比赛的速度,就一定要有“比赛意识”,即对球赛进程的预见性。因为赛场上一些经典的配合往往在几秒钟之内便会完成,如果等待整个“场面”结束再复述,或“边看边说”,往往会“不赶趟”,精彩场面对于听众也就失去了意义。当然在“快”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疏密相间,缓急有度,简洁明快,要像球员穿垒跑位一样积极主动但又不鲁莽出击。

“细”,顾名思义就是要求主持人解说得详尽、充分、准确。整场比赛中,总有一些重要的场面、突出的运动员、历史性的突破、最关键的细节等,这些都是一场比赛中最能刺激受众的兴奋点,也是人们最津津乐道的内容。对此,应该详细、充分、着重地加以介绍。比如,在某些比赛中,有某某运动明星上场,就不妨重点对这位明星进行一下专门介绍,如他的年龄、身高、曾经获得的辉煌战绩、重要技术特点、以往比赛中最具代表性的表现以及本场比赛的表现及作用等,毕竟受众们对“熟人”的关注程度会更大些。如果能联系到与历史上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人就更好,这样会给受众一个更形象的认识。比如中国男子体操队队员李小鹏在2008年8月12日第29届奥运会上和队友们一起以绝对优势勇夺男团冠军后,中央电视台的一位节目主持人不仅及时现场报道了这一特大喜讯,对中国体操男队夺冠的坎坷历程作了介绍,而且在后来的报道中把领军人物“多金王”李小鹏与世界著名的中国“体操王子”李宁进行了对比。主持人说:

22岁时,李宁创造了中国奥运史上的奇迹,一人独得三面金牌。李小鹏说,李宁是一座高峰,没有人可以翻越。但是,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步伐永远不会停止。“体操王子”李宁终于在北京奥运会上把中国体操的火炬传到了李小鹏的手中,李宁在4年中摘下了14项世界冠军,而李小鹏用了11年的时间取得了15块世界体操比赛的金牌!从这个意义上说,李宁的经历难以超越,而李小鹏的轨迹更为曲折,也更为可贵。

这一段解说,既让受众重温了当年“体操王子”李宁创造奇迹的辉煌历史,又让受众了解到李小鹏超越李宁的历史意义和道路的坎坷与艰辛。可见“细”是有选择性的,它是建立在对比赛“完整”介绍基础上的亮点,它是与“快”相辅相成的。当然,“细”也应该有度,如果“事无巨细”都一概“细化”,恐怕达到的效果就不是“口吐莲花”,而是“口吐白沫”了。

“活”,在球赛当中常常会出现“死球”、“球员受伤”或因场内外某些因素干扰比赛而出现“断电”现象,在这个时候,要求解说员处变不惊,不慌不乱,及时控制场上解说的局势,保证节目不“断档”。比如“死球”或“球员受伤”时,可以回顾前段赛程中的进球过程或精彩场面,也可以穿插介绍一些与比赛相关的资料或花絮,如球队历史战绩、赛前训练情况、代表性比赛、个性球员或场上花絮等。针对一些不文明的场内外行为干扰比赛顺利进行的现象,可以进行义正辞严的批评或提出某种建议,这样可以保证听众在听觉不受污染的同时,积极倡导一些文明风气,并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七)谈话类节目

1.谈话类节目的产生和流变

对话和人类文明一样古老,自从原始社会的人类祖先有了原始语言之后就开始了对话。依照传播学的理论,交谈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感情的口语传播活动,是最基本、最普通的人际传播,是人与人之间相互进行的信息交流,是“对话”式的人际传播。对话理论学家反复强调对话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布伯说,“对话是人与人的相遇,是一种神性的交流,是一种我—你的关系,这种关系更加有助于发展人类健康的精神生活。”巴赫金则把对话看作人类真实生活的体现,“一个声音什么也结束不了,什么也解决不了,两个声音才是生活的基础、生存的基础。人们生活,意味着相互交往,进行对话和思想交流,人的一生都参与对话,人与人的这种关系,应当渗透到生活的一切有价值的方面。”人类的对话活动之所以有这样久远的历史,而且至今仍然经久不衰,就是因为面对面的谈话交流具有其他传播手段所难以比拟的即时互动性和及时反馈性。尽管人类后来又有了文字、印刷、书籍、报纸、杂志、广播、电影、电视、网络等越来越先进的传播手段,但是人与人之间的“谈话”活动从来没有停止过。即使是在现代最先进的互联网上,应用最普遍的功能,还是人们“点对点”通过“网聊”、“QQ”进行的对话互动。当代社会大众传媒日益发达,传播技术更加先进,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原本应该更加轻松流畅、准确无误,新闻信息凭借媒介技术优势可以传递得更快更多,形态应该更加新颖。但现实的情况是,受众能真正理解读透的新闻信息并不多,真正实现传—受之间平等交流和反馈的机会少之又少,人与人之间的代沟无处不在。大众传播作为人类社会传播信息的重要管道,要真正完成传—受对话,提高新闻节目的传播效果,就要切实增强“对话”的传播理念,继续创新。在今后的新闻传播中如何加强传—受之间的平等对话和交流,提高传播效果,依然是广播电视新闻改革中节目主持人需要认真解决的重要课题。

