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39600000011

第11章 赫歇尔与天王星

天王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天王星排在第7位。说起这颗远日行星的发现,就不得不提起一位著名的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

赫歇尔本来只是一个普通的天文爱好者,他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父亲是个乐师。在父亲的熏陶下,赫歇尔从小就对音乐怀有浓厚的兴趣,15岁时就在军乐队中演奏小提琴和双簧管。为了提高自己的演奏技巧,他专注乐理的研究,并在无心当中接触到了一些数学、天文学知识,转而走上了天文研究的道路。从那以后,赫歇尔白天为乐队写乐谱或从事演奏,由此赚取一些微薄的收入,而这些收入几乎全都被他用于科学研究上了。为了制作望远镜,他甚至把自己的家变成了一个小作坊。每到夜晚,无论天气多么恶劣,他都会不间断地用望远镜探索星空。就是在这长年累月的艰苦工作下,他才发现了一颗被别人忽略的行星。

1781年3月13日晚上,赫歇尔用自己制造的天文望远镜观测星空,意外地在双子星座附近发现了一颗略显蓝绿色的奇怪的星星。他对此很感兴趣,查阅了大量资料后,发现有些天文学家从17世纪末就已经观察到了这颗特殊的“恒星”。这颗星星在晴朗的夜空中很容易观测到,因而被粗心大意的天文学家误认为是恒星并载入了星图。

开始,赫歇尔也像其他天文学家一样,怀疑这是一颗恒星。但他没有妄下结论,而是又花了三四个月时间对这颗不起眼的星星做了连续观察。他发现这颗星星在天空中一直在极其缓慢地移动,所以赫歇尔认为它不是一颗恒星。起先,他认为这是一颗彗星,而没有想到它是行星,通过计算这颗星的轨道,赫歇尔终于发现了它是一颗沿着圆轨道绕太阳公转的新行星,离太阳的距离大概是太阳和地球之间距离的19倍。

赫歇尔怀着极其兴奋的心情,把这个发现提交给英国皇家学会,不过,他考虑到自己的资历尚浅,因此没有直接指出这就是一颗行星,而是用极其谨慎的语言含蓄地说:“我不知该如何称呼它,它在接近圆形的轨道上移动很像一颗行星,而彗星是在很扁的椭圆轨道上移动。我也没有看见彗发或彗尾。”赫歇尔的发现很快引起了其他天文学家的重视,并最终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这颗崭新的行星的发现让全世界激动不已,寂寂无闻的赫歇尔也因此成了人们眼中杰出的天文学家,英王查理二世把他请到宫廷,并向他赐予年金作为研究经费,以表彰他对天文学所作出的伟大贡献。赫歇尔对查理二世非常感激,便提议用查理二世的名字“乔治”来命名这颗新发现的行星。不过,这个提议马上遭到了天文学家们的反对,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后,大家最终同意用希腊神话中的人物乌拉诺斯的名字为这颗新发现的行星命名。乌拉诺斯是希腊神话中的第一位君王,也是众神之王宙斯的祖父。他与地母该亚结合,生下了后来的众多天神。由于他显赫的地位,这颗行星也就有了“天王星”这个中文译名。

赫歇尔发现天王星之后,便不再从事音乐工作,而是专心致志地投向天文学的研究,一生为天文学的研究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天王星的体积很大,是地球的65倍,仅次于木星和土星,在太阳系中位居第三;它的直径为5万多千米,是地球的4倍,质量约为地球的14.5倍。但是它的公转周期很长,每84个地球年才绕太阳一周。从被发现到今天,它只绕太阳运行了约两周半,正是因为这样,天王星才会不断被人们当做是一颗恒星。

天王星的最外层包裹着一层大气层,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氢和氦,以及氨、甲烷、乙炔等成分。由于甲烷、乙炔等会吸收太阳光中的红光,所以使得天王星呈现出发白的蓝绿色的光彩。

天王星的自转方式非常奇特,它的自转轴斜向一边,看上去好像是在“躺”着转动,在近日点自转轴几乎对着太阳,而其他行星(除了金星、冥王星倒着转以外)的自转轴都是几乎垂直于公转轨道面的,倾斜角度不超过30度。对于这种自转方式形成的原因,科学家们还没有找到确切的答案,一些科学家认为天王星可能在刚形成时就与一个地球般大小的星球发生了碰撞,并被“撞歪”成了现在的样子,从此天王星就横躺着自转了。

同类推荐
  • 拉封丹寓言(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二辑)

    拉封丹寓言(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二辑)

    拉封丹的寓言诗虽然大都取材千古代希腊、罗马和印度的寓言以及中世纪和17世纪的民间故事,但是它成功地塑造了贵族、教士、法官、商人、医生和农民等的典型形象,涉及各个阶层和行业,描绘了人类的各种思想和情欲,因此是一面生动地反映17世纪法国社会生活的镜子。
  • 培根论文集(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二辑)

    培根论文集(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二辑)

    《培根论文集》萃取了培根一生著述的精华,内容包括培根对人与自己、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以及人与自然等各方面关系的看法。从“论真理”、“论死亡”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热情于哲学的培根。从“论权位”、“论野心”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热衷于政治、深涪官场运作的培根。从“论爱情”、“论友情”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培根。从“论逆境”、“论残疾”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自强不息的培根。从“论狡猾”、“论言谈”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工于心计、老于世故的培根。
  • 战争与和平(二)

