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69500000014

第14章 少小继位,太后秉政

权力的传承,是封建家族统治得以延续的纽带当然,家族内部也会因为自己的利益而明争暗斗。比如后宫之争,刘皇后为了让自己的地位更加巩固,不惜让李氏骨肉分离,其残酷可见一斑。

宋仁宗像赵受益降生以后,举宫欢庆,真宗先后有5个儿子,但都陆续夭折,中年得子,真宗自然喜出望外,从小就十分疼爱他。等他年纪稍大一点,真宗就细心为他挑选老师,关注他的学业,培养他成为自己的接班人。天禧二年(1018年)中秋节,真宗正式下诏册立8岁的赵受益为皇太子,改名为赵祯。九月,又举行了隆重的皇太子册封礼,赵祯被正式确立为帝位继承人,年仅9岁。

乾兴元年(1022年)二月,真宗病情急剧恶化。弥留之际,真宗放心不下年幼的太子,丁谓等人向真宗保证将全力辅佐太子,真宗这才稍稍安心。二十日,真宗死于延庆殿,享年55岁。赵祯奉遗诏即皇帝位,年仅13岁。遗诏还规定:尊刘皇后为皇太后,在仁宗成年之前代为处理军国大事。

宋真宗原配妻子是名将潘美的第八个女儿,在真宗即位前已去世,后追封为皇后;真宗即位后所立的第二位妻子郭皇后,在景德四年(1007年)病故。其后,中宫多年虚位,后立刘德妃为后。真宗去世之后,刘皇后垂帘听政,把持朝政长达12年。作为宋代八位摄政皇后的第一人,这位对北宋政局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刘皇后,一生颇具传奇色彩。

刘德妃名叫刘娥,益州华阳(今四川成都)人,她出身微贱,是个孤女,不得已小小年纪就嫁给当地的银匠龚美。龚美走街串巷为人打造银器,她就摇拨浪鼓招徕顾客,雍熙初年,两人一起来到了京城。真宗赵恒(当时还是襄王)的幕僚张耆觉得刘娥聪慧貌美,想起真宗曾说起想纳一个四川女子做侍妾,于是,就安排两人见面。真宗赵恒见到刘娥后非常满意,便把她买了下来。刘娥一入王府,就大受宠爱,这年,她仅15岁。太宗知道此事后,即令赵恒将刘娥逐出王府。这时,赵恒割舍不得,便让她寄居在张耆家。十几年后,直到太宗去世赵恒才将她接回宫中。刘娥在后宫的地位升迁很快,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已经升为德妃,当时郭皇后已经去世,在后宫中,刘氏的地位最高,离皇后宝座只有一步之遥。

刘娥生性警悟,通晓书史,朝廷政事,能记始末。宫闱有事,真宗询问,她都能引据故实,妥善应答,政治才干颇受真宗倚重。在郭皇后去世之后,真宗有意立刘氏为后,但他深知刘氏的出身是最大的障碍。

真宗拿不定主意,就找参知政事赵安仁商量。因刘氏出身卑微,赵安仁反对立她为后,真宗听了很不高兴。第二天,真宗又找王钦若商量,并把赵安仁的意见告诉了他。王钦若对真宗说:“陛下不如问问赵安仁,他认为应该立谁为皇后。”改天,真宗问赵安仁该立何人为皇后,赵安仁建议:“德妃沈氏是前朝宰相沈义伦的后人,可以做皇后。”真宗次日跟王钦若说明了赵安仁的意见,王钦若说:“陛下不说,我也知道他会这样说,赵安仁过去曾经做过沈义伦的门客!”真宗由此觉得赵安仁徇私,就罢免了他的官,下决心立刘氏为后。但刘氏为人处事颇为谨慎,当真宗决定立她为后时,宰相王旦忽然请病假,刘氏担心王旦持反对意见,就劝说真宗推迟此事。后来,王旦上书表示同意立刘氏为后,这件事情才最终确定下来。

