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65000000009

第9章 彭斯诗歌的自然意识与生态价值

华兹华斯与柯尔律治1798年携手合著的《抒情歌谣集》(Lyrical Ballads)一直被文学界认为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真正崛起,华兹华斯1800年撰写的《枙抒情歌谣集枛序言》被看成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运动的宣言,但是,我们也不可否认,在早于两位诗人之前的苏格兰大地上已经有一位农民诗人罗伯特·彭斯(Robert Burns,1759—1796),用他特有的淳朴自然、极富乡土气息的语言,一扫18世纪古典主义、伤感主义的沉闷忧郁的诗风,表达了对现存秩序的鄙视、对未来平等社会的向往和热爱大自然、劳动人民的浪漫主义自由情怀,诗人的自然情结与其诗歌中那纯醇浓郁的土地气息,为19世纪浪漫主义的发展带来了一股强劲的清风。

“使用人们真正的语言”、“选择微贱的田园生活做题材”,是以华兹华斯为代表的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们的诗歌主张。综观彭斯诗歌,采用苏格兰方言、选择劳动人民生活题材以及他的诗歌命题,无疑证明了彭斯是《序言》中诗学思想的最先实践者,只是他没有用理论的形式表达出来,同时因为当时还是18世纪理性时代古典主义文风比较强势的时候,人们当然对这一新的文风重视不够罢了。实际上,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彭斯不仅具有普通农民身上最自然淳朴的品格,使得他不愿与当时虚伪做作的社会风气、华丽浮躁的诗歌风格同流合污;同时他对普通劳动人民生活的深切了解、对与之朝夕相处却日渐被工业化发展破坏的大自然的悲悯、热爱之情,使其一生创作了几百首反映苏格兰劳动人民生活、劳动、习俗和思想情感的歌谣。彭斯在1786年出版的《主要用苏格兰方言写的诗》(Poems,Chie f ly in the Scottish Dialect,1786)和另一浪漫派诗人布莱克1789出版的《天真之歌》(Song of Innocence,1789)、1794年的《经验之歌》(Song of Ex perience,1794),均已较早地表现了强烈的关注人文、关注自然的浪漫主义情怀。由此,彭斯和布莱克一样被认为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运动的先驱之一。

彭斯是18世纪后期英国诗坛上的一颗耀眼新星,被誉为苏格兰有史以来最杰出的农民诗人。彭斯出生于苏格兰西南部一个贫穷农民家庭,由于家境困难,彭斯从小开始田间劳动。繁重的田间劳作不仅没有消磨诗人满腔的诗情,反而使他更加亲近和理解劳动人民的生活与情感、更加热爱和悲悯与之朝夕相处的大自然。同时,劳动之余,彭斯大量阅读苏格兰诗人和英国作家的作品,如休姆的哲学、弥尔顿的《失乐园》以及荷马、莎士比亚等人的作品。1786年他出版的《主要用苏格兰方言写的诗》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和评论家的如潮好评。随后,他被邀成为爱丁堡的座上客,还骑马到边境及北部高原地区游历,凭吊13世纪抗英英雄华莱士的故乡和布鲁士击败英军的古战场。这次游历使彭斯大开眼界,不仅赋予他强烈的历史感和民族自豪感,而且更重要的是使他有机会领略大自然的美好风光并汲取北部高原民间曲调的丰富养料。可以说,彭斯的创作有着坚实的生活内容和深厚的民间基础。彭斯认为,大自然所赋予他的创作灵感和激情,比矫揉做作的生硬学问更重要,也更自然,无论是写政治,还是表达爱情、友情和大地之情都离不开他那浓浓的乡土情怀。彭斯诗歌不仅体现了强烈的人文关怀,更重要的是彭斯较早地把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升到人与人关系的伦理高度上,这种充满智慧的自然意识正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重新得到学界关注的原因,为生态危机的今天人们价值标准的重新确立提供了思考。

