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66600000016

第16章 鉴真和尚是“日本文化的大恩人”

1963年春天,赵朴初专程去南京、扬州,检查有关纪念鉴真和尚活动的落实情况。

这一年,是唐代律学高僧鉴真和尚逝世1200周年,所谓20周甲之岁。鉴真大师将中国化了的佛教传到了日本,还带去了盛唐文化的精华:医药、绘画、书法、诗词等。大师圆寂后,日本曾追谥他为过海大师。为了促进中日两国人民的世代友好,赵朴初和一位日本朋友提出,中日佛教界共同发起纪念鉴真和尚逝世的的活动。他说:“有好题目才能做好文章……”这项提议立即得到了中日两国佛教、文学、艺术、医药各界响应。

60年代初,有人提出了“向宗教进军”的“左”的口号。纪念中国佛教协会成立十周年的活动进行不了。在特殊的环境下,赵朴初以其他方式,努力工作。

3月初,赵朴初陪同日本客人抵达扬州。

扬州市的法净寺又称大明寺,是鉴真当年行化遗址。傍晚,赵朴初在法净寺内散步,仰望片片红霞从长江飞来,诗人心中长怀的却是千年高僧。鉴真6次东渡,历时10年,虽双目失明而矢志不渝。在日本,大师10年辛勤传法,实现了魏晋以来中日两国人民友好交流的夙愿。因为鉴真把中国的文化传给了日本,日本人称他为“日本文化的大恩人!”

在扬州,赵朴初起草了有关纪念鉴真的中日佛教文化交流的协议书,并由画家傅抱石书写。

5月,赵朴初率中国佛教访日友好代表团参加了日本佛教界、学术界举行的纪念鉴真和尚逝世1200周年活动。

日本国民中佛教徒占80%。为了纪念鉴真,日本把1962年、1963年跨两年的纪念称之为鉴真年。在悬挂的大幅标语上,鉴真被称为日本文化的大恩人。井上靖先生的小说《天平之甍》,详细描写了鉴真和尚东渡日本的事迹。依田先生将该小说改编成剧本并公演,拉开了这次纪念活动的序幕。赵朴初兴致勃勃地观看了演出,十分满意演员的表演。演出后,扮演鉴真和尚的河原崎长十郎特地拜访了赵朴初,共同缅怀大师的非凡业绩。

这一纪念活动在日本掀起了加强中日友好、促进两国邦交正常化的群众热潮。离开日本时,已经双目失明、年近90岁的椎尾辩匡长老亲到飞机场送赵朴初,并带头高呼口号:“中日两国佛教徒万岁。”

随着中日两国民间往来的增多,1963年9月27日,日本棋院将名誉七段段位授予陈毅元帅。这天,廖承志、李立三、赵朴初、马约翰、荣高棠、夏衍、朱光、李梦华、张劲夫等政界名流和首都艺术人士、著名围棋国手八十余人出席了授赠仪式,向陈毅元帅恭贺。

围棋产生在中国,过去,中国人一直居于棋艺领先地位。晚清以后,随着国力的衰退,围棋棋艺逐渐被日本棋手占了上风。陈毅元帅常说,国兴棋兴,号召中国围棋国手以赶超日本为目标。为此,陈毅元帅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多次促成中日两国棋手进行交流,有时还亲自上阵与日本棋手对弈。陈毅元帅身体力行于围棋事业,得到了日本围棋界的尊敬。

“赵朴老,何不吟诗一首助兴?”

仪式现场,有人高声喊道。赵朴初为陈毅吟词题扇事,早已成为文坛和棋坛的佳话。

“再写一首《清平乐》。”有人连赵朴初写的词牌名还记得!

这一呼一应,会场气氛更加热烈。

陈毅也很高兴,看着赵朴初说:“要得!就来一首。”

赵朴初笑而不语,其实,他早已在吟哦了。如此场合,既是为自己向所尊敬的陈毅元帅捧场,也事关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同时,也是文人唱酬的风雅逸事,何乐而不为呢!

