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66600000010

第10章 毛泽东:这个和尚懂得辩证法

1958年6月30日,毛主席接见了访华的率领柬埔寨佛教代表团胡达法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赵朴初参加了会见。

国盛教盛。进入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后,中国佛教也迎来了历史上的繁荣时期,身兼许多职务的赵朴初,更加忙碌了。1957年底,他出席了在埃及开罗召开的亚洲团结大会。1958年春,他又去了一趟湖北。

这一天,毛主席穿了一套接待外宾常穿的灰色中山装,精神饱满。他一边等待客人,一边抽着香烟,兴致勃勃地和赵朴初聊天。中国和柬埔寨尚未建交,毛主席亲自接见柬埔寨的一位佛学院的院长,表明了中国政府对于柬埔寨的友好和尊重。

十年前,毛主席就认识赵朴初了。但两人还没有单独在一起如此亲密地聊天呢!1950年国庆节,毛主席写了和柳亚子的词,赵朴初见到后,也写了和毛主席的词,从此,赵朴初的诗词就一发不可收了。

毛主席知道,赵朴初是中国佛教协会的领导人,熟悉佛教。于是,毛主席首先发话,以开玩笑的口吻谈到佛教中的观点,说:“你们佛教有没有这么一个公式啊,赵朴初即非赵朴初?”

因为陪同毛主席接见柬埔寨客人,赵朴初今天穿了西装,打了领带,头发也仔细梳理了。这会,他听毛主席问他的话,未语先笑了。他不知道毛主席下面要说什么,回答说:“是有这么个公式。”

毛主席说:“那么,就很奇怪了,首先是肯定,后来又否定,先肯定后否定。”

赵朴初说:“不是先肯定后否定,而是同时肯定同时否定。”

平常,赵朴初研究佛法般若时,就发现其中有很多辩证的哲理和辩证方法,如只有利他才能自利的菩萨以救度众生为自救的辩证目的等。他甚至怀疑黑格尔的辩证法与佛教存在某种关系。这回,见毛主席谈辩证的否定话题,正是赵朴初所熟知的,所以不假思索,就说出了自己的主见。

毛主席很满意赵朴初的回答:不是附合自己,有自己的主见。毛泽东正待要继续发话,不料胡达法师到了,谈话只好中断了。

胡达法师个子不高,戴着黑色边框的眼镜,身穿袈裟。见到毛主席,他双手从袈裟中伸出,和毛主席紧紧握手。赵朴初则站在毛主席旁边,笑着介绍柬埔寨的佛教界客人。个子高出一头的毛主席的情绪很好,见到柬埔寨客人,点头致意。

这一天,在苏联的帮助下,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在北京郊区建成,全国妇女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而第二天的《红旗》杂志则将发表《全新的社会全新的人》一文,第一次提出“人民公社”的新概念呢!

胡达访华不久,7月19日,中国和柬埔寨建交。

毛泽东在为中国和柬埔寨建交而高兴的同时,也为客人打断了自己和赵朴初的谈话而遗憾。赵朴初的回答给毛主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后来指着赵朴初对旁人说:“这个和尚懂得辩证法。”

和尚是对礼佛的人的尊称,严格意义上,赵朴初不是习惯上的“和尚”,而是居士。

探望父亲

1958年9月的一天,赵朴初刚自瑞典参加世界裁军和国际合作大会回来不久,即为华东地区水灾之事来到安徽。

在合肥,曾希圣政委和黄岩主任陪同赵朴初观看了合肥市容,并在城隍庙一家茶馆吃茶休息。下午,赵朴初和章士钊、梁漱溟一起上街走走,并顺便去合肥师范学院一趟,看望今年刚考入该学院的侄子赵锡厚。

同学们多半下课了,到哪里去找呢?赵朴初到了校长办公室。平常,学院的广播要在放学以后才响,这会儿突然响了起来:“现在广播找人,赵锡厚同学,你伯伯找你,请到校长办公室。”

正在帮助厨房抬煤的赵锡厚,听到广播叫他的名字,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在同学们的催促下,他慌忙洗了手,急忙到了校长办公室。

因为刚刚抬煤,赵锡厚衣服脏兮兮的,校长办公室的同志不让他进去。赵朴初在里面看到侄子来了,连忙向他招手。赵锡厚进来后,赵朴初向陪同他一起来的章士钊、梁漱溟介绍说:“这是我的侄子。”

赵锡厚1939年出生,这年18岁,见到两位鼎鼎大名的先生,他赶忙鞠躬致礼。

晚上,安徽省的领导请赵朴初、章士钊、梁漱溟等民主人士吃饭,赵锡厚被留了下来,一起吃了饭。

到皖北调查了水灾后,赵朴初一行来到巢湖。巢湖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在一眼望不到尽头的湖边,赵朴初对一位种地的农民说:“你们湖大,不怕干旱啊!”

