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59000000022

第22章 千秋疑案陈桥驿——赵匡胤黄袍加身建新朝

907年,朱全忠灭唐称帝,历史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这是个大混乱的年代,五十几年间,大大小小的王朝或同时并存,或先后相继,竟达十五个之多。统治者争权夺利,厮杀争斗不已,政权的更替瞬息万变,如同走马灯一般。五十三年之间,中原地区先后更换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五个朝代。这些朝代全是乘乱建国,以兵夺权。称王称帝,如同儿戏。五十三年间,竟换了八姓十四个皇帝,平均每人在位时间不过三年多,最短的只有两个月。十四个皇帝中有八个死于内乱和兵争之中。军阀间的争斗,给中原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兵燹所及,“丁壮毙于锋刃,老弱委于沟壑”,严重地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五代十国后期,混乱的局面有了转机,历史出现了统一的趋势。雄才大略的周世宗柴荣,在周太祖郭威改革的基础上,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的雄心壮志,从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改革使后周的国力大增。在此基础上,从955年起,周世宗西伐蜀,南征唐,北攻辽,都取得了很大胜利。然而天不假年,959年,正值壮年的周世宗病倒在向幽州的胜利进军途中,不久死去,年仅三十九岁。七岁幼子柴宗训即位,是为周恭帝。主少国疑,人心思变。次年,大将赵匡胤兵变陈桥驿,从孤儿寡母手中夺得天下,黄袍加身作了皇帝。周世宗英年早逝,壮志未酬,惨淡经营多年,到头来为他人作嫁。真令人可悲、可叹!

兵变陈桥驿

959年夏,周世宗从征辽前线返回京城汴梁(今河南开封)。他自知不起,为了防止万一,采取了一系列善后措施,对最高一级军政人员进行了变更调动。其中最重要的是,解除殿前都点检张永德的军职,改任他为宰相。殿前都点检是禁军的最高统帅,掌握着禁军中最精锐的部队。张永德是周太祖郭威的女婿,他作战勇猛,处事果决。周世宗深感此人难以驾御,自己一死,他对帝位的威胁最大。所以,周世宗在临死前将张永德调离禁军,正是为了去掉引起政变的隐患。

接着,周世宗选择赵匡胤担任殿前都点检。赵匡胤是涿郡(今河北涿州)人。他出身将门,骁勇善战,青年时代就投身郭威帐下,深得赏识。后从周世宗南征淮南,北御契丹,战功卓著,忠心勤勉,很为周世宗所倚重。对赵匡胤这个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爱将,周世宗是十分放心的,觉得他决不会萌生异志。但令人始料不及的是,周世宗死后仅仅半年,赵匡胤就依靠禁军的力量,发动了政变,轻而易举地夺取了皇帝的宝座。

960年正月初一,文武百官按例上朝庆贺,年轻的符太后拥着七岁的小皇帝,接受群臣的叩拜,宫中一派节日景象。忽有镇、定二州(治所分别在今河北正定和定县)飞马驰报,说契丹与北汉合兵南下寇犯,军情万分紧急。小皇帝懵然无知,符太后不知所措。宰相范质、王溥仓猝之间难辨军情真伪,便命令赵匡胤率军北上御敌。次日,副都点检慕容延钊率领前军先行出发。这时,汴梁城里流言纷纷,传说将于出兵之日拥立点检为天子。这消息不胫而走,闹得人心惶惶。乱世百姓,吃够了改朝换代的苦头,哪一次不是纵兵大掠,生灵涂炭!于是,一些豪门纷纷收拾细软,准备出城避乱。但是,宫廷里却全然不知,和往常一样平静。

正月初三,赵匡胤率军出发,向北行进。因部队纪律严明,城中流言蜚语有所减少,人心亦逐渐安定。令人奇怪的是,说是军情紧急,队伍却走得不急不忙,一天之中才走了四十里路。当天傍晚,部队便在陈桥驿(今河南封丘县东南陈桥镇)驻扎下来。这天夜里,作为三军元帅、素称治军有方的赵匡胤竟然醉卧中军大帐,酣睡不醒。

大军扎营以后,将士们便纷纷议论说:“主上(周恭帝)年幼懦弱,未能亲政。我们纵然拼上性命去打仗,谁会知道呢?不如先立点检为天子,然后再北征也不晚!”

