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63300000012

第12章

正月里的成都,虽然已经进入初春,阳气开始上升,但仍还处在乍暖还寒的时节。冷飕飕的凉风伴着潮乎乎的寒气,在城中飘来荡去,尽管人们无法寻觅它们的踪影,可却时时处处都能感觉到它们的存在。刚刚冒出地平线的旭日,仿佛是一位弱不禁风的娇嫩女子,似乎经受不住这阴冷潮湿空气的折磨,被冻得满脸绯红,微微颤抖,羞怯地望着晨雾笼罩中的成都。

一个多时辰以前,卫瓘采取突然袭击的手段,收取了毫无防备的邓艾父子,打破了钟会妄图置他于死地的阴谋。如今,邓艾父子已成为笼中之虎,被关押在蜀郡太守府的后院之中。然而,如何才能顺利地把邓艾父子押解出成都,送往洛阳,又成了他伤脑筋的问题。

卫瓘来到成都已近一个月了,清楚地觉察出邓艾在陇右之军中具有很高的威望;这种威望是在长期的共同奋斗中逐渐形成的,是任何人在短期内也无法替代的。从昨晚陇右之军诸将的表现上看,除了师纂之外,其他的将领对收取邓艾父子均态度暧昧,并隐约透露出一种不可理喻和不服气的神情,只是迫于魏帝诏书和司马昭手谕的巨大威力,才不得不屈服。如果说,陇右之军诸将因有种种顾忌,不敢违抗朝命,只好勉强保持中立;可那众多的无所顾忌的普通兵士,一旦发觉他们所敬重的主将已被收取,难保不群情激愤,在成都闹起事来就在卫瓘忧心忡忡之时,他最担心的事终于还是发生了:三四千名陇右兵士,手持刀枪,出现在蜀郡太守府外,吵闹着要见邓艾。兵士的喊叫声一阵高过一阵,举起的刀枪在朝阳的映照下闪闪发光。看那阵势,大有冲人府中抢夺邓艾父子的劲头!

这些前来闹事的兵士,皆为邓忠的部下。尽管陇右之军的大多数兵士仍被他们的将领关在兵营里,尚不知道军中发生的巨变。但邓忠所统领的兵士却是群龙无首,失去了约束和控制,很快就发觉邓艾父子已被军司卫瓘捉拿进了蜀郡太守府。于是。他们都大为愤慨,一呼百应,整队来到了此处,企图以武力相威胁,迫使卫瓘放掉他们所敬重的邓艾父子。

府外陇右兵士的吵闹声传人府中,惊动了卫瓘,使他更为忧虑。他一面命令府内的兵马严加戒备,以防不测;一面紧张地思考着对策,以渡过这道难关。仅凭他手下的这点兵马,要想制服那些闹事的兵士,是根本不可能的,而只能是火上浇油,激怒那些兵士,惹出一场大乱;闹得不好,还可能引起兵变。不仅使他前功尽弃,甚至还会使他丧命于乱军之中!看来,用硬碰硬的办法是行不通的……派人潜出城去向钟会求援,让其提兵前来接应?这是远水难救近火,只怕救兵尚未到达,此府就已被那几千愤怒的陇右兵士夷为平地;更为可怕的是,阴险的钟会得知此事后,不仅不会领兵前来接应,反而会幸灾乐祸、落井下石,暗中进行煽风点火,扩大事态,从中渔利……眼下,惟一可行之法就是以柔克刚,先设法劝退那些陇右兵士,然后再另图良策!

经过一番紧张的思考和反复的权衡利弊,卫瓘最后作出了决定:铤而走险,轻装出府,去劝说那些前来闹事的陇右兵士!

