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46000000012

第12章 挟天子以令诸侯,为何自己不称帝

把龙袍当做衬衫,曹操至死也不愿穿上皇袍,这是为什么?赤壁之战,曹操为何输得如此之惨烈?曹操为什么要杀掉一代名医华佗?曹操生前就性格多疑,即便死后也要设置“七十二疑冢”,哪里才是他最后的归宿?

魏武帝曹操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一代枭雄,说他是治世之能臣也好,乱世之奸雄也罢,中国历史的治乱循环就是像他这样的英雄表演的舞台。在东汉末年群雄逐鹿的乱世,曹操励精图治,统一了中国北方,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维护作出了重大贡献。

但是,这位唯才是用、不计出身的枭雄本已实权在握,却为何只把龙袍当做衬衫,不称帝,直至死时也不愿穿上皇袍?是当时的政治形势不允许,还是另有难言之隐?

曹操用兵灵活多变,手下更是兵精粮足、强将如云,奈何赤壁之战却败得如此之惨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他一生中最惨痛的失败?

一代名医华佗死于曹操之手,明知杀掉华佗自己的病将无法医治,可曹操为什么还要杀掉华佗呢?

曹操在世时就性格多疑,即便死后化做一?黄土,也要在自己的陵墓上费尽心机。“七十二疑冢”只是曹操为了迷惑世人而布设的疑阵,还是他确实就葬在其中的一座之中?这么多的坟墓,哪里才是他最后的归宿?

历史学家翦伯赞曾经打过一个比方,说曹操享有皇帝之实,而没有夺取皇帝之名,是个“把黄袍当成衬衫穿在里面”的政治家。这个比喻十分有意思。为什么大权在握的曹操至死也没有登上皇帝的宝座?难道有什么难言之隐?欲觅答案,得先从汉献帝说起。

汉献帝是董卓进入洛阳后,废掉了少帝才被拥立登基的。但即便有汉献帝,董卓还是无法在洛阳站稳脚跟,于是他就挟持了汉献帝逃到长安。因为汉献帝是董卓所拥立,所以各路诸侯还并不真心承认他的皇帝身份,所以汉献帝被董卓挟持时,各州郡长官虽曾一度起兵声讨董卓,但都不肯积极西进,更没有谁愿意杀到长安夺回汉献帝。当时讨伐董卓的盟主袁绍见到董卓逃走,已经志得意满,甚至想要抛弃汉献帝,另立君主,不肯迎接献帝到当时盟军的总部邺城。而当董卓被杀,关中大乱的时候,汉献帝从长安逃回洛阳,一路上非常狼狈,可是当时的大小军阀们各自忙着招兵买马扩充实力,不但不去救驾,甚至连粮食都不肯送。这个时候的汉献帝,已经被军阀们承认是皇帝了――那是因为军阀们忙于争霸,无暇关注皇家的事情。

汉献帝被军阀们冷落,恰恰给了曹操一个机会。在当时,虽然确立霸业才是真正重要的事情,但是确立霸业之后,不是同样要面对如何处置皇帝的问题吗?更何况,争霸的时候,有一个名义上的皇帝在手,就可以打着皇帝的旗号扫平割据叛乱。在讲究师出有名的古代,这是非常重要的。曹操正是看到了想要一统天下,就少不了汉献帝这张王牌这一点,于是在诸侯忙于扩充实力的时候,曹操把汉献帝接到了许昌。

随着曹操在北方的争霸战争中不断取得胜利,他的政治地位及权力也随之与日俱增。曹操把汉献帝接到许昌之后,就假借汉献帝的名义,封自己为丞相,作为当时的最高行政长官行使治理国家的权力。到了扫平中原之后,曹操又被汉献帝“封”为司空,做了只有德高望重的大臣才能做的“三公”之官。

说起来有趣,在三国时期,做过“三公”的人,下场往往不大好,董卓做过太师,王允做过司徒,杨彪做过太尉,他们基本上都死于非命。不过,从曹操开始,“三公”死于非命的命运结束了,曹操以后,华歆、王朗等人以老臣的身份出任“三公”,照样得享天年。当然,这是闲话,书归正传。曹操做了丞相这个行政长官之后,又要做“三公”这样的群臣领袖,做了群臣领袖之后,又想要位列王侯。于是,汉献帝只好同意他的请求,封他为魏王。封王之后该做什么呢?按照升迁的路线,王已经是最高的臣子待遇了,再向上升,就只能做皇帝了。

