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36300000031

第31章 荒野的诱惑与生活的顿悟

《真正的夜》开头是叙述者在一张黑暗的床上裹头大睡。从梦的摇篮外不断传来的“乒乒乓乓声”将诗人唤醒,就像一条上了钩的鱼儿一样。当他醒来后,意识告诉他乒乒乓乓声肯定是来自一只浣熊,因为那很清楚是碗盘坛罐发出的碰撞、翻滚声,而他以前也曾经历过这个“仪式”。斯奈德曾经研究过人类学,这里把生活中一个平凡的场景看作是一个仪式,可能是出于习惯,但似乎也表明这种情况是经常发生的。叙述者踉跄着从床上起身,抓起一根棍子,跌跌撞撞前去会那个闯入者,却发现原来浣熊并不止一只。他从浣熊的视角将自己描绘为一个“咚咚行走的大恶魔”,追着浣熊们到了外面的角落里,听到它们爬上一棵树时爪子刮擦树皮的声音。

叙述者从树底下抬头看:两只小浣熊正盯着他看,紧紧抓住松树两侧伸出来的两根断枝。叙述者像教训坏孩子一样,对着两只浣熊“咆哮”,责备它们老是在夜里惊醒他还洗劫他的厨房。叙述者现在静静站在树下,冷风钻进他赤裸的皮肤。他突然惊醒过来,意识到自己所处的环境,察觉到自己是如何光脚站在沙砾上,棍子如何拿在手中。此刻意识没有再缥缈不定,时间似乎停止了。叙述者在这一瞬间仿佛成了“永恒”。在这个清醒的瞬间,叙述者将他观察到的一切都囊括进来了:流入乳白色薄光的长条云;满月下松枝的黑色轮廓;松树周围对着清风“低语”的山坡;藏在暗夜中的寒冷山凹中浅唱的蟋蟀。

转身离开那棵树,叙述者沿着原路缓缓走回家中,回到床上。一阵清风吹过他的头发,使他赤裸的身体泛起一阵鸡皮疙瘩,他开始留意风吹云开月明的视觉效果和松树沙沙作响的声音。他自己则像一朵蒲公英一样开放,准备借风撒籽,或者像一只海葵那样在“冰冷似珍珠般的水中”舞动,这样的意象充满他的脑海。诗人意识到自己尽管到了50岁知天命之年,人生却“仍然”消耗在“把螺帽扭进螺栓里”这类琐事上。本节最后三行可以有几个可能的解释。或许“仍然”一词是用来表达懊悔之情,因为他过往的岁月中一直在做着琐碎的工作。然而,他更有可能是在谈论他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艺术的”与日常的。如果是这样的话,“仍然”就暗示着他对自己职业和艺术始终如一的忠诚与坚守。

叙述者隐喻地将家人睡觉的地方称为“那片阴影”,回忆起他的孩子们和与他同床共枕多年的爱人。斯奈德没有在所爱之人睡觉的“那片阴影”与紧跟其后的短语“真正的夜”之间用上一个动词“是”,但他还是将两个短语在句法上连接了起来。他“真正的夜”是与家人所住的地方同在,而不是与他适才经历过的夜的原始力量同在,无论那种强烈的美有多么迷人。毕竟,本节最后两行告诉人们在听到召唤时就该回到“真正的夜”所在的地方,不能在自然的黑暗世界中“太长时间醒着”。

意识上发生了这一转变,诗人突然发现在第五节中描述的“松散飘扬的”头发现在已经“乱作一团”;就连他的双脚,此前站在沙砾上还显然是充满活力的,此刻却已“沾满泥土”。他回到睡觉的“被窝”里,由于被浣熊吵醒,他迫切需要睡眠,因为白昼很快就会来临。通过把“伴随着黎明到来”独立放在最后一节,叙述者强调了应付每日现实生活与天明起床工作的必要性。