有一个军官叫李处耘,把这一情况告诉了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两人立刻来到赵匡胤的心腹、归德军掌书记赵普的住处商量对策。正当他们商议之时,一些将士突然闯了进来,纷纷要求马上就立赵匡胤为天子。赵普和赵匡义极力劝解,众将士不从,手执刀剑,纷纷叫道:“我们计议已定,太尉(当时人对武将的尊称,这里指赵匡胤)若不从,我们还能退而受祸吗?”看他们那架势,谁要是敢于表示异议,马上就可能掉脑袋。

见此情景,赵普和赵匡义就答应下来。两人先是将大家训斥了一通,要他们不要莽撞;接着,让他们坐下,用商量的口吻说:“大敌压境,应该先北上迎敌,回来后再讨论这件事,怎么样?”

众将听了,坚决不同意,说:“当今主少国疑,政出多门,如果等到寇退师还,那么事态的发展就难以预料了,现在应该马上回师京城,册立太尉为天子,然后再发兵御敌。太尉若不依从,大军决难向前一步!”

赵普见状,知道众情难犯,只好劝告大家:“改朝换代,拥立异姓天子,虽说是上天有命,实则还在人心。人心向背,是成败的关键。只要诸位能严厉约束部队,不许军士扰乱百姓、抢掠财物,使京城人心安稳,四方自然安定,诸位也可以长保富贵了。如若不然,京城一乱。不但外寇深入,各地也难免生变,事情就不好办了。”众将纷纷表示听从他的意见。

接着,赵普和赵匡义一方面让诸将回去控制部队,以防不测,同时派人秘密返回汴梁,把他们即将行动的消息通知禁军将领石守信和王审琦。这两人手握兵权,又和赵匡胤关系密切,有他们作内应,事情就好办了。

是夜,繁星点点,玉露零零,刁斗声声,一切都和往常一样。然而,一场影响深远的大事变,却正在紧张的准备之中。事变的谋划者们,都执戈待旦,谁也没有合眼。而未来的天子赵匡胤,却似乎什么也不知道,喝醉了酒正酣睡着。

次日黎明,赵匡胤的寝所周围响起一片呼叫声。赵普和赵匡义急忙入内,准备向赵匡胤禀报昨夜之事。正在此时,众将领已急不可耐,在门外高喊:“诸将无主,愿册点检为天子!”赵匡胤从睡梦中惊起,还来不及答话,早有人将天子穿的黄袍披在他的身上。这时,门内外的将士们都齐唰唰跪了下来,高呼“万岁!”“万岁!”声闻数里之外。赵匡胤表示坚决拒绝。众将士不由分说,把他强扶上马,拥逼着向南而行。

赵匡胤见事情已无法挽回,于是挽住辔绳,严肃地对将士们说:“你们贪图富贵,立我为天子。我有号令,你们能听从吗?听我的号令,我可以当这个天子,否则,断难从命!”

众将一听,纷纷滚鞍下马,齐声说道:“一定听从您的号令,绝不敢有所违背。”

赵匡胤又说:“少帝和太后,和我有君臣关系,不得惊动他们;朝中公卿大臣,都是我比肩同列之人,也不得对他们有所欺凌;近世帝王初入京城时,都纵兵抢掠,擅劫府库,我们不能这样做!服从命令的,我有重赏;违背命令的,严惩不贷!”

众将再次一齐下拜,表示坚决服从命令。果然,部队返京途中,秩序井然,秋毫无犯,店铺照常营业,百姓安稳如同平日。

由于有石守信、王审琦等作内应,赵匡胤不费吹灰之力,便进入汴梁城内。他一面派人回府安慰家人,一面派部将潘美去见执政大臣,说明事情的原委和将士们的意见。宰相范质和王溥,早朝之后还没有回府,突然听到这个消息,顿时惊慌失措。范质拉着王溥的手说:“我们得到北边的情报,没有分辨真伪,就仓促派将出征,酿成如此大错,真是罪过呀!先帝临终,托我们善辅幼主,这可怎么对得起先帝!”由于紧张激动,范质下意识地使劲抓住王溥的手。指甲深入王溥皮肉之中,几乎掐出血来。王溥却全然不知,呆呆地不发一言。

