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64900000010

第10章 “末代镖师”李尧臣

李尧臣(1876—1973),河北冀县人,精“三皇炮锤”,尤善蹿房越脊、飞镖暗器,以及“春点”隐语,他在清末民初活跃于镖局,以保镖从未失手而名扬武林,武林人称“末代镖师”。

先师吴斌楼与名镖师李尧臣相识于20世纪初。李尧臣(1876—1973)年长先师22岁。先师受聘于北京福源镖局时,李尧臣已在会友镖局做镖师多年了。20世纪20年代,先师与李尧臣又同为北京“安清帮”的成员。在帮中,李尧臣长先师一辈(先师与张文平、吴子珍同辈),而在帮外,二人则兄弟相称。直至“文革”乱世,二人始终保持着来往。

关于李尧臣的传说很多,也有许多文章介绍。本人则于先师处听到过不少关于李尧臣的往事,也亲见过他演练“八仙剑”、“无极刀”和“绵掌”的风采。

(一)14岁离家闯江湖、入镖局

李尧臣是河北冀县李家庄人。当年,他的家乡有着浓厚的习武风气,几乎村村都有拳场。农闲时场子里是众多的青少年,农忙时酷爱武术的人收工后就在油灯下练。当地人把下过工夫的人称为“熬过两灯油的”,表示他练武刻苦,功夫有成。李尧臣就是“熬过两灯油”中的一个。

习武风气的形成与清末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状况有关,也与习武闯江湖的习俗有关。

李尧臣14岁时就离开家到北京闯荡谋生活,先到荷包行学徒。学徒时,他依然利用空闲坚持练武,功夫不断长进。于是便有人介绍他进前门外粮食店南头路西的会友镖局当小伙计。那年是光绪二十年(1894),他18岁。

会友镖局是当时北京八大镖局中最负盛名的一家,业务遍及全国各地。像天津、南京、上海、西安等地都有分号。据说盛时从业者有一千多人。镖局的规矩很严,不是来个人就能当镖师,得先从伙计做起,再做“趟子手”,再做镖师,直至镖头。

镖局还有个规矩,就是必须拜师。因为镖局的组成多是师徒,所练的功夫也是同一门的。会友镖局的镖师是由“三皇炮锤”门的师徒、师兄弟组成的。李尧臣在老家学的是“太祖拳”,入了镖局就得另行拜师学艺。于是李尧臣就拜在老镖师宋彩臣门下。宋彩臣是会友镖局创始人宋老迈(迈伦)的侄子,武艺超群。李尧臣师出名门,奠定了他一辈子享有英名的基础。

此后,李尧臣认真研习“三皇炮锤”的拳脚兵刃,又学会了蹿房越脊、飞镖暗器、软硬功夫,以及“春点”隐语。没几年,李尧臣便升做了镖师。

“走镖”是个十分艰苦的差事。一是路途艰苦,除了晓行夜宿,跋山涉水,风吹日晒之外,还有精神高度紧张,无时无刻提防有人劫镖,是吃不好、喝不好、睡不好,终日人马劳顿。二是风险随身。势力强大、武艺高强的土匪明抢,或采用色诱、下毒、使诈、声东击西的手段暗夺等事,随时都可发生。失了镖要赔。丢了个人性命可没人管。

据说一次李尧臣随师叔焦朋林出镖,一行11人,途经八达岭,遇土匪用火枪袭击,镖车虽未出事,但却死了张华山、武宪章二镖师。保镖,是“脑袋别在裤腰上”的生意。

李尧臣自光绪二十年(1894)入会友,直到民国十年(1921)会友歇业,共做了27年镖师,在江湖中挣得赫赫威名。

(二)施绝技,一招擒获劫匪“黑老宋”

