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63200000029

第29章 5 王师伐虢(桓公十年)

“左传背景”

桓公十年,虢公向周桓王进谗言,说自己的大夫詹父的坏话。但是詹父是有理的,于是周桓王就讨伐虢国,把虢公赶到了虞国。

针对虢公和詹父君臣之间的诉讼,东莱先生站在儒家道德观念上,认为臣子如果和君主争讼,首先就是不对的了。这就像儿子见证父亲犯罪一样的大逆不道。

“原文”

屈天下之理以信天下之分,非善持名分者也。世之持名分者,皆曰分可胜理,理不可胜分。不幸而听上下交争之讼,宁使下受抑,勿使上受陵。所屈者,一夫之理;所信者,万夫之分。屈尺寸而信寻丈[1],亦何为而不可哉?呜呼!分固不可屈也,理其可屈乎?宜人之滋不服[2]也。

虢公谮其大夫詹父于桓王,詹父有辞,王为之伐虢,而逐虢公。以臣逐君,固可罪矣。然人之咎周者,不过曰:“虢公虽曲君也,詹父虽直臣也。桓王之失,不当以曲直之理废上下分耳。”其罪桓王则是也,其所以罪桓王则非也。数传而至于襄王。晋文公以元咺执卫侯[3],而请杀之。襄王曰:“夫君臣无狱。今元咺虽直,不可听也。为臣杀其君,将安庸刑?”襄王之意,岂非欲矫桓王之失乎?所谓“君臣无狱”者,固可以为万世训。至若“元咺虽直”之一语,犹未免堕世俗之见也。苟如襄王之说,是元咺之理未尝不直,所以不可听者,恐乱君臣之分焉耳。

“注释”

[1]寻丈:寻和丈都是古代的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

[2]滋不服:更加不服。滋,更加。

[3]晋文公以元咺执卫侯:事在僖公二十八年。

“译文”

委屈天下的道理,来伸张天下的名分,这算不上善于持守名分。世上持守名分的人,都说名分可以胜过道理,道理不可以胜过名分。如果不幸要断决上级和下级的诉讼,宁可是下级受到贬抑,也不应当是上级受到凌辱。所委屈的,不过是一个人的道理;所伸张的,却是万人的名分。委屈的是一尺一寸之短,但伸张了寻丈之长,这有什么不可以做的呢?呜呼!名分固然是不可以委屈,但道理就可以委屈吗?难怪人们会更加不服气。

虢公向周桓王说自己大夫詹父的坏话,詹父讲了道理,周桓王于是讨伐虢国,把虢公驱逐了。因臣子而驱逐国君,本来就应该谴责。但是人们怪罪周王,不过是说:“虢公虽然理亏,但毕竟是国君;詹父虽然有理,但毕竟是臣子。周桓王的过失在于,不应当用有理和无理来废弃上下的名分。”责备周桓王是对的,但责备周桓王的理由却是不对的。(从周桓王)传了几代,到了周襄王。晋文公因为元咺而把卫侯拘捕了,并且请求杀害卫侯。周襄王说:“君臣之间是没有诉讼的。如今元咺虽然有理,也是不可以听信的。为了臣子而杀害国君,那么刑罚还有什么用?”周襄王的意思,难道不是想矫正桓王的过失吗?所谓的“君臣之间没有诉讼”,固然可以作为万世的格言。至于“元咺虽然有理”这句话,还是未免堕入了世俗之见。如果像周襄王那样说的话,那么元咺不是没有理,之所以不能听信他,是因为害怕君臣之间的名分乱了而已。

“原文”

有所谓理,又有所谓分,是理与分判然二物也。舍理而言分,是分孤立于理之外。分孤立于理之外,则分者,特一虚名耳。天下之乱臣贼子,岂虚名所能束缚耶?人情所不平者,莫甚于理直而受屈。今告之以汝,理虽直,姑为名分屈。是导之争也。彼亦安能郁郁受屈,久为虚名之所压乎?必将不胜其忿,决坏名分而不暇顾。是吾之持名分,适所以丧名分也。君子言分必及理,言理必及分。分不独立,理不虚行。得则俱得,失则俱失,岂有既犯分而不犯理者乎?子之证父[1]者,先有证父之曲,不必复问其所证之事也。弟之紾兄[2]者,先有紾兄之曲,不必复问其所紾之由也。臣之诉君者,先有诉君之曲,不必复问其所诉之辞也。

