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33600000011

第11章 五千年前的史前文化遗址

五千年前兰州是什么样子?这是一个许多人想知道,但又无法了解的问题。从上个世纪初期至今,兰州境内发现了大量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这些古遗址出土了一大批先民遗留的生产生活用具和古动物化石,给我们推断出兰州先民的大致生活状况,揭开兰州地区五六千年前的自然和社会状况提供了依据。

大约五千年前,兰州植被条件相当好,气候温和湿润,南北两山处处是潺潺的流水。今天已经干涸的阿干河等河流水势汹涌,其他的小沟小岔更是流水咕咕。

今天兰州城区周边上的王保保城、青白石、沙井驿、十里店、徐家湾、大沙坪、西固城、土门墩、蒋家坪、彭家坪、牟家湾、西果园、青岗岔、龚家湾、兰工坪、四墩坪、华林坪、中山林、雁儿湾等地都有原始先民的生活遗迹。考古学家曾经在七里河黄峪沟陆家村发掘出了一个面积达十万平方米左右,距今约5000年的史前文化遗址。这是一个属于马家窑文化类型的遗址,不仅出土了石刀、石斧、石铲、石纺轮等石器类生产工具,还有大量骨质类生产生活工具,如骨针、骨锥、骨耳环、骨指环等。同时,还出土了夹砂粗质红泥陶片、彩陶碎片,以及窑址、灰坑、灶址等。在人们居住地上还发现了羊、牛、猪、鸡、鹿等动物的骨骼。

通过发掘兰州的古遗迹,人们能够看到当时社会的大体状况。从遗址出土的聚落遗迹来看,原始居民们选择了面临黄河而又背风的地方作为居住地。氏族的聚落内,各种房屋的排列整齐有序,先民们已经有了原始的规划意识。那时,男女基本平等,人们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中,由于房屋比较低矮需要猫着腰才能进屋,屋中间有一个灶,靠墙的地方放置着各种彩陶做成的器皿,有些用来盛水,有些则用来盛装收获的谷物,还有些则是特殊用途的器物。兰州先民们正处在贫富分化的转折时期。兰州城关区白道沟坪发现的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的大型窑场遗址,证明先民们有着比较高超的陶器制作技术。当时,人们能非常娴熟地制作出各种彩陶,这给原始先民的生活提供了极大帮助。这些彩陶就被称之为“马家窑”文化类型的彩陶。

这时,生活在兰州地区的原始先民们,已由狩猎阶段进入驯养家畜家禽和原始耕作的农业生产阶段,最终形成以畜牧业和农业为主的部落。

清晨,原始先民们按照性别、年龄进行分工,然后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一部分人带着石刀、石斧、石锛、陶刀等工具在集体的公共田地里,进行农业种植生产。而另外一部分人则在黄河边捕鱼,还有些人则在丛林中围捕各种小动物,以作为生活的补充,还有些原始先民则在居住地饲养家畜。

尽管人们努力奋斗,每天辛勤地劳作,采用各种方法寻找食物,但由于工作效率低下,仍免不了要挨饿。人们衣着非常简陋,夏天穿着用麻布制成的衣服,冬天则用骨针缝制兽皮制作成简单的冬装。

大自然的风云雨雪、兰州地区的山川形势,给先民的生活制造了诸多困难,在为他们提供一个广阔的展示机会的同时也考验着先民们的生存能力。那时,社会生产力非常低下,再加上食物有限,原始先民的死亡率非常高,许多人20多岁就去世了。研究表明,30、40岁的原始人已经是非常难得的高寿了。

伴随着社会进步,先民也在艰难中向前迈进。人们用非常简陋的生产工具同大自然进行抗争,但是力量非常弱小,因而他们就往往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一些神话上。为了应付突如其来的灾难,为了能够延续生命,人们只能结成以血缘为纽带的集团。这种氏族公社的原始社会组织,使原始先民能够借助集体的力量,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下去。那时四处泛滥的洪水经常冲毁人们的聚落。先民们在同大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希望能够出现一位神奇的治水英雄,采用人们意想不到的方法,轻而易举地战胜洪水,或者他本身具备有超自然的力量,能够劈山凿石,让洪水顺着人们的意愿流淌。在这样的情况下,兰州的大地上诞生了许多神话传说,其中之一就是大禹治水的传说。

同类推荐
  • 中华家训(第八卷)

    中华家训(第八卷)

    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勤劳善良的中国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悠久的中华古文化,具有比血缘更强的凝聚力,它把全世界的华夏儿女紧紧地联结在了一起。
  • 芳香秘境

    芳香秘境

    香是人类生命中最美好的感动,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也具有极大的意义。想到香,我们的脑海中就会浮现花香、香水、食物、或烧香的香味,又或者是化妆品的香味等,而这种种香味,大多伴随着我们生命中美好的记忆。
  • 李劼人说成都

    李劼人说成都

    懒散近乎“随时随地找舒服”。以坐茶馆为喻罢,成才人坐茶馆,虽与重庆人的理由一样,然而他喜爱的则是矮矮的桌子,矮矮的竹椅——虽不一定是竹椅,总多关是竹椅变化出来,矮而有靠背,可以半躺半坐的坐具—— 地面不必十分干净,而桌面总可以邋遢点而不嫌打脏衣服,如此一下坐下来,身心泰然,所差者,只是长长一声感叹。本书从李劼人小说中分门别类,节录出有关成都文明发展的大量文字,如清末的叽咕车(鸡公车)到抗战时的木炭汽车,足以见出成都交通的一个侧面。所有这些变迁的实录,后人完全可以视为一代信史。 其中收入本书的《成都是一个古城》和《旧帐》,都是一九四九年后没有公开发表过的。
  • 文明起源:河姆渡遗址(文化之美)

