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32400000016

第16章 一般原则

前面所讨论的品性教育,主要是婴幼儿时期的事情。如果处理得当,六岁以前便能基本完成。我并不是说过了这个年纪,品性就不会变坏,无论什么年纪,不良的环境和条件都会产生危害。我的意思是,六岁以后,那些从小受过正确训练的孩子应当具有走正路的习惯和愿望,只是环境需要注意罢了。

只要校方多少有点理智,一所由六岁以内受过正确教育的孩子组成的学校就会具有良好的环境,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考虑道德问题是不必要的,因为所需要的其他美德应当由纯粹的智力教育中自然产生。我并不是要妄称这是一个绝对的原则,而只是想让校方知道他们所应着重的问题。我确信,如果孩子在六岁前已经受过良好的教育,校方最好把精力主要放在纯属智力的进步上,并借此促成所需品性的进一步发展。

让教育受道德因素的影响,于智力,并且最后于品性,都将具有恶劣的后果。不应认为某些知识有害,某些愚昧有益。所传授的知识应当为智力目的而传授,不可为证明某些道德或政治的结论。从学生角度上看,教学的目的部分是为了满足他们的好奇心,部分是为了使他们获得所需要的技能,以便他们能自己去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从教师角度上看,也是为了刺激某种有益的好奇心。但是,即使学生的好奇心与校内课程毫不相干,也不可稍加阻挠。我并不是说学校的课程可以被中断,而是说这种好奇心理应受到称赞,并应告诉学生如何在课外去寻求满足,例如借助图书馆里的书籍。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向我提出疑问。如果男生的好奇心是病态的或不正当的,那该怎么办?如果他们对猥亵之事或有关虐待的描写感兴趣,那该怎么办?如果他们只注意窥探他人的行动,那该怎么办?这种好奇心也该鼓励吗?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有所区分。毫无疑问,我们不应让孩子的好奇心始终限于这些方面。但是,我们也不应使他们感到想了解这类事情是有罪的,或设法不让他们知道这方面的知识。这种知识的吸引力几乎总是由于它被禁止的缘故,有时也与某种病态的精神状况有关,需要进行治疗。然而,禁止和道德恐吓决不是正确的疗法。作为最普通和最重要的例子,让我们注意一下猥亵之事。我不相信这种事会发生在一个对待性知识像对待其他知识一样的孩子身上。搞到淫秽图片的男孩往往得意于他这方面的能力,并会因超过他缺少魄力的同伴而自豪。如果公开而坦率地告诉他有关性的一切知识,他就不会对这类图片感兴趣了。然而,如果他仍有兴趣,那就应请这方面的医学专家进行治疗。治疗应当从一开始就鼓励他自由表达他最惊人的想法,然后再不断向他提供大量丰富的材料,渐渐增加技术性和科学性,直到使他觉得索然无味为止。当他感到再无别的东西可了解,并且他所了解的一切也是平淡无奇时,他就治愈了。此事的要点是,性知识本身并没错,错误在于那种只关注某个特定问题的习惯。着迷现象不是竭力分散注意力所能消除的,而对问题的充分讨论却可奏效。通过这种方式,兴趣可以成为科学的,而不是病态的,若能做到这一点,这种兴趣便能在其他兴趣中取得合理地位,而不再是一种迷恋行为。我确信,这是对待狭窄的和病态的好奇心的正确方法。禁止和道德恐吓只会使它恶化。

虽然品性的完善不应成为教学的目的,但有些品性是非常可取的,对于求知也是十分必要的,这种品性或可称为智力美德。这些美德应由智育中产生,但它们应成为学习上的需要,而不应成为专为求取的美德。在我看来,这些品性主要有好奇心、虚心、有志竟成的信念、耐心、勤奋、专心和一丝不苟。其中,好奇心是基本的,如果好奇心强烈,并且目标正确,其余的品性便会随之而来。但是,也许好奇心尚未积极到足以成为整个智力活动的基础。还应当愿意做困难的事情,所学的知识在学生看来应是一种技能,就像游戏或体育的技能一样。我认为,这种技能的一部分难免只是那些人为课程所需要的,然而,如果能使学生感到它对于某些课外的事情同样不可或缺,则是非常重要的。知识与生活的脱节令人遗憾,虽然在校期间也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当这种脱节极为难免时,应该偶然谈及此种知识的用途——最广义的用途。

