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12300000051

第51章 民国中后期的画家

1927年,由孙中山所创立的中华民国与封建军阀的争战基本结束,国民党和共产党的第一次合作宣告破裂,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同一年,吴昌硕在上海去世,齐白石则在北京完成了他的“衰年变法”,中国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齐白石和北京的画家群

齐白石(1864-1957),原名纯芝,字渭青,后改名璜,字濒生,以号行,别号借山吟馆主者、寄萍老人、齐大、木居士、三百石印富翁等,湖南湘潭人。家本贫农,12岁其学木工,以此闻名。27岁时学书画,习诗文,刻印章。中年时多次出游南北,57岁后定居北京。常与陈师曾切磋画艺。推崇徐渭、八大、石涛、李鱓及吴昌硕诸家。60岁后,“衰年变法”,画风大变,自成一家。山水、花鸟、人物皆能,写意、工笔兼善,尤以画花鸟虾蟹闻名。其大写意花鸟,笔墨纵横雄健,造型简练质朴,神态活泼,色彩鲜明强烈,并善于把工细草虫与写意花卉结合;山水、人物皆执笔涂抹,不入常格。作画主张“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书法及篆刻成就亦很高。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文联主席团成员、中国美协主席等职,并于1956年获1955年度国际和平奖金。传世画迹很多,国内外各大博物馆都藏有其画作,影响极大。代表作品有:藏于中国美术馆的《虾》、藏于荣宝斋的《荷蛙》、《贝叶工虫》、藏于天津艺术博物馆的《雨后》等。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有《齐白石全集》。

在30、40年代的北京,还生活着许多画家,著名的有陈半丁、萧谦中、溥心畬、于非闇、胡佩衡、秦仲文、徐燕荪等。其中以溥心畬成就最大。

溥心畬(1887-1963),名儒,以字行,号西山逸士,辽宁人,满族,清宗室,恭亲王后裔。自幼好学,通经史,毕业于北京法政大学。辛亥革命后隐居北京西山戒檀寺,前后十年,后迁居颐和园。以山水画闻名于世,与张大千合称“南张北溥”。其山水画兼有南派山水的秀丽含蓄和北派山水的力量和气势。1949年移居台湾,曾任教于台北师范大学美术系,晚年对台湾画家有很大影响。代表作品有藏于上海博物馆的《溪舟访友图》轴、《秋山楼阁图》轴等。

陈半丁(1877-1970),名年,以字行,一作半痴,又字静山,浙江绍兴人,居北京。曾在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任教。新中国成立后任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国画院副院长等职。工山水、人物、花卉,以花卉见长。初得任伯年、吴昌硕之法,后吸收明清诸家法,有秀润苍古之趣。代表作品有《牡丹》、《菊花》等。

萧谦中(1883-1944),以字行,号大龙山樵,一作龙樵,安徽怀宁人。为姜筠弟子。山水似其师,并多为其代笔。后学石涛、龚贤,笔力苍劲,气势雄浑。曾任北京美专教授,代表作品有藏于安徽省博物馆的《山水横幅》等。

于非闇(1887-1959),原名照,以字行,又号闲人,山东蓬莱人,生于北京。清末贡生。新中国成立后任北京画院副院长。擅书画篆刻,书宗瘦金体,画初学写意花鸟和山水,46岁后开始趋向工笔花鸟,从陈洪绶入手,上溯唐宋诸家法,所画花鸟,富丽绚烂,对现代工笔花鸟有较大影响。代表作品有《双钩水仙图》轴等。

胡佩衡(1892-1965),原名衡,又名锡铨,以字行,号冷庵,河北涿县人。工山水,取法四王并上溯元四家等,风格苍茫深秀,亦重视写生,富于生活气息。曾任北京画院画师。传世作品有《漓江春雨》等。

秦仲文(1896-1974),原名裕,号柳湖,以字行,河北遵化人,寓居北京。从《芥子园画传》入手学画,后入中国画法研究会和中国画学研究会,得贺履之、陈师曾等指教。历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京华美院、北平艺专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任北京画院画师。工于山水,宗法“四王”,雄浑苍秀。代表作品有《乌江天险图》轴等。

