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11900000062

第62章 七夕节乞巧习俗

七夕节又称为“乞巧节”、“女儿节”,是过去女儿家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女儿家在这一天晚上以瓜果朝天拜,向女神乞巧,她们除了乞求针织女红的技巧,同时也乞求婚姻上的巧配。

七夕节最普遍的习俗,就是妇女们在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各种乞巧活动,但乞巧的方式因历史时期的不同会有区别,包括以下几种:

穿针乞巧

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代,流于后世。史料中多有记载,如《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夕,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嫔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侯。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土民之家皆效之。”元陶宗仪《元氏掖庭录》说:“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

这也可以说是最为普遍的一种乞巧方式。

喜蛛应巧

喜蛛应巧,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它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但历代验巧之法略有不同。

如南北朝时,要视网之有无。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唐朝时,视网之稀密。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中记载:唐玄宗与妃子于是日良宵,在华清宫歌舞会宴。宴后让宫女们各捉一只蜘蛛,放在首饰盒中,看第二天是否结网,以结网疏密、网形周正与否来确定是否得巧。“民间亦效之”。

而后世一般遵唐俗。如宋周密《乾淳岁时记》说;“以小蜘蛛贮合内,以候结网之疏密为得巧之多久”;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也有记载,七夕“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明田汝成《熙朝乐事》说,七夕“以小盒盛蜘蛛,次早观其结网疏密以为得巧多寡。”

投针验巧

投针验巧是明清两代盛行的七夕节俗,它其实是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

明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中记载了投针验巧的具体方法:即在七月七这天上午,拿一盆水曝晒日中,待水面凝成薄薄的一层膜后,把平日缝衣或绣花的针投入盆中,针便会浮在水面上。丢针的妇女便会全神贯注地看水底的针影,如果成云雾花朵之影,或细直如针形者,便是“乞得巧”。因为这些影子表示织女赐她一根灵巧的绣花针;如果水底针影粗如槌,或者弯曲不成形者,就表示丢针的妇女是“拙妇”,因为织女给她的是一根石杵。

清于敏中《日下旧闻考》引《宛署杂记》也说:“燕都女子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自投小针浮之水面,徐视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粗租如锥,因以卜女之巧。”

延伸阅读

乞巧的由来传说

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

传说中,织女是个勤劳、善良、多情的典型女性形象,是令人尊敬的劳动巧手。她与牛郎成亲后,能养蚕,会抽丝,还能织出又光又亮的绸缎,村子里人都说织女的织布机是从天上带来的,织出来的绸缎做成衣,冬暖夏凉。这消息传了出去,引来了山南海北的丝绸商人,都争着前来争购南阳绸。这事轰动了白河两岸,伏牛山区的千家万户,都送自家的姑娘来学织。织女心地善良,乐于教人,不到两年,家家户户都学会了养蚕抽丝织绸缎。同时,织女牛郎更用他们坚贞的爱情感动了所有人。

所以历代的妇女都要在农历七月初七这天,去向织女乞巧枣乞求劳动技巧和婚姻匹配的巧。

拜织女、魁星祈愿

七夕节,少不了祭拜活动。旧时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礼拜织女,祈求巧手和美满的婚姻;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则拜魁星,祈求保佑自己考运亨通,以期平步青云。

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是汉族的传统节日——七夕节。七夕节在千百年的流变中,逐渐形成了节日气氛浓郁的各种祭拜活动,包括拜织女和拜魁星,无一不潜藏着人们乞生、乞美、乞爱、乞乐的人生情致。

拜织女

由于牛郎织女故事的深入人心,织女就被当成天神中巧妇的代表,妇女们希望通过祭拜织女星,使自己手巧。

拜织女,又称“拜七姐”,其实就是一场女眷们的聚会。她们大都是预先和自己的朋友或邻里们约好五六人,多至十来人,联合举办。约好参加拜织女的少妇、少女们,需要斋戒一天,并且在七夕夜要尽情梳妆打扮,用天河水沐浴、洗头发,然后换上锦绸裙袄、旗袍,头上梳发髻,戴上白兰、素馨等花饰;再画眉、抹脂粉、点绛唇、额上印花;用凤仙花汁染指甲。经过这番打扮,女儿们一个个如同仙子下凡,打扮停当后准时都到主办者的家里来。

