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45300000014

第14章 优等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摘要:所谓优等生,是指那些在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方面,都高于教育培养目标对该生年级段所提出的基本要求的学生。这些优等生,常常受到学校、家庭、社会的赞扬和肯定,这种得天独厚的优越地位,使他们形成了独特的个性心理特征。优等生在优异成绩的表面下,往往隐藏着骄傲自大、虚荣自卑、封闭排他、嫉妒敌视、易受挫折等心理问题。针对这些心理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提出了培养和教育优等生的具体方法,为优等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关键词:优等生 心理健康 不容忽视

在任何一个班级中,学生的状况都呈枣核形,我们常按学习成绩和日常表现,把班上的学生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三类。虽然这些称谓在教学界引起了极大的争议,但学生群体存在能力差异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习惯上,我们把思维聪敏、学习能力强、成绩优异、表现较好的学生称为优等生;班级中的优等生,常常会受到家长的吹捧、邻居的夸奖,得到老师的喜爱、同学的羡慕,这种得天独厚的优越地位,使他们形成了独特的个性心理特征。在人们的心目中,优等生都是品学兼优的学生,很多人就错误地认为,这些学生在心身和人格上都应该比其他学生更加健康和健全。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的老师对中等生,特别是对后进生的心理状况较为关注或有所研究,对优等生心理问题的研究,很少涉及。其中的原因在于优等生大多天资聪颖,学习成绩突出,教师由于晕轮效应,往往片面地认为优等生其他方面亦然,人为地造成一种“众星捧月”的现象。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又会造成只重视优等生学业上的提高,而忽视其思想品德的教育与健康心理的培养。因而又容易导致优等生产生各种消极心理。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内心与外部世界都会发生巨大的冲突和碰撞,如果没有处理好这些冲突和碰撞,就极有可能诱发心理疾患。大量调查表明,优等生的心理状况相当复杂,在学习过程中优等生的心理障碍比后进生更大,原因更复杂,后果更严重。因此,优等生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关注优等生的心理问题,维护优等生的心理健康,促进优等生健康发展,是教育工作者的一个不可忽视的任务。

一般来说,优等生的心理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极端的自傲和自卑心理

优等生往往都是“家里受宠,学校被捧”的学生。他们学习成绩好,具有较强的进取精神,聪明伶俐,争强好胜,不甘人后,这本是优点。但如果这种心理发展过度,加上周围环境的吹捧,会使他们盲目地自负自傲,产生傲慢、不随和的性格,加之“晕轮效应”,老师、家长对其采取放任放心态度,导致不客观的学生评价,会使他们形成惟我独尊的心理障碍。常常表现为不喜欢参加集体劳动,不愿正视自身的不足,自命不凡。在集体中往往表现出争强好胜,倔强不服输等心态。这种自负自傲的心理使他们总是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有时会使他们对问题的分析欠缺了理智,而导致判断失误。因而往往会为偶尔的几次考试失败而沮丧,从而开始由自我欣赏、自我陶醉转化为自我怀疑、自我怨恨。当怨恨在心中结成块垒,他们就很难悦纳自我,往往由极端的自傲心理转化成极端的自卑心理。

二、虚荣心理

优等生特别喜欢受人关注,当他们稍有成功特别希望得到别人的承认和尊重,加之现在大多家庭是独生子女,他们普遍受到长辈的宠爱。因而虚荣心理较为普遍。由于在学校里老师对优等生过分信任和偏爱,许多荣誉总与他们有缘,很受同学的羡慕,在班级中享有较高的威信。致使他们产生一种优越感,甚至有点飘飘然。但由于他们的心理尚未成熟,往往不能正确估价自己,有时会“打肿脸充胖子”盲目自信,看不到自己的缺点。这样在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上就会产生片面性,特别是当外界评价超过自己的实际时,就会形成虚荣心理。而一旦老师或同学指出其不足或错误,又表现得非常敏感,不是虚心改正,而是固执己见。像一些报上登载的优等生未考上理想的学校而轻生的悲剧,很显然是优等生虚荣心在作祟的结果。

三、封闭排他心理

优等生具有较强的荣誉感。这荣誉感能强化优等生原有的学习动力,从而形成新的学习动机,促使他们积极上进,去争取更大的荣誉。但是,如果在追求成绩和荣誉的过程中得不到及时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就有可能转化为爱慕虚荣。优等生如果在群体生活中受到特殊的关注,或因备受青睐而享有“特权”,他们很容易自视过高,无形中就限制了自己与他人交往,也容易使其他学生对其产生嫉妒心。有些优等生为了保住自己的“第一”宝座,很少与其他同学沟通。这样,在群体生活中就有可能被孤立,长期得不到所在团体的承认,使其产生孤独感和压抑情绪。我们不难发现,有些优秀的学生在学校里总是独来独往的,没有群体归属感,课余也极少与同学来往,这种闭锁心理往往使他们和其他同学产生隔膜,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强烈的孤独感,并且会出现越孤独越排他的恶性循环,使得行为更加怪癖和偏执,形成严重的人格缺陷,影响他们的成长进步,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