光绪二十七年(1901),李尧臣25岁。那年,会友镖局应盐法道之请,从保定押运10万两雪花银送往天津。押镖的是会友的8个镖师,银两分装4条大船,由水路而去。镖船行至下西河,被几十个荷枪持刀的人拦住,自称是税务司属员,要对镖船进行检查。镖师信以为真,说了实话:“船上是饷银,没有私货。”那伙人道:“现有上谕,饷银也要查看。”镖师们便让他们上船查看,不料踏板一搭,那伙人一哄而上,挥枪舞刀直奔镖师杀来。镖师情知中计,仓皇迎战,结果寡不敌众,4个镖师被土匪砍死,饷银被抢走若干。

土匪化装劫镖震动了镖局,震动了朝廷。朝廷限令镖局擒拿土匪,夺回饷银。镖局动用各路人马,访查了半年,终于探知作案的是河北冀县的土匪帮,为首的是冀县李家庄人,外号人称“黑老宋”的宋锡朋。李尧臣也是冀县李家庄人,对那一带非常熟悉,镖局便派李尧臣与其师叔焦朋林,卢玉璞带领40多人前往李家庄捉拿“黑老宋”归案。他们探得“黑老宋”已偷偷返回家乡躲藏,便骑着快马,星夜赶往李家庄,出其不意围住宋宅,高声喊话,要“黑老宋”投案自首,免动干戈。“黑老宋”哪听这套,他自恃武艺出众,又会使快枪,是能双手打枪的双枪将,因此不把镖局的人放在心上。镖局喊话无效,便往里冲,“黑老宋”持枪迎战,双方相持了半夜。天将破晓之时,“黑老宋”打光了子弹,便借着天色朦胧,乘乱从门里窜出,撒腿就跑。忽然迎面一人挡住了去路,喝道:“哪里走?速速俯首就擒。”“黑老宋”道:“报上名来!”那人道:“你的乡亲,李尧臣。”“黑老宋”一听是李尧臣,惊出一身冷汗。他素知李尧臣威名,便道:“你我乡亲,放我一条生路,必当重报。”李尧臣道:“你劫了饷银,已断了我等生路,还啰唆什么!”“黑老宋”见李尧臣毫不相让,便发起狠来,猛扑上去一记中拳。李尧臣是会家不忙,闪身一躲,还了一个翻手剪腕。“黑老宋”气急败坏,一招接一招,妄图击败李尧臣,好脱逃而去。哪知李尧臣均一一化解,“黑老宋”讨不到半点便宜。李尧臣此时也体会到“黑老宋”功夫确实了得,寻思不用绝招难以取胜。“三皇炮锤”的绝技中有一招是“夫子三拱手”。李尧臣决计用此招赢他。于是,李尧臣虚晃一腿,逗引“黑老宋”击拳,待他拳头击来,李尧臣一把抓住他的手臂,用力一扭,顺势猛推,将黑老宋摔出一丈开外,众人一拥而上,活捉了“黑老宋”。

此后,江湖中更知李尧臣大名,那些为非作歹的强盗土匪只要听说李尧臣在,无不退避三舍。

(三)创实用刀法,教抗日勇士,英名伴终生

清末年间,会友镖局除了保镖护院之外,也要参加社会上的各种联谊活动。由于当年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是“会友”的股东这层关系,会友的声名居然也让慈禧“老佛爷”知道了。据说在慈禧七十大寿之际,会友镖局也派人去颐和园给慈禧表演祝寿。李尧臣那年(1904)28岁,上场练了趟剑。为了博取“老佛爷”欢心,取名“八仙庆寿剑”。果然,“老佛爷”心花怒放,一再夸赞,特意奖赏李尧臣宝剑一柄(据传此剑现存国家博物馆——原中国历史博物馆)。我在2004年为李尧臣弟子尹树增先生拍摄“三皇炮锤”拳械教学片,其中一集就是“八仙庆寿剑”。该剑法果然不同凡响,是我见过的剑法中属于上等的剑法之一。