在主办者家中,于月光下摆一张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还有素有“五子”之称的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又有鲜花几朵,束红纸,插瓶子里,花前置一个小香炉。

于案前焚香礼拜后,大家一起围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吟诗作对,行令猜谜,玩七巧板,或奏琴箫等乐器。直至半夜十二点,织女下凡之吉时,女眷们将所有的灯彩、香烛都点燃,朝着织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如少女们希望长得漂亮或嫁个如意郎、少妇们希望早生贵子等,都可以向织女星默祷。

据说拜织女时,只要马上下拜,说出自己的心愿,不管是求富、求寿、求巧还是求子,莫不灵验。但只能有一个愿望,而且要连乞三年才会灵验。

拜魁星的来历

女眷拜织女,文人拜魁星。俗传魁星文事,能左右文人的考运,所以每逢七月七日他的生日,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一定在七夕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

魁星就是魁斗星,廿八宿中的奎星,为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也叫魁星或魁首。根据民间传说,魁星爷生前长相奇丑,脸上长满斑点,又是个跛脚。有人还曾写了一首打油诗来取笑他:“不扬何用饰铅华,纵使铅华也莫遮。娶得麻姑成两美,比来蜂室果无差。须眉以下鸿留爪,口鼻之旁雁踏沙。莫是檐前贪午睡,风吹额上落梅花。相君玉趾最离奇,一步高来一步低。款款行时身欲舞,飘飘度处乎如口。只缘世路皆倾险,累得芳踪尽侧奇。莫笑腰枝常半折,临时摇曳亦多姿。”

然而这位魁星爷志气奇高,发愤用功,竟然高中了。皇帝殿试时,问他为何脸上全是斑点,他答道:“麻面满天星”;问他的脚为何跛了,他答道:“独脚跳龙门”。皇帝很满意,就录取了他。

所以每逢七月七,读书人都郑重的祭拜魁星,以求功成名就。

延伸阅读

古代妇女与凤仙花

在古代,妇女们每到七月七日那天晚上,总要聚集在一起,用她们自制的染料,将十个指甲染得通红。这种染指甲的染料一般是用凤仙花。如清朱象贤《闻见偶录》记载:“七夕,妇女采凤仙花捣染指甲,红如可爱。”

凤仙花俗名“染指甲草”,也叫“好女儿花”。据李时珍《本草纲目》等书记载,这是一种腐蚀性很强的植物,花开之后,取其花、叶,放在钵里反复捶捣,捣碎以后,加入少量明矾,便可用来浸染指甲。以凤仙花染甲,需要一定的程序:首先,必须把指甲洗干净,将丝绵做成与指甲一样大小的薄片,浸入花汁,等吸足花汁后取出,再轻轻地安放在指甲表面,然后用布条缠裹过夜,一次浸染不够,可连续浸染三五次,染成之后,色彩鲜艳,数月之内不会消失。

直到20世纪初,中国妇女的染甲材料,仍然是以凤仙花为主。

七夕节饮食文化

七夕节的传统食物,与七夕节的另一个名称——“乞巧节”相关,有巧果、巧人、巧巧饭、巧芽汤等,都含有乞巧的意思。

七夕节的饮食风俗,历朝历代和各地不尽相同,不仅做法五花八门,吃法也是花样百出。

巧果

巧果是七夕最具代表性的食物。又名“乞巧果子”、“巧饽饽”、“巧花”等,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巧果的做法也很简单:先将白糖放在锅中熔为糖浆,然后和入面粉、芝麻,拌匀后摊在案上捍薄,晾凉后用刀切为长方块,最后折为梭形巧果胚,入油炸至金黄即可。手巧的女子,还会捏塑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

巧果的历史悠久,据庞元英《文昌杂录》载,唐代时七夕的节食就已经是“乞巧果子”。宋代时,巧果又被称为“笑靥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如《东京梦华录》载:“又以瓜雕刻成花样,谓之‘花瓜’。又以油面糖蜜造为笑靥儿,谓之‘果食花样’,奇巧面端,如捺香方胜之类。”说明这一时期的巧果品种繁多且精巧,以精巧的面果作为“乞巧节”的食品,正含有乞巧之意。不仅如此,宋朝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若购买一斤巧果,其中还会有一对身披战甲,如门神的人偶,号称“果食将军”。