作为一位终身佛教徒,斯奈德曾在日本生活多年,并跟随过多位日本禅宗大师研习。有些禅宗教派寻求通过“心印”、递归的逻辑难题、描绘开悟过程的画作等方式使其教徒达到“顿悟”。60年代,苏格兰民谣歌手多诺万就把这种禅宗思想编成歌词:“起先有山,然后无山。然后又有山。”这一系列基于意识变化状态的感知就是最好的例证:斯奈德诗中表达的正是这种思想。诗歌开头,叙述者在“裹头大睡”,在完全的无意识和“梦的摇篮”的幻觉之间摇摆。从梦的怀抱之外“传来了乒乒乓乓声”,这是来自于另一种精神状态:感知,亦即现实的日常生活。这种精神状态本身也是多层次的。首先,叙述者很生气浣熊又一次打扰了他,拿起棍子前去对付入侵者。虽然成功地把浣熊赶出了他的家,他仍在不断责骂他们侵入了他的空间——物质空间和精神空间。在这一意识层面,叙述者认为自己与浣熊是独立且对立的。这种思想状态从利己主义的角度把世界分为“自我与他者”,从利他主义的角度则分为“我和你”。叙述者认为人的(自己的)关注与动物的(“他者”)关注是截然不同的,前者比后者更重要。

然而,第三节中叙述者又一次从自己的思维框架中出来。此刻他感觉到了夜风的寒冷与周围世界的样子,他的怒气平息了。在这个瞬间,他之前的意识状态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与周围的一切融为一体的感觉。这种体验使他摆脱了利己主义的愤怒和自我为中心的现实,达到了一种“顿悟”。不过,此处的“顿悟”并非典型禅宗意义上“山”的完全消失,而是自然之美环绕着他,消失的是他与世界的孤立与隔离。获得了这种强烈的统一感,叙述者转身返回日常生活的双重性中。这个交流的瞬间已经使他面貌一新。他以一种全新的意识状态回到家中,回到实际生活对他的需要中。正如他对于禅悟的精妙感悟一样,这种意识的逗留并非只为了享受乐趣,而是有着更实际的目的。换句话说,在自我之山消失之后,经过改变的个体自我必须转身再次看到山,只是此山已非彼山,不再是叙述者第一次看到的那座山。在诗歌末尾,心灵达成和解的叙述者重新进入“被窝”,为明天需要履行的家庭义务做好准备。

1992年,《巴黎评论》对艾略特·温伯格的访谈中就引用了斯奈德的话,斯奈德说,小说家纯粹依靠想象来进行写作,而诗人则是“倾向于将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东西作为他/她真正的工作,而真正的工作实际上又成为了生活。生活归根到底都是日常生活。我们所学到的东西,甚至我们憧憬借此得到开悟的东西,就是在面对我们究竟是谁以及我们究竟应该做什么的问题时,在物质层面和心理层面都完全接受,毫不回避。这也是佛教中一个非常有力的观点。”当浣熊们入侵了厨房,入侵了他温暖舒适的家庭生活时,叙述者就必须保护他的家,必须“毫不回避”地去做他应该做的事。但当他站在树下,仰视两只浣熊时,他的思想突然就发生了转变。这一转变毫无预警地控制了叙述者,而浣熊们也完全从诗中消失,一去不返。静静站在夜色中,“赤裸”的他感到寒冷,方才“完全察觉到了夜”。注意到自己“光脚立在沙砾上/棍子在手中,永恒。”时间已经停止,意识现在已经完全融入客观世界。叙述者不再是与世界相分离的存在,他与周围的世界已经合二为一,达到了“无‘我’亦无‘你’”的禅境。

人不能同时踏入同一条河流。写《真正的夜》的斯奈德已非写《龟岛》时的斯奈德。斯奈德不再是将拯救自然世界当作一切,而是一个肩负其他责任的诗人。《斧柄》发表后不久,斯奈德曾说:“如果说《龟岛》是关于北美的生活,《斧柄》则低调得多,呈现的是当你真正将一个地方当作你的家时,会有怎样的改变。”《真正的夜》结尾处是叙述者从“黑暗”中转身回归“被窝”,承认他需要睡眠,“因为苏醒会到来/每天//伴随着黎明到来。”随着黎明的到来,每天的责任和我们所有人都必须要做的“真正的工作”也将随之来临。

