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43200000068

第68章 将心比心——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自己不想做的事,就不要强加给别人。这是孔子伦理道德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仲弓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出门在外就像会见贵宾一般,役使民众就像承办大祭那样认真。自己不想做的事,不要施加于别人。在官府里做事无人怨恨,在家族中办事也无人怨恨。”

仲弓说:“我虽然不聪明,请相信我一定要奉行这些教导。”

孔子的回答似乎与颜回问仁的答案是两回事,其实是有联系的。这里的仁,着重于敬、恕。“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是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个人修身而言,这是对行为的一种约束;从为政治国而言,它限制了过分残暴的措施。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一种“克己复礼”的行为。

孔子认为弟子冉雍有帝王之器,在学生当中可以当大领袖的人物。他来回仁,孔子告诉他的仁,就是由内心修养的道,发挥到外面做人做事的用,尤其是在政治领导原则下的“待人”之用。他告诉仲弓说:“出门如见大宾”,这在仁的修养就很难了。出门到外面去,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处仁的道理:对任何一个人要恭敬,有礼貌,不能看不起任何一个人。看到任何一个人,都像看到贵宾,很有礼貌,很诚恳的,尊重任何一个人。尤其作为一个领导人,更应该如此,这是领导人的学问。当一个小小干部,马马虎虎还不要紧,当主管的则对任何一个人,即使对下面也应如此,非常尊重人家,这是很重要的修养。

为什么说这是做人处事的外用?在《大学》、《中庸》里,是教我们“慎其独也”。一个人在房间里,没有一个对象,自己都要庄重。这就是内在的修养合乎“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道理。而现在教冉雍的是外用,所以第一句话“出门如见大宾”着重于待人处世的态度修养。

其次,是讲做事的责任感。“使民如承大祭”。这个“民”就是群众。现代而言,是指对于一般老百姓,对群众、社会的领导,为大家做事的时候,要负起责任,担负这个责任的态度,要“如承大祭”一般。古代对于祭祀是很慎重的事情,自然心里就诚敬。对于大众的事情,以这种心情,这种精神来处理。这就是仁道。

第三点则讲到居心、行事的大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不愿意的事情,也替人家想想。我们普通一般人,大概都是这样:自己不愿意的,都推给人家,这是普通人的心理,人之常情,没有什么大错。不过假使我们要行“仁”道,扩充于为政之间,处人处事之际,那就不同了。你自己不愿意的,就要想到别人也不愿意。怎样使得人、事至于平和,就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说过:“在邦无怨,在家无怨。”这个“怨”字包括两点:一个是自己,一个是别人。这是人生哲学。我们每个人,自己心中都有好多的怨,即使对别人没有怨,也会怨自己的命真不好,碰到这样的时代、这样的环境。这是对自己的怨。

人与人之间相处,同事之间相处,上司与下属之间相处,彼此之间无怨恨心,没有什么遗憾的事,这个非常难。在原则上要先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不愿意做的,也应替部下设想,在他也是不愿意做的。譬如一个任务交下去,要告诉他,这是很痛苦的,要抱牺牲精神的,你愿意不愿意?这是在行政之间。当然,领导部队作战时,那情形又不同,那是另外一回事了。做到了于己于人都无尤怨,就是真正的“仁行”。冉雍听了以后说,我虽然没有高度的智能,但是我会朝这方面努力。

人与人交往,惟一可以终身而行之的字,就是“恕”。恕字从如从心,别人的心跟我的心一样,或者我的心跟别人的心一样,将心比心就是恕。自己不想要的,别人也一定不想要,所以不要强加给别人;自己想要的,别人也一定想要,所以便不要去与人争夺。否则,便会与人过不去,自己也一定会痛苦,甚至会影响自己正常生存的道路。从真正自私的角度出发,我们也不能己所不欲,强加于人;己所欲之,强夺于人。

同类推荐
  • 谁是最可爱的女人

    谁是最可爱的女人

    美丽女人不一定可爱,可爱的女人却一定美丽,美丽是表象,可爱却在女人的骨子里,一个女人可以生得不漂亮,但是一定要可爱。无论什么时候,渊博的知识、良好的修养、文明的举止、优雅的谈吐、博大的胸怀,以及一颗充满爱的心灵,一定可以让自己可爱。
  • 一本书练好口才

    一本书练好口才

    在日常交往中,口才总是以人际交往的形态,频繁地出现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为了各自的愿望和目的,相互接触,相互了解和表达,彼此都需要有一个友好祥和的环境。如果每个人在平时都能讲究礼仪、注重口才,那么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无疑有一种巨大的凝聚力。三百六十行,行行要口才。社交的得心应手,求职的轻松过关,推销的业绩倍增,职位的直线上升,谈判的无往不利等都有赖于一张会说话的嘴。西方的一位哲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世间有一种途径可以使人很快完成伟业,并获得世人的认可,那就是优秀的口才。”
  • 谦忍大智慧(人生大智慧)

    谦忍大智慧(人生大智慧)

    中国古时候的先贤极为推崇“忍”,视“忍”字为最妙,奉忍为“众妙之门”;工业强国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及港台地区,也非常重视“忍”,将“忍”作为工业伦理学来研究。
  • 名人的处世学问

