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45400000110

第110章 说话时要注意自己的身份

在说话的时候,也要能“方”能“圆”,该“方”时“方”,该“圆”时“圆”。这首先体现在对自我身份的把握上。

(1)说话要注意自己的身份

任何人在交谈时,总是在以一定的身份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要想使彼此交流达到理想的效果,除了要有对象意识外,还要有自我身份意识,就是说话要得体,言语形式的选择要符合自己的身份,保持自我本色。

如以下级的身份向上级汇报思想工作,当持敬重的态度,注意措辞的严肃性和应有的礼节性。与同辈亲友交谈,则以亲切、自然为宜,不宜过于“一本正经”,否则便有故作姿态之嫌。说话不得体,不注意身份。听的人总感到不是滋味,甚至引起反感,这就必然要影响到交际效果。

说话形式的选择要符合自我角色身份,就应做到以下两点:

①角色身份要与称谓、口吻相适合。身份在话语交际过程中首先表现为称谓,它有对人、对己两种。身份在交际过程中还表现为说话的语气。

②说话形式的选择要与场合相适应。一位湘籍著名歌星应邀在长沙做嘉宾主持,“情系三湘”的赈灾义演节目串联时,只见她手持话筒,朗声说道:“那次中央电视台举行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我给‘娘屋里’的参赛选手打了最高分,下次‘娘屋里’的伢子妹子到北京参赛,我还要给他们打最高分。”

这样的话不无失体之嫌。若是在私下场合对“娘屋里”的说说私情乃人之常情,而在这义演的严肃场合,说的又是严肃庄重的大奖赛评委打分问题,如此的偏重于“情感”而疏于“理智”的话语,人们不禁会问:作为评委,其公正何在?这样的话显然与自己主持人的身份不符。

不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下,说话时都要注意自己的身份。

(2)掌握“我”字运用的分寸

在人际交往中,“我”字是经常会讲到的。但“我”字怎么用,却大有学问。

“我”字讲得太多,过分强调,就会给人突出自我、标榜自己的印象,这会在对方和你之间筑起一道防线,形成障碍,影响来往的深入。

因此,会说话的人,在语言传播中,必须掌握“我”字运用的分寸。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下面的建议可供借鉴:

①尽量用别的词代替“我”。

在许多情况下,可以用“我们”一词代替“我”。以复数的第一人称代替单数的第一人称,可缩短双方的心理距离,促进彼此情感的交流。

比如:“我建议,今天下午……”可以改成:“今天下午,我们……好吗?”

②能省略“我”字的时候,就不必说出。

比如:“我对我们公司的员工最近做过一次调查统计,(我)发现有40%的员工对公司有不满情绪,(我认为)这些不满情绪来自奖金的分配不公,(我建议)是不是可以……”

第一句用了“我”,主词已经很明确,那么后面几句中的“我”不妨统统省去。这对句子意思的表达毫无影响,且能使句子显得更简洁,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还能使“我”不至于太突出。

③尽量以平稳和缓的语调淡化“我”字。

讲“我”时,“我”字不要读成重音,语音不要拖长,目光不要咄咄逼人,表情不要眉飞色舞,神态不要得意洋洋,语气也要平淡。应该把表达的重点放在事件的客观叙述上,而不要突出做这件事的“我”,更不要使听的人,觉得你高人一等,是在吹嘘自己。

(3)以谦虚的方式陈述问题,处处避免触犯别人的感情

对人的性格颇有研究的富兰克林,在早年的时候曾列过一张表,列举各种他所要达到的美德。经过几年的身体力行,他获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但到了后来,他还找出一件极应当达到的美德。

他说:“我在当初改变自己的表里,曾列举了12种美德。但有一天,一个是教徒的朋友告诉我,说大家都认为我很自傲,原因是我在谈话中一贯坚持自己的主张,而且有轻视别人的样子。

“我听了他所说的话,立刻着手矫正这一个缺点,并且在我所列的表上,加上了虚心这一条。直到现在,我虽不敢自夸自己在这一点上有何成就,但在表面上我确实改进了不少。我决心处处避免触犯别人的感情。我还决心换掉自己过去经常使用的,带有武断性质的口头语。

“这样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我陈述问题时所用的谦虚方式很容易被人接受而绝少遭人反对。

“我在矫正的过程中,当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因为我要克服我自己的本性,但习惯成自然,慢慢的我也就习惯了。

“同时,我在改善自己的过程中,处处注意谈话的艺术,我时常压制自己,而让别人做一个擅长雄辩的人。”

富兰克林虽自认成功是虚心所致,但宽容与温和的效力是谁也不能否认的。在谈话中你若使用强硬的态度,我想对方一定会立刻反对你或敌视你,这样一来,你是肯定不能收到好的谈话效果的。

不论你说什么样的话,不论在任何环境之下你的话是有意或是无意,对方是会仔细听并详细分析的,在这种情形之下,是往往会和你的原意大相径庭的。

比如,你在叙述一件自以为得意满足的事情,你认为这样可以表现你的胆量,你的机警专长,但别人是否会有同感呢?也许有,也许没有,这就要看你如何运用你的表情、你的谈吐去影响别人与你有同感了!