“注释”

[1]子之证父:我国向来以孝道治天下,所以如果父亲犯了罪,即使儿子知道了,也应当为父亲包庇,更不应当去作证,否则即是不孝。

[2]弟之紾(zhěn)兄:紾,扭,扭转。见《孟子·告子下》:“紾兄之臂而夺之食,则得食,不紾,则不得食,则将紾之乎?逾东家墙而搂其处子,则得妻,不搂,则不得妻,则将搂之乎。”

“译文”

有所谓的道理,又有所谓的名分,这样是把道理和名分截然分为两种东西。舍弃道理来说名分,这样的话,名分就孤立在道理之外了。名分孤立在道理之外,那么名分就只不过是一个虚名了。天下的乱臣贼子难道还会被虚名而束缚吗?人情所容易感到不平的,莫过于有理却受到委屈。现在却告诉你,虽然有理,你姑且要因为名分而受委屈。这是把人引向竞争的境地。他们怎么能抑郁地接受委屈,长久地被虚名压抑呢?必定会无比愤怒,崩决破坏名分,无所顾忌了。这样,我持守名分,却恰好使名分丧失了。君子说到名分必定要联系到道理,论述道理必定要联系到名分。名分并不是独立的,道理也不是虚假地存在的。获得就一起获得,丧失就一起丧失,难道冒犯了名分却不冒犯道理吗?儿子去证明父亲犯罪,首先儿子证明父亲犯罪,这就是无理的,不必再询问他所见证的事情了。弟弟扭着哥哥,首先弟弟扭着哥哥,这就有罪过,不必再问他扭着哥哥的原因。臣子控诉国君,首先臣子控诉国君,这就是无理,不必再询问他控诉国君的理由。

“原文”

当詹父、元咺未诉君之时,其理固直;既启诉君之口,则已陷于滔天之恶矣,尚安得有所谓直哉?是詹父之直,因诉虢公而曲也;元咺之直,因诉卫侯而曲也。二人之理已曲,吾从而治之,亦治所当治而已。彼本自不直,复何所屈哉?周王苟以是正其罪,则二人者,释然内省其理之曲,没齿[1]无憾矣,非特可服二人之心也,凡当时诸侯之臣,有欲犯上而诉其君者,必以谓诉所以求直,今诉君而反变为不直,曷若不诉以全吾直乎?劳而不怨,虐而不叛,益所以彰[2]吾之直也。又推而二之,则知君臣之际,本非较曲直之地。臣之理虽直,其敢自谓直以加吾君乎?蚤朝[3]宴退,战战兢兢,上不知君之曲,下不知我之直。所知者,尽臣道而已。为人臣者皆怀是心,虽极天地,穷古今,安得有犯上之衅耶?

惜夫!桓王昧之而不知,襄王知之而不尽,此分与理所以终离而不可复合者也。后之为治者,非合分与理以为一,亦安能洗犯上之习而还于古哉?

“注释”

[1]没齿:牙齿掉光了,指代终身。

[2]彰:彰显,显示。

[3]蚤朝:同早朝。

“译文”

当詹父、元咺还没有控诉他们国君的时候,他们固然是有理的;等到开口控诉国君,那么已经陷入了滔天的罪恶了,怎么还算得上有理呢?这样,詹父是有理的,但因为控诉虢公而变得没有理了;元咺是有理的,但因为控诉卫侯而变得没有理了。这两个人已经没有理了,我接着惩治他们,这也是应当惩治的。他们本来就没有道理,又有什么委屈可说的呢?周王如果照此来定罪,那这两个人就会豁然反省自己没有理,终身都不会有遗憾了,不仅仅是可以使这两个人心服,凡是当时诸侯的臣下,那些想要犯上而控诉国君的人,必定会认为控诉是为了求得有理,现在控诉国君反而变得没有理了,怎么比得上不去控诉国君以便保全我的有理呢?劳累而没有怨恨,被虐而没有背叛,这更加显示了我是有理的。又推广开来从两方面说,那么就知道了君臣之间,来就不是计较有理无理的地方。臣子虽然有理,怎么敢自认为有理而处在国君之上呢?早朝晚退,小小心心,从上面来说,我不知道国君是无理的,从下面来说,我不知道自己是有理的。我所知道的只是尽自己的臣道而已。作为臣子的人,如果都怀有这样的心,那么即使是天地古今都穷尽了,怎么会有犯上的衅端呢?

