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63200000137

第137章 2 秦穆出师袭郑(僖公三十二年)

秦师过周北门(僖公三十三年)秦使孟明为政(文公元年)晋秦战彭衙复用孟明(文公二年)秦济河焚舟(文公三年)

“左传背景”

僖公三十二年,晋文公逝世,秦穆公不顾蹇叔的劝诫,趁机准备去袭击郑国,接应当年戍守在郑国的杞子等人。

僖公三十三年,秦军出动,前去袭击郑国,途中经过周王朝的都城,表现得不够礼貌和谦逊,周朝的王孙满就预测秦军失败。后来郑国商人弦高故意迷惑秦军,说郑国人早有所准备。结果秦军认为袭击的计谋被泄漏了,只好撤军。结果在撤军的路上经过殽山,被晋国人拦截了,晋国人捕获了秦国的将领孟明视(即孟明)、西乞术和白乙丙。结果,在晋文公的夫人、晋襄公的母亲文嬴的劝说下释放了孟明等人。孟明视回到秦国后,秦穆公并没有处罚他们,而且秦穆公后悔自己没有听从蹇叔的劝告,并自我反省。

文公元年,秦穆公没有听从别人的谗言,而是坚持任用孟明,并且自我反省。

文公二年,秦国为了报复僖公三十三年的殽之战,讨伐晋国,在彭衙和晋军打仗。秦穆公仍然任用孟明为将领。此次作战,孟明又失败了。但是秦穆公还是继续任用孟明。于是孟明增修国政,使晋国感到恐惧。

文公三年,秦军渡过黄河,把船烧了,决心要战胜晋国。晋国人不敢出来,秦国的军队抵达殽山,把僖公三十三年在这里战死的秦军尸体掩埋了,然后返回。于是秦国声威大震,取得了西戎的霸主地位。人们认为这是由于秦穆公善于改过自新,用人不疑。

东莱先生认为秦、晋、郑这三个国家都是由于利益关系而分分合合的,郑国的安全并不是靠烛之武的一张嘴所能保证的。东莱先生还高度称赞了秦穆公悔过自新的精神。

“原文”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1]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2],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飜然[3]从之矣。是则杞子袭郑之谋,实烛之武有以开之也。

“注释”

[1]相与:相互结盟。与,结盟。

[3]涕唾:眼泪和口水。

[2]飜(fān)然:同翻然,形容快速改变的样子。

“译文”

天下的事理是,如果因为利益而合到一块,也必定会因为利益而离散。秦国和晋国联军讨伐郑国,郑国即将灭亡了。烛之武逃出去游说秦穆公,片刻谈话之间,就把即将灭亡的郑国保存了。不只是让秦国退兵,而且又使得秦国在郑国设置防御再撤去,怎么改变得这么快呢?烛之武的一句话使得秦国背弃晋国而亲近郑国,背弃强大的后援,而依附弱小的郑国;背弃以前的恩情,招惹新的怨恨;背弃成功的事,冒犯危险和困难,如果不是利害关系深深地打动了秦穆公的内心,怎么可能会像这个样子呢?秦穆公对待晋国,相互结盟得很久了,互相信任也很深了,相互结交也很厚了,一旦被烛之武所说的利害吓住,就像掉出来的眼泪、吐出来的口水一样背弃了晋国,这和郑国有什么关系呢?以后如果有比烛之武说的利益更大的,我想秦穆公必定又会迅速听从。这样,杞子袭击郑国的谋划,实际是烛之武所开启的。

“原文”

举郑国之人,咸诵[1]烛之武退两国之师,续百年之祀于颊舌之间[2],孰知危亡之衅亦已芽于武之颊舌乎?秦穆从烛之武之言而戍郑者,非爱郑也,利在焉,故也。从杞子之言而袭郑者,非憎郑也,利在焉,故也。心无晋、郑,惟利之趋,岂有轻绝数十年缔交之晋,而反重结数年始附之郑者乎?烛之武以利始之,杞子以利终之,使外无弦高之谋,内有三子之应,岂复有郑乎?是烛之武之留戍,乃所以留祸。虽免国于晋,而输国于秦也。君子之重言利,其以是哉?秦穆既以利轻绝晋,亦必以利轻绝郑。利心一开,不能自窒,宜其蔑蹇叔之谏,而取殽之败也。

“注释”

[1]诵:称颂。

[2]颊舌之间:脸颊和舌头之间,指一个人的口才,即所谓的嘴皮子。

“译文”

全郑国的人都称颂烛之武使两国撤退了军队,让郑国百年的命运因为烛之武的嘴皮子而得到延续,谁想到危亡的痕迹已经在烛之武的嘴皮子上萌生了呢?秦穆公听从烛之武的话而在郑国戍守,不是因为爱护郑国,因为有利益在那里,所以才如此。听从杞子的话袭击郑国,也不是憎恨郑国,利益在那里,所以才这样。心里没有晋国和郑国的分别,只有利益的驱使,难道会轻易地弃绝几十年结交的晋国,反而去重新结交最近几年才开始依附的郑国吗?烛之武用利益让他开始,杞子用利益让他结束。如果在国外没有弦高的谋略,国内又有三个人在作内应,难道还会再有郑国吗?这样,烛之武让秦国人留下来戍守,就是留下祸根。虽然使郑国避免了晋国的侵略,但却把国家送给了秦国。君子重视谈论利益,难道是因为这样的缘故吗?秦穆公既然因为利益而弃绝了晋国,也必定会因为利益而弃绝郑国。利益之心一旦开启了,就不能自我遏止,难怪秦穆公不顾蹇叔的劝谏,结果在殽之战失败了。