此时,那些围在府外的陇右兵士已经等得有些不耐烦了,挥舞着刀枪,吵嚷着要冲进府去。就在这千钧一发的紧要关头,紧闭的府门打开了。卫瓘身着便服,赤手空拳,只身一人出现在府门外的台阶之上。他双手抱拳,向着吵吵嚷嚷的陇右兵士拱着手,高声说:“陇右之军弟兄!我等皆大魏之臣民,奉天子之诏与相国之命,背井离乡,远征巴蜀。上赖天子洪福与相国神威,下靠诸位弟兄舍生忘死,奋力作战,方成就今日之功业!汝等皆为有功之人,班师回朝以后,定会受到朝廷重赏,衣锦还乡,光宗耀祖……”

卫瓘刚说到这里,那些陇右兵士就忿忿不平地喊道:

“邓太尉忠心耿耿,功高盖世,尚且遭此不幸。我等乃卑微之兵,贱如草芥,还何谈衣锦还乡、光宗耀祖?”

“邓太尉创立了不世之功,本应付之竹帛,名垂青史,为何却落此下场,天理不容!”

“邓太尉乃三朝元老。功勋卓著。何罪之有?竟然遭此横祸,真是天大之冤枉!”

卫瓘扫视着那些义愤填膺的陇右兵士,听着那些慷慨激愤的话语,知道众怒难犯,忙知趣地说:“诸位弟兄所言甚是!瓘与邓太尉多年同朝为官,深知其智勇兼备、谋略过人,而且忠贞不贰、尽心报国,为官时政绩显著,为将时战功累累;尤其是此次领兵伐蜀,更是用兵如神,出奇制胜。邓太尉实为国之栋梁、军之支柱……”

卫瓘正说着,兵士中又有人高喊道:“卫军司既然知道邓太尉乃忠臣良将,为何却要将其收取,送往洛阳?”

卫瓘装出一副万般无奈的样子,惋惜地说:“常言道:君要臣死,臣不死乃为不忠;父要子亡,子不亡乃为不孝。瓘是朝廷命官,只能惟朝命是从。今有天子诏书与相国手谕至此,命瓘收取邓太尉父子,送往洛阳。故而,瓘虽明知邓太尉冤枉,但也不敢抗命不遵,只好违心奉命。不过,弟兄们请放心,当今天子与相国皆圣明之主,绝不会轻信那些奸佞小人之谗言。此次命瓘将邓太尉父子送往洛阳,实为让邓太尉与那些奸佞小人当堂对质,以辨别真伪。古语云:邪不压正,奸难蔽忠。邓太尉乃坦荡君子、忠义之人,所作所为皆利国利民,无负天子与相国之重托,有何惧哉!此去洛阳,只不过是一场虚惊耳,绝无任何危险。孔夫子有言:‘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邓太尉有松柏之节,岂畏惧一时之风寒?待到真相大白以后,更能显示出邓太尉之英雄本色!”

卫瓘不带一兵一卒,轻装而出,已赢得了那些陇右兵士的好感;后见他对邓艾颇为推崇和敬重,使陇右兵士心中的火气又消除了一些;听了这番合情合理的话以后,不少人心中已经为之所动;只有少数人仍旧放心不下,担心地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天子与相国被那些奸佞小人所蒙蔽,冤屈了邓太尉,又该如何是好?”

陇右兵士这种情绪上的微妙变化。使卫瓘暗自高兴。他提高了声调,郑重地说:“弟兄们放心。瓘身为军司,自应秉公而行,岂能让那些奸佞小人之阴谋得逞?瓘将表奏天子与相国,言明邓太尉灭蜀之功,为其洗去冤屈;并愿以我之官爵与全家老小性命,为邓太尉担保!”