尽管如此,我想还是应当给纯粹的好奇心留有充分活动的余地,否则许多极有价值的知识(如理论数学)就永远不会被发现了。撇开任何实用性不谈,在我看来,许多知识本身就有价值。我不希望鼓励青年过于注意知识的日后用途,无私的好奇心是青年固有的,同时也是一种很有价值的品性。只有当好奇心缺乏时,才可求助于对实用技能的欲望。两种动机都各有其特定的位置,但不应允许它们彼此排斥。

只要求知欲真切,就一定会虚心。那种怀有其他欲望并自信已经知道真理的人,才会不虚心。这就是孩子普遍比成人虚心的原因。一个人的活动几乎必然会与某个智力上的疑难问题的判断密切相关。牧师不可能对神学无偏见,而军人也不可能对战争无偏见。律师必定坚持罪犯应受惩罚——除非他们能提供头等律师费。教师必定赞成那种与他的教育和经验最相适应的教育制度。政治家几乎会不由自主地信奉那个最有可能给他官职的党的理论。一个人一旦选定他的职业,便不会时常考虑别的职业是否更好。因此,虚心以后会受到各种限制,虽然限制应当尽量减少。但是在青年时代很少出现那种被威廉·詹姆斯称之为“被迫选择”的情形,因此也很少需要有“相信的愿望”。应当鼓励青年人将一切问题都看成是悬而未决的,并且作为争论的结果,任何见解都有抛弃的可能。这种思想上的自由并不意味着在行动上也应完全自由。孩子不可因看过有关在南美洲北岸探险的故事书,就自由地跑到海上去。但是,只要他仍在学校受教育,他就可以自由地认为当海盗比当教授好。

专心是一种很可贵的品性,未受过教育的人很少具有这种品性。诚然,随着孩子步入成年,专心程度自然会大大增加,婴儿考虑任何一件事都不过几分钟时间,但以后每过一年,他们的注意力就集中一分,直到他们长大成人。尽管如此,未受过长期的智力教育,他们很难达到足够的专心程度。理想的专心具有三种特征:深入、持久和自愿。阿基米德的故事是深入的例子:据说当罗马人攻陷叙拉古城,走到跟前杀他时,他竟然没有察觉,因为他正深入研究一道数学题。能够长时间地专注于一件事,对于取得可观的成就,甚至对于理解任何复杂或深奥的问题,都是不可或缺的。如果对某事有浓厚的兴趣,自然会产生这种效果。大多数人都能长时间地专注于一道机械的智力题,然而这种专注本身并无大用。要想真有价值,专注必须能受意志的支配。我的意思是,即使某种知识本身并无趣味,但只要人们有足够的动机,他们仍能强迫自己掌握它。我认为,高等教育所提供的首先是这种由意志支配的专注。在这方面,旧式教育是值得称赞的,我怀疑现代的教育方法能否成功地说服人们自愿忍受烦闷与枯燥。然而,如果现代的教育制度中确实存在着这种缺陷,它决不是不可弥补的。关于这个问题,我以后再讨论。

耐心和勤奋应该是良好教育的结果。过去人们一直认为,这两种品性通常只有具备那些由外界力量强迫养成的良好习惯才能获得。毫无疑问,这种方法有些效果,人们或可从驯马的实践中看到这一点。但是我认为,更好的办法是激发人们战胜困难的勇气。我们可以将困难分成不同的等级,以使人们一开始就能比较轻松地赢得成功的喜悦。这会使人感受到坚持的报偿,从而逐渐增加所需要的恒心。以上所说的也完全适用于这样一种信念,即知识虽难,但并非求不到,因为产生这种信念的最佳手段是,引导学生解决一系列经过认真分类的问题。

