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69000000033

第33章 静坐战争

从来都是萧衍玩别人,这回被猴子玩个团团转。打了一辈子鹰,到头来被鹰啄瞎眼。萧衍又羞又怒,生气上火没办法。城里只有四千能喘气上城打仗的人,剩余的人虽然能喘气,但拿不起武器。城里人只能指望援兵,人们听说柳仲礼是盟主,把柳仲礼的爹搬出来。你柳仲礼可以不管我们,总不能不管自个的爹吧?

柳仲礼的父亲柳津爬上城头声嘶力竭地呼喊儿子:“你的君主、父亲都在城里遭难,你却在外逍遥快活,不肯尽心竭力作战,百世之后的人们会怎么评价你呀!”

东面的联军打到青溪,已经看到台城的城墙,有人听到柳津的喊话,急忙转达给盟主。柳仲礼此时正在大帐里听歌看舞,饮酒作乐。联军的军纪不严,上司们吃喝玩乐,士兵们欺压百姓。联军进京以来,尤其打过秦淮河的部队看到叛军抢珠宝、抢美女、抢古董,发了大财,手心痒痒,学叛军搜刮老百姓。谁让建康城富甲天下呢?居民们算看透了,什么官军,什么叛军,都一个样子,土匪!

停战大半个月,每个人都有时间静下心来理一理思路。柳仲礼曾经和侯景隔着秦淮河交流过,侯景还派人送了一件金环做为礼物。经过不断琢磨,柳仲礼发现一件有趣的事情,侯景攻入台城非但不是坏事,反而是好事。为什么这么说呢?侯景拥立萧正德做皇帝,如果打进城去,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必然杀掉萧衍父子。到那时柳仲礼再率领群雄杀死侯景,替皇帝报仇,拥立新皇帝,那么他就是第二个侯景。萧纶对此似乎心照不宣,否决掉萧骏三道进兵的建议。

秦淮河和青溪南北两重天,河的北面上演莫斯科保卫战,河的南面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任由老爹喊破嗓子,儿子按兵不动。柳津对萧衍哀叹道:“陛下有邵陵王,臣有仲礼,不忠不孝,如何平定叛乱!”

最无耻的人不是萧纶,萧绎等人更无耻。萧家子孙中并非全是无耻之徒,被人们讥笑为“胆小鬼”的萧会理铁心救台城。事实证明萧会理非但不胆小,而且勇猛坚毅,只有他在台城最危急关头联络羊鸦仁和赵伯超部向叛军攻击。仗打得不顺利,羊鸦仁失约,赵伯超逃跑,萧会理一战损失五千人。

再也无人肯站出来,台城陷落早晚的事。重压之下,城中出了叛徒,汉奸们引导叛军杀进城来,萧确奋勇拼杀,怎奈叛军越涌越多。眼看大势已去,萧确从城头放下绳索,顺着绳子滑下城来,飞也似进宫报信。

血染衣袖的萧确脚步踉跄、神色慌乱地推开宫门,抢进宫去,大叫道:“台城失陷啦!”萧衍刚刚和衣卧下,闻听此言,出奇得宁静,静静躺在床上一动不动,神色不变地问道:“还可以再战么?”萧确回答道:“不能再战啦。”萧衍一声叹息,说道:“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复何恨。”

萧衍算不上中国历史的亡国之君,但梁朝实实在在亡于他的手里。侯景列举的十项大过失虽然有的比较牵强。比如说萧衍喜欢祥瑞,不把地震等自然灾害当作天谴;说萧衍曲解六艺,排斥正宗儒学,搞王莽那一套。其实什么算正宗儒学,人们理解的儒学都是后人解释的。孔子大师一句话,大家开始解释,孟子一套,荀子一套,董仲舒一套,王莽一套,程朱一套,陆王一套,粱漱溟、熊十力一套,从当时的社会需要和自己的理念出发,各说各的。凭什么不允许萧衍来一套,解释六经,不能算错误。