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禁军高级将领)韩通听到政变的消息,急忙离开宫廷,准备集合兵士抵御。不料,半路上正遇到赵匡胤的部下王彦升。王彦升高喊:“新天子即将入城,韩将军不等着迎接圣驾,要干什么去?”韩通骂道:“天子自在禁中,又哪来的天子?鼠窃狗偷之辈罢了!”王彦升怒不可遏,挥刀向韩通砍来。韩通回头便跑,王彦升紧追不舍。韩通跑进家门,还未及关上大门,已被王彦升闯入。只见他手起刀落,韩通顿成刀下之鬼。这王彦升乃是一个行伍出身的莽汉,一时杀得兴起,竟将韩通一家老小全部杀死。

赵匡胤在众将簇拥下,进入汴梁城。他见京城已得到严密控制,不会再出什么变故,便下令士兵们回归军营,以免骚扰百姓。他自己也脱下黄袍,回到殿前司公署。过了一会儿,众将领逼着宰相范质、王溥等来到赵匡胤面前。赵匡胤见到两位宰相,十分不好意思。他留着泪对范质说:“我世受世宗厚恩,怎敢如此行事?只是为六军所迫,才弄到这一地步,真是愧对世宗、惭负天地。两位宰相教我,此事该如何处置?”范质等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军校罗彦环厉声喝道:“我们没有君主,今日愿奉点检为天子,看哪个敢不从命!”说着,便欲挺剑向前。这一来,把个王溥吓得面如土色,两腿一软,首先跪了下去。范质见此情景,也只得屈身叩头,行了君臣大礼。

接着,范质等人请赵匡胤到崇元殿举行禅位大礼。黄昏时候,一切准备就绪。文武百官齐集崇元殿前,按班次各就各位,排列得整整齐齐。可是,最重要的文件——周恭帝的禅位诏书却还没有,众人不免有些着急。这时,但见翰林学士陶谷从袖中取出一纸,说:“诏书成矣!”于是,就用这充作正式诏书。赵匡胤行礼如仪,接受了周恭帝的最后一次诏书,“名正言顺”地当了皇帝。接着,范质等扶着赵匡胤登上皇帝宝座,穿戴上皇帝的冠服。文武百官在殿阶下面舞蹈叩头,山呼万岁。至此,赵匡胤的登基仪式宣告结束。

正月初五,赵匡胤正式定国号为宋。这是因为赵匡胤即位前曾任归德军节度使,而归德军治所在宋州(今河南商丘)的缘故。赵匡胤就是历史上的宋太祖。

以上就是正史上记载的所谓赵匡胤登上皇帝宝座的经过。如此看来,赵匡胤是在禁军突然策动的情况下,被逼上皇帝宝座的。而且,赵匡胤本人没有参与这件事,甚至事先竟一无所知。事实果真如此吗?纵观陈桥兵变的全过程,计划周密,行动迅速,两天之内便灭周建宋,事先没有周密的谋划决断是不可能的。再从禁军出发之前,汴梁百姓们惶恐不安的情景说明,这也绝不是无中生有。实际上,政变计划可能早在周世宗死后就开始进行了。根据司马光《涑水记闻》等书的记载,当京城中纷纷流传着即将发生政变的时候,赵匡胤感到烦躁不安。这时他的姐姐激励他说:“大丈夫当自行决断!”另外还有书记载说,大军出城之时,赵匡胤一家都躲进了一个名叫定力院的寺庙之内,以防不测。陈桥兵变的消息一传到京城,石守信等就以保护寺内僧人的名义,派兵来到庙内。赵匡胤兵不血刃,顺利入城,其母杜氏闻讯,并不感到意外,只是高兴地说:“我儿素有大志,今果然如此!“种种迹象表明,赵匡胤及其家人对这次事件都作了充分的准备。

唐代后期以后,骄兵悍将为贪图富贵,常常用倒戈的办法更换节度使。而到了五代,不少皇帝的废立都是由军队策动的。正如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所指出的那样:“五代诸帝多由军士拥立,相沿成故事,至宋祖已第四帝矣。宋祖之前有周太祖郭威,郭威之前有唐废帝王从珂,从珂之前有唐明宗李嗣源,如一辄也。”不过,澶州兵变时,军士们是在仓促间临时用黄旗披在郭威身上,充作黄袍的;而陈桥兵变时,不但黄袍早已准备好,连禅位的诏书也有人写好了。可见,赵匡胤等人是早有预谋的。