说话间,赵朴初的一首新词《清平乐·日本棋院赠授陈毅元帅名誉七段位,赋此致贺》已经吟就:

乾坤黑白,尽扫寻常格。奇正相生神莫测,一着风云变色。

今朝隔海同欢,别张一帜登坛。两国千秋佳话,元戎七段荣衔。

1955年,陈毅被授予元帅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故称“元戎”。

赵朴初吟词罢,全场掌声四起,主宾一时喜乐融融,笑声不绝。

轰动全国的“哭三尼”

国际政治舞台上,有“三尼”之说: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一尼;苏共第一书记尼基塔·赫鲁晓夫,一尼;印度总理尼赫鲁,一尼。这“三尼”与中国都不友好。1963年11月,约翰·肯尼迪被刺杀,赵朴初想,赫鲁晓夫该伤心了。一首《尼哭尼》曲在赵朴初脑海逐渐形成了:

我为你勤傍妆台,浓施粉黛,讨你笑颜开。我为你赔折家财、抛离骨肉,卖掉祖宗牌。可怜我衣裳颠倒把相思害,才盼得一些影儿来,又谁知命蹇事多乖。真奇怪,明智人,马能赛,狗能赛,为啥总统不能来个和平赛?你的灾压根儿是我的灾。上帝啊!教我三魂七魄飞天外。真是个如丧考妣,昏迷苫块,我带头为你默哀,我下令向你膜拜。血泪儿染不红你的坟台,黄金儿还不尽我的相思债。我这一片痴情啊,且付与你的后来人,我这里打叠精神,再把风流卖。

“我这一片痴情啊,且付与你的后来人”,是预示赫鲁晓夫会会向美国新总统继续讨好

卖乖。

中宣部副部长姚溱见到这首词,对赵朴初说:“写得好,给我吧!”姚溱十年前是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对外友协上海分会负责人,和赵朴初是老朋友。姚溱拿去不久,康生看到了。康生又要了去,给了毛主席。他的本意是想说,赵朴初把严肃的斗争庸俗化了。不料毛泽东见了,对康生说:“这个曲子归我了。”

几个月前,7月14日,苏共发表给全体苏联党员的公开信,公开攻击中国共产党,挑起了中苏两党意识形态的大论战。9月开始,中共中央开始连续发表评论文章,抨击苏共的公开信。到11月赵朴初写此曲时,中共中央已发表了“五评”苏共公开信。毛泽东认为,苏共领导已经背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新老殖民主义同流合污,是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更危险的敌人,因此,要同他们斗一万年。

见毛主席喜欢,康生改变了初衷,对赵朴初说:“以后有什么新作,可要给我啊!”

1964年5月,在约翰·肯尼迪死后半年,印度总理尼赫鲁死了。在1960年印度制造中印边界武装冲突后,赫鲁晓夫曾发表声明,偏袒印度。尼赫鲁的死,对赫鲁晓夫来说,无异于兔死狐悲。此时,赵朴初又写了《尼又哭尼》长曲,赵朴初写道:

掐指儿日子才过半年几,谁料到西尼哭罢哭东尼,上帝啊,你不知俺攀亲花力气,交友不便宜,狠心肠一双拖去阴间里。下本钱万万千,没捞到丝毫利。实指望有一天,有一天你争一口气。谁知道你啊你,灰溜溜跟着那个尼去矣。教我暗地心惊,想到了自己。“人生有情泪沾臆”。难怪我狐悲兔死,痛彻心脾。而今而后真无计。收拾我的米格飞机,排练你的喇嘛猴戏,还可以合伙儿做一笔投机生意。你留下的破皮球,我将狠命地打气,伟大的、真挚的朋友啊,你且安眠地下,看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呜呼噫嘻。

