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41600000012

第12章

海最后去当兵,并不是心甘情愿的,他最后能去当兵,很大程度是把当兵注入了许多理想色彩。

父亲因为有了林的经验教训之后,对海的何去何从一点儿也没有难为海。海那时候想的是读大学中文系。因为上了中文系,他读小说和闲书就显得名正言顺了。从小受母亲的熏陶,海渐渐地热爱文学了。海从上初中开始,便开始写日记了。到了高中的时候就开始写一些诗歌、散文投寄给报刊杂志。那时的报纸杂志办得都很红火,不管发表什么,都有几十万人在看一本杂志。海的作家梦就是从那时开始萌发的,海投稿的结果是,大部分都是泥牛入海,偶尔的也能接到编辑部的退稿信,信的格式和口气都是相同的,冷若冰霜的同时,又把人拒之千里之外。好在海在高中毕业那一年,终于有一首小诗在这个城市的报纸上发表了,发表在最后一页的屁股上。这是海最大的收获,这种收获,张狂得海几个晚上都没有睡好觉。拿着那张报纸,翻过来掉过去地看。白天举手投足,已经把自己当成个诗人了,甚至走在大街上也觉得自己是个名人,仿佛所有人都能认出他,或者能叫出他的名字,那些日子,海一直处于浑身发热的状态。

海的这种伟大成就最先告诉的自然是母亲,母亲拿着那张发表有海的作品的报纸,她的双手在颤抖,她一遍遍地说:我儿子行了,我儿子是个诗人了。

晶看了那张报纸的时候,显得很冷静,她很深刻地望了一眼海,哼了哼,结果什么也没说。海就一副很失望的样子,拉着晶,非让晶对这首诗发表一些感想。晶没什么感想,只是说:这也算是诗?要这样的诗能发表我一天能写出十首。

海不理会晶的话,他认为晶这是吃不到葡萄说酸话,自然不把晶的话放在心里。海在心里千遍万遍地鼓励着自己说:这个作家我是当定了。

父亲是最后一个知道海发表诗的。海发表诗的时候,根本没告诉父亲,一是没敢,他怕父亲骂他不务正业;第二个原因是他觉得说了也是白说,因为父亲根本不懂。于是,父亲是最后知道的。

父亲先是觉得这几日家里有一种氛围不对劲,母亲和海两个拿着一张报纸嘀嘀咕咕指指点点的,父亲以为那报纸上有什么重大新闻了呢,比如打仗或备战,他认为一家人都在隐瞒着他什么。直到海去上学,母亲外出买菜,父亲才得着机会,溜进海的房间,在桌子上轻而易举地发现了那张报纸。父亲以一个老军人的机敏,三两把便把报纸抓在手里,又以更加迅捷的速度溜回到自己的房间,戴上老花镜,从报纸上的第一个字看起,一直看到最后一页,也没有发现一句新鲜东西。有许多新闻他都从广播和电视里知道了,就这么一张报纸又有什么新鲜的呢?他认为这是母亲和海两人合起来在逗自己玩。父亲生气了,把那张报纸揉巴揉巴扔到了废纸篓里。

晚上的时候,海回来了。父亲没有料到的是,海一回来便开始找那张报纸,饭也顾不得吃了,楼上楼下地上蹿下跳。后来母亲知道那张报纸不见了,放下筷子,饭也不吃了,和海同心协力地一起寻找那张报纸。

父亲这时起身回到自己的房间,把那张揉成一团的报纸拿回来拍着桌子说:你们就找这个?

母亲和海发现了那张报纸,这才长吁一口气。母亲对父亲轻视海的做法很不满意,展开报纸冲父亲说:睁开你的狗眼看看,这是咱们儿子写的诗,都发表了,容易吗?

父亲这才看见了海的诗。上午的时候。他也看了,不过看得是一目十行,没什么记忆。这回听说是海写的,就很认真地看,看了半晌也没看出什么名堂,父亲就说:净扯犊子。然后把报纸平铺在桌子上,拿出个火柴盒冲着那几行诗比画,比画来比画去父亲得出一个结论:你这报屁股的东西,还没有火柴盒大,也就是一个闷屁。

父亲被自己的比喻逗笑了,笑得呵呵的。父亲这种比喻和笑让海的自尊心大受打击,海脸红脖子粗地扯过报纸回自己的房间去了。母亲不干了,白着脸和父亲吵了起来。

母亲说:你这老东西,有你这么说话的吗?

父亲还没弄明白这又是哪片云彩下雨了,一脸无辜地问:咋的了?又想跟我整景是不是?