正是基于这样的设想,有人预言,“21世纪是对话的时代”。谈话节目的发展是传媒对时代精神的一种感悟,也是人对自己与媒体关系的一种反思。在谈话节目中,节目主持人摒弃了单纯充当受众的传播者、指导者、教育者的角色定位,他们不再是“一台发号施令的机器”,而是以平民的视角关注生活,根据受众的需要和兴趣设置对话内容,或者预测受众的某种交流互动的需要来设计交谈节目。节目主持人邀请嘉宾和受众代表参与谈话节目,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使整个谈话现场和谈话过程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成为一个各种信息多向流动、不同思想相互撞击的“场”和“潮”。在这个“场”和“潮”中,主持人从以往高处不胜寒的云端雾里重新回到黄土地上,回到大众之中,以平民视角、平和心态和平等互动的形态交谈大众的话题,使节目重新成为表述普通人自我观念和真实情感的公共论坛。主持人节目也不再是“话语霸权”下的产物,而成为平民百姓享有平等话语权的平台。

据有关资料介绍,谈话类主持人节目源于美国,全世界第一个广播谈话主持人节目是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的WBZ广播电台在1921年播出的,谈话的内容是关于农业耕作。早期的谈话节目大多只是由一个主持人(通常是专家)担任,面对受众侃侃而谈。到20世纪30年代以后,逐步开始有了嘉宾和观众的参与,谈话节目的形式日趋丰富和生动。电视史学家一般认为,1954年9月美国的全国广播公司(NBC)推出的《今夜》栏目开创了电视谈话节目的先河。该栏目由充满了幽默感的喜剧演员斯蒂夫·阿伦担纲主持,并有大量的现场观众参与。斯蒂夫·阿伦掌握的信息量大,而且反应敏捷,自由开放的交谈让观众乐不可支,很快就成为各电视台争相效仿的对象。谈话节目也就很快成为电视节目的主体样式之一,占据整个西方电视节目总量的60%~70%。在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美国谈话节目一般在夜间播出,主要内容为娱乐界新闻和生活琐事,追求娱乐性和喜剧效果,很少涉及敏感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1972年出现了日间谈话节目,如由菲尔·唐纳休主持的《唐纳休访谈》以家庭妇女为目标受众,并和现场观众进行真诚的面对面交流,深受广大受众欢迎。到了80年代,播放《唐纳休访谈》的电视台已达两百多家。

电视谈话节目由于结合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优势,其发展愈发迅速,成为美国近30年间少数蓬勃发展的电视节目形态。这一点,在美国日间谈话节目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据统计,一个美国人在一周里可选择的各种类型的谈话节目多达500个以上。今天,虽然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发展迅猛,但广播和电视谈话节目仍然是受众喜爱的节目类型之一。美国脱口秀女王奥普拉·温弗瑞主持的《奥普拉·温弗瑞秀》自1986年通过“国家世界”节目制作公司第一次向全国播放至今,已连续十几年凭借高收视率位居美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前列,而她的《奥普拉·温弗瑞秀》也已成为世界新闻传播课堂上的经典教材。

在我国,20世纪60年代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就曾设置过一个《电视台的客人》节目,可视为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雏形和萌芽。到了80年代,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后,许多地方台开始尝试创办电视谈话节目,但真正开始流行的广播电视谈话节目,发端于80年代初,最早当数1981年元旦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徐曼主持开播的《空中之友》节目和广东人民广播电台李一萍主持的《大众信箱》节目。李一萍创造的“近距离,低声调,一对一,生活化”的谈话风格,将人际传播的优势运用于大众传播,形成一个“知心姐姐”的可亲、可爱、可信赖的亲民形象,对广播电视传播模式的改革起了重要的探索、示范和引领作用。10年后广播界的徐曼、李一萍和电视界的赵宗祥、陈铎、沈力一道,获得了中国广播电视主持人“开拓特别金奖”。后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也推出了《蔚兰信箱》,1987年6月陕西电视台开播的《对话与交流》、1988年9月重庆电视台开播的《面对面》、1988年12月吉林电视台开播的《大家谈》,虽然还比较稚嫩,谈话的内容也缺乏深度和广度,但是已经具备了谈话节目的基本特点和效应。要说真正比较成熟的电视谈话节目,应属1993年上海东方电视台创办的由女作家蒋丽萍担纲主持的现场直播节目《东方直播室》。蒋丽萍以专家学者的知识、丰富而精彩的话题、流畅而精练的语言表达,引起了社会轰动效应。1996年3月16日,中央电视台正式推出的由杨东平策划、崔永元担纲主持的演播室谈话节目《实话实说》一炮走红,由此第二轮电视谈话节目浪潮从中央电视台开始,迅速席卷全国电视界。在一两年的时间里,仅中央电视台各频道就开办了《实话实说》、《文化视点》、《五环夜话》、《读书时间》等一系列的谈话节目。越来越多的大牌节目主持人纷纷加盟谈话节目,如倪萍的《谈天》、王刚的《朋友》,开创了风靡全国的平民化谈话的黄金模式。“据有关方面统计,到2000年年底,全国的谈话节目竟有一百七十多个。”

随着全国广播电视台的“谈话风”越刮越盛,各广播电视台都有了自己的谈话节目,并成为各广播电视台除新闻节目以外的主体节目形式。进入21世纪后,谈话节目得到了进一步的蓬勃发展。谈话节目以“呼唤真诚的人际交流,表达个性化的思想情感”为宗旨,通过谈话内容展现访谈人物的人生经历和其内心独特的感受,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社会的多样性、变动性,为当代观众提供多方面的启示、多色彩的感受和多层次的兴趣”。这使普通人也有机会以轻松、坦然的心态进入直播室,面对亿万广播电视受众,讲述人生感悟,阐述对社会问题的看法和思考。比如《实话实说》节目中从重大新闻性的热点话题如“香港回归”、“禁毒”,到严肃的社会话题如“下岗再就业”,乃至人们生活方式的软性话题如“乡下亲戚”、“黄昏恋”等,都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谈话节目内容。