诚实而单纯的陇右兵士并不晓得卫瓘的险恶用心,对其信誓旦旦的表白信以为真,胸中的义愤不知不觉消失了大半。他们有些不知所措地望着卫瓘,窃窃私语着。

老练的卫瓘见此情形,知陇右兵士已经有了退散之意,连忙趁热打铁地说:“弟兄们对邓太尉一片赤诚之心,瓘深为理解。然而,对弟兄们此种举动,瓘却不敢苟同。弟兄们试想一想:朝中那些奸佞小人正为诬陷邓太尉有不轨之心寻找证据,汝等如此一闹,岂不是要授人以柄,使邓太尉有口难辩,也使瓘欲为邓太尉洗去冤屈而无能为力?故而,请弟兄们以邓太尉为重,速速散去,切莫为逞一时之义愤,而把事情搞糟,造成弄假成真之后果,使亲者痛而仇者快。”

卫瓘的这一招确实起到了非同小可的作用,使陇右兵士意识到:再闹下去只能是适得其反,不仅解救不了他们所敬重的邓艾,反而会给邓艾造成更大的麻烦。为此,他们沉默了片刻,最终还是听从了卫瓘之言,纷纷退散而去。

卫瓘劝退了那些试图劫夺邓艾父子的陇右兵士,返回大堂,一边命人赶做槛车,一边遣人去打探钟会的消息。时间不长,探子回报:钟会已率领大军逼近成都,距城五里下寨。

卫瓘闻此消息,先是大吃一惊,继而庆幸地说:“钟会来何速也!我若稍作犹豫,迟动半日,性命休矣!”

钟会率领着大军,连夜赶赴成都,太阳出山之时,已经完成了对成都的包围,并大张旗鼓,造成了一种围攻成都之势,企图以此来惊动邓艾,促使其据城而反,为他讨伐攻击邓艾制造理由和借口。

钟会在城北五里安扎下大营以后,一面命全军严密监视成都,发现有异常情况立即来报;一面遣人潜入城内打探邓艾与卫瓘的消息,以便决定下一步该如何行动。

昨日午后,卫瓘赌气离开了雒城以后,钟会心中就暗自得意,以为卫瓘中了他的借刀杀人之计,他可以一箭双雕,趁机除掉邓艾和卫瓘这两个政敌,独吞灭蜀之大功。他私下里认定:仅凭卫瓘手下的那一点兵马,无论如何也是收取不了邓艾父子的。摆在卫瓘面前的道路只有两条:一是不自量力,与邓艾进行硬拼,结果被邓艾所杀;二是投靠邓艾,向其告密,并与其一起进行反叛。而邓艾也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束手就擒,被押回洛阳送死;要么奋起反抗,在成都被杀。不管卫瓘与邓艾走哪条路,最终都难逃一死……如今面对着举目可望的成都,他不由得又有些想入非非了!

巳时左右,潜入城内的探子尚未返回大营,钟会却意外地收到了卫瓘派人送来的书信。起先,他还以为是卫瓘已经陷入了绝境,遣人来向他求援,心中不禁一阵欣喜。可是,他打开卫瓘的书信,仔细一瞧,又不禁大惊失色。书信中写道:

……托天子与相国之神威,瓘已于黎明时分率兵袭击邓艾住所,未动一刀一枪,已将邓艾父子生擒活捉,随后便可槛车送往洛阳,听凭相国发落……陇右之军将士,对收取邓艾父子虽有所不解,但经过瓘反复劝解,晓之以情理,喻之以利害,亦无过激之举动。现城内军心稳定,秩序井然,全军将士各守其职,成都之民安居乐业。特告知钟司徒,并望钟司徒勿以此为念……

读罢卫瓘的书信,钟会大为惊愕。他万万没有想到:深谋远虑的邓艾竟如此疏忽大意,遭到了卫瓘的暗算,束手就擒;兵微将寡的卫瓘竟如此大胆果断,铤而走险,一举收取了邓艾父子;邓艾苦心经营了这么多年的陇右之军将士竟如此愚蠢,轻易地相信了卫瓘的花言巧语;他精心策划的“一箭双雕”之计,竟因此而被挫败,使他独吞灭蜀之功的如意打算又成为画饼!