    文明起源:河姆渡遗址(文化之美)

    这里,是华夏文明的起源;这里,坐拥七千年的历史文化;这里,具有得天独厚的人文旅游资源……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在新世纪曙光的映照下,折射出灿烂的光辉和无穷的魅力,也彰显出它顽强的生命力和永不枯竭的活力。
  • 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

    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

    《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以下简称《梅花审美》)是从来探讨中国梅文化众多论著中穖性最为突出者。如论梅之开发利用,历史远及七千年以上的新石器时代。从采用梅果于祭祀和烹调(增酸味,催肉熟),经过汉晋南北朝梅花欣赏的兴起,再经隋唐五代梅花审美欣赏的发展,通过北宋梅文化象征之生成尤其是南宋梅花审美文化的鼎盛与成熟,元代梅文化高潮延续,直到明清梅文化之稳定发展,真是既系统全面,又突出了一时期的特殊性。
热门推荐
  • 至尊宝宝狂傲娘亲

    至尊宝宝狂傲娘亲

    被亲信背叛而死,她穿越至草包公主轩辕隐月身上。当昔日草包再次出现在世人面前,潋滟风华让人不敢逼视!手持轩辕剑,脚踩万里鲲鹏,身边还跟着一个古灵精怪的小不点,她以绝代风姿傲视苍穹,睥睨天下!而回首时,总有一人站在灯火阑珊处,宠溺的看着母子俩,为她们保驾护航!【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桃林那处

    桃林那处

    每日像斗士似的,在男人堆里拼搏的阿慧,生情冷漠,手段毒辣,在圈中有很高的声望和地位.人们私下里都说,她根本就不是个女人,她是一个外星怪物,一个没有人类的七情六欲,只有无尽斗志的非人类.可是一场祸事,却让这个冷酷的女人享受到了人世间的最普通的温情,她感觉自己是真的重新又活了,是真正的活着......
  • 以剑之名想你

    以剑之名想你

    以前看小说的时候,顾晓就一直想着,如果自己也可以像小说里面的主角一样飞来飞去会不会很了不起。当她真的来到这个武侠世界的时候,她有点怀念以前了。
  • 天都遗迹

    天都遗迹

    本书分为五大部分:红旗飘飘——红军与海原长征西征文献摘编;旧闻拾遗——沧桑岁月往事并不如烟的见证;风雨履痕——荣辱历劫无怨无悔的人生之路;天都访古——海原古代地理文化考述;金石览胜——海原钟铭碑刻宗教文化展示。
  • 伐逆

    伐逆

    苏景只想安静活着,颗粒归仓,儿孙满堂,承欢膝下,绕竹青黄。谁知天有不测,祸事连连,无奈卑微者只能昂首向前,摘寒星,揽日月,披沥烟尘,颠倒乾坤。
  • 强身壮骨科学养生滋补食谱

    强身壮骨科学养生滋补食谱

    当今世界,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高强度、高效率的生活现状,使众多忙于工作、精神压力大的人们越来越吃不消,因而前所未有地重视起自身保健了。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使人们“重返大自然”的心理越来越强,在这一背景下药膳食疗这一独特的中华文化宝库的奇葩,越来越显示出她深厚的底蕴和夺目的光彩,为此我们精心编写了这本《强身壮骨科学养生滋补食谱》,希望读者能在获得美味可口的佳肴同时,也滋补了身体,祛除了疾病,拥有健康、快乐的人生。
  • 一口气读懂经济学2

    一口气读懂经济学2

    本书以短小生动的小品文写作方式,从你熟悉的生活场景出发——在路上、在餐厅、在电影院、在厨房、在卧室、在争吵中、在生气时、在小朋友的书包里捕捉随处可见的经济学奥秘,如下午茶一般悠闲而有趣,却又浓香醇厚,回味无穷!
  • 归梦媱

    归梦媱

    慕洛凝:生在慕府,是生命的一场华丽的错误。只因我是一只自由的鸟。落寞的荒凉也罢,凄惨的孤寂也好,高高的城墙却把我禁锢在繁华的荒芜。看看庭院中繁茂的花丛,究竟哪里是我的落根之地,可以让我自由生长。即便是我爱你,我也不要在皇宫的囚牢里生存,那不过是更华丽的鸟笼,将我的心永远封寂。即便是我爱你,我也不要在后宫的勾心斗角下屈辱。我爱你,多希望只是一厢情愿。可是你爱我。。。我不愿看你落入深深的忧伤。你叫允寂,但我却不允许你寂寞。
  • 乌托瓦尔

    乌托瓦尔

    穿梭在各个世界的佣兵。除前两卷外都将是原创世界。在乌托瓦尔连接的世界中,你将会看到:西方奇幻:龙与恶魔的存在。东方仙侠:法宝与法术的奇异。都市传奇:虚拟与现实的碰撞。黑道争霸:黑与白的战争。…………每一卷都会来到不同的世界,都会为你带来不一样的精彩。Utopia乌托邦+Valhalla瓦尔哈拉(英灵殿)=Utoval乌托瓦尔
  • 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讲述的是20世纪30年代,东北边陲小镇呼兰河的风土人情。宗法社会,生活像河水一样平静地流淌。平静地流淌着愚昧和艰苦,也平静地流淌着恬静的自得其乐,在这里生活着的是《呼兰河传》的人们。这部作品是萧红后期代表作,通过追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表达出作者对于旧中国的扭曲人性损害人格的社会现实的否定。讲述了作者的童年故事。作家以她娴熟的回忆技巧、抒情诗的散文风格、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造就了她“回忆式”的巅峰之作。茅盾曾这样评价她的艺术成就:它是一篇叙事诗,一片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