一、彭斯的自由之树

彭斯一生写了许多歌颂革命、自由、平等和反对专制的杰出政治诗歌,虚伪与做作、暴政与特权是他抨击的对象,自由与平等、自然与朴实是他追求的品格。诗人用“自由之子”赞颂为自由和尊严而战的人们,用“自由树”来歌颂自由力量的不可阻挡。彭斯写作政治诗歌有其深厚的历史、社会原因,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革命的思想、情感气候,启蒙运动高扬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使得当时的文学与政治、诗歌与革命紧密地结合起来。作为社会底层的农民诗人,理所当然地对当时的社会状况有着特殊的敏感。他满怀激情讴歌美国人民争取独立的革命战斗精神,并积极拥护“暴君被打得屁滚尿流”的法国革命。在《华盛顿将军生辰颂》中他写道:“你们来吧,自由之子,/哥伦比亚的后裔,英勇而自由,/在危险的时刻你们仍奋勇前驱,/你们珍爱并敢于保持人类的尊严!”可见,诗人视自由为多么重要的人类尊严啊,为尊严而战乃是最值得称颂的。

“树”在普通人眼里只不过是遮阴挡阳的一个自然之物,而在彭斯笔下却蕴含深刻。在《自由树》(The Trees of L iberty,1794),中诗人写道:“但是恶人们总不爱看到/美德的作品欣欣向荣,/心毒的显贵诅咒这棵树苗,/见它成长就泪流满胸。”树的绿色象征着宁静和自然、象征着美好事物的郁郁葱葱和欣欣向荣,树的成长隐喻着人类争取自由力量的强大,而所有这些却都是“恶人们”不愿看到的,更是“心毒的显贵”诅咒的对象。彭斯祈求古老的英格兰也能种上象征自由、平等、博爱、和平这棵“美名远扬”的“法兰西树”,但遗憾的是整个英国却找不到这样的树。这里,诗人既表达了渴望自由、平等生活的愿望,又有力地鞭挞了英国上层的暴政,把代表自由、平等与博爱的法国革命比作一棵吐故纳新的绿树,可见诗人对自然、自由的倾慕之情。

在《罗伯特·布鲁士向班诺克本进发》(Robert Bruce's March to Bannockburn)或《苏格兰人》(Scots W ha H ae)中,彭斯用最朴素、生动的语言表达了反对一切暴政、热爱自由的爱国热情,读起来真实自然、铿锵有力。他这样写道:“打倒骄横的篡位者!/死一个敌人,少一个暴君!/多一次攻击,添一份自由!/动手——要不就断头!”1795年,彭斯又采用苏格兰民歌中叠句的手法写了蔑视王公贵族、坚信人类平等、自由明天的《不管那一套》(For a'That and a'That):

国王可以封官:

公侯伯子男一大套。

光明正大的人不受他管——

他也别梦想弄圈套!

管他们这一套那一套,

什么贵人的威仪那一套,

实实在在的真理,顶天立地的品格,

才比什么爵位都高!

好吧,让我们来为明天祈祷,

不管怎样变化,明天一定会来到,

那时候真理和品格

将成为整个地球的荣耀!

管他们这一套那一套,

总有一天会来到:

那时候全世界所有的人

都成了兄弟,不管他们那一套!

彭斯在这里表达的是对现存秩序的鄙视和对未来平等社会的向往,提出真正可贵的品质是“实实在在的真理,顶天立地的品格”和“全世界所有的人都成了兄弟”。什么王位、爵位,什么贵人威仪,在诗人眼里都是虚无粪土,最终必将让位于“实实在在的真理,顶天立地的品格”。也难怪美国近代思想家爱默生感慨地说道:“《独立宣言》和《马赛进行曲》,作为强有力的宣扬自由的文件都比不上彭斯的诗歌。”彭斯政治诗的魅力不仅源于诗人那乐观、豪迈的民主主义精神,更是源于他那实实在在的农民品格、真实自然的创作风格。