2.谈话类节目的概念、形态和特点

(1)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结合而成的谈话主持人节目。美国在20世纪末曾经做过一个大调查,问题是:电影和电视究竟有什么根本区别?最终的答案并没有采用来自世界各国的学者文章,而是用了一个7岁小学生的答案,那个孩子说:“电影里的人他们自己和自己说话,电视里的人和外边的人说话。”就这么一句话,把电视媒体基本的属性界定得非常清楚:谈话与沟通。但是电视怎样才能真正实现电视媒体与受众的谈话与沟通呢?这个问题还是让许多人感到费解,直到广播电视的主持人节目出现后,人们才开始理解其中的含义。

对于“谈话节目”的概念,至今没有一个比较公认的权威定义。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广播电视简明词典》的界定是:“以谈话的方式阐述对新闻事件或社会问题的看法……以具有一定程度的交流感为特点……坚持平等待人、平易近人、亲切感人的说理态度;顺应听(观)众思路、针对听(观)众疑问展开论述;调动设问、比喻等表达手段启发听(观)众联想,使说理过程带有类似于日常交谈的思想和情感交流。”2007年6月出版的王群、曹可凡主编的《谈话节目主持概论》则提出:“通常来说,谈话节目一般是在正常谈话的状态下,以面对面的人际传播方式,通过广播、电视媒介进行的一种大众传播活动。谈话节目一般是由主持人邀请嘉宾和观众,围绕大众普遍关注的种种问题,在平等民主、和谐轻松、自由宽松的气氛中展开相关讨论的言论式节目。它顺应受众思路针对疑问或争议展开论述甚至辩论,最后达到释疑解惑或沟通不同观点的目的。谈话节目可以说是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相结合的一种传播活动。”

该书提出,节目主持人、嘉宾和现场观众是大众谈话节目的三大要素,三者缺一不可。它的优势来源于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两种传播模式的整合效应,人际传播之所以会成为人类自从有了原始语言后一直长盛不衰的交际传播模式,就是因为它有传播主体的大众性、表达的自主性、互动的直接性、对象的灵活性、反馈的即时性等其他传播形式无法完全具备的优势。而大众传播的优势则在于传播范围和对象的大众性、传播时空的无限性和传播效果的延伸性。在谈话节目中这两者的紧密结合,就形成了谈话节目中“大众传播的人际化、人际传播的大众化”,“平民的视角、公共的话题、社会的需求、平等的互动”等特点,这是其他节目类型所难以匹敌的。

(2)多姿多彩的谈话主持人节目。正是由于谈话节目的上述特有的传播优势,所以许多不同内容和类型的节目形态都借用了谈话节目的形式,形成了谈话节目的多种形态:新闻时政类的谈话节目、社会生活类的谈话节目、专业对象类的谈话节目和情感交流类的谈话节目等。

新闻时政类的谈话节目,如中央电视台的《东方之子》、湖北电视台的《沟通》、安徽电视台的《记者档案》等,都以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为主要关注对象,通过谈话的方式,揭示事实真相,传递民众呼声,评析新闻事件,讨论社会热点,开展官民对话。

社会生活类的谈话节目,如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按照“贴近社会、贴近大众、贴近生活”的原则来设置谈话议题,在节目主持人的引导下,通过主持人与特邀嘉宾与受众一起,对平民百姓关心的话题,甚至是家长里短的内容的平等交谈,各抒己见,不仅体现了广大受众的话语权,而且达到了释疑解惑、慰藉心灵、解决矛盾、统一认识和增进和谐的目的。

专业对象类的谈话节目是针对某一受众群体或某一类社会内容而专门开设的谈话节目。以中央电视台为例,有女性观众爱看的《半边天》周末版之《谁来做客》、体育爱好者关注的《五环夜话》、专门探讨文化问题的《文化视点》等。这类谈话节目的特点是对象性强,话题内容专一,思想内容有深度。

情感交流类的谈话节目,如模仿香港凤凰卫视《非常男女》推出的以婚恋交友为目的的谈话节目——湖南电视台的《玫瑰之约》和齐鲁电视台的《今日有约》,在主持人的引导下,针对婚恋观念、价值取向、人生理想等问题阐述自己的认识和看法,进行面对面的讨论。在谈话、讨论的过程中,男女嘉宾还要现场表演各自擅长的文艺节目或业余爱好,进行各种现场评选活动。通过谈话和才艺表演使男女嘉宾彼此增进了解,沟通思想,由相识到相知,进而达到情感交流和休闲娱乐的目的。这类节目展现了当代青年的思想风貌,现场气氛轻松活泼,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和朝气,深受青年观众的欢迎。

(3)别具一格的谈话主持人节目。与其他传播形态的主持人节目相比,成功的谈话类主持人节目别具一格,显示出自身独特的传播特点:

一是投民所好。美国《60分钟》节目主持人唐·休伊特曾经说过一段很有意思的话:电视节目是否成功,关键在于主持人能否让观众从琐事中抽身出来,让他不去接电话,不去管孩子是否在哭,甚至不管老婆催着开晚饭……这段话告诉我们,主持人的节目要成功,最具体而实际的判断标准就是看主持人能否控制住受众手中那个遥控器,也就是把受众留在自己的节目中。而要留住受众,谈话主持人节目首先进入受众耳朵和眼睛的话题内容就要适应广大受众的急切需求。所以谈话节目主持人第一个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投合民众的需要,选好与受众关系最密切的民生话题。