黄宾虹和江南画家群

以上海为中心的江南画坛(江苏、浙江、安徽等地),自20年代以后,逐渐改变了清末民初一味地秉承“四王、吴、恽”的局面,画家们一方面将目光投向宋、元时代,另一方面也开始从写生中寻找自己的出路。清初的四僧、扬州画派、金石书画家和海派都成为这一个时期画家们所师承的重点。组织画会、创办刊物、举办展览都是他们的活动形式,一时间显得十分活跃。上海由于是当时中国的头号通商口岸和对外文化窗口,各种画家都在这里云集,寻找属于自己的天地;南京和杭州则分别有著名的国立中央大学和杭州艺专,由于教学的需要,加上两地固有的文化传统,也吸引了一大批各种面目的艺术家在两地生活。在这种百花争艳的气氛中,一批杰出画家脱颖而出,黄宾虹、潘天寿、傅抱石、张大千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黄宾虹(1864-1955),名质,字朴存,亦作朴丞,号村岑,别署予向、虹庐,中年更号宾虹,以号行。祖籍安徽歙县,生于浙江金华,居杭州。早年参加反清革命。后相继在上海、北京、杭州等地美术院校任教,参与创办和参加多个艺术团体,并主持神州国光社、商务印书馆美术部编审工作多年。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美协华东分会副主席、中央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所长等职。以水墨山水画闻名于世。60岁前学古人,60岁到70岁游历名山大川,70岁后自创面目,大器晚成。早年多受渐江、查士标、恽向等的影响,疏朗淡雅,被称作“白宾虹”;晚年则喜浓重的北宋山水,以积墨法求“浑厚华滋”。在近代画家中以重视笔墨著称。创“五笔七墨”之说。所作山水,元气淋漓、笔墨飞动、意境深邃。亦偶作花鸟。卒后,所藏金石书画及遗作俱捐献国家,存于浙江省博物馆。亦擅美术史论,曾编纂《古画微》等,影响很大。代表作品有现藏浙江省博物馆的《拟何绍基意》轴等。

张大千(1899-1983),原名正权,后改名爰,小名季,又名季爰,曾入佛门,法号大千,又称大千居士,还俗后以号行,四川内江人。少年习画,青年时随兄张善孖赴日学画。回国后师从李瑞清及曾熙学习书画。卓绝有才气,遍临先贤作品,尤得益于四僧,得其精髓,所仿石涛作品,几欲乱真。山水、花鸟、人物,无所不能;工笔、写意俱臻于妙境,30年代时与齐白石齐名,并称“南张北齐”。曾临摹敦煌壁画3年,画风大变,善用复笔重色,丰厚浓重。50年代后,长期居巴西,创泼墨、泼彩新法。1978年,移居台北。传世作品极多,在海内外影响极大,代表作品有藏于台北大风堂的《庐山全图》等。

与此同时,活跃在上海和南方地区的画家还有冯超然、吕凤子、贺天健、吴湖帆、刘海粟、丰子恺等。

吕凤子(1885-1959),名浚,以字行,号凤痴,别署凤先生,江苏丹阳人。早年毕业于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师事李瑞清、萧俊贤。后任中央大学艺术科教授。1939年创办正则艺专并任校长。新中国成立后任江苏师范学院教授。工书善画,长于人物、佛像、仕女,尤善写墨笔仕女。晚年喜作减笔佛像,造型奇古,生态动人。代表作品有《仕女》册页等。

贺天健(1891-1977),别署纫香居士,江苏无锡人,寓上海。曾主编《国画月刊》,历任南京美专、上海美专教授。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上海美协副主席、上海画院副院长等职。少孤贫,初学肖像画,后改习山水,师吴历、王翚法,兼习石涛、髡残等技法,远追宋元人笔意,并受新安派及浙派影响。重视写生,博取众长。画风雄奇阔达,用笔酣畅,善用水墨之法,亦擅青绿。传世作品很多,代表作有陈列于人民大会堂上海厅的《河清可俟图》巨幅等。