母亲觉得说什么都是废话。最后说一句:你可以无视海的存在,但你不能侮辱他的人格。

这句话让父亲听来,无疑是上纲上线,把问题严重化了,也扩大化了。父亲满脸不解地说:人格,啥人格?他净干一些扯犊子的事我还没说他呢,倒弄我一身不是了。

母亲不再理父亲了,她一头钻进海的房间,母子俩互相安慰去了。客厅里扔下父亲一个人,他看完了电视新闻,又看完了天气预报,就觉得没事可干了,倒背着手,一遍遍地在客厅里散步,一边散步一边望着海的房间,最后“哼”一声,上楼去了。

海从那时起,就把自己当成个文人看了,穿着打扮也向三十年代的文人靠拢,经常弄个白围脖什么的围在脖子上,留一种长发,一说话还一甩一甩的。他的大部分心思都用在写那些不着调的诗,这是父亲的话。海有时还读些数理化什么的,渐渐地就把那事淡漠了。

母亲经常把海和当年的枫进行比较,母亲总说:她在海的身上又看到了当年枫的影子。母亲的初恋对母亲来说,太深刻了。深刻得她这一生一世都忘不掉了。母亲怀着这种心态关心着海,也鼓励着海,这就给海以后的命运起到了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

母亲是这样鼓励海的:儿子,当个作家多高尚啊,那么多人读你的书,幸福啊。儿子,你以后就当个作家得了,以后也写一本《红楼梦》什么的。

海在母亲的眼里无疑成为了一种美好的化身,一半是枫,一半是自己没有实现的那份梦想。惟一的是,母亲忽略了海在这个社会上独立客观的存在。

就这样,海高中毕业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高考竞争是异常残酷的。结果便可想而知了,海高考落榜了。

这回父亲没有干预海的前途。当兵、上大学,完全随母亲一手操办。或许是海早已决定了自己的命运。海梦想着考上大学的中文系,结果是,海的高考的分数离录取分数线相差几十分的距离。残酷的现实,让海和母亲都张大了嘴巴。两个人无所适从,他们把自己关在海的房间里,搂抱在一起,痛哭失声。

父亲知道这一结果后,显得很冷静,冷静背后还有一些兴奋的成分,然后他就一遍遍地说:咋样?咋样?哼,我早就料到了。整天价扯犊子,干啥啥不行,吃啥啥没够,咋样?

无路可走的海和山穷水尽的母亲就眼巴巴地望着父亲。父亲知道他们要说什么话,父亲偏不说,他一定要让海和母亲把这话说出来。父亲经过几十年和母亲的磨合,他学聪明了。海目前真的无路可走了,摆在他面前的有三条路,一是学习,参加明年的高考,但海和母亲心里清楚,照这样的水平和基础别说复习一年,再学习两年也不一定能考上中文系。第一条路算是到此为止了。第二条路是待业,让海加入到待业大军中去,什么时候有工作那是不好说的,从梦想当作家到待业青年这种理想和现实到底有多远,母亲和海都说不清楚。第三条路就是步林和晶的后尘,当兵去。解放军这个大家庭是一所大学校,这是毛主席说过的话,现在仍然是真理。

海和母亲经过再三权衡觉得这是一条最好的出路。况且,那时海显得很冲动,他读了不少书,记住一句话:要想当一个作家,必须破万卷书,行万里路。破万卷书还有时间,行万里路就是走得越远越好。当兵就可以离开家门,走得远远的。海还认为,当个作家不一定要上大学,像高尔基那么大的文学大师,就没有上过大学,社会就是他很好的大学,海要向高尔基学习。

父亲看出了海和母亲要说什么,他们又一时难以启齿。父亲卖着关子说:你们有话就说,有屁快放,又不说又不放我可上楼睡觉去了。

说完还打了一个哈欠,真真假假地要往楼上走。

海终于憋不住了,红头涨脸地说:爸,我要当兵去。

父亲看了海一眼,又看了一眼,然后哈哈大笑道:果然被我猜中了。好!早知道今日,何必当初呢?

父亲说的后半句话就是指海点灯熬夜的那些日子。

父亲指着身后的全国地图说:你想去哪里当兵?

海这时冲动万分,他指着父亲身后的地图说:越远越好。

他一巴掌就拍到了新疆那个省份。

父亲说:新疆好!那是祖国的最前哨。就这么定了。

父亲似乎怕海反悔,马上抓起电话和新疆的战友联系,让他们想办法留一个征兵指标给海。那些日子,征兵工作已经开始了。

同类推荐
  • 酸枣树

    酸枣树

    《酸枣树》由赵桃山著,小说以主人公周昊天与3位女性的爱情婚姻、悲欢离合以及事业沉论为主线,描写了太行山区城乡的沧桑巨变。在歌颂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翻天覆地、日新月异、蒸蒸日上的辉煌成就的同时,鞭挞了现实社会中存在的丑恶现象。《酸枣树》适合文学爱好者阅读。
  • 亲密飞翔

    亲密飞翔

    网络是江湖,是江湖就有高人,不仅仅武艺,还有道法,我就是这高人。我可以挑起网络烽烟,使各路诸侯血流成河。我可以从容收拾河山,让色狼帮一夜之间销声匿迹。不过,我也是狼。我追逐如花似玉的MM,我也让似玉如花的MM对我趋之若鹜。
  • 恋爱宝典(上)

    恋爱宝典(上)