当前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处境是一方面红红火火,不断有新的电视谈话节目应运而生;另一方面却也有不少谈话节目由于“出师未捷身先死”而让刚刚出道的年轻主持人“泪满襟”。究其原因,主要是忽略了最重要的民生问题。比如有的节目过分热衷于邀请名人,可是名人的经典名言却没有与平民话题相结合,节目就失去了千家万户的受众,结果自然是孤芳自赏,顾影自怜。从大众心理学角度讲,老百姓一般也有崇名心理,但他们最希望的是从名人们的口中听到他们对与民生相关的问题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其实就是希望引起名人对平民生活的重视,并能给予具体有效的指点。强调文化品位的方向是对的,但如果片面强调文化品位,把人文“文人化”,把普罗大众带进骚人墨客的沙龙、书房去聊阳春白雪,跟老百姓所关心的热点、难点、亮点问题毫不沾边,其结果也只能是“言者津津,听者藐藐”。既然是“话不投机半句多”,“谈话”节目的交流又从何谈起呢?

谈话节目是国外喜闻乐见、长久不衰的节目样式,打开国外电视可以看到动真格的吵架、面红耳赤的争辩,甚至吵得彼此反目。当然谈话引起吵架未必效果就好,但这起码说明他们的话题引起了大众的高度关注。其实中国也大有需要扩大对话的空间,包括官方和民间的、知识界和大众的、前辈与后辈的对话。但要使大家进行真诚、有效的交流,首先就需要找到大家共同关心的民生话题,这是电视谈话节目的第一要素。现在许多谈话节目越来越远离大众,虽然台上也有平民布衣打扮的,却是在用“伪民间”的语言说套话,进行的是“套路式”的“伪沟通”,由于不涉及切身利益,现场观众或嘉宾言不由衷。加上安排了保证宣传效果的“话托”,现场让谁发言,是编导者预先安排好的,真正想畅所欲言的,却被安排成嘉宾的“拉拉队”,得不到应有的机会,这样的话,广大观众当然是不买账的。

二是真情实感。谈话节目如同普通人日常社会交往中的交谈活动,主持人、嘉宾和受众都是以自己的真实面目和身份参与现场谈话,表达的也都是自己的真情实感和意见主张。所以谈话节目以真实的情感为生命,参与者必须实话实说,即使见仁见智、唇枪舌剑也无妨,切忌说假话、大话、空话、套话。唯有如此,才能开展真正意义上的彼此信息沟通和思想感情的互动,从而达到谈话的目的。对于嘉宾、主持人和特邀参加谈话的现场受众,也不要求有十全十美的表现。魏江南在《节目主持艺术学》一书中举了一个很有名的实验例子:实验主持者将四位人士被访谈、情节类似的录像分别放给要测试的对象看。第一位是非常优秀的成功人士,他在接受采访中态度从容,谈吐不俗,引起掌声不断;第二位是同样优秀、事业同样成功的人士,但他有点羞涩和紧张,以至碰翻了桌上的咖啡,把主持人的裤子也弄湿了;第三位和第四位都是事业成就一般的普通人士,但第三位既不紧张,也不出彩,而第四位也是因为紧张而碰翻了桌上的咖啡,弄湿了主持人的衣服。最后,被测试者选出的最不受欢迎者是第四位,而95%的人最认同第二位,也就是因有点紧张而碰翻了咖啡的那位成功者。可见受众最希望见到的是最真实、最自然,也就是最有真实感的谈话者。

崔永元在他的谈话节目中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真情实感。其实无论是他的语言还是形象,都有不够完美之处。但他偏偏要求编辑把自己在节目中偶尔的“结巴”和“尴尬”细节保留在录像带中,其结果是,在受众的心目中,他的这些“露拙”的表现与他的机智幽默同样成为大家喜欢他的原因。他们觉得这样的崔永元表达的是最真切的情感,因而显得更加可信。

河南省南阳市经济广播电台的晚间谈话节目《星星点灯》,曾做过一期有关文明驾驶的节目。一位听众打进热线,说自己原本走路很“规矩”,看见红灯就自觉停下来,可发现周围的行人都在违章过马路,而且还用奇怪的眼光打量他,让他觉得自己的做法不合时宜,所以现在他也经常闯红灯过马路。主持人在听完这位听众的诉说后,并没有对他进行“义正辞严”的教育,而是很真诚地说自己也闯过红灯,也有过类似的感受。短短几句话,一下子拉近了主持人和听众的距离。接下来主持人再慢慢展开,从不同角度讨论违章闯红灯的种种危害,使这期节目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节目主持人朱军说:我把主持人分为三个层次:最初级的是技巧层次的介入。任何主持人都必须有技巧,但长期下去仅有技巧的主持人就是匠人,这样的主持工作也仅仅是混口饭吃。第二个层次是智慧介入。主持人需要给嘉宾以安全感,彼此建立信任,用智慧调动嘉宾的倾诉欲,这种智慧必须来源于生活积淀,书本上是学不到的。自己真正的“阅读量”,是在40年的人生中完成的。最高层次的介入是情感介入,也就是说,主持人必须真诚地投入情感。从嘉宾的眼睛走到他的内心,这就是情感的介入。所以,他认为把主持人叫“名嘴”,是最不恰当的称呼,好像这个人只要语言标准、有张声调抑扬顿挫的好嘴就够了。但实际上主持人说的是他脑子里的东西,一定是脑子里有东西才张得开嘴。英语国家称主持人为anchor(锚),也许就是强调主持人对节目所起到的平衡和稳定的作用。因为策划、编导、嘉宾、观众都在流动,只有主持人才是一个成功节目的定心,一个可以信赖依靠的人。