可惜啊!周桓王对此昏昧而不知道,周襄王知道一些却不全,这就是道理和名分终究分离而不能再合到一起的原因。后来当政的人,如果不把名分和道理合到一起,又怎么能洗刷不犯上的习性而返回到古朴的境界呢?

同类推荐
  • 成长大于成功 选择重于努力大全集(超值金版)

    成长大于成功 选择重于努力大全集(超值金版)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帮你分析成长的意义、选择的价值,让你对自己有更清醒的认识、对人生有更完美的规划。你的每一步成长,都是在为自己的成功积蓄力量;你的每一个选择,都是在为自己的未来描绘希望。阅读《成长大于成功选择重于努力大全集(超值金版)》不仅可以帮你成就事业的辉煌,还将带你去追寻人生的幸福和完美!
  • 一切从零开始

    一切从零开始

    在工作中,我们很多人都眼高手低,自认为很了不起,却偏偏得不到老板的赏识。为此,牢骚、埋怨、不满等坏情绪四处蔓延,而事实上是如此吗?恰恰相反。只有把胳膊拉回来,伸出去的拳头才能更有力。出人头地的道理也是如此,只有安心工作,不急不躁,你的价值自然会体殃出来。记住:老板的眼中没有空缺的位置。本书阐述了在工作中如何去做,才能使自己和老板的利益最大化,才能使自己出人头地。并告诉了我们一个不变的法则就是:蹲得越低,跳得越高。
  • 习惯创造卓越(人生高起点)

    习惯创造卓越(人生高起点)

    播种一个行动,你会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你会收获一个个性;播种一个个性,你会收获一个命运。随着人类社会进步、文明的发展,好习惯将会把人生带入最佳的境界。本书讲述了习惯左右你的人生、职业习惯:别让恶习阻碍成功、社交习惯,决定人生成败的分水岭、生活习惯,生命健康的安全保障、美化性格,培养好习惯等内容,让习惯创造卓越人生。
  • 创新的思考(现代人生成功方案丛书)

    创新的思考(现代人生成功方案丛书)

    马斯洛根据对他的研究对象的观察和研究,发现自我实现者无一例外的共同特点——每个人都在这方面或那方面显示出具有某些独到之处的创造性或独创性。我们的讨论可以使这些独到之处得到较为完整的理解。但有一点要强调,自我实现型的创造力与莫扎特型具有特殊天赋的创造力是不同的。我们必须认识到一点:所谓的天才们会显示出我们所不能理解的能力。总之,他们似乎被专门赋予了一种冲动和能力,而这些冲动和能力与其人格的其余部分关系甚微,从全部证据来看,是他生来就有的。
  • 小故事大道理:习惯左右孩子一生

    小故事大道理:习惯左右孩子一生

    “一个人养成一种习惯,然后又逐渐被这种习惯所改变,这就是习惯的力量。一个成功的人晓得如何培养好的习惯来代替坏的习惯,当好的习惯积累多了,自然会有一个好的人生。习惯就像一把钥匙,人的一生都会随身携带,好习惯可以开启成功和幸福之门,带领你走出扑朔迷离的大海,为你的人生指明正确的方向;坏习惯则会随时阻碍你走向成功之门,把你带到堕落和颓废的路上去。”
热门推荐
  • 阴阳怪谈

