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56100000001

第1章 [一]糊涂大师智慧人生

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

由聪明转入糊涂,不是装糊涂,不是真糊涂,是睿智、是解放、是自珍、是博爱,是坦坦然然、平平常常的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难得糊涂,难就难在“心安”“非图”。再难,也要有个开始,就从点滴的“放一着、退一步”做起,走向“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

郑板桥的“难得糊涂”使他进入一种超然的境界,其智慧的核心则是大智若愚。然而,郑板桥并非糊涂学的本源,他也是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儒家、道家思想的影响。儒家、道家思想的影响历经两千年而不衰,它深刻地影响民族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精神内核,可以说儒家、道家思想的影响才是糊涂学的本源。

传说“难得糊涂”几个字写于乾隆十三年(1748)九月,是郑板桥在潍县当县令时,在莱州的文峰山写的。当年他五十六岁。

莱州在潍县西北,背临大海,城的东南有云峰山,山多碑刻。那一年,郑板桥专程至云峰山观郑文公碑,因参观游览很晚,不得已借宿山间一小茅屋。屋主系一儒雅老翁,自命糊涂老人。他室中陈设最突出的是一方桌面般大小的砚台,石质细腻,镂刻精良。糊涂老人请板桥题字,以便镌于砚背。板桥想老人必有来历,便题了“难得糊涂”四个字,用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的印。因砚石过大,尚有余地,板桥说,老先生应当写一段跋语。老人便写了“得美石难,得顽石尤难,由美石而转入顽石更难。美于中,顽于外,藏野人之庐,不入富贵之门也。”也用了一方印,板桥看看,印上的字是“院试第一乡试第二殿试第三”。郑板桥见了大惊,方知他是一位退隐的官员。细谈之下,详知原委。有感于糊涂老人的命名,当下见尚有空隙,便补写了一段“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

老人见了,抚掌大笑不止。一位是饱经沧桑的县令,一位是曾有显赫功名的退隐官员,两人在此遇到了知音。“难得糊涂”是他们怀着经历一生沧桑的感悟,在这方大砚上进行了心灵碰撞后的精湛合作。他们的题词,也正好互为映衬、补充。这位糊涂老人所作的“美石”和“顽石”之比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郑板桥所说的“聪明”和“糊涂”的关系。

即“聪明”是“美石”,“糊涂”则是美于中,顽于外的“顽石”。“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如同“由美石而转入顽石更难”。

初试“小玲珑山馆”

清代的扬州是文人荟萃的地方。那时候,不少人都相聚在扬州东关街的马日璃、马日璐兄弟俩的“小玲珑山馆”内。有一年初春,瑞雪飘飘。年轻的郑板桥刚从兴化来扬州,在东关码头下了船。忽然,有人在他肩头拍了一下,转头一看,原来是老友柳先生。柳先生带他来到东关街“小玲珑山馆”,掸去身上的雪,就进去了。

郑板桥坐下才看清,两边是一排长桌,桌上摆着文房四宝,笔墨纸砚。马氏主人朝他俩点头笑笑,算是打过招呼。这才站起来,说:“今天乃是元宵佳节,园里梅花盛开,争奇斗艳。更叫人喜的是大雪纷飞,又增添几分景色。古人有踏雪寻梅的雅趣,老夫恭请诸位赏景吟诗,也是一乐。如有佳作,当以鼓乐庆贺,红灯高照,何如?”“好,今天就以梅与雪为题吧。”有人应道。其中有个人名叫李生,品了一口茶,润润喉,站起来摇头晃脑吟道:“地冷棉来包,天上落鹅毛。”人们听了窃窃私语,都说:“打油诗,打油诗。”李生一听脸上飞红,自己解嘲道:“外面,外面不是下的鹅毛大雪?”谁知这一急,愣在那里,底下还有两句诗竟忘了。

坐在李生一旁的好友,急忙解围。递话给他。李生才续了下去:“红梅一瓣白,几缕香魂飘。”

马氏主人问道:“李先生的诗,诸位以为如何?”

大家你望望我,我望望你,明知道诗是胡编乱诌,但怕说出来,会落个出头椽子——先烂。若是问到自己,一时还吟不出来呀。

只有郑板桥不以为然,笑了一下,恰被马氏主人发现。尽见郑板桥黑脸膛,一双浓眉乌刷刷的,两只眼睛闪动着神采。马氏主人问道:“这位先生贵姓?”