二、彭斯的爱情玫瑰

彭斯短短37年的一生创作了370多首抒情诗,这些诗歌以描写和歌颂爱情、友谊、大自然和劳动人民的生活与情感为主题思想,它们真诚、热烈、奔放,不加任何外表的矫饰,是诗人发自内心坦率而又热烈的声音。正如彭斯写作政治诗歌有其深厚的历史、社会原因,这些真挚、热烈的爱情诗同样有其特殊的时代和社会背景。当时的英国长老会掌管着苏格兰基督教,奉行加尔文教的教规,在恋爱婚姻习俗方面戒律森严,对人们的精神生活横加干涉和限制,并冠以道德的罪名。彭斯坚决拒绝资产阶级贵族长老们的伪善信条和拘泥道德,追求自然自由、开放热烈的爱情,他的爱情诗读起来感情真挚自然、铿锵有力、清新脱俗。

彭斯的爱情诗,从其命题到具体描述、从歌颂少男少女的初恋之情到老妇白翁的黄昏之恋、从情人相见的欢乐到家人离别的痛楚等都与自然密不可分,各种复杂心绪和感觉均被诗人用最普通的自然形象和最朴素自然的语言表达出来。“玫瑰”与“青草”象征最纯洁美好的爱情;“高原”与“麦田”代表着远离工业文明污染的诗意境界。总之,自然是美好的,爱情只有在自然的境界里才彰显纯洁和珍贵。

呵,我的爱人像一朵红红的玫瑰,

六月里迎风初开;

呵,我的爱人像一支甜甜的乐曲,

演奏得和弦又合拍。

我的好姑娘,你有多美,

我的爱就有多么深;

亲爱的,我要永远地爱你,

直到大海干枯水流尽。

直到大海干枯水流尽,

直到太阳把岩石化作灰尘;

呵,亲爱的,我将会永远地爱你,

只要我一息犹存。

再见吧,我唯一的爱,

让我们暂时分离!

亲爱的,我一定要回来,

哪怕是远行千里万里。

这是彭斯爱情诗中最著名的一首。自古以来,“玫瑰”花在文人的笔下永远象征着纯洁和美好。诗人用《一朵红红的玫瑰》(A Red Red Rose,1794)作题来歌颂爱情,一下子使得爱情高贵脱俗的品质跃然纸上。“我的爱人像一朵红红的玫瑰,六月里迎风初开”,“我的爱人像一支甜甜的乐曲,演奏得和弦又合拍”。我们闻到了六月里迎风初开玫瑰花的芬芳,看到了姿容娇美、超凡脱俗、品格高贵的心中爱人;听到了一支甜美悦耳的乐曲,想到了爱人那滋养心田的内心温柔。接着,诗人用大海的永恒、岩石的坚贞,用空间的广大和时间的长远来讴歌真正爱情的永恒和坚贞。最后,“亲爱的,我一定要回来,哪怕是远行千里万里”,写出了真正爱情能经受岁月考验、风雨侵蚀而不朽的自然品格。在《青青苇子草》中,诗人这样写道:

正人君子将我讥讽,

我看你们才是蠢驴,哦,

人间最聪明的英雄,

无一不热爱美女,哦。

(合唱)

青青苇子草,哦,

青青苇子草,哦,

人生极乐的时刻

是同姑娘们一道,哦。

这里诗人仍然把爱情与清新自然之物连在一起,不仅咏唱爱情的淳朴自然,而且也道出了爱情如同自然一样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纯洁高贵,不容玷污。在《我爱琴姑娘》(I Love My Jean)里,诗人用“鲜花滴露开”和“小鸟婉转”贴切地比喻姑娘的“甜脸”和“歌喉”,歌唱了爱情带来的幸福与温馨。

除了用自然形象描述纯真爱情外,彭斯不忘歌颂培育美好爱情的田间地头,凸显爱情的热烈、奔放和挣脱重重枷锁之后的来之不易。在《高原的玛丽》(H ighland M ary)中,诗人又一次用花朵象征爱人,表达了忠贞不渝、誓死不离的爱情观:

多少遍誓言,多少次拥抱,

我俩难舍难分!

千百次相约重见,

两人才生生劈分!谁知,呵,死神忽然降霜

把我的花朵'残成泥,

只剩下地黑,土凉,

盖住了我的高原玛丽!