这一出人意料的变故,不仅打破了钟会的美梦,而且还把他置于了进退两难的境地。他只是奉命协助卫瓘收取邓艾父子,如今邓艾父子已被收取,他还有何理由进入成都?再者,卫瓘的书信中也毫无邀他入城之意,他若是硬要入城,势必造成图谋不轨之嫌,让卫瓘抓住了把柄……就此罢休,退兵雒城?一则他未酬其志,心中不甘,不愿就这样败在卫瓘的手下,把收取邓艾父子之功拱手让给卫瓘;二则他兴师动众而来,两手空空而返,岂不是要让全军将士耻笑,小瞧于他……

就在钟会瞻前顾后、患得患失之际,他的侄子钟邕进帐禀报:“相国府左司马夏侯和与骑士曹属朱抚,赍相国手谕来此,现在营门外等候。”

钟会闻听司马昭遣使至此,不敢怠慢,只好把邓艾和卫瓘的事情暂时放在一边,吩咐着钟邕:“速去请夏侯和与朱抚到大帐相见!”

钟会在伐蜀之前虽为朝中的司隶校尉,并非司马昭的属官,但他却天天出入于大都督府,终日围着司马昭打转,因此对司马昭的属官皆异常熟悉。他知道,夏侯和与朱抚虽然官衔不高,但却是司马昭的亲信之人,是万万得罪不起的。于是,他一见夏侯和与朱抚走进大帐,就急忙迎上前去,紧紧拉住他们二人的手,亲热地问寒问暖,恰似见到了久别重逢的老朋挚友。

一阵寒暄之后,夏侯和与朱抚才取出司马昭的手谕,交给钟会。钟会接过司马昭的手谕,并没有拆阅,而是认真地叮嘱着钟邕:“夏侯司马二人一路奔波,鞍马劳顿,汝先带他们去用饭歇息,好生款待。待我忙完军务,再摆设酒宴,为夏侯司马二人接风洗尘!”

骑士曹属:官名,骑士曹为相国府诸曹之一,该曹置掾二人、属一人。

钟邕带着夏侯和与朱抚离开大帐以后,钟会才拆开司马昭的手谕,认真地阅读起来。手谕中写道:

……邓艾阅历深广,老谋深算;其所统陇右之军久经沙场,能征惯战。我恐邓艾不肯从命,而以武力相抗拒,故而遣中护军贾充率领一万兵马奔赴汉中,屯兵于乐城,以防不测。我亲提十万大军,奉天子驾幸长安,以为司徒之后援。司徒可无忧也!相见在近,余不一一。望司徒好自为之,无负我之重托!

钟会阅罢司马昭的手谕,犹如被人从背后狠狠地捅了一拳,不由得大惊失色,吓出了一身的冷汗。他双手剧烈地抽搐了一阵,把司马昭的手谕抖落在地,仿佛见到了一种妖物鬼符似的,惊恐不安地盯着它,好久才自言自语地说:“怪哉!异哉!实在令人不可思议!”

钟会正自语着,钟邕安排好夏侯和与朱抚以后,重又返回大帐。他见钟会面如土色,口中念念有词,困惑地问:“叔父何故如此惶恐,莫非京中出了大事?”

钟会揩去额头上的冷汗,指了指飘落在地的司马昭的手谕,有气无力地说:“汝看后自会明白。”

钟邕从地上拣起司马昭的手谕,反反复复地看了好几遍,仍看不出其中的奥妙。他疑惑地打量着钟会,莫名其妙地说:“以侄儿之见,相国只不过是为防邓艾以武力相抗拒而已,叔父为何竟如此惊慌?”

“唉——”钟会哀叹了一声,忧心忡忡地说:“我所统之兵马五六倍于邓艾所统之兵马,若是只为收取邓艾,相国知我能独自办理,何劳他亲自统兵外出?我跟随相国多年,深知其疑心深重。此次其大动干戈,奉天子御驾亲征,屯重兵于长安与汉中,绝非仅为防备邓艾以武力相抗拒,而是怕我拥兵自重,占据巴蜀而不返。故而,我不能不忧心如焚,惶惶不安!”