三是富于论争。谈话节目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选择的话题一般都富于论争性,如果把那些社会上已经没有争议的话题再拿到交谈节目上,受众就会感到索然无味,节目也就没有意义。谈话必须具有论辩色彩和对抗性,这是现实社会从思想观念到社会实践本来就普遍存在各种矛盾的客观反映。论辩有利于把各种观点的交锋过程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这是非常精彩和有意义的。而且人类的思想观念是与时俱进的,受众由于自身的生活经历、社会经验和文化水平的差异和需要,会对许多有争议的话题兴味盎然。美国是一个富于独立思考的“自由社会”,所以当今美国的谈话节目成了广播电视节目中最时髦的样式。现在的美国人中每周大概有不到1000万人收听总统的每周讲话,而收听豪伍德·斯顿、莱希·杰姆博格的谈话节目的美国人却约有2000万。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谈话节目多是以婚姻家庭、社会问题、个人生活观、心理健康、奇闻逸事、司法治安、儿童教育等反映社会矛盾对抗性和思想观念差异性的话题为主要内容。再如深受观众喜爱的香港凤凰卫视的谈话节目《铿锵三人行》之所以取得成功,其中一个主要因素就是在话题的选择上,善于选取具有矛盾冲突性和认识差异性的新闻事件为由头。如该节目“2005年10月的话题:文道代班谈‘神六’升空;文涛出游归来谈‘神六’;十运会杂谈;禽流感来袭;小泉拜鬼惹众怒;巴金遗愿谁了;李敖大师作客;王安忆谈知青生活;王安忆谈上海;张扬谈《向日葵》;文学中的性;陈村谈网络文学;女性地位杂谈;校园性侵犯;行善何需心猜疑;发廊女生前日记悲怆平生;少女未婚先孕;人体摄影艺术;废除科举制度……”由此可见,节目主持人应当尽量选择一些人们容易持有不同见解的对抗性问题。因为这样的话题有利于双方从不同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认识角度和判断标准出发而形成各执一词、针锋相对的论争局面。这样的论争性对话很有吸引力和启发性,让广大受众在专家和主持人的引导下,求同存异,统一认识。

四是平等互动。节目主持人、嘉宾和现场观众是谈话节目的三大要素,三者缺一不可。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两种传播模式的整合效应是谈话节目的优势来源,要做好谈话节目,节目主持人、嘉宾和现场观众都应当在节目中以传者和受众的双重身份积极参与节目全过程的互动。“平等互动”是交谈讨论的“发动机”,是谈话进展的“桥梁”,是实现谈话节目最终目的的核心要素。在节目中,主持人虽然是主导者,但是现场观众也绝不是节目的“摆设”、“看客”和“捧爷”,在介入谈话时,彼此的关系是平等的,大家互为传播者与受众,互为反馈的对象,互为传播的背景。谈话节目的最重要特征是观众参与传播的互动过程。美国最负盛名、连续14年凭借高收视率位居美国电视谈话节目前列的《奥普拉·温弗瑞秀》的主持人奥普拉认为,从节目现场制作的角度来看,召集对节目话题感兴趣的现场嘉宾和观众,对节目的成功与否来说至关重要。为此奥普拉和她的节目制作团队在物色嘉宾和观众方面下了不少工夫,在节目录制前一个月就开始在网站上公布正在筹划中的节目主题,以方便与那些符合节目要求的观众进行联系,鼓励他们报名。他们还采取了自由和多样的报名方式,比如到电视台报名、电话报名、信件报名、电子邮件报名等。这多元的方式为大家创造了更多机会,也有利于主持人和制作团队挑选出最合适进行现场互动的嘉宾和观众。

为了真正达到谈话的目的和效果,主持人同时应当担负起激发嘉宾和受众适时地参与谈话的兴趣和情绪。尤其是要从嘉宾和现场观众的实际情况出发,处理好他们之间的关系。嘉宾往往是有关方面的专家或资深者,应当发挥他们在关键问题的分析上一语中的、深化主题的作用,但也要防止他们兴之所至时发表长篇大论。经过主持人物色的现场观众虽然水平不一定比得上专家,但是他们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也有许多宝贵的切身体验和独到见解,而且往往会说得更加朴实、生动,有利于活跃气氛,易于为广大受众所理解和接受。主持人应当洞察全局,运筹调节,使嘉宾和现场观众平等互动、各显神通、相得益彰。

平等互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不拘一格。魏江南在《节目主持艺术学》一书中把谈话节目的形式归结为三种:讨论式、聊天式和展示式。

讨论式,就是主持人和嘉宾、现场观众围绕一个话题,在规定的情境中进行讨论,每期都有一个高度集中的主题。开头开宗明义,中间各抒己见,结尾主持人点题作结。结构形态相对封闭。如《实话实说》就是典型的代表,其结构是一种“横式的结构”。

聊天式,就是嘉宾和主持人的谈话没有固定的中心,是一种“漫谈”。中间可以随时转换话题。如果一个话题有意思的话,也可以跟着感觉、信马由缰地跑个不停,即使节目结束了,这场谈话似乎仍在进行,结构形态相对开放。如凤凰卫视的《铿锵三人行》就是这一类,其结构是一种“意识流的结构”。

展示式,就是谈话围绕着“倾诉者”来进行,大多展示嘉宾的一段或一生的经历。这是一种“纵式”的结构。当然,主持人自己要具备一定的经历和经验。很多主持人之所以没有办法跟嘉宾对话,就是因为阅历匮乏。有位学者比喻得好:两朵云只有在同一高度相遇才能形成雨,嘉宾的思想很丰富,嘉宾是一朵高的云,主持人在那儿是一朵低的云,两朵云都在那儿飘,你看着干着急死活碰不到。当嘉宾的心灵在震撼的时候,作为主持人却呆若木鸡、无动于衷,双方既然不“平等”,“平等互动”又从何谈起呢?