    战争与和平(二)

    《战争与和平》是世界文学史上一部不朽名著。作者以高超的艺术技巧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人物形象,写尽了各种人情世态。书中共有五百五十九个人物,上至皇帝、王公、外交官、将领、贵族;下至地主、商人、农民、士兵,如此众多的人物,在最善于表现人物心理与性格特征的艺术大师的笔下,被赋予了一种崭新的视觉和色彩,男女主人公们以自己精神生活的全部复杂性和独特性出现在读者面前。本书具有史诗的气魄,画面广阔,人物众多。书中既有俄国和西欧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叙,又有故事情节的虚构;既写了金戈铁马、刀光血影的战斗,又写了安逸宁静的日常生活;既有慷慨激昂的议人论世,又有细腻婉约的抒情述怀。
  • 像他们那样:成长·学习·创新

    像他们那样:成长·学习·创新

    《榜样的力量·像他们那样:成长·学习·创新》主要内容包括成长篇、学习篇、创新篇三个部分,分别介绍了与成长、学习、创新有关的名人故事。比如在苦难中成长起来的成吉思汗,在困难中依然坚守信念的松下幸之助,通过不断学习,最终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竺可桢,还有坚持创新,不断演绎传奇神话的史蒂夫·乔布斯……语言通俗易懂、情节跌宕起伏,内容丰富新颖。鼓励、引导青少年以他们为榜样,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 崩溃边缘

    崩溃边缘

    本书探讨了精神病的性质及其中隐含的生物学机制,精神病与创造性天才之间的关系,并得出一个令人惊讶的结论:发疯和创造性的想象力正是人类的进化之处。
热门推荐
  • 活着的秘密

    活着的秘密

    《活着的秘密》为短篇小说合集,语言通俗易懂,故事贴近现实,让人印象深刻。
  • 用数据说话

    用数据说话

    这是一本角度新颖、实践性强的企业管理书。从大数据时代的视野出发,结合生动的企业管理案例,针对数量化管理思维、数量化管理工具与方法、对人的数量化管理三方面,系统阐述了数量化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以此,帮助企业建立一套完整、高效、可操作性强的良性管理体制,使管理者学会用数据说话、具备精细化管理的能力,从而准确把握市场趋势、及时规避风险、高效复制成功经验,实现企业的国际化与员工的职业化,让企业在这个数据大爆炸的时代中立于不败之地。全书角度新颖别致,语言深入浅出。
  • 金明灭

    金明灭

    先灭后金!再灭大明!一个历史小白的传奇人生。农民起义军眼中的“疯魔”,文人领袖刘宗周笔下的“乱臣”,民族英雄史可法口中的“国贼”;背插着三面如此不堪的旗帜,一个画着民族主义脸谱的小生,在历史的闹剧中粉墨登场了。
  • 祥龙演义

    祥龙演义

    看观音的弟子如何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救出黄泉生母的故事
  • 捧花的我II

    捧花的我II

    于筱成熟了,郁梧背叛了,穆韵依旧了,小雅离开了。于筱在这些日子里,心被几个闺蜜刺伤,被一个男人治愈,又被一个男人刺伤,于筱的生活,可谓是凄凄惨惨。
  • 怒龙噬天

    怒龙噬天

    龙虎山弟子李显,身具龙子血脉,饕餮之体,在意外来到异界,从此开始了他的强者之路以及探索未知的旅途。面对万年一启的众神之门,强大绝伦的时空守护者,李显将何去何从?
  • 萧红精品选

    萧红精品选

    萧红被誉为上世纪“30年代文学洛神”。她是一位极具悲天悯人的忧郁情怀的作家,她作品中深厚的悲剧内容,以及富于天才创造的自由的诗性风格,可滑独树一帜。萧红把传统文学中最高雅的部分——诗、“文”(散文)与小说实现了新的对接,使中国现代小说走上散文化的道路,造就了现代文学中最具生命力的内容。
  • 谢谢你曾经爱过我

    谢谢你曾经爱过我

    丈夫出轨继姐,害我父母,还联合把我卖给一个男人。为了报复,我和魔鬼做了交易。听说,那是江城踩一脚都会震三震的男人,在我落难之时,他伸出手,问我,“要报仇吗?”我交付了自己的身,沦陷了自己的心。我以为,只要好好守护这段爱情,会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时候,才知道,原来……一场精心的阴谋,对着电话里头的人,我笑道,“慕怀瑾,我不再爱你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PRINCE OTTO

    PRINCE OTTO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稻盛和夫的24个工作哲学

    稻盛和夫的24个工作哲学

    稻盛和夫不仅是企业家,还是一个哲学家。向他学习,每个人都会有收获和启迪。杨云鹏编著的《稻盛和夫的24个工作哲学》对充满魅力的“稻盛精神”做了很好的囊括,采撷稻盛先生50余年间培养员工的核心思想,内容涵盖了工作真正的意义、在工作上的做法和心得、如何在工作中取得成绩、塑造高尚的人格等方面。“自燃型人”、“精神胜利法”、“敬天爱人”,这些原汁原味的“稻盛精神”是他不可动摇的“信念”,也是被诸多实践所证明了的杰出“工作哲学”,为身在职场的读者点燃指路明灯,同时对企业管理者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