经钟会这么一解释,钟邕方恍然大悟,感到事情的严重性,焦急地说:“既然如此,叔父应快想对策才是!”

钟会沉思了片刻,低声地说:“汝速去请姜伯约,让其秘密来此处议事,切勿惊动他人!”

钟会虽已年近四旬,但却至今膝下无子。为此,他收养了其同父异母之兄钟毓的四个儿子:钟邕、钟毅、钟峻、钟迪。此次,他身为主将,领兵伐蜀,本欲把此四人都带在身边,作为帮手。可他又怕因此而引起司马昭的猜疑,只好改变了初衷,仅让钟邕随军出征,而把其余三人留在洛阳作为人质。本来,钟邕只是作为一般将领,统领着三千兵马,随军作战。然而,自大军人蜀以后,他逐渐发现羊琇、胡烈等一班将领,每每与他见解相左,使他有些越来越不放心。于是,兵进雒城之后,他便把钟邕调至身边,统领中军兵马,时刻紧随在他的左右,以保护他的安全。正因为有这种特殊的血缘关系,使钟邕对钟会惟命是从。毫无二心。他按照钟会的叮咛,把姜维悄悄地领进中军大帐。

钟会一面请姜维入座,一面严厉地吩咐钟邕:“汝带一百名兵士,距大帐三十步外放哨,无论何人求见,一律回绝,若有敢擅闯中军大帐者,立斩之!”

钟邕奉命而去,大帐内只剩下了姜维与钟会。姜维瞅了一眼钟会,见其面色焦躁,神情惊慌,就拱着手小声地说:“司徒唤维至此,不知有何驱使?维虽不才,但愿竭尽心力,为司徒效劳,即使肝脑涂地,亦在所不惜!”

钟会与姜维相对而坐,偷觑了下姜维,先把卫瓘的书信交给了他,试探着说:“卫瓘已经顺利地收取了邓艾父子,使我等计谋遭挫。当今之计,该如何是好?”

姜维把卫瓘的书信细读了一遍,小心翼翼地说:“司徒莫非在为进退而烦恼乎?”

“正是。”钟会微微颔首,谨慎地问道,“以伯约之见,我应进入成都为妥,还是回兵雒城为宜?”

“这……”姜维迟疑了一下,吞吞吐吐地说,“以维之见,司徒既不可贸然进入成都,亦不可轻易回兵雒城,而应在此按兵不动,以静制动。”

钟会一怔,半信半疑地说:“伯约之意是……”

姜维瞥了眼钟会,沉稳地说:“卫军司已把邓艾父子收取,司徒若立即领兵入城,必然会引起卫军司之猜疑,生出事端。司徒如回兵雒城,来往奔波,无功而返,又会在军中产生非议,于司徒威望不利。故而,还是按兵不动为妙。维以为,卫军司虽已花言巧语暂时蒙骗过陇右之军将士,但却难以持久,待他们醒悟过来,必然会再度寻衅闹事;再加之司徒率大军兵临城下,更会令陇右之军将士心中愤然,起而反抗。据维猜测,司徒只要把成都围困往,少则一二日。多则三五日,城内必乱;只要城中一乱,司徒就可趁机而动。”

钟会之所以先把卫瓘的书信交给姜维,是要进行投石问路,以此来试探姜维是否愿意真心助他。听了姜维这番话后,他胸中的疑虑顿时消失了。就又取出了司马昭的手谕,交给姜维,真诚地说:“知会者,乃伯约兄也!请伯约兄再细观此手谕,助我作出决断。”

姜维把司马昭的手谕反复地看了好几遍,偷偷地瞟了钟会一眼,沉思良久,一言不发。

钟会见姜维沉思不语,不由得暗暗着急,迫切地问:“伯约兄何故不言?”