“原文”

殽之役,说者或归其曲[1]于晋,以谓秦所袭者郑,所灭者滑,于晋未有朝夕之急,乃冒丧而邀[2]之。吾以为,晋固可责,秦穆亦不得无罪焉。孙权与刘备,约同伐刘璋,备方发“被发入山”之辞以拒权,不旋踵而自取之,此权所以深怨,而有荆州之师也。晋与秦同围郑,秦独退师留戍以背晋,不旋踵而自袭之,此晋所以深怨,而有殽之师也。前则恐人分其利,后则以己专其利,最人情之所甚恶。知权之怨备,则知晋之怨秦矣,安可独归曲于晋乎?

“注释”

[1]曲:理亏。

[2]邀:拦截,半路袭击。

“译文”

对于殽之战,有的论者把理亏的一方归到晋国,认为秦国所袭击的是郑国,所灭的是滑国,对晋国而言并没有什么朝不保夕的危急,晋国却趁着有丧事的时候拦截秦军。我认为,晋国固然可以责备,秦穆公也不是没有罪过。孙权和刘备约好一同讨伐刘璋,刘备刚说了“准备披着头发隐居山林”这样的话来拒绝孙权,没有过一会儿就自己夺取了,这就是为什么孙权十分怨恨刘备,因而向荆州派兵。晋国和秦国一同围困郑国,秦国单独撤军并留守郑国,背叛了晋国,没有过一会儿又自己来偷袭郑国,这就是为什么晋国十分怨恨秦国,因而向殽山派兵。以前恐怕人家瓜分利益,后来自己独自享受利益,这是人情所最厌恶的。知道孙权怨恨刘备,就知道晋国怨恨秦国了,怎么可以把理亏单独归到晋国呢?

“原文”

然秦穆惩殽之败,仍用孟明,增修国政,竟刷大耻,夫子骤列其悔过之誓于二帝三王之后[1]者,抑有意焉。一悔可以破百非,一善可以涤百利。秦穆在春秋中,朝议暮贬,左瑕右玷,虽擢发不足以数其罪[2]。及入于《书》,则温然粹然,不见微隙。是典谟诰誓之秦穆,而非复春秋之秦穆也。圣人之劝深矣。自时厥后,晋有邲之败,齐有鞌之败,楚有鄢陵之败[3],其余败军者,未易概举,如秦之惩败而悔过者,则无闻焉。此《书》之所以止于秦也。继秦穆而有悔过自誓之举,则夫子之序《书》,讵终于秦耶?

“注释”

[1]夫子骤列其悔过之誓于二帝三王之后:指《尚书》的最后一篇为《秦誓》。《秦誓》前面都是上古帝王说的一些话。

[2]虽擢发不足以数其罪:形容罪恶多得数不过来,超过了头发的数目。

[3]晋有邲之败,齐有鞌(ān)之败,楚有鄢陵之败:分别在宣公十二年、成公二年、成公十六年。

“译文”

然而秦穆公在殽之战失败了,仍然任用孟明,进一步改善国政,竟然洗刷了奇耻大辱,孔夫子骤然把秦穆公悔过的誓言放在二帝三王的后面,大概也是有深意的。一次悔改可以破除许多错误,一次善举可以洗掉许多私利。秦穆公在春秋的时候,早晚都有人议论和贬斥他,全身左右都是污点,即使拔着头发来数他的罪过也数不过来。等到列入了《尚书》,就变得温和纯正了,看不到一点瑕疵。这是典谟诰誓里面的秦穆公,而不是春秋时候的秦穆公。圣人的劝勉是有深意的。从那时以后,晋国有邲之战的失败,齐国有鞌之战的失败,楚国有鄢陵之战的失败,其他国家的失败不胜枚举,像秦穆公这样惩戒失败而且悔过的人却没有听说过。这就是《尚书》为什么在秦穆公这里就结束了。如果在秦穆公之后还有自我发誓悔过的举动,那么孔夫子排列《尚书》怎么会到秦穆公就停止了呢?