巧人

还有许多民间糕点铺,喜欢做一些织女形象的酥糖,俗称“巧人”、“巧酥”,出售时又称为“送巧人”,此风俗在一些地区流传至今。

巧巧饭

鄄城、曹县、平原等地有吃巧巧饭乞巧的风俗。据说十分有趣: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

巧芽汤

有些地方有做巧芽汤的习俗,一般在七月初一将谷物浸泡水中发芽,七夕这天,剪芽做汤,该地的儿童特别重视吃巧芽。据说这一习俗源于宋代用“巧芽”乞巧的活动。为培植巧芽,北宋东京的人们习惯在乞巧节前十天,就用水浸泡绿豆、小豆或小麦,每天换一两次水,等到长至五六寸时,芽苗可以自立不倒,再移置于小盆中,到乞巧节这一天,芽苗可长至一尺许,称为“生花盆儿”,乞巧时,把“巧芽”的芽尖置于盆中水面上,视其影像的形状、大小而决定得乞否。

此外,历史时期及地区的不同也会有不同的食俗。例如魏朝流行于七月七设汤饼;唐代“七夕”的节食,除巧果外,还有祈饼、明星酒和同心脍,并定七月七为晒书节,三省六部以下,各赐金若干,以备宴席之用,称为“晒书会”。

“七夕”同时也是适宜配药的日子。据说有一种神奇的药丸,以松柏为药材,以七月七的露水调配合成,服一丸可延寿十年,服两丸可延二十年。此外,还有饵松实、服柏子、折荷叶等,均号称长生不老的仙药。当然,其功效究竟如何,只有吃过的人才知道。

延伸阅读

七月七日曝衣晒书

七月七晒棉衣的风俗由来已久,据说起源于汉代。汉朝建章的北面有个叫太掖池的地方,池的西面有汉武帝的晒衣阁,到七月七日的时候常看见宫女在晒衣服。

魏晋时,晒衣之俗逐渐演变出晒书的习俗。

据说司马因为权利太大而受到魏武帝的猜忌,因此装疯躺在家中,魏武帝派人去探查,那天正好是七月七日,司马不仅没有生病,还正在家中晒书呢。魏武帝知道后命令司马立刻回朝任职,若敢违命就拘捕他,于是司马不得不回朝从命。

其实当时的文人都讲究虚名,往往用晒书来显示自己知识渊博,因此形成晒书的风气。

同类推荐
  • 民俗文学心理学

    民俗文学心理学

    本书介绍了民俗、文学、心理学三者之间的关系。包括民俗中的心理学、灵异传奇、作家与文学心灵等内容。
  • 英国精神

    英国精神

    英国精神的实质,是一种“绅士道”。绅士的传统或绅士风度来源于英国的英格兰,作为一种确定的观念系统和行为方式大约形成于近代英国。这种理想采纳了古希腊、罗马的美德理想以及中世纪骑士道的理想,后来又继承了欧洲大陆国家如意大利、法国的宫廷文化,在英国经过继承发展而最终形成了一整套绅士理想与观念。对传统的尊重和理性主义,为绅士道奠定了心理基础。讲礼貌的传统,包括尊重女士和骑士风度,构成了绅士道的标志性行为特征。而自身保持基本的优良品德,如诚实、正直、忠诚,同情、仁慈、温和、宽容、慷慨的待人之道,以及谨慎、自制、节制、坚定、自尊、荣誉的坚强精神,则构成了对绅士德性的根本要求。
  • 传统与文化

    传统与文化

    中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文明历史进程中,创造了内涵丰富、气势恢宏、绵延不绝、奔腾向前、从未中断的文化成就。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跳动脉搏,继承、创新和发展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学习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高个人文化素质和整体素质。是每个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
  • 民间实用婚俗礼仪通书

    民间实用婚俗礼仪通书

    本书从现存的我国各民族的婚俗习惯出发,力求客观地加以介绍,使读者能粗略地了解、掌握我国婚姻有史以来的发展、变化,并根据表现出的差异判断它的进一步发展和变化趋势,以便于使我国婚俗礼仪向更简捷、更健康、更经济、更文明、更具民族特色的方面发展和确立。
  • 陕西文化产业现状与发展研究