和那种自愿支配注意力的品性一样,一丝不苟的品性也许是教育改革家所不大重视的。巴拉德博士明确指出,现在我们的小学在这方面不如过去做得好,虽然在许多方面大有改进。他说:“在18世纪和19世纪初,学校每年考试时都要进行大量的测验,并根据测验的结果来发放助学金。如果今天对同龄的学生进行同样的测验,成绩肯定明显大不如前。无论我们做何解释,其事实是无可怀疑的。总的说来,学校工作的准确性,至少是小学工作的准确性,已经不如25年前。”巴拉德博士将此问题论述得极为透彻,我没有补充的必要。然而,我要援引一下他的结束语:“在进行了各种演绎之后,它(准确性)依然是一种高尚且鼓舞人的理想。它是知识的道德:它规定了它在追求自己的理想时所应遵循的东西。因为我们在思想、语言和行动上的准确程度,就是对我们忠于真理程度的初步检验。”

使那些现代方法提倡者感到困难的是,以前所教导的准确性已令人厌烦,如果能使教育变得有趣些,就算是很大的进步了。然而,这里我们必须有所区别。源于教师的烦恼是完全不可取的,学生为实现某种远大目标而自愿忍受的烦恼,如果不太过分,则是很有价值的。使学生充满多种不易满足的欲望——弄懂微积分、阅读荷马的作品、精通小提琴,等等,应当成为教育的一部分。所有这些都有它们各自的准确性。

有能力的学生将会不厌其烦,并自愿接受严格的训练,以求获得自己所向往的知识和技能。如果善于鼓励,那些能力欠佳的学生通常也会具有同样的志向。教育的动力应当是学生的求知欲,而不是教师的威严,然而,这并不是说教育在所有阶段都应是温柔、轻松和愉快的。这尤其适用于准确方面的问题。追求准确的学问往往令人厌倦,然而这对于一切完美的东西都是必不可少的,这一事实可以通过适当的方法向学生讲明。现代教育方法只要在这方面不够严格,肯定会出毛病。此事和其他许多事情一样,人们对于不良的旧式训练法的反感已经趋于过度的宽松,因此这种状况必将产生一种新式训练法,这是一种较之旧式外向威严更为内向且更符合学生心理的训练法。准确性就是这种新式训练法在知识上的表现。

准确的种类很多,而每种又各有其自己的重要性。其中主要是有肌肉的准确、艺术的准确、事实的准确和逻辑的准确。每个孩子都能理解肌肉的准确在许多方面的重要性,它是健康孩子用所有空闲时间去学习的控制身体的需要,以后又是威信所依赖的游戏的需要。但是准确还有其他一些与学校教育有关的形式,如语言规范、书写无误和演奏正确。

孩子将根据环境来决定这些东西重要或不重要。艺术的准确很难解释,它与产生情感的合理刺激有关。有一个办法可以培养这种重要的准确性,就是让孩子背诵诗歌——例如,为表演而背诵莎士比亚的剧本——当他们背错时,要让他们感到原文何以更好。我相信,凡是美感普遍存在的地方,人们都会教孩子学习各种传统的表演项目,如唱歌和跳舞,这是孩子所乐于学习的,但他们必须准确地依照惯例才行。这能使他们注意到各种细微的差别,而这对于准确性是至关重要的。我认为,演戏、唱歌和跳舞是培养艺术准确性的最好办法。绘画次之,因为容易以忠于模特儿为标准,而忽略艺术的标准。诚然,规定动作的表演也算是原型的再现,但那是一种为艺术而创作的原型,原型被模仿是因为它是完美的,而不是因为模仿是完美的。

单纯追求事实的准确性,是令人极其厌烦的。记住英国历代君主的日期,或者各郡及其首府的名称,是使学生感到畏惧的事情之一。通过兴趣和重复获得准确,则比较好。我始终记不住那一长串岬角的名字,但8岁那年我就能说出几乎所有地铁站的站名。假如孩子能看到一部描写轮船周游海岸的影片,他们会很快记住各个岬角的名字。我不认为这些岬角值得记住,但是假定值得的话,那就应当采取上述教学方式。所有地理课都应当通过电影来教,教历史起初也应如此。开办费固然很大,但政府是承受得起的。而且教学上的便利将会带来以后的节约。