大中祥符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刘氏被册立为皇后。刘氏由银匠之妻成为一国之后,绝非单单因为美貌。此时,刘氏已经40多岁,早已经过了花样年华,吸引真宗的是她的智慧和能力。精明能干的刘氏把后宫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同时,在朝政方面能给真宗以帮助。真宗十分信任这个陪伴他多年的枕边人,甚至有一点依赖她。当真宗的身体状况日趋恶化时,刘氏便顺理成章地帮丈夫处理朝廷日常政务,裁定军国大事。另外,刘氏的前夫龚美也留在真宗身边为其效力。真宗即位后,龚美改姓刘,与刘氏以兄妹相称。由于刘氏的关系,刘美升迁很快,逐渐掌握了京城军权,成为刘氏最为得力的助手之一。真宗朝晚期,刘氏权力越来越大,成为实际上的统治者,其一举一动,对当时的政局,尤其是寇准、丁谓两派之间的斗争,都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刘氏虽受真宗宠爱,但自己却没有生下一儿半女。凑巧的是,真宗看上了刘氏宫里的一个侍女李氏,受到真宗宠幸的李氏于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产下一子。当时,刘氏还没有被封为皇后,已年近四旬的她认识到自己不会再有孩子,便接受了李氏的孩子,由她和另外一个嫔妃杨氏共同抚养,严禁宫人向孩子说明真相。

拥有子嗣,对刘氏能册立为皇后,以及真宗死后顺利垂帘听政具有重要的意义。聪明的刘氏十分明白儿子对她的重要性,不管是出于真心,还是假意,刘氏还真是充当了一个合格的母亲的角色,细心地抚育赵祯,母子感情十分融洽。

真宗死后,遗诏命尊皇后刘氏为皇太后,军国重事,权取处分。宰相丁谓等人对刘太后极尽奉承之能事。丁谓力主去掉“权”字,王曾说:“称权足以昭示后世。何况增减诏书,自有法则,竟要率先破规矩吗?”丁谓这才作罢。次年,改元天圣,“天圣”拆字即为“二人圣”,即指宋仁宗与刘太后两位圣人。明道是刘太后在世时的第二个年号,“明”字由日月两字合成,与天圣一样,也是为了取悦刘太后。

听政之初,在进一步贬逐寇准和李迪问题上,刘太后与丁谓是完全一致的。寇准被贬为雷州司户参军,李迪被贬为衡州团练副使。王曾认为贬责太重,丁谓瞪着他威胁道:“你这居停主人还有要说的吗?恐怕自己也难免吧!”丁谓还派人前去秘密逼死寇、李二人,寇准要来人拿出赐死的诏书,来人拿不出,寇准照旧喝他的酒;李迪要去寻短见,被儿子救起。有人问丁谓,倘若李迪贬死,你如何面对士论,丁谓无赖地回答:“将来记史,不过说上一句‘天下惜之’而已。”

丁谓为了擅权,勾结内侍押班雷允恭,让太后降诏道:“新帝每月朔望两次朝见群臣。大事由太后召见辅臣决定;一般政事令雷允恭传递给太后,圈定以后颁下执行。”王曾向丁谓指出:“两宫异处而权归宦官,是祸乱的先兆。”王曾认为应该按照东汉故事,五日一朝,皇帝在左,太后在右,垂帘听政。但丁谓这时权倾中外,根本没把王曾放在眼里。

刘太后旁观者清,知道丁谓擅断朝政的种种劣迹,也清楚丁谓要她下诏书实际上是在架空她。当时,朝廷正为真宗赶修陵寝,丁谓是山陵使,雷允恭是都监。雷允恭听说山陵移上百步,就可使皇帝多子孙,便自作主张,在丁谓的同意下,移动了陵位,不料地下水上冒,陵寝工程搁浅。王曾瞅准机会向刘太后单独奏明了真相,太后便毫不犹豫地抓住时机,处死了雷允恭,罢免了丁谓宰相的职位,将其贬为崖州司户参军,终于把朝政大权夺回到自己的手中。当时民谣说:“欲得天下好,莫如召寇老。”刘太后贬黜丁谓大快人心,但她没有采纳民谣的另一半,她与寇准的从政风格都有点自以为是的倾向,两人是无法合作的。

刘太后听政以后,第一件大事就是听从王曾和吕夷简等人的建议,把天书随同真宗一起葬入永定陵,并下令禁止兴建宫观,废除宫观使,有力遏制了大中祥符以来弥漫朝野的迷信狂热。

当然,在她垂帘听政十余年间,也倚用宦官、放纵外戚,但毕竟没有像前朝那样达到危害朝政的程度。

刘娥本身没有盘根错节的家族基础,其兄刘美在她垂帘以前已经去世。刘氏外戚中唯一位至执政大臣的是钱惟演,钱惟演把妹妹嫁给了刘美,后与得势的丁谓联姻,是一个专攀高亲的无耻之徒。他在真宗生前就是枢密副使,太后垂帘后升任枢密使,但不久就以太后姻亲“不可与机政”的理由,被解职出朝。后来钱惟演两度谋取相位,都遭到朝论的强烈反对,御史鞠咏甚至表示:倘若相惟演,就当朝撕毁拜相诏书。刘太后最终也没敢让他圆上宰相梦。