但是,也有很多指责可谓诛心,大体反应了当时梁王朝社会存在的蔽端。第一,货币混乱,通货膨胀;第二,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侯景有话,官太多,像烂羊头、烂羊胃一样不值钱;第三,任人唯亲,有才干的人得不到提拔,除了皇族子弟就是门阀贵族;第四、崇佛;第五、官员贪污腐败;第六、社会风气奢侈、轻薄;第七、皇族不和,皇子们不忠不孝,皇帝有难,无人肯真正出力。

侯景围台城这段时间,萧衍也在思考,究竟什么原因使建康的一部分人民背弃自己,心甘情愿帮助叛军。我给你们带来半个世纪的和平,解决了温饱,建康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经达到小康,包括那些奴隶。贫富分化固然很大,但是有哪个社会绝对公平,至少我萧衍没有看到。事到如今,萧衍仍然不服气,煮熟的鸭子嘴硬。我得到的东西,自己把它弄丢了,没什么可惜的。也就是说,我尽力了,换谁都没用。

达到萧衍水平和境界的中国皇帝凤毛麟角,可能武功比萧衍好,但是文采比不过;可能文采出众,但是武功又不如萧衍;也可能文武全才,但是下棋未必赢得了;即使文韬武略,琴棋书画皆通,佛学造诣、道家修为、占星术又比不了。梁之前,史书都是断代史,萧衍曾经主编过六百卷《通史》,自负地对群臣说:“我造《通史》,此书若成,众史可废。” 萧编通史到宋朝失传,否则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无必要从战国写起。

萧衍有自负的资本,可惜他是皇帝。中国历史有个规矩,成者王侯败者贼,只要失败了就是贼,因为历史由成功者书写。哪一个末代皇帝不是贼,远的不说,蒋介石先生不也是蒋匪么。历史不能由官方去写,那样写千篇一律。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应该感谢汉武帝对司马迁先生施了重刑,以致于我们能看到无韵之离骚,当然这么说不是很道德。

“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复何恨。”达到萧衍的境界,生死已然身外之物,也只有将生死荣辱置之度外,才能有这般的豁达和洒脱。纵观古今亡国之君,有杀身成仁者,有忍辱偷生者,似萧衍这般宁静淡然,从容淡定,恐怕前无古人,后亦无来者。去年网络流行的一句话用在萧衍身上非常恰当,神马都是浮云,生命是,皇冠是,国家也是。

萧衍没有像纣王、崇祯皇帝那样自杀,没有像北魏孝武帝和陈后主那样逃跑,也未像宋徽宗和宋钦宗那样躲起来不见人,而是登太极殿正式召见侯景。

同类推荐
  • 乱世明臣

    乱世明臣

    一个轮回了几千年的人,原本想要过安稳平静的生活,怎奈天不从人愿……你说你是我父亲?不,我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你说要忠君爱国?不,我只忠诚于我自己!……
  • 盗宋

    盗宋

    南宋末年,外敌犯边,权臣当道。值此内忧外患之际,小吏之子破门从戎,上结宗室,佐偏支登皇位。下起义军,抗异族除权奸。数载之后,乾坤初定,一代名臣功成名就。国之大权,是盗是取,一切都横在他的眼前……
  • 学霸闯大宋

    学霸闯大宋

    学霸,穿越到了大宋,变成了小瘪三,卷入了悬案;得罪了杀手组织,江湖六大门派追杀,有私通大辽的嫌疑,朝廷追杀;大辽以为是奸细,也来追杀。独自一人,身无分文,面临绝境。如何逆袭?
  • 三国冕

    三国冕

    奸佞当道,君上昏聩,天道不复,汉室将倾,烽火天下。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自汉末细数九十六载,天下纷争,民不聊生,人如刍狗,今朝生明朝死,此是谓三国。一个平常的早上,一片晴朗的天空,历史的车轮,慢慢偏离了它原来的轨迹······
  • 武圣战记