“他叫郑板桥,刚从兴化来扬州,是我邀他来参加诗会的。”柳先生连忙推荐。

李生嗤鼻一笑,心想,原来是无名之辈,也想来混碗饭吃,待我来耍耍他。于是假殷勤地向主人说:“这位郑板桥先生,定是饱学之士,还是请他先来一首吧。怎样?”

柳先生不由得担心,万一他诗作得不好,大家会笑。哪晓得郑板桥沉着得很,向马氏主人微笑着说:“好吧!”脸朝外,望着园里纷飞的雪花,吟道: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他刚念了两句,引得大家哄笑起来:真像小孩猜谜语,连打油诗也不如啊!可把好友柳先生急坏了,满脸通红,额头出汗。心里有话:郑板桥呀,今天你是赶来献丑的了。再看郑板桥竟然若无其事,接着吟了下去: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看不见。”

话音刚落,“好!”大家拍掌叫绝。只有李生惶惶低下头去。

这时,马氏主人心中得意,满面春风,举手招呼:“鸣炮、奏乐!”

堂口有人点起一盏八角琉璃灯,通红明亮,升上梁去。管弦、鞭炮也一起呜响起来。

马氏主人喜笑颜开,恭请郑板桥上座。说:“郑先生的诗篇和这琉璃灯一样,大放光彩啊!”

郑板桥十分高兴,提起笔来,笔底生风,洋洋洒洒,很快画出一幅梅雪争艳图,并题上了刚才吟的这首诗。

从此以后,郑板桥就成了“小玲珑山馆”的座上客。

于是,我们看到,郑板桥的前两句看似笨拙的诗句其实下面埋伏的是一个绝妙的诗的意境。是看似糊涂的大智慧。

郑板桥审石头

郑板桥到潍县后不久,潍县的豪门、财主及帮闲总想出坏主意捉弄郑板桥。一天,他的轿子到了衙门前,却走不动了。只听外面呜呜呀呀地乱喊乱叫。见街两边吵吵嚷嚷拥过一帮人来。这帮人一边高声喊着:“县太爷来了,迎接县太爷!”一边把个衙门口堵得严严实实,水泄不通。郑板桥看得明白,心里想:这又不知是为我预备的什么好“菜”,我须仔细防范才是。

他正这么想着,忽听人堆里“叭”地一声响,接着是一个男人的嚎叫和恶言浊语的斥骂。有一个卖稀粥的徐老汉没来得及躲避,被这帮家伙一下子挤倒在路旁,那粥罐不偏不斜,正好砸在了一块七角八棱的青石上,摔了个粉碎。黏糊的粥淌了一地,溅了徐老汉一身。一个满脸麻子的家伙一下子把他揪住,地痞们趁机大吵大闹起来。刹那间,县衙门前乱得像开了锅。郑板桥一看这光景,心里早明白了八分。他不慌不忙地从轿子里走出来,问道:“你们聚在府前大吵大闹,是何道理?”

话音刚落,那麻子立即揪着徐老汉前襟,上前答道:“禀告老爷,你上任四五天了,小的们都没得空拜望,今日特来府前迎候,偏这老儿眼中无老爷,故意扰乱……”

“老爷恩典。”徐老汉战战兢兢把麻子的话截住,说:“实在不是小的故意扰乱。我家中有一个瞎眼婆娘和五个儿女,全靠我卖稀粥度日,今日不知哪个缺德的将小人绊倒路旁,粥罐这一砸,全家得饿一天肚子。小人冤枉,请老爷替小人作主。”他说着说着,眼里不由得滴下泪来。

郑板桥看看徐老汉,觉得实在可怜。一个腰腿滚圆的胖财主朝郑板桥作了一揖说:“小人看得分明,这老汉确是被不知哪个缺德的绊倒的。老爷,身为父母官,实在该给百姓作主。”郑板桥上下打量了他一眼,问道:“既然你看得分明,是哪一个做的这缺德事?但说无妨。”胖财主故意拉着长腔,指着路旁那块石头,装模作样地说:“告知老爷:不怨天,不怨地,作孽的是这块七角八棱的大——青——石!请老爷明断!”