同类推荐
  • 人事如昨:郑振铎作品精选

    人事如昨:郑振铎作品精选

    文学大师是一个时代的开拓者和各种文学形式的集大成者,他们的作品来源于他们生活的时代,记载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包含了作家本人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思考,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永恒的魅力。他们是我们心灵的工程师,能够指导我们的人生发展,给予我们心灵鸡汤般的精神滋养
  • 睿智话自达(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睿智话自达(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这些作品有的字字珠玑,给人以语言之美;有的博大深沉,给人以思想之美;有的感人肺腑,给人以情感之美;有的立意隽永,给人以意境之美。通过阅读本书,引导读者准确、透彻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引导读者从不同角度去品味原文的主旨、情境、意蕴,在给读者以视觉上的愉悦享受的同时,也为读者带来广阔的想像空间。我们诚挚地期望通过本书,能够引领读者领略散文的真貌,同时启迪心智,陶冶性情,进而提高个人的审美意识、文学素养、写作水平、鉴赏能力和人生品位。
  • 清乾隆嘉庆道光时期诗学

    清乾隆嘉庆道光时期诗学

    乾隆时期的诗学,主要围绕着对明代以来诗学的反思展开,那个时期国力强盛,士人心态比较平和,所以当时的诗学比较注重审美和艺术的方面,到嘉庆、道光时期,清朝走向衰败,士人心态,由平和转向焦躁愤激,许多诗歌反映了现实。本书就是对乾隆时期诗学、乾隆嘉庆之际诗学、嘉庆道光时期诗学的研究。
  • 最爱听小蔡的笑声

    最爱听小蔡的笑声

    作为一名留学生家长,作者孟久成对十几名留美学生做了详尽采访,描述了他们在国内一路打拼成长的过程,以及在美国的学习、工作与生活,对他们的婚恋生活更有专章详述。本书可贵之处在于真实地反映了他们在美国的生存状态,展示了一个“立体形象”。同时涉及国内关注的一些热点问题:如留美过程,子女教育,如何择业,成功标志,人才评判,美国大学的学制。《最爱听小蔡的笑声》的另一个题材是有关美国家庭领养中国孤儿的故事,从宏观上讲述了美国家庭领养中国孤儿的由来,领养过程,抚养经历,讲述了发生在这种跨国家庭里动人、细微且国人闻所未闻的故事,有强烈的震撼力。
  • 从前没有情人节

    从前没有情人节

    从前没有情人节,那时的爱情却似乎更加简单纯粹,也格外浓烈。那个时代的爱情,通常是源于手写的情书,一支笔,几张雅致的信纸,再将一股浓浓的深情流经笔端化作墨迹,化作一个个溢满爱意的文字,便造就了一封情意缠绵的情书。而五四时期的情书更是因其肆无忌惮的缱绻缠绵,让第三者读来要掉一地鸡皮疙瘩。其中的痴、傻、肉麻、撒娇是中国人压抑了两千年热情井喷般地爆发。历数中国文坛,这样的代表性人物更是繁若星汉,鲁迅和许广平、巴金与萧珊的,徐志摩和数位红颜,沈从文和张兆和……这些情书或狂热直白、或真挚朴素、或诙谐幽默。它们记录这些爱人间真挚的情感,也一再提醒我们那早已模糊的爱情原本的模样。
热门推荐
  • 拯救孩子拯救心:一位青少年心理专家的忠告

    拯救孩子拯救心:一位青少年心理专家的忠告

    本书是一本指导家长和老师如何让孩子摆脱面临的各种压力的指导书,作者在书中指出当今的孩子面临着学习、身体、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但最严重的压力还是来自心理方面。心理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因此要培养孩子健全身心的重中之重是培养孩子拥有一个强大的内心,有了强大的内心才能轻松的面对一切压力。
  • 少爷的正确饲养方式

    少爷的正确饲养方式

    天姿国色、仪态万端、才华绝代以上词语跟女主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丰神俊朗、温和如玉、雅若谪仙同样这些词跟男主也不沾边。顾媛媛的梦想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成为一名合格的大丫鬟,等有朝一日放出府就自个儿开个小铺子,过个小日子。谢意的梦想是为非作歹,酒池肉林过着称王称霸的日子。一个本分的丫鬟如何把自己少爷从小笼包养成大肉包的故事。
  • 棣秋馆戊戌日记