    陕西文化产业现状与发展研究

    本书内容包括:文化产业的历史与现状、发展中的陕西文化产业、广告业、会展业、广播影视及音像业、纸质传媒业、动漫业、民间美术品业、网络文化业、文化旅游业、艺术演出业、娱乐休闲业等。
热门推荐
  • 异世之烽烟归途

    异世之烽烟归途

    当秦不凡醒来的时候,他已经成为一个废物少爷,坐在驶向地狱的马车上...
  • 龙兄鼠弟:神秘黑衣人

    龙兄鼠弟:神秘黑衣人

    不满自己的老鼠身份,一心想做大人物的工匠鼠乐乐,误打误撞进入故宫博物院,并和灵兽小龙成为好朋友。为了挽救大难来临的故宫,龙兄鼠弟齐心协力寻找历史上早已丢失的传国之玺。在整个历险过程中,故宫内各种各样的奇珍异宝,跳出了教科书中死气沉沉的文物形象,变成一个个性格独特的生动卡通角色,怀着他们的使命,轮番上演了一系列妙趣横生的历险故事。
  • 无上天神

    无上天神

    青山市的萧氏集团的少爷萧风,因无意间买到一块黑色的石头,从而穿越到天神大陆,在萧家的一个叫萧风少年体内,因实力不好遭萧家之人嫌弃,为了成为强者,踏上了强者之路,最后统治天神大陆
  • 斗仙世界

    斗仙世界

    近身格斗的斗仙师,善于刺杀身体灵活的灵仙师,掌控五行元素的法仙师,融合器具身体狂化的狂仙师…这里有,骑九头炎龙的强者,遨游苍穹,笑傲天下。这里有,手握百丈神剑的强者,冲冠一怒为红颜,剑动苍穹破!这里有,体藏万年兽魂的强者,夸父之威,摘日月。同时还有小小的穿越者,对上苍发出的怒吼声:“我命由我,不由天!老子一笑三千年…”
  • 逆转狂澜

    逆转狂澜

    逆转狂澜,扭转乾坤,巅峰之最,唯我独尊。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人生就是有很多我们根本无法预料的事情!例如:生老病死,天灾人祸,等等……
  • 霎那芳华已逝流年

    霎那芳华已逝流年

    一场芳华的青春,一段段痛切心扉的爱情故事。到底是谁爱上的谁?又是谁欺骗了谁?这世上的种种纷纷扰扰,又是否是她(他)离开他(她)的借口?还是理由?
  • 幻化三国

    幻化三国

    “爷不过是玩个三国杀,怎么就糊里糊涂穿越了呢?”左小北四十五度角仰望着天空,口水流了一地。“穿越就穿越吧,怎么还穿成个乞丐了呢?”左小北四十五度角仰望着土墙顶,口水流了一地。“乞丐就乞丐吧,怎么还是个快饿死了的乞丐呢?”左小北四十五度角仰望着趴在墙头狂啃烧鸡的另一个乞丐,口水流了一地。
  • 梦中楼上月下

    梦中楼上月下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但你却泪如雨下。笑看他剑出鞘,笑看他点朱砂,而你如野草野花。※※※那是几个不同的梦境,梦境却同是黑色的。梦里的那个他也许会在没人的小巷,点着油灯,独自彷徨,也许会在雨后的山崖,看着水面,落泪痴笑……他们的梦,沉沦在月下。他们的楼,坐落在书中。而他们的寂寞,需要你孤芳自赏。
  • 王爷有请:帝君哪里跑

    王爷有请:帝君哪里跑

    大陆独一无二的异姓王爷家,王爷昏迷,被外姓兄弟夺位,看嫡女怎样一手遮天。某女低头看了看胸上的咸猪手”拿开!“某男”不拿,软软的,很舒服。“反身一巴掌,谁知,某男吻上了唇”这里也软软的。“某女无言以对......十里红妆,只为迎娶某女,谁料,某国捣乱,捣乱婚礼,一顶大帽子扣了上来——克国妖女。当某女一帝君身份坐在大殿之上的时候,笑嘻嘻的看着一群大臣”我还是妖女吗?“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一家子都有——腹黑。
  • Anne of Avonlea

    Anne of Avonle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