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41300000024

第24章 禅诗

东晋以后,我国文人开始比较普遍地接受佛教,于此,诗与禅也就逐渐结下了不解之缘。

特别是唐代以后,禅宗大兴,以诗明禅、以禅入诗蔚然成风,在此基础上又形成了两宋以禅喻诗的诗论。

什么是禅诗

禅诗或称佛教诗歌,就是旨在表现禅悟这种佛教主观精神活动的诗歌创作,包括一切具有禅理、禅趣的诗歌作品。自从佛教在汉晋之际从印度传入,这类诗歌就应运而生。

不但许多僧人写,许多崇佛的人,包括许多名诗人也写。据粗略统计,其数量达30000首之多,是我国古代诗歌遗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诗歌园地中的又一朵奇葩,许多优秀禅诗至今仍具有不朽的魅力。

禅诗大体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禅理诗,内有一般的佛理诗,还有中国佛教禅宗特有的示法诗、开悟诗和倾古诗等。这部分禅诗的特色是富于哲理和智慧,有深刻的辨证思维。

另一部分则是反映僧人和文人修行悟道的生活的诗,诸如山居诗、佛寺诗和游方诗等。这部分禅诗的主要特色是表现了空澄、静寂、圣洁的禅境和心境。

这些诗多写佛寺山居,多描写幽深峭曲、洁净无尘、超凡脱俗的山林风光胜景,多表现僧人或文人空诸所有、万虑全消、淡泊宁静的心境。

禅诗与习禅

诗与禅原本分属不同的意识形态。诗属艺术,禅属宗教。前者缘情,后者体道。诗缘文字,禅离文字。炽烈的诗情与宁静的道性似乎是难以相融,然而事实上诗与禅恰恰相互渗透,并绽放出了美丽的花朵。

后人常说的“诗禅一致,等无差别”。诗情、诗思与禅趣、禅机本来就容易交融。特别是到我国唐代时期,受社会诗歌繁荣风气的影响,禅僧们在开悟、示法以及一般商量问答时都常用诗偈,这就更进一步说明了禅与文学的紧密联系。

从诗歌创作上看传统上的诗言志,“诗缘情而绮靡”,但不论是言志还是缘情,用的都是心灵的语言,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禅宗“见性”理论必然影响到诗坛。

我国禅宗具有浓厚的文学性质,在禅宗文献中饱含了相当多的文学成分,可以说,禅宗的发展与文学有密切的关系,相互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文学中的禅,在我国文学的内容与形式上都具有独特的、重要的表现。我国禅宗文化更鲜明的反映出了我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特色。

禅宗的理论核心是“见性”说,即众生的自性本净,圆满具足;间自本性,直了成佛;只需“自身自性自度”,不需向外驰求。

这是自部派佛教“心性本净”说和大乘佛教“悉有佛性”论及“如来藏”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也是佛家心性学说与中国传统的人性论相融合的产物。禅宗的这一理论思想必然与文学结下了不解的渊源。

唐代诗歌的创作自初唐至盛唐逐步繁荣,形成了百花竟盛的局面,这与禅宗的发展暗相呼应,表明二者在思想背景上有共同之处。

盛唐诗人中热衷于禅的不在少数,如王维、杜甫、李白等。他们无论是在诗人习禅还是从诗禅结合上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王维的禅诗

唐代既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也是中国佛教的鼎盛时期,这就促成了禅诗创作的繁荣局面。这一时期涌现出许多优秀诗人,创作了大量的禅诗。其中最著名者首推王维。

在我国诗史上,王维是以“诗佛”著称,在他生前,友人就评价他“当代诗匠,又精禅理”。“似禅”、“入禅”乃是后人评价他的诗歌的话头。

在盛唐繁荣的诗坛上,王维诗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特色而取得了特殊的成就,对当时及后代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王维的少年时代,正是“东山法门”在中原兴盛、广为流传的时期。其母崔氏,“师于大照禅师30余岁,驰戒安禅,乐住山林,志求寂静”。母亲的对他的影响很深,且他和当时的禅师多有紧密的联系,如裴迪、崔兴宗更是与他一起习禅的人。