逻辑的准确是以后争取的事情,不应当勉强很小的孩子。背会乘法运算表当然属于事实的准确,只是在很久以后,它才变成逻辑的准确。

数学是这方面教育的自然工具,但是,如果让数学成为一系列武断的规则,它就会失去这种作用。规则固然必须记住,但是在一定阶段,产生这些规则的理由也必须解释清楚;否则,数学就没有多少教育价值了。

现在我来谈谈在讨论准确性时已经涉及的一个问题,就是使各种训练都产生兴趣,究竟有多大的可能性或合理性。旧观念认为,大部分训练必然是单调乏味的,唯有严厉的权威才会使普通男孩持之以恒。(过去,普通女孩是与教育无缘的。)现代观念则认为,训练能够产生极大的快乐。我赞同新观念远胜于旧观念,然而,我认为新观念也有某些局限性,尤其是在高等教育方面。我要首先讨论现代观念中的正确部分。

现代儿童心理学家都强调不催促幼儿进食或睡觉的重要性:这些事情应由孩子自愿去做,而不应进行引诱或强迫。我自己的经验完全证实了这一理论。起初我们不知道这个新理论,因此采用的是旧方法。旧方法极不成功,而新方法却是完全成功的。然而,这决不意味着现代父母可以在进食和睡眠方面撒手不管。恰恰相反,父母应当尽力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要按时开饭,无论孩子吃与不吃,都必须规规矩矩地坐在桌前,直到用餐完毕。要按时就寝,并且孩子必须躺在床上。他可以搂着动物玩具睡觉,但不能是那种会叫、会跑或使人兴奋的玩具。如果那动物玩具备受孩子的喜爱,可以假设动物困了,孩子必须哄它睡觉。然后要离开孩子,这种办法通常可使孩子很快入睡。但是决不可让孩子认为你渴望他睡觉和吃饭。这会立刻使他觉得你在求他帮忙,这会使他产生一种权力感,从而使他越发需要引诱或惩罚。他吃饭和睡觉应当是情愿的,而不是为了讨你喜欢。

显而易见,这种心理在很大程度上也适用于学习。如果你坚持教育孩子,他就会断定你在要他做某种不愉快的事情来让你高兴,从而产生一种抵触情绪。如果一开始就有这种情形,那它将会始终存在,以后,考试及格的愿望也许是明显的,并且也会为此而去努力,但这并不是出于纯粹的求知欲。相反,如果你从一开始就去鼓励孩子的求知欲,以后又把向孩子提供他所要的知识视为一种恩惠,情况就会截然不同。所需要的外部约束要少得多,并且无需费力就能引起孩子的注意。要使这种方法获得成功,必须具备某些条件,而蒙台梭利女士能够成功地在极小的孩子中间创造出这些条件。功课必须有趣,并且不是太难。起初必须有其他稍大一点的孩子的示范。同一时间不能有其他明显有趣的事情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有数种要孩子做的事情,让他自己选择,单独去做。

在这种情况下,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十分快活,并且无需强迫便能在5岁以前学会读和写。

同样的方法究竟在多大程度上适用于较大的孩子,尚属疑问。随着孩子不断长大,他们将越发具有长远的动机,因此已无需使所有的细节都变得有趣。不过我认为,教育的动力应当来自学生的总原则,任何时候都不能变。周围的环境应当有助于这种动力,并使厌烦和孤立成为学习的替换物。但是任何宁愿厌烦和孤立的孩子应当允许做出这种选择。

单独工作的原则可以推广,虽然在幼儿期过后,一定量的班上工作似乎不可缺少。但是,如果必须使用外部力量来强迫孩子学习,那么除非孩子有病,大概错在教师身上,或是由于先前的道德教育不良。如果孩子在五六岁以前受过适当的训练,那么任何一位好老师都应当能够引起他的兴趣。

若能做到这一点,好处极大。教师将成为学生的朋友,而不是敌人。孩子将会学得更快,因为他是合作的。他学习时的疲劳也会减少,因为他不必时刻强迫自己集中精力。并且他的主动性也会加强,而不是削弱。鉴于上述好处,似乎值得假定学生能够凭借自己的欲望去学习,而无需教师的强迫。如果这种方法对少数学生无效,这些学生可以隔离,以便采用别的方法施教。不过我相信,上述方法适于孩子的智力,因此很少会失败。

