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10000000020

第20章 毒药

今天不是我歌唱的日子,我口边涎着狞恶的微笑,不是我说笑的日子,我胸怀间插着发冷光的利刃;

相信我,我的思想是恶毒的,因为这世界是恶毒的,我的灵魂是黑暗的,因为太阳已经灭绝了光彩,我的声调是象坟堆里的夜鸮因为人间已经杀尽了一切的和谐,我口音像是冤鬼责问他的仇人,因为一切的恩已经让路给一切的怨;

但是相信我,真理是在我的话里,虽则我的话像是毒药,真理是永远不含糊的,虽则我的话里仿佛有两头蛇的舌,蝎子的尾尖,蜈松的触须;只因为我的心里充满着比毒药更强烈,比咒诅更狠毒,比火焰更猖狂,比死更深奥的不忍心与怜悯心与爱心,所以我说的话是毒性的,咒诅的,燎灼的,虚无的;

相信我,我们的一切准绳已经埋没在珊瑚土打紧的墓宫里,最劲冽的祭肴的香味也穿不透这严封的地层;一切的准则是死了的;

我们一切的信心像是顶烂在树枝上的风筝,我们手里擎着这迸断了的鹞线;一切的信心是烂了的;

相信我,猜疑的巨大的黑影,像一块乌云似的,已经笼盖着人间一切的关系:人子不再悲哭他新死的亲娘,兄弟不再来携着他姐妹的手,朋友变成了寇仇,看家的狗回头来咬他主人的腿:是的,猜疑淹没了一切;在路旁坐着啼哭的,在街心里站着的,在你窗前探望的,都是被奸污的处女:池潭里只见些烂破的鲜艳的荷花;

在人道恶浊的涧水里流着,浮沉似的,五具残缺的尸体,它们是仁义礼智信,向着时间无尽的海澜里流去;

这海是一个不安静的海,波涛猖獗的翻着,在每个浪头的小白旗上分明的写着人欲与兽性;

到处是奸淫的现象:贪心搂抱着正义,猜忌逼迫着同情,懦怯狎亵着勇敢,肉欲侮弄着恋爱,暴力侵凌着人道,黑暗践踏着光明;

听呀,这一片淫猥的声响,听呀,这一片残暴的声响;虎狼在热闹的市街里,强盗在你们妻子的床上,罪恶在你们深奥的灵魂里……

“今天不是我歌唱的日子,我口边涎着狞恶的微笑,不是我说笑的日子,我的胸间插着冷光的利刃;”无论如何,这样困兽犹斗式的形象,表面上很难跟风流浪漫的诗人徐志摩联想到一块。作为一个充满诗性,信仰单纯的诗人,徐志摩是爱、美和自由的歌手,他至死也不是一个冷嘲式的人物,一个社会革命的斗士。他宁愿按照詹姆士·杨的乡村复兴计划所描绘的朦胧蓝图,在山西的一个小县进行孤立失败的理想主义试验,而不愿在社会革命的洪流中追波逐浪。然而,当我们读到他的《自剖》,就不仅能发现这种矛盾的深层统一,而且会领悟到理想主义文化品格的特点。在这篇文章中,徐志摩说:“爱和平是我的生性。在怨毒、猜忌、残杀的空气中,我的神经每每感受一种不可名状的压迫。记得前年直奉战争时我过的那日子简直是一团漆黑,每晚更深时,独自抱着脑壳伏在书桌上受罪,仿佛整个时代的沉闷盖在我的头顶——直到写下了《毒药》那几首不成形的诗以后,我心头的紧张才渐渐的缓和下来。”

其实,理想主义诗人都有表面对立的两面:一面是,敏锐激烈的批判;一面是,倾心倾情的赞美。在这章散文诗中,理想主义者爱和平的生性,由于受黑暗沉闷环境的压迫,酝酿发酵成一种不可遇制的爆发(就情感的激越性质来说,甚至让人联想到闻一多的诗《发现》),一种几乎不加节制的宣泄与诅咒。借以“毒药”为题,几乎象杜鹃啼血般地唱一支“毒性的、咒诅的、燎灼的”哀歌,这里显露出了徐志摩作为理想主义诗人的至情至性。正像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中评介鲁迅时说的那样:“这与其说他的天性使然,不如说是环境造成的来得恰对,……刻薄的表皮上,人只见到他的一张冷冰冰的青脸,可是皮下一层,在那里潮涌发酵的,却正是一腔沸血、一股热情……”。同时,“毒药”也是一个极好的意象,不过,徐志摩终不能象波德莱尔和鲁迅那样通过整体的想象力来处理它和发展它,获得情境的象征力量和反讽性,而只是作为“毒性的,咒诅的,燎灼的”激烈情绪的简单比喻。从作品本身看,情感的表现也嫌直露简单,象“因为……所以……”这样逻辑性而非表现性的语式,让人怀疑诗人在冲动的情感面前失去了控制力,因而说这篇作品有滥情主义倾向也不过分。理想主义由于黑暗的压迫产生一种怨毒式的情感是完全可以理喻的,但艺术创造不是情感的宣泄,而是它的驾驭,它的价值和美的表现。感情的宣泄只能产生一种刺激,情感的美和价值的完好表现才能有持久的艺术力量。

《毒药》在艺术表现上不能算是一篇上乘之作。它有限的成功几乎全得力于情感饱和状态下诗人恣肆汪洋、俯拾皆是的才气。这一点,散文诗的欣赏者和创作者当能自明。

同类推荐
  • 国学句典国学文典大全集(超值金版)

    国学句典国学文典大全集(超值金版)