再说会友镖局歇业后,镖师为了生活各谋出路,有的去卖艺,有的做护院,有的开拳场,有的干脆回乡种地,还有的改行干了其他营生。

李尧臣则在天桥水心亭开了个茶馆,占地方圆二十多丈,名为“武术茶社”。为了突出“武术”的主题,茶社里摆放着刀枪架子,各种兵刃应有尽有。专门接纳武术界人士献艺、交流。而且,练的、看的全不收钱。您要是喝茶,才收茶钱。由此,武术茶社聚集不少各门各派的拳师,也团结了不少人。

当然,武术茶社的招牌,也会引来不少前来试手、较艺、“踢场子”的。据说李尧臣身怀的“绵掌”绝技,就是一位前来“踢场子”的老者传授的。当时李尧臣败于老者之手。心服口服,甘愿拜师,才得到老者的倾心相授。

李尧臣自己也教着几十个小孩练武。为了增长孩子们的见识,常带着他们四处表演。一次吴佩孚在什锦花园的家中办堂会,李尧臣和先师吴斌楼也在邀之列。李尧臣就带着几十个孩子表演了不少项目,很壮门面。

抗战时期,李尧臣被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请去教大刀(当然不是李尧臣一人)。李尧臣创造了非常实用的刀法,二十九军将士也充分发挥大力肉搏的威力,在历史上重重书写了一笔,以至有了著名的歌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这一时期,还有李尧臣战胜日本武士武田熙以及日本浪人的逸事,凸显一个民间武师深明大义、疾恶如仇的好品德。

旧社会的李尧臣,尽管武艺高强,品德高尚,终是社会地位低下,没人看得起。只有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翻了身,这些过去被人看做“打把式卖艺的”江湖人士才得以扬眉吐气,也才得以为社会做贡献。

20世纪50年代初,李尧臣多次参加抗美援朝的武术义演。此后在北京市及全国武术运动会上多次担任裁判长,还曾赴中南海怀仁堂为中央首长表演。他的活动一个接一个,不辞辛苦,任劳任怨。须知,他此时已是八十来岁的人了。

也正是他这副精气神,使得京城百姓没有不知他的大名的。1960年前后的四五年间,北京市的武术活动非常频繁,尤其一到暑假,几乎周周都有武术观摩表演。东长安街体育场、北海体育场、官园体育场、西单体育场都举办。观众总有八九成。那时,几乎每场都有李尧臣的身影。每当他表演压轴好戏,都会掀起一个高潮。

众望所归,他当选为全国武协委员,北京市武协理事。

“文革”开始,他已90岁,仍难逃厄运。据说他受到了批判和殴打。以如此之高的年纪,怎能经受这么强烈的冲击?然而,李尧臣挺过来了。他依然故我。7年后,他才因病去世,享年97岁。他又创了一个奇迹。

同类推荐
  • 商代都城:殷墟(文化之美)

    商代都城:殷墟(文化之美)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即为殷墟。殷墟是一个王朝的缩影,它出土了大量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重要文化遗产,揭示了商代晚期的辉煌历史,也验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它所代表的殷商文明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为华夏文明的形成奠定了良好基础。难怪郭沫若先生也感叹道:“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读古书”。
  • 知行合力:宁夏电力公司职工文化创新成果集

    知行合力:宁夏电力公司职工文化创新成果集

    本书是一本集中展示宁夏电力职工文化生活成果的图书。全书收辑了职工围绕“三集五大”活动在各自不同的工作岗位上的演讲、发明、建议、征文以及格言警句等不同方面的内容文章数十篇,从而也集中展示了宁夏电力职工的精神面貌和追求。建议出版。
  • 人生际遇(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人生际遇(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名城胜地对联(下)

    名城胜地对联(下)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国汉民族的文化瑰宝。本书介绍了一些关于名城、胜地的对联,如“太白楼(歙县)”、“西湖桂斋(福州)”、“白居易墓(洛阳)”等等。
  • 变态不穷:花鸟画(文化之美)

    变态不穷:花鸟画(文化之美)