但是,曹操终于没有做皇帝,一直到死,他就只是“魏王”而不是“魏武帝”。为什么会这样?是他不想做皇帝,还是不敢做皇帝,甚至不屑做皇帝?这里有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当年一些大臣为了奉承曹操,联名上表请求曹操废掉汉献帝,自己取而代之,曹操的族弟夏侯?听说之后,马上面见曹操,劝说曹操千万不可以称帝,否则会给当时在南方的孙权和在西南的刘备攻打曹魏以口实,此事必须慢慢从长计议。曹操当时也认为夏侯?讲得很对,所以没有取献帝之位而代之。过了不久,曹操因为“头风”病复发去世了,夏侯?非常悔恨,觉得因为自己的劝阻,曹操才没有在有生之年做上皇帝。因为这样,夏侯?一直闷闷不乐,最后自己把自己郁闷死了。

这件事情说明,夏侯?认为曹操还是想做皇帝的,只不过还没有等到最合适的机会。为什么曹操在北方已经拥有绝对的政治权威后,还没拥有称帝的最好条件?因为蒙在自己身上的那块受着上天庇护的所谓汉朝皇帝臣子的遮羞布还在,曹操怕揭下那层遮羞布之后,舆论会对自己不利,更怕当时与他并存的孙权和刘备借机制造事端,所以才不得不把称帝的计划无限期搁置了起来。

还有一件事恰恰可以说明曹操的担心。赤壁之战后,曹操不再向南方大举进攻,而是致力于北方的战后重建工作。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北方的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恢复,人民安居乐业,一派繁华景象。孙权趁机写信给曹操说,你现在深受万民景仰,应该从魏王一跃成为皇帝才是。曹操看了孙权的来信之后,冷笑一声,恨恨地说:“孙权这小儿想让我坐在火炉上面吗?”这句话一语双关,既说明了冒天下之大不韪、谋朝篡位不可行,还因为汉朝号称得到了“火德”,自己要取代汉朝,就是要胜过“火德”,也就是坐在火炉上面的意思。孙权的信固然一半是试探一半是挑唆,曹操的回答也一半是拒绝一半是不甘心。

有人说这是曹操个人权力欲望的作用,其实不然。如果曹操的权力欲无限膨胀,他早就扔开汉献帝自己称帝了,就像孙悟空没有得到玉皇大帝的认可,自己也要在山头拉起“齐天大圣”的旗号一样。当年袁术就是自己称帝,过了两天皇帝瘾,而曹操一直没有这样做,他一直到死,做的都是汉朝的臣子,甚至没有多尔衮那样“皇父摄政王”的名头――在蜀汉时期,连诸葛亮都号称“相父”。曹操自己本人是汉献帝货真价实的岳父(当然,他的女儿不是皇后,只不过是普通的后宫妃子而已),却没有在自己的官职上加上任何表示超越汉献帝的名头。

曹操实际上拥有了皇帝的权威,一切朝政都由他处理,汉献帝只不过是后宫的男主人而已,根本管不了宫墙之外的事情――有时甚至连宫内的事情他也管不了。曹操因为政治斗争的原因,先后杀了董贵人、伏皇后以及她们生的几位皇子,汉献帝当时所能做的,只是号啕大哭而已。一切的生杀大权都在曹操手中,他只不过缺一件披在身上的龙袍而已。

事实上,不称帝对曹操而言,是十分有好处的,这也是曹操的高明之处。保汉献帝,他就可以打着天子的旗号,一路争战都所向披靡。在迎接汉献帝之后不久便轻而易举地尽收豫州之地,并使关中诸将望风而服;而他以汉献帝作为傀儡皇帝,可以在一些征战中争取和平,避免血腥的厮杀,让大小诸侯们可以掩耳盗铃、“名正言顺”地归顺代表汉献帝的曹操。荆州的刘琮投降曹操,江东的张昭、秦松劝孙权投靠曹操,也以此作为借口。

因为儒家的传统学说,让汉献帝在失去了所有权力之后,还能够靠着“天”的保护使得曹操无法篡位,这是曹操的悲哀,也是政治的悲哀。事实上,曹操论才能、论功劳,任何一点都远远胜于汉献帝。如果按照现代的民主制度或者选举制度,让曹操和汉献帝公平竞争的话,曹操未必做不了皇帝。但是,君主制就是不讲公平而讲天命的,所谓“天命”又不过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不受侵害、不受挑战而编造出来的东西。然而,曹操碍于传统和舆论,不敢也不愿意破坏游戏规则,只能一生甘为臣子而已。不过,曹操虽然没有做皇帝,但在他的安排下,朝中的大臣大部分都是他的亲信,所有的政治资源基本上都倒向他这一边。所以,在他去世之后,他的儿子曹丕才能不费吹灰之力登上皇位。