    中华历史源远流长,上至黄帝时期下至今朝今日,绵延五千多年的时间。在这漫漫的历史长河之中,先人们为我们留下了数不尽的文化珍宝,让我们后人受益无穷。这其中就包括许多脍炙人口的国学文典和人们口口相传、耳熟能详的国学句典。这些丰富多彩的国学文典和国学句典,是中国无数先人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并结合时代特色和亲身体验总结提炼出来的真情实感、经验见识,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修养要素。它们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财富,滋养了中华民族子孙万代的心灵世界和思想家园。
  • 丁玲散文选集

    丁玲散文选集

    古往今来,有多少精美的散文像珍珠般在熠熠生辉!《百花散文书系》将它们串联起来,以不同年代按不同作者选集分册出版,便于读者阅读与欣赏。《丁玲散文选集》为《百花散文书系·现代部分》之一种。
  • 择一城终老,遇一人白首

    择一城终老,遇一人白首

    这是爱的凭证,也是旅途的记忆,千山万水的行走、春花秋月的情愫、沧海桑田的历程是青花上唯美的线条。十指抚过,有岁月的砂砾落下,如晨钟暮鼓撞击心房……生命没有停止,路依然在脚下延伸,躲在背后的繁华和落寞成为风轻云淡后的莞尔一笑。当逝去的身影化为尘泥,文字里的誓约保留着最初的色彩,在记忆的扉页上题写着我们的地久天长。谁是那长发及腰的女子,谁又是天涯外的风雪夜归人?错失的情缘遗忘的片段是不敢触碰的迷离,在爱的深潭里挣扎,用温情补缺、这座爱的城堡从此留下一个永恒的主题!
  • 珍藏的时光:灵武园艺试验场文学作品集

    珍藏的时光:灵武园艺试验场文学作品集

    本书文章以特定时代园艺工人奋斗前行、建设家园为背景题材,记述灵武园艺场的发展历程和业绩。
  • 菊花清

    菊花清

    纵然相隔千百年光阴,只为因缘契合,一本与自己心性相投的旧书落入手中,从此可慢慢聆听作者的心声耳语,泠然秀润,细细抚慰人心,仿佛是回到内心深处的精神家园,静观天地宁旷悠远,全无疆界的禁锢。
热门推荐
  • 香严禅师语录

    香严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彪悍女横行:美男跪下

    彪悍女横行:美男跪下

    方子言,25岁,25岁老吗?她方子言不才25么!剩女?老妈你这样说你闺女真的好么!好。不就相亲。她去!相亲遇到地中海大叔,这不算神马。借用隔壁桌的美男气的大叔摔门离开才叫爽歪歪啊有木有?只是美男啊,虽然咱是见过几面,但是结婚?这是今年最新的冷笑话么?可是美男说嫁给他好处多多,不用再被逼着相亲,不用担心婆媳关系,不用忧愁姑嫂问题。这样听来好像嫁了也不错耶。其实宫涧的原话是这样的:方子言,世界上的人千千万,这个城市的人千千万,我们的缘分要累计多久,才能在一个月内相遇5次,就算你不信缘分也没事,嫁给我。你不用再相亲,不用担心婆媳关系、妯娌关系、姑嫂问题,只要知道要和你过日子的人是我就好。
  • 傲血传说

    傲血传说

    九洲灵界,种族万千,唯有神立足不败之地?神为主宰?我君凌血,今生不惧天地,不惧死亡,我身即道,我行即法!天地谁主沉浮,天下吾为主宰,傲世九洲!
  • 见习记者

    见习记者

    见习记者于之恒被派去执行一项特殊使命,究竟是什么使命,因为使命的高度保密,于之恒也不知道。抵达目的地之后,看到一个个触目惊心的现场,随着内幕的层层揭开,于之恒感觉此行确实值得,于是,他深入调查,决定按照领导的要求搞出一个惊天动地的报道来。当他像秘密战士一样一路过关闯将,终于掌握了完整的资料,并且花了不少心血完成了采写任务时,结果又却出乎意料之外……
  • 画骨妖

    画骨妖

    她是由于文字狱事件牵连而要杀头的小姑娘,历尽千辛万苦逃了出来,被妖族收养,百年孤独,终成妖身。他是除妖家族的传人,伪装成大学生,降妖除魔。前世今生交替在一起,民国初期的那一日,春雨霏霏,他们相遇了。
  • 修仙丛林

    修仙丛林

    当力量失去禁锢,当欲望失去枷锁,剩下的就只有丛林法则**********************************************希望大家能够推荐,收藏支持
  • 后宫珍妃传

    后宫珍妃传

    一入宫门深似海,冒着欺君之罪的她冒名顶替阴差阳错地入了宫,在后宫斗争中步步为营。权谋,背叛,复仇,谎言,挣扎,她能否走上权力之巅?
  • 苍穹裂三国

    苍穹裂三国

    玄幻历一百八十九年,东汉末,天下群雄纷争。武道强大者,掌破大地,吞星纳辰,威震九天十地;天道智力佼佼者,呼风唤雨,问天买卦,神鬼借道。独身来到这个陌生且以实力为尊的世界他,如何羸弱之躯,在这个纷纷乱世搏出一片天地。
  • 盛世红妆

    盛世红妆

    一场算计,双双穿越,阔别一年,再见时,究竟是物是人非,还是一往情深?她,为他,甘愿折断羽翼,周旋于朝堂之上;他,为她,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足矣。时空轮转,我愿为你守候千年,你若不弃,我便不离!“为他,我愿覆灭天下,人挡杀人,佛挡杀佛。”“伤我,看心情计较,伤她,睚眦必报。”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为了保障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正确调整民事关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根据宪法和我国实际情况,总结民事活动的实践经验,制定本法。