在《走过麦田来》(Comin Thro the Rre)里,彭斯这样写道:

如果一个他碰见一个她,

走过山涧小道,

如果一个他吻了一个她,

别人哪用知道!

如果说“玫瑰”、“青草”表达了爱情的清新、自然、纯洁、高贵等品格的话,那么,这三首诗歌则是用乡间的淳朴语境作依托,勇敢地唱出了诗人大胆冲破世俗宗教的樊篱、追求浪漫自由的人间真爱的心声。哪怕“死神忽然降霜/把我的花朵'残成泥,/只剩下地黑,土凉”,我们依然不愿分离;“如果一个他吻了一个她,/别人哪用知道!”爱情属于自己,源于真情流露,不应受到干扰与阻碍。

此外,彭斯不仅热烈吟唱青春恋,而且更真诚咏赞夕阳情。“让我们搀扶着慢慢走,到山脚下双双躺下,还要并头!”这是彭斯1796年写的《约翰·安德生,我的爱人》(John A nderson,My Jo)里的最后两句,哀婉而又真切地表达了老妇对老翁无限爱恋的绵绵之情以及两位老人白头偕老、相伴到死的决心。

总之,我们可以看到,无论诗人是热烈吟唱青春恋,还是真诚咏赞夕阳情,诗中都离不开自然景物的衬托,人类最最美好的感情——爱情跟大自然一样真实、纯洁、美丽、永恒。

三、彭斯的自然伴侣

彭斯对大自然的热爱和颂扬不仅表现在象征美好、自由、纯洁的花朵、绿树和青草等植物上,还生动地表现在他对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动物身上,彰显出诗人尊重自然、热爱生命的自然伦理观。请看他在《新年早晨老农向母马麦琪致辞》中的最后诗句:

……

别以为,麦琪,我忠实的老仆,

如今你不再该获得什么,

老年也许以饿死结束;

最后一担麦子,

一把两把的我总会留着,

准备留给你吃。

一同衰老,到了晚年,

让我们一道颠颠簸簸;

我将在留下的麦地上面,

把你的缰绳系好,

不用费大力气,你就在那边,

舒舒服服吃个饱。

这里,诗人像是在跟一个相濡以沫、彼此真诚相待的好朋友、好伙伴表达心意,又像是在对陪伴自己走过一路艰辛、一路幸福、白头偕老的老伴倾吐心声,而实际上则是在同曾与自己一同劳动、一同嬉戏的老马麦琪拜年时的话语,充满深情、真切爱怜。一头牲口在别人的眼里也许就是一个用来替人干活的畜生,而在一个热爱土地、热爱自然的农民诗人眼里却有着与人类一样的平等与权利,正是它们的存在孕育了人类生存世界的美好与和谐,我们当然应该尊重与爱护。

如果说诗人对陪伴自己多时的老马给予同情、理解和关爱是人之常情的话,那么,田间地头的一个小田鼠又何以让诗人如此伤怀、怜悯呢?更何况鼠总被人类看成是敌对之物,破坏庄家、偷食粮食,几乎是人人喊打。这难道只是诗人的感伤主义情怀在无病呻吟吗?深读文本,我们会觉得诗人表达的不仅仅是对以小田鼠为代表的自然之物的同情与怜悯,而且更有对理性时代造成的人类中心主义的否定与批判。《小田鼠》的前两节这样写道:

光滑、畏缩、胆怯的小东西,

啊,你心里是多么恐惧!

你不用慌慌张张逸去,

突然向前猛冲,

我不想拿着凶残的犁,

跟在背后追踪。

人的统治,真叫我遗憾,

中断了自然界的交往相连,

证明了那么一种偏见,

使你见了我这个人——

你可怜的朋友,又同是生物,

便会大吃一惊!