“唉——”姜维深深地叹了口气,缓慢地摇摇头,面露为难之色,欲言又止。

钟会眼巴巴地盯着姜维。催促着说:“伯约兄不必为难,有话直说无妨。”

姜维面沉似水,犹豫了片刻,低沉地说:“司徒博览群书,精通典籍,岂不知‘兔死狗烹,鸟尽弓藏’之理?何不急流勇退,以全功保身……”

钟会不禁大为惊讶,诧异地问:“伯约兄何出此言?”

“此乃愚兄真心为司徒着想也。”姜维面色冷峻,十分认真地说,“司徒才学出众,韬略超群,计谋高妙,算无遗策。司马相国能有今日之权势,皆赖司徒为其出谋划策也。今司徒功德盖世,威名远扬。民赞司徒之功德,主畏司徒之谋略。古语云:功高震主。司徒若不审时度势,功成而身退,只怕难以自保。昔日之范蠡因放弃功名富贵而得善终,文种因功成未退而遭杀身之祸!难道他们皆是暗主愚臣哉?非也!此乃利害使之然也!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司徒已经功成名就,威德显著,何不仿效范蠡,泛舟五湖,漫游山川,不仅可以避灾免祸,而且还可传为佳话……”

“伯约兄言之远矣。”钟会没等姜维把话说完,便连连摇起头,微笑着说,“我今尚未满四旬,如日中天,光热正盛,恰是进取之时,以创立不世之功业,岂能半途而废,功亏一篑?况且以当今事势而论,亦未必如伯约兄所言之危重,我何必要急流勇退,抱憾终生!”

姜维打量着钟会,犹犹豫豫地说:“如此说来,只怕司徒祸不远矣!”

钟会淡淡一笑,不以为然地说:“何以见得?伯约兄言之过重矣。”

“并非愚兄庸人自扰,杞人忧天,相传范蠡知越王勾践”不可与共乐,乃功成身退,归隐五湖(今太湖)。

功成之后,范蠡劝文种与他一起归隐。文种不听范蠡之言,后为勾践所迫而自杀。而是……姜维晃动着司马昭的手谕,忧心忡忡地说,“司徒乃至聪至明之人,岂能看不出此道手谕中充满杀气,此道手谕后面隐藏着十余万大军?相国已对司徒大为猜疑,故而亲统重兵奔赴长安,以断司徒归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司徒切莫掉以轻心,以免身受其害!”

“此事我岂能不知!”钟会冷笑几声,有恃无恐地说,“纵然如此,我又有何惧哉!我如今威震西蜀,猛将锐卒皆在我手中,焉能任人宰割,坐以待毙!不知伯约兄肯鼎力助我否?”

“司徒待维恩重如山,以兄相称。维如若不竭尽心力以助司徒,天理不容!”姜维用感激的目光瞅着钟会,发誓般地说,“维能活到今日,已是幸运。生死对于维来说,已无关紧要。司徒如有用维之处,尽管吩咐,维定以死相报!不知司徒有何筹划,请赐教一二。”

“有伯约兄此言,我无忧矣!”钟会压低了声音,咬着牙根说,“司马昭既然不仁,就休怪我不义。他大兵压境,断我归路;我就反戈相击,与之抗衡。看他能奈我何?此事若成,我便可得天下;事若不成,我亦可退保巴蜀,据险而守,仍可做刘备第二!不知伯约兄意下如何?”

“司徒之谋甚佳!”姜维两眼放出异样的光芒,兴致勃勃地说,“司徒功名盖世,不可复为人下。以司徒之智谋与属下之兵马,定可击败司马昭,成就大业!只是司马昭乃有备而来,不可仓促图之,需作长远计议,方为稳妥。”

“伯约兄所言极是!”钟会目不转睛地盯着姜维,恳切地说,“以伯约兄之见,如何才可成就大业?”