清代著名诗人查慎行诗云:“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赵匡胤出师北上的理由是抵御契丹、北汉的联兵进犯,但在陈桥兵变前后,并未见有辽军一兵一卒南下。契丹、北汉合兵南下寇犯,如此重大的军事行动,《五代史》不载,《辽史》不记,是否真有其事?镇、定二州据何报奏?况且,当时辽国刚刚战败,断不能大败之后便又举兵南下。可见,此事纯属子虚乌有!所谓“契丹与北汉合势入寇”,肯定是赵匡胤率军离开京城的借口,是一个阴谋。那么,赵匡胤为什么又编造这一谎言呢?以情理揣摩,率大军出京城后鼓动士兵为主帅黄袍加身,既有利于统一军心,又可避开后周宗室、宰辅们的耳目。有鉴于此,赵匡胤何乐而不为!

不过,话又说回来,赵匡胤政变夺权,虽然有悖于为臣之道,但在中国历次改朝换代的历史中,数这一次时间最短,代价最小,方式最为和平,除了韩通一家以外,再没有死伤一人,就是那个被撵下台的小皇帝柴宗训及其后裔,终宋之世,也一直是备受优待。这还是值得称道的。况且,篡位夺权这种在封建史家眼里大逆不道的事情,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我们评价历史人物,主要看他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隋文帝、唐太宗、明成祖等人,哪一个不是靠政变上台的?人们并没有因为这一点而否定他们的历史作用,对宋太祖也应如此。

平定二李叛乱

宋太祖虽然用不光彩的手段当了皇帝,但在即位之初,即表现了一个有作为的封建政治家的非凡的胆识和才略。在对拥立有功的人员重加赏赐的同时,为防止后周势力的反抗,他将符太后和柴宗训迁往西宫,封柴宗训为郑王,尊符太后为周太后。并命令臣下,要给他们安排好养尊处优的豪华生活。对于郭威和柴荣的其他亲属,也分别封官晋爵。对后周的文武百官,照旧录用,而且赏赐有加;追尊被杀的韩通为中书令,厚礼安葬。这样,后周旧臣感到政治地位有了保障,对新王朝由观望、怀疑转为真心拥护了。

在笼络臣下的同时,宋太祖非常重视加强皇权。宋朝以前,凡有军国大事,皇帝就把宰臣找来,请他们坐下商议而且还赏赐喝茶,群臣议事是很从容的。宋太祖决心改变这种做法。他登基的第二天,宰相范质、王溥等上殿奏事。宋太祖说:“我两眼昏花,看不清楚,把文书拿到我面前来看。”当范质等宰臣离座走到宋太祖御座前时,宋太祖使个眼色,让内侍把宰臣们的座位撤除。从此以后,宰臣站着奏事成为制度,皇帝的威权大大提高了。

宋太祖即位,由于措施得当,京城的局势很快稳定。但是,领兵在外的各镇节度使却没有全部甘心顺从北宋政权,昭义(治所在今山西长治)节度使李筠和淮南(治所在今江苏扬州)节度使李重进则公开表示反抗。

李筠,并州太原(治所在今山西太原西南晋源镇)人,历任彰德(治所在今河南安阳)、昭义节度使。他能征惯战,屡立战功,深得周世宗信任,驻守北方边境达八年之久。宋太祖即位,加封他为中书令,并派使者前往他的驻地潞州(今山西长治)赐封。李筠本想拒绝,由于左右的劝谏,才勉强接受。可是到了宴请使者的时候,酒过数巡,李筠突然命人将周太祖郭威的画像挂在大厅墙上,面对画像痛哭流涕不止。左右的人见此情景,十分害怕,赶紧向使臣解释:“令公酒醉失态,请不要多心!”

使臣把这一切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回到汴梁就详细陈奏给宋太祖。宋太祖听后,不置可否,以后也不再提起。而北汉国主刘钧得知此事,立刻派人给李筠送来蜡书(把书信封藏在蜡丸里,以防泄漏),约他共同起兵反宋。李筠虽然将蜡书交到朝廷,却不免心动,有意和北汉合兵。

宋太祖见了蜡书,特意赐诏褒奖。但李筠却将朝廷的使者扣押起来,不肯放回。当时,李筠的长子李守节在汴梁任皇城使(官名,掌宫门禁令、宿卫),曾多次哭着劝谏父亲不要和朝廷对立,李筠却总是听不进去。宋太祖闻讯后,令人将李守节召来,对他说:“我听说你曾经几次劝谏过你的父亲,他就是不听。如今你父亲叛逆朝廷的心迹已很明显,本应将你治罪,但念你曾多次劝谏你的父亲的份上,我暂且不治你的罪。你回潞州去告诉你父亲:我未为天子时,尽可任意行动;我已经作了天子,为什么他还不守作臣的规矩呢?”