四、嫉妒敌视心理

从表面上看,那些优等生们长期处在被褒扬、被欣赏的位置,因而,他们的内心一定充溢着成功的喜悦。但是,在激烈的学业竞争中,优等生较高的目标定位和角色定位,使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地维持其“惟我独尊”的局面,很难容忍其他竞争对手得“第一”,因而在优等生群体中,嫉妒心理的表现十分突出。他们担心被人瞧不起,产生焦虑恐惧心理。优等生还具有强烈的超越同辈群体的心理趋向。但这种心理趋向如果处理不好则会发展为嫉妒心理,成为他们发展的障碍。他们对竞争对手的长处优势和荣誉多有不满情绪。虽然适度的嫉妒可以激发人拼搏进取的内驱力,但是有的人却会走向极端,因嫉妒而产生厌恶他人、憎恨他人、仇视他人的心理。而敌视心理的产生往往会使他们对竞争对手采取不道德的攻击报复行为,如无中生有、恶意诋毁,甚至还会伤害他人。

五、易受挫折心理

由于家庭、学校、社会对优等生期望高,有的教师希望优等生时时刻刻为集体争光,有的家长甚至苛求等优生各方面都优秀,优等生对自己的要求也很高,希望自己能做到十全十美,不容有失,心理压力非常大。而他们自小成长在鲜花与掌声的环境中,很少尝过失落的痛苦与挫折的折磨,心理承受能力也特别弱。因此一旦失落和挫折降临,他们就无法应付,产生消极的逆反心理。

以上五种不健康心理是优等生心理障碍的突出表现,另外还有猜疑心理、刻板心理、支配心理等不良心理存在。这些心理障碍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他们大多交互作用、恶性循环。只是在不同的时段、不同的场景,某种心理障碍会愈显突出,因而需要家长和老师全面认识,并从根本上帮助那些优等生尽快走出困扰他们心灵的误区。

优等生在班集体中具有一定的威信,影响面也大。因此,在了解优等生个性特征的基础上,家长和老师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做好优等生的教育和培养工作。

第一,要加强优等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正确地认识自我。

人只有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前提下才可能产生正常的自我体验,进行有效的自我控制。首先,教育者可引导学生通过认识别人的共同因素、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社会比较来认识自己;还可通过自我观察、自我比较来认识自己。其次,教育者要帮助学生增强自我评价能力与社会认知能力,使他们能够批判地接受别人的评价,避免产生自我认识的偏差。有些优等生总爱与比自己更强的人作比较,结果总是感到自己一无是处,自惭形秽;更多的优等生喜欢与比自己弱的人作比较,结果往往是夜郎自大,沾沾自喜,不思进取,“我的成绩还真不错,比我差的人多得是!”因此,教育者应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纵向比较,看到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差距,同时也看到自己的进步,另一方面还要进行横向比较,和超过自己的、与自己相似的、比自己略差的同学作比较,找出差距及原因,并加以综合分析,才能获得对自己的较为客观的评价,既不妄自菲薄,也不自负自傲。再次,要坚持“响鼓要用重锤敲”的方法,对优等生的教育要高标准、严要求,决不能只看到其优点,偏袒其缺点,更不能把学习成绩作为衡量优等生的惟一尺度,从而在“一俊遮百丑”的思想影响下,放松对他们思想品德上的要求。教师应该经常提醒他们与同学友好相处,取长补短,不断向更高的目标攀登。

第二,消除嫉妒心理,培养正确的竞争意识。

正因为优等生具有强烈的超越同辈群体的心理趋向,因此很有可能会产生嫉妒心理。老师要引导他们对嫉妒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并能认识到它的危害,要告诫学生,别的同学某方面比自己好,不能嫉妒,要寻找差距,奋起直追。老师如果察觉到某位优等生有较强嫉妒心理,应及时进行疏导,帮他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引导他的心理沿健康的轨道发展。老师要掌握好对优等生的表扬与批评的分寸,既不可过多地集中表扬,也不要吹毛求疵。既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和才干,也要在工作实践中教育他们处理好各种关系,促使他们不断进步和完善,培养正确的竞争意识,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三,要善于了解优等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当的引导方法。

优等生的自尊心特别强,教师的评价与处理问题的方式是否得当,对他们的成长有着关键性的影响。通过心理暗示引导学生自我教育的方法比较适合对优等生的教育。暗示就是指客观环境以不太明显的方式向个体施放某种信息,而个体接受了这些信息后无意中做出反映的一种心理现象。德国著名演讲家海因·雷曼麦说过:“用暗示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提出更为人接受。”此外,表情暗示、批语暗示、类比暗示都不失为心理暗示的好方法。