    武圣战记

    混在三国,化身武圣、霸道、狡猾、皮厚、面黑、他暴打于毒,和左髭丈八称兄道弟,做起了廖化、周仓的小弟。
热门推荐
  • 逆战之古城惊魂

    逆战之古城惊魂

    一个普通的逆战玩家,因病去世后来到了自己曾经热爱的游戏——逆战的世界。他在这里发现了和他前女友特别像的贝拉,也遭遇到了强大的丧尸和赛博格,虽然他才刚刚穿越过来,但是却已经徘徊在生死之间……
  • 那年我的女神

    那年我的女神

    也许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心目中女神,女神来自何方,也许她就在身边,最重要的是,她也许不经意间已经出现了很多次……
  • 星光璀璨:华丽的落幕

    星光璀璨:华丽的落幕

    她执念太深,他顾虑太多。刘昕韵在她情窦初开的十二年里,一心一意的爱着一个名叫李俊宸的男子,为他做过各种疯狂的事,情之深重,十二年后的今天,当她的爱情终于开花结果时,命运的齿轮却再次无情的将她打入深渊。李俊宸从来不知道有一个女孩居然默默的喜欢了他十二年,将她伤得遍体鳞伤之后一切真相层层的展现在自己面前,那一刻他才发现原来自己早已经离不开她了,那个无怨无悔爱着他的人已经不在了。人生若只如初见,他认识她,她却不记得他了,他们的故事又将怎样改写?
  • 龙潜花都

    龙潜花都

    潜龙于渊,终归升天,女人调戏男人,叫做诱惑,男人调戏女人叫做非礼。当一个个美女出现在身边挑逗时,他该是如何选择。林逸他只是想过平平凡凡的生活,当重叠而来的麻烦找上他时,是选择面对,还是选择逃避....
  • 天才巫医

    天才巫医

    天才巫医秦飞因为被巫族族长觊觎母亲留下的遗物,神秘戒指,逃到了花花都市,在一所美艳老板娘开的美容院当上了一名美容师,从此便开始了他的幸福生活……
  • Cast Upon the Breakers

    Cast Upon the Breaker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木樱粉红馆

    木樱粉红馆

    万试万灵有求必应的魔法,它的交换代价竟然是美少女的生命?拥有万千宠爱的超级完美少年,最大的秘密是没有感情?“言灵”超能力美少女佐木樱迎来人生最大危机——如果不能破除宫泽希背负的诅咒,她的生命将走到终点?神秘莫测的吸血鬼、凄美曲折的家族往事、增加恋爱运的粉红馆。
  • 千金归来:腹黑帝少请排队

    千金归来:腹黑帝少请排队

    上一世,你让我不得好死,家破人亡。这一次,我回来了,所以,有很多东西,你必须要承受无法想象的痛苦。不是我恶毒,而是你罪有应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龙鹰

    龙鹰

    一个始终带着冷漠表情、纹着身的新学生来到一所臭名远播的大学德伦私立大学,他竟有着一身不凡的身手,他究竟是谁?要做什么?震惊全市的杀人案,竟是他做的?但为什么只关了一天就把他释放了?离奇的怪事纷纷出现,可他为什么不躲避,反而迎身而上?
  • 乾隆十三年

    乾隆十三年

    乾隆朝历史相当久长,所以不能不作分阶段的研究,本书所述即其第一个阶段,乾隆朝前十三年的历史,当时朝廷如何感受若干现代问题(如人口问题),提出跨时代有创意的发展政策(与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改革一脉相承),如何作出欧洲式的“现代反应”(如加强政府),以及打算“回向三代”,做中国历史上最好的皇帝,都是本书的重要内容。但天下不如意事常八九,尤其是乾隆初年曾有预言“十三年必有拂意之事”,果然这一年就发生了许多不尽人意之事,从家庭到朝廷,从财政到经济,从政治到战争,也连带引发了政策的全面“收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