李守节回到潞州 ,按宋太祖的嘱咐苦劝父亲,劝他不可贸然起兵。李筠就是不听,并颇为自负地说:“我是周朝宿将,与世宗义同兄弟。禁军中多是我旧时友好,听说我起兵讨逆,必然响应!”

建隆元年(960年)四月,李筠自觉准备就绪,公然举起叛旗。他亲自率领三万人马,向汴梁进发。同时,派人借师于北汉。

北汉国主刘钧得知消息,亲自率数千人马前来助战。李筠闻讯,拜伏在道旁迎接。但因周、汉本是世仇,刘钧对李筠并不信任。李筠见北汉兵甚少,心中闷闷不乐。

出乎李筠的意料,禁军中竟没有一个人响应他的行动,如今北汉的援助也告落空,李筠心中不免有些后悔。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反旗一举,已成骑虎之势。只好走一步算一步了。

宋太祖接到警报,立即命石守信、高怀德率军北征。又命慕容延钊、王全斌出兵东路,夹击李筠。赵普认为,新朝初立,便有叛将举兵,此次出兵平叛,关系重大,只有迅速取胜,才能稳定国内政局。于是,他建议宋太祖率军亲征。宋太祖觉得有理,决意亲征。

不久,石守信、高怀德大败李筠于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五月,宋太祖亲自领兵出征。进军途中,山路狭窄,乱石嵯峨,大军难行。宋太祖身先士卒,亲自搬石开道,群臣、六军皆踊跃争先。一天时间,开成大道。

宋太祖与石守信、高怀德等会合后,大破李筠军三万于泽州(今山西晋城)境内。李筠走保泽州。宋太祖下令筑长栏围城,亲自督战,日夜攻城。六月,宋军大破泽州,李筠投火自焚而死。接着,宋太祖进伐上党(今山西长治),李守节不战而降。宋太祖以其反非本意,赦其罪,任为团练使。宋军班师回朝。

李重进,沧州(今河北沧县东南)人,周太祖郭威的外甥。周世宗继位后,他经常随同出征,战功卓著,深得周世宗信任。当时,他作为马步军都指挥使,与赵匡胤分掌兵权。周世宗死后,他出任淮南节度使,但仍旧兼任原职。宋太祖即位后,立即解除了李重进的马步军都指挥使的职务。不久,李重进提出入京朝见的请求,也遭到宋太祖的拒绝。李重进知道宋太祖猜忌自己,心中十分不安,遂有反抗之意,着手进行战争准备。

李筠起兵的消息传到扬州后,李重进即刻派亲信翟守珣去潞州和李筠联系,想和他结盟反宋。不料,翟守珣和宋太祖早就相识。他有意归顺朝廷,就在出使潞州回来时偷偷到汴梁拜见了宋太祖,和盘托出了李重进的底细。

宋太祖当时正忙于征讨李筠,如果二李合兵,势必难以应付。于是,宋太祖厚赐翟守珣,让他重返扬州,劝李重进不要起兵。为了稳住李重进,宋太祖又派陈思诲去扬州,赐给李重进铁券,以示恩宠。赐铁券,对臣下来说是一种殊荣。铁券,其状如瓦,铁质金字,外刻功臣履历事功,内刊免罪减禄之数。赐铁券时,分其器为二,左颁功臣,右藏内府,功臣及其后世如遇犯罪,出所颁铁券验核,得推念其功,予以赦减。李重进见朝廷如此厚待,便把陈思诲留下,表示在宋太祖返回京城时,一起入朝。

宋太祖平定李筠叛乱后,班师回朝。李重进见宋太祖威势日盛,心中害怕,决心尽快入朝,表示臣服。但部将向美、谌敬等认为,李重进本是周室至亲,宋太祖不会真诚相待,入朝觐见无疑自投罗网,再难复返。不如乘宋军师老兵疲,结纳南唐,起兵反宋。李重进思忖再三,觉得自己终难见容于宋太祖,与其束手待毙,不如铤而走险。于是,他命人拘住陈思诲,同时派人投书南唐,准备起兵。不料,南唐国主李璟害怕宋朝势大,不敢接受其请求。李重进无奈,只得硬着头皮,独自支撑。