由于讨论准确时所提到的原因,我不相信真正完善的教育能够自始至终都是有趣的。无论人们如何渴望了解一个学科,其中某些部分肯定是枯燥无味的。但我相信,只要有适当的指导,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这些枯燥部分的重要性,并且无需强迫也能学完。应当根据学习成绩的优劣来利用表扬和批评的促进作用。学生是否具有这种必要的能力,应当像在游戏和运动中那样显而易见。一门学科中枯燥部分的重要性应由教师讲明。如果这些方式全都无效,那就只能把那孩子归入迟钝类,将他由智力正常的孩子中挑出来,单独施教,但是必须注意不要让此举含有惩罚意味。

除非遇有极特殊的情况,甚至在幼儿期(即4岁以后),教师也不应由父母充当。教学是一项需要特殊技能的工作,虽然可以学习,但是大多数父母都没有这种学习机会。学生的年龄越小,所需要的教学技能就越高。并且撇开这一点不谈,在正式教育开始之前,父母与孩子经常接触,所以孩子对父母有种种习惯和希望,而这对教师就不完全相宜。另外,父母对于孩子的进步很容易期望过切和过重。如果孩子聪明,父母就会异常高兴;如果孩子迟钝,父母就会异常愤怒。父母不适合给自己的孩子上课,就像医生不适合给自己的家人看病一样。当然,我并不是说父母不应正常施教,我只是说,即使他们有资格教育其他人的孩子,他们通常也不会成为传授学校正式课程的最佳人选。

在整个教育期间,从第一天到最后一天,应当有一种知识上的冒险意识。这个世界充满了疑难问题,若有足够的努力就能理解。理解疑难问题会使人感到振奋和愉快,每一个好教师都应当能使学生产生这种感觉。蒙台梭利女士描写过她的学生学会写字时的欢乐,我始终记得我初次读到牛顿从万有引力定律推演出开普勒第二定律时的狂喜。没有多少欢乐能如此纯真或如此有益。主动的和独立的学习能使学生获得发现的机会,从而使得他们在知识上的冒险意识较之一切东西都在课堂上学,要常见得多和强烈得多。要尽可能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这就是使教育变苦事为乐事的秘诀之一。

同类推荐
  • 女人一辈子就那些事儿

    女人一辈子就那些事儿

    《女人一辈子就那些事儿》指导女性拥有幸福生活的畅销经典,最不可替代的女性魅办修炼真经,内容包括:婚姻是女人一生的幸福追求,是女人一辈的事;孕育子女是女人一生不可推卸的事;搭建人脉,为自己编织一张“幸福之网”也是一件不容小觑的事;作者用生动典型的事例阐述了一个女人一辈子要做的事,这些事做好了,女人也就离幸福不远了。
  • 谁是企业最受欢迎的人

    谁是企业最受欢迎的人

    要么赢得青睐,要么遭到淘汰。受欢迎的人,不会失业!受欢迎的人,获得提升!受欢迎的人,不可替代!阅读本书,可以有效地促进个人和企业的发展,使企业和个人共同成长,实现双赢共荣。
  • 职场文化:狼道VS羊道

    职场文化:狼道VS羊道

    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不同的环境造就不同的职场文化:欧美企业重视个性,所以轻松的人性化管理细节随处可见;日韩企业等级制度分明,人人要学会谦逊礼貌。而中国的职场文化又如何?一直以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很多企业将“狼文化”作为自己的标杆,可是在“员工不堪压力而自杀”的事件不断曝光后,曾经风靡一时的“狼文化”受到质疑,职场人士开始倡导比较温和的“羊文化”。《职场文化:狼道VS羊道》全面分析“狼文化”和“羊文化”的特点,从中提取当今企业管理运营中的优势理念,把两者结合,双管齐下,帮助企业塑造合理、新颖、有效、有活力的企业文化。
  • 最让你机智聪明的智慧故事(智慧背囊)

    最让你机智聪明的智慧故事(智慧背囊)