把龙袍当做衬衫,最大的挑战来自自己的权力欲。所以,曹操非常清楚,一定不能贪图虚名,这样才能牢牢掌握实权。建安十五年(210年),因为汉献帝要封给曹操十万户人家作为魏王封国的人口,他表示拒绝,并且写下了一篇《让县自明本志令》发给群臣。这道令中再三解释自己并无代汉之意,还提到了“三分天下有其二”仍能侍奉主公的周文王,有以此标榜自己的意思。曹操明确提出:“然欲孤便尔委捐所典兵众,以还执事,归就武平侯国,实不可也。何者?诚恐己离兵,为人所祸也。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

曹操这段话,有合乎情理之处,“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不就是不能随意称帝而要作好一切准备后再动手的意思吗?且不说称帝,就说汉献帝封十万户给他,打算让他辞去官职、放弃兵权,他已经看穿了,并且明确表示拒绝,甚至以放弃封地为交换条件。他用这样的行动来表达自己的意愿,他要向群臣暗示他不会放弃军政大权。永远不弃权,就意味着死后让儿子继承自己的权势,并解决代汉问题。曹操的真正用意是告诉群臣,自己不会称帝,但是不放弃做实际掌权者这一地位,而且这种格局不但自己要做,自己的儿子也要继承下去――如果真按照曹操的想法实行下去,那么也许曹魏的政治格局会比较像日本的幕府时代:天皇成为傀儡,将军才是实际的当权者,但将军永远不会废掉天皇自己取而代之。

后来,曹操手下的谋士陈群等人劝曹操称帝,曹操这次没有长篇大论,只说了一句饶有深意的话:“若天命在吾,吾其为周文王矣。”这和《让县自明本志令》里面强调的“三分天下有其二……周之德可谓至德”正可以呼应,说明曹操只是想对现有的权力结构进行整合,一旦重组成功,那就是从周文王到周武王的转变了。

同类推荐
  • 观海策

    观海策

    星火承远道,云开月始还。长庚引红日,风云起苍山!简介:山河破碎,异邦诸国,虎视眈眈。朝野分崩,群雄逐鹿,百姓揭竿。道谋臣良将鸿才,彰百家诸子风采;记禹陆众生万相,写君王霸业宏图。。。。。(本书暂不签约,笔者工作繁忙,为保证质量,一周一更,每周5更新;欢迎关注百度贴吧“观海策”吧;QQ交流群:263291088)
  • 直截了当的独白

    直截了当的独白

    大家都愿意侃历史,而且抡圆了侃,但真正乐意坐下来琢磨琢磨的却不多。历史看来真像一个可爱的女孩子,(回头率很高!)是个人都想去打扮打扮她,不仅打扮,现在的架势几乎是要给她整容而且换心换肺了。当然,从另一个角度说,大家都来侃历史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至少说明了历史还是有市场的,因为有人乐意听才激发出一拨又一拨人的侃兴。可惜我们那些历史学家们却意识不到这一点,他们只会坐在家里抱怨历史已经被“侃家”们糟蹋完了,却依然一门心思只顾写他们一本正经,只有几个或者十几个人才看得懂的学术论文。其实,学历史或者说研究历史的人也同样可以侃,只要能侃得深入浅出,侃出学问侃出思想,也许同样会有人特别是普通人乐意看的。
  • 我跟三国抢天下

    我跟三国抢天下

    朦胧的誓言:记得那年冬天,我们彼此陪伴,穿越了三国,征战是唯一的火焰,我们一起点燃,我们长发披肩,冷冷的旷野荒芜人烟,有兄弟,还有烈酒,就能取暖,还记得二十年前,那两个懵懂的少年穿上了铠甲,挺起了双肩,盼望三国梦想能实现,多少当年的三国英雄。二十年后早已不见,而我们但还为此一战,因为三国还在继续,就算已雄踞西凉,彼此却坚信总有一天会像神话一样活到2016,就在这二十年前,这世界悄悄的改变,穿越了三国,苍老的容颜,命运就此断念。
  • 三朝十八国

    三朝十八国

    天下初分,万族林立。安邦定国,谁与争锋。
  • 袭国

    袭国

    太祖诛杀开国重臣,民心溃散,大厦将倾……天下群雄并起,西北汗国横扫西域,挥军东指……身为金刀驸马的秦战奉命潜回中原,准备里应外合,袭破帝国!
热门推荐
  • 会有天使让你幸福