胖财主话音一落,别人也七嘴八舌地附和上了。这时候,郑板桥已完全猜出了他们的用心,紧跟着想好了一条对策。他故意显得郑重其事地问道:“这么说,这块石头是砸碎粥罐、惊扰县太爷的罪魁祸首了?”

“正是。”这干人众口一词

“那好,我今天就审审这罪魁祸首。”郑板桥吩咐衙役,“给我把这块石头绑到堂上。”

于是,县太爷在前,衙役、石头随后,徐老汉、豪绅、恶棍等紧跟着,呼呼啦啦,拥进了衙门。

没多会儿,县太爷升堂了。郑板桥端坐堂上,手指石头问道:“好个可恶的石头,你为何无事寻事,将老汉的粥罐砸破?给我如实招来!”郑板桥将惊堂木一拍:“来人给我打它四十大板!”

衙役们遵命,叭哒叭哒,一五一十地打起来。两旁的豪绅、财主、地痞、流氓们见了,挤眉弄眼,偷偷发笑。

郑板桥瞟了他们一眼,突然大声问道:“你们本是上堂当证人的,不好好听老爷审案,乱笑什么?”堂下乱纷纷地答道:“笑老爷执法如山,赏罚分明。可惜,这块哑巴石头,就问上三年,怕也逼不出一句话来呀!”“怎么,这石头是哑巴吗?”“千真万确。”“那么,它可会走动?”“天生的死物,无腿无嘴。”

“住口!”郑板桥忽然把惊堂木一拍,兀地站起来,喝道:“它一不会说话,二不能走动,怎么能欺负这卖粥老汉,成了砸碎粥罐的罪魁祸首呢?这分明是你等存心不良,嫁祸于人,欺骗本官。欺官如同欺父母,我今日对你们绝不轻饶!”随即命令左右:“这帮无赖,罪该万死,一人赏四十大棍,赶出堂去!”

这伙恶棍们本想寻衅捉弄郑板桥,没想到却被郑板桥倒“捉”了。一个个扑通跪在堂前,磕头虫一般求起饶来。郑板桥呢?当即吩咐衙役端来一个大笸箩摆在堂前,说道:“你们既哀求本官,本官也不难为你们,你们哪一个不愿受刑,就在笸箩里留下赎罪钱,本官便放你们回去。”他们纷纷扔下钱,溜出府去。郑板桥把这些钱全给了徐老汉,叫人送他回家。徐老汉感激万分。打这以后,潍县的豪门、财主、地痞、流氓,再也不敢出坏主意算计郑板桥了。

审石头,打石头,是个任何官吏都不会干的傻事,然而,这一行动却显示了郑板桥同那帮不怀好意的家伙对抗的高度智慧。

做别人不会做的傻事

郑板桥在潍县做县令时,勤政爱民,使潍县富了起来。京城大官们都想到这块肥肉上咬一口,可都被他机智地挡了回去。有个绰号叫“三拐子”的钦差不以为然,他想:凭我“雁过拔根毛”的手段,何愁他郑板桥不就范呢?于是想出个“道道”——先派人给郑板桥送去了个礼盒。郑板桥打开一看,不由一惊:“这家伙真是老谋深算,诡计多端,他先送给我百两纹银,按理,我该十倍回赠才是啊!”郑板桥想来想去,还是把礼收了下来,然后送回一个同样的礼盒。三拐子一见大喜过望,急忙打开,却差点把他气疯了。原来盒子里并无半两银子,只有郑板桥的一首诗:

芝麻郑燮拜尊翁,馈赠恩深却不恭。

金银有数终须尽,无限情怀空盒中。

三拐子无奈也只好回京城去了。然而他这个占惯别人便宜的人,却总是念念不忘这件事。于是也胡诌了一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潍县挺富都想啃,啃来啃去赔了本。