女主听政,在中国古代,总不为正统观念所认同,因而王曾力争一个“权”字,刘太后在垂帘之初也不得不许诺“候皇帝春秋长,即当还政”。天圣七年,仁宗已到及冠之年(20岁),但刘太后丝毫没有还政的动静。于是,其后几年,内外臣僚要求仁宗亲政的呼声越来越高,对这些奏疏,刘太后或是不予理睬,或是借故把建议者调离出朝,将朝政大权一直攥到去世为止。

刘太后不是没有动过称帝的念头。她曾经试探性地问参事鲁宗:“唐武后如主?”鲁宗回答说:“唐朝的罪人,危害社稷。”刘太后听了,沉默不语。有些庸臣试图向刘太后献媚取宠,上疏奏请刘太后像武则天那样建立刘氏宗庙。太后有些犹豫不决,跟老臣商量后,才放弃了这个念头。后来,程琳献上武后临朝图,把刘太后比作当代武则天,刘太后立刻把图抛在地上,呵斥道:“我不能对不起前辈!我不是、也不想作武则天第二!”

刘太后实际执政期间,是宋朝政权从开国的第一、二代向建国的第三、四代转换的关键时期,如何保证天下太平、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政府清廉和法令有效,是统治者面对的首要问题。刘太后紧紧地抓住了这一要点,为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刘太后的方针和作风一直持续到第七、八代,打破了中国历史上“五世而斩”的惯例。在长期稳定发展的条件下,宋代中国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大体说来,刘太后的政治才干与政绩决不在其夫真宗与其子仁宗之下,其临朝时的个人品德也应基本肯定。在她听政的天圣、明道时期,不仅恢复了真宗咸平、景德年间的发展势头,还为仁宗庆历盛世奠定了基础。

直到刘太后去世,宋仁宗赵祯这才知道自己并不是刘太后亲生的。他的生母李氏是刘皇后的侍女。赵祯一出生,就被刘皇后夺为己子,让杨淑妃抚育。他从小叫刘皇后为大娘娘,叫杨淑妃为小娘娘。

而赵祯的生母李氏因为地位低下,不敢理论,默然杂处宫嫔之中。人们都畏惧刘皇后,也没人敢说明真相。仁宗即位后,刘太后让李氏去为真宗守陵,隔绝了这对亲生母子,以确保自己的权力。不过,刘太后,访得季氏失散多年的兄弟李用和,让这个衣食无靠的凿纸钱为生的小工,当上了三班奉职,步步升迁,做得也并不十分绝情。

李氏是明道元年(1032年)去世的,死前虽进位宸妃,但刘太后仍打算以宫人之礼在宫外治丧。宰相吕夷简不以为然,太后大为不满,夷简从容道:“不为刘氏着想,我不敢说;倘如考虑刘氏,丧仪自应从厚。”太后最终觉悟,用一品礼和皇太后服入殓厚葬李氏。

刘太后一驾崩,就有人对仁宗添油加醋地说李宸妃死于非命。血浓于水,仁宗在下哀痛诏自责,尊生母为皇太后的同时,派兵包围了刘氏第宅,他亲自哭着开棺验视,见生母穿着皇太后的冠服,在水银的养护下肤色如生,才感叹人言不可信,说:“大娘娘平生分明矣!”之后,对刘氏恩礼益厚。

仁宗赵祯即位之初,军政大权完全掌握在刘太后手中。宰相丁谓等人对刘太后极尽奉承之能事,颇得太后欢心,丁谓因此在朝中飞扬跋扈。他的所作所为很快激起了朝野的愤慨。当时,京城流传这样一句话:“欲得天下宁,当拔眼中钉(丁谓)。”此话传到刘太后的耳中,她开始对丁谓有所不满。不久,丁谓被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后又贬崖州(治广东崖县,在今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南部)。

对当时朝廷中发生的变动,年幼的赵祯既不过问,也无兴趣,除了陪太后例定的坐朝听政外,业余时间潜心于书法,他的飞白书,体势遒劲,颇有功力,在宋代皇帝中,堪称首属。

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赵祯逐渐成熟,处事有了自己的主见和思想。从乾兴元年(1022年)起,他开始练习处理政事,逐渐摆脱太后的约束和管制。15岁时,刘太后做主,为赵祯立前勋戚郭崇的孙女郭氏为皇后,他十分不满。因他此时正热恋着与郭氏一起入宫的张氏,他遂以疏远郭氏,进张氏为才人,又进为美人的办法,来表示对太后专擅的不平。尤其是刘太后掌权时间很长,百官群臣慑于太后的独断,大多数不敢言朝政得失,言路闭塞。宋仁宗赵祯借唐代设匦函(在朝堂设一小匣子,让进书言事者投入)的故事,与参知政事共商,禀明太后,特诏设置了理检使,由御史中丞兼任,职掌上诉朝廷的冤枉之狱及有关谏奏朝政得失的上书。明道元年(1032年),又诏设置谏院,知院官规定由皇帝亲自任命差遣。凡朝政阙失、大臣至百官任用不当、三省至各官署事有违失等,都可以上书谏诤。