诗歌的第一节先用“光滑、畏缩、胆怯”(sleek,cowering,timor-ous and panic)等词汇把一个可怜的小动物展现在读者面前,使得任何一个读者的心中都会陡然生起一种怜悯之情;接着诗人用“我不想拿着凶残的犁,跟在背后追踪”(I would be loath to run and chase you with murdering plow-staff)的动情之语彰显自己对待自然万物深深同情的同时,似乎又在批判人类的残忍。诗歌的第二节道出了作者的本意:是“人的统治”“中断了自然界的交往相连”。小田鼠“畏缩、胆怯”,见了人就“慌慌张张逸去”,这种自然界的交往中断正是因为人的凶残,总是拿着“凶残的犁”“跟在背后追踪”。同为大地之子,同为必死之类,本应相亲相融,可为什么人类总是那么贪婪和残酷?所以诗人发出深深的自责:“人的统治,真叫我遗憾,/中断了自然界的交往相连。”(I'm truly sorry man's dominion/Has broken Nature's social union。)

诗歌接下来的三节更加具体地描述了小田鼠的“小巢”怎样在“大风呼呼”的冬季变成了“废墟”,眼看“冬天飞快来临”,“田地荒芜而空净”,“你原来打算在这儿住定”,可是“哗啦一声!犁刀够残忍,/打你的巢里穿过”,使“你无屋无房”,无处“躲避冬天的雨雪/和那冰冷的白霜”!同情、可怜小田鼠的无助与控诉人类的残暴昭然若揭。接着,诗歌的最后两节把诗歌主题引向深入:“最妙的策划,不管人和鼠,/都会常常落空,/留下的不是预期的乐趣,/而是愁闷苦痛!”小田鼠安家的计划被人类破坏值得同情,而人类自认为能够通过理性实现对外部世界的精确认识并达到控制自然的目的反而带来了生态环境被破坏、人性被异化的后果则更应该使人类反思:人与自然究竟应是什么关系?人应该怎样摆正自己在自然界的位置?人怎样才能真正获得最佳生存状态和最佳生存方式?彭斯用最朴实的语言、最普通的自然形象传达着他那极具现代价值的生态智慧。

诗人不是在简单地描述一个从不被人类关注的小田鼠,而是借助小田鼠的境遇来诉说人类的无知,批判人类的骄妄。

此外,彭斯的自然之情还总是与他对祖国、对家乡人民的热爱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请看他的《我的心呀在高原》(My Heart's in the H ighlands):

我的心呀在高原,我的心不在这里;

我的心呀在高原,追逐着鹿群,

追逐着野鹿,跟踪着獐儿,

我的心呀在高原,不管我上哪里

别了啊高原!别了啊北国!

英雄的家乡,可敬的故国;

哪儿我飘荡,哪儿我遨游,

我永远爱着高原上的山丘。

别了啊,高耸的积雪的山丘,

别了啊,山下的溪壑和翠谷,

别了啊,森林和枝丫纵横的,丛生,

别了啊,急川和洪流的轰鸣。

我的心呀在高原,我的心不在这里;

我的心呀在高原,追逐着鹿群,

追逐着野鹿,跟踪着獐儿,

我的心呀在高原,不管我上哪里。

这里诗人满怀激情歌唱自己美丽的家乡:高山、绿树、鹿群、河滩,是“品德的家园,是勇敢的故乡”,对自然之情、对祖国之爱浓溢于字里行间。

彭斯的诗歌涉及广泛的题材和内容,有对政治、社会的批判与讽刺,对宗教神学和虚假教条的反叛与针砭,更有对自由与和平的热情赞颂、对爱情和友情的热烈追求以及对祖国、故乡、大自然的讴歌。他是一个自然之子、天授的诗人,细读他的诗篇,我们由衷地感到他并不是一个没有自己诗歌观和文学主张的人,他是用诗本身这一特有的方式表达着这些观点和主张的。请看《致拉布雷克书》(Epistle To J。L apraik)的诗句:

批评家们鼻子朝天,

指着我说:“你怎么敢写诗篇?

散文同韵文的区别你都看不见,

还谈什么其他?”

可是,真对不住,我的博学的对头,

你们此话可说得太差!

……

我只求大自然给我一星火种,

我所求的学问便全在此中!

纵使我驾着大车和木犁,

浑身是汗水和泥土,

纵使我的诗神穿得朴素,

她可打进心灵深处!