百两银子白搭上,疼得我觉无法困。

“无限情怀空盒中”也是做别人不会做、不敢做的“傻事”,但确实很高明地戏弄了贪官,使其哭笑不得,无话可说。

郑板桥修城

有一年,潍县先是大涝,以后又是大旱。粮商们故意抬高米价,一斗米要价一千文。郑板桥下令一律不准卖高价。这样一来,大户们又把粮食囤积起来不卖了。老百姓活不下去,纷纷闯关东逃荒。没办法,郑板桥只得把自己的“养廉银”拿出来代农民上缴赋税。可是,一个人的积蓄怎救得了全县十几万人?何况逃荒的人日益增多。照这样下去,即使灾情过去,丁壮在外,田地哪个来种呢?郑板桥把社会名流郎一鸣、郭伟业等人找来商量。郎一鸣说:“据我所知,邑中大户人家粮食还很多,可要他们拿出来那就难了。”郭伟业说:“即使大户把粮食拿出来,但是他们又死命要价,老百姓又怎么买得起?”郑板桥听了,抓抓头,也感到无可奈何。郎、郭二人就随着郑板桥走出了县衙。

三人在城边边走边谈,突然郑板桥被塌下的城砖一绊,险些跌倒。郭伟业连忙扶住他,询问他受伤没有。但郑板桥却答非所问地叫道:“有了!”

“有了什么?”二人问。

郑板桥答道:“修城!”

郎、郭二人一时没有领会郑板桥的意思,便顺着他的话说:“这城墙倒塌了这么多,是要修修了。等灾荒过后,一定要好好修一下。”

“灾荒过后?”板桥反问,“等到灾荒过后,人们不逃光,也要死光了,还有谁来修城?我要现在就修,三天内动工,三个月修好。原来的土城,要改为石城。伟业兄,就请你做总监工,行不行?”郭伟业吓慌了,忙说:“不敢,不敢!我才疏学浅,委实不敢担此重任。另请高明吧!”板桥哈哈大笑起来:“你以为我拿你开心,是不是?我是要你做一件救荒救灾的大好事呢!”于是,向郎、郭二人说出了修城的意图。郎、郭连声赞道:“高明,高明!”

郑板桥回到衙里,立即发布了修城告示,并写了呈文报到州府里。

板桥对富商大户们说:“如今大荒之年,人心浮动,很可能有人铤而走险,聚众攻城。而城墙年久失修,倒城甚多。倘若出事,你们积聚再多的粮食、钱财也会被强人抢去。不如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把城修好,以防万一。”富商大户们一盘算,修好城墙的确对自己有利。于是,个个都愿意出钱出粮。而老百姓们只要出工修城就有饭吃,也就不再外出,已经外逃的也纷纷回来修城,混碗饭吃。

一个冬春过去了,城墙修好了,老百姓也从灾荒中熬过来了。潍县的老百姓们都难忘郑板桥这一英明之举。灾荒之年,人人想的是如何赈灾、济贫,而郑板桥却力主修城,这看似糊涂的做法确实高明。它巧妙地调动了老百姓和富商的积极性。

郑板桥志在高山流水

郑板桥绝非糊涂人,而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世间流传有关于他的很多故事。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扬州府兴化县人,他出生的这一年是康熙三十二年(1693),卒于乾隆三十年(1765)。兴化有三郑,一为糖郑,一为铁郑,还有一郑,就是郑板桥。郑板桥为读书人家,今日兴化“板桥故居”门外,依然可见“古板桥”一座。这座桥在清代后期已经“易板以砖”,现在则是易砖以水泥了。郑板桥先世,三代都是读书人:曾祖新万,庠生;祖父清之,儒官;父亲立庵,廪生。可见三代未仕。庠生、廪生都是俗说的秀才。廪生还可以领点象征性的补贴,但不足以养家糊口。板桥先生出生穷儒世家,他的家庭长期以来介于穷苦的农民与士绅之间,温饱常常很难维持,但是挣扎着维持这书香门第。

这类家庭的子弟要求得光耀门庭,向上爬,出路只有一条,就是指望科举高中,谋个官职;如果学无所成,连个生员的资格也未能取得,就无法取得官准的从事教书职业的资格,就要降到贩夫走卒、佣佃人家的行列里去了。这样的家庭促使早年的板桥发愤读书,力求自强。

从郑板桥的一生看,是个地道的“贫儒”,中了秀才卖画,中了举人卖画,当过知县以后还卖画,似乎没有飞黄腾达过。在他的诗词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从青少年时代起,就一直在困苦的生活中煎熬:

爨下荒凉告绝薪,门前剥啄来催债。(《七歌》)

时缺一升半升米,儿怒饭少相触抵。(《七歌》)

清晨那得饼饵持,诱以贪眠罢早起。(《七歌》)

半饥半饱清闲客,无锁无枷自在囚。(《教馆诗》)

在《怀舍弟墨》里说:“树大枝叶富,树小枝叶贫。况我两弱干,荒河漫草滨。”都真实细致地描绘了他少年时贫困的生活。

他生母汪氏多病,在他三岁时便病逝。他在《七歌》中写他幼年母亲病中依然要为他喂奶,还要半夜起床,一边咳嗽不止,一边哄他入睡。母亲死了,才不得不请来一位乳母。一度郑家穷得不能供给乳母饮食,这位乳母只得回家吃饭,然后再来郑家服务。看来,郑父立庵先生教书为业,收入是颇菲薄的。

大约板桥四岁时,继母郝氏从盐城郝家庄嫁到兴化郑家,直到郑板桥十三岁时,她去世,前后约十年。这十年中,板桥受到这位贤惠后母的慈爱,他在诗中写道:“无端涕泗泪阑干,思我后母心悲酸。十载持家足辛苦,使我不复忧饥寒。”郑板桥自幼随其父学画,早年便在扬州以卖画为生,经常过着“爨下荒凉告绝薪,门前剥啄来催债”的困窘生活。

郑板桥说他“随其父学,无他师也”。但是,郝家庄今日的老人回忆说,郑板桥到外婆家,曾随梅岩先生学过。

他的后母郝氏不仅贤惠,在回娘家时还带幼年的板桥到郝家庄去,向她的族叔——名儒郝梅岩求教。梅岩公当时设塾于庄西北的净土庵的东厢房里。板桥在净土庵学字练画,老和尚一见板桥来了,忙不迭地把纸藏起来。板桥无纸,便在大殿的墙上、神龛的板壁上以及香案、门窗上写字、绘画,有真草隶篆,还有花卉翎毛。板桥成名,郝家庄的人把这些都保存下来了,一直到1921年的腊月初八,一场大火烧了净土庵,板桥留下的这些少年时代的艺术品,也跟着灰飞烟灭了。梅岩公曾经要求生徒作立志的对联一副,板桥作的就是“其人如碧梧翠竹,其志在流水高山”,郝庄的人传说至今。郝庄的人还记得,当年板桥在这里学写字,常常把长长短短的竹叶、竹枝,大大小小的卵石收集起来,在地上摆字。一捺一撇用竹叶,一横一竖用竹枝,大大小小的点则用卵石,又是游戏,又是学习。板桥还学画。他画飞鸟的姿态时,竟把郝家笼子里一只画眉开笼放了。由于仔细观察了笼鸟凌空的姿态,结果画得活灵活现。

郑板桥自幼其貌不扬,父母给他取的乳名叫“麻丫头”。父母取此丑名、贱名,是因为郑氏人丁不旺,板桥自幼又体弱,希望他能够不为病魔所夺,把郑氏的香火延续下去。以后,郑板桥一再宣称的容貌“寝陋”“麻”,有人认为可能是皮肤过黑,或确有若干麻点。

然而,他自幼就显示出他的确是一块难得的“美玉”。他的童年是在贫穷、生活拮据状态中度过的。长期的穷困生活形成了板桥往往事不如人的自卑心理,也形成了由于地位卑微而产生的自尊,进而形成他的为世人侧目的狂傲的性格。可贵的是,他从早年的贫困生活中领悟了人生哲理,终其一生能够推己及人,对于穷困者充满同情,对于为富不仁者深恶痛绝。在自己“稍稍富贵”的时刻念及过去,处处检点自己,他把早年的这段贫穷经历当作财富,这是板桥的可贵处,也是板桥高人一等的地方。

妙对和斗牛图

还说,郑板桥家隔壁有个铁匠铺。儿童启蒙认字以后,便要对对联。郑立庵先生看着隔壁的铺子给学生们出了个“两间东倒西歪屋”的上联,板桥脱口对出“一个千锤百炼人”的下联,又是使众人大惊,觉得这孩子了不得。所有这些,别人津津乐道,而板桥先生却觉得自己“幼时殊无过人处”。不过铁匠铺的那副对子确是妙对,十分贴切,流传至今,许多人认为很像是板桥的口气。