    棣秋馆戊戌日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鱼馆幽话2

    鱼馆幽话2

    《鱼馆幽话2》由四个中篇故事(鬼狼驿,天盲山,桃隐刀,羁云滩)组成,故事的背景放在北宋后期的汴京,言语刻薄却古道热肠的神秘少女鱼姬开了一家叫做倾城鱼馆的酒栈,煮酒烹茶,结识了精明过人、铁汉柔情的名捕龙涯,和单纯可爱的猫妖明颜和疲懒搞笑的小泼皮狐狸三皮一起给友人讲故事,每个故事是单独的,但彼此之间相互有联系。
  • 孙膑兵书

    孙膑兵书

    《汉书·艺文志》称“《齐孙子》八十九篇,图四卷”,但自从《隋 书·经籍志》开始,便不见于历代著录,大约在东汉末年便已失 传。1972年,银雀山汉墓竹简出土,这部古兵法始重见天日。但由 于年代久远,竹简残缺不全,损坏严重。经竹简整理小组整理考 证,文物出版社于1975年出版了简本《孙膑兵书》,共收竹简364 枚,分上、下编,各15篇。对于这批简文,学术界一般认为,上 篇当属原著无疑,系在孙膑著述和言论的基础上经弟子辑录、整理 而成;下篇内容虽与上篇内容相类,但也存在着编撰体例上的不 同,是否为孙膑及其弟子所著尚无充分的证据。
  • 杀手的那些回忆

    杀手的那些回忆

    你挨过骂、受过辱、被暴打,四周遍是冷眼嘲讽吗?想过自杀,甚至杀人,或是觉得自己会被别人杀了。那晚,在回家的路上,突地想写个关于杀手的故事。那刻只感觉脑海里真有个杀手。不能否认的是,我心里本就充满了杀气。说白了,那是一股怨念,一股不甘被现实玩弄的意念。或许这本就是一本带点悲观主义的故事,我希望它能化去我的一身厉气。最后一句——我愿持短刀迎这三千敌客,你可愿陪我看这场血雨腥风。
  • 我的叼丝男神

    我的叼丝男神

    世上叼丝千千万,渴望逆袭者更是不计其数,逆袭成功的却是屈指可数。徐洛是大千世界中一名普通的大学生,女神从天而降把他锻造成男神,便疯狂的开启了属于他自己的修仙之路,并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
  • 山村怨婴

    山村怨婴

    十五年前,奶奶正在地里面干活。当她走到埋在他们地里的那座坟头旁的时候,听见里面传来一阵娃娃的哭声。被吓的立刻小跑回去告诉我爷爷,爷爷看到被吓的脸色都变了的奶奶,呸的一下吐出了口里的那袋烟,对我奶奶道:没出息的玩意!怕什么?那是我们家的人。然后,爷爷就从坟里面把我挖出来并养了起来……
  • 只取一瓢祸水饮

    只取一瓢祸水饮

    某著名两性作家曾说:“如果一个平凡的女人碰到一个美女,她会嫉妒对方,但还不至于引起一场灾难。但是如果一个平凡的女人碰到一个美男,而他们还相爱的话,trustme,这是一场灾难。”王水水一度觉得这话有问题,看见美男出没,扑上去都来不及了,怎么可能是灾难?然而当刘小溪出现后,她的这个想法就彻底幻灭了。谁让这天煞的刘小溪,温柔顺手拈来,腹黑深藏不露。遇到这样的终极boss,王水水除了哀叹一声,只能乖乖就范。
  • 我的羊皮卷枕边书

    我的羊皮卷枕边书

    年青人不应是一个爱的能力缺失的群体。他们知道爱的本质,也享受爱的温暖,既是给爱的主角,又是受爱的主角……年青的朋友们,别放下手中的这本非羊皮做的《羊皮卷》,这是属于你们的《羊皮卷》。不要认为冯雪钰编著的《我的羊皮卷枕边书》这本书离你的生活太远,你需要的生活不是“三点一线”,你的生活需要多姿多彩。况且,当你脱离学校和家长的庇护后,你该怎样独自面对生活,面对社会呢?所以,年青的朋友们,每当夜阑人静,每当一切都收拾停当,窝在床头,拾起一册,随手而翻,你会在短短的几分钟内获得非常丰厚的精神食粮。相信《我的羊皮卷枕边书》会让你豁然开朗;让你相信成功就在你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