宋太祖闻讯,立即派石守信、王审琦、李处耘、宋延渥四将分路征讨淮南。十月,宋太祖御驾亲征。十一月,扬州被攻陷,李重进及其一家全部投火自焚而死。

李重进之死,固然是他图谋叛逆的结果,但这里面也有宋太祖逼迫的因素。宋太祖即位之初,李重进曾一再要求入朝,有心归顺,却没有得到宋太祖的同意。在宋太祖看来,李重进既是周室亲戚,又是禁军的前辈将领,自己很难处理好和他的关系。因此,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恩赐铁券云云,不过是封建政治家的权术而已,当不得真。后世一谈到宋太祖,都把他说成是一位豁达大度、豪放磊落的一代明君,但从他对待李重进这件事上,却又暴露出他身上专横残暴的另一面。

杯酒释兵权

平定二李叛乱后,国内已没有足以与宋太祖对抗的势力。然而,陈桥兵变时部下们将自己拥上皇帝宝座的那一幕情景,却不时在宋太祖脑子里再现。怎样驾驭好局势,避免类似事件出现,实现天下的长治久安,是宋太祖时常思虑的大问题,令他寝食难安。

曾在陈桥兵变中起了关键作用的赵普,是宋太祖的亲信大臣。宋太祖经常和他讨论天下大事。这天,宋太祖又把赵普召进宫来,对他说:“自唐末以来,几十年间,帝王换了八个姓、十二个人,篡夺相连,兵革不息,百姓苦不堪言,这是什么原因?我想让天下停止战乱,为国家建立长久之计,怎样才能实现这个愿望呢?”

赵普一听这话,十分高兴。他说:“陛下考虑到这个大问题,真是社稷和百姓的福气啊!依臣之见,几十年来之所以兵连祸结,改朝换代频繁,就是因为方镇权势太重,君弱臣强。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也没有什么蹊跷,只需削弱方镇的权力,控制他们的钱谷,收夺他们的精兵,天下自然就安宁了……”

不等赵普说完,宋太祖就接口说道:“你不必再讲下去,我已经明白了。”

建隆二年三月,宋太祖下令罢免了慕容延钊殿前都点检的职务,让他到外地去当节度使。从此,这一职务不再授人。此举固然重要,但并没有彻底解决问题。因为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人仍然手握兵权,久后难免不生反叛之心。赵普曾不止一次地提醒宋太祖注意这个问题。但是,起初宋太祖并不以为然。因为这些人都是和他交情深厚的结拜弟兄,而且拥立有功。宋太祖对他们还是信任的。况且,无故削夺功臣兵权,也恐他们不服。他对赵普说:“石守信这些人我信得过,他们肯定不会背叛我,你没有必要担这个心!”

赵普则回答说:“我也认为他们不会背叛您。但我仔细观察,这几个人都缺乏统驭部下的才干,恐怕他们制服不了部属。万一部队中有人作乱,到时候他们也不由自主了。”

听赵普说到这里,宋太祖立即想起了陈桥驿的那个黎明、部下为自己黄袍加身的情景。真是太危险了,决不可等闲视之。必须剥夺石守信等人的兵权,刻不容缓,宋太祖下了决心。而且,手段要巧妙、和平,不能激起兵变,导致流血。于是,君臣二人又进一步谋划起来。

这一年七月里的一天,宋太祖把石守信、王审琦等人召到宫中饮酒叙旧。酒过三巡,大家都略带醉意。宋太祖屏退左右,乘着酒兴对大家说:“要不是靠你们出力,我哪能有今天!你们的功劳,我永远不会忘记。不过,作天子实在太难了,远不如当节度使的时候逍遥自在。自从登基以来,我是整夜都睡不安稳呐!”

石守信等人听了,觉得很奇怪,问道:“陛下还有什么忧虑呢?”

赵匡胤答道:“这有什么不明白的!皇帝的位子,谁不想坐?我能不操这个心吗!”

石守信等人一听这话,一个个都惊恐万状,赶紧叩头说:“陛下何出此言?如今天命已定,谁还敢生异心?”