五是寓导于乐。随着社会政治民主的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自主意识的增强,他们对作为社会主体的话语权越来越重视。谈话节目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体现话语权、传播权和直接参与讨论国家大事的空间和平台。节目主持人是大众媒体的专业人员,是谈话节目的统率者和引导者,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榜样鼓舞人,以发挥弘扬正气、鞭笞腐败、增进和谐、推动进步的作用。节目主持人必须具有敏锐的政治嗅觉与判断能力,要选择那些符合我国国情、格调积极、立意健康的内容作为节目的话题并进行正确的引导,绝不能为了吸引受众的好奇心或满足一些人的怪癖、阴暗心理来设定话题或者不加引导。否则,谈话节目一经播出必定造成难以估量的社会负面影响。例如,不久前某地电台的一档谈话节目,竟然以“怎样看待贫困女大学生坐台”这样的话题展开讨论,而且对参与节目的大部分听众缺乏正确的引导。支持的一方认为,坐台女大学生为了完成学业,在社会救助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出此下策,无可厚非,这一观点显然与我们的法律道德要求相违背。反对的一方则认为,即使再贫困,也不能从事非法活动谋取灰色收入,而随之得出的结论就是辍学回家,以所谓的另一种方式成才。这些听众根本不了解当今高校对经济困难的大学生所采取的贷款、勤工助学和困难补助等多种旨在防止任何一位大学生由于经济困难而退学的政策措施。这两种观点的价值取向都存在着问题,传播出去很容易误导受众。由于主持人从头到尾语焉不详,该期节目最后在混乱中收场,节目的公信力受到损害,这就是谈话节目选题和引导不当导致的结果。

当然,强调谈话节目的导向功能并不是要主持人和嘉宾“摆架子”,板起脸孔来进行空洞、抽象的理论说教;相反,谈话节目的导向形式应当是轻松愉快,充满知识、智慧、趣味和娱乐气氛,为广大受众所喜闻乐见的。在美国,谈话节目被列为娱乐节目就是这样的道理。

由于谈话节目一般不使用文艺表演和游戏的形式,而主要靠主持人、嘉宾和现场观众的语言表达来实现,所以谈话节目的主要“逗乐”手段就是语言的幽默了。幽默是“发现生活中喜剧因素的能力,真正的幽默能够洞悉各种不屑、卑微的事物所隐藏着的深刻本质,是一种艺术手法。它以轻松、戏谑又含有深意的笑为其主要审美特征,表现为意识对审美对象所采取的内庄外谐的态度。幽默在引人发笑的同时竭力引导人们对笑的对象进行深入的思考。当幽默变得非常深刻而又不同于讽刺时,就会超越滑稽的领域,而达于一种悲怆的境界”。这就告诉我们,谈话节目的主持人首先应当具有积极乐观的生活理念和态度,具有对人情世故洞察入微的智慧和心性,具有挥洒自如的语感和语智,可以随时灵活运用夸张、借代、比喻、双关、仿词、拟人等修辞手段。只有这样,他才有可能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原始素材卑微的外表下潜藏的幽默元素,才能在不动声色、内庄外谐的语言表述中揭示深刻的本质并让受众在会心一笑的同时获得高雅的审美享受。在《实话实说》中《唠叨“唠叨”》这一期节目里,崔永元和现场观众有下面一段对话:

万玉民:要唠叨的时候多想想对方的一些好处,多想一些好的地方。

崔永元:可以唠叨,用夸奖的方式唠叨。(笑声)您请!

李双成:走自己的路,让妻子们唠叨去吧。(笑声、掌声)

曲丽华:对于女人的唠叨,希望得到家人的理解,因为她们的本意是善良的。(掌声)

崔永元:只有善良的人才会理解妻子们的唠叨。(笑声)您请!

康月兰:家庭生活是一本书,唠叨是其中的标点符号,绝对不可以少,希望每个家庭都能善待,那样一定天天都是好日子。

崔永元:有的书打开你会觉得标点符号比较多,作者就是那么写的。(笑声)

在这段对话中,“唠叨”一词虽然被反复“唠叨”了多次,但是现场观众不但没有厌烦,反而报以不断的笑声和掌声。原因在于这里使用“唠叨”一词时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格,不仅加强了语势,而且表面的词语重复“唠叨”与对“唠叨”的鲜明态度跌宕起伏,相映成趣。崔永元和几个现场男女观众在运用“唠叨”一词时,分别运用了比喻、反语等方式,巧妙地揭示了男人和女人对“唠叨”不同角度的理解,表达了他们各自鲜明而善意的态度,既幽默风趣又发人深省。

六是深入浅出。古人说,“辞达而已矣”。既然是面向平民百姓进行谈话,太肤浅平庸当然不受欢迎,而故作高深也等于“自绝”于受众,应当推崇深入浅出的文风。传播史上著名的“炉边谈话”就是一例:1933年3月5日,在美国国难重重之际,罗斯福就任第32届总统。美国三大广播公司在他客厅的壁炉前安装了话筒,罗斯福就通过广播向全美国听众发表谈话。那时,面对困难和危机,他毫不畏惧,始终面带笑容,对着话筒,就像与人一对一促膝谈心一样。他用商量的口气和通俗的语言,把他的“新政”目标和复杂的经济问题讲得清清楚楚。他在谈话时,他的夫人安娜·埃莉塔还坐在他的身边打毛衣。罗斯福的“新政”就在这潜移默化中沁入了美国人的心田,赢得了美国人民的信任和支持。人们把总统看作自己的朋友和代表,罗斯福取得了执政的成功。