农民不知道问话的人是谁,非常自豪地说:“巢湖是水瓢,哪里干旱哪里浇。”

赵朴初听了农民的豪言壮语,点头称赞。项羽曾作《垓下歌》,其中的“力拔山兮气盖世”一句,也不比今天新农村农民的语言豪迈啊!

受农民的话感染,赵朴初吟诗《记巢湖农民语》道:

端起巢湖当水瓢,那方干旱那方浇。

拔山盖世重瞳子,岂识吾民意气豪?

农民的豪言壮语和赵朴初的这首诗,反映了这年春天毛泽东确定的“大跃进”方针。谭振林副总理宣布,1958年产出3千亿公斤粮食和6千万吨棉花,绝对没有任何问题。

在“大跃进”方针鼓舞下,出现了许多振奋人心的口号:“一天等于二十年”、“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等。毛泽东在1958年提出的“十五年超过英国”的口号,在全国热情高涨期间,很快改写成“两年超过英国,十年超过美国”。

在巢湖办完公事,赵朴初专程去了一趟安庆看望父亲。初秋时节,赵朴初身穿黑呢子衣服,脚穿皮鞋,十分有精神。

为了不惊动地方干部,赵朴初一个人住进了安庆专署招待所(今孝肃路状元府宾馆),这儿离父亲和弟弟所住的锡麟街很近,离老家状元府,一墙之隔。1907年,即赵朴初出生的那一年,徐锡麟在附近刺杀恩铭得手,但自己也被清军残杀。同一年,秋瑾在浙江为策应徐锡麟,举行起义,失败后遇害。

30年代,赵朴初离开安庆以后,已经二十多年没有回来了。看了昔日的老家,赵朴初心中翻腾出许多往事,想起了已经去世的母亲、哑姐。

母亲1947年冬天遇难后,弟弟躲到了上海,赵朴初帮他在上海南翔中学找了一份教国文的工作,但他喜欢教英文,不喜欢教国文。他太浓的太湖地方话,学生不容易懂。1951年,负责疏散上海外来人口的赵朴初,动员弟弟和父亲回到了安庆。状元府的老房已住了他人,他们只好住到了锡麟街8号。为了照顾父亲和弟弟的生活,赵朴初每月自上海寄70元给他们。

赵旭初回来后,在安庆市第二中学教务处刻英文钢板,得一点零花钱。因生活不富裕,加上大女儿太平已有13岁,保姆刘路氏离开了赵家,回到太湖。前年,17的太平到安庆江边的红星旅社做服务员。

坐在弟弟家的客厅里,赵朴初问父亲:“还好吧?”

“还好。”父亲回来后,任安庆市政协委员,每月有40元的生活费。

上午,赵朴初在弟弟的陪同下,到迎江寺祭扫了母亲的灵位。赵朴初信佛,但反对祭祀先人时烧纸马、纸房和烧金纸扎的假元宝。

变郭沫若的新编历史剧《蔡文姬》

1959年5月5日,赵朴初由北京飞莫斯,转赴斯德哥尔摩参加国际和平会议。飞机飞到西伯利亚上空时,乘务员送来一张表单,上面写了飞行的高度、飞机的速度、外面的温度。赵朴初坐在最后一排,乘客传到他手里时,没有人再传了。

当时,赵朴初带了一本元人散曲选集《太平乐府》在飞机上看。没有事做,赵朴初忽起一念,在这个表单上试吟了元人小令——《由北京飞莫斯科途中试拟元人小令》。这是他第一次写曲,曲云:

垂天翼,负朝阳,九千公尺高空上。雪一般云儿似海洋,又一次乘风破浪。

吟毕,赵朴初随手抄在香烟纸上,兴趣不减,又吟起第二首、第三首。这次到瑞典,赵朴初一路上不写其他,只写散曲。

回国后,恰逢七一党的生日,赵朴初都以写散曲的形式来纪念。从此,赵朴初写曲子一发不可收,与他写诗词一样,成为他抒发情怀的重要艺术形式之一。

1959年夏天的一个晚上,赵朴初在北京看了郭沫若创作的历史剧《蔡文姬》。

郭沫若是赵朴初的老朋友了。1958年8月,郭沫若率中国代表团到瑞典参加世界裁军和国际合作大会,赵朴初随行。大会上,郭沫若的讲话文采飞扬,生动幽默,被誉为“中国的精神原子弹!”