王维热心习禅,与他的个人遭际和个性都有关系。他生逢“开元之治”,和当时的读书人一样,有志于以自己的政能才干效力于朝廷。

这种豪情壮志,在他早年写的意气风发的作品中时有展现。但他的仕途很不顺利,特别是对他有提拔知遇之恩的著名宰相张九龄被罢相,给了他很大的打击。

王维40多岁后热衷于参禅习佛。他表示:“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他于是到空门去寻求寄托。他的性格又比较软弱,不那么坚定地执著于原则,后半生选择了也官也隐的道路。其实,他取号“摩诘”,显然是表示对摩诘居士的敬仰。

《旧唐书》本传说他“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唯差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他在《山中寄诸弟妹》中也说到“山中多法侣,禅诵自为群”。他所结交的朋友有许多都是“禅门”中人。

可以看出,王维在新兴禅宗形成为强大的社会潮流的时代背景下,受到了强烈的影响。促使他用禅宗的思想见解去领悟生命,感悟社会动态。

不少学者认为,禅宗的影响表现在王维诗中主要有三个方面:以禅语入诗,以禅趣入诗,以禅法入诗。

以诗明禅的发展

佛教传入中土,影响于中华学术的有两点:一为玄理的契合;一为文字的表现。

从佛教方面看,东晋以后出现了不少能诗文的僧人。他们常以诗“咏歌至道”,“降其迹而适性”,一时间警策群迷,以诗明禅成为他们创作的主要内容。但由早期佛教诗人的诗到禅僧所作的诗,发展上显然有不同的形态。这种形态的变化正与禅思想的发展相关联。

早在晋代,支遁、慧远等人就写出了一些表现禅理的诗。他们写出了一种内心体验,对于诗歌抒情表现的手法方面,是有一定艺术价值的。

到了禅宗出现,诗、禅关系出现了根本变化。由于禅变成了一种生活体验,变成了心性体察,变成了人生方式,诗意与禅意也就能一致起来。不过在具体表现上仍可明显区分为两种类型。

禅作为宗教意识,有其理论内容,禅宗的心性理论自成体系,但它是教外别传的宗教,并利用不立文字的文字,它要用象征的、比喻的、暗示的语言来表现禅理,因此也利用诗的形式。这样就产生了许多表现禅的思想的诗偈。

这些诗偈在形式上是佛典偈颂的发展,但由于它们更具有艺术性,因此更像哲理诗。例如记录在《坛经》中的神秀和慧能的示法偈就是表现精粹和深刻的哲理的作品。后出的僧粲所作的《信心铭》、永嘉玄觉所作的《证道歌》、丹霞所作的《玩珠吟》、懒残和尚所作的《乐道歌》,也都是以形象和比喻表达对禅的理解。

到了晚唐五代后“五家七宗”一出,禅就更向哲理化发展,盛行斗机锋的文字禅,禅师们写了不少开悟偈、示法偈、传法偈。

这些表现禅思想的偈颂,还是以理念为中心。其中有许多意境鲜明、韵味悠长的佳作,把它们当作哲理诗来看的话,是有一定价值的,对以后诗歌的发展特别是对宋诗的哲理化也有一定地影响。

它们在艺术上更有特色,也更有创造性,是表现禅生活的诗。因为禅师们把禅当作生活,“行住坐卧,应机接物,尽是道”。他们利用诗来描述自己的体验,抒发自己的情志,就把那种任运随缘、无所挂碍的自由自在的人生情趣生动亲切地表现出来了。

代表性的诗作是中唐时期寒山尊者与拾得尊者的诗。另外还有其他人的创作,如道吾《乐道歌》、栖蟾《牧童》等等。它们可以说是把诗与禅融而为一了。

到了晚唐以后,在诗僧中像寒山这样的诗就少了。这是因为禅宗走向了衰落,走向了形式化,那种开阔自由的精神已不复存在了。所以,如果统观我国诗歌以诗明禅的诸形态,那种表现禅生活的作品的诗歌境界最高,也最有价值。