    名人的处世学问

    想成功,先学会处世。学会处世,我们可以在商海官场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应对自如。本书汇集了许多成功的经验,通过一个个生动而有趣的事例,对现代社会的处世哲学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诠释。细心体会书中的妙文智语,将名人们的处世学问融进我们的一言一行,助我们走向成功。向名人学处世,像名人一样成功。
  • 狼性生存

    狼性生存

    “长于适应环境,创造环境;锁定目标,决不轻易放手;运用谋略,出奇制胜;把握时机,放手一搏;更要有情有义,善于群策群力,惟此方能所向无敌……”这就是狼的生存法则,与狼共舞,以狼为鉴,以智慧的生存谋略立于不败之地,本书是将狼道智慧与个人及企业生存发展现状有机结合起来编写而成的一本职场实用“宝典”,书中揭示了狼族驰骋天下、历久不衰的奥秘,并结合现代企业特点总结出一套“职场生存经”,能够帮你在职场中游刃有余,步步高升。
热门推荐
  • 混沌丹神

    混沌丹神

    混沌初开,天地应混沌之气而生,造就万千宇宙;万物应混沌之灵而长,成就万千生灵。取万物之灵,凝结为丹,此乃小丹之道,混沌丹道,乃通天大道,天丹出,万药臣服!
  • 无爱承婚

    无爱承婚

    她以为只要她爱,只要她努力,他就会爱上她,他就会发现她的好,结果却是,婚姻两年,仅仅的700多天,他的前女友回来,他毅然选择了那个女人,在离婚前一夜,她第一次给他戴了绿帽子,离婚当天,她挽着她的青梅竹马,走进了婚姻礼堂,一年的报复,她遍体鳞伤,他也遍体鳞伤。
  • 在爱里生还

    在爱里生还

    夏衣、我和方纯一,我们三个人,从小学相识到现在,整整十年,几乎对彼此了若指掌,三个人彼此斗嘴到现在,生生修炼成了对方的克星。我们三个经历过什么,害怕什么,只有彼此知道。即将迎来的大学生涯,我们将要面对什么,当时的我们也一无所知。我只知道,我们三个人相识十年,分享过各自的快乐、伤痛和秘密;我也知道,这些快乐,会让我们把彼此更加深刻地融入各自的生命,而那些伤痛和秘密,最终,也会把我们拉入万丈深渊。
  • 婆媳的美好关系

    婆媳的美好关系

    作者用细腻的文笔,将自身与婆婆相处十年间的生活细节,以及婆婆癌症复发之后相伴相守直至生命最后一刻的回忆,由此延伸出对生命的思考,以唤醒众人对亲情、对婆媳关系更深一层的理解与珍惜;并将婆媳相处之道从心理学方面、生活细节方面给予适当的指引,让人逐步领悟培养好的婆媳关系其实并没有那么难。这不是一本歌功颂德的书,这是一本媳妇对婆婆单独而美好的怀念,旨在全然地展现生活,展现美好的婆媳关系。
  • 三国凤翔

    三国凤翔

    一个以美女,美食为目标的标准宅男,穿越到东汉末年那个兵荒马乱,英雄辈出的年代,看他如何探明穿越的真相,扭转自己的命运,得以浴火重生。
  • 宇宙星河

    宇宙星河

    这是一部幻想几千年后的世界,小说中后期会添加一些自己的感悟。不敢说对世人有所警醒,只是向写一部起码对自己有所警戒的书。个人以为自己的股票投资技术和理论还是比较不错的,或许会添加几章或者是几句目前对股票的看法和操作。不过事先申明本人并不富有,到目前为止入股5年,到今年9月份涨了将近一倍也才五六万的地步。所以我估妄写之,大家估妄看之,风险收益自担。
  • 逐月行

    逐月行

    这是南唐时期的故事,一棵古梅树化成的妖,得高僧教化,又深有佛缘得舍利子除去周身妖气。在人世间行走,看尽人世百态,无情无恨......
  • 灵动永生

    灵动永生

    苍穹之鼎乃是炼丹最强之鼎,不仅成功率高的离谱,最珍贵之处就是此鼎所炼丹药没有任何的抗性。玄天混沌瓶乃最强催熟瓶,只要能采集到混沌真气就能催生出无数的灵草。两器在手,天下我有!平凡的杨天,在得到这两件无上之宝后,成就了一段不平凡的永生传奇!突破乾坤之灵力,达到永生之境界!——————————————————————————————————————《灵动永生》.七品盗梦师.已领取封面图,感谢<一山十只狐>!【保证完本,放心收藏,恳请诸位轻轻一点,将本文加入书架,谢谢!】
  • 轩辕灵帝

    轩辕灵帝

    一个出生在贵族家庭的少年,因为家族被屠而走向了修炼的道路,看他如何为家族报仇。又如何屠戮无比尊贵的神……杀,杀,杀……修罗一戟破天惊,划过星空渡红尘。血溅七尺又何惧,唯吾独尊灭众神。
  • 暴君无限宠,毒妃夜难眠

    暴君无限宠,毒妃夜难眠

    彼此熟悉而又对方的身体,却无法用真实身份面对面。而你,到底是瞿王殿下,还是太子殿下?当太子终于登基,面对的却是更复杂的三角关系。斗得过无数狠毒妇人心,又怎么跟万万人之上的一国之君斗?最终俞云清还是落败了,败得一塌糊涂。但是荀卓文啊,说好了,我不是属于这个天下的。你愿意随我去另一个天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