    智慧之于灵魂犹如健康之于身体。有一盏指路明灯,就是智慧之灯。古老的传说中,利用智慧,会让一块石头会说话,现代生活中,拥有智慧,会让人处处柳暗花明,获得成功。
  • 好口才让你如鱼得水

    好口才让你如鱼得水

    口才是金,它能让你如鱼得水,助你迈向成功。本书从实际出发,对做人办事所需要的口才知识做了完备详尽的介绍。
热门推荐
  • 重生之逆袭学霸

    重生之逆袭学霸

    当一个最具影响力的金牌教育家,留洋归来的天才女博士,穿越到一个普普通通的初三女生身上;当重获新生的她从原本的丑女学渣逆袭成神级学霸;当心如止水的她被学生时代懵懂的情感打动;苏瑜将会如何成功蜕变,逆袭学霸?
  • 色境真言

    色境真言

    色境,佛家语,泛指肉眼所能识别的大干世界。 色境中,芸芸众生或为名来,或为利往,其中甘苦只有自知。而本集荟萃了古人至理名言,概之以真,是指其寓意深邃且无虚妄;其警精透辟处如暮鼓晨钟,既能唤醒痴迷,又能增益情智。置诸座隅,可为朝夕省察克治之资。眼界要阔.度量要宏眼界要阔,遍历名山大川;度量要宏,熟读经史典籍。
  • 黄帝内经中的女人养生养颜经

    黄帝内经中的女人养生养颜经

    集合传统中医养生、养颜、养心智慧之大成,塑造美女体质的国医经典,50套自我排毒养颜术,300个养生美颜细节,100个抗衰养颜秘方,56个美丽穴道,女性阴阳平衡五步曲,颈胸腰臀腿美丽全攻略;五行美容经,解决面子上的金木水火土。
  • 佛说大乘日子王所问经

    佛说大乘日子王所问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大言不惭

    大言不惭

    阿峰是一个很有想法的剑徒,有条件的话,他还是能干出一番大事业来的,他的出身早已决定了他的命运。现实让阿峰变成了一个麻木的老油条,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自己心爱的女神,谎言成全了他······
  • 君有疾,必有我医

    君有疾,必有我医

    21世纪神偷穿越到架空王朝,万般武艺、医术高明的她在古代大放光彩。如此出彩的她,想要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是难上加难,初识之日,她淡漠如雪,拒人于千里之外;医治他,她若有所思,若有其事地说道:“嗯,公子,你有隐疾。”男子邪魅一笑,道:“只有你治得好。”
  • 每天学点管理学

    每天学点管理学

    本书结合管理学的基本原理,主要论述了管理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各种方法和措施。
  • 因婚而爱

    因婚而爱

    曾经,他对她说:“子衿,快点长大,等你毕业,我就娶你……”曾经,他对她说:“子衿,你知道吗?自从你出现后,我才知道原来有人爱是那么的美好。”曾经,他对她说:子衿,世界上最浪漫的事,是你握着我的手,对我低头浅笑,于迟暮之中,于残阳之下……“现在,他对她说:我这辈子最奢侈的事,就是在途中与你相遇,然后相濡以沫。他说:我想和你在一起,我不想给任何人机会他说:今生,如果,不能拥有你,我会好恨自己。甜宠文,有点小虐~~欢迎围观收藏批评~~~
  • 异世真君

    异世真君

    五行世界,群雄并立,强者如林。修五行,成五行师。天庭第一战将,司法天神杨戬,身怀五行神珠,重生为五行世界的落魄公子。面对纷扰杂乱的世界,面对割据称霸的各方势力,杨戬所要做的只有一件事:统统干倒!
  • 穿越兰陵古墓

    穿越兰陵古墓

    她们是曾经的闺密,亲密无间。却因为一次偶然的古墓之旅,让她们来到了一个和她们曾经最熟悉的世界完全不一样的时空,让那些曾经最生硬的史书上的文字变成了最真实的触感。在那个不属于她们的时空里,她们邂逅了各自的爱情,但她们的爱情并没有想象中的美好,阴谋,陷阱,斗争一次次接踵而来,她们要如何去面对。在异时空经历的种种,她们仍然是最真实的自己还是最终走向两端?且看穿越兰陵古墓,带你走进一段不一样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