这次看完郭沫若编的历史剧,却叫赵朴初心绪不宁。

《蔡文姬》讲的是曹操赎回远嫁匈奴的蔡文姬续写汉书的故事。赵朴初认为,至少在处理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上,曹操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董卓189年废少帝,立献帝,强迫蔡邕出来做官。192年,王允、吕布杀董卓后,王允也要杀蔡邕。蔡邕请求黥首刖足,目的是续写《汉史》。但王允不听,致使蔡邕死于牢中。于是,中国少了一个大历史学家,也少了一本更完整的《后汉史》。想不到,蔡邕死后,郭沫若在《蔡文姬》的剧本里安排其女儿蔡文姬回来完成父亲没有写完的书。

回家后,赵朴初检阅《后汉书》,书上只说蔡邕死后,其写的《后汉史》散失不存,未提曹操赎回蔡文姬续写《后汉史》的事。看来,曹操安排蔡文姬续其父命,是郭老的善良愿望,个人的发挥了。

观看《蔡文姬》剧后,赵朴初作诗词三首,其一《竹枝》七绝云:

黥头刖足语堪哀,不道成书有女回。

了却伯喈千古恨,九原应感郭公才。

“九原应感郭公才”是说,郭沫若在帮助蔡邕完成未竟的事业。

曹操派使臣赎回蔡文姬,造成了蔡文姬与家人的骨肉分离。郭沫若写蔡文姬不忍心和两个孩子分别,反复引用《胡笳十八拍》,通过艺术渲染,增加了剧情的悲剧效果,也强调了《胡笳十八拍》是蔡文姬的作品。但赵朴初认为,《胡笳十八拍》不是蔡文姬的作品。在《观演〈蔡文姬〉剧有作三首》之二《鹧鸪天》一词里,赵朴初吟道:

玉佩明当望俨然,骊歌肠断草原天。忍抛稚子三千里,换得胡笳十八篇。

家再破,梦初圆。中郎志业几分传?和亲肯遣王姬嫁,毕竟唐文汉武贤。

“中郎志业几分传?”意思是,蔡文姬家庭破裂后,到底续写了《后汉书》没有呢?赵朴初发出了疑问。“毕竟唐文汉武贤”是说,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吐番,汉武帝将乌孙公主嫁给乌孙,有利于华夏大家庭的团结,所以“贤”。在赵朴初眼里,文成公主远嫁藏王,交流民族文化,其功不在萧何之下!

既造成家庭破裂,又伤害睦邻大计,曹操为什么要赎蔡文姬回来呢?如果叫蔡文姬完成父亲的事业,继续编完《后汉史》,完全可以带去纸笔,叫蔡文姬在南匈奴默写出来就行了,何必要人家家破呢?在《观演〈蔡文姬〉剧有作三首》之三《快活三带过朝天子四换头》词中,赵朴初发出了对曹操此举的疑问:“遣使何为?赎身何意?我道曹公差矣!”

赵朴初说“我道曹公差矣”是说,“曹公”此举,有损睦邻大计和民族关系。

李维汉:“朴老学问大得很”

1959年的一天,赵朴初和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一起去广州,参加中南统战工作座谈会。

在火车上,李维汉一路上听赵朴初谈禅说佛,得益许多。他说:“朴老,佛教方面,我要向你学习,你是我的老师啊!”1959年4月下旬,李维汉在第三次全国政协会议上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李维汉很关心中国佛教协会的工作,赵朴初对他非常尊敬。

到广州后的一天晚上,李维汉和参加座谈会的同志在广东省委招待所聊天。

李维汉说:“宗教是一门学问,搞统战工作的人要认真好好学一学;不懂宗教,怎么能做好宗教的统战工作?我现在就在学,我请了一位老师,天天为我讲课,这位老师就是在座的赵朴老……”

说到这里,李维汉朝坐在一起的赵朴初望望,大家立刻知道,部长说谁了。

李维汉说:“朴老学问大得很,佛教好多东西,我不懂,我就请教他。我们一起坐火车到广州,我就跟他学,听他讲,从北京一直讲到广州。我研究宗教五性,许多问题就要请教朴老。”

李维汉提出的宗教五性是:宗教具有长期性、国际性、民族性、群众性、复杂性。他的这个思想,得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赞同。

“你们都要学啊!不要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看不起和尚、道士;从佛教上说,我们就是门外汉,没有他们懂得多。你管宗教,不懂宗教,你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呢?外行管内行,也要懂得一点才行啊!”李维汉说到这里,和赵朴初会意地笑了笑。