兴化民间还有一则传说,说是一位士人某日取出一幅珍藏的《斗牛图》,炫示众人。一些颇有学问的人便展开议论,有的说是唐代戴嵩的作品,真是神笔,有的说这牛气势非凡,唐以后画牛的没有一个能赶得上他;有的人说这类唐人精品,目下可值银若干,胜过良田百亩。在一片赞美声中,只有一人在一旁冷笑,这人便是少年板桥。众人问他什么缘故,他说:“两牛格斗,必用两腿夹住尾巴。这幅画上的牛都是翘尾巴的,怎么能说是好画?”有人想说戴嵩的画你竟敢议论吗?但是看看牛尾巴又想不出有什么恰当的理由来呵斥这后生小子。于是,小小后生的一盆冷水,浇得大家哑口无言。

驴扬蹄子

郑板桥上学时虽然功课很好,但因为家境贫寒,却常常遭到教书先生的白眼。这个教书先生是个势利小人。穷人家的孩子见到他,必须打躬作揖,恭敬备至。否则,不是找碴儿打板子,就是无中生有地罚站。郑板桥非常讨厌他,想出个惩治他的办法。

学官为了摆阔,每天上学堂,他都招摇过市地骑个毛驴,到后就拴在大门口的树上。郑板桥就先到毛驴的前面作了个揖,再走到毛驴的后边对准驴屁股狠踢一脚。毛驴被激怒,便朝后飞起一蹄子,郑板桥早有准备,躲闪到一旁。如此这般连续多次,便产生了条件反射:只要郑板桥走到毛驴面前作个揖,也不等再踢它的屁股,那毛驴的后蹄自然会踢起来。

一天早上,先生照例骑着毛驴上学堂,郑板桥见了老远就迎了上去。当毛驴走到面前,他恭敬一揖,身躬到地。那毛驴见状,后蹄飞起,一下子把先生摔了个嘴啃泥。第二天,郑板桥又到驴前作揖,依然把先生摔个够呛。那先生十分迷信,心想:此人莫非是天上文曲星下凡?他命大福大,我命薄福浅,承受不了他的礼拜。于是从地上爬起来,整理好衣冠,认真地对郑板桥说:“郑燮,从今以后,你见了我,就免礼吧!”郑板桥听了打心眼里乐滋滋的,并做了一首诗在同学间传诵着:

郑燮前面作个揖,毛驴后边就扬蹄。

学官摔得嘴啃泥,开口连连说免礼。

从以上这些小故事我们可见郑板桥自小就是有天资,有才华,才思敏捷,绝顶聪明之人。他绝非是糊里糊涂,有呆傻之气的孩子。

买屋

一次,郑板桥的弟弟想买屋,去信问哥哥的意见。郑板桥修书一封寄与弟弟:“吾弟所买宅,严紧密栗,处家最宜,只是天井太小,见天不大。愚兄心思旷远,不乐居耳。是宅北至鹦鹉桥不过百步,鹦鹉桥至杏花楼不过三十步,其左右颇多隙地,幼时饮酒其旁,见一片荒城,半堤衰柳,断桥流水,破屋丛花,心窃乐之。若得制钱五十千,便可买地一大段,他日结茅有在矣。吾意欲筑一土墙院子,门内多栽竹树草花,碎砖铺曲径一条,以达二门。其内茅屋二间,一间坐客,一间作房,贮图书史籍笔墨砚瓦酒董茶具其中,为良朋好友后生小子论文赋诗之所。其后住家主屋三间,厨房二间,奴子屋一间,共八间。俱用草苫,如此足矣。清晨日尚未出,望东海一片红霞,薄暮斜阳满树。立院中高处,便见烟水平桥。家中宴客,墙外人亦望见灯火。南至汝家百三十步,东至小园仅一水,实为恒便。或日:此等宅居甚适。只是怕盗贼。不知盗贼亦穷民耳,商量分惠,有什么便拿什么去;若一无所有,便王献之青毡,亦可携取质百钱救急也。吾弟当留心此地,为狂兄娱老之资,不知可能遂愿否?”足见郑板桥的淡泊达观。