这样说,并不是叫你隐藏自己的长处,也不是叫你贬低自己的身价,更不是叫你在谈话中缄口不言。只是想要你这样做:假若是你和一个朋友交谈,你说的话只能占50%左右;如果是三个人交谈,你说的话只能占三分之一左右;如果是10个人一起谈话,你说的话就应该占十分之一左右。总之,你不论在一个什么环境之下,说话要选择一个适度。只有这样,才容易使别人觉得谈话的气氛平等融洽,大家才会感到轻松愉快。

同类推荐
  • 年轻人必知的66个人生建议

    年轻人必知的66个人生建议

    一个人生活没有目标,就会浑浑噩噩、无所事事,甚至听凭别人的摆布。反之,如果找到恰当的目标并为之奋斗,就会振奋精神,克服困难,展现自我,直至到达胜利的彼岸。
  • 做人要有心机做事要有心计说话要有心眼

    做人要有心机做事要有心计说话要有心眼

    做人有心机,就能在人生长河中腾空踏浪,左右逢源,做事有心计,就能把智慧发挥得淋漓尽致,事事如愿,做人没有心机,清澈如水看似美好,却食之无味,做事没有心计,自视清高看似骨气,却四处碰壁。
  • 职场江湖:无招胜有招的“江湖”智慧

    职场江湖:无招胜有招的“江湖”智慧

    传说江湖是人类竞争最激烈的地方,人们时常以性命相搏。而职场也 如同江湖,同样存在着生存与竞争。江湖是分等级的,而职场亦然。一等员工笑傲江湖;二等员工一生劳碌:三等员工四处流浪。 赵曙光编著的《职场江湖——无招胜有招的江湖智慧》以大话江湖的形式,讲述了职场中的生存之道与竞争策略,以及 如何在此基础上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书名《职场江湖》,顾名思义,就是以江湖来映射职场,帮助读者增强自己的职业竞争力。 行走江湖需要练就各种武功,如此才能纵横天下,快意恩仇。同样,行走职场也需要具备各种本领。本书将告诉你,如何在职场中无往不利, 游刃有余。
  • 没有任何借口

    没有任何借口

    “没有任何借口”是美国西点军校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是西点军校传授给每一位新生的第一个理念。它强化的是每一位学员想尽办法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而不是为没有完成任务去寻找借口,哪怕看似合理的借口。其核心是敬业、责任、服从,诚实。这一理念是提升企业凝聚力,建设企业文化的最重...
  • 宽心就会开心 舍得就能获得

    宽心就会开心 舍得就能获得

    宽心是原谅可容之言,饶恕可容之事,包涵可容之人。宽心,是一种心理状态;心宽一点,烦恼少一些;心宽一点,快乐多一些;心宽一点,日子顺一些;心宽一点,成就多一些。宽心,更是智者的一种选择。正如有句名言说得好: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浩瀚的是人的胸怀。可以说,宽心的人,都有一颗宽容之心。
热门推荐
  • 飞兵突击

    飞兵突击

    一个特种兵突破毒枭成员重重围困,强势回归的热血故事……
  • 追仙传之一笑忘书

    追仙传之一笑忘书

    “忘情池水饮尽,所谓执念情殇,终皆尽数散绝。”饮下这忘情池水,来世,便再也不愿为你生情。这诛仙台下面,于我而言,是凡尘地狱,还是人间仙界?脱胎换骨,仙凡轮回也好,魂飞魄散也罢。从此,我再也唤不出你的名。(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清枫欲的自述

    清枫欲的自述

    主要讲解清枫欲的生活闲谈、悠闲之意,各种自述。
  • 隐世仙门

    隐世仙门

    这是一个有关于loveandpeace的故事
  • 你说,以后会来娶我

    你说,以后会来娶我

    初一的我们暗生情愫一直没能说出,只因一次误会而错过了心仪的他,当初二我们彼此了解时,只是太早。约好以后的我们,你会来找我,我会等你。开始的开始很美好,最后的最后是不是会曲终人散呢?
  • 一个称作学校的地方

    一个称作学校的地方

    《一个称作学校的地方》是古德莱得完成美国“学校教育研究”的调研报告书。书中基于总结调查的教师的数据、学生的数据、家长的数据、教学实践的数据以及决策的数据,详细说明了美国学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找出了形成学校教育种种弱点的原因,深刻揭示了在人们所向往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实践之间的差距,提出了全面改革学校的整套方案。
  • 最强星河

    最强星河

    机甲,科技武器,生化危机,机器人,哪个更厉害?!在少年生活的世界里,有需要几百万人的军队才能操控的巨型机甲;有可以让人获得超能力,也可以让人万劫不复的生化病毒;有两手空空,但可以通过掌握能量结构凭空组合出各式各样武器的能战士;有把自己改造成机器人,活个几百上千年的半机械怪物……这是一个迄今为止,最发达同时也是最强大的——星河时代!!!
  • 刁蛮弃妃:本宫要休夫

    刁蛮弃妃:本宫要休夫

    一个现代的设计师竟然穿越到了古代,而且还成为了冷宫中的弃妃!
  • 伯希和敦煌石窟笔记

    伯希和敦煌石窟笔记

    敦煌藏经洞的开窟、敦煌文献的发现和敦煌学的诞生,已经100余年了。明年又恰恰是法国伯希和敦煌劫经的100周年(1908-2008年),我国西域与敦煌历史文物和文献的外流,其实已经远远地超过了100年。在西方和日本的科考、探险、考古学家们劫掠敦煌西域文物的狂潮中,法国探险家、语史学家、东方学家和汉学家伯希和的西域敦煌探险,则颇为引人注目。本文试对伯希和西域敦煌探险团在我国新疆和甘肃各站,特别是在敦煌从事考察和劫掠文物的史事,略作钩沉,以对《伯希和敦煌石窟笔记》的大历史背景作以介绍,以飨我国学术界。
  • 三界之封侯拜相

    三界之封侯拜相

    看惯了风起云涌,见多了王朝更迭,走过血雨腥风,躲开明枪暗箭,问一句死生的意义,有侵吞河山的气概,奈何英雄总是气短,白发唱挽歌,更添踌躇意,骈死于槽枥之间,长眠于沃野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