“谁料到西尼哭罢哭东尼”,约翰·肯尼迪在西方,所以叫“西尼“尼赫鲁在东方,所以叫“东尼”。

中共“九评”苏共公开信发表后,赫鲁晓夫的名声越来越臭,加上苏联内外矛盾交织,1964年10月14日,勃列日涅夫等把赫鲁晓夫当替罪羊赶下了台,解除了其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职务。赫鲁晓夫下台后,苏共新领导向率领中国党政代表团来访的周恩来总理表示,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对中国问题上,他们和赫鲁晓夫没有一丝一毫的差别。针对这一立场,11月21日,《红旗》杂志发表社论,揭露勃列日涅夫、柯西金等执行一条没有赫鲁晓夫的赫鲁晓夫主义路线。

看到《红旗》杂志这篇社论,赵朴初写了《尼自哭》,讽刺道:

孤好比白帝城里的刘先帝,哭老二哭老三,如今轮到哭自己……说起也稀奇,接二连三出问题。四顾知心余几个,谁知同命有三尼?一声霹雳惊天地,蘑菇云升起红戈壁。俺算是休矣啊休矣!泪眼儿望着取下像的宫墙,嘶声儿喊着新当家的老弟,咱们本是同根,何苦相煎太急?分明是招牌换记,硬说我寡人有疾。货色儿卖的还不是旧东西?俺这里尚存一息,心有灵犀。同志们啊,还望努力加餐,加餐努力。指挥棒儿全靠你、你、你,耍到底,没有我的我的主义。

这三首曲子,虽写在不同时期,却产生了一气呵成的效果。很快,这三首曲子相继传到了毛泽东主席的手上。

1965年初,前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将要访华。毛泽东想起了赵朴初写的三首曲子,说:“柯西金来了,就把这组散曲公开发表,作为给他的见面礼。”公开发表前,毛泽东仔细再读了一遍,将原来的标题分别改为《哭西尼》、《哭东尼》、《哭自己》,又写了《某公三哭》四个大字作为总标题,让《人民日报》发表。

那时,没有电视台,只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接连几天,中国大地上空,天天播放的是赵朴初的这三首曲子(赵忠祥是播音员)。一下子,这三首曲子震动了文坛,轰动了全国。

因为赵朴初写的曲子,是辗转经他人转到康生手上,再经康生转给毛主席的。老朋友周克对赵朴初讲:“你可要当心!”

赵朴初说:“康生看到我,一个是拉我,做诗想跟我应对;再一个呢,看我这里有好毛笔,好砚台,就……我没办法,送个好砚台给他算了。”

周克的弟弟诸敏在北京军队工作,劝赵朴初说:“朴老,这个人(指康生)可不要来住。”

赵朴初说:“这个我知道,但是我也不能不应付他。”

《人民日报》刊登了《某公三哭》后,《浙江日报》社社长于冠西向剧作家沈祖安建议说:“我看可以改成一组昆曲短剧。”

早在1959年春天,沈祖安在上海功德林会上听过赵朴初的谈话。赵朴初说:“有宗教信仰的人,有吃素念佛习惯的人,也有不吃素、不念佛的人,都可以研究佛学,都不应该相互排斥,更要相互尊重。”一年后,沈祖安给赵朴初写信,讨教佛教上的问题。不久,赵朴初给沈祖安写了回信。他们的通信内容后来在《现代佛学》杂志上刊载。

听了于冠西的建议,沈祖安用半个月写了初稿,寄给赵朴初。

赵朴初是一个昆曲迷,接到沈祖安的编剧,回信说:“拙作粗陋,多承演释成戏,加上说白和对话,能在旁敲侧击中画龙点睛,甚好,亦甚感。”信发出后,赵朴初考虑剧中讽刺情节多了,又去信说:“寓辛辣于诙谐中,是古典戏曲的好传统,不宜过多嘲弄,亦庄亦谐,可免恶俗的流弊。”