谈话节目既然是以“平民视角,平等互动”的方式与受众进行谈话,而不是在进行艺术表演或做学术演讲,主持人的语言在规范化的前提下,要首先考虑如何适应平民的文化基础和语言口味,大众化、通俗化、口语化应当成为谈话节目的首要特点,就像亲人、朋友之间经常使用的自然、质朴的语言。高尔基曾经说过:“语言越质朴、越形象,你写出的东西就越易于使人理解。”主持人在广播电视的谈话节目里叙述事实、讲解道理时就要做到平易近人、朴实自然,既不哗众取宠,也不装腔作势,这样才能使受众主动收听收看我们的主持人节目,我们的节目才会有生机和活力。

现在有的节目主持人存在着一个认识上的误区,以为要做“名嘴”主持人,就应该以出口成章、妙语连珠的口才倾倒受众,所以在语言运用上大有“语不惊人誓不休”的气势。殊不知,语言的通俗并不意味着平庸乏味,因为通俗是相对于深奥抽象来说的,肤浅则是对于深刻来说的。《列子》上记载说:“眼如耳、耳如鼻、鼻如口,无不同也。”这说的就是人的“通感”性。在心理学上人们也把这种“通感”性称为“联觉”,也就是指由一种感觉引发另一种感觉,从而在人的脑海中联合形成较完整的综合知觉和意境的效果,使受众听觉的感悟性增加。主持人节目的创新和发展恰恰就需要利用这种“通感”的特点来创造“联觉”的效果。一个成功的主持人,往往不仅要有良好的外在形象和气质风貌,有悦耳动听、节奏分明的语音语调,还要有深厚的语言功底。主持人在声情并茂的语言中要善于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交错在一起使用,描摹出客观事物的声音、色调、场景、形象,从而为听众编织出绘声绘色、活灵活现的生动画面,使听众从听觉的感受中获得视觉、触觉和嗅觉的全面感受,对所描述的事物产生立体化效果影像,进而产生“身临其境”的融入感,这就是语言“立体化”带来的艺术效果。它不但丰富了广播电视的内涵,同时也扩大了广播电视的影响。而这种“通感”效果,实际上也带给人们一种意境之美。

谈话节目对许多主持人来说,真的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谈话节目使许多主持人锋芒毕露,脱颖而出;但也使许多主持人黔驴技穷,折戟沉沙。在20世纪末中国的谈话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时候,很多电视台把播音员调上去做谈话节目的主持人,结果十有八九在这个位置上“找不着北”。原因很简单,就因为他们缺乏在这样一个连通五湖四海的舞台上完成与受众进行沟通的全面素质与文化。

同类推荐
  • 电视采访

    电视采访

    2009年12月召开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引发了人们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高度关注。本书紧贴国内外形势,围绕气候变化涉及的自然科学、国际政治和国内政策选择等领域,分析了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产生的重大影响,阐述了低碳经济和产业低碳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结合主要国家温室气体减排与低碳经济发展政策,着眼中国能源结构调整和碳排放格局,提出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关对策建议。
  • 斯特娜的自然教育法(精典教育)

    斯特娜的自然教育法(精典教育)

    本书以自然教育法的原著版本为基础,参阅了近年来自然教育法的多种国内译本,介绍了斯特娜的自然教育法。书中介绍了自然教育法的宗旨,并对自然教育法中涉及的众多领域做了介绍,描述了数学、外语、生物、地理、历史等学科的游戏学习方法,对孩子的感官能力、思维动力、动手能力、品德素质的培养都提供了训练方法及操作原则。
  • 说文解字全鉴(第2版)

    说文解字全鉴(第2版)

    《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也是文字学方面最具权威的古典著作,是我们研究中国汉字、了解中国文化的必备工具书。这本《说文解字全鉴》收录了大量生活中常见常用的汉字,并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力求以全新的视角解读汉字,将汉字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深入浅出地呈献给广大读者。
  • 政府记者招待会:历史、功能与问答策略

    政府记者招待会:历史、功能与问答策略

    记者招待会是政府部门、社会团体或个人邀请记者参加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公开特殊会议,是宣传与新闻结合的较好样式。记者招待会为举办方提供了在同一场合面对众多媒体发布信息、宣传自己的机会,也为记者提供了在较短时间内获取较权威、全面信息的便捷途径。政府记者招待会是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和新闻价值最大的记者招待会形式,它所传递的信息相对直接、权威和丰富,是新闻媒体重要的新闻来源。
  • 中国媒介:转型与趋势

    中国媒介:转型与趋势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大众媒介也在伴随着社会的变迁不断转型。探索中国媒介的发展趋势亦是理解中国社会发展趋势的重要部分。当前,党和政府面临的重大问题是,各级领导没有认识到新闻执政的重要性,更没有把新闻执政提到执政能力建设议程上来。新闻执政的意义在于,提高党的执政形象、执政的合法性和执政能力。
热门推荐
  • 蜜莉亚之风起云涌(下册)

    蜜莉亚之风起云涌(下册)

    有着数百年基业的庞大家庭,究竟沉淀着多少人的辉煌与痛苦?其中又有多少家庭之间的明争暗斗?宗族之争,皇权相迫,当一切均由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女孩肩负时,她将以什么样的手段去解决一切?“谁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 都市异能弃少