没有人要说话的意思,李维汉见大家都在听自己讲话,就说:“我考考你们看,佛教有位观世音菩萨,法力大得很,观察世间一切声音,救苦救难:声音只能听得到,是看不到的,只有眼睛才能看,为什么不叫闻世音,而叫观世音呢?你们说说看。”

是啊?为什么叫“观世音”呢?声音是可以观的吗?大家陷入了思考。

李维汉看了一下在座的人,对湖南老乡吴立民说:“小吴说说看。”

见李部长点名,吴立民说:“佛教修行到一定境界,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可以通用,眼睛可以当耳朵用,所以叫观世音。”

赵朴初听了,满面笑容,连连点头。

李维汉惊讶地问吴立民:“你学过佛啊?”

吴立民说:“跟唐先生的业师顾净缘大师学的。”原来,吴立民曾经是佛教将军唐生智的秘书,读了不少佛书。

唐生智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军长兼北伐军前敌总指挥时,顾净缘在其军队布教,给官兵讲佛教戒律。1926—1927年大革命时,顾净缘在湖南办二学园和湖南佛化讲习所,和当时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的李维汉打过交道。

李维汉说:“原来是跟顾净缘学的,我知道,我跟顾净缘打过交道……那好,中国佛学院正好要人,你到中国佛学院任教好了。”

说着,李维汉对在座的湖南省委统战部丁维克部长说:“丁部长,就这样说定了啊!”

丁维克见赵朴初正对自己笑,连忙表态说:“中国佛学院需要,我们支持。”

广州座谈会结束后,赵朴初和李维汉等一起乘开往长沙的火车离开广州。到株洲后,李维汉下车停留,由吴立民陪赵朴初游览长沙。

李维汉叮嘱吴立民说:“小吴啊,周总理说,赵朴老是国家的宝贝,现在交给你了,可要陪好啊!”

吴立民连忙答应。

游岳麓山麓山寺时,赵朴初对吴立民说:“不知唐代大书法家李北海写的麓山寺碑在哪里?”麓山寺碑系唐开元十八年(730年)李邑撰写,李邑曾任北海太守,所以叫李北海。麓山寺碑高400厘米,宽135厘米,额题“麓山寺碑”四字,方篆阳文,碑文行书,1400多字,碑文笔力雄健。碑后有北宋书画家米芾在1080年刻写的题名。赵朴初临摹书法,知道此碑帖。

吴立民十分敬佩朴老的博学和书法造诣,急忙四下打听。两人到后殿观音阁、玉泉问了一些人,都说不知道。其时,麓山寺碑封存在湖南师范大学暂住的岳麓书院,所以,他们白跑了许多路。

中午,吴立民陪赵朴初吃了一顿素餐。

吃饭时,吴立民问:“朴老,您平常还看佛经啊?”

赵朴初用筷子指着素菜笑道:“这是色法修养的基础,读佛书,是心法修养的基础,我每天要诵《心经》。”

佛经中,《金刚经》是精华,260字的《心经》则是《金刚经》的精华,也是般若哲学的结晶。赵朴初诵的《心经》,属于教内禅的一种——金刚坐禅。

第二天,赵朴初离开长沙,乘火车回北京。

同类推荐
  • 圣经的故事

    圣经的故事

    《圣经》是人类历史上一部独一无二的书。它由不同时代的人用不同的语言写成,却极其贯通;它遭到无数的怀疑甚至诋毁,但最终它作为圣经经典的位置却丝毫没有动摇;它不是单纯的文学书、哲学书或历史书,但它是很多文学作品的源泉,哲学家不断地引用和讨论,它对犹太古史的详尽记载也远远超过其他民族的古史书。《圣经》是人类的伟大遗产。
  • 金刚经学记

    金刚经学记

    金刚经学记又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乃佛教经典。而大愿法师著作此书,除了是对金刚经的剖析和简易化,更是让读者们能证空性智慧,让我们一起发起无上的菩提心,为了一切如母有情能速速从分段生死、变易生死的苦海之中解脱出来,共同学习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 零点星光

    零点星光

    本书内容包括夏季的川藏线、川藏茶马古道、草原明珠理塘、天地巴塘、巴塘弦子、英雄格萨尔等,展现了青藏线的旖旎风光,追溯了佛教源流,介绍了藏民的神秘习俗。
  • 宁心:禅宗公案的沉思顿悟