在这篇作品里,针对当时英国新古典主义诗歌重文雅、讲节制的风气,他提出了诗的灵感来自大自然、诗的价值在于用真挚的情感打动人心的浪漫主义观点。很明显这一创作理念与华兹华斯《序言》中的思想几乎完全一致:追求自然朴实的语言风格、田间地头的诗歌素材、远离工业污染的自然生活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最佳理想。这一思想在彭斯《致威廉·辛卜荪》中有更好的表达:“没有诗客能寻到缪斯女神,/除非他学会独自一人/徘徊在潺潺的流水之滨,/但又不推敲太多;/甜蜜呵,漫步中凄然低吟/一支动心的山歌!”

彭斯热爱苏格兰山水、人民和习俗。他的最大功绩在于挖掘、整理了大量苏格兰民歌并汲取其中的精华,丰富了自己的诗歌创作。他的诗歌感情淳朴真挚,语言明快奔放、清丽脱俗,完全不同于当时一些诗人的矫揉、雕琢、典雅之作,也不同于一些从旁观感受自然的感伤主义诗人的无病呻吟和崇尚藻饰的诗文。他写政治讽刺诗爱憎分明、锋利入髓,既辛辣鞭挞了教会的残忍和虚伪,又体现了诗人对自由、平等、博爱与和平的追求;他写爱情情景交融、意境优美,在唤起人们对纯真质朴美好爱情无限向往的同时,又给予人们强烈的艺术美感享受;他写自然情真意切、充满爱怜,既让人们感受自然之真实和美好,又教诲人们尊重每一个生命。所以,彭斯虽身处偏僻的苏格兰乡村,却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真正先驱,彭斯诗歌中浓郁的乡土气息、深厚的古苏格兰民间文学底蕴和强烈的自然意识,使得这一新的诗歌运动在具有坚实性、强韧性的同时又有一种朴素、生动、持久的美。

同类推荐
  • 叙事:中国版 第二辑

    叙事:中国版 第二辑

    本书收录了“叙事、病残与身份”、“短篇小说的叙事进程:语料库文体学方法初探”、“关于建构诗歌叙事学的设想”、“广义叙述学:一个建议”等文章。
  • 粽香在舌尖舞蹈

    粽香在舌尖舞蹈

    乡村是永远的家园,行走乡村总能让人亲切平和。乡村生活在作者笔下充满诗意,童年岁月、儿时游戏、农家生活,在作者的笔下还原昨天的面貌,即使曾经的苦难也存有温馨。乡村离都市越来越远,顺着作者的目光,我们走回过去,走进乡村,感受乡村的诗意和醇厚。而文化是观照一个区域的坐标,无论是林语堂、周碧初或者是三平寺、灵通山,人和景的融合,物和事的渗透,在作者的笔下,遥远地平和走来。但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区域的地理概念,更多的是一个区域的文化散发岁月的芬芳,让我们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和历史的厚重。
  • 望我天真如初,愿你善良如昨

    望我天真如初,愿你善良如昨

    爱情是贯穿始终的主旨,而至始至终推动它的,是一种对与生俱来的美好事物的祈盼或告白,如同《小王子》一样,充满爱和同情心,它能让人慢下来静静地看,用眼睛看,让身体放松,或干脆站起来哭一场。
  • 写出心灵深处的故事

    写出心灵深处的故事

    本书是为你量身定做的非虚构写作指南,帮助你写出心灵深处的真实故事,不仅带给你新鲜有趣的想法,更能激发你的写作灵感,让你情不自禁地想要动笔,锻炼一下你的“写作肌”。作为国第一位获得创意写作终端学位并回国任教的高校老师,李华通过自己与学生多年的创作实践,展现出一个真实的非虚构创作过程,激发并鼓励你写出自己的故事。
  • 女人心经