赵朴初的两次来信,对30来岁的沈祖安是一个很大的鼓舞。根据赵朴老的意见,沈祖安对第一稿进行了认真的修改,并将第二稿寄给赵朴初。这次,赵朴初嘱秘书回信,谈了三点意见:一是不必拘泥于我的散曲局限,可根据舞台表演需要来发挥;二是最好请南昆名丑王传淞表演赫鲁晓夫,要为他写好既幽默又生动的台词;三是为了政治思想的严肃性,务请有关党政领导把关审定,以求准确和稳妥。

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十分尊重赵朴初的意见,因内容涉及外事,为稳妥起见,又向中宣部作了汇报。中宣部领导看了赵朴初的信和浙江省委宣传部的报告后,作了批示,同意赵朴初的三点意见,同时建议先在内部演出。

赵朴初写回信说:“请中宣部把关,自然更好。何时演出,当来观摩求教。朴初谨白。”

此剧后因发生“文化大革命”搁浅,沈祖安还受到了追究,专案组以为他和赵朴初有特殊的关系。

服膺毛泽东诗歌改革思想

1965年初春的一天,北京的气候还有些寒冷。陈毅招朴老谈话,由赵朴初的红极一时的《某公三哭》,谈及主席说的话,文艺改革诗最难,大约需要五十年的时间。

朴老听了,心中感到震了一下。怎么?中国诗歌改革还需要这么长的时间?我们这一辈人岂不是连是否能亲眼见到都成问题了吗?

因为是毛主席的观点,赵朴初没有表示出自己的怀疑。但内心里,赵朴初是半信半疑的。许多年后,赵朴初越来越相信,毛主席的观点,是至理存焉!并在多次讲话和文章中,谈到陈毅的这次谈话。

1976年12月,赵朴初应邀出席毛主席致《诗刊》函发表20周年纪念座谈会,想到1965年和陈毅的谈话,吟长词云:

十二年前春尚寒,陈总一日招我谈。

谈及主席曾有言,文艺改革诗最难,

大约需时五十年。我于诗国时偶探,

乍闻此语震心弦。其后屡试复屡颠……

“十二年前春尚寒”,指1965年春天,已经过去12年了。

1977年秋天,朴老写《片石集》前言,再次谈到陈毅和自己谈毛主席的诗词改革思想。他写道:

记得一九六五年春天,陈毅同志在一次闲谈中对我说,毛主席曾向他讲到中国文艺改革以诗歌为最难,大约需要五十年的时间。我当时不禁心中感到震了一下。怎么,中国诗歌改革还需要这么长的时间!我们这一辈人岂不是连是否能亲眼见到都成问题了吗?经过这些年的思索和实践,我才深深体会到主席这个估计真是有至理存焉……

又过了十年,1987年春天,赵朴初在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演讲《诗歌及其与佛教关系漫谈》,谈到毛泽东的诗词改革思想:

记得在一九六五年间的一天,陈毅同志找我到他家闲谈,他告诉我说:毛主席同他讲过,中国的文艺改革诗最难改,大约需要五十年的时间。时间过得很快,转瞬二十二年过去了。当时在听到陈毅同志转述这些话时,我心里想这一辈子是看不见新的诗歌的改造成功。过去二十余年时间再来想,毛主席的估计是正确的,是有道理的。其实这也不仅是毛主席、陈老总的看法,在一九五〇年郭沫若同志就在一篇文章中谈过。他说新诗的形式在今天仍然在探索的途中。一九五三年郑振铎同志也在一篇文章中谈到,中国诗的形式到现在还是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还处在一个摸索的阶段。

这是朴老第三次谈毛主席诗词改革的思想。

在1987年春天的这次演讲中,赵朴初认为,毛泽东在中国文化上有两大功绩:一个是保存了中医,一个是保存了我们传统的诗歌。

同类推荐
  • 安心:济群法师讲禅修与调心之道

    安心:济群法师讲禅修与调心之道

    心的本质,即是宇宙的本质。禅的本质,是觉醒的心。禅修,就是帮助我们开发觉醒的心。唯有找到内心深层的宁静,你才有能力面对自己,享受安静。放慢脚步,此刻,让我们一起聆听自性花开的声音。本书收集了十余篇法师对观心、修心的禅修开示,从禅修的方式观照内心。修心是修行的核心,调适内心的贪嗔痴,方能从生活中各种烦恼中解脱出来,从而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言语讲述人生快乐的源泉来自于净化的心灵。
  • 修心

