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为难的事情,有人邀请你,可邀请的因由或地点你却认为不该到场;有人向你馈赠礼品,而接受的代价却是丧失原则;有人之所求实在无能为力……怎样才能使自己既不陷于被动又不伤害对方的自尊呢?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学会“推辞”。老实说,“推辞”就是拖延和拒绝。推辞的结果往往有两种:一是双方不欢而散,甚至因此而生隙;二是皆大欢喜,成为深交的契机。生活中不值得交往的无赖毕竟是少数,所以,要推辞得尽如人意必须先怀着一颗与人为善的诚心,再把握这样几条推辞的“方圆”原则: ①诚恳、灵活。如果对方的邀请或馈赠是出于诚意,而在权衡利弊之后,你决定不接受,那你就应当诚恳地向对方解释不能接受的理由,以免对方由于你的拒绝而抱怨或误解。或者视对方情况采取一点灵活的方式也未尝不可。
②寻找恰当的借口。有时要拒绝对方的某一要求而又不便说明原因,也不便向对方多说什么道理,你不妨寻找某个恰当的借口(或称托辞),以正当的、不至于被对方责怪的理由来回避对方的要求,从而使对方放弃努力。
因此,借口要符合客观实际,最起码要能自圆其说,令人相信;表达时态度应诚恳,不能装腔作势,忸怩作态。
③转移对方的注意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的注意力专一时,如果另有一种新的刺激参与,那么人的注意力就很容易转移到这种新的刺激上去。
在社交中碰到对方提出自己一时难以答复的问题或难以满足的要求时,我们不妨用“转移注意力”的办法,把对方吸引到另一件你可以办到的事情上去,既能使自己摆脱困境,又能满足对方,使其不因你没能解决那个难以解决的问题而怪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