郑板桥的精神,包含着一种自然的、旷达的、超然的、不为物欲所役的优雅气质,是人生最美丽、最优雅的处世心态。

郑板桥辞官

郑板桥有两首《罢官作》。诗是这样的:

(一)

老困乌纱十二年,游鱼此日纵深渊。

春风荡荡春城阔,闲逐儿童放纸鸢。

(二)

买山无力买船居,多载芳醪少载书。

夜月酒酣江月上,美人纤手炙鲈鱼。

诗后跋语为乾隆癸酉太簇之月。据此,我们可以知道板桥六十岁时,即乾隆十八年(1753)的春三月,他已不当潍县县令,打算还乡了。离任时,板桥画一幅画,跋语开头就是“予告归里”四个字,画上的题词是:“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钓竿。”《兴化县志》说他是“乞休归”,《清史列传》说他是“以请赈忤大吏,乞疾归”,都证明板桥辞官是他自己的意见,他对从政已经完全没有兴趣了。

板桥辞官之念,早在乾隆十四年(1749)已有了。这一年,他曾写《自咏》说:“潍县三年范五年,山东老吏我居先。一阶未进真藏拙,只字无求幸免嫌。”这时候板桥为请赈曾被记大过,心境十分苦闷。到了乾隆十六年,板桥便大叹“十年盖破黄绸被,尽历遍,官滋味”,对官衙生活开始厌恶了。

官场的黑暗庸俗使他觉得“官舍冷无烟”,便想到“江南薄有田,买山不用钱”,想回故里。在《潍县竹枝词》的辛未墨迹中,板桥曾有跋云:“乾隆十二年(1747)告灾不许,反记大过一次。”郑板桥对百姓关怀备至,有一年山东遭受严重自然灾荒,“十日卖一儿,五日卖一妇”(《逃荒行》),“杀畜食其肉,畜尽人亦亡”(《思归行》)的饥馑情景,使郑板桥目不忍睹。于是他据理为民请命,力争赈济,开仓捐粮,救济灾民,当时有人阻止。他说,这是什么时候?如果等到辗转申报后再救济,老百姓就要死光了!有责任我承担。他命令打开粮仓,救活灾民一万余人。为此深得百姓的拥戴。但他敢于擅自开仓赈济,却触犯了贪官污吏的直接利益,被诬告。官场上的如此腐朽和黑暗,促使郑板桥下定了“扯碎状元袍,脱却乌纱帽”(《道情十首》)的决心,他愤然绝意宦途,重返扬州,以卖画为生。在他离职时,只有三头毛驴,一是他自己乘坐,二是驮他的书籍、行囊,三是他仆人乘的。可谓“两袖清风”“一官归去来”。

《扬州府志》及《兴化县志》均有记载:“官东省先后十二年,无留牍,无冤民。以疾归,囊橐肃然,图书数卷而已。”

同类推荐
  • 青少年受益一生的心态培养全集

    青少年受益一生的心态培养全集

    本书通过一些积极观念的引导,帮助青少年养成热爱生活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为以后成才打下良好基础。
  • 打造心态(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打造心态(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心态决定一切!智慧创造一切!这是一个人人追求成功的时代,心智的力量具有创造成功态势的无穷魔力!即具有成功暗示的随着灵感牵引的成功力。
  • 韩非子学院:韩非子的法制统治

    韩非子学院:韩非子的法制统治

    韩非又被尊称为韩非子,《史记·韩非传》中这样记述韩非其人,“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这段文字大体上较准确而明晰地为后人展示了韩非及其学术地位。韩非是战国时期法家集大成式的著名代表。他虽“为人口吃”不善言谈,不长道说,但却极会笔撰著文,著述观点鲜明,文章写得洋洋洒洒,感情激越,笔锋犀利。
  • 砺炼完美人格

    砺炼完美人格

    塞缪尔·斯迈尔斯在这方面的兴趣一直被“砺炼完美人格”这一主题所吸引,他习惯于从给那些年轻人的演讲体会中做些记录,有时在几个小时的课堂后作笔记,记下阅读、观察和生活经历的结果,因为他在构思与此相关的主题。
  • 先适应 再改变