姜维低下头去,思忖了一阵,镇定自若地说:“司徒起兵讨伐司马昭有三利:其一,司马氏父子兄弟大逆不道,目无朝廷,擅行废立之事,篡权弑君,当今天子对其心怀怨恨;其二,司马昭独揽朝政,专横跋扈,藐视群臣,满朝文武久欲图之;其三,司马昭虽统有重兵,但兵多而不精,将广而无谋,难经大战。然而,司徒若另立旗号,与司马昭分庭抗礼,亦有三弊:其一,当今天子在司马昭掌握之中,司马昭可挟天子以号令天下,调集全国兵马;其二,司马昭占据中原与关中,地域辽阔,物产富饶,军资粮草充足;其三,司徒所统将士虽能征惯战,但皆为中原之人,思恋故土,不愿客居巴蜀,久则生变。有鉴于此,司徒应扬长避短,化弊为利,方能立于不败之地,成就大业。”

钟会边听边连连点头,对姜维的分析深为信服,再次恳切地问道:“以伯约兄之见,如何才可扬长避短、化弊为利?”

姜维对此似乎早有准备,立刻答道:“司徒虽可以武力与司马昭相抗衡,但绝不可过早自立旗号,以免落个叛逆之恶名;司马昭可挟天子以号令天下,司徒亦可假借新亡郭太后之遗诏,名正言顺起兵讨伐司马诏;司徒应尽快占据成都,控制巴蜀,以此为立足之地,进而夺取汉中、关中与中原。如此一来,大业可成就也!”

钟会越听越高兴,赞叹地说:“人言伯约兄深得诸葛武侯之真传,韬略超群,智谋高深。今闻伯约兄之言,果如其然。我有伯约兄相助,则如虎添翼,何愁不败老奸巨猾之司马昭!”

同类推荐
  • 莫泊桑文集

    莫泊桑文集

    莫泊桑在短篇小说创作上成绩斐然,被称为法国和世界短篇小说的巨匠。作品主要描写普法战争、城市中小资产阶级生活和农村生活三个方面。他的作品结构和布局都很严谨,人物刻画极为深刻,他十分擅长小中见大,从平凡的生活中揭示深刻的社会内涵,针砭时弊,鞭挞讽刺社会不合理的现象。他还善于运用极其简练的语言描写人物,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心理独白极为细致。所以,尽管他的优秀作品距离我们已有一个多世纪了,但是,至今读来仍然具有现实意义,使得作品经久不衰。
  • 世界最具推理性的侦破故事(4)

    世界最具推理性的侦破故事(4)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桥

    弋舟,1972年生,青年新锐作家。有长中短篇小说200余万字,见于《作家》《花城》《人民文学》《天涯》《青年文学》《上海文学》《大家》《中国作家》《山花》等文学刊物。著有长篇小说若干。
  • 旷世奇才苏武(西域烽燧系列小说)

    旷世奇才苏武(西域烽燧系列小说)

    本书是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出使匈奴的苏武在内奸和美女间谍的诬陷下被扣押受审宁死不屈。汗血马咬死雄替苏武传送情报,匈奴女救活苏武历经凶险智斩内奸,另立归服西汉的新单于……
  • 班底

    班底

    江平市新任代理市长居思源是个“红二代”,他的父亲居老先生是位备受尊敬的老首长。这样的特殊身份为居思源的仕途助力不少,但同时也让他感到时刻被别人关注的压力。居思源沉稳干练,深谙官场明暗规则,决心把江平市治理好。可是不久之后,他就遭遇因前任政府班子留下的征地纠纷问题而造成的群体性事件。为此他多方运作,与群众代表耐心谈判,代表市政府作出双方都能接受的承诺。就这样,在一次次具体而微的行政工作中,居思源发挥政治智慧,运用优质后台,化解危机于无形之中,也慢慢让自己的施政走上正轨……
热门推荐
  • 佛说大方广未曾有经善巧方便品