吴湖帆(1894-1968),名翼燕,字遹骏,更名万,字东庄,又名倩,号倩庵,别署丑簃,书画则署湖帆,江苏苏州人。吴大澂孙。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上海画院画师、上海美协副主席等职。工山水,从四王、董其昌入手,上溯宋元诸家,画风清隽明润。精于鉴赏,富收藏,弟子有王季迁、徐邦达等。传世作品有藏于荣宝斋的《松风雪海图》、《青岭横云图》等。

刘海粟(1896-1994),原名槃,又名九,后改名海粟,字季芳,江苏武进人。幼习诗文书画、14岁时赴上海,入布景画传习所学习。1912年,与乌始光等发起创办上海图画美术院,并任副校长。率先使用人体模特,曾引起轩然大波。后多次赴京讲学,并创办天马会,探索艺术道路。1919年后,多次在日本、东南亚及欧洲各国举办画展及讲学。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华东艺专校长、南京艺术学院院长等。早年多作油画,后以中国画创作为主,工写意山水及花鸟,尤以画黄山闻名,曾经十上黄山。所画山水,多用重墨泼彩之法,气势雄壮,富于个性。传世作品很多,代表作品有中国美术馆藏《黄山》轴等。并出版有书画集及文集数十种,影响极大。

丰子恺(1898-1975),名仁,又名婴行,以字行,浙江桐乡人。早年师从李叔同,为中国漫画先驱之一,并长于书法、音乐、文学等。1921年赴日,回国后在上海、浙江、贵州、广西、重庆等地从事美术和音乐教育,并任开明书店编辑多年。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美协主席等职。长于人物画,受日本画家竹梦久二影响,勾线平涂,造型简括,风格朴实,富有情趣。代表作品有《护生画集》组画等,出版有著作数十种。

徐悲鸿及其传派

20世纪初到欧洲留学的艺术青年大都选择了写实主义作为自己的目标,在回国以后,他们又多从事美术教育,开设了素描、透视等课程,力主将西方的写实传统融入中国的传统绘画中去,以改造在他们看来已经衰败不堪的中国画。这其中,出力最多,影响也最大的是以徐悲鸿为代表的现实主义画派。徐悲鸿(1895-1953),江苏宜兴人。少年有才,曾在乡村学校任教。后去上海,结识高奇峰。1914年入震旦大学习画,1917年留学日本,1919年赴法留学,师事达仰,后入巴黎国立美校。1927年回国后,在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多次赴海外举办画展。抗战开始后投身民主运动。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等职。兼长油画、国画,作画主张“尽广大,致精微”。所作中国画,题材广泛,尤以画马闻名。于美术教育贡献尤大,桃李遍天下,影响极大。传世作品很多,中国画代表作有:《九方皋》、《愚公移山》、《漓江春雨》、《泰戈尔像》、《奔马》等。作品现多存于北京徐悲鸿纪念馆。

蒋兆和(1904-1986),四川泸州人。自幼喜画,16岁赴上海以画像和广告、服装设计为生,业余自修油画。结识徐悲鸿后,受其写实主义主张和改革中国画的思想影响,遂致力于以写实笔法描绘中国民间生活。1928年后,先后任教于中央大学、上海美专、北平京华美术学院、北平艺专等校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协理事、顾问等职。长于水墨人物画,从写生来,早年多画民间疾苦,50年代后多画时事生活及历史人物肖像等,造型写实,笔法严谨,融西画写生之长于水墨之中。代表作有《流民图》卷、《给爷爷读报》等。

其他重要画家

何香凝(1878-1972),号双清楼主,广东南海人。廖仲恺夫人。早年参加同盟会,为国民党元老。49年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政协全国副主席及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多种职务。1908年入日本东京本乡女子美术学校学画,师从田中赖章。早期作品日本风格浓厚,善山水、花卉,常画松、梅、菊,尤工狮、虎等。用笔圆浑细腻,设色古雅,意态生动。传世作品很多,但大多已流散。代表作品有藏于上海博物馆的《虎》轴等。

张善孖(1882-1940),名泽,以字行,号虎痴,四川内江人,张大千之兄。曾师从李瑞清。1917年东渡日本,回国后寓居上海,任上海美专教授,与黄宾虹等组织烂漫社。善画走兽、山水、花卉,尤以画虎著称。传世作品很多,代表作品有藏于四川省博物馆的《虎图》等。