    会有天使让你幸福

    《会有天使让你幸福》是知名作家纪富强的小小说作品选集。所收作品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震 撼人心,广受读者喜爱。作品的题材涉及成长、励志 、情感、传奇、世态,情节扑朔迷离,结局百折千回 ,在挑战读者想象力极限的同时,更能引发深思和回 味。有人说小小说是结尾的艺术,或“留白”的艺术 。给读者想象的空间有多大,小小说的创作空间就有 多大。
  • 斩仙者

    斩仙者

    方浩本是天云宗一名普通弟子,却在一次意外偷看到掌门千金洗澡,遭到全宗弟子追杀……身处乱世,不争当陨,手持三尺青峰,问鼎天下之巅,于万世之修士:“敢战否?”
  • 间接叙述

    间接叙述

    陈集益,70后重要作家。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第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在《十月》《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天涯》等大型文学期刊发表小说六十万字。2009年获《十月》新锐人物奖。2010年获浙江省青年文学之星奖。
  • 在最好的年纪遇见你

    在最好的年纪遇见你

    后来我才明白:所有人来到你生命里都有他的意义。人最难的就是平静地面对离别,而这个世界最磨人之处就是当你学会如何平静的面对离别的时候已经不需要离别了。就如苏雪莹离开韩俊熙的时候,他还没有学会怎么去面对离别。而当他学会怎么面对离别的时候,也已经不会再有离别了。
  • 摩诃止观贯义

    摩诃止观贯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容和传

    容和传

    少林神僧,初出江湖。局势动荡,天下相争。一代神僧何去何从?是成,是败?尽在容和传。容和传交流群∶346958746
  • 兰芳之庭

    兰芳之庭

    被奴役的命运降临时,人们会如何应对?兰人妥协了,芳人还在战斗。不起眼的亡国之人,究竟如建立自己的家园,使它成为人们愿意为之效忠之国?孩童们开始传唱起了一首童谣:“兰芳之庭”,无数亡国之人都在默默倾听。兰人和芳人会互相谅解吗?他们会融为崭新的兰芳之人,最后建立起兰人和芳人的祖国吗?兰芳,愿这个国家浴血而生!
  • 压不垮的左宗棠

    压不垮的左宗棠

    为什么梁启超说左宗棠是“五百年来第一伟人”?为什么曾国藩说左宗棠才是“当今天下第一人”?为什么美国《时代》周刊将左宗棠与毛泽东、成吉思汗并列,称为全球最智慧的三位中国名人?左宗棠的旷世伟大到底是怎么炼成的?本书以当代鲜活的视角,入木三分地剖析左宗棠独具个性的政治韬略智慧,细致晒出“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晚清官场剧烈权斗的台前幕后和为官升迁之道。全景式展现左宗棠的传奇人生,更客观、更生动、更深刻。
  • 君陌指间言笑倾城

    君陌指间言笑倾城

    她,郁岑言,21世纪的一个普通的15岁的女生,遇见他之前,她自卑,懦弱,与群不和,被所有人嘲笑着。他,君逸墨,古时空权倾天下高高在上的冷峻帝王,他过着的本该是前呼后拥,左拥右抱的生活,然而,他对女人却很严重的洁癖。时空交错,让两个原本没有生活交集的人,相遇,相识,相知,甚至于相....恋。郁岑言:“君逸墨,一开始,我们本就不该有交集,若你不出现,我还是孤身一人听着她们的嘲讽,平淡的过着日子,而你却是你,打破了我本该平淡的生活,那时候,你说,你爱我,我蠢,相信了,却,没有想到,玫瑰虽美,却带着毒刺,罂粟虽美,却引人上瘾......呵呵.....呵呵呵呵......”
  • 许卿不负:纨绔小医妃

    许卿不负:纨绔小医妃

    她百里花葭做人的原则就是“见美男不泡,逆天行道;见美男就泡,替天行道。”天真浪漫从不是她的性格。“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逼疯那人!”无故穿越异世,照样活的风生水起,多彩多姿。说她天生废材?身份低贱?没事,她会慢慢证明给他们看,天才是怎样炼成的。“精致的五官,犯罪的开端。”君爅漓就是她犯罪的开端。为他,甘之如饴;为她,倾尽所有。只愿卿心似我心,绝不负相思意。若不死别,绝不分离。且看她与他笑看天下,盛世风华。【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