天圣七年(1029年),秘阁校理范仲淹上书,请太后撤帘归政,触及太后忌讳,被出判河中府(治今山西永济蒲州镇)。次年,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宋绶上书,建议除军国大事外,余皆由赵祯独自处理,又忤太后意,被贬知应天府(治今河南商丘南)。接着,再有林献可、刘涣等人先后上书,力请太后还政,引动刘太后肝火,把他们远贬岭南。对朝堂上发生的这一切,《墨竹图》文同画加图:《二十四史》p455的Sf赵祯虽没有明确表示,但心中更增加了对太后专权的不满。

明道二年(1033年)三月,刘太后病逝,遗诰赵祯尊皇太妃杨氏为皇太后,听政如旧规,军国大政与杨太后一起裁处。但朝廷在宣布刘太后遗诰时,删去了“皇帝与太后裁处军国大事”一语。杨太后退居保庆宫,称保庆皇太后。至此,赵祯开始独立主政。

同类推荐
  • 唐伯基传奇

    唐伯基传奇

    闷骚的半宅男唐杰,因误观“水货”爱情动作片,意外穿越至大周朝,成为凤栖县唐家独子:唐伯基。在陌生的世界中,他不会武功,毛笔字更是有如狗啃一般,却依靠从小独自生存的经验,胡吹瞎侃,混的是风生水起,天下闻名。唐伯基性格无耻奸滑,猥琐卑鄙,心狠手黑,让敌人胆寒,做事更是狠辣绝决,不留余地。斗四大才子,剿灭闻香逆党,智破天下迷案,铲除谋反王爷,诛杀朝中奸党,泡得数位美女(不上两位数),引得众人心妒。但最终发现,自己的身份居然是个巨大的谜团。他又该何去何从,且看《唐伯基传奇》。巧渡乌江称霸道,骚客浪心荡涟漪。浪涛暗涌袭轻舟,心若磐石智掌橹。风云突变朝胜潮,迷雾盲阻搅乾坤。笑看红尘仙踪觅,半身轻来伴山青。----------唐伯基注:文中度娘未能查到的诗句都是基哥原创
  • 王朝风云变幻

    王朝风云变幻

    本书是一部全景式再现中国历史的大型图书,它在吸收国内史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中华文明悠久历史沉淀下来的丰富的图文资料融为一体,直观的介绍历史发展进程,全书以多幅珍贵图片,配以文字叙述,全方位介绍中国历史的基础知识,内容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
  • 一轮明月

    一轮明月

    自古以来,战争都是残酷、充满血腥的杀戮,是极其惨烈的人类自相残杀的悲剧,是血与火、刀光与剑影的代名词。而女人是深受造物主厚爱的,是水做的骨肉,充满柔情,万千娇媚,是温婉柔媚的代名词。从人性的角度看,女人是需要被保护的,美丽的女人应该远离战争。但是从人类的战争史看,女人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战争,战争也从来不能离开女人。美女与战争似乎有着某种千丝万缕的联系,战争因为有了美女显得阴柔美丽而富有诗意,美女也因为战争而变得悲壮、阳刚,成为一道美丽的彩虹。
  • 中华上下五千年(4)

    中华上下五千年(4)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按照古代的传统说法,从传说中的黄帝到现在,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通常叫做“上下五千年”。期间流传有许多的神话,历史故事等。故有书《中华上下五千年》。
  • 霸唐逍遥录

    霸唐逍遥录

    在不一样的大唐,不一样的历史当中,一个来自现代的灵魂,将如何生存,是在时代的洪流中消亡,还是在时代的洪流中崛起。他立于边塞,一步步向权利的巅峰攀登。他醉卧美人膝,仗剑走江湖。他只求逍遥自在无拘无束。
热门推荐
  • 刚好猎到你