    阴阳怪谈

    阴差阳错,王可可与鬼冥婚,冥婚之夜她在枕头底下放了剪刀,果然没有见到他!从此她整日提心吊胆,就在她渐渐遗忘了他的时候,午夜惊魂,她被一个男鬼抚摸全身。桃木剑,剪刀,五帝钱,都没用了……从此,王可可被扯进了一场延续了几十年的阴谋之中。
  • 魔又怎样

    魔又怎样

    简介何为正,何谓魔,不过是那些自诩为正义人士的一种偏执的见解,是他们高人一等的寄托而已。世间人情冷淡,草菅人命。天地不仁,以万物为诌狗,我苏韩即便为魔又如何……
  • 谁说剩女要愁嫁

    谁说剩女要愁嫁

    我有钱,有车,有房难道还愁嫁?男友变成闺蜜的新郎?没关系!我会找到比他更好的。后续在若初文学搜索(以南的地方夜未央)
  • 穿越红楼之贾璐

    穿越红楼之贾璐

    好不容易高考结束,竟然穿越了,得从头开始,崩啊!名字叫贾璐,可为什么是红楼的背景啊,还是似是而非的红楼。璐姐儿疑惑,这个便宜爹爹似乎有些不同?贾敬捻着小胡须,老子是重生的!ps:女主原型是贾惜春
  • 梦羅空间

    梦羅空间

    因为一段鬼怪的三角恋情让哥哥与弟弟感情受到了严重的变故而这变故才是故事的刚刚开始。到底弟弟能否为救哥哥而舍弃自己最爱的人,还是哥哥为了不让自己的弟弟内心受伤而放弃做神的机会呢?到底是爱情重要还是亲情重要呢?让我们来见证两兄弟所做出得最后的决定吧。
  • 天道非天

    天道非天

    指定乾坤负忠义,从此举头不为天!方寸清风之道,天地众生都于我心,善恶朦胧之道,天地众生都于我掌,悠悠苍天下,是虔诚恭敬到徐行莫逆,还是耀眼璀璨到此方难寻?数极为九,代天九道。流传大陆数千年的传统,天道中诞生的九个天道之子,如此因果,便是天意。可是如今,天道十子却突然出现,这样的大陆,上天还能掌握吗?
  • 缚妖

    缚妖

    释尊坐化时,伽罗双树下曾有预言,传两千五百年后将有一匹五色11于中土横空出世。其蹄印将踏破大千世界,教外别传,以缚法度苍生。——六祖惠能
  • 浴火重生:携手九天

    浴火重生:携手九天

    天堂之翼回归,神魔极端现世,苍龙七宿劫至。暗界帝王重生,三位连接渐近,秩序颠倒伊始。她身世成谜,一朝回归,却修为逆天。她有着两种极端性格,一念成神,一念封魔!一袭黑衣,霜雪染遍三千银发,眉间契约彩印,倾绝天下!看她浴火重生归来,与冥界之主携手并肩,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一声令下,召集三千势力,颠覆天地秩序!
  • 冷月风荷

    冷月风荷

    她出身武林世家,酷爱武学却年少离家。数载归来,琴技冠绝天下,名震寰宇,刹那芳华!终究逃不开宿命的枷锁:家族的使命,武林的安宁以她一女子之力能如何守护?然而亲人故、家园破、离别殇、生死劫她该如何面对?与两个绝世男子纠缠的爱恨嗔痴又该如何抉择?他身份尊显却处江湖之远,天资绝顶却随性淡然。一张千年不变的笑脸只为她而改变。年少不经意玩笑使她离家而走,从此对她多了份牵挂。多年重遇,发现今生多了份守护,即使坑蒙拐骗誓要留她在身边,没想到伤她最深的却是自己。然而冷月风荷的宿命注定他们诸多纠缠。
  • 冷血公主们的复仇道路

    冷血公主们的复仇道路

    她们是一对因为复仇才成为的姐妹,姐妹情深,却要因为复仇而放弃自己的终身幸福吗?她们的仇人确是自己的亲生父亲。储备了十年的仇恨,要从她们同父异母的妹妹身上下手。最后她们是否会化解心中的仇恨呢?直到遇到了他们,帅气多金的校草之后,她们是否可以放下心中的仇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