    女人心经

    《人经》是著名作家殷谦最新心灵美文集,分为“女人心经”、“情感本经”、“心灵真经”三部曲。《人经》勇敢地与腐蚀我们美好心灵和健康精神的败坏性文化风潮划清界限,清醒地与外在的任何奴役性的力量保持对抗的姿态,以便使人们的精神和思想处于一种活跃的增殖状态。换句话说,《人经》是一部引导人们重拾健康信仰,重拾美好心灵的文学作品,只有经由对抗,我们才有属于自己的思想,只有介于一种有益的、积极的紧张关系中,我们的精神世界才能会复苏正常,我们的思想才有可能生成,我们的心灵才能重生。  《人经》拒绝不偏不倚和随顺妥协,拒
热门推荐
  • 成功精神与基本技能训练

    成功精神与基本技能训练

    本书是我国高校第一部研究成功教育的著作。内容涉及成功教育基础理论,致力于自信、快乐、热忱、行动、惜时、执著、韧力、胆识、人际交往、表达和自我美化、创新、创业等成功精神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汇集古今中外成功智慧和技巧。
  • 娱乐之我是大明星

    娱乐之我是大明星

    陈洛这辈子没什么大的梦想。只想做一个安静的美男子,谦虚的接受着别人的赞美。然后在众人炙热的目光中,装X浅笑,扭头离去,不带走一片云彩。这是陈洛混在娱乐圈的故事,其实不管什么圈,都是一种生活,所以,这也是陈洛作为一个大明星的日常。……呃,绯闻什么的,请问我经纪人。女友?你猜?
  • 人间日志

    人间日志

    你知道吗?在我们的周围,总是有那么一些人,人不人,鬼不鬼,比鬼像人,比人像鬼……谁能有一双分辨他们的眼睛呢?
  • 校园智力类活动指导手册

    校园智力类活动指导手册

    根据党和政府有关政策和部门的要求以及国内外最新校园文化艺术的发展方向,特别编撰了《五彩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丛书,不仅包括校园文化艺术活动的组织管理、策划方案等指导性内容,还包括阅读、科普、歌咏、器乐、绘画、书法、美化、舞蹈、文学、口才、曲艺、戏剧、表演、游艺、游戏、智力、收藏、棋艺、牌技、旅游、健身等具体活动项目,还包括节庆、会展、行为、环保、场馆等不同情景的活动开展形式等,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娱乐性、指导性和实用性。
  • 临症验舌法

    临症验舌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网游之邪气纵横

    网游之邪气纵横

    现实中的无敌古武带到游戏中,成就无上至尊……游戏中的超强技能带回现实中,横扫各大门派……很装很狗血……这就是一本YY的很爽的网游小说……谁能忘记我们那热血游戏的青春?
  • 夏宫思妃:惊世绝爱

    夏宫思妃:惊世绝爱

    后宫之中红暖帐暖,谁会是他的枕边人?一朝为妃,誓不为后。原来,她只是他众多女人中的一个。她的心,伤到无痕;她的情,悲到无理;她的爱,耸到无缘。终于,有一日,她仰面向天,问道:“奴的夫,你可曾真的爱过我?”若有一朝,爱上一个永远不可能爱上自己的男人,又要如何,才能走下这人生的漫漫长路。爱,与被爱,同样受罪。是否连尊严,都要抛弃?
  • 霸天路

    霸天路

    从一名士兵到破神的成长之路,从真实的世界到所谓的异界,从意料之中到预料之外,从凡人到成神的旅程。
  • 无敌弃妇要逆天

    无敌弃妇要逆天

    正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她可是天天被蛇咬啊,谁让她救了个蛇王呢?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蛇大大总是邪魅的笑。So,你邹是这样报恩的?救命啊。
  • 湖畔随笔:孤独落地的声音

    湖畔随笔:孤独落地的声音

    本丛书是杂文学会编选的一系列散文随笔作品集。包括《孤独落地的声音》(赵炳鑫)、《寂静中聆听》(刘汉立)、《你是黄河我是沙》(包作军)、《尘埃中触动的芬芳》(岳昌鸿)、《为你开门》(鲁兴华)、《怀念一棵树》(赵炳庭)、 《温暖的门边》(霁月纫秋)、《一根稻草的重量》(陈志扬)、《一线生命,多少深长》(潘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