余绍宋(1882-1949),字越园,别号樾园、粤采、觉庵、觉道人、映碧主人,寒柯等,浙江龙游人。书画承家传,善画木石松竹等,间作山水,喜用焦墨,笔法谨严。精于鉴赏,富收藏,代表作品有《层峦叠嶂图》轴等。

刘奎龄(1885-1967),字耀辰,号蝶隐,自署种墨草庐主人,天津人。少年自学绘画,多作写生,中学毕业后任小学教员,后被天津《新心画报》聘为画师。1912年起以卖画为生。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天津美协副主席。善画动物及花鸟,长于工笔,取法郎世宁及院体画,画法精细入微,技法纯熟但不刻板,多从写生中来。代表作品有藏于天津艺术博物馆的《双狗图》轴等。出版有《刘奎龄绘画全集》等。

郑午昌(1894-1952),名昶,以字行,号弱龛、丝鬓散人,浙江嵊县人。曾任中华书局美术部主任,杭州艺专、上海美专及新华艺专教授等。工山水,兼擅花果。山水近王蒙,用笔精微,设色妍丽。并精于画学理论,著作很多,以《中国画学全史》最为著名。

钱瘦铁(1897-1967),名崖,一署厓,以字行,一字叔崖,别号数青峰馆主、天池龙泓斋主,江苏无锡人。早年在刻碑馆为徒,被郑文焯收为弟子,后参加海上题襟馆,为中国画会创办人之一。1923年赴日,任《书苑》杂志顾问编辑。新中国成立后任上海画院画师。工于书法篆刻,并善山水,宗法黄山派,并师法石涛,笔墨苍润,气势雄浑,画风朴拙而有生气。花卉则学沈周、徐渭,笔墨苍秀。代表作品有藏于上海中国画院的《旭日东升图》轴等。

张石园(1898-1959),名玄,字克和,以号行,江苏武进人。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工书法,精鉴赏,并善山水,师法王翚,用笔浑厚凝练,老硬有力,墨色秀润清丽。传世作品有《杏花春雨江南图》轴等。

丁衍庸(1902-1978),字叔旦,号肖虎、丁虎,广东茂名人。1918年赴日留学,翌年入东京美校。1925年回国,任立达学园、神州女子学校教授,与蔡元培等创办中华艺术大学并任教务长及教育系主任。后于广州博物馆、广州美校、重庆艺专等就职,1946年任广东艺专校长。1949年移居香港,改名丁鸿,先后任教于德明书院、珠海、香江、诸圣堂等校。长于西画,宗法马蒂斯。兼善中国画,花鸟取法八大、徐渭及金农,亦工于山水及人物,画法别有情致。传世中国画有《花鸟》、《群仙祝寿》三连屏等。

§§第八章 现代绘画概述

同类推荐
  • 闲话香港电影

    闲话香港电影

    本书乃《香港类型电影漫谈》的姊妹篇,试图以一种更平民化的视角来闲谈香港电影中的趣闻趣事。其中“香港电影与民生”就讲述了香港电影中涉及到衣、食、住、行、教、娱乐、平民、婚礼和葬礼这些民生的话题;而“闲话香港电影”则写得更加散,从文化、类型和手法等多个方面对香港电影继续进行探讨。接下来“闲话香港导演”和“闲话香港演员”这两个单元则更贴近大众,依次介绍了许多大众所熟悉的香港导演和演员,还深入剖析了香港“明星电影”的发展,分析了香港女演员之现状,以及内地演员在香港电影中的表现。
  • 大观艺术丛书·山色如墨

    大观艺术丛书·山色如墨

    《大观艺术丛书:山色如墨》主要内容是描写了作者的画很有创意,给人一种遍历天下的感觉,在构图上全部突出了背后的特殊旨趣,作品在画面上的整体面貌上,依然传递出一种大山大水的气势,其中所体味到的那种感觉,可能这也是这作吕比较吸引人的一个特点吧。
  • 意大利美术史话