宋太祖苦笑道:“我知道你们不会有异心。然而,你们的部下中难免有贪图富贵之人,一旦有人把黄袍加在你们身上,到那时你们想不干,能行吗?”

这一番话把石守信等人都吓得哭了起来,他们一面叩头,一面说:“臣等愚笨,想不到这一点。请陛下可怜我们,指示我们一条生路。”

宋太祖长叹一声,说道:“人生有如白驹过隙,实在太短促了。那些追求富贵的人,不过是想多积蓄些金银,自己吃喝玩乐,使子孙不受贫穷之苦。既然如此,你们何不解除兵权,到地方上当个大官呢?那样你们就可以买些好田宅,为子孙建立永久的基业。还可以多买些歌童舞女,天天饮酒作乐,快快活活地安度晚年。我将和你们结为儿女亲家。这样,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岂不是更好吗?”

众人听罢,方知宋太祖的用心。他们赶快再次叩头谢恩,同声说道:“陛下这样为我们操心,真是恩德无量!”

第二天,石守信等人纷纷称病辞职。宋太祖立即接受请求,解除了他们统领禁军的兵权,派他们到地方上去做节度使。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杯酒释兵权”故事。

当时,有些节度使还掌握着很大的权力。宋太祖决定故伎重演,再搞一次“杯酒释兵权”的把戏。

开宝二年(969年)十月里的一天,王彦超、武行德等几个资格很老的节度使进京来朝见宋太祖。宋太祖在后苑设酒宴款待他们。酒兴正浓时,宋太祖从容地对他们说:“你们都是国家的元老重臣,常年在外,事务繁杂忙碌,不符合我优礼元老重臣的本意。”

弦外之音,王彦超一听就明白了。他连忙站起来说:“我本来没有什么大的功劳,长久以来却受尽了恩宠。如今我已经年老体弱,请陛下让我回家养老吧。”宋太祖立即答应了他的要求。

武行德等人却不识时务,竟抢着夸耀自己的功劳,被宋太祖冷冷地顶了回去:“这都是前朝的事情,有什么好夸耀的?”

第二天,宋太祖就罢免了他们节度使的职位,每人封一个没有实权的官职,留在京城居住。

就这样,宋太祖顺利地收回了兵权,了却了心中一件大事。以后,他又采取一系列措施,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结束了国家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从而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不过,值得一提的事,“得天下于小儿”的赵宋王朝,三百多年后又“失于小儿”。1276年,元兵攻占临安(今浙江杭州),年仅七岁的小皇帝宋恭帝赵显(和当年的周恭帝柴宗逊同岁!)和母亲全太后被元军押解北上,一代帝王沦为阶下之囚。孤儿寡母一路上凄凄惶惶,以泪洗面,好不悲惨!“路人遥指降王道,好似周家七岁儿。”(元,刘因:《书事》)历史是多么惊人地相似啊!读史至此,谁不感到这是历史的报应、历史的讽刺呢?莫非冥冥之中,真的有什么因果报应吗?宋太祖倘若地下有知,真不知有何感想。

蛇足之笔,以博一笑。

同类推荐
  • 1896之最强帝国

    1896之最强帝国

    1896年台湾这是一个拥有金手指的男人横空出世,抢遍世界的故事。
  • 逍遥时代

    逍遥时代

    一场意外,让一个奋斗于现今社会的年轻企业家踏入一段特殊的历史潮流。他重生于一个显赫世家,做了一个逍遥自在、无忧无虑的富家公子。皇帝不当政,由四个重臣辅助。群臣明争暗斗,朝堂乌烟瘴气,在其背后,往往会殃及一些无辜。正巧族亲败家,触犯王法,朝堂佞臣借题发挥,家境一日之间由盛至衰。他的幸福生活,弹指之间,转瞬即逝。四辅乱政,勾心斗角;皇帝夺权,暗中蓄势。他该何去何从?为了逍遥自在,为了无忧无虑;为了金钱地位,为了美女佳人;为了寻回他逝去幸福人生。一个选择,继续奋斗!独步天下,方能畅享逍遥。
  • 中国南海海洋文化传

    中国南海海洋文化传

    本书是中国南海文化研究丛书中的一部,作者通过自己深厚的文字功底,把与中国南海海洋文化相关的神话、传说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全书分为神话篇、神采篇、神秘篇、神奇篇、神韵篇、神圣篇六部分,用通俗易懂语言,图文并茂形式,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领略中国南海文化的神奇和神韵。
  • 浮华劫