    中国画历来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类。其中花鸟画的文化体系与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哲学思想息息相关。花鸟画的技法多样,既写形又写意。古代文人志士挥毫泼墨,在画中体现自己的思想,并间接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本书以起源、发展、成熟与新变化时期为主线,翻开一部中国花鸟画的历史。
热门推荐
  • 入圣

    入圣

    剑舞长天,血溅万里!屠神灭仙,魔性消长!狂傲不羁,修武铸剑,以武成魔,由魔入大圣,走出一别样大道!…………(可能有些搞笑,见谅!)
  • 滴酒云中仙

    滴酒云中仙

    通篇精短干练,一缕仙气。没有主角,唯有王朝更替,没有主线,只有世事变迁首篇引子:花下九歌人间歌吟歌欲折把月折江南飞仙玉然人十年思法窃云车
  • 太极少女色美男

    太极少女色美男

    太极大师的女儿,一次意外的穿越,终于圆了俺爱美男的梦想。既然穿越到此,务必要一雪前耻,一身好武艺可不是用来看的哦!抛开习武之人的严规家训,只要是美男,管他是用哄的,抢的,拐的,骗的,先收进来再说!--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熊猫之萝莉巨星

    熊猫之萝莉巨星

    一觉醒来,变成一个萌翻天下的小萝莉!!!全部水友都完全被这个萌萌哒的小萝莉萌出一口老血。纷纷喊着我老婆,我妹妹。一念就卖萌,最萌萝莉熊猫直播!
  • 神秘的哭声

    神秘的哭声

    新婚之夜,新房内传出神秘女子哭声。哭声未解,惊恐再现,哭屋墙壁内惊现女尸。一个鱼龙混杂的市郊村落,一幢阴森恐怖的出租小楼,一群寄居城市的打工人员……刑警老毕和助手小陈走进其中,他们殚精竭虑,苦寻真凶。房东、闺蜜、前夫……谁是作案凶手?神秘脚印、沙哑男声、鬼祟黑影……蛛丝马迹的线索带出困惑重重!追凶路上,隐藏十五年之久的案件浮出水面,一个为艺术流浪的歌手惨死异乡。一时间,风声鹤唳,令人谈之色变。历经重重险阻,老毕最终能将凶手捉拿归案吗?神秘哭声的面纱能被揭开吗?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虚幻大战国

    虚幻大战国

    12个班级组成12个国家,600多名高中生化身成谋臣与武士,在这片虚拟大陆率兵厮杀。每一个人都很普通,但每一颗心都并不平凡,到底哪一颗心才是王者之心,到底哪一位少年最终制霸整片大陆?一切尽在虚幻大战国,开启少年们的成王之路。
  •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论讲疏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论讲疏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论讲疏
  • 汉阳造

    汉阳造

    本书是目前国内第一本从汉阳兵工厂厂长与总工程师的角度描写汉阳兵工厂的建立、发展,顶峰乃至衰落的全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汉阳兵工厂及其制造的武器装备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发挥的巨大作用。作者亦通过这部小说揭示了那些为国为民的有识之士的精神存在及其内核,那就是以汉阳兵工厂厂长与总工程师裴元基为代表的兵工厂人为了国家不受外国欺凌,本着扎好篱笆防恶狼的信念,在极其艰苦恶劣的条件下,克复重重困难,制造中国自己的先进武器装备,用来武装中国军队的汉阳兵工厂精神。
  • 创神计划

    创神计划

    基因科技由此诞生,进入十五一世纪,基因科技已经相当发达。各国本希望通过改造基因增强人体免疫力,达到传说中百毒不侵,百病不生。最终计划全部搁浅,不是因为技术,而是因为改造基因必须通过人体试验才能成功,人体试验太过残忍,有违人伦道德。联合国最终定案,任何国家与组织不许进行基因改造试验。若是哪个国家敢私自进行试验,被发现后,将会面临全世界的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