    都市异能弃少

    豪门私生子被当成家族牺牲品,成为弃子,当他被家族同父异母哥哥侮辱得到异能,自此,复仇开始,在复仇的过程遇到形形色色的美女,谱写一段热血走上巅峰的传奇之路!
  • 手机三国

    手机三国

    袁耀被从天而降的手机砸中给送到了东汉末年。美图秀秀功能:在我的眼中没有丑男。“典韦,和那周瑜比比看谁更帅!”“夏侯淳快,就是你,给你重新安装一个眼睛顺带着给你搞个双眼皮!”QQ空间功能:袁耀看着眼前曹操的心情栏上写着“不爽,想杀人!”赶紧躲开点吧。至于什么严夫人卞夫人的心情栏上写着寂寞空虚冷之类的,自然要更加的去护一番了。手机相机功能:在我面前没有绝世武学,只看我想不想拍罢了。吕布的戟法,赵云的枪法,黄忠的刀法,没有袁耀不会的。看一遍记住全部。至于手机淘宝?呵呵,诸葛连弩,黄金圣衣,只要你有钱没有买不到的东西啊。其他的能够还在探索之中,这是一个带着手机去三国的故事。
  • 我的倒贴吸血鬼冤家

    我的倒贴吸血鬼冤家

    OHSHIT!她第一次去酒吧找刺激居然莫名其妙被人给睡了。早上起来,你能理解身旁居然躺着一个陌生男子的感受吗,她唐甜活了二十多年,第一次碰上这种事,早知道就不去酒吧了,怎么办?你说怎么办,跑呗,二话不说,穿上衣服,拿起自己的家当跑啊~8888888888888888学校上班听说有新的老师要来,还是个大帅哥,不跑去看看热闹怎么对得起自己的眼睛啊,诶,等等,这个人怎么这么眼熟呢?像是在哪里见过.你好,大帅哥微笑的向她打招呼,甜甜不禁一愣,一直盯着帅哥脸的眼睛突然一下就闭上,感慨外分的说了一句“泥煤的,眼睛都给我闪瞎了。”*88再一次来到酒吧,感觉四周都变了,为什么都在看着我?奇怪。只是一次相遇,她触碰到了另一个世界,一个属于他的残酷的世界..*
  • 至高王冠

    至高王冠

    战火蔓延至大陆每一个角落,北方的邪魔已不甘心沉浮在冰天雪地下,阴暗中邪魔歪道在酝酿武士挥舞手中的长剑守卫家园,枪手游荡在黑暗中,这是一个混乱的年代,笼罩在阴影下的人类看不到希望……穿越者伊文,为了守卫所珍惜的一切,不得不与命运抗争。传奇从荆棘小镇伊始……*****收藏!推荐票!我要QAQ*****
  • 都市特工之独狼

    都市特工之独狼

    面对再凶残的敌人,他也无所畏惧!置身再复杂的社会,他也坦然应对!华夏人缺少血性?他挺身而出!华夏人没有气节?他浩然而立!无论这个社会多么浮躁,多么尔虞我诈,无论多少人为了利益争夺而抛弃原则,依然还有人在坚守!成长,就要精彩!QQ群:399852014
  • 奇门风云

    奇门风云

    浩劫之后的江湖,风云再起,如意宝珠出世,祸起萧墙始于三大奇门之遁门。于是奇门遁甲不奇,毒门万毒不毒,刀门铸刃无锋。祸起奇门,顿破江湖微妙的均衡。数年后,一位如“海”般深邃的少年崛起江湖,以杀手的身份横空出世,在血雨腥风之中,破开重重迷雾,以有情的心作无情的杀戳,终在爱情、有情、亲情的“互网”中刺穿仇恨的外衣。雾散云消,真相横阵之际,却给了他一个无法接受的现实……情与仇,爱与恨,亲与敌本无界限,红尘嚣乱,一剑荡起风卷云舒,奇门之祸酿就江湖浪翻涛涌,奇情跌出,精彩纷呈,一卷《奇门风云》写尽江湖恩怨情仇……
  • 流年流年清且浅

    流年流年清且浅

    傍晚我行与市中心的街边,耳机里播放着我最喜欢的音乐歌曲,看着街道两旁红火的餐馆和歌厅,望着灯红酒绿的城市夜景,伴着吹拂于我脸庞的清阵阵风,不禁让我想起了那些流年,微微清浅…
  • 弗洛伊德的欲望之说(相约在微博)

    弗洛伊德的欲望之说(相约在微博)

    《相约在微博:弗洛伊德的欲望之说》精选了弗洛伊德经典著作中的闪光点,并在每段智慧的文字之后附上简短智慧小语,让您与弗洛伊德相约在徽博,从而列轻松、曼便捷、更深刻地了解弗洛伊德思想之精华。弗洛伊德创造了用精神分析来治疗精神病的方法:同时他系统地论述了人的个性结构学说,将人类面对欲望所产生的一系列焦虑、压抑进行深刻剖析,提出了焦虑的防御、阉割情绪、抑制和升华等解决人格发展困境的方法,对于人类不断完善自我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念无妖

    念无妖

    那一世,她生于天庭之上,百鸟朝凤,其光璀璨。她被认作神之子,拥有万仙所妒的神躯。她初次历劫,在历劫中遇见一名凡人少年,她想许少年一世长安无灾,但后来,她因失心忘了少年,少年死于她手。她救济,在奈何桥上遇见一名男子。救济凡尘的她为了令一名男子将他亲手杀死,殊不知,这名被她杀死的男子,才是她的真心。而她的命运,就是忘记。她于千年后又遇见了他,他委身相随,可她,偏偏又记不起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