    修心

    本书讲解了在如今这样一个繁华浮世里静心、清心、养心、修心的重要性。美好和善良的心,是人最强大的后盾,也是智慧的化身,由此,它教会我们懂得自己,善待他人,从而心性清透、人生通达,社会和谐。
  • 武夷山道教文化

    武夷山道教文化

    武夷山是中国道教名山,以升真元化洞天享誉于世。武夷山道教文化不仅渊源久远,积淀深厚;当代又有发展,不断传扬。2012年,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与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世界遗产监测中心合作,广泛搜集相关史志文献记载,开展田野调研,首次对武夷山道教文化之历史、现状、神仙、人物、宫观、科仪、音乐,及其旅游价值等,做了比较完整的阐论,并附录了许多相关的研究资料。此文集可资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借鉴,也为学术界进一步发掘武夷山道教文化遗产提供有益线索。
  • 清心禅:心是莲花开

    清心禅:心是莲花开

    本书分别以禅心、禅悟、禅意、禅机、禅定、禅谛为主题,讲述修身养性、待人处事的人生哲学,教人有良好的日常心态。说理叙事从日常小事入手,将其中蕴藏的禅理娓娓道来,浅显易懂,为读者展示了禅的宗旨:发现自己,不被物欲所奴役,最终获得心灵的自由。
  • 仁德法师

    仁德法师

    本书讲述了一个传奇而不息追求的当代高僧,一段中国佛教曲折而多变的历史,是一部让人获得文学快感与佛学修养的读物。
热门推荐
  • 潜婚蜜爱:总裁先生晚上聊

    潜婚蜜爱:总裁先生晚上聊

    “订婚派对”上撞见未婚夫和姐姐的出轨背叛,她随即当着所有人的面高调宣布这是一场“分手派对”,一时成为全城人的笑柄。两个月后,她拿着妊娠4周的化验单,低调嫁人,没人知道新郎是谁,只看到她的手上多了一枚闪瞎人眼的6克拉粉钻……她早知他另有所属,这是她算计得来的婚姻,也注定是一段各取所需的婚姻,然而,她的心却偏偏生出不该有的妄想。就在她决定快刀斩乱麻,拿出离婚协议书之际,他却将协议书扔进碎纸机里,捏住她的下颚冷笑:“婚姻在你眼中是什么?你想结就结,想离就离?秋意浓,在你眼里我宁爵西是这么容易好打发的?”
  • 极品新娘:皇帝你别走

    极品新娘:皇帝你别走

    萌系菇凉皇甫羽烟莫名其妙的穿越到南宫国八公主南宫羽烟的身上,好吧,不就是换个姓氏么?不就是被人狸猫换公主么?还被人骗婚?而且还是修炼斗气的地方,还是个废材?我怒了!(掀桌)勾搭个小皇帝先解决吃饭问题吧!名字如有抄袭的话,请告诉作者,谢谢配合。也请支持晴沫的另外一本小说《无良哥哥缠上孤儿妹妹》一三六更新无良哥哥,二四日更新极品新娘。
  • 重生之溺爱成婚

    重生之溺爱成婚

    五年的倾心相待,又喜怀二胎,却不想换来丈夫血淋淋的背叛,而一个小小的流产手术却让她归西。再次醒来,回到两岁,面对一贫如洗的家,身怀六甲的母亲,林晨心里暗暗发誓。一切都按着轨迹走,唯一的改变是村里突然搬来了一户神秘的有钱人家,家里更有个傻儿子。不过重来一世,可不能如前世一般,定要当个富婆,年龄小,没关系,借爸妈之手发家致富,包山头办农场,买房产等升值,顺道还养个小妖怪。更是无意中发现某人原来是个扮猪吃老虎的腹黑男,而众人都道的傻子更是有个家缠万贯的神秘老爹。“女人,你发现了我的秘密,要么你嫁我,要么我娶你,你选一个吧。”某男霸道的把她抵在墙角。林晨:“……”这确定是个选择题?
  • 负面网络口碑对消费者行为意愿的影响