    刚好猎到你

    一个职业女强雇主和神秘腹黑男,这是一个聘用总裁的职场爱情故事。
  • 耐得住寂寞的人生更精彩

    耐得住寂寞的人生更精彩

    本书共分六部分,依次为寂寞是守候的宝藏、远离挡不住的诱惑、在平和中悠然生活、坚守是力量的凝聚、在夜晚中看到黎明、成功需要慢慢等待。
  • 上清金真玉皇上元九天真灵三百六十五部元录

    上清金真玉皇上元九天真灵三百六十五部元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浣溪纱:自在飞花轻似梦

    浣溪纱:自在飞花轻似梦

    本是相偕出游的一行人,一梦醒来便身处异时空。看似平安喜乐的生活中,是否掩藏着什么阴谋?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若只是一场梦,就让她一人沉入梦中吧……
  • 你就是我的SunShinE

    你就是我的SunShinE

    这个世界,说大也大,说小也小。而大小却不是你可以控制的。这个世界,昼夜交替,兜兜转转。而大多数人却和你擦肩而过。很庆幸,在我最年少时,遇见了最单纯的你。从此你就是阳光般的存在。或许失去你,我的世界就黯然失色。----------------------------------《你就是,星光》系列之一:校园篇《你就是,我的SunShinE》温暖来袭!本人QQ:1061486726,是四叶草的家人记得加我哦!
  • 空间大融合之无赖无敌

    空间大融合之无赖无敌

    2049年,地球与异太空伽蓝星诡异的融合在了一起,新大陆缤纷呈现,各种地外生物不断入侵,各种骇人战争随即展开,在空间融合的时代炎黄领领主吴来备受瞩目,他逍遥全球,红颜知己无处不在,灭异族,平战乱,无所不能,他是混乱时代当之无愧的巅峰引导者。
  • 萌宝来袭红杏娘亲

    萌宝来袭红杏娘亲

    秦小可:老天爷你玩我是吧!好不容易咱也赶时髦穿了个一回,为毛别人穿越都是千金小姐,邪教教主,王爷小妾什么的,再差也落个烧火丫头当当,为毛为毛,自己却穿越成了一个正要被火烧死,红杏出墙的小寡妇。咱不干咱要重新来过,什么?不同意。好吧就算您不同意也不能拿雷劈我啊!!!哭哭秦小胖:娘你放心我一定给您找一个有钱的老公,这是你就包在我身上了。小胖子为了增加可信度还特地用着胖胖的小手拍拍自己的小胸脯。秦小可:儿子哎!娘知道你的好意但是你好歹有个自觉性好不好,但是七岁的娃娃拍胸脯给老娘找老公这也太玄幻了吧!直接风中凌乱了。秦小胖:征选爹爹第一条:要金:第二条:要银:第三条:要有很多很多的金和银:嘿嘿,,,,秦小胖:儿子你确定你这是在找人不是在挖矿????满头黑线
  • 代嫁巫妃

    代嫁巫妃

    一次远古战争使得各大远古古族衰亡,使得巫氏一族放弃邪恶的巫术,改修造福人类的术式,他们隐居伶山,并用自己的法术造福附近的百姓,数千年来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而她,是上古巫族的后代,是巫氏一族的最具潜力的接班人,也是游莽族心中的为草原带来和平的圣女。而他,是曜日国的残废王爷,曾经是曜日国的骄傲。然而却在16岁那年,却因宫中内乱,一把大火,葬送了她母亲也葬送了他的妖孽容颜,同时还有被烧烫的柱子砸伤的双腿。本来是毫不相干的两个人,却因一场报恩代嫁牵扯到了一起。(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真灵九变

    真灵九变

    他只是普通修士,在人妖之战中强势崛起。对待背叛和出卖,只有杀戮。真灵肉体难分离,那又如何?真灵九变,血战天下,星空之下,唯我独尊。
  • 岳飞传:还我河山

    岳飞传:还我河山

    《岳飞传》是武侠一代宗师还珠楼主最重要的历史小说之一。全书20回,讲述了岳飞从一个贫家之子成长为一代名将,最后含冤屈死的悲壮生平。书中贯穿岳飞一生的主线如拜周侗为师的曲折,大战仇敌的紧张,抗击金兵的智勇,剿灭群盗的恩威并施,都描写得大气简洁,极富传奇色彩;虽然大开大合,然而并不粗疏,对生活细节的描写,尤其具有人情味。对人物的心理也刻画得细致入微。岳飞的精忠报国、顾全大局、仁爱谦逊,都写得极其充实。本书主要依据《宋史·岳飞列传》而作;采用旧式武侠小说的笔法,注重故事的布局结构,突出戏剧性与传奇性,充分、恰当地体现了岳飞一代名将的风采,确为一部超好看的岳飞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