    浮华劫

    元帝二年,御江阁上古圣物——海洋之心失窃,禁都璃王府王妃花寤葬身火海,江湖争斗不断,皇宫更是危机四伏,这一切究竟是劫数,还是阴谋?
  • 榆关悲歌

    榆关悲歌

    《题山海关》苍茫渤海地,远岫立城台。瘦马西风烈,残阳古道折。红颜哭乱世,赤血染金戈。注定家国破,冲冠又奈何?新浪微博:米罗Carol
热门推荐
  • 佛说地藏菩萨发心因缘十王经

    佛说地藏菩萨发心因缘十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禅宗直指

    禅宗直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妖魔横行

    妖魔横行

    鲜卑拓跋部掌握独特驱魔技艺的唯一传人死扣,终于逃脱了父亲的魔掌。原本只想平静地享受生活的死扣,怎会想到在学校当个女生宿舍管理员也会遇到妖怪。我身边哪来的这么多妖孽啊?我就想当个宿舍管理员,别来纠缠我了!竟然还有一只狐仙,我可是练童子功啊!好不容易有个真正的人类,没想到他竟然比妖怪更加妖孽!我叫死扣,万万没想到,我遇到的事情全都变成了死扣!PS:这本书是悬疑,灵异类。慎重阅读。读者群:422106605(欢迎加入)
  • 废材大小姐痞妃也倾城

    废材大小姐痞妃也倾城

    蓝沫晴,一名金牌特工和杀手,一朝穿越,竟成了一名废材大小姐。在异世里身为废材的蓝沫晴备受欺凌,"敢欺负姐是吧,好,姐就让你们看看到底谁才是废材。不能修炼是吧,姐偏要修炼给你们看,姐不但要修炼,姐还要炼药还有炼器,姐搞个全能的。且看她如何从废材变成天才,笑傲天下。【新人写书,多多包涵】
  • 野客丛书

    野客丛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神染修罗

    神染修罗

    生死宿敌的二人,步冷遭逢厄运,从无尽天域堕落至修罗狱天。而在步冷爬到人世凡尘后,便带了一个魔鬼出来.......且看步冷如何夺回之前所拥有的一切,再战铸天骄!“人,决不能为复仇而活着!但我可以,因为你们不知道我是怎么活下来的!”——步冷。“我的敌人,给我好好听着,此生败你一次,天骄不死,尔等终生为寇!”——铸天骄。
  • 语陌天下

    语陌天下

    江湖有一传说。在天之南,有子如妖。名唤公子陌。传闻,公子陌,家财万罐,富可敌国。更有传闻,得公子陌者,得天下。百姓们都知道,得公子陌者得天下。可他们却不曾知晓,在天之北有个唤作‘语舒’的女子,早已成名多时。人说,她是仙女下凡,来守护北鸣城的。时间过去了很久,可是百姓仍然记得语舒小姐来到这北鸣城的那天牡丹花开放,翠莲盛开,北鸣一片祥和。那场用生命作为赌注的赌约到底是什么,会有怎样的结局,且看,现代生活的某女穿越到异界江湖后,和某公子谈古今,论天下的美丽传说。有语陌,便是天下。
  • 网游之绝世修罗

    网游之绝世修罗

    第一次写,不吐槽!!!一位家道败落,而被迫流浪!却意外获得神秘功法!在游戏世界,纵横天下
  • 宠溺无边

    宠溺无边

    一日半夜,温镜似乎听见了尹梓夜的声音。“我很想你,别生气。”那头默了几秒,才温柔道:“早点回家,我……也很想你。”温镜清醒后才知道,是自己睡着后不小心长按进了语音控制,梦中又一直在叫她的名字,所以才有了那个电话。他放下手机,一夜好梦,好事终成。总之,这就是一个温油的治疗师把自己的病人变为太太的故事。
  • 契约总裁:阿Q萌妻

    契约总裁:阿Q萌妻

    萌妻遇上冷面男,“我说这位大叔……”话没说完。男人面瘫打断了她的话,“二十七,只比你大一岁。”赵琳嘴角抽啊抽。这人肯定有毛病。还是讲道理好了,免得发病把自己灌成水泥块了。赵琳干笑道,“二十七岁先生……”“顾睿炎,我的名字。”男人再度打断了她的话。--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