    负面网络口碑对消费者行为意愿的影响

    本书由绪论,相关文献综述,理论模型与假设提出,研究设计与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研究结论、管理建议与展望六部分组成。涉及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基本概念、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设计理论模型、确定各变量之间的关系、概括研究结论等内容。
  • 好妈妈影响孩子的一生

    好妈妈影响孩子的一生

    著名教育专家、知心姐姐卢勤倾情作序推荐。一个懂得尊重别人的妈妈,才会教出懂得自尊的孩子;妈妈爱读书,孩子才能爱学习;妈妈善待自己,孩子才会善待生命;在人际交往中,孩子与人相处自如的心态来自妈妈;妈妈的风度,将会决定孩子未来的高度。
  • 农女锦绣之将门宠妻

    农女锦绣之将门宠妻

    老天爷,她只是辞职,不是找死。更不想穿越啊。李锦绣怒指老天,滚粗!咔嚓,一道响雷,打在李清兰的脚边。吓的她连滚带爬的往屋跑,呜呜,贼老天,她错了。再也不骂您老人家了。小小设计师穿成农家女,种田买地,发家致富,顺便拐个将军生娃娃。睁开眼来,欲哭断肠。家徒四壁,爹懦娘哑。祖母欺人,伯婶贼精儿。弟妹两只,瘦骨嶙峋。努力发奋,赚钱养家。教养弟妹,孝顺父母。一家和美,其乐融融。救个帅哥,全村遭祸。被诬灾星,亲人贪财。里长赶人。全家远去,织锦作画,剪衣作裳。努力发家赚钱忙。哎哎,赶问一声小将军,您忙来跑去为哪桩?小将军一挑眉,没看到爷忙着娶媳妇?娶得美娇娘,将军忙断肠。累么?小将军一瞪眼,小爷乐意!(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剑出沧浪

    剑出沧浪

    剑出沧浪天下惊,人间干戈谁来定?昂首万里清绝命,步踏红尘八荒行。正魔酣战千古景,巧夺无极化太清。崖山峻首观天星,把酒当歌话生平!
  • 诸葛亮遗书

    诸葛亮遗书

    我最景仰的先贤是帮助齐桓公推行法治、开发经济、“尊王攘夷”、成就霸业的相国管仲和联合秦楚之晋为燕昭王攻下齐国七十余城的燕国上将军乐毅。
  • 阳光晒暖了海洋

    阳光晒暖了海洋

    “啪!”舒落怀里的书被撞的一下就掉到了地上,舒落懊恼把耳旁因跑太快而散落在脸庞的头发挠到了耳后,然后快速的蹲下身把地上的书捡起来。“对不起,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随后舒落又不停地弯着腰道歉,连头都没有抬一下,就转身往教学楼跑去了。第一次的相见却是如此的匆忙。“你好,我叫舒落,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空云卷云舒的舒落。”舒落望着眼前这张自己完全从来没有见过的侧脸,但却有种难以言喻的熟悉感。“嗯?”男生闻言,疑惑的转过头来,看着眼前有礼貌但又有点害怕的女生。“这本书,你要看吗,可以借给我吗?”舒落害怕这个男生会拒绝她。第二次相见终于认清了对方,是你慕晨。
  • 变色人

    变色人

    这是一本侦探小说,我想叙述的是人为什么犯错,如果这个错误必须承担太重的后果,会怎么样,他会不会逃走呢?他会不会就像变色龙一样不断伪装自己不让别人发现呢?那么这本书讲的就是“变色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