    佛说大方广未曾有经善巧方便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总裁的强势宠妻

    总裁的强势宠妻

    七年前,她遭遇爱人背叛,扑在他的脚边,请求他能相救。七年后,她华丽变身成为了传媒业界的传奇女王,他也赫然是一代商场骄子。“七年前没有改变的,七年后的今天也不会改变什么。”她明净的双眼透着坚定,无论时间怎样推移,他永远记得她的眼睛。“我要你嫁给我,否则我会不计后果的毁掉一切。”他轻易的一句话,就推翻了以往所有的努力,她不恨,因为她输的心服口服。
  • X射线医生

    X射线医生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他们身负异能,杀人于鼓掌之间,他们就是死契者。死契者的出现毫无预兆,唯一能证明他们存在的,就是太阳黑子群的活动。宫晟阳,医生,骨科医生,在成为了死契者后被BCO全称Blackchainorganization盯上,卷入了一系列事件。弟弟的失踪,他的秘密,他的家族秘密也随之被公之于世,他能否成为世界的霸主,能不能找回失去的东西?此乃未来文!
  • 异世魔法奇缘

    异世魔法奇缘

    她,是折翼的天使,一段机缘巧合,她穿越到了梦仙大陆,变成了绝世美女伊怜雪。可任凭样貌再美,在一个以实力为尊的世界,又有何用?灵气不如从前的梦仙大陆,她只能被称作“废材”,千年难遇的“圣灵神体”就这样沦落?不,她不会。无论如何,她绝不会向命运低头。而上天不仅给了她卓越的天资,更给予了她无限的幸运。什么神器神兽,那都是白菜价。她,就这样找回了她丢失的翅膀了?
  • 烟雨落江南

    烟雨落江南

    江湖自有江湖险,万人江湖万人言独入江湖两三秋,力挽狂澜险中求可是到底是谁的局,谁在是最后的那只手,谁被骗了,谁没有被骗,江湖中几人说的清楚呢
  • 炎黄独尊

    炎黄独尊

    一群群从世界各地选中的人,集体穿越进了一片异能与武法结合的大陆。他们重生之后却又要穿越进不同的地形,历史,电影,动漫里互相厮杀,只有最后的胜利者才能活着出来。游戏?博弈?亦或是生死的角斗场。美洲队,印洲队,日洲队,中洲队......最后谁为主宰?大千世界,唯我炎黄独尊!
  • 破晓破苍

    破晓破苍

    破晓之日……“破晓后我们就能回去了吗?”“不一定呢?”异界虫洞开启,一片片虚空风暴来临
  • 奇迹修仙

    奇迹修仙

    奇迹在手,天下我有,奇迹修仙,我愿为天。一次神界的召唤,让两位九天虚空的掌管者创造传承,他们将会与传承对弈搏棋,与自己的运道对弈。他是一个无名小辈,为了吃饱饭进入了玄天正宗。然而他却是百年难遇的灵杂之体,修炼艰苦,他却从未放弃,因为他相信奇迹会出现。一次意外的坑害,注定让他看到了奇迹,从这一刻,他,将要一路向仙。
  • 办公室实用资治通鉴 2

    办公室实用资治通鉴 2

    本书以《资治通鉴》中具有借鉴意义的事件为素材,以幽默风趣的语言为润滑剂,将一部古典巨著打造成了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实用职场工具书。更为难得的是,通篇以讲故事的形式贯穿始终,并穿插有精彩的职场案例,寥寥数语就能起到醍醐灌顶的效果,让读者学到如何在职场人生中进退自如,获得成功。
  • 智慧生活一点通:你不可不知的2000个生活小窍门

    智慧生活一点通:你不可不知的2000个生活小窍门

    《智慧生活一点通》所收集的这些窍门都是来自于生活实践,更适用于生活实践,普普通通却蕴含许多创意,内容涉及到医、用、吃、穿等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侧重实用性、针对性、科学性。更重要的是,书中所提到的材料,在生活中都能信手拈来,而且操作简单、方便。 2000条生活窍门,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医、用、吃、穿,一书在手,统览生活细节;真正的好方法和智慧窍门,区别于一般生活常识;使用方法简单,材料随手可得,查阅快速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