同类推荐
  • 慧缘佛医学

    慧缘佛医学

    慧缘佛医学是慧缘上师数十年来对佛教医学研究应用和教学的总结,有很高的研究和实用价值。 慧缘佛医学的问世,不仅向人们揭示了佛教医学的奥秘和特点,其最大的愿望是给各寺庙有志研习佛教医学的僧尼法师们提供一本完善的学习范本,也给对佛教医疗学有兴趣的各界人士提供了一本参考书,书中较详细地介绍了佛医学的来龙去脉,佛教医学神秘的特点及运用方法,并将现代中西医学理论和方法与之相结合,使佛教医疗学更趋于完善,也使之更便于学习和运用。 由于本书是向人们提供一种古老而新颖的医疗保健和养生方法,其中许多方法对很多疑难杂病具有独特和神奇的疗效。
  • 圣经故事轻松读

    圣经故事轻松读

    创世的故事告诉我们神怎样用话语从混沌中创造了有序的世界,因为“神的话没有一句不带能力”,所以人们称上帝为“造物主”,人可以从身边存在的物质认识到造物主的存在。圣经用“起初,神创造天地”一语概述了创造者、被造物和伟大的创造作为,简洁地描写了神创造万物的过程,怎样从混沌空虚中将光和暗、天和地、陆地和海洋分开。在造物主的眼中,他创造的这个世界十分美好。他使万物布满天空、陆地、海洋;他安排日、月、星辰的运转;创造飞禽、走兽和水中生物,最后,他照着自己的形像创造了人。
  • 般若波罗蜜

    般若波罗蜜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堙,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里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 儒学基本常识

    儒学基本常识

    儒学创立于春秋战国时期,独尊于西汉武帝之时。在此之后的两千多年中,儒学成为了我国的显学,对我国社会的稳定、对中华文化的熔铸、对中国人性格的形成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为了传承和弘扬我国儒学,本书编者编著了《儒学基本常识》以供广大读者朋友阅读或参考。
  • 红尘禅影3:黄檗无念禅师说禅

    红尘禅影3:黄檗无念禅师说禅

    《嘉兴大藏经》新文丰版第二十册《黄檗无念禅师复问》,内容含《醒昏录》。黄檗无念禅师撰,明闻校订。明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刊行。黄檗无念禅师,名深有,明末著名禅师。深得憨山、袁宏道、李卓吾诸人之推崇。本书卷一至卷三为作者回答友人询问佛法禅理与生死问题的回信,卷四至卷六收《醒昏录》、法语、酬问、牧牛图颂,及传记资料等。
热门推荐
  • 一品毒妃

    一品毒妃

    黄蜂尾后针,最毒妇人心。上辈子甩不脱的霉运重生后竟变成了神奇的乌鸦嘴技能。“婶娘这是要去庙里上香?这天瞧着怕要下暴雨。”噼里啪啦……婶娘的马车被雷劈了。“好姐姐,可是做的新衣服,瞧着倒是好看,只怕不结实。”尚书嫡女落水,一把撕烂了堂姐的衣服。“听说堂嫂又怀孕了,连着两胎都是女儿,可别生出大四喜来。”堂嫂临盆,生出一对双胞胎女儿。前世她恋他慕他,舍了自尊委曲求全嫁给他,最终得到的却是含恨而死。贼老天给她重来一次的机会,纵然化身厉鬼,她也要让奸夫淫妇血债血偿!
  • 霸道明星之溺宠小助理

    霸道明星之溺宠小助理

    16年前,顾念暖亲眼目睹自己的母亲硬生生将手腕在床沿磨断,接着父亲将小姨娶进了家门,此后她再也不相信爱情;16年后,她遇见了凌晨那时,她是晟耀集团的继承人,他是娱乐圈数一数二的大明星两人本无交集,但是她却成了他的助理你以为这是巧合,但其实这是命中注定原来16年前的命案中,他的父母都是无辜的受害者,他由此沦为孤儿他想要报复,却不知道自己早已在初识她的那一天起就遗落了自己的心,为了她,他让自己变得更强,足以保护她一世无忧但是,一场绑架,让他彻底沉睡,她离开他的羽翼,站上绚烂的舞台顾念暖说:“我替你站上你梦想的地方,等你醒来。”【小剧场】凌晨和顾念暖的虐狗日常长大后的凌小宝,某一天凌晨:“宝贝儿。”凌小宝:“啊?”凌晨:“我叫你妈呢。”凌小宝尴尬了。顾念暖:“小宝,你为什么到现在还没谈对象?”凌小宝:“我还没遇到像您这样的。”顾念暖:“小宝实际点,你跟你爸根本无法比。”凌小宝抓狂。凌晨看着正在和顾念暖打闹的凌小宝说:“给我老婆个面子,别闹了。”凌小宝瞬间炸毛。凌晨走到顾念暖身边,温柔的说:“老婆,你去歇会喝点水,孩子我来打。”
  • 混沌女神之嗜血妖后