    先适应 再改变

    先适应,再改变,这是成功的铁律。因为它符合人们对事物的认知规律。无论对于哪个行业,经营人际关系也好,经商也好,谋职也好,为官也好,都必须要经历适应、后改变的发展过程。遵循了这条铁律,你的事业就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学会了适应和改变,你就会成为事业中的佼佼者。
热门推荐
  • 我和米米旅行记

    我和米米旅行记

    本书共收入了作者精心创作的26个小故事。这些故事主要讲述的是探寻蚂蚁王国的秘密。小主人公和米米的旅行是一次充满艰辛和惊险的旅行,也是一次获得丰厚知识的真实体验。一路上认识了蚂蚁王国各个种群的分布、生活习性和不为人知的生存环境。他们有的善良,有的奸诈,有的强悍,有的温顺,有的勤劳,有的懒惰,他们是我们这个地球村里不可或缺的朋友。当你仔细阅读完这本书后,你会发现,我们生存的这个地球村原来还有如此奇妙的故事。
  • 天降极品王妃

    天降极品王妃

    她,因贪玩而从天而降的异世女;他,独自漫步时被人砸到的倒霉王爷;一个直线垂落,一个来不及躲,意外的碰撞却撞出了一生的不离一世的不弃。(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舍与得:人生经营课大全集

    舍与得:人生经营课大全集

    本书介绍了“舍”与“得”之间的关系、舍的境界和得的智慧。内容包括:舍弃是一种智慧、舍弃消极心理、懂得选择、选准人生坐标等。
  • 大漠锋镝录

    大漠锋镝录

    改朝换代,中原大乱,倭寇乘虚而入,深入我腹地,盘据楼兰古城,扼制丝路,疯狂地抢劫盗掘,杀人如麻。大顺朝昙花一现,八千子弟流落江湖,成为各方势力争夺捕杀的目标。忠臣义士,铁血男儿,驰骋大漠,诛灭倭寇,喋血大漠,血染黄沙,马革裹尸,儿女情长,英雄气短,请看大漠锋镝录。
  • 轮回邪主

    轮回邪主

    一个帝子因为意外遇险,与爱人诀别在幻魂海边。不料因祸得福,获得邪主传承,从此走上一条称霸整个大陆的传奇之路。结交天下豪杰,一起演绎一首铁血与缠绵并存的史诗。
  •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概论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概论

    本书内容包括:企业与社会的人力资源、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人力资源规划与战略、人员招聘与选拔、人力资源配置等。
  • 達海叢書總目提要

    達海叢書總目提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新蜀山之都市传奇

    新蜀山之都市传奇

    “血影神君”八百年前,血魔教少教主,一直存活至今,创立了骇人听闻的“发轮神教”,蛊惑世人,扰乱法制,教徒数不胜数,势力蔓延整个世界,蜀山剑派传人高扬(东皇太一四世)融入都市,寻古剑,觅魔踪,获九天神丹,遇四世相恋之人宋紫奇(莲花公主四世),大破“发轮神教”,斩杀了血影神君。后遭哥哥罗豹暗算,穿越到九天之外的灵界,突破乾坤大法十重“时光倒流”,因九天神丹护体,都市之身三年如一,恰逢宋紫奇晶莹一滴相思之泪,滴入高扬眼中将他唤醒。此时哥哥罗豹竟获得玄天阴气,练成了“邪影魔功”,天下无敌,高扬忍痛走向了弑兄之路……
  • 堇色无恙支荷香

    堇色无恙支荷香

    沐堇秋家族白云庄控制江南经济,备受各方觊觎。 万俟芰荷闻知朝中在查白云庄,为了保护他,希望得到他的爱情进而劝服他。 谁知计划不如变化,白云庄的弃徒袁一鸣与芰荷展开一番暗战。天下大变,南曦弘光王朝抗北钺朝形式严峻。沐堇秋陪芰荷上晖州寻她的父兄,与北钺军激战,并得知芰荷一直骗他,愤然而去。芰荷腹中骨肉不保,安顿在赵由榔处。 沐堇秋一面光复皇室,一面寻找芰荷,经过多重磨难,终换来两情相守。
  • 鹖冠子

    鹖冠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