第四,不断激励,要有意识地培养优等生耐受挫折的能力。

当优等生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出现挫折的时候,教育者应给予真诚的鼓励,使他们保持心理平衡,保持旺盛的斗志,引导他们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挫折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避免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挫折,使之对挫折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个体受一些挫折,特别是在人生的早期经历一些挫折,可以使人更快地成熟起来。另外,挫折的经历有利于丰富一个人的知识。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挫折从反面丰富了人生的经验,会让人长见识,提高能力。教师要有意识地对优等生进行一定的“挫折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磨炼自己的意志,培养学生对挫折的耐受力。

优等生属于学生群体的一部分,要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当然少不了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大家都能正确对待优等生的成功与挫败。学校、家庭、社会除了做好中等生、后进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外,更不能忽视对优等生的心理辅导,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使他们朝着全面发展的方向健康成长,以适应未来社会建设的需要。

同类推荐
  • 做人,把握好厚黑的尺度与老实的分寸

    做人,把握好厚黑的尺度与老实的分寸

    成就大事的锦囊妙计,赚取大钱的枕这宝典。圆融迂回的做人技巧,乐观积极的处世态度。老实过头就是迂腐,迂腐的人多*笑柄;厚黑过度就是无耻,无耻的人多遭人嫌弃。老实而有分寸,那是真诚,受人尊重广获信任。厚黑而有尺度,那是智慧,多受赞扬广结人缘。人太老实了往往受人冷落,遭人排挤,太窝囊!厚黑一些吧,自己又于心不忍成为一个“坏人”,玩弄阴谋,奸猾狡诈。太无耻!老实中带一点厚赤,厚黑中不失老实,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多是广结人缘受人尊重的聪明人!
  • 商道:成大事必懂的8条潜规则

    商道:成大事必懂的8条潜规则

    这是一个竞争的时代,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如果你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那么,可能你一事无成。成大事,要懂潜规则,懂得“规则”之后的“规则”。本书介绍8条经商为官处世的潜规则,助您迈入成大事者的行列。
  • 比尔·盖茨给青少年的忠告

    比尔·盖茨给青少年的忠告

    比尔·盖茨曾连续多年占据世界首富的位置,他凭借着一己之力开创了一个全新的计算机王朝,他的微软公司成为个人电脑操作系统中的霸主……比尔·盖茨是一位商界奇才,而他在教育孩子方面同样为世人推崇。在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比尔·盖茨给予孩子们在做人,处世,心态,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忠告,使孩子们树立坚定的人生信念及积极的人生态度,并最终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收获成功。
  • 做得多不如做得对

    做得多不如做得对

    优秀不在于你做了多少事,而在于你做对了多少事。 本书对盲目求多的职场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清晰的思路帮你看清那些混乱的、低效率的忙碌认识误区,让你走出盲目求多的阴影,并给出在做对的前提下采取措施才能出结果、出业绩。
  • 扬长避短

    扬长避短

    本书内容包括:“自己就是宝藏”、“掌握思维力量,轻松面对自己”、“自转与公转的平衡”、“做一个受欢迎的人”等。
热门推荐
  • 创世者的救赎

    创世者的救赎

    一个干啥啥不行、吃啥啥没够,身体瘦弱、被人痛揍如家常便饭的懦弱高中生,却在一次惹事挨揍时,遇见一个既漂亮又身手不凡的美女,由此,一系列离奇的事情开始不断涌入他的生活,自己扑朔迷离的身世也如抽丝剥茧般逐渐显现……
  • 下个明天再爱你

    下个明天再爱你

    她是巧舌如簧、心高气傲的千金大小姐。他是出身豪门,却独爱写作的网络作家。是上天的安排还是命运的捉弄,本是一对水火不相容的的“冤家”却被家族联姻给安排在了一起。他们在一起又会出现什么样的趣事?面对即将阴阳两隔的事实她们又该如何抉择?
  • 梦观集

    梦观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胎金两界血脉

    胎金两界血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文王世子

    文王世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之狂暴火法

    重生之狂暴火法

    带着200级三转大法师的记忆,陆阳重生回到了十年前,命运跟他开了一个玩笑,曾经失去过的,被夺走的,他都要重新拿回来。游戏中的赚钱技巧、副本攻略、传奇任务、装备出处、图纸秘方、战斗技巧他全都知道,且看一个重生玩家如何带着兄弟们横扫万国、焚尽天下,开启一段火神的传奇!
  • 一字轮王佛顶要略念诵法

    一字轮王佛顶要略念诵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驳何氏论文书

    驳何氏论文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厦台关系史料选编(1895—1945)

    厦台关系史料选编(1895—1945)

    本书选编了从1895年至1945年之间厦门与台湾关系史料,即台湾历史上的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厦门历史上的清末和民国时期厦台关系的重要史料选编。其主要内容包括:日本学者鹤见佑辅所著《后藤新平》厦台关系史料;日本外务省编纂《日本外交文书》1900年厦门事件史料;厦门台湾公会史料;《申报》厦台关系史料;《江声报》厦台关系史料;台湾民众在厦抗日斗争史料。
  • 噩梦都市

    噩梦都市

    当异界之门打开时,怪物们破坏着原本属于人类的一切。一名少年为了生存却背负上了拯救整个人类和斩断幕后之手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