    混沌女神之嗜血妖后

    女强之路情之一字,甚为玄妙,她虽不懂,却也不得不世俗,信任之人的背叛,是意料之中,也是意料之外。斗转星移,时空转换,她附身于走火入魔的少女身上,筋脉尽堵。混沌入体,破而后立,灵体双修,踏上强者之路。初见他,犹如神邸,温润却也不敢触碰,她笑着饮血,还劝他来一杯。再见他,她妖娆笑着说,“我们还真有缘,要不你从了我吧。”重生异世,她恣意妄为,随心所欲,不想束缚本性。强者之路坎坷重重,她说大道无情,一人足矣,却不知已处处留情。(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万殊

    万殊

    踏上路途寻红颜,为红颜屠戮天上人间!与世为敌又如何?我只为红颜!
  • 隐黑

    隐黑

    他曾是叱咤黑客界的领袖,有着极其神秘的身份,手上经营着一个非常庞大复杂的黑客势力集团,不料人生重启,让一切回档到了十年前一个平凡的日子,而他却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少年,而正是这种寻常的少年身份、特殊的家庭环境把他推入到了一个从未有过的高度!
  • 偷心大少,休要逃!

    偷心大少,休要逃!

    “该死的高铭暄,你偷走了我的心,却又狠心地把我抛弃,消失得无影无踪!”“我苏陌颜发誓,即使追到天涯海角也要把你找到,然后当着你的面赏你几个耳光,再大声地告诉你,是我不要你了!”可是,当她再次遇见那个他,却怎么也无法实现当日许下的诺言
  • 盛宠纨绔皇女:搞定高冷帝君

    盛宠纨绔皇女:搞定高冷帝君

    绝世轻狂佣兵王,穿成九州大陆第一废柴。欺她无权无势?谈笑间自建宗门;辱她灵修为零?举手间成强者至尊;咒她灭世妖女?挥手间逆天成凤。他是绝世天才,至强战神,高冷霸道,唯我独尊,却对她宠溺入骨、疼爱至极。顾浅嘴角一抽:帝君,若我胜了,当如何?某君俊眉一挑:你胜了,我嫁你,我胜了,我娶你。
  •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该书以文化散文笔触记述西藏见闻、复原文化旧貌、自身感官体会为主,以此来讲述和剖析西藏这片土地和藏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该书不同于以往的游记类书籍,单纯从视觉感官上以“记流水账”的形式,来直观讲述西藏的风景以及自身的经历。作者更多想要表达的是以一种文化人的视角来感触西藏,探寻藏文化的精神内核和藏族人民的文化生活。除却迷人的风光、神秘的宗教和古建筑遗址,还有藏族同胞的精神文化和藏文化的独特与伟大。
  • 励志:我的黄土地

    励志:我的黄土地

    赵生有一个大大的梦想,就是有一天能够发家致富,奔小康的生活。可是天有不测风云,经过家庭变故,事业打击,婚姻失败,所有的不幸都降临在了他的身上,赵生以自己坚毅努力奋斗的品性,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怎么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现实百态,映射人性。现代版的憨豆先生——赵生。
  • 千里暮云平

    千里暮云平

    江锦的文章,文如其名,纯美中透着飘逸,读起来不但语感美,而且意蕴美,节奏更美。平日的各种细小情绪、微妙神思,都可成文。手里那支笔就是世间最懂己心的知音。他笔下的人物性情静好,宛如他心中的世界一样,岁月安好,人无恙矣,只有时光留下的美好记忆,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