    意大利美术史话

    本书为中国学者研究外国美术的重要成果,分国介绍美术史,此书主要介绍了意大利的美术历史。
  • 全元曲—杂剧(中华传世藏书)

    全元曲—杂剧(中华传世藏书)

    元曲又称夹心。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 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流行于大都(今北京)一带。明清两代也有杂剧,但每本不限四折。 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没有宾白的曲子形式。内容以抒情为主,有小令和散套两种。
  • 连环画鉴赏及收藏(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连环画鉴赏及收藏(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所涉及的鉴赏及收藏内容包括碑贴、鼻烟壶、古代茶具、古兵器、乐器、古代瓷器、古代家具、古代酒具、古代书画、玉器、古金银器、古钱币、古青铜器、古铜镜、古砚、银币、古董、钟表、古化石、画像石画像砖、甲骨、牙角器、偶像、连环画、名石、扇页、石雕、唐三彩、陶器、陶俑、铜鼓、图书、古代瓦当、文房四宝、印章、玺印、古今邮品 纸币、票券、珠宝、竹刻、木雕、漆器、紫砂等,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各种知识。图书内容翔实,通俗易懂,是广大古玩鉴赏及收藏爱好者的最佳入门书籍。
热门推荐
  • 一梦朵

    一梦朵

    一花一世界,一梦一乾坤。丧尸,怪兽,城堡,恶魔。一幕幕奇异的世界,一回回清醒后的迷茫,罗犇,心中迷惑不解。离奇的书,诡异的记载,谜团要怎么破解?真相又是如何?罗犇和身边的朋友正在经历一场不平凡的事……
  • 创神殿

    创神殿

    神,缥缈虚无的存在,学术一直否定其存在。这时有人提出人的大脑开发只有百分之十左右,如果远古的时候我们的祖先找到了开启百分百大脑的办法那么那些已开发的人会不会就是传说中的神?
  • 穿越文里的女主伤不起

    穿越文里的女主伤不起

    写个吐槽贴也能穿越?还是穿成女主角。梅雪发誓要踩着一众渣男的头登上修仙大道!
  • 落英无声:忆父亲母亲罗烽白朗

    落英无声:忆父亲母亲罗烽白朗

    罗烽,原名傅乃琦。作家。曾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第 一届主席、陕甘宁边区政府文化工作委员会常委兼秘书长、中共中央东北局宣传部文委委员、东北文艺家协会代主任、中共旅大特区委员会文委书 记。建国后,历任东北人民政府文化部副部长兼秘书长,东北文联、中国作协东北分会第一副主席,中国作协第一、二届理事,中国作协顾问。著 有短篇小说集《呼兰河边》,中篇小说集《粮食》,剧本《台儿庄》、《总动员》。本书是罗烽与夫人白朗的传记。
  • 灵珠子

    灵珠子

    混沌珠生出灵识,化形成人。他得到大道庇佑,有责任感,有使命感。‘洪荒这个世界,是我想要维护的。’
  • 九封之巅

    九封之巅

    一个偶然的机会,使得少年踏上了修真之路。一个神秘的大陆引出千年前的秘密。“如果这个世界错了,我便踏破这个天。”
  • 你就在身边

    你就在身边

    本人一直热爱文学在于现在小说泛滥的时代,我也为自己做一次应该做的事,写篇小说纪念我和我爱的人!
  • 武圣再现之刀圣崛起

    武圣再现之刀圣崛起

    当年关羽一脉在蜀国灭亡之际险些惨遭庞会灭门,唯独关索因为归入乡里,不在军营,才逃过了庞家人屠刀,关索有一子,取名为复,关索授其武艺,晓以大义,指望他重振关家威名,能寻回消失的青龙偃月刀与关公留下的绝世刀法。这段荡气回肠的故事,是与各路仇家产生恩怨,是与大将后人的相知相识,是与淘气妹子的相爱相守,是你的陪伴.....
  • TFBOYS情深雨蒙

    TFBOYS情深雨蒙

    在茫茫人海中,老天还是让我认识了你······
  • 异界高校

    异界高校

    这是一个屌丝逆袭的故事!看主角辰尘,一个练武奇才,在这个修真的世界如何成为漂亮妹子爱慕、无数强者仰望的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