同类推荐
  • 读者文摘精粹版5:再苦也要乐一乐

    读者文摘精粹版5:再苦也要乐一乐

    寻求快乐的一个很好的途径是不要期望他人的感恩,付出是一种享受施与的快乐。痛苦的事情最好在散步时把它忘掉,你不妨试试看,一切痛苦的事情都会像长了翅膀一样飞走了。
  • 新兴热门职业使用手册

    新兴热门职业使用手册

    《新兴热门职业使用手册》经过精挑细选,介绍了目前我国那些新兴的、热门的、发展前景好的职业概况,让你可以全面了解我国的人才需求现状。全书结构清晰、语言简洁,列举了从事这些职业所必须的知识技能和学历、经验要求,对职业特点、薪酬水平以及发展前景做了简明扼要的分析归纳,让你可以真实地了解到从事这些职业的人们的工作状况。
  • 强势竞争

    强势竞争

    整套书系内容纵横,伴随整个人生成功发展历程,思想蕴含丰富,表达深入浅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智慧力量开发的功能,具有很强的理念性、系统性和实用性,能够起到启迪思想、增强心智、鼓舞斗志、指导成功的作用。
  • 心灵与境界

    心灵与境界

    本书包括:“心与心理学:中国文化心理学的意义”、“以心为本:中国文化心理学的境界”、“走近荣格与走进自己,感受中国文化心理学的意义”等9讲。
  • 有一种资源是“人脉”

    有一种资源是“人脉”

    本书主要从经营人脉的方法和技巧等方面来解决年轻人面临人际关系的问题,更好地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热门推荐
  • 我的红狐狸妹妹续集

    我的红狐狸妹妹续集

    看过的这本书的朋友们,现在有续集了。没看过的朋友们,来看看吧。
  • 调戏贵妃

    调戏贵妃

    她曾是天之娇女,潇洒人世,他曾是九五至尊,万人景仰,因缘巧合,她被贬下凡,接受命运试炼,痛苦轮回,受尽折磨,他因爱生恨,徘徊在爱恨边缘,成为折磨她的利剑,宫闱重重,遮挡的,是极尽奢华,还是阴狠毒辣,自古红颜多祸水,她又能否成为例外,黑暗之中,谁在幕后操控结局,又是谁,一手导演这出闹剧,而当她终于拾起勇气,妄图与命运抗争,又发现什么惊天秘密?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凌冽天辰

    凌冽天辰

    一个傲世的天才,追求完美不惜走火入魔,将死之际回魂转世,这里是天辰之地.
  • 我欲为峰

    我欲为峰

    战斗,永无止境的战斗;逃生,永无止境的逃生。只有变强,才可以改变一切,在杀戮中,在逃亡中一步步变强,我要站在这个世界的巅峰,宇宙的巅峰!
  • 穿越之继室女

    穿越之继室女

    俗话说有娘的孩子是块宝,虽是继室女,娘亲给力,小日子逍遥快活,闺阁里千娇百贵,待嫁的是温情竹马,若说有什么不如意,那边是老和尚乱批卦,平静日子生波澜。【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鹰王法则:领导者的成功之道

    鹰王法则:领导者的成功之道

    古老的雄鹰在人迹罕至的天空驰骋了数千年,成了人们心中最具王者风范和领袖气质的精神图腾。成功的领导者和鹰一样,他们有崇高的信仰和志向、有强者的态度和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他们对自己有着明确的定位,并能够以自己切实的行动去努力实现,他们善于抓住机会,依靠过人的魄力和坚强的意志,成为一个族群里的王者。本书以鹰的习性和特征为出发点,从强悍的金雕到灵巧的雀雕,从蒙古草原雕到安第斯神鹰,有针对性地选取了数十种鹰的样本,从中发掘出信仰、态度、目标、行动、定位、机遇、气节七个层面来诠释成就领导者的七大特质,深入浅出地阐述了领导者需要具备的理念和素质,以期为团队的领导者出谋划策、提供参考。
  • 倾世枭凰

    倾世枭凰

    她贵为将军府七小姐,才华卓绝,艳冠群芳,明明可靠脸蛋吃饭,却为了所谓的真爱,帮他出谋划策,智斗群臣,稳保江山。然而最后换来的确实她将军府通敌叛国,被满门抄斩,最后她也被刺瞎右眼,挑断手脚筋,惨死他那些女人手中。重活一世她只想保护家人,让害过她的人都付出代价。她把一切都计划好了,却遇到了一个计划之外的人。他说:你要杀的人,我帮你杀!你要谋的国,我帮你谋!
  • 九域飞仙记

    九域飞仙记

    初识,感知,不惑,洞悉,知命--修行者五大境界!大隋王朝边陲少年郎颜欢原本是一个连修行者最基本的门槛初识都迈不进去的常人,直到有一天,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他加入了大陆臭名昭著的修行者组织,一个精彩绝伦的世界就为他打开了……
  • 你的困惑我来解:避孕节育知识

    你的困惑我来解:避孕节育知识

    为了帮助朋友们选择恰当的避孕方法,减少意外妊娠和人工流产的伤害,我们组织专家编写了本书。全书重点介绍了目前常用的各种避孕节育方法和给不同人群的避孕措施建议,对各类人群适应的避孕方法进行了推荐。本书可供育龄人群阅读、参考,也可供致力于避孕节育研究与临床应用的人员借鉴、参考。
  • 复乐园

    复乐园

    本书适合大众阅读。动手做事,轻松顺畅的手上动作中所包含的经验,其价值就算是集合世界上所有的格言也难以超越。这个星球依然年轻,充沛的精力不过是需要引向正确的位置而已。海难,飓风,海员农民叹为天命,但灾难触及到了我们的良知,提醒我们自己的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