    这是一个作家与出版人相互角力的故事。小说中的作家“我”发现周围的朋友没人再看书,自己也已经很多年写不出一部完整的作品,而出版人又因为商业利益不断地催促“我”写书。当“我”难得有灵感,决定认真写一本书之后,出版人又拿到“我”正在写的文本,大刀阔斧地改成了具有商业性质的流行小说。“我”不断地写,出版人又不断地改。在这里“我”代表了“美”,而出版人代表了“好看”。与其说是“我”与出版人在角力,更确切地说是“美”与“好看”之间的对抗。
  • 鲁滨逊漂流记

    鲁滨逊漂流记

    《鲁滨逊漂流记》是丹尼尔·笛福的一部小说作品,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因出海遇险,漂流到无人小岛 并坚持在岛上生活,最后回到原本社会的故事。在当时启蒙运动这一历史大浪潮中诞生的《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流浪汉小说结构的著作。启蒙运动,在世界历史上是那么浓墨重彩的一笔,它既是文艺复兴时期反封建、反教会斗争的继续和深化,也是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理论准备阶段。而《鲁滨逊漂流记》,作为开启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之作,也成为研读世界文学绕不开的一个里程碑。
  • 泪总往下流

    泪总往下流

    《泪总往下流》里每一个故事虽短小却丰满,情节曲折,结尾 发人深省。茶余饭后的古今闲话,酸甜苦辣的世间真理。
热门推荐
  • 毛泽东品国学(超值金版)

    毛泽东品国学(超值金版)

    在毛泽东的笔下和口中,古老的国学被赋予了全新的灵魂:它能为现实的革命斗争提供方针政策的指导,它能为开展思想教育工作贡献力量,更奇妙的是,它能与来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水乳交融,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原理呈现出大中华气派!对于国学典籍中的成语、典故、诗词歌赋,甚至神话传说,毛泽东能信手拈来,随意驱驰。他能以古典小说中的一个情节来说明一个革命道理,令听者拨云见日:他能从初见者的姓名中寻找到楚辞唐诗,让对办惊叹不已……
  • 嘉运

    嘉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攻天

    攻天

    我等生来自由,何须仙佛管束。一盘棋局,赌的是仙佛的存亡。慕英名不慎误入赌局,来到八荒世界。拨云见日,消散漫天诸佛,还我自由之身。荡妖降群魔,千山尽拱扶。捣乱阴阳界,扑灭三生光。纵马九十洲,玄素伴我旁。百万雄师甲,蹄踏五帝纲。
  • 一路东去

    一路东去

    2011年6月,一位好友因过度劳累突发脑溢血,在连续抢救10天之后不幸离开人世。朋友的去世,给当时的路东很大打击,并让他真切地意识到,人生不能仅仅只是为了工作,于是,他开始拾起曾经的梦想:游走中国。2011年6月27日,经过几天的认真思考,路东终于在自己的微博中写下这段文字:“本人决定用微博环游中国,花最少的钱走最远的路。用时2~3个月,诚寻各地博友赞助……”终于,他辞去工作,开始了自己的环游中国之旅。从2011年7月12日至10月27日,用时108天,行至祖国31个省、市、自治区,抵达82个城市,196个旅游景点,行程3.5万多公里,7万多人予以关注和帮助。
  • 一代斗神

    一代斗神

    【火热新书,斗破续集】萧炎后裔沦落成斗气大陆众所皆知的废物?拥上古神体,不死不灭。手持玄重尺,横扫八方。
  • 江南四侠在校园

    江南四侠在校园

    本人在创世的第一本书,纪念一下自己的学生生涯,那些奇特的想象。故事的原型都是有血有肉有梦想的年轻学生!
  • 都市逍遥之盖伦

    都市逍遥之盖伦

    在众所周知的扭曲丛林中作战,盖伦一直都是自信而又强大的英雄,一直按部就班的大战,谁知道草丛中的王者居然有一天会见证扭曲丛林的崩溃,而且还将自己传送到了遥远的陌生星球上,幸亏还保留了各种能力,在陌生的世界上开始了自己新的人生!————————Q群||创世丶读书会①:155485780关注我的腾讯微博【潇洒科少】,或者新浪微博【孤鼠八拜】第一时间看更新!
  • 冰帝

    冰帝

    一个普通的少年,对战怪力熊,撕烂食人蜂!冒生命危险,打异兽,食晶核,努力修炼!逍遥异世,纵横人生,成为一代冰帝的传奇故事!
  • 医仙世家

    医仙世家

    世家中医世家仙,医病救人医病专;清末自出上等贤,麒麟显现下凡间;心善如自菩提殿,悬壶济世百姓安;众生脱离于苦难,舍生忘死亦心甘。
  • 江湖丹心

    江湖丹心

    五十年前,发生了一场离奇莫名的江湖人物失踪案五十年后,青城悄然崛起,有了每年的西域之行,这中间的秘密何在?青城六弟子杨茗深恋嫁给师兄的五师姐,他对师姐的爱又是如何转变的呢?一场事故使杨茗的人生发生了重大变化,他为何离开了青城呢?塞外出现了一家酒店,里面每个人看上去都那么奇怪,这和杨茗又有什么关系呢?江湖中出现了一个神秘的组织,这个组织里个个武功高强,这和杨茗又有什么关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