    宁心:禅宗公案的沉思顿悟

    如今有些禅和子看公案、论公案,都在弄玄虚,琢磨着什么话用什么话来对,有的当成打哑谜,有的当成文人对诗句,有的当成时下流行的脑筋急转弯,还有的干脆当成威虎山的黑话了,以为是些全无道理的乱侃一通,岂不知人家看似没有理路的话背后都有清晰的理路,只是迷人看不清罢了。   一切经典,一切公案,都是为了表法,学人一定要透过这些语言场景去体悟祖师想要表达的那个法,而不是在语言相、文字相和各种名相上去费脑筋、抠字眼,去考证什么真伪、早晚。
  • 净空法师说《佛教故事》

    净空法师说《佛教故事》

    本书汇整净空法师于各次讲演中所引用的公案因缘故事,使读者通过这些深含哲理的故事,明白宇宙人生的道理。通俗易懂,雅俗共赏。
热门推荐
  • 练体成神

    练体成神

    钱,权,势,我一无所有,我所拥有的会让你们颤抖,管你王侯将相,帝世君王,在神的眼中,不过蝼蚁
  •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三字经,百家姓,作为儿童最初的启蒙读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地位。
  • 此情可待成追忆:季羡林的清华缘与北大情

    此情可待成追忆:季羡林的清华缘与北大情

    本书是季羡林先生关于在清华读书和在北大工作的回忆性文章精选集,还包括季老在清华读书期间的《清华园日记》选编和初入北大执教期间的《北大红楼日记》选编。写作….时间跨越七十余年。 全书分为四辑。第一辑:“季羡林忆清华”;第二辑:“季羡林清华园日记选”;第三辑:“季羡林评北大”;第四辑:“季羡林北大红楼日记选”。
  • TFboys回头发现你

    TFboys回头发现你

    十六岁的寒柒被送到重庆,和三个女孩组成了一个组合,原本不被世事干扰的一个女孩爱上了王俊凯,可是他却一再误会她(本书是以虐小凯为主,小螃蟹表拍我【捂脸捂脸】)
  • 穿越到鹦鹉女神

    穿越到鹦鹉女神

    这是一个穿越过《中华小当家》,又穿越过《射雕英雄传》,才穿越到《鹦鹉女神》的大好青年和皆人抢老婆的故事。注:主人公并没有看过《鹦鹉女神》。
  • 微笑吧超能力小小姐

    微笑吧超能力小小姐

    这个夏天是注定有离殇吗?这个夏天是注定悲伤环绕吗?就算是,我也要用自己充满正能量的阳光笑容去改变这夏日离殇
  • 至真清吟

    至真清吟

    王喜平编著的《至真清吟(上中下)/中国新锐作家当代文学典藏》讲述了两个美丽而又命运多舛的残花少女扬子与李安,有缘相识于古城西安。杨子为报答救命恩人郭三而寻职时,险落青春职场,蹂躏在即,幸被李安急智救出。二人因此屡遭追杀,一生九死,性命难保。二人辗转别乡,以求活命。于是向西而来,然而为摆脱歹徒追踪,却是急不择路,这才来到虚构城市定宁,权且避难。因为命运坎坷,二人无度以救助残花少女为目的,开始了艰辛的创业之旅。无数风雨,无数磨砺,终在备受人家关爱之后,二人事业大成,心遂所愿,尘埃落定。其中,无不透视着人间的善恶,无不折射着社会的现象,进而感化人们抑恶扬善,择善而从。
  • 钱玄同文选

    钱玄同文选

    钱玄同是我国著名的语言文学家、国学大师,也是五四运动先驱。他一生致力于新文化运动、国语运动。在音韵学方面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本书由编者精心选编了钱玄同新文化运动及学术方面的代表性文章,使读者能够大致了解钱玄同在新文化运动和文字改革方面的主张,具有一定的文化学术意义。
  • 云动苍天

    云动苍天

    皇瑞者,呈上苍吉祥之意,福运伴其身,然修行却难有所成,上苍既然眷顾如斯,为何会如此?破绝地,登仙路。云动苍天,众仙臣服!书友交流群:312428582,老狼期待你的加入!
  • 冷面夫君追逃妻

    冷面夫君追逃妻

    月无双,现代人,因为失去心爱的男人精神慌惚而车祸穿越,重生的她决定重新开始,虽然身份只是一个丫头,但是她从来没有当丫头的自觉,可称史上最牛的丫头。先是跟首富家的几个少爷扯上关系,然后逃命到王府,结果又不小心惹上王爷,因为一个心软,看这王爷其实也挺可怜的,便跟他契约结婚解救他于水深火热之中,不过,这王爷怎么不讲信用吖,他们明明说好哪天一方有了心爱的人就